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专题练习

细胞呼吸专题练习
细胞呼吸专题练习

细胞呼吸专题训练

选题人:梁嘉惠审题人:张其勇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慢跑和激烈奔跑,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哪一种产生的能量更高。

A.慢跑

B.激烈奔跑

C.同样高

D.无法判断

2.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3.下列关于长期储藏农作物种子与储藏蔬菜或水果的异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同点区别

A 降低光合速率前者需要保水,后者不需要

B 降低呼吸速率前者需要晒干,后者需要保水

C 降低呼吸速率前者需要保水,后者不需要

D 升高呼吸速率前者需要晒干,后者需要保水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B.植物细胞质基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D.检测是否产生CO2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5.我们走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6.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

A.MnO2 B.斐林试剂 C.重铬酸钾 D.BaCl2

7.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B.乙图中曲线Ⅰ表示有氧呼吸,曲线Ⅱ表示无氧呼吸

C.曲线Ⅰ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D.曲线Ⅱ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 ⑤都生成丙酮酸

A.①②⑤B.②④③C.②③⑤D.②④⑤

9.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B.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C.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D.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10.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B.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C.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

1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一定是无氧呼吸

12.如图甲是某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乙是细胞呼吸的某些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线粒体,通过③结构可以增加生物膜的面积

B.乙图中的②和③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C.C6H12O6不能直接进入甲图完成乙图中的过程①

D.乙图中的过程④能发生在甲图结构中

13.人体内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的直接去向是

A.以热能形式散失 B.贮存在ATP中

C.存在于线粒体中 D.供生命活动

14.下列哪个反应将同时形成大量A TP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CO2+[H]

C.[H]+O2→H2O D.葡萄糖→乳酸

15.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减少,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

A.留在丙酮酸分子中 B.留在酒精分子中

C.留在乳酸分子中 D.留在ATP的分子中

16.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通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17.有氧呼吸从葡萄糖开始,到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用于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B.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

C.与[H]结合生成水

D.氧化有机物

18.在呼吸作用过程中,H2O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19.下列生物中,呼吸作用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水螅 B.变形虫 C.乳酸菌 D.水稻

20.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其原因是()

A.只发生在低等生物中B.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C.酶的催化效率不高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二、非选择题

21.右图是高等生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每空3分,共18分)

(1)图中①、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⑤、⑥代表能量,其中最多的代号是______。

(3)[H]与O2结合生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4)人体肌细胞内如果缺氧,C6H12O6氧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

(5)贮藏时间久了的苹果内部的细胞进行呼吸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A 摩尔的CO2,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CO2___________摩尔。

22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每空3分,共22分)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 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代替。(2)写出有氧条件下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反应式)(5分)无氧条件下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反应式)(5分)

班别: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A

2.A

3.B

4.A

5.C

6.C

7.B 8D 9.A

10.B 11.B12.B 13.A 14.C 15.C 16.B 17.C

18.B 19.C 20.D

31.(1)丙酮酸 CO2(2)⑥(3)线粒体内膜

(4)乳酸(5)3A

32.① c→a→b(或c→b→a→b); d→b

②吸收空气中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错别字不给分)

