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整理版

宋代文学概况

一、宋代社会的特点

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

(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

(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

(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

(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

(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宋代文学的分期特点:

(1)宋诗的成就,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成就与历史地位:

1.散文成就卓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大多数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散文家,如王禹偁、范仲淹、李格非、陆游、吕祖谦、朱熹、陈亮等人。

2.宋诗继承唐诗,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3.宋词是中晚唐和五代以来,艺术成就最高的词体发展时期。

宋代文学与唐代文学区别开来的几个特点:

1、宋文学缺乏唐代文学特别是盛唐诗歌所表现出的恢宏气象和强烈的时代自豪感。

2、宋文学更追求文化内涵,诗文都喜好用典,如黄山谷认为¡°文从学问中来¡±。

3、就题材内容来说,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明显多于唐代。

4、宋代正统诗文以外的通俗文学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如词、话本、杂剧、院本。

关于宋代文学的几个争论:

1.关于宋诗的几个主要观点

(1)宋代以来无诗。代表人物:鲁迅、闻一多。

(2)宋诗是异于唐诗的另一个高峰,或(宋诗亦有可取之处)。代表人物:钱钟书、缪钺、朱自清等。

2.关于宋代散文的争论:

(1)宋散文超越唐代散文论

(2)宋代散文差于唐代散文论

鲁迅《答杨霁云》书云: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

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未。就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更不必提了。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谓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经唱完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

曲的时代。

缪钺《论宋诗》(1940年8月)云:

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钱钟书《谈艺录》(1946年8月)开卷即论唐宋诗之别: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态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全宋诗》(72册),傅璇琮、倪其心、孙钦善、陈新、许逸民主编,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自1991年至1999年陆续出齐。(全书辑录两宋8900余家诗人的诗作,共3734万字)

参考书目: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石声淮、唐玲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坡乐府笺》,龙榆生,商务印书馆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稼轩词编年笺注》,宋¡¤辛弃疾著,邓广铬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上海古籍出版社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著,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京本通俗小说》,程毅中、程有庆校点,收入江苏古籍出版社的《中国话本大系》,1991年版。

《乐章集校注》,宋¡¤柳永著,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宋¡¤李清照著,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陆放翁诗词选》,宋·陆游著,疾风选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陆游传》,郭光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陆游年谱》,于北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欧阳修选集》,宋·欧阳修著,陈新、杜维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齐东野语》,宋·周密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便编,谭正璧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清真集》,周邦彦,中华书局

《全金元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全辽文》,陈述辑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中华书局

《山谷诗注》,任渊、史容,中华书局《四库备要》本

《宋辽金元文学史》,罗斯宁、彭玉平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苏轼评传》,曾枣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苏轼诗集》,王文诰注,中华书局

《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

《苏轼选集》,宋¡¤苏轼著,刘乃昌选注,齐鲁书社1980年版。

《辛弃疾评传》,王延梯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元好问诗选》,金¡¤元好问著,郝树侯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中州集》,金¡¤元好问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周邦彦集》,宋¡¤周邦彦著,蒋哲伦校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第一章宋初: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宋初文坛:诗歌“三体”

一、白体诗:是指以李昉、徐锴、王奇、王禹稱等诗人为代表,学习白居易诗风,多用浅俗而又圆熟的语言唱酬消遣,抒写自己闲适自足的心态度,诗风平易、浅近、闲雅的诗体。

西崑体: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共收17位共250首五、七言近体诗,代表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这三人的唱和诗占了4/5强,西昆体以晚唐李商隐为宗,内容多“缀风月,弄花草”;艺术形式上铺陈词藻,雕琢用典,讲究声律,以学问为诗,追求典雅华丽。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

三、晚唐体:以贾岛、姚合为模仿对象的一批诗人写作的诗歌。代表人物:九僧、潘阆、林逋等,其中以林逋最为有名。(其他诗人的了解可参见教材P22)

四、欧阳修(1007-1072)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

第二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一、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

“文”的重要性:《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说:“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

文对于道,具有相对独立性《与乐秀才第一书》:“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二.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1)论道之文。《答吴充秀才书》论道而兼重实际的文风。

(2)论政之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

(3)抒情之文。《醉翁亭记》、《秋声赋》

欧阳修散文的主流艺术特色是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醉翁亭记》

欧阳修散文的成就:

1.其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2.各类散文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3.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除了古文之外,欧阳修擅长辞赋和四六文,但他不只是传统因袭这两类文本,而是有自己的创造。

