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咳嗽

中医治疗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病症的病位在肺,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肺气宣降功能失常所致。咳嗽的中医治疗以其标本兼治。

1、伤寒伤风咳嗽的中医治疗

伤寒咳嗽

证候:咳嗽声重、痰稀白、鼻塞清涕、无汗、口中和,常伴风寒表证,舌淡红、苔薄白润,脉多浮紧。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季。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苏陈九宝汤。

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紫苏、陈皮、桑白皮、大腹皮、薄荷。

伤风咳嗽

证候:咳嗽咽痒、或咽喉不利、喷嚏流涕、舌质稍红、脉浮软。四季可见,以春季为多。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荆芥、防风、桔梗、甘草、牛蒡子、杏仁、半夏、茯苓、木通、竹茹。

2、风热伤暑咳嗽的中医治疗

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爽、痰稠或黄、咯吐不畅、兼风热表证,咽红赤、舌尖边红赤苔薄黄、脉可浮数。多见于春夏季,其他季节也可见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桑叶、菊花、桔梗、生甘草、连翘、杏仁、薄荷、知母、浙贝。

伤暑咳嗽

证候:咳嗽不畅、痰粘不爽、汗多、心烦、纳呆食少、尿黄,大便溏粘、口渴欲饮、舌红苔厚腻。见于夏季。

治法:清热透暑,宣肺化湿。

方剂:雷氏清宣金脏法。

药物:炒牛蒡子、浙贝、枇杷叶(去毛)、马兜铃、瓜蒌壳、桔梗、桑叶、杏仁、滑石、生甘草

3、湿热燥热咳嗽的中医治疗

湿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畅、头重体痛、胸膈痞满、口淡或腻、面黄不渴、小便不利,舌谈红、苔白腻,脉弦细而濡。多见于长夏。

治法:开宣肺气,清热利湿。

方剂:三仁汤。

药物:杏仁、白蔻、薏苡仁、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

燥热咳嗽

证候:咳嗽少痰、鼻燥咽干、口干不多饮水、唇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多见于秋季。

治法:清燥润肺止咳。

方剂:桑杏汤。

药物:桑叶、杏仁、尖贝、南沙参、北沙参、炒山栀、梨皮、桔梗、生甘草。

4、寒湿痰热咳嗽的中医治疗

寒湿咳嗽

证候:咳嗽声浊、痰白量多、恶寒无汗、恶心呕吐、纳差食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宣肺散寒,燥湿化痰。

方剂:杏苏散。

药物:杏仁、苏叶、法半夏、陈皮、白前、枳壳、桔梗、生姜、炙甘草、茯苓、大枣。

痰热咳嗽

证候:多见于风热、伤风、燥热和暑热咳嗽几天以后,以咳嗽、黄痰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方剂:清金化痰汤。

药物:桑白皮、前胡、款冬花、黄芩、栀子、鱼腥草、桔梗、浙贝、橘红、麦冬、甘草。

5、卫虚风痰咳嗽的中医治疗

虚风袭咳嗽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汗多恶风、喷嚏清涕、面白舌谈、脉虚。

治法:益卫祛风,宣肺止咳。

方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玉屏风散。

药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黄芪、白术、防风。

风痰哮咳

证候:发作性阵咳,以晚上为多,咳吐白色泡沫痰,舌谈红、苔滑润,脉弦滑。

治法:驱风化痰,解痉止咳。

方剂:射干麻黄汤。

药物:射干、麻黄、紫苑、款冬花、生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大枣。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

2016.9.15 中医治疗咳嗽,常用祛痰的中药如下: 白芥子味辛,性平,入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患者。 功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禁忌: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天南星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另外,该药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可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者,多和天麻合用。注意孕妇慎用。 备注天南星中毒,可致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轻者可服稀醋或鞣酸及浓茶、蛋清、甘草水、姜汤等解之。如呼吸困难则给氧气,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紫菀味苦、甘,性微温,归肺经。本药能明显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作用,使痰液稀释,易于

咳出。主要用于咳嗽且有痰涎壅盛、咳吐不爽者。宜忌有实热者慎服。性味性温,味苦、辛。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的功效。有明显增加呼吸道分泌作用,无明显镇咳作用。临床上常与杏仁、桑白皮等配伍。 白前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咳嗽痰多,气喘。该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与桔梗、紫菀、百部等合用,也可用于久咳多痰的治疗。咳喘属气虚不归元者,不宜应用。 竹沥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常用于咳嗽痰多者。 款冬花味辛、性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有镇咳下气,润肺祛痰的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肺痿,咳吐痰血等症。气味虽温,润而不燥,则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亦能治之。故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的咳嗽,皆可应用。特别是肺虚久咳不止,最为适用。临床上常与紫菀配伍,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 杜鹃素味苦,性寒,归肺经。具有祛痰、止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