反应式略

细胞呼吸练习的题目

第四单元细胞呼吸 【第一部分】复习要点 1.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原理。(p92) 3.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物、产物及总反应式。(p93) 4.无氧呼吸的类型、总反应式、场所、条件及生物类型。(p94-95) 5.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p95-96) 6.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第二部分】当堂小检测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可以分为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部位是,具体过程是。第二阶段进行部位是具体过程是第三个阶段进行的部位是具体过程是。 2.无氧呼吸分为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在中进行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催化,无论是分解成和,或者是转化成,无氧呼吸都只在第阶段合成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或中。酒精式无氧呼吸总反应式,代表生物有 。乳酸式无氧呼吸总反应式,代表生物有。 3.酵母菌在和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属于菌。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也可使水溶液由蓝变再变。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反应,变成色。 4.右图表示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第三部分】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1、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点后O2的 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B、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C、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D、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 A、B、C、D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3、下图甲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 h的温度、某植物的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乙图中曲线表示放有某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一天24 h的CO2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曲线中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B.乙图曲线中EF段玻璃罩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增加 C.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在乙图中则是H点 D.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 4、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 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D.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5、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量呼吸()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H2O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2.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3.(2017浙江模拟)下列过程只属于柠檬酸循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 B.丙酮酸的生成 C.[H]的生成 D.形成大量ATP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柠檬酸循环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还原成乳酸 D.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5.下图是需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①阶段释放 B.②阶段所需的酶均分布于线粒体基质 C.③阶段的电子传递需要酶的参与 D.①②阶段为③阶段顺利进行直接供能 6.(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将表中4支试管置于适宜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不能产生ATP的是( ) A.1号和3号 B.2号和3号 C.1号和4号 D.2号和4号 7.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产生的还原氢都和氧反应生成水 B.释放的能量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氢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D.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不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气中的氧原子 8.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呼吸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植物呼吸作用 一、英译中(Translate) 1.respiratioin 2.aerobic respiration 3.anaerobic respiration 4.fermentation 5.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6.biological oxidation 7.respiratory chain 8.glycolysis 9.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0.Pasteur effect 11.respiratory rate 12.respiratory quotient 13.cytochrome 14.intramolecular respiration 15.protein complex 16.alternate oxidase 17.ubiquinone 18.uncoupling agent 19.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二、中译英(Translate) 1.巴斯德效应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速率 5.呼吸商 6.已糖磷酸途径 7.生物氧化 8.电子传递链 9.细胞色素 10.化学渗透假说 11.抗氰呼吸 12.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13.呼吸链 14.氧化磷酸化 15.发酵 16.分子内呼吸 17.蛋白复合体 18.交替氧化酶 19.温度系数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5.生物氧化 6.呼吸链 7.P/O比 8.氧化磷酸化 9.巴斯德效应 10.细胞色素 11.呼吸速率 12.呼吸商 13.抗氰呼吸 14.无氧呼吸 15.ADP/O ratio transport chain (mitochonrion) 17.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8. glycolysis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O2。 ()2.糖酵解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 ()3.在种子吸水后种皮未破裂之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4.戊糖磷酸途径在幼嫩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老年组织中所占 比例较小。

细胞呼吸练习题最新版

4.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同一植物体不同部分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2.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却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 ( )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3.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大量的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ATP且不需要酶的催化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4.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 A.细胞中是否有线粒体B.是否有氧气参与 C.最终分解产物的类型D.释放出能量的多少 5.下列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①葡萄糖的无氧分解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③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④mRNA的合成⑤消化酶的合成⑥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 A.①③ B.①③⑥ C.①⑥ D.①④⑤ 6.中学把鼠肝细胞磨碎后进行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O2和ATP 产生。c层必定含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7.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8.图K9-1表示森林中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9-1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9.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Ⅰ和装置Ⅱ中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把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进行如图K9-3所示的实验。两温度计的读数最可能是( )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训练及习题解析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训练及习题解析. 必修1专题训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题型专训 【考点梳理】 一表观(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1)NaHCO3溶液作用:玻璃瓶中的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 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2)植物光合速率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水滴右移。单位时间内水滴右移的体积即是光合速率。 (3)条件:整个装置必须在光下。 动态分析:当外界条件变化时,CO2(光)补偿点移动规律 ①若呼吸速率增加,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②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相应向左移动。 二细胞呼吸状况的实验归纳测定 欲测定与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两套呼吸装置中的单一变量为NaOH与蒸馏水,即用等量的蒸馏水取代实验组的NaOH溶液,其他所有

项目均应一致,加蒸馏水的装置内气压变化应由CO2与O2共同决定。两套装置可如下图所示,当然,此时仍有必要设置另一组作误差校正之用。 结果与分析 ①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动,则表明所测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有氧呼吸产CO2量与耗O2量相等)。 ②若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所测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无氧呼吸只产CO2,不耗O2)。 ③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

行无氧呼吸。 ④装置1与装置2液滴均左移,则呼吸过程中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呼吸底物中可能有脂质参与。 a.为使实验结果精确,排除实验误差还应设置如图装置3,以便校正。 b.进行结果与结论的描述时应“先结果后结论”,而不是“先结论后结果”,如上。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与氧分压的关系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呼吸作用练习题1

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关于动物体内的ATP的来源最完整的说法是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 C.吸收作用D.呼吸作用 2.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其中的氧 A.全部来自O2B.全部来自H2O C.全部来自C6H12O6D.部分来自C6H12O6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 A.核糖体里B.线粒体里 C.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 4.由于通风不良,粮食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自热”现象,其原因是A.气温过高 B.种子细胞呼吸 C.种子细胞呼吸受到抑制 D.空气温度过低 5.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却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6.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 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 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 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 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 7.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8.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从葡萄糖开始,产生丙酮酸 B.都产生CO2和H2O C.都是有机物的分解 D.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 9.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在白天适当降温 B.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在白天和夜间都适当提高温度 D.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10.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吸进来的氧最终 A.参与氧化有机物B.直接参与ATP的生成 C.参与水的生成D.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11.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能生成大量ATP的是 A.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时 B.由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和[H]时 C.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CO2时 D.氢与氧结合生成水时 12.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 A.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B.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C.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D.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1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A.21 3 a摩尔 B. 1 12 a摩尔C.6a摩尔D.3a摩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必修一】细胞呼吸作用练习题

