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除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除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除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

一、原理比较

1、反渗透(RO)除盐原理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除盐原理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3、电吸附(EST )除盐原理

电吸附技术,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双电层理论,利用带电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实现水中带电粒子的去除、有机物的分解等目的。

电吸附原理见图,原水从一端进入由两电极板相隔而成的空间,从另一端流出。原水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的作用,水中带电粒子分别向电性相反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并储存在双电层内。同时,随着电极吸附带电粒子的增多,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从而使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带电物质滞留在电极表面,最终实现盐与水的分离,获得净化/淡化的出水。

.

图 电吸附除盐原理示意图

二、电吸附与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

进水

出水

电吸附除盐

一种电吸附除盐电极模块的设计 电吸附模块由导电的平板材料制成,长宽高400×200×2mm,电极板间距6mm,外加水箱,水泵,流量计,进出口电导率仪器,压力计及管道制成。 电源电压应低于1.6v,在1.3-1.6v之间可调,电压太高会造成水的电解,会出现气泡,应该绝对避免,电源正负极可自动对换,电极可自动短接。 电极设计以增加水通过时间为目的。 生产时间360分钟,预排和再生时间共100分钟,为了连续生产,应该有两套相同的设备交替作业。大流量对水质有影响,应该尽量采用小流量长流程,但过度的长流程没有必要,也不会对水质有好的影响。 出水电导率升高超过设定上限时,应停止这路设备的作业,转换到另一路设备进行作业,同时将该路设备电极短接,用原水将其冲洗排除浓水,然后根据出入口电导率停止反冲作业,并将电极极性互换。 电吸附技术电极的制备 吸附剂材料的选择和电极的制备成型过程是电吸附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为了能吸附大量带电粒子,吸附剂必须拥有足够大

的比表面积,因此采用的吸附剂往往是多孔碳材料,如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等。 1活性炭电极 活性炭是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粉末和活性炭颗粒两种产品形态,具有生产简单、成本低等优点。Zou 等将活性炭颗粒用环氧胶黏在一起,只露出颗粒的一面,作为工作电极。实验中用KOH溶液和TiO2纳米粒子对活性炭颗粒做了改性处理,结果都提高了吸附容量。Zou 等还用有序中孔活性炭做电极,研究表明:有序中孔活性炭和普通活性炭的比电容分别为133 F/g 和107 F/g;在1.2 V电压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NaCI 溶液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1.6 μmol/g和4.3 μmol/g。 Park等将活性炭粉末与聚四氟乙烯、碳黑以不同比例混合,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作溶剂,将混合物搅拌l h使其均匀,然后滚压数次成为片状,加压放置后制成电极。当活性炭粉末与聚四氟乙烯、碳黑的质量比为84:4:12时,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得到的电容和电吸附除盐率最高,均为市售碳布的2倍。 2碳气凝胶电极

电渗析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概况

电渗析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概况 渗析法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或初级除盐中,既能制取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而且设备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因此备受推广使用。 工作原理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以直流电场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方法,它是使溶质和溶液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工艺选择及原水预处理说明 电渗析是脱盐工艺中的一个单元,可与其他脱盐技术配合,达到理想的目的。集中电渗析脱盐工艺如下: 1.原水→预处理→电渗析→脱盐水;这是制取工业用脱盐水或初级纯水的简单工艺。 2.原水→预处理→电渗析→消毒→脱盐水;由海水,苦咸水制取饮用水或从自来水制取食品,饮料用水可采取此工艺。 3.原水→预处理→电渗析→离子交换→脱盐水;此工艺用于制取纯水或高纯水。电渗析首先将水中含盐量去除80%~90%,剩余的少量盐

由离子交换树脂去除,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离子交换的负担,从而可以减少酸,碱的用量,利于环境保护。此工艺应用最为广泛。 4.原水→预处理→软化→电渗析→脱盐水;此工艺适用于处理高硬度,高硫酸水,或地硬度苦咸水(可用浓水作软化再生剂)。 5.其他:还可以与反渗透,超滤相配合,制取医药,电子工业用水。 预处理方法视原水水质而定 1.深井水一般水质透明,悬浮物较少,采用简单的过滤和精密过滤即可。 2.但地下水硬度高或含Fe 、Mn ,则需采用软化,除Fe 、Mn 措施。 3.自来水常含有微量的悬浮物质,有机物和游离氯,采用过滤和活性炭吸附过滤是必要的。 4.如采用地面水为水源,一般需采用混凝沉淀或微絮凝或加氯再过滤,活性炭和精密过滤等方法。 5.但不论采用何种水源水,在电渗析器前设置孔径为5-25μm 的精