4.散文的语言流畅,有着平易自然的新风格,这是区别于韩愈等唐代散文的独特之处,不同于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

三.欧阳修的诗歌

欧阳修今存诗860余首,语言平易流畅、风格自然清新,时有李白之风。

(1)反映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食糟民》、《边户》。

(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

(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

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方回《瀛奎律髓》说:“ 以后句句有味。” 陈衍《宋诗精华录》说:“ 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

四.欧阳修的词

收在《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的词作有240多首,婉丽、隽永且有放旷气息。

作品要求:《朝中措》、《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疏隽深婉”的《六一词》(欧阳修)

欧阳修《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篇》两词集中的240多首词,仍然承续五代词风,写景大多是闺阁亭,言情也不离伤春怨别。但偶也有气势磅礴、疏宕豪迈之作,如《朝中措¡¤送刘仲出守维扬》,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他“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宋代歌妓文化视域中的欧阳修

宋以前,唱歌的原本不分男女。唐代既有著名的男性歌手如李龟年、米嘉荣等人,又有名震一时的念奴、张好好、盛小丛等女性歌手。

宋代官妓、家妓、市井妓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台妓严蕊”:

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弈琴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仲友)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云:“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与正赏之双缣。又七夕,郡斋开宴,坐有谢元卿者,豪士也,夙闻其名,因命之赋词,以己之姓为韵。酒方行而已成《鹊桥仙》……元卿为之心醉,留其家半载,尽客囊橐馈赠之而归。

“台妓严蕊”(续)

其后朱晦庵以使节行部至台,欲摭与正之罪,遂指其尝与蕊为滥。系狱月余,蕊虽备棰楚,而一语不及唐,然犹不免受杖。移籍绍兴,且复就越置狱,鞫之,久不得其情。……其辞既坚,于是再痛杖之,仍系于狱。两月之间,一再受杖,委顿几死。

欧阳修与歌妓

《钱氏私志》:

欧阳文忠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先文僖(钱惟演)罢政,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惜欧有才无行,共白于公,屡讽而不之恤。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公责妓曰:“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著,觉失金钗,犹未见。”公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云:“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升。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坐客皆称善。遂命妓满酌觞歌,而令公库偿钗。

欧阳修情词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多种题材的抒写

《临江仙》写仕途坎坷: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朝中措·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浪淘沙》: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欧阳修词风及其承前启后的词史地位:

刘熙载《艺概》卷四:“(南唐)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

欧阳修继承南唐词传统的同时,“深致则过之”;且对后世具有较大影响:“即以词言,亦疏隽开(苏)子瞻,深婉开(秦)少游。”

第四节曾巩与王安石

一、曾巩

二.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1. 春风的精神

2. 既是写实,也含有政治意义

3.绿隐括诗人内心的矛盾

2.王安石的诗歌

其诗歌的成就总体上要超过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4类:政治诗,怀古诗,咏怀诗,写景诗。怀古诗的代表作有《明妃曲二首》等,写景诗有《泊船瓜洲》等,艺术上以“雅丽精绝”著称。(1)早期:政治色彩极浓,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比苏轼更突出。

(2)晚年:退位后,诗风变化明显,政治色彩淡化而艺术性提高,含蓄、蕴藉的诗多了,即所谓“半山体”,如《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可与唐诗媲美。

王荆公体:

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以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但进入老年后,他的诗作雅丽精绝,既有清新闲适之作,又

有沉郁悲壮之作,主要体裁是绝句。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颇处,也有生硬奇绝处,为江西诗派的先驱。

第五节苏舜钦与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苏舜卿:字子美,河南开封人。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第二章北宋初期和中期的词

第一节五代词风的承续与发展

一、“温润秀洁”的《珠玉词》(晏殊)

晏殊词简评:

感伤而不过分凄厉,幽怨而不至于痛苦,处处显出他的明知与理性,感到他的爽朗与旷达,不过这都是以失去执著为代人的,故而有“不如怜取眼前人”在《木兰花》、《浣溪沙》等词中反复出现。

王灼《碧鸡漫志》称其词“温润秀洁”

晏殊词赏析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措词婉妙”的《小山词》(晏几道)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有《小山词》一卷。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黄庭坚在给他的词集《小山词》写的序言中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慢而问其目上。曰: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

晏几道词赏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

同样是写情,大晏是“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木兰花),小晏则是“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

陈廷焯称其“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卷一)

三、“疏隽深婉”的《六一词》(欧阳修)

