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老舍 素材

鲁迅 老舍 素材
鲁迅 老舍 素材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在漫长的暗夜里,先生是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独里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从1918年一直辉煌至今的名字,可是,又有谁真正懂得先生的内心,谁真正了解先生那曾在风雨中飘摇的灵魂故园?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

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时至今日,先生在文坛的影响仍然被认为是巨大的而且无可替代的。在我的印象中,先生仿佛一册线装的古书,古朴而不失淡雅,极具内涵又有厚重的质感。细细想来,先生的一生真可谓钢铁的一生。试想,整个社会熙攘喧闹且为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人所操纵,假如很多人都热衷于奸佞小人式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么,我们所敬爱的先生又怎么能不陷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孤独与迷惘?与社会格格不入,先生没有选择自己与哪个畸形的社会相介入,而是选择了一条与黑暗抗衡的思想之途。一枝笔,几叶纸,一枝纸烟成了先生战斗的武器,先生为之奋斗一生也未曾怨悔。因为先生面对周围污浊的空气的确出离地愤怒了!眉头紧锁,先生低吟“怒向刀丛觅小诗”;头发直立,先生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地揭露丑恶的梦魇,先生尽力去唤醒那些精神缺钙的懵懂民众;身无媚骨,先生有着一颗坚毅的灵魂。

难以想象,一个民族的思想的转变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一代,担心有的青年会退化成“虫豸”,说明先生刚硬躯壳里有着一颗柔情的心灵;面对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语,先生又从来睥睨视之,不屑置辩。正所谓“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人群中总会惊起恐惧的尖叫和愤怒。

故园遭侵,先生几度呐喊;国家危亡,先生几度彷徨。先生思维依然缜密,先生的文笔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恶丑变得脆弱无比,就像黑暗见不得光明一样不堪一击!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写着“民族魂”的五星红旗,先生走得很是从容……

先生所处的阴霾岁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迹与思想依然在三味书屋被人讲述,在百草园与人聆听,在咸亨酒店引人无尽回味与陶醉……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老舍与北京作文北京的符号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众徒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鲁迅作文素材积累

鲁迅作文素材积累 鲁迅酷爱读书的故事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 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 然而,鲁迅很快发现这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是新 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可以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著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 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 能力和记忆能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 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可以兑换一个二等 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 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可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 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保持了一辈子。鲁迅 一生写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 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 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 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鲁迅刻“早”字励志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 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 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 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老舍未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鲁迅写这封信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学经过风风火火的10年之后,其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当然包括鲁迅本人。但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尽管新文学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鲁迅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其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在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鲁迅以诺贝

高考作文素材:鲁迅名言(最新)

高考作文素材:鲁迅名言 01.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02.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03.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4.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0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不满》一九一九年 0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随感录四十一》一九一八年 07.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今天的两种感想》一九三二年 0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0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1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记念刘和珍君》 11.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狂人日记》 12.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作文之有关鲁迅的作文素材

有关鲁迅的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素材——鲁迅专题】 走近鲁迅专题 一、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 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 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 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 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 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据说有一个日本人发表他自己对中国的一点看法,说:“全中国只有 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鲁迅,一个是蒋介石,半个是毛泽东。” 毛泽东听冯雪峰说完这段话后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 人还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林语堂:“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 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 之一副活形也。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二、鲁迅求学、读书。 (1)、求学: 1904年9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成绩在142人中排68名。1906年3月、4月间因深感改造国民性的必要退学,弃医从文。 1906年六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独逸语学校研究文艺,搞翻译,跟 章太炎先生学习《说文解字》等,与周作人编《域外小说集》两册,在东京和上海销售。因周作人在立都大学未毕业就跟羽太信子结婚,羽太家又很贫穷,为了贴补家里和二弟的费用,鲁迅回国工作。 鲁迅的买书和藏书 根据《鲁迅日记》逐年统计,24年间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圆, 约合今人民币480万元。而其中耗资1万3千多银圆用来购置图书 1万多册(幅),价值约合今人民币52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

老舍复习题

老舍复习题 导论 一、填空题 1、老舍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常被概括 为:、、。P1 2、相对于鲁迅的思想深度、郭沫若的激情元素、茅盾的 政治情结,老舍的精神属性是。P2 3、老舍文学创作的“支点”是。P6 4、老舍小说的伦理态度是、。P6 二、单选题 1、老舍文学创作的价值世界里,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是()。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 B.社会正义与个人德性的矛盾P5 C.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矛盾 D.家族伦理与民族国家伦理的矛盾 2、风格近似鲁迅《伤逝》的诗化小说是()。 A.《大悲寺外》 P7 B.《善人》 C.《柳屯的》 D.《牺牲》 三、多选题 1、以下人物是老舍塑造的理想型人物有()。 A.李子荣 B.钱默吟 C.老李 D.李景纯 E.毛博士 四、简答题