电吸附技术最新进展

电吸附技术·认识篇 电吸附除盐技术(Electrosorb Technology),简称(EST),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通电电极表面带电的特性对水中离子进行静电吸附,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目的。

电吸附技术原理 时间:2011-08-02 来源: 作者: 水处理中的盐类大多是以离子(带正电或负电)的状态存在。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形成静电场,强制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处移动,使离子在双电层内富集,大大降低溶液本体浓度,从而实现对水溶液的除盐。 电吸附原理见图,原水从一端进入由两电极板相隔而成的空间,从另一端流出。原水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的作用,水中离子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并储存在双电层内。随着电极吸附离子的增多,离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最终实现与水的分离,获得净化/淡化的产品水。 工作过程示意图 在电吸附过程中,电量的储存/释放是通过离子的吸/脱附而不是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故而能快速充放电,而且由于在充放电时仅产生离子的吸/脱附,电极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其充放电次数在原理上没有限制。 当含有一定量盐类的原水经过由高功能电极材料组成的电吸附模块时,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储存在电极表面的双电层中,直至电极达到饱和。此时,将直流电源去掉,并将正负电极短接,由于直流电场的消失,储存在双电层中的离子又重新回到通道中,随水流排出,电极也由此

得到再生。 由于电吸附过程主要利用电场力的作用将阴、阳离子分别吸附到不同的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这会使同一极面上的难溶盐离子浓度积相对低得 再生过程示意图 多,可有效防止难溶盐结垢现象的发生。其次,电吸附极板间水径流与极板呈切线方向,不利于水中析出难溶盐结晶在极板上的生长。电吸附可以在浓水难溶盐过饱和状态下运行。另外,在电吸附模块中,由于电吸附过程中阴、阳离子吸附不平衡,导致产生氢离子含量较多的出水,通过倒极的方式,略偏酸性的出水同样会使有微量结垢现象的垢体溶解掉。 电吸附模块处理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吸附性能。 电吸附技术特性 时间:2011-08-02 来源: 作者: 科技创新点 一、原理创新:电吸附除盐技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使水中溶解的盐类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独特的除盐原理是将水中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而不是将水中溶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二、工艺创新:电吸附模块的电极采用惰性材料加工而成,具有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10年以上)的优点。以电吸附模块为核心元件的

电吸附技术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

电吸附技术去除再生水中氯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室静态吸附研究了电吸附技术对氯离子的去除效率,以及影响去除率的各种因素,结合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了在电压5V,极板间距1.0cm,吸附时间为15min为最佳的吸附工况;考察流量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最后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工程研究中,提出解决氯离子浓度高的方法。电吸附技术应用于污水回用工程体现出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吸附;氯离子;去除率 1.实验概况 本实验研究的是电吸附技术去除水中氯离子的可行性,实验用水主要采用河北省某处理厂再生回用生物处理后的出水,其主要水质指标如下: 2.静态实验步骤与实验分析 2.1实验装置 首先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反应容器为1000ml的烧杯,正负电极分别由两块石墨电极(100mm*50mm*5mm)组成,正负极上所施加电压通过一直流电源来控制。吸附在恒温磁力搅拌下进行,并维持反应温度为(20土0.5)℃。 2.2实验流程 将含氯废水放在电吸附实验装置里,将电极置于反应器中,开启电源,使用搅拌器匀速缓慢搅拌含氯废水,整个实验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电场作用下,水中带正电荷的离子会向阴极迁移,被电极吸附,水中带负电荷的离子会向阳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都储存于电极表面形成的双电层中;随着离子的富集,水中的氯离子浓度会逐渐降低。 实验每隔5min取水样测氯离子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复测定氯离子浓度,直到浓度不变化,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关掉电源进行脱附。实验结果都是在平行实验下得到。 2.3 时间对吸附与脱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时,将浓度为412mg/l的原水注入电吸附反应器,然后开启电源,不断改变吸附时间,按图2-1重复进行吸附,观察出水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可以看出,出水氯离子浓度在吸附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当接通电源,电极两端加上电压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出水浓度开始下降,