欧阳修《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篇》两词集中的240多首词,仍然承续五代词风,写景大多是闺阁亭,言情也不离伤春怨别。但偶也有气势磅礴、疏宕豪迈之作,如《朝中措¡¤送刘仲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他¡°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第二节宋仁宗时期歌词创作的复兴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彊村丛书》收《范文正公诗馀》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

范仲淹词赏析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艺术特点: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有“张三影”之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云其“善戏谑,有风味”,苏轼曾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相谑。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临川先生歌曲》增补,凡二十九首。其词就与他个人的诗歌创作的风格靠近,如《桂枝香》(见作品选)为精读篇目。可参见教材P32,有《浪淘沙令》可选读。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菩萨蛮》)

第三节柳永

一、柳永的生平与家世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后世有人称其为“北宋巨手”(擎天之意),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现今检出存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

二、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1.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内容而言)

2.大量制作慢词,拓展了词的体制,使比较复杂的生活内容、思想情感可以用词来表现,从而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使慢词最终成为可与小令分庭抗礼的词曲形式。(艺术形式而言)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随词内容与词体的拓展,柳永对传统制作风格和手法也做了革新,善采用铺叙、白描的手法,创作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写得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少用比兴,不靠寄托,而擅把情感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甚至追求淋漓尽致。如《雨霖霖》。

4.善以俚俗语入词,在口语化、通俗化方面作出了贡献。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艺术特色:

1.纯用铺叙手法将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扭转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细致地描绘和刻画出来。不用比兴,不借寄托,而纯以描绘,对感情不加掩饰却表现得真挚感人。

2.词的结构方式独特,打破了一般的词分为上下片,上片写景,下片言情的结构模式,而以时间为线,从当前之景(现在)写当前之情,又设想将来之景与将来之情,更想由将来回想现在,这种回环往复的多重时间结构对后来的周邦彦、吴文英等都有所启发。

第三章苏轼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性格。

一、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19岁考中进士,因与改革派的矛盾,仕途颇为曲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更被贬至琼州。他在《自题小像》中写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徽宗即位,奉召内迁,于次年(1101)卒于常州,终年64岁,谥文忠。在苏轼64岁亡于常州寓所时,李方叔作祭文云:“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XI)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这一祭文当时人无老幼,皆能诵之。

二.苏轼的思想与性格。

苏轼的思想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

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他另有一首《定风波》中写道:“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二节苏轼的诗文创作成就

一、苏轼的散文创作。

散文的三大类别:

(1)论述文(包括政论文与史论文)。代表作有《留侯论》与《教战守策》等。

(2)叙事记游之文。代表作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赤壁赋》等。

(3)书札、序跋和杂文。

苏轼散文的主要风格是:自由畅达,随物赋形。最突出的是具有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驰骋的气势及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推荐篇目:《方山子传》,《前、后赤壁赋》,《筼筜谷偃竹记》)

他在《自评文》中说: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二、苏轼的诗歌创作(2700多首)

苏轼诗的主要表现内容:

1. 重视杜甫,且有意学之,以被贬而“以德报怨”,被贬后,曾在经学生的诗序中推崇杜甫,因其流离失所不为所用(王定国),学杜“每餐不忘君”“悲歌为黎元”(亦为乌台诗案之因,同情百姓,亦反对加强中央集权而与百姓有害)。

2.“好游之士”的苏轼善于抓景物特征,喜作“翻案语”。《赠刘景文》

3.理趣诗。如《题西林壁》。

4.品题诗。(品他人诗、画、文等)。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

2.多发议论。

.善用比喻。4.时有雅谑。

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云:

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亦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苏轼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1.彻底突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使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从而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之成为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新诗体,而不再仅为音乐的附属品,并可以象诗文一样深刻而广泛地反映社会和人生。

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三类:(1)抒情词。

(2)咏物词。

(3)农村词。

2. 在形式上和手法上,苏轼词突破传统(如何写),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以诗(手法)入词,语言活泼自由,不受音律束缚,甚至以议论作词,丰富了词的手法,扩大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如新开“词序”,并为词标“副题”,并于词中用典。最典型者,如其《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开创豪放一派词风。南宋初胡寅《酒边集序》:“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1.豪放风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旷达风格。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如《定风波》等。

3.婉约风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作品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五章李清照及南宋前期文学

第一节李清照

一、李清照之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以文章受知苏轼,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清·王士祯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皆我历城人也。” 有《潄玉集》(《易安居士长短句》。