细胞呼吸作用练习题 姓名: 一、单选题 1.研究人员发现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大量的A TP B.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酒精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肌细胞D.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不产生[H] 2.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高倍物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观察到酵母菌中的核糖体 B.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以使酵母菌中的RNA呈现红色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C.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D.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所以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B.果蝇进食以后,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C.果蝇的细胞核含DNA,是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的场所 D.果蝇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结构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中有热能的释放 B.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6.野生型酵母菌在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作用下产生的[H]可与显色剂TTC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上述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也可产生[H] 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合成ATP 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 7.下图表示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某一途径,①、②表示过程,X、Y表示物质, 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①是糖酵解B.X是丙酮酸C.②中会产生[H] D.Y是H2O、O2 8.自制葡萄酒过程中,酵母细胞内所发生的呼吸作用的各阶段 A.都有ADP→ATP的转化B.都需膜结构参与 C.都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D.都需要酶的催化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糖类分解释放的化学能 B.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有关 C.无氧呼吸产生的A TP全部来自糖酵解过程 D.神经冲动产生时,神经细胞内ATP的含量会大幅度下降 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胰岛素、性激素 C.油脂、核苷酸D.纤维素、丙酮酸 11.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B.①和③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C.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D.①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专题强化卷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综合专题强化卷 一、选择题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A二氧化碳为0时,植物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B光照强度为0时,麦苗的呼吸作用不为0;D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麦苗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应降低后,增加又降低。 【答案】C 2.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水 C.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无机物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 【解析】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都产生少量的ATP和[H],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氧化生成水,故A项错误、B项正确;硝化细菌可利用氧化环境中氨气产生的能量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故C项正

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中作为还原剂还原C3化合物,故D项正确。 【答案】 A 3.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及CO2的转移方向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甲乙丙丁 A.在图中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曲线中b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图丁对应 C.曲线中c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图丙对应 D.曲线中a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图乙对应 【解析】a点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部位没有叶绿体;b点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图丙对应,c点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图丁对应。 【答案】 D 4.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提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B.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加固练(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题讲解

大题加固练(一)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题 1.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该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获得的数据处理成下面的柱状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常使用________(试剂)研磨法来获取色素,为使________,还可加入少许二氧化硅。 (2)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片光合色素的简便方法。若研究者用该方法能否获得上述实验数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________(色素类型)的含量减少。 (4)污染加剧导致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使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进而导致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________。 (5)请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光合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2)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含量。(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的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变。(4)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的含量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生ATP 、[H]减少,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少。 答案:(1)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研磨更充分 (2)否,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 (3)叶绿素(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4)光反应 ATP 、[H] 减少 (5)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2.下面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甲、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 、H 、O 的变化(其中数字代表过程,A 、B 、C 代表物质);图2表示当光照和CO 2浓度足够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照时CO 2的消耗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 2的产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胞呼吸

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H2O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2.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3.(2017浙江模拟)下列过程只属于柠檬酸循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 B.丙酮酸的生成 C.[H]的生成 D.形成大量ATP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柠檬酸循环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还原成乳酸 D.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5.下图是需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①阶段释放 B.②阶段所需的酶均分布于线粒体基质 C.③阶段的电子传递需要酶的参与 D.①②阶段为③阶段顺利进行直接供能 6.(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将表中4支试管置于适宜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不能产生ATP的是( ) 试管编号添加物质 1 葡萄糖+线粒体+O2 2 丙酮酸+线粒体+O2 3 葡萄糖+细胞溶胶 4 丙酮酸+细胞溶胶 A.1号和3号 B.2号和3号 C.1号和4号 D.2号和4号 7.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产生的还原氢都和氧反应生成水 B.释放的能量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氢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D.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不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气中的氧原子 8.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完整)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完整版)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条件下都能进行 B.呼吸作用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C.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一组是 A. 二氧化碳和氧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有机物和水 D. 有机物和氧 3.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 A.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5.公园草坪上常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呼吸作用 6.新疆吐鲁番地区,白天光照充足,温度较高,夜间温度较低,这里生产的葡萄等水果产 量高,品质好,特别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 B.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呼吸作用旺盛 C.白天温度较高,呼吸作用旺盛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7.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9.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0.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 则()