电厂建筑工程除盐间施工方案.doc

一、工程概况天津北疆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1000MW机组,除盐间①-④轴轴线间距22.5m,D-L轴轴线间距52.45m。其中①-②轴楼板顶标高为7.800m;②-④轴楼板顶标高为10.500m。±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450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地下水位对绝对标高低于1.80~2.00m的建(构)筑物部分,按长期浸水状态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对绝对标高高于1.80~2.00m的建(构)筑物部分,土、水对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基础承台、拉梁、地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垫层为C20耐硫酸盐腐蚀混凝土,设备基础C40;构造柱、圈梁采用C25。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承台底面100mm,承台顶、侧面50mm,基础拉梁50mm,柱40mm;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柱为20mm;板为15mm。 主要工程量:1、土方开挖量: 5500m3 2、水泥粉煤灰碎石砼: C20:9 m3 C40:500m3 3、土方回填量: 4000m3 二、编制依据及工程质量目标 1、《化学水处理站建筑图》F451ⅡS-T0601 2、《除盐水泵间基础施工图》F451ⅡS-T0634 3、《除盐水泵间上部结构施工图》F451ⅡS-T0635

4、《电力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规程》DL500-2014版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版)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版) 9、《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2013版)》 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年修订版)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GB50204-2002(2011年版)) 12、《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13、《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 14、《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12) 1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 1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1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18、《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YB/T9231-2009) 19、《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GB/T 749-2008) 2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014) 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2、设计变更单、图纸会审纪要 23、其余相关国家及行业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 24、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电吸附技术

电吸附技术(Electrosorb Technology,简称EST),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 电吸附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双电层理论,利用带电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实现水中带电粒子的去除、有机物的分解等目的。电吸附除盐原理见图,原水从一端进入阴阳极组成的空间,从另一端流出。原水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的作用,水中带电粒子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并储存在双电层内。随着电极吸附带电粒子的增多,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最终实现与水的分离,使水中的溶解盐类滞留在电极表面,获得净化/淡化的出水。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分为二个步骤:工作流程,反洗流程 工作流程: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保安过滤器,水再被送入电吸附(EST)模块。水中溶解性的无机盐类被吸附,有机物被降解,水质被净化。

反洗流程:就是模块的反冲洗过程,冲洗经过短接静置的模块,使电极再生,反洗流程可根据进水条件以及产水率要求选择一级反洗、二级反洗、三级反洗或四级反洗。 电吸附技术主要应用在工业废水除盐过程中。国内最早在崔玉川老师的<水的除盐方法与工程应用>中提到! 该技术在是20世纪60代才开始被提及,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2000年,爱思特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在江苏常州报告了我国第一

台工业化电吸附(EST)装置,并在饮用水、工业用水深度处理方面应用。2006年,世界首例千吨级EST工业废水再生工程在齐鲁石化建成。 目前国际上了解该项技术的人不是很多,该技术的特点有点象电容冲/放电的过程. 上面两张图就是电吸附(EST)技术的工作示意图,从图不难看出该项技术的原理, 电吸附模块为整个电吸附系统的核心,可根据原水水质和用户要求选择适当的模块及模块组合。 电吸附(EST)特有的工作性质该技术工艺优点: 1 耐受性好 核心部件使用寿命长,避免了因更换核心部件而带来的运行成本的提高。 2 特殊离子去除效果显著 电吸附技术对氟、氯、钙、镁离子去除率效果尤佳。 3 无二次污染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第25卷第4期 Journal Of Northeast China Vol.25,No.4 2005年8月Institute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Aug.,2005 文章编号:1005-2992(2005)04-0072-03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 张海平1,吴丽明2,杨 震1,关晓辉1 (1.东北电力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2.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132021) 摘 要:采用表面喷塑的铝板为电极材料,自制了一组电容去离子(EST)模块,并且通过实验确定 厂EST模块运行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电压V=2.5V、流速 =50mL/min时,串联EST模块对自 来水除盐效果较好。此装置因除盐效果好且耗能低,在除盐工艺中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EST模块;电吸附;除盐;淡化 中图分类号:T P18 文献标识码:A 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就是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水资源匮乏,污水的大量排放将进一步加剧用水矛盾,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人与水的关系可谓是唇亡齿寒。在我国工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水更是工业生产的血液。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很大部分是由除盐系统提供的除盐水或纯水。目前在国内应用的除盐工艺主要有:化学除盐(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技术除盐(电渗析和反渗透法)和热力除盐(蒸馏法)。 目前,去除水中阴阳离子(包括重金属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手段为离子交换法。但此法需要大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再生用的酸碱等工业原料,因此不仅运行费用很高,而且酸碱废液的排放还会造成污染。膜分离法对膜和进水水质的要求很高,此外运行和维护的操作也比较麻烦。热力除盐因耗能高使得制水成本相当高,不能满足大量工业生产用水,因此该法难以实现工业化[1,2]。 电吸附除盐又称电容去离子(Electro Sorb Technology,简称EST),因其具有运行能耗低、水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可以应用在饮用水净化、海水、苦咸水淡化(净化)、废水处理领域和工业用水处理等领域,所以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3~5]。本文中作者自行设计了EST模块,并采用串联组合EST模块形式对自来水进行电吸附处理,除盐效果显著且处理成本低。 1 EST模块制作 1.1 电极材质的选择 EST模块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电极的吸附能力,电极直接影响正常运行和除盐效果。它必须具有:(1)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最好既能耐阳极氧化,又能耐阴极还原;(2)导电性好,电阻小;(3)机械性好,易于加工;(4)原材料便宜[5,6]。实验过程中,选择符合上述要求的铝合金片板为电极材质。 1.2 电极的加工 首先,将铝片加工成长10cm、宽5cm、厚2mm的80片铝电极;然后采用镀膜喷涂工艺,在铝极板表面喷涂上一层防腐膜,能有效的防止铝离子的析出。 收稿日期:2005-04-18 作者简介:张海平(1962-),男,东北电力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08食科汪强 20080808132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 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 有效率高、清洁卫生及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简述了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重点论述了电渗析技术的原理, 介绍了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以及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膜;应用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使离子从一部分水中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电渗析器, 就是利用多层隔室中的电渗析过程达到除盐的目的。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 阻止阴离子通过, 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 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 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 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 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1]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 在天然水淡化, 海水浓缩制盐, 废水处理等[ 2]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1 .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1.1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1.2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3 ] ,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1.3填充床电渗析( EDI) 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