1.少年李清照的生活:自由、博学、才华初现

2.婚后的李清照

从幸福相守到两地相思

创作与才华

3.北宋灭亡后的李清照

国破家亡

沧桑历尽暮年心

李清照集注

生平争论

李清照集注

中华书局《李清照集》1962年初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1981年。(中华书局, 2009再版)

王天义,王建国主编:李清照诗词文集,济南出版社, 2007

谢学钦著:李清照正传,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

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05

禇斌杰,孙崇恩,荣宪宾编: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 1984, 2005重印

李清照生平争论:

1、李清照诗文中的女性情绪与夫妻情感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李清照的隐性抗争——<金石录>后序症侯式分析》,韩立平,《博览群书》2010年第2期

2、李清照晚年是否再嫁过张汝舟:

《李清照改嫁问题资料汇编》,何广棪著:台北县: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

二、李清照的词学观:词“别是一家”

1.“别是一家”之说

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

词三个方面的特点:

协音律(词不仅要分平仄,而且“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等。)

尚典雅(应高雅,不应“词语尘下”,应浑成,不应“破碎”)

重铺叙(应曲重,应故实)

2.对五代以至北宋的二十馀家词作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词论》)

《词论》(节选):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词语的含义。

五音:唇舌喉鼻牙五音。

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声。

六律:十二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称六律六吕。

清浊:以声母发音声带不颤动的为清音,反之为浊音。

重轻:开合二呼。¡°呼¡±指依据韵母中韵头的情况论其发音时口腔的开合。

关于《词论》的几点争论:

1.写作时间。一为南渡之前,一为南渡之后,朱崇才为代表的《词话史》认为为南渡之后。

2.关于词“别是一家”的正反两面的看法。

3.关于李清照对于诸多词家的尖锐批评。

三、李清照之诗词创作

1、“易安体”:李词的语言浅俗、达意而清新、新颖这一特点。

2、“词史”之称

3、从“男子而作闺音”到“我手写我口”

词体内容:

(1)早期的闺阁词.

《如梦令》二首“尝记溪亭日暮”与“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

(2)以愁为主题和内容的李清照词。

李清照词的情感基调:以“愁”为主。《声声慢》

别调:《渔家傲》

艺术特点:

(1)善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微妙变化。以铺叙和白描细致入徽地表现情思,将抽象情感物象化、具体化。

(2)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善从口语中提炼出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3)以词人自我形象和人生体验刻画、抒写,一改传统的女性题材词作的代言、拟情性质,不仅情感真实自然,而且其艺术表现亦极富个性,鲜明、生动,大大加强了婉约词的艺术感染力,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

《金石录后序》: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慄。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却是旧时相识

艺术特色:

1.声调和谐,音节铿锵,有很强的音乐美。一是妙在叠字,充分借助齿音所形成的悲咽欲绝的声调之美,营造了一种凄清难耐的氛围;二是妙在有层次;三是妙在曲尽思妇之情,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2. 赋体铺陈。因情设景,景随情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

五、其他女词人

1.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2. 「蒋兴祖女」蒋兴祖,靖康间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雄州驿,事见韦居安《梅涧诗话》。

3.孙道绚(生卒平不详)号冲虚居士,黄铢之母。赵万里辑有《冲虚词》一卷。

4.严蕊,字幼芳,天台营妓。与朱熹、唐与正同时。事见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存词三首。《卜算子》

第二节张元干与其他爱国词人

1. 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福建永福人。著有《芦川词》。词作风格在慷慨悲凉之外,也有清丽婉转的一面。

2.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积极支持张浚北伐。著有《于湖词》(又名《于湖居士长短句》),存词220余首。《于湖词》“中愤慷慨,有足动人者。”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和《念奴娇》(洞庭青草)等,其词风明显受到苏轼的影响,是从苏轼到辛弃疾豪放词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3.岳飞(1103-1142)《满江红》、李纲、赵鼎、胡铨等人的词。

4.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先是一位江湖隐士,后面临国家分裂和民族危亡而为官十余年。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三卷。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石林燕语》十卷,《避暑录话》二卷,《石林诗话》二卷,《建康集》八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零二首。

第三节南渡初期诗人

1.陈与义。

2.吕本中的诗论和创作。

3.曾几

4.理学家诗人刘子翚。

第六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第一节陆游的生平与创作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徽宗宣和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阴山人(浙江绍兴)。

成年后的陆游,生活道路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试与入仕。绍兴十四年(1144)至乾道五年(1170)。(19-45)

第二阶段:仕海沉浮。乾道六年(1171)至淳熙五年(1178)。(46-53)

第三阶段:林下闲居与复出。淳熙五年(1178)至嘉定二年(1210)