1、简述老舍作品的市民特点。P1 2、简述老舍的复杂性。P1 3、简述老舍是文化伦理的特点。P2+3 4、简述《月牙儿》的伦理叙事。P4 5、简述《二马》的伦理叙事。P4 6、简述《四世同堂》的伦理叙事。P5 7、简述《骆驼祥子》的伦理叙事。P5 8、简述《离婚》的伦理叙事。P5-6 五、论述题(一定要举例) 1、论述老舍小说的伦理诉求。P3-6 一共6点,《月牙儿》、《二马》、《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离婚》、《大悲寺外》P7。 2、论述老舍小说的伦理态度。P6-7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老舍原名,字,族人。P9 2、老舍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是、。P15 3、作为文学跳板的短篇小说《小铃儿》的主题 是。 P17 4、《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 日》均发表于。 P20 5、老舍在新加坡时创作的小说是。 P22

济南的冬天(老舍)

济南的冬天(老舍) 济南的冬天(老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数: 2课时。9班:10月17~18日,星期一~二;10班:10月19~20日,星期三~四。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品味语言特色。 一、导入 现在已经是金秋十月了,再过不到两个月就到冬天了。大家

对冬天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呢?…… 寒风刺骨?冰天雪地? 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山东省。 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北方。 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看看与我们想象中的北方的冬天有何不同。 二、老舍的生平及其创作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应周恩来的邀请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

鲁迅的高中作文素材

鲁迅的高中作文素材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鲁迅的高中作文素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鲁迅的经典语录 1、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鲁迅 2、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3、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4、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连正视都不敢,此外这能成什么气候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 6、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7、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8、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9、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0、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1、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鲁迅 1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全集》 1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

鲁迅与老舍国民性主题的不同书写

鲁迅与老舍国民性主题的不同书写 鲁迅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关于国民性主题的书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鲁迅与老舍都注重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第二层面,在批判的同时构建作家理想中的国民性格。在对比中可以发现,鲁迅对国民性主题的书写中包含作家自身对于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探寻,以及对国民灵魂的深刻审视与沉重批判。由于老舍与鲁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老舍更倾向于感性的创作,通过个人经历来书写创作。 一、鲁迅的国民性主题书写 封建农民形象的塑造 鲁迅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大多具有愚昧落后、麻木冷漠等性格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应为阿Q。阿Q是未庄的流浪雇农,是以未庄为缩影的社会最底层人民,身世不明的阿Q每当与人发生争执时,总会这样说:“我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当他被打时,又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这是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反应映了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人性产生了扭曲和异化,阿Q的性格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国民性格深处的劣根性。 鲁迅笔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封建伦理来束缚底层人

民,压迫妇女,冷漠麻木又十分残忍。而他们的行为在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被认为是自然且合理的。这就是看客群体。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特征――模糊的面容,不需要姓名,站在生命的?α⒚嫖?残暴和冷酷欢呼雀跃,拍手叫好。长期处于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国民,逐渐丧失反抗的意识,变得冷漠麻木,丧失人性,面对残暴和血腥无动于衷,甚至将自己内心的满足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饱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底层劳动妇女,而鲁镇上的人们,不仅没有对祥林嫂的遭遇产生同情,相反对祥林嫂十分冷漠甚至是嫌弃;小说《孔乙己》中的穷书生孔乙己,也常常在酒馆中遭受尊严被践踏;在《示众》中,冷漠的人们将看杀头当作看戏,不顾太阳的毒晒和人群的拥挤,争抢着去凑热闹,他们对囚犯毫不关心,只是为了寻乐。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冷漠的人际关系、人们麻木至极的心理,更反映了人们身上严重的劣根性,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下,人性被灾难和贫穷泯灭。 启蒙者的困境 鲁迅笔下对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麻木国民的描写入木三分,对于启蒙者形象的塑造也同样深刻。他们代表了鲁迅理想中的国民形象,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体现在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觉醒。《狂人日记》中认清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狂人,《在酒楼上》彷徨迷茫的吕纬甫,《药》中为