反渗透、电渗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 一、原理比较 1、反渗透(RO)除盐原理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除盐原理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 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 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 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 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 装置。 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 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 液中取出 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 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 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5 除盐率60%-90%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 处理净水膜通量比 10.5-0.7 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 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 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 减无 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 2-3%

除盐水箱防腐施工方案及报价

股份除盐水箱防腐施工方案及报价 一、施工方案 1、防腐范围:水箱内壁、箱底、箱盖内部、管口及接管内部 2、施工组织依据: 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条件和实地勘察资料 SJ2573-85《涂料涂覆通用技术条件》 GB1764-88《漆膜厚度测定法》 HGJ229-91《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7692-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 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6463《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GB1720《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B/T9188《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 GB11374《热喷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 3、施工过程的基本划分及施工工艺 根据要求先进行除锈施工,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防腐施工。 脚手架施工T检查合格后T喷砂除锈T检查合格后T涂聚脲底漆第一遍-检查合格后-涂聚脲底漆第二遍-检查合格后-涂聚脲面漆第一遍T检查合格后T 涂聚脲面漆第二遍T检查及最终验收 4、主要施工方法 4.1 脚手架 4.1.1 罐内脚手架用满堂红,搭设应牢固。

4.1.2 脚手架采用钢脚手架搭设。 4.1.3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 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 4.1.4脚手架必须按结构拉接牢固,挂结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在于6m,拉结所用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铁丝强度。外架纵向内外排立杆之间设置剪刀撑,间距控制在15?20m 一个 4.1.5脚手架操作面满铺架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0m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严禁用竹笆做脚手板。脚手架下层设水平网, 操作面外侧设两道护身栏和一道挡脚板,立面挂安全网。 4.1.6脚手架高度在20m以上的脚手板,纵向必须设剪力撑,其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头角为45?60度,高度在20m以下的必须设置正反斜支撑。 4.1.7 脚手架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及检查,拆除时按规定程序进 行。 4.2 喷砂除锈技术要求:基体表面要求清洁,而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即达 到 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的除锈标准、HGJ229-91《工业设备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Sa2.5级除锈标准,彻底除净表面的油质、氧化皮、锈蚀等一切杂物。并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清除粉尘。表面无任何 可见的残留物,呈现金属均一本色,并有一定的粗糙度。 喷砂的主要参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喷砂距离:指喷砂嘴端面到基材表面的直线距离。随着喷砂距离的增加,