(完整word版)高三复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题

课后限时练(十)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如图实验装置可以用来证明() A.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B.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 C.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D.细胞呼吸是否产生O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呼吸作用实验的分析与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装置中a、b、c、d四个锥形瓶的作用。a瓶加入的是NaOH溶液,通入的是空气,因此用来吸收CO2,b瓶加入的是石灰水溶液,用来检验a瓶吸收CO2是否彻底,c瓶最终通入的是O2,且玻璃不透明,因此用于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由于d瓶加入的是石灰水溶液,可以用来检验c瓶中植物是否产生CO2,所以这套实验装置可以用来证明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答案 B 2.在设计生物实验时,自变量、无关变量是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变量。要对自变量、无关变量进行正确控制,首先需要确定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对有关实验中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的温度是自变量,底物和酶的用量、pH等是无关变量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无氧气是自变量,培养液的浓度和酵母菌菌种的数量等是无关变量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是自变量,处理后插条的生根情况是无关变量 D.“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的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是无关变量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无关变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作自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干扰或影响的因素是无关变量。“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是自变量,处理后的插条生根情况是因变量,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是插条的生理状态、处理时间等。答案 C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最新一轮复习细胞呼吸习题归纳(非常好)

细胞呼吸习题归纳 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过程)、类型及其比较。 注:相同呼吸底物、不同种类生物呼吸类型、代谢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基因不同。 对点训练: 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 2O 和O 2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该过程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 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b 、c 物质依次是水和水 B .图中产生[H ]的场所是线粒体 C .用18O 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 过程后产物水中会 检测到放射性 D .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 5.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B .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 2和水 C .用18O 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 D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6.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 .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 .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7.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 .②处产生[H]和CO 2 B .①、②、③都处产生ATP C .②处消耗丙酮酸 D .③处发生[H]与O 2的结合反应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一)细胞呼吸底物是糖类(如葡萄糖)时,据曲线或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来判断呼吸类型 细胞呼吸总强度=有氧呼吸强度+ 无氧呼吸强度 MN=NP+ QN (M P= QN) (设:NP=6, QN=2) 判断:(1)既无CO 2释放,也无O 2吸收时,细胞呼吸方式: , (2)不消耗O 2,但产生CO 2时,细胞呼吸方式: (图中A 点)。 (3)CO 2释放量等于O 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图中C 点以后)。 (4)CO 2释放量大于O 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 ①CO 2释放量大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AM 段)。 ②CO 2释放量小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MC 段)。 ③CO 2释放量等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M 点)。 (5)相关计算: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时,怎样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 ①根据氧气的消耗量计算有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②根据有氧呼吸中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相对值),将二氧化碳的释放总量减去 氧气消耗量即为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 ③由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计算无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对点训练: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 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 A .一定是无氧呼吸 B .一定是有氧呼吸 C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

2020最新高考生物复习 特训1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应用题(含解析)(考试专用)

特训1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应用题 李仕才 1.(2018·浙江4月学考)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和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________,导致其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________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膜中。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再用滤纸进行层析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____________,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________光。 (3)实验结果表明,经弱光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________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________的耐荫性较高。 答案(1)下降RuBP (2)类囊体宽蓝紫 (3)比例 B 解析据表可知,品种A在弱光下,光合色素的含量都下降;而品种B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升高,更有利于对光中较短波长蓝紫光的吸收,同时在弱光照下,品种B的光合速率要大于品种A,故品种B耐荫性更高。 2.(2017·浙江11月学考)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取去除淀粉的某植物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叶圆片分别放入A~D四组烧杯中,在25 ℃环境中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注:“+”表示检出淀粉,“++”表示检出淀粉含量较高,“-”表示未检出淀粉。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去除植物叶片中的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将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________组。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________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 (4)检测结果表明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叶肉细胞合成淀粉的场所是____________,而在块茎中,淀粉长期贮存在____________中。 答案(1)葡萄糖和光照(2)暗处理 (3)A、C 卡尔文蔗糖(4)叶绿体基质白色体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葡萄糖和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表可知设置的变量有两个:葡萄糖和光照的有无。(2)实验之前可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处理,耗尽植物叶片中的淀粉。(3)据表分析,A、C组都有光照条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C组吸收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植物体内,CO2转变为有机物的途径为卡尔文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4)D组叶片处于黑暗条件下,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叶肉细胞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而在不见光的块茎中,白色体是长期贮存淀粉的场所。 3.(2017·浙江4月学考)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