中医治咳嗽的七种方法 前言:咳嗽是呼吸道系统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咳嗽在经过长期的医疗 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以及概括,中医学对于咳嗽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并且也具备多种治疗方法,每一种咳嗽类型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不同 的治疗方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于中医治咳嗽常见的七种方法,其中包括: 解表化痰法治咳嗽;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温化寒痰法治咳嗽;祛风化痰法治咳嗽;养阴化痰法治咳嗽;健脾化痰法治咳嗽;补肾化痰法治咳嗽,进行分析探究。 一、解表化痰法治咳嗽 针对于皮肤而言,其每一个汗孔都是肺部的出气口,在当人们受寒 气时,皮肤的每一个汗孔都会关闭,这种情况下则导致律液不能够从皮肤汗孔出来,进而从鼻咽以及气道排出,在此基础上则形成了咳嗽。建立在中医的角度上,则将这种症状称之为表症,在这个时候通过中医治咳嗽,那么则需要将汗孔关闭 的状态解决,这个过程叫做解表,以此才能够实现治咳嗽。通常情况下所运用药 物为:杏仁、苏叶以及麻黄等等。 二、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 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主要作用体现在热痰,建立在中医的角度上, 清肺热化痰法治咳嗽通常情况下会运用到的药物为:鱼腥草、黄芩、连翘以及银 花等等,另外中医还有直接消化热痰的药物,例如:冬瓜子、贝母等等。针对于 热痰来说,热痰非常粘,因此,热痰非常容易粘在气道上,通过一定的刺激就会 引发咳嗽,而在通过中医进行治疗时,一般都会运用一些不粘的、味道较淡的药物,最为具备代表性的药物就是一些竹子类的药品。 三、温化寒痰法治咳嗽 如果在咳嗽的过程中咳出来很稀的痰或者是很白的痰,那么这种情 况下在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就不能够运用凉性的药物,通常情况下中医更为重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定义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 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 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流行与发病 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 1.病因病机 《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2)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

嗽和内伤咳 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 (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 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病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精)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 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必须详审病机分型辨治,才能尽快地治愈。用中成药时,必须证、药相符才能功效显著, 药到病除, 否则无效甚或加重病情。我们现在说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 一、一般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分七个证型。 1. 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通宣理肺丸 (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 ,每次服 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 (冲剂等, 2. 风热犯肺。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羚羊清肺丸 (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 , 每次服 1丸,每日 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 (散等,也可参考选用。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 风燥伤肺。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咳。可选用秋梨膏 (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 ,每次服 15克,每日 2次, 温开水调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忌食辛辣香燥、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戒烟。

名老中医治咳嗽秘方

名老中医治咳嗽秘方 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1 .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方剂]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 [制用法] 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功效]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验证] 贾X ,久咳不止,用多种药方,效果不佳,后服上方,连用5日全好。 2 .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方剂]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制用法] 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功效] 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验证] 屡用效佳。 3 .饮马乳清热止嗽 [方剂] 鲜马乳300毫升,白糖适量。 [制用法] 将马乳煮沸,饮时加白糖。 [功效] 据《唐本草》介绍,马乳“止渴疗热”,有补血生津,润燥止嗽的功效。对肺结核的咳嗽、潮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验证] 本方在草原地区广泛应用。

4 .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方剂]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 [制用法] 共加水煎,日服2次。 [功效] 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验证] 屡用效佳。 5 .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 [方剂] 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 [制用法] 先将鸡蛋打人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人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 补虚损。治久咳不愈。 [验证] 本方在广大农村被广泛应用。 6 .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方剂] 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制用法] 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 [功效] 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 [验证] 本方在广大农村被广泛应用。 7 .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 [方剂] 山药l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 [制用法] ①山药洗净,放人锅内,加清水淹没山药为度,用旺火煮,待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剖两半去核待用。②半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人盘。③炒锅上火,滤人盘内汤汁,放清水100克、白糖150克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芡,起锅浇在山药上即成。 [功效] 补肾润肺。治肺虚久咳,脾虚腹泻、神疲体倦、四肢无力,