鲁迅作文之鲁迅事迹作文

鲁迅事迹作文 【篇一:作文素材——鲁迅专题】 走近鲁迅专题 一、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 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 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 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 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 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据说有一个日本人发表他自己对中国的一点看法,说:“全中国只有 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鲁迅,一个是蒋介石,半个是毛泽东。” 毛泽东听冯雪峰说完这段话后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 人还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林语堂:“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 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 之一副活形也。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二、鲁迅求学、读书。 (1)、求学: 1904年9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成绩在142人中排68名。1906年3月、4月间因深感改造国民性的必要退学,弃医从文。 1906年六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独逸语学校研究文艺,搞翻译,跟 章太炎先生学习《说文解字》等,与周作人编《域外小说集》两册,在东京和上海销售。因周作人在立都大学未毕业就跟羽太信子结婚,羽太家又很贫穷,为了贴补家里和二弟的费用,鲁迅回国工作。 鲁迅的买书和藏书 根据《鲁迅日记》逐年统计,24年间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圆, 约合今人民币480万元。而其中耗资1万3千多银圆用来购置图书 1万多册(幅),价值约合今人民币52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

中考作文素材——鲁迅、老舍、沈从文等8位著名作家经典语录

◎鲁迅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 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1.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2.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4.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5.到枯身孤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林语堂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1.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3.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4.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么样。 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 之中的形式。 ◎朱自清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

从鲁迅的话联想到的—对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评价的材料作文_初中生

从鲁迅的话联想到的—对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评价的材料作 文 材料对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评价 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你怎样理解鲁迅的这句话,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题目 自拟。 范文: 从鲁迅的话联想到的 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事实确实如此。螃蟹这张牙舞爪的怪物在未被人们认识前谁敢“身先士卒”?第一个敢于吃蟹的人,不但需要有异常的勇气,还得 能坦然面对世人的眼光。第一次吃螃蟹,可能会被人视为异想天开,殊不知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何尝不是“异想”?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生命,这又需要多大的勇气来 承受? 假如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这种美味将永远不会为人所知。假如没有一只古猿率先尝试着用双脚着地直立行走,人类何时才能从苍莽的原始森林中走出;假如没有第一个原始人勇于咬下第一口熟食,人类也许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假如不是李时珍先尝百草,怎么会 有巨著《本草纲目》;假如没有人首先振臂高呼,甘以鲜血去唤醒大众,中国的革命也不会取得辉煌成果;假如不是有人在月球上勇敢地

踏出第一个足印,人类的目光还只在地球上停留……假如,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假如”,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也许是举步维艰的“第一次”;也许是慷慨激昂的“第一次”;也许还会是惨痛的“第一次”,但没有这许多的“第一次”,历史的脚步还不知停滞何处,又何来后面的几许辉煌,几许成功? 每个人都可以也可能做第一次的尝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这第一次中取得成功。就如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他鼓起勇气做了,但蜘蛛并非如螃蟹般美味难道我们就可以耻笑他的失败吗?虽然,他失败了,但他这种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钦佩吗? 吃蜘蛛的人,纵观古今,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秦时,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纵然失败,豪气犹存;辛亥革命,成果虽被窃取,但推翻了满清皇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巴黎公社,建立不久就被扼杀,但无产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这种种事件正如第一个吃蜘蛛的人,虽败犹荣。 螃蟹和蜘蛛都已被人尝过,但这个世界还有无数的未知,等待着我们迈出第一步。这第一步,不管成功与否,都是有价值的。我们都应争当这敢迈第一步的勇士。

老舍-鲁迅等介绍总结

1. 《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 2. 老舍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 代表小说 [1]《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文学概论讲义》《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老舍幽默诗文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老牛破车》《三团一》《骆驼祥子》《火车集》《残雾》《文博士》《张自忠》《大地龙蛇》 《剑北篇》《归去来兮》《国家至上》《谁先到了重庆》《桃李春风》《贫血集》《火葬》《惶惑》《偷生》《东海巴山集》《微神集》《月牙儿集》《方珍珠》《龙须沟》《老舍选集》《春华秋实》 《老舍短篇小说》《福星集》《茶馆》《上任》《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代表话剧 《茶馆》《龙须沟》 3.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往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老舍与济南

老舍与济南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济南的秋天》中,老舍先生这样深情地写道。他对济南的喜爱溢于言表。 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

4年。1930年,而立之年的老舍来到了济南,任教于齐鲁大学,从此他开始了与济南四年半的缘分。 然而,在老舍一生的散文里,他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那么

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有关济南的散文,如《非正式的公园》、《趵泉的欣赏》、《春风》、《大明湖之春》、《吊济南》、《到了济南》等。 这实在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又奇妙的现象。甭说与老舍先生自己比,就是与任何一位客居济南,甚或山东籍、济南籍的现代作家相比,也是并世并无第二人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恐怕只能说:济南与老舍先