电渗析操作规程

两钠废液电渗析操作规程 操 作 规 程

江苏华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岗位的基本任务 (1) 二工艺流程叙述 (1) 三中和调节系统 (1) 3.1中和调节系统原理 (1) 3.2中和调节系统工艺流程 (2) 3.3中和调节系统的设置 (2) 四电渗析工艺流程 (3) 4.1电渗析原理 (4) 4.2电渗析器(膜堆) (4) 4.3原理分析 (6) 4.4电渗析工艺流程 (7) 4.5电渗析系统 (9) 五开机前准备及操作 (10) 5.1 中和系统试开机前准备 (10) 5.2 电渗析联调准备及操作 (11) 六安全生产过程 (14) 6.1安全应急预案 (14) 6.2安全应急撤 (16) 6.3安全注意事项 (17) 6.4异常处理 (17)

一岗位的基本任务 将送来的表冷液中和到设定的pH值4.5~6.5,在电场作用下利用膜分离原理将表冷液分离成浓缩溶液和淡化合格水。浓缩溶液输送到生产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双钠含量≤25mg/L的淡化合格水输送到循环水池作为补充水。 二工艺流程叙述 硝酸铵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用浓度50%左右的稀硝酸与气氨进行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的热量与硝酸浓度有关,中和液中的水吸热气化,最终得到75%左右的硝酸铵浓液,进一步蒸发,最终得到硝酸铵。生产硝酸铵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蒸汽,经冷却器冷凝后,得到冷凝废水,冷凝废水中含有可利用的硝酸铵及氨,如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同时白白浪费其中可回收利用物质。 三中和调节系统 3.1 中和调节系统原理: 硝酸铵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用50%的稀硝酸与气氨进行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释放出的热量与硝酸浓度有关,中和液中的水吸热气化,最终得到75%左右的硝酸铵浓液,进一步蒸发,所产生的蒸汽,经冷却后,得到冷凝废水,冷凝废水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铵和氨直接进入电渗析系统会对电渗析膜堆体造成损坏,降低膜堆的使用寿命,经处理后排放水也不能达标,所以必须将冷凝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其中和处理的原理是:在冷凝液进入电渗析系统前加一套中和装置,加入少量的稀硝酸或少量的气氨,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铵。稀硝酸或氨与

35000电吸附除盐方案

中水回用项目电吸附除盐方案 爱思特净化设备 2010年12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4) 1.1 设计处理水量与水质 (4) 1.1.1 处理水量 (4) 1.1.2 设计处理水质 (4) 1.2 设计技术要求 (4) 1.2.1 产品水水量 (4) 1.2.2 产品水水质 (4) 2 工艺线路 (6) 3 预处理说明 (6) 4 电吸附深度处理 (7) 4.1 除盐原理 (7) 4.2 工艺特点 (8) 4.3 与常规除盐技术的比较分析与技术优势 (9) 4.4 电吸附系统工艺流程 (12) 4.5 电吸附系统主要构成 (12) 4.6 电气 (13) 4.7 自动控制系统 (14) 4.8 投资估算 (18) 4.9 运行成本估算 (19) 4.10 土建估算 (19)

5 爱思特公司简介 (21) 6 经典工程介绍 (22)

1项目概况 1.1设计处理水量与水质 1.1.1处理水量 规模:35000m3/day(1458m3/h) 1.1.2设计处理水质 表1水质指标 1.2设计技术要求 1.2.1产品水水量 产水量:26250m3/day(1093m3/h) 系统产水率:≥75% 1.2.2产品水水质 表2 电吸附系统出水水质

1.2.3待处理原水温度 电吸附进水水温大于0摄氏度。

2工艺线路 待处理原水→纤维球过滤器→提升泵→保安过滤→电吸附→产品水 3预处理说明 为保证电吸附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本方案选用纤维球过滤器对原水进行过滤。 纤维球过滤器装纤维球滤料,它比其他的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速度快2-3倍,截污能力是多介质过滤器的2.7倍,出水水质要高出1-2个数量级。纤维球过滤器具有过滤速度快,截污量大,工作周期长,悬浮物去除效果好等特点,其主要性能指标为:滤速15-30m/h,过滤周期8-24h,水头损失3-10m,截污量6-20kg/m3,采用水反冲,反冲强度为10L/ s·m2 根据本工程水量,选用7台QLG-3000纤维球过滤器,单台处理量210 m3/h,功率22KW,直径3000mm。