二、陆游诗的创作

陆诗的题材内容:

1.抗敌复国,是最重要的主题。如《山关月》、《书愤》等。

2.写景咏物,表达隐逸情趣。如《临安春雨初霁》、《游山西村》等。

3.表达爱情。如《沈园》二首。

清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诗风凡三变:¡°早年拘泥,中年放肆,晚年平淡。¡±

三、陆游词的创作

1.忧愤之情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表现其精神气质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爱情经历的《钗头风》(红酥手)

《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第二节陆游的文学成就

一、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渊源各家,风格多样,众体皆工。

2.高度的抒情性与强烈的感染力。

3.对偶工整,语言精致。

二、陆游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1. 陆游诗广阔的题材视野和浓郁的诗意

2. 陆游词激越悲凉的爱国情思

陆游的“广益多师”

少年学诗江西诗派:儿时喜欢吕本中(居仁)的诗,18岁从曾几学诗。江西诗派强调“夺胎换骨” (从前人诗意中变化),“点铁成金”(用典)、“无一字无出处”。但后来他有所反省:“我初学诗时,但欲工藻绘。中年始稍悟,渐欲窥宏大。”

后以杜甫为宗: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诗,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此岂可以出处求哉?(《老学庵笔记》)陆游学杜更因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人格感染。“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陆游对屈原、陶渊明、王维、李白、岑参、白居易等诗人的学习。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

子聿》)

二、陆游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1.陆游诗广阔的题材视野和浓郁的诗意

强烈的理想色彩

丰富的想象

充沛的情感

大胆的夸张

2.陆游诗激越悲凉的爱国情思

抒发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揭露谴责投降派的妥协退让政策。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陆游爱国诗的评价(一)

“扫胡尘”、“靖国艰”的诗在北宋初年就出现过,像路振的《伐棘篇》。靖康之变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数目,如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但他们在这方面与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斗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呈,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或者“敢爱不赀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这就是陆游的特点,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

——钱锺书《宋诗选注》P270-271

陆游爱国诗的评价(二)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饮冰室全集》第四十五册《读陆放翁集》

陆游爱国诗章的雷同现象相当严重,表现有三:即构思的雷同,句意的重复,典故的滥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六:“自爱其句”,多次使用;作诗太多,无暇持择;“凑用完篇,不及改换”;作诗“率意”,信手而成;“才情繁富,角手成吟”;感情宣泻,毫无节制。

——王立群:《陆游爱国诗章的雷同现象》

对偶名句举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幽居初夏》

第三节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一)

陆游关怀现实,重视“躬行”,同时主张“杰思”,追求平实之中的新奇独创。他擅长各种体裁,七律、七古成就尤高。

七言古体往往写得热情奔放,如《金错刀行》、七言绝句或雄快斩截,或轻灵含蕴,如《示儿》、《梅花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沈园二首》、《剑门道中遇微雨》;七言律诗最为人所乐道,由于内容的不同,风格上也有差异:抒发报国之志、悲愤之情的一类,偏向于深沉郁勃,如《感愤》、《书愤》;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一类则偏向于简淡古朴。如《游山西村》。

放翁七律诗评

沈德潜:“放翁七言律,队仗之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说诗碎语》卷下

清·陈讦:“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宋十五家诗选·陈讦《剑南诗选题词》》

舒位:“尝论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备,为一变;李义山瓣香于杜而易其面目,为一变;至宋陆放翁专工此体,而集其成,为一变;凡三变,而他家之为是体者,不能出其范围矣。”《瓶水斋诗话》

第三节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二)

陆游诗歌的语言艺术:结构严整,辞句经过反复的推敲,感受细腻,描写精致;

读书广博,知识丰富,喜欢用典与化用前人诗句;最高的艺术追求是自然平淡,“诗到无人爱处工”(《朝饥示子聿》)“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夜坐示桑甥十韵》),故而其诗能在锤炼之后显得温润圆熟,雅致而简朴。如《游山西村》

缺陷:风格多样而独创性少;诗作太多而意境变化较少;词句自相蹈袭处多。清·朱彝尊《书剑南集后》:“句法稠叠,读之终卷,令人生憎”。

第四节陆游诗歌选讲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朱门沉沉按歌舞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牧的《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刁斗、笛、征人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马杜甫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遗民

1173年金世宗谕太子、诸王勿忘女真语言文字及风俗,令女真人不得译为汉姓。这一年金洛阳县民起事,杀知县,逃入宋界。

白居易《西凉伎》:

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主题思想

全诗以隆兴和议后的形势为背景,通过南宋权贵、守边将士和沦陷区人民的不同表现,揭露投降派只求偏安、不思北伐的卖国罪行,表达了广大军民爱国之志、恢复之望不得实现的愤懑。

艺术特色

1.意象叠加,组合成丰富的场景。

2.对照(对比)手法的运用。

3.善于利用韵脚的变化,表现情感的变化。

4.语言平易晓畅,但情感强烈浓厚。

陆游《关山月》对前人的承继与开拓

1.《关山月》是屈原精神的继承,也是陆游人格的代表。

2.陆游的《关山月》对于关山、月等传统的诗歌意象有了新的开拓。

“伤离别”是以徐陵为代表的《关山月》主题。

“伤征戍”是以李白诗为代表的《关山月》主题。

“以战为怨”向“久戍不战为恨”是陆游《关山月》主题的转变。

参考资料

《两汉魏晋南北朝》作品选徐陵、王褒《关山月》及唐李白《关山月》

蔡富清:《爱国诗心古今通——毛泽东与陆游》,《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张毅:《重释“尽拾灵均怨句新”———论陆游与屈原的关系及陆诗“怨”的特点》,《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

蒋寅:《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情况》,《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1期。

另有宁波大学张宏洪对陆游的研究、杨义的研究也可作一些参考。

第五节杨万里和范成大

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晚期,以陆游、尤袤(或萧德藻)、范成大、杨树万里并称的四大诗人之合称。中兴诗人中的杨、陆、范都是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在漫长的道路上逐渐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由在句法字法里讨生活直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最后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

一、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江西吉安)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有《诚斋集》,存诗4200余首。

早年学诗,始学江西诗派、王安石等,继而学唐人绝句,最终深悟学即病,转以自然为师。所作诗歌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被称为“诚斋体”。代表作有《小池》、《闲居初夏午睡二绝句》等,情趣与理趣兼备。

二、范成大:田园诗的集成成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子,吴郡(江苏苏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与杨万里为同榜进士)。范成大仕途畅达,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因名其集为《石湖集》,存诗近2000首。

诗师法众家,但能自出风格,兼有“清新妩媚”和“奔逸隽伟”的特点。他的诗歌注意揭露社会问题,代表作有《催租行》和72首“使金诗”等;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则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胸襟。

范成大最高艺术成就:60首《四时田园杂兴》。其田园杂兴诗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各12首七言绝句。

比较:陶渊明《饮酒》、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江村》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十、三十五、四十四首

使金纪行诗。

《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可参考教材P125。

第七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和性格

一、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开禧三年,年六十八,葬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平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谋猷略远,然谗摈销沮,南归四十馀年间,大半皆废弃不用,故陈亮《辛稼轩画像赞》叹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

二.辛弃疾的思想与性格

抗战英雄与失意英雄

“臣孤危一身久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忍,顾恐言未脱口祸不旋踵。”(《论盗贼劄(扎)子》)

欲放达而终失意

第二节辛词的主要内容

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后者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四库总目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另一分类法:

1.表现对沦陷家乡的怀念。22岁南渡,60余逝世而未曾再回到北方,如《南乡子》、《菩萨蛮》等均为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对投降的南宋茍安局面的不满,如《摸鱼儿》、《贺新郎》。

3.纯粹抒情,表现不能实现抱负的郁闷。如《水龙吟》、《破阵子》等。

4.农村词。表现农村闲居生活情趣,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村习俗。苏轼是第一个较多、较集中地描绘农村词的词人,大约有10首,而辛弃疾则是第二个,且更多地表现了隐居田园的乐趣,对农家生活的由衷喜爱,如《西江月》

5. 其他感事、抒怀、咏情之作。如《青玉案》等词别有风格;带有寓言词的有三四十首,如酒杯、松树、鸟、石头、天庭等,把对象写活,且与对象产生对话,有云他的词为“诙谐词”。南宋词抒发自己情怀的数量已经很大,词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抒情言志”的士大夫之词、诗人之词逐渐占居重要地位,而不再只是伶工之词、宴乐之词了。

第三节辛词的成就与艺术特色

一、最大限度地拓展词的题材,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写了大量爱国词。

二.大大丰富了词人本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一种更富有弹性的、更自由的文体样式,打破了诗、词、文三者的界限,把诗文的手法都融汇到词的写作当中。明·毛晋《稼轩词跋》:“东坡为词诗,辛弃疾为词论。”

三.善于创造气蕴飞动的艺术形象,有强烈的质感和真实性。如《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