中医治咳嗽的7种方法

中医治咳嗽的7种方法 所谓咳嗽,其实细分起来,咳与嗽不一样,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临床上,由于咳往往有痰,所以咳嗽并称。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咳嗽咳痰是感染后的一种保护反应。人体的白细胞要清除病毒或病菌而产生炎症,这个时候从血管中有一些渗出的液体,这些液体里既有杀死病毒或细菌,又有人体阵亡的细胞,也有气管或支气管的分泌液,当中含有一些蛋白质或酶等。 如果通俗来说,就是身体在打扫与病原体打仗后的产物。所以咳嗽排痰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中医治疗咳嗽,常见有以下7种方法。 一、解表化痰法 本来一个屋有几千万出口,如果现在只剩一个出口,情况会如何?很显然,那一个出口会非常拥堵。 这种情况跟我们肌肤着凉时的情况很相似。前面,我讲过肺与皮毛相关联,皮肤的每一个汗孔都是肺的出口。受寒时,皮毛的孔就会关上,津液就不能从肌表出来,只剩从气道、鼻咽等一个出口宣发,所以会出现皮肤冷怕风、打喷嚏、鼻塞、流清水、咳嗽咳痰等。 中医中把这种状态称为表症。也就是说外邪尚未进入脏腑,处于人体表层。如果在感冒或支气管炎、肺炎的急性期初起阶段,病人往往有这一类的症状,这个时候治咳痰,要解除肌肤毛孔的闭合状态,叫解表或宣表,才能有效治咳痰。药物如麻黄、苏叶、杏仁等解表药配合化痰药。中成药通宣理肺丸主要即是针对此。 二、清化热痰法 主要适用于热痰,热痰表现为痰黄、炎症反应比较剧烈。西医此时主张用抗生素,中医用清肺热类的药物,如黄芩、鱼腥草、金荞麦、银花、连翘、桑白皮等以外,中医还有直接消化热痰的药物,如浙贝母、冬瓜子、瓜蒌等。 热痰一般比较粘,容易沾在气道内,刺激引起咳嗽。中医喜欢用一些不粘的、滑利的、味淡的药物来治疗,代表性的是竹子的一些产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 些疾病的表现。在中医中,咳嗽被认为是体内的某种失衡现象,需要 通过调理来恢复平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中医师承的医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咳嗽问题。 医案一:表寒里热型咳嗽 患者:男性,40岁,咳嗽已有一周之久,咳嗽声低沉,痰量少,咳 嗽时感觉胸腹部灼热,食欲减退,口干,舌苔黄腻,脉象滑紧。 辨证:治疗上,此为表寒里热型咳嗽,治标可用理中汤配合小柴胡汤,治本可用荆防败毒散。 方药:理中汤+小柴胡汤+荆防败毒散 医案二:阴虚火旺型咳嗽 患者:女性,30岁,咳嗽伴口干、咽干,症状加重于晚上,身体疲 乏无力,舌红少苔,脉象细滑。 辨证:治疗上,此为阴虚火旺型咳嗽,治标可用麦门冬汤配合沙参 麦冬汤,治本可用更年煎。 方药: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更年煎 医案三:痰湿阻肺型咳嗽

患者:男性,50岁,咳嗽有痰,痰黄稠厚,口苦,胸闷,气短,舌 苔厚腻,脉象滑滞。 辨证:治疗上,此为痰湿阻肺型咳嗽,治标可用苓桂术甘汤配合平 和散,治本可用消痰汤。 方药:苓桂术甘汤+平和散+消痰汤 医案四:肺热化痰型咳嗽 患者:女性,60岁,咳嗽伴痰黄或绿色,味道较难闻,咳嗽声高亢,口渴,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辨证:治疗上,此为肺热化痰型咳嗽,治标可用清肺汤配合川贝炖 梨汤,治本可用敌痰败火汤。 方药:清肺汤+川贝炖梨汤+敌痰败火汤 医案五:肺肾不交型咳嗽 患者:男性,45岁,咳嗽声低沉、干燥,痰少或无痰,咽干,五心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滑。 辨证:治疗上,此为肺肾不交型咳嗽,治标可用六味地黄汤配合鱼 腥草煎剂,治本可用固肺汤。 方药:六味地黄汤+鱼腥草煎剂+固肺汤 总结:

老中医七个治疗咳嗽偏方

老中医七个治疗咳嗽偏方 化痰止咳川贝蛋 【组成】川贝5g,鸡蛋1个。 【做法】川贝研细末,生鸡蛋敲一个如硬币大小孔,川贝粉掺入蛋内,湿纸将孔封闭,蒸熟。每服1个,早晚各1次。 【功效】用于咳嗽,痰湿犯肺型。症见咳嗽痰多。 清热祛痰冰片贴 【组成】冰片3g。 【做法】上药研细,与等量凡士林调匀,涂在油纸上。贴于膻中穴,用绷带園定,并持续热敷,每12小时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咳嗽,痰热郁肺型。症见咳嗽气促、痰黄稠。 顽咳膏 【组成】当归12g,青皮12g,五味子12g,桑皮12g,甘草12g,川贝12g,半夏12g,茯苓12g,杏仁12g,乳香6g,没药6g,丁香3g。 【做法】用香油150mL将前9味药熬枯去渣,再将乳香、没药、丁香掺入后加黄丹120g收膏。摊贴于背部第四、五胸椎体处两侧。 【功效】用于咳嗽,痰湿蕴肺型。久咳(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化痰止咳膏 【组成】五味子6g,当归6g,青皮6g,桑皮6g,甘草6g,川贝6g,半夏g,茯苓6g,杏仁3g。 【做法】以上9味药用水煎成汁滤去渣,用冰糖适量熬成糊状收膏。每日服3次,每次服6g。 【功效】用于咳嗽,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 【禁忌】禁烟、喝茶及刺激性食物 祛痰止咳冬花川贝膏滋 【组成】款冬花6g,川贝6g,橘红6g,党参6g,远志6g,麻黄5g,前胡6g,五味子3g,马兜铃5g,杏仁3g。 【做法】将上药用水煎成汁滤渣,用红糖适量熬成糊状收膏。每

日服3次,每次服6g。 【功效】用于咳嗽,痰湿犯肺型。症见久咳、咳嗽痰多、痰岀则憋减咳缓。 漱阴止咳黄白膏漱 【组成】大生地黄200g,白茯苓360g,北沙参180g(另研细未和入),白蜜1000g。 【做法】将生地黄洗净与茯苓共煎熬3次,去渣取汁,滤清浓缩,加入白蜜成膏,再将沙参另研细末和入搅匀。每服12g,1日1次或2次,早晚开水和服。 【功效】用于咳嗽,肺阴亏耗型。症见久咳、干咳,痰中挟血,声音嘶哑,口干。 润肺止咳三仁膏 【组成】松子仁、胡桃仁、南杏仁各等份,白蜜适量。 【做法】三仁共捣如泥,加白蜜调或膏。饭后半小时开水调溶,每服6g,每日3次。 【功效】用于咳嗽,肺阴亏耗型。症见干咳、久咳、痰少、气喘、便秘等。 【说明】便溏、滑精、湿痰者不宜。

中医治10种类型的咳嗽

中医治10种类型的咳嗽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咳嗽作为一种症状,是人体的自卫反应,就像人体内的清道夫,咳嗽的同时把体内含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带出体外,清除体内垃圾。止咳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 一、外感咳嗽 当气候突然转变或人体抵抗力不足时,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从口鼻或皮毛入侵人体,肺脏首当其冲,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肺气上逆迫于气道就引起咳嗽。由外因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一般在2周以内。外感咳嗽,病情浅,除了伴有燥和湿的外感咳嗽比较难治外,只要及时治疗,多能在短时间内治愈。 二、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属于慢性咳嗽,其病理因素包括饮食、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其中尤以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痰浊内生以致咳嗽的情况最为常见。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病程延续,在治疗上难达速效。 咳嗽特点的鉴别 1.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咳嗽急剧,咳声重,或咳声嘶哑,咽痒干咳,病势急而病程短者大多为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引起; 2.病势缓而病程长多为阴虚或气虚; 3.咳声粗浊,多是风热或痰热伤津引起; 4.早晨咳嗽,一阵阵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咳出咳嗽减轻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5.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多属于肺燥阴虚; 6.夜卧咳嗽严重,持续不停,少气或气喘者,属于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7.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

8.情志郁怒加重者属于气火引起; 9.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咳痰特点的鉴别 1.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 2.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 3.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 4.痰黄而稠者属热; 5.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 6.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 7.咳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 8.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三、风寒袭肺咳嗽 咳嗽声重有力、气急欠平、咳痰稀簿白色.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痛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肺浮或紧。 食疗方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食疗物有生姜、葱白、紫苏叶、红糖等。 四、风热犯肺咳嗽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咳时汗出、痰黏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食疗方法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食疗物有无花果、金银花、绿茶、冰糖等。 五、风燥伤肺咳嗽 干咳喉痒、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口干鼻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且不易咯出、苔薄而涩,舌红少津、脉数细。 食疗方法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常用食疗物有松子仁、核桃肉、梨、藕、芦根、麦冬、荸荠等。 六、痰湿蕴肺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色白或