3600t电厂除盐水设计方案

锅炉补给水除盐装置技术规范书 2014年02月

目录 1. 总则 2. 发标设备 3. 技术要求及供货范围 4. 技术服务及质量保证 5. 其它

1. 总则 1.1 本规范书中对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全部 技术细节做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用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 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 必须满足其要求。 1.2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 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1.3 供方在执行本规范书所列标准与其它标准或规范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 行。 1.4 本期工程简介 本期为2×75t/h次高压中温锅炉提供补给水,过热蒸汽采用喷水式减温。本 化水系统产水负责提供合格的除盐水。系统设计产水量150t/h。 1.5 水源及水质 本工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用水水源为地表水,详见需方提供附件:水质全 分析报告,请厂商注意水质有变坏的可能,设备技术应有应对措施,并保证 出水水质和运行安全可靠。 1.6 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系统 本工程采用一级复床加混床的处理工艺 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系统为:地表水→生水池→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阳离子交换器→除二氧化碳器→中间水池→中间水泵→阴离 子交换器→混床→除盐水池→除盐水泵→去主厂房。 本期工程系统出力150t/h,系统母管按出力300t/h吨配置。 1.7 运行环境 本工程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阳床、阴床、混床等均布置于化水车间水处理室,水泵在一层泵房内。生水箱、中间水箱、反洗水箱、除盐水箱、除二氧化碳器、中和水池及酸碱贮存罐等均布置于室外,除二氧化碳器位于中间水箱之上,酸碱贮存罐位于中。 设备采用手动操作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原理 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

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1.膜堆 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 不小。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

电渗析设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电渗析设备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电渗析设备必须要做到先通水以后再通电,先停电后停水,否则就会烧坏设备。必须严格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操作,否则有可能使未经过处理的水或浓水进入用户或下道工序或损坏设备从而导 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每次开机前必须要检查整流控制柜的电压调节状态,确保电压调节为零,否则开机时会造成大电流冲击而烧坏整流控制柜。 电渗析设备带有直流电压,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安全。切勿轻易触摸。全部设备停止使用时要做到定期通水(不超过2周)一次,防止设备脱水变形,冬季一定要做好防冻以避免设备被冻裂。 确保定期对电渗析进行酸洗再生,否则因内部严重结垢会导致脱盐率下降或流量减小直到严重堵塞。设备工作状态必须保证其正向、反向交替进行,绝对不允许连续工作在一个方向而不更换极性。否则会导致膜寿命降低并极易造成膜堆堵塞。产水量和脱盐率严重下降甚至膜对报废。 电渗析设备的操作流程: 1、开机前设备状态检查: 检查预处理的设备:阀门1开2关、3关4关、5开6关,7 关8关、9关10开、11关12开、阀13开。检查电渗析:阀门18及20必须为打开状态,27关、阀14、15和16处于开启状态。整流控制柜的电压调节钮确认在零位(逆时针旋转到头)。 通过改变整流控制柜输出极性可以设定正向工作时阀17侧为淡水或19为淡水,我们设定阀17侧为正向时出淡水。 2、开机运行: 在每次开机之前要做好预处理设备的冲洗工作,如果没有预处理则除外,首先需要做的是逆洗:打开阀2、3、4关闭阀1,再关

闭阀3直到冲洗排水干净为止。然后再打开阀3关闭阀4,再打开阀1后关闭阀2,待阀3的排放水干净后关闭它。以上是石英砂过滤器的冲洗方法,活性炭过滤器的冲洗方法同上。接下来再做精密过滤器的冲洗:打开阀11再关闭阀12,然后打开阀9关闭阀10 直到冲洗干净后打开阀10关闭阀9,再打开阀12及13后关闭阀11待水干净后准备将电渗析投入运行使用。每次的运行时间是2—4小时不能超过4小时。 调节阀门14—16使浓淡水流量达到要求的流量,开启整流控制柜,可以选择正向或反向开启运行,逐渐调节电压直到水质达到要求为止(工作电压在每级膜对总数的1.3—1.4倍之间最好)然后开启相应的17或19阀,在上述调节过程中必须保证电流工作在额定范围内,如果电流过大时可以稍等片刻待电流下降后再逐渐调升电压。否则就会烧坏电气设备。 在使用电渗析设备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1、水的预处理是保证电渗析器正常运行的因素之一,因此水进入电渗析器前必要的预处理,保证进入电渗析器的原水水质符合以下指标。浊度:≯3mg/l;含铁总量:<0.3 mg/l;含锰总量:<0.1 mg/l;色度<15度;含氧量:<3mg /l(kMno4);水温:5-40℃;污染指数:<7。 2、注意起动时,必须先通水,后通电,停止时先断水,严禁停水不停电。 3、淡水流量与浓,极水流量的比例要调节适当,为防止浓水渗漏,浓水,极水的压力可适当减小,一般小0.2×9.38 ×104Pa。 4、视水质情况,电渗析器工作2-8小时后要调换一次电极。 5、膜堆上禁止放金物件,以防产生短路。 6、电渗析器运行使用,详见设备使用说明书。

