中国当代为什么没有哲学家

上学时候,有个讲哲学的老师说过,现代以来,中国只有过半个哲学家,此人是冯友兰。这话真让炎黄子孙汗颜。几天前,我随意翻开一本《中国当代哲学》,看后让我失望,内容几乎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解析。我觉得中国那些被尊为哲学家的人,只不过是哲学史家,他们精通中西方哲学,只能在古人和洋人的哲学天空下翻翻筋斗,却没能构建自己的哲学大厦,甚至连一个哲学小屋也没建起来。

中国当代为什么没有哲学家呢?这个问题太大,我没有能力说清楚,我觉得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乱世容易出哲学家,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哲学家灿若晨星。而现在是治世,虽说倡导“百花齐放”,可是官方哲学占主流,挤占了孕育其它哲学的空间。那些被尊为哲学家的人,只会解析和完善官方哲学,炒炒马列哲学的冷饭,或者研究孔孟程朱,道家佛家,在死人嘴里抠珠子。好些哲学家的胚子,就这样被官方哲学吞噬了,因为他们是官养的,自然心甘情愿。就拿旧事来说,孔子是个大哲学家,以后的两千多年,研究他的人多如牛毛,崇拜他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开创新的哲学天地并影响后世的哲学家却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件可悲的事。当代,精通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人哲学的专家不少,可是创立新哲学的人缺位,中国人好像被挡在哲学的藩篱之外。

中国人一向功利,靠哲学吃不了饭,更别论升官发财,谁

喜欢往这个冷门里钻呢。试想,哲学那么枯燥,就是研究起来也非常麻烦,更别说开宗立派。在这个领域耕耘的人少,收获的果实自然就少。此外,人一旦受到功利的影响,就坐不住冷板凳了,免不了心猿意马,哪还能静心研究哲学。那些官养的哲学胚子,享受优厚待遇,为官方哲学添砖加瓦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开创新的哲学不但辛苦而且危险,万一新的哲学幼苗与官方哲学不统一,那就有点不妙了。他们睡在功利的摇篮里,捍卫着官方哲学的道统,这是多么幸福的美差。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中国人历来思想保守,喜欢翻老箱底,既然有祖宗遗下的大量财产,何必再去创造呢。近年国学大热,这是一件好事。然而,把祖宗的东西翻个新花样,这算不了大本事。我们当代的孔子在哪里?如果,我们老是拾祖宗的唾余,后代肯定瞧不起我们。可悲的是,大小学者们只能把古代哲学变成快餐,让大众大吃一回,其中还夹杂着功利的分子。没有哪个人站在孔子或老子的肩上,开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思想保守像一根绳子,捆住了许多人的思维,因为保守比创新稳妥,中国人从骨子里喜欢稳妥。创立新哲学何其艰难,耗费心血不见得有结果,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亦有涯,而知亦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弘扬祖宗的哲学,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保守,没有出息的表现。有人唱高调说,国学能拯救世界,能治疗世纪病。把古代哲学拔高,就可以遮蔽不创新的羞丑,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法子。

有人批评中国人缺乏理性,这恐怕是中国当代没有哲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哲学是建筑在理性基础上的。众所周知,中国人重感性,重感情,好些人一旦与理性沾边,就浑身不自在,这是文化传统使然。在一些人眼中,理性几乎等于刻板,简直就是自缚手脚。此外,理性没有人情味,这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相违背。在缺乏理性的环境下,很难孕育理性十足的哲学家。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是理性的结晶,是热爱和追求智慧结出的硕果。没有理性做支撑,就不可能在哲学之路上远行。我觉得培养理性精神非常重要,不仅为孕育哲学家提供温床,而且有利于促进法治进程。因为,理性与法治并生,而人情与人治孪生。

独立思想是开创新哲学的充分条件。哲人说,人因思想而伟大。遗憾的是,当下独立思想的人越来越少,哲学的天空恐难迎来一丝新曙光。只有独立思想的人才具有开创能力,才可能构建新时期的哲学大厦。当庸俗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文化沦为追名逐利的工具,思想的种子就死掉了。当独立思想成为一种奢侈,就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乏,导致许多人在迷茫中度日。独立思想的人,不会以“领袖的思想为思想”,不会匍匐在“哲学权威”的脚下,他们敢想别人所不敢想,敢于提供出新观点,这样才可能造就哲学的雏形。

叛逆精神是开创新哲学的利器。具有叛逆精神的人,才有批判和创新的勇气。一般的人,看到“叛逆”两字,便觉大逆不道,躲之唯恐不及。在驯良的环境下,人最容易因循守旧,思想不会

出圈,也就没有新哲学问世。有了叛逆精神,才敢打破官方哲学,才能去掉无形的思想之锁,才可能孕育新的哲学生命。历史的经验证明叛逆精神能点燃哲学之火,让智慧的光芒普照世界。

在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频现,人的思想空虚,正好开创新哲学。有了新哲学,就能帮许多人走出迷茫,拯救人们空虚的心灵。我盼望有哲学家横空出世,以便解除我们对人生的困惑,改善我们的思想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