(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

(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

(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

(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第四节影响与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辛词的影响下,同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风。)

辛派词人举隅

1.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与辛弃疾交往甚厚,亦与朱熹有学术争论,为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有《龙川文集》三十卷,《龙川词》一卷。其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

2.刘过。(1154—1206)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龙洲词》一卷。黄昇《花庵词选》云:“改之,稼轩之客,词多壮语,盖学稼轩者也。”

3.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咸淳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定。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内长短句五卷,别出单行者有汲古阁本《后村别调》一卷,《彊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五卷。杨慎《词品》卷五:“《后村别调》一卷,大抵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也。”冯煦《蒿庵论词》:“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4.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廷试忤贾似道,得鲠直名。有《须溪集》一百卷,《须溪词》三卷。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的艺术特色:

1.刚柔相相济的艺术风格。本篇借伤春之情与宫妃之怨这婉约词最常见的内容抒写词人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苦闷与感慨。在委婉细腻的艺术表现中深藏着将军壮士的鸿鹄之志。是一篇兼有婉约手法与豪放之情的作品。

2.比兴手法的运用。作品继承了离骚手法的传统,通篇使用比兴象征,写残春、暮色,隐喻、象征着南宋危局,揭露杨、赵的得意忘形,是直斥把持朝政的投隆派,而表现伤春之情则是借以比喻自己报国无门之焦虑。陈皇后之失宠亦自喻抒发谗言当道、自己不得重用的苦闷。

3.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结构特点。作品上片,写惜春、留春、怨春,层层递近,惜春而春将逝,“怕花开早”而“落红无数”,留春却又无力挽留,在进而退之,退而进之当中,把惜春意愿、心理,刻写得缠绵绯恻,深刻入微。下片开头由哀怨转入愤怒,借玉环飞燕事直斥投降派,情绪扬起,而结语则又回到前前怨,陷入悲凉,以烟楼斜阳照应开篇。全篇分合有致,虽层层转折,但表现报国苦衷的主脉却始终未断。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

关于辛弃疾研究的几点争论:

1.关于辛稼轩的生平及诗文年代的争论,其中邓广铭的三部重要著作《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但由于生平资料的不足,稼轩词的编次系年比较困难,《稼轩词编年笺注》中实际确切编年的大约只有半数、近年来不断有论文对具体作品的年代加以考证。

2. 苏轼词与辛词的异同辩。异同的三种态度:

(1)视为一类,同划归为豪放派,并称苏辛,如胡适《词选·序》视二者为“诗人之词”,认为诗

人之词起于荆公、东坡,至稼轩而大成。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龙榆生《试谈辛弃疾词》亦认为苏辛词派即自由地创作新体格律诗,因而把内容扩充得异常广泛,洋溢着作者的生命力等。

(2)反对将二人作为一个词派。如严迪昌的观点。《苏辛词风异同辨》另有傅承洲《文学流派与苏辛词派》从文学流派的定义上反对将二人同划归为一派,认为北宋并不存在豪放词派,南宋以辛为首的词派,可称稼轩派,或豪气派或爱国词派,不宜叫豪放派。

(3)以缪钺、叶嘉莹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二者的风格不宜作简单的归类与划分,而应具体分析。

3.辛词风格、地位的争论:赞者如元好问《遗山乐府》称…乐府以来,坡为第一,以后便到稼轩”;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称“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未有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则选辛词数量最多,超过苏轼。

4. 辛弃疾与陶渊明的关系之研究。一般认为,对辛弃疾影响最大的三家分别是庄子、屈原和陶渊明。其中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如何在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争论。袁行霈《辛词与陶诗》(《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认为辛弃疾与陶渊明的契合点在于三点:回归,并由此引出对田园、山水及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吟咏;酒;对友情的重视。契合的原因在于宋代士大夫喜爱陶渊明是普遍风尚。而辛弃疾既有战士的豪放,又有隐士的羁绊和返归自然的我。

第八章南宋后期的文学

第一节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又称“四灵诗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为这四个诗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称为“四灵”。他们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以陶渊明为师。其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艺术上追慕晚唐隐逸诗风,崇尚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精炼,以白描为主要表现手法。

创作特点:以清新刻露之辞写野逸清瘦之趣。(远离世事,政治的隐蔽居乐趣)(重人格、重精神的国度)

代表作如翁卷《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有约》(一作司马光,一作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江湖诗派。