生天生有缘,老舍先生对济南情有独钟。 这是一段一位现代著名作家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奇情奇缘。 曾有一位研究老舍的著名专家这样说过:“老舍成就了济南,济南也成就了老舍。”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

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

鲁迅与老舍比较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提起“改造国民性”这个话题,我们自然会想到鲁迅,因为鲁迅是开创这个文学启蒙主题的先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除了鲁迅之外,还有老舍、郁达夫、沈从文、张天翼等作家,他们也都在作品中提出了这一主题。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以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在创作中贯穿这一主题思想的,却也只有鲁迅和老舍两人。他们在创作中都贯穿着“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我们在其创作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二人对“国民性改造”这一主题的严肃而执着的思考与探索,但老舍在思想与艺术上的贡献和鲁迅有明显的不同。本文拟就这一话题来分析他们在创作上的不同。 首先,老舍是从中英两个民族对比的宏观角度来揭露本民族的国民性弱点的,视野显得更加开阔。鲁迅的小说主要是通过乡村一角来揭露这一主题的,视野显得相对狭小。老舍的《二马》有意地把描写的地点放在英国伦敦,要从整体上“比较中英两个民族的不同”。!老舍把一点也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个“老”分子的“老马”(马则仁),作为本民族国民性弱点的典型放到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强种”的环境中加以严肃冷峻地全面比较,这种构思方式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在作品中中英两个民族的精神反差让人掩卷深思。英吉利民族的勤奋好学、独立务实、科学爱国与老马的懒惰挥霍、奴颜卑膝、中庸迷信等一系列对比,使我们的许多国民性弱点得到了充分、鲜明、完整的暴露。老马先生因继承长兄遗产,由国内到伦敦经营古玩店,但其习惯、作风、心理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名士作风。他尽管成了商人,却鄙视经商,信奉着“重儒轻商”的传统。他可以一整天地不到铺子里去,而将时间花在喝茶、睡觉,给房东太太浇花、养狗上。他是伦敦第一闲人:“下雨不出门,刮风不出门,下雾也不出门,叼着小烟袋,把火添的红亮,隔着窗玻璃,细细咂摸雨、雾、风的美”。别人一夸中国的东西好,他就非得给人家一点什么;人家夸中国好,他就请饭;夸饭好,他就重请。他在小节上似乎充满洒脱,也不乏有趣、可爱。可在大节上就完全暴露出卑怯、愚昧和空虚来,自己身为鳏夫,还夸口家中有五六个妻妾,甚至连英国要出兵中国,他也彬彬有礼的说:“欢迎英国兵!”同时又被欲念冲昏理智& 不顾种族隔阂,带房东太太到首饰店购买昂贵的订婚戒指。“他与房东太太的恋爱悲剧& 一方面显示出英国人的民族歧视心理& 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老马所代表的传统中国人因愚昧、空虚而被人看不起的可悲现实。”" 老舍就是把老马放在与之不协调的伦敦环境中进行喜剧性的审美展示,表现出一个在封闭文化环境中熏陶出来的老派中国人在帝国主义国度民族歧视的咄咄逼人的眼光下,死抱着陈腐的规矩、过时的理想和一文不值的面子,闹笑话,受耍弄,麻木不仁,不思改弦易辙,实在令人深思。 其次,老舍从北平市民社会的角度作深入开掘,探索“国民性改造”问题,在当时的中国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鲁迅在小说中阐发“国民性改造”思想时,正值辛亥革命失败不久。历史的教训使他自觉地从农民形象剖析入手。在其《阿’ 正传》、《故乡》、《药》、《祝福》等作品中鲁迅给我们刻画出一批愚昧、麻木的落后的农民形象,在!" 年代的中国是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的。而老舍提出这一问题时已是大革命后,一方面是农村革命风潮迭起,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已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死水”。其原因除了城市中敌人的强大和远离乡村革命中心外,市民阶层的冷漠和不觉悟,也是对这一统治的一种客观上的支持。正如恩格斯在论述德国革命时所指出的那样:“小市民阶层具有胆怯、狭隘、束手无策毫无首创能力这样一些畸形发展的特殊性格”,以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德国