咳嗽的中医治疗

咳嗽的中医治疗: 《素问》六腑咳"临证思路刍议 六腑咳”之名,首见于《素问咳论》。其文云:黄帝问日: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日: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日: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可见,《素问》早已提出咳嗽的证治当从五脏六腑”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见肺治肺。笔者临证治疗咳嗽多遵《素问》之旨,故不揣浅陋,将临证中 按六腑咳”思路的诊疗心得浅论如下,望同行指正: 1、胃咳 原文: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咳甚则长虫出。” 病案:李某,男,42岁,素体较瘦。自诉咳嗽二月余,遍服西药抗生素,并服中药清热 解毒、宣肺止咳之剂30余剂,效不显著。证见:咳嗽痰少,胃脱痞闷,恶心欲呕,面色萎黄,食欲尚可,但食后腹胀,大便略油。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问其是否容易患口—腔溃疡,答日:几乎每月均患,现在正好有一处口腔溃疡,痛苦不堪。辨病为胃咳,证属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肺气不利。处方:半夏30g,黄苓10g,黄连3g,党参10g,生甘草15g,款冬花15g,杏仁10g。3剂,水煎服。服后咳嗽明显减轻,口腔溃疡已愈。上方再服4齐【J,咳嗽痊愈。 按:患者初为外感咳嗽,前医过用寒凉,失于宣达,伤及脾胃,寒湿内生,湿久蕴热,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故出现胃脱痞闷、恶心欲呕、腹胀、便油之症。此类寒热错杂之证有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易患口腔溃疡。故方选张仲景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关于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云: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鞍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鞍也。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 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从上可以看出,外 感病误下或过用寒凉所产生的脾胃系统的变证、尤其是寒热错杂证,当首选甘草泻心汤,还须加入利肺气之品如款冬花、杏仁等,疗效更为显著。笔者临证凡见咳而呕”即可诊 为胃咳,不必有咳甚则长虫出”之证。 2、胆咳 原文: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病案:黄某,女,3岁。代诉发热、咳嗽,食纳欠佳4天,经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西药效不显著。刻下证见:发热、咳嗽、喉间痰鸣咿呀有声,尚不会咯痰,鼻流黄涕。体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X、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与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与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与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与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与;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

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常用中成药

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常用中成药 咳嗽,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中医依据病因不同,将咳嗽分为7类。针对不同类型咳嗽,需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和相应药物,才能取得疗效。 风邪犯肺证 表现症状: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常见病症: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 治疗方法: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常用中成药:止嗽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感冒止咳颗粒,宣肺止咳颗粒等。 风寒袭肺证 表现症状: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咳嗽声重,痰量多带泡沫,喘息咳逆,呼吸急促,常有头痛,恶寒,无汗等表证,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治疗方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常见病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 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风寒咳嗽颗粒、小青龙合剂等。 风热犯肺证 表现症状: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见病症: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常用中成药:桑菊感冒颗粒,蛇胆川贝枇杷露,牛黄蛇胆川贝散,急支糖浆。 风燥伤肺证

表现症状: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见病症:秋季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 常用中成药:秋梨润肺膏、川贝枇杷糖浆、蛇胆川贝枇杷膏,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杷膏。 痰湿蕴肺证 表现症状: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方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见病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肿等。 常用中成药:橘红痰咳液、桂龙咳喘宁片、二陈丸等。 痰热郁肺证 表现症状: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燥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见病症: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常用中成药:清肺宁嗽丸、清肺化痰丸、痰热清胶囊等。 肺阴亏虚证 表现症状: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见病症: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治疗方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补肺丸,百合固金片、虫草清肺胶囊等。