江湖诗人是指在南宋后期一些落第以后游走江湖,以献诗卖文为生活的文士,他们的占籍很广,如浙江、福建、江西、山西、湖南等,品流也很杂,有的清虚自守不问世事,有的关心时世,讥讽权奸。

江湖诗派的名称来源于杭州书商陈起于1225年把以江湖诗人作品为主体的诗歌刊刻为《江湖集》,他们的诗歌题材以平民生活和世俗人情为主,风格率真自然,感情直露。江湖诗人能自成一家者不多。其中刘克庄、戴复古作诗取径较宽,是江湖诗派中的佼佼者。其他诗人多以绝句见长。

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简介:

戴复古(1167 -1248?)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人。一生不仕,以布衣终老,尝登陆游之门,以诗鸣江湖间。著有《石屏集》六卷,《石屏长短句》一卷。真德秀《石屏词跋》云:“戴复古诗词,高处不减孟浩然。”他学诗以贾岛和杜甫为样板:“贾岛形模原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自嘲》)

《庚子荐饥三首》中有“饿走抛家舍,纵横死路歧。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刘克庄一生四立朝,敷奏剀切,有直声。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大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内长短句五卷,别出单行者有汲古阁本《后村别调》一卷,《彊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五卷。

第二节南宋后期格律派词人:姜夔、吴文英等

一、姜夔

1.姜夔生平:(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杨、范都年长姜夔三十余岁,但极赏识他的诗,尤其是杨万里十分推崇他的诗才。姜夔结交当世贤豪但不趋炎附势,自己一生飘零困顿,赋性清高云不得不寄食他人,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性格,使他的情感既高洁又贫狭。他在艺术上是个多面手,音乐、书法、诗、词无所不能。姜夔六十以后,旅食金陵、扬州等地,晚境益牢落困苦。卒年约在嘉定十三四年之际。卒后由吴潜等助殡,葬于杭州钱塘门外之西马塍。著有《白石诗集》一卷,《诗说》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续书谱》一卷,《绛帖平》二十卷等十三种。

2.姜夔词的表现内容:

姜夔存词共80多首,依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咏物寄意词:大量的咏唱、咏柳词,另有咏荷花、咏唱蟋蟀等。仅咏梅的就有28首,其中代表作是《暗香》、《疏影》二首。

2).怀人伤别词:20余岁时在合肥有一次情遇,似所遇为一对姐妹,他作《解连环》、《琵琶仙》《长亭怨慢》都是怀念歌女的。

3).伤时忧国词:他没有像陆、辛那样投身于抗金洪流,但也没有置身于民族危亡之外,晚年受辛词影响,作[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为代表作。其他还有一些羁旅情思词。

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3.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词的风格特点是“清空(张炎)。

“清空”的主要内涵是:

(1)词中的情感,多属于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

(2)在表现手法上,多追求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神韵。

(3)词中的语言、意象偏向淡雅素净。

(4)词的意境以疏朗开阔为主,结构上有跳跃性。

二、吴文英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

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云:“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

《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存词340多首。他的词风以密丽取胜,代表作有《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等。

三、史达祖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人。著有《梅溪词》一卷,存词100余首。张炎《词源》赏其咏物、节序诸作,如《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皆全章精粹,所咏瞭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他的词情景交融,咏物、节序之作尤为人称道。代表作有《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第三节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诗人

1.文天祥(1236-1282),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从起兵抗元直到从容就义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表现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纯是坚贞气节、血性精神的写照。他的诗歌是宋代爱国主义诗歌传统的最后一个杰出代表,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2.谢翱(1249-1295)是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较高的一家。他的诗沉痛悲凉,意旨深密,深刻地反映出在异族统治下人们的哀痛心情。其较著名的作品有《哭东台祭》,代表作《书文山卷后》3.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本是宫廷琴师,他目睹了宋亡的过程,把随宋室帝后被俘北上的所见所闻一一纪之于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南宋王朝覆灭的过程,被称之为“宋亡之诗史”。

4.林景熙,《读文山集》:“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

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 1.宋代文学分体:以诗、词、文最为发达,话本次之、戏曲又次之。 2.宋代文学分期: 北宋初期: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词:晏殊、柳永 北宋中期:诗:欧、苏、王等词:苏轼 北宋末期:诗: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秦观、张耒、晁补之) 词:秦观、黄庭坚 南宋初期:诗:江西诗派词:李清照 南宋中期:诗:陆游、范成大、杨万词:辛弃疾 南宋末期:诗:姜夔词:刘克庄等 1、宋初有哪三体,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1)白体。代表人物:徐铉、李昉、王禹偁,改