THENDF-1型 电渗析除盐实验装置实验报告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概述 电渗析(简称ED)是一种利用电能的膜分离技术,是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生产之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渗析器的组装、构造,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电渗析器工作原理及流程的理解。 二、装置特点 1.框架为不锈钢材质,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方便; 2.电渗析器外壳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方便观察; 3.采用一体式设计,紧凑美观,方便搬移; 4.组装方式灵活,电极可以倒换,以消除极化影响,防止结垢; 5.增设有浓水部分循环系统,可提高水的回收率和减少耗电量等。 第二节实验装置介绍 一、对象组成 由动力系统、水箱、两级两段电渗析器、电渗析器有机玻璃外箱体、潜水泵、循环水泵、水压表、浓水循环有机玻璃水箱以及不锈钢框架等组成。 1. 水箱:储水箱由不锈钢板制成,尺寸为:长×宽×高=70cm×50cm×65cm。 2.两级两段电渗析器:采用阳膜开始阴膜结束的组装方式,用直流电源。离子交换膜(包括阴膜和阳膜)采用异相膜,膜板材料为聚氯乙烯,电极材料为经石蜡浸渍处理过的石墨(或其他)。尺寸为:长×宽×高=24cm×25cm×53cm。 3. 电渗析器有机玻璃外箱体: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尺寸为:长×宽×高=40cm×50cm×63cm。 4.潜水泵:电源:220V、50HZ;最大扬程8m;额定功率:250W;电流:1.5A。 5. 循环水泵:电源:220V、50HZ;额定扬程 8m,输入功率:90W。 6. 浓水循环有机玻璃水箱: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尺寸为:长×宽×高=25cm×40cm×45cm。 7. 水压表:采用耐震水压表,测量范围:0~0.25MPa 二、控制系统 由对象控制箱、整流器、流量计、漏电保护器及旋钮开关等组成。

电吸附除盐技术优选稿

电吸附除盐技术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电吸附除盐技术 电吸附除盐技术(Electrosorb Technology),简称(EST),又称电容性除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通电电极表面带电的特性对水中离子进行静电吸附,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目的。 电吸附技术原理 时间:2011-08-02 来源:作者: 水处理中的盐类大多是以离子(带正电或负电)的状态存在。电吸附除盐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形成静电场,强制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处移动,使离子在双电层内富集,大大降低溶液本体浓度,从而实现对水溶液的除盐。 电吸附原理见图,原水从一端进入由两电极板相隔而成的空间,从另一端流出。原水在阴、阳极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的作用,水中离子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并储存在双电层内。随着电极吸附离子的增多,离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最终实现与水的分离,获得净化/淡化的产品水。 工作过程示意图 在电吸附过程中,电量的储存/释放是通过离子的吸/脱附而不是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故而能快速充放电,而且由于在充放电时仅产生离子的吸/脱附,电极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其充放电次数在原理上没有限制。 当含有一定量盐类的原水经过由高功能电极材料组成的电吸附模块时,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储存在电极表面的双电层中,直至电极达到饱和。此时,将直流电源去掉,并将正负电极短接,由于直流电场的消失,储存在双电层中的离子又重新回到通道中,随水流排出,电极也由此得到再生。 再生过程示意图 由于电吸附过程主要利用电场力的作用将阴、阳离子分别吸附到不同的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这会使同一极面上的难溶盐离子浓度积相对低得多,可有效防止难溶盐结垢现象的发生。其次,电吸附极板间水径流与极板呈切线方向,不利于水中析出难溶盐结晶在极板上的生长。电吸附可以在浓水难溶盐过饱和状态下运行。另外,在电吸附模块中,由于电吸附过程中阴、阳离子吸附不平衡导致产生氢离子含量较多的出水,通过倒极的方式,略偏酸性的出水同样会使有微量结垢现象的垢体溶解掉。 电吸附模块处理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吸附性能。 电吸附技术特性 时间:2011-08-02 来源:作者: 科技创新点 一、原理创新:电吸附除盐技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使水中溶解的盐类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独特的除盐原理是将水中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而不是将水中溶剂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二、工艺创新:电吸附模块的电极采用惰性材料加工而成,具有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10年以上)的优点。以电吸附模块为核心元件的电吸附除盐系统具有抗污染性强、预处理简单、不需要添加专用药剂、通量稳定、不用频繁清洗、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特性。 三、应用创新:该项目突破了污(废)水再生回用技术的瓶颈。为污(废)水再生回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项抗污染性强、经济环保、应用范围广的除盐技术。