中医咳嗽症状分7种,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中医咳嗽症状分7种,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咳嗽是肺系常见病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均可以损伤肺气,引发咳嗽。临床需辨表、里、寒、热、虚、实,根据主证,随机选方,并兼顾次症,灵活加减用药! 1、温散风寒 症状举例:运动后弃衣贪凉,次日咳嗽音哑,咽喉奇痒,痰白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痒,头项酸痛,舌苔薄白。 辨证:属于风寒咳嗽,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药用:炙麻黄,桂枝,荆芥,细辛,杏仁,前胡,生姜和甘草。用麻黄配桂枝、荆芥、细辛,辛温发汗,解散表寒;麻黄配杏仁、前胡,开启肺气,恢复肺的宣降功能;生姜、甘草调和诸药,以助宣散风寒。 2、轻疏风热 症状举例:咳嗽频作,痰黄黏稠,不易咯出,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咽痛,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属风热咳嗽,治以疏风解热,肃肺止咳。 药用: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大青叶,杏仁,浙贝母,桔梗,芦根和甘草。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发肺气;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消除炎症;杏仁、贝母、桔梗、芦根、甘草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3、清化痰热 症状举例:平时嗜烟,素有积热,近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诱发咳嗽,痰多色黄,喉间痰鸣,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属痰热咳嗽,治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药用:金银花,连翘,黄芩,前胡,桑白皮,鱼腥草,桔梗,浙贝母,款冬花,甘草和生石膏(另煎兑服)。生石膏、金银花、前胡等宣散风热;连翘、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泻肺热;桔梗、贝母、款冬、甘草化痰清热 4、培土生金 症状举例:慢性咳嗽多年,时轻时重,每因劳累受凉而发作。时下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萎黄,气短乏力,懒动少言,语音低微,动则自汗,食欲不振。舌质淡嫩,齿痕明显 辨证:属气虚咳嗽,治以培土生金,益气化痰。 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制半夏,陈皮,杏仁,浙贝母,炙枇杷叶,炒山楂,炒麦芽和炙甘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益脾肺之气,培土以生金;半夏、陈皮、杏仁、贝母、枇杷叶宣肃肺气,化痰止咳;山楂、麦芽辅助消化,增强脾胃健运 5、燥湿化痰 症状举例:素嗜烟酒,形肥气弱,患慢支多年,咳喘常发,迁延难愈。痰多色白,晨起即作,食后明显,进甘甜油腻之物加重,胸闷,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舌苔白腻。 辨证:属痰湿咳嗽,治以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药用:苍术,厚朴,制半夏,陈皮,杏仁,紫菀,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和甘草。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郁;杏仁、紫菀、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甘草化痰止咳。但苍术、白芥子性燥,不宜久用,故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后即去之。 6、温阳化饮 症状举例:嗜烟酒,形肥气弱,患慢支多年,并有肺气肿表现,入冬咳喘常发,迁延难愈。因气候骤冷,咳嗽频作,夜间尤甚,喉痒痰多,色白清稀,呈泡沫状,背冷气短,不能平卧,纳差,便溏。 辨证:属寒饮伏肺。急则治其标,先予温肺散寒,蠲饮化痰。 药用:炙麻黄,桂枝,制半夏,细辛,干姜,炒白芍,五味子,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和炙甘草。麻黄与桂枝、细辛配伍,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咳嗽是重要的呼吸系统防御机制,可清除咽部及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从生理角度来看咳嗽具有保护作用,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常以西医治疗为主,虽有效果但其能治疗原发病或止咳,再加上止咳药物不多整体效果欠佳,所以应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那么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咳嗽? 一、咳嗽的中医知识 中医在临床应用较广,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因病因及机体反应不同,出现的症状及特征也会不同,临床会辩证施治。外感引发的咳嗽、咯痰病人主要有头痛、发热、恶寒等表现,起病急且病程短,而内伤引发的咳嗽通常无外感症状,起病慢且病程时间较长较多伴有肺腑功能失调的证候。中医治疗咳嗽时应分清邪正虚实及标本缓急,按照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基本原则,且需要注意标本兼治。外感咳嗽作为实证,主要以祛邪利肺为主,用药时宜清扬,忌收涩留邪,内伤咳嗽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二、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1、燥邪伤肺证 燥邪伤肺证病人会出现咽干鼻燥、少痰、胸痛等表现,初期会有身热头痛、恶寒等,主要病机在于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清肺、润燥止咳,选用桑杏汤治疗,药方组成有浙贝母9g、桑叶9g、梨皮6g、苦杏仁9g、连翘6g、淡豆豉9g、桔梗6g、北沙参9g、栀子6g。 2、邪壅肺窍证 邪壅肺窍证病人会出现鼻塞、咽喉、鼻腔分泌物增加等表现,鼻后、咽喉部黏液附着,因过敏导致鼻炎的发生主要有眼痒、鼻痒、流清涕等,鼻窦炎表现为黏液性或脓性浊涕,常伴随咽喉不利,且有头痛、耳面部疼痛、嗅觉障碍等,主

要病机在于风邪留伏、邪气上逆肺窍,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宣肺,止咳通窍,选 用苍耳子散合止嗽散治疗,药方组成有陈皮6g、桔梗9g、薄荷6g、荆芥9g、百 部9g、白芷6g、甘草3g、白前9g、紫菀9g、苍耳子6g、辛夷6g。 3、痰热郁肺证 痰热郁肺证病人会出现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胸胁胀满、口干欲饮、面赤 等表现,主要病机在于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热邪久郁、热伤肺络,治疗的关键 在于清热化痰、肃肺止咳,选用清金化痰汤治疗,药方组成有栀子9g、瓜蒌仁 9g、桑白皮9g、橘红9g、知母9g、桔梗6g、浙贝母9g、黄芩9g。 4、风寒袭肺证 风寒袭肺证病人会出现流清涕、咳嗽声重、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气急咽痒、头痛、鼻塞等表现,主要病机在于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治疗的关键 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药方组成有桔梗9g、陈皮 9g、苦杏仁9g、甘草6g、麻黄6g、白前9g、荆芥6g、紫苑9g、百部9g。 5、风盛挛急证 风盛挛急证病人会出现咽干咽痒、气急、咳嗽、干咳无痰等表现,在外界寒 热变化、异味等因素影响下会突发或加重,较多发生于夜间及晨起,会反复发作,主要病机在于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 宣肺、解痉止咳,选用苏黄止咳汤治疗,药方组成有前胡9g、蝉蜕6g、地龙9g、炙麻黄6g、五味子9g、枇杷叶9g、紫苏子9g、紫苏叶9g、牛蒡子9g。 6、风热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病人会出现咽喉燥痛、鼻流黄涕、频繁咳嗽、口渴、恶风、身热、咯痰不爽等表现,主要病机在于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治 疗的关键在于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选用桑菊饮治疗,药方组成有芦根15h、桑 叶9g、连翘9g、薄荷6g、桔梗9g、甘草6g、苦杏仁9g、菊花9g。 7、肺阴亏虚证

中医常见几种咳嗽证型及治疗方法

中医常见几种咳嗽证型及治疗方法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一般选购: 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忌吃生冷油腻食物。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适用小风寒咳嗽。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一般选用: 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一般选用: 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一般选用: 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服药期间,不宜抽烟喝酒,不宜吃油腻、腥冷、辛辣食物。脾虚大便溏泻者忌服。 3、秋梨润肺膏:口服,每日两次,成人每次10-20克。忌辛辣食物;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中医大家赵绍琴:治咳八法

中医大家赵绍琴:治咳八法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竹中医 第58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 文|静依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痰声俱有是咳嗽。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机体各部位之疾病都能影响到肺而成咳嗽。正如《素问·咳论篇》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归纳起来,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著名中医药学家赵绍琴先生 外感咳嗽 疏散风寒,肃降止咳 感受风寒,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咽痒作咳,痰多稀薄,一身无力,舌苔薄白,脉浮略紧。用疏散风寒,肃降止咳法。 苏叶6g、苏子10g、前胡6g、杏仁10g、百部10g、紫菀6g、陈皮10g、炒牛蒡子5g 加减法: 1、若风寒较重,体痛脉紧,舌苔滑白且润,加麻黄3g、桂枝6g。 2、若素体阳虚,湿邪中阻,脉濡胸闷,方中加用干姜3g、细辛1.5g、茯苓20g,以化其痰湿。 3、若年老体弱,脉沉细弱者,可加党参3~6g以补肺气而解风寒。 疏散风热,兼以止咳 风热致咳,烦热口渴,咽红干疼,小溲黄赤,大便干结,舌红痰稠,脉象滑数。用疏散风热兼以止咳法。 桑叶10g、前胡6g、浙贝母10g、黄芩12g、薄荷1g(后下)、芦茅根各30g 加减法: 1、风热初起,似有恶寒时,可加炒山栀5g、苦桔梗6g。

2、风热加重,咽红肿痛,脉象滑数有力,可加生石膏15g(先煎)、瓜蒌30g、大青叶20g、连翘10g。 3、风热化火,咳嗽痰稠黏者,方中去桑叶、薄荷,加知母6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黛蛤散10g(布包)。 4、火热化燥,干咳痰中带血者,加沙参10g、麦冬10g、生海石15g、竹沥30g(冲)。 泄火清金以定其咳,甘寒增液兼缓其燥 风热化火,呛咳咽干,痰黄稠黏,甚则痰中带红,口渴思饮,舌绛干裂,脉象滑数。宜用泄火清金法。 苏叶苏子各3g、生石膏15g(先煎)、杏仁10g、黄芩12g、麦冬12g、瓜蒌仁30g、芦根30g、知母6g 加减法: 1、若热盛阴伤,咳损肺络而见红者,加凉血育阴之品。如:茅根20g、小蓟10g、蒲黄10g、丹皮10g、赤芍10g、生地15g。 2、若热势重而化燥者,必当加入甘寒增液之品,以润其燥。加瓜蒌仁30g、郁李仁10g、火麻仁10g、杏桃仁各10g。 内伤咳嗽 甘寒育阴以折邪热,清燥救肺而止咳嗽 素体阴虚,或内热日久,肺阴受灼,干咳连声,痰不易咯,口鼻发干,舌红苔干略黄,脉象细小沉数。用甘寒育阴润燥方法。 沙参20g、天麦冬各10g、生石膏15g(先煎)、杏仁10g、炙杷叶12g、生海石12g、黛蛤散12g(布包)、梨皮2个、川贝母3g(研细末冲) 加减法: 1、若燥热阴伤,火势甚重者,加花粉10g、知母6g、瓜蒌皮20g、阿胶10g(烊化)。 2、若阴虚早期,可用养血药为主,如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黄、首乌藤等。 养阴润燥以止咳嗽,扶羸增液兼退骨蒸 肺阴不足,咳嗽时间较久,两颧发红,干咳少痰或带有血渍,喉

咳嗽治疗原则

咳嗽治疗原则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防御反应的表现,咳嗽有多种病因, 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结核等。中医中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咳嗽首先需要辨别病因与证型。根据病因不同,咳嗽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燥咳等不同类型;根据证型 不同,咳嗽可分为虚证、实证、寒证、热证等。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 心原则,只有准确辨别病因与证型,才能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2.祛邪宣肺: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肺脏所致,治疗时首要目标 是祛除体内的邪气。针对不同的咳嗽类型,可选用宣肺散寒、清热解毒等 药物。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可使用麻黄、桂枝等药物宣肺解表,用以驱散风寒;痰湿咳嗽可使用藿香、陈皮等药物祛除痰湿,达到通肺目的。 3.化痰止咳:中医认为痰湿阻滞肺脏是咳嗽的主要病机,因此在治疗 咳嗽时,可以选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常用的化痰药物有川贝母、半夏、百 部等。这些药物具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可帮助患者排除痰液,缓解咳嗽症状。 4.调和气机:中医认为肺主气,咳嗽是肺气不畅的表现,而肺气不通 常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治疗咳嗽时,可以选用能够调和脾胃气 机的中药。常用的调和气机药物有白术、党参等,这些药物可以提升脾胃 功能,增强机体的气机调节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咳嗽症状。 5.综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咳嗽不仅限于单一的中药治疗,还包括饮 食调理、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在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食用梨、苹果等有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在针灸方面,可选择揉捻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太窦等,以促进气机通畅,缓解咳嗽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治疗咳嗽的原则主要涉及辨证施治、祛邪宣肺、化痰止咳、调和气机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因与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结合饮食调理和针灸等辅助治疗,以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避免不适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咳嗽

“读书需要用心,读书需要用笔”高老师如是说。前面我们说到高老师驾驭青龙,平喘止咳,建功于平淡之处,显效若有神助。可以说我们在从遥远的地方走近高老师的临床。 那么在临床上,高老师是如何读书的呢?有一句话不得不提,叫做“书有未曾经我读”。说来惭愧,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是昨天坐在大街上啃鸡腿的时候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原来人家古人的意思是“这世界上的书呀,原来有好多都是我没有读过的。我今天的所思,所想,不过是在重复古人的思维而已。是的,高老师将这句话写成了一篇文章,就在这个版块里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我不得不承认,关于对这句话的理解,我犯了右倾主义错误。这也是高老师一直主张我们要多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有人说高老师是一个善用经方的人,然而在善用经方的经方派看来,却觉得老师是一个善用时方的人。呵呵,抛却这些所谓的门派,给我的感觉是,高老师是一个善于辩证的人,辩证需要用经方,就用经方。辩证需要用时方,那就选时方。而且不论是哪种辩证,高老师都用的很地道。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高老师的医案: 话说2007年2月6日这一天,高老师的门诊上来了这样一位患者:间歇性的咳嗽了半年多,用过的方法不计其数,吃过的药可以斗量车载。可是结果呢,不见寸功。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咳嗽呢?咳嗽是阵发性发作,发作时连续咳嗽。遇到寒冷的刺激就加重。最要命的是咳嗽的时候“涕泗相和流”,好不狼狈。小便控制不住,自己就“溜达”出来了。

伴随有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就是身上一阵冷一阵热,嗓子不舒服。早晨起来的时候口里面粘腻不爽,睡眠也是时好时坏,所幸吃饭还好。 诊其舌脉: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缓。 如果是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病人,我们不妨自己想想,会如何辩证?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平凡与伟大的区别往往可以在思辩的领域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如这个病人,看似这仅仅是一个咳嗽,但是常规中我们能想到的辩证和方法相信其他的医生都已经用过。即便其中有那么几个笨蛋,但是那么多人不可能都不中用呀。这里就体现了一个“知常达变”的思想,而高老师在这方面往往有着惊人的应变能力。我们先看看高老师的处方,如下: 柴胡9g,桂枝6g,黄芩12g,生白芍12g,党参6g,茯苓9g,干姜3g, 细辛3g,五味子9g,射干12g,僵蚕12g,蝉衣9g,生甘草3g。 2剂水煎服。 柴胡桂枝汤,治咳嗽,还是一个经反复治疗无效的慢性咳嗽。 为什么用这个方子? 虽然病人给了我们很多表述,但是在这一堆信息当中,如何能筛选出对诊病治病有用的信息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毫无疑问,高老师深谙此道。病人有往来寒热的少阳证吧,病人有遇寒冷刺激加重的表现。为什么病人的咳嗽怎么也去不了?当高老师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似乎同时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会不会是这点表邪的原因。因为这点表邪的存在,使得我们使用的那多么的宣肺,降胃的方子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