鲁迅巴金老舍作品分析

在鲁迅选择弃医从文之前就察觉到中国国民对世事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民众这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应对社会的混乱状态在鲁迅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待市井小民,他针砭时弊,满含着气愤的心情,揭露社会现象,挖掘人物的劣根性以此唤醒民众。《药》中华老栓为救小栓的命,听信的康大叔的偏方,花钱买来的人血馒头。在描写华老栓接人血馒头时刻,细致的刻画出他的胆怯与愚昧,“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以置之度外。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对待安于现状的知识分子,更是嗤之以鼻。《在酒楼上》上主要揭示吕纬甫在生活中不思进取,漫无目的地辗转。“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后一秒。……”他有知识但是没有理想与追求。从“我”在与吕纬甫的交谈中,看出鲁迅对这样的知识分子是抱有厌恶、恼恨的态度的。真的想要剖开其胸膛看看是否心是凉的。满嘴的俗套话,句句抱怨词的当下社会青年令鲁迅先生字字句句充斥着哀叹,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老舍对作品倾注了更多的主观感情,而这些情感直接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表现出来,诙谐的话语使得文章更显得平易近人。 《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拥有自己的一套治家理念,乱世中依然悠哉,辈分最高的他在长孙媳妇面前,故做姿态,思想装作深沉,反对新思想新文化,固守旧观念。而描写小顺儿他妈则持有肯定的态度,赞成其干练,思维活跃,处事不惊,稳重踏实。 而老舍先生从人物的生活命运的写作中也在折射社会阴影。《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刻画,可见老舍对待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同情,但是也表现出反感的态度。虽然极力的排斥这种生活状态。但是无法摆脱悲催的现实社会,病态文化表现的很明显。 巴金的小说在对人物的描写不是像鲁迅那样直接抨击,强调针砭时弊,而是对这些人物悲剧命运进行深刻剖析,描写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故事的原貌展现给我们,对待这些人物的态度也遵循着因人而异的原则。 《月牙儿》的主人公背负着个人的梦想,不愿成为妈妈那样的女子,社会所逼,不得不重拾旧路。巴金先生并不批判主人公的不自重,放荡,而是从深层揭示和披露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丑态。 另外,对待正面人物形象,如沙子龙,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主,“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一句话道出沙子龙与世无争的淡然心态,平铺直叙中尽显作者对待沙子龙处事方式的赞赏。

七年级语文 走近鲁迅作文素材(通用)

走近鲁迅 鲁迅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切真实的感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里,弥漫着封建黑暗的气息,那个污浊的社会,不但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受众”,反而成为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尔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样。 起初,面对日益衰微的旧中国,鲁迅先生和孙中山一样在学医,就在快学成时,鲁迅先生才真正意识到:想要救国,光凭身体上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自由的束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弃医从文,真正开始从思想上让民众觉醒。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有无数的人因鲁迅的文章而彻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图让鲁迅先生“碰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依然拿起笔,坚定不移的写着,即使前方有无数的暴风雨,他也会说“:我所走的路,为的是全中国的人民,,他们不了解我,我没有怨言,我坚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对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在为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在现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欣赏他的作品,对他的作品,无论何时,我都是满怀期望地去阅读,在他的作品中,我时刻感受到那一种对于文学的热爱。如果说文学创作是鲁迅的生命,那么他的对于文学的热爱,就是控制它整个生命的灵魂,假如当初鲁迅没有放弃学医,可能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觉醒!

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在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我们记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伟大贡献。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人;还有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革命家,鲁迅。 鲁迅是一个普通的人。 是一个站在我们中间的人。 是一个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听见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老舍、沈从文等8位著名作家经典语录,句句可做论点!

鲁迅、老舍、沈从文等8位著名作家经典语录,句句可做论点! 文学照亮了历史的车辙,也勾勒出想象的轮廓。它让你逃离彷徨,沮丧,壮志未酬,心 意难全,作家们构筑的世界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二手的,但那些凝练的文字却是他们洞察世事后的答卷。本条素材,为同学们节选了多位作家的经典语录,希望你们写作文时用 得到哦~ ◎鲁迅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到枯身孤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 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林语堂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1.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 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3.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 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4.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么样。

济南的秋天-老舍

济南的秋天 作者:老舍。选自《老舍文集》 这篇文章与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是姊妹篇。 原文: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高中作文素材之鲁迅名言100句

高中作文素材之鲁迅名言100句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的杂文特别著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名言妙语。现在翻读鲁迅的这些妙语,仿佛觉得他还活在当前,或者发现我们的国家一个世纪以来还在原地踏步。 鲁迅名言 001.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002.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003.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

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004.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老调子已经唱完》一九二七年 005.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把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把东西偷完。--《谈所谓「大内档案」》一九二七年 006.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007.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一九三三年 008.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009.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骗人》一九三六年 010.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011.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