电渗析法综述

电渗析技术综述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有效率高、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还有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对其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原理分类应用展望 1、电渗析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带电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定向迁移,从水溶液和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的目的。目前电渗折技术己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化工脱盐,海水淡化,食品医药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在某些地区已成为饮用水的主要生产方法,具有能量消耗少,经济效益显著;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不污染环境,装置使用寿命长,原水的回收率高等优点。[1] 2、电渗析技术的发展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的溶液中发现带点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试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直至20世纪50年代离子交换膜的制造进入工业化生产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一是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二是设计出多层电渗析的组件,三是采用倒换电极的操作式。目前电渗析技术已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电渗析技术的分类 3.1、倒极电渗析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电渗析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min),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EDR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3.2、液膜电渗析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锇、钌等)的盐溶液进行电渗析时,会在膜上形成金属二氧化物沉淀,这将引起膜的过早损耗,并破坏整个工艺过程,应用液膜则无此弊端。 3.3、填充床电渗析 填充床电渗析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和OH-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1983年Ke2dem.o.及其同事们提出了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过程除去离子的思想,1987年,Mlillpore公司推出了这一产品。填充床电渗析技术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电子、医药、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纯水制造的主流技术。 3.4、双极性膜电渗析

电吸附除盐

一种电吸附除盐电极模块的设计 标签:生活2011-05-24 07:12 星期二 电吸附模块由导电的平板材料制成,长宽高400×200×2mm,电极板间距6mm,外加水箱,水泵,流量计,进出口电导率仪器,压力计及管道制成。 电源电压应低于1.6v,在1.3-1.6v之间可调,电压太高会造成水的电解,会出现气泡,应该绝对避免,电源正负极可自动对换,电极可自动短接。 电极设计以增加水通过时间为目的。 生产时间360分钟,预排和再生时间共100分钟,为了连续生产,应该有两套相同的设备交替作业。大流量对水质有影响,应该尽量采用小流量长流程,但过度的长流程没有必要,也不会对水质有好的影响。 出水电导率升高超过设定上限时,应停止这路设备的作业,转换到另一路设备进行作业,同时将该路设备电极短接,用原水将其冲洗排除浓水,然后根据出入口电导率停止反冲作业,并将电极极性互换。 电吸附技术电极的制备 标签:生活2011-05-22 22:53 星期日 吸附剂材料的选择和电极的制备成型过程是电吸附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为了能吸附大量带电粒子,吸附剂必须拥有足够大的比表面积,因此采用的吸附剂往往是多孔碳材料,如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等。 1活性炭电极 活性炭是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粉末和活性炭颗粒两种产品形态,具有生产简单、成本低等优点。Zou等将活性炭颗粒用环氧胶黏在一起,只露出颗粒的一面,作为工作电极。实验中用KOH溶液和TiO2纳米粒子对活性炭颗粒做了改性处理,结果都提高了吸附容量。Zou 等还用有序中孔活性炭做电极,研究表明:有序中孔活性炭和普通活性炭的比电容分别为133 F/g 和107 F/g;在1.2 V电压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NaCI溶液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1.6 μmol/g和4.3 μmol/g。 Park等将活性炭粉末与聚四氟乙烯、碳黑以不同比例混合,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作溶剂,将混合物搅拌l h使其均匀,然后滚压数次成为片状,加压放置后制成电极。当活性炭粉末与聚四氟乙烯、碳黑的质量比为84:4:12时,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得到的电容和电吸附除盐率最高,均为市售碳布的2倍。 2碳气凝胶电极 碳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400~1 100 m2/g)、低电阻、纳米级孔洞、高电容等特点,因为孔洞相连,容易控制孔径和密度,是理想的电极材料。Ying等将市售的两种不同比表面积的碳气凝胶薄片压在钛板上作为工作电极,研究被吸附离子种类、浓度及所加电压对电吸附的影响。王万兵等¨训用糠醛和酚醛树脂为原料,无水盐酸为催化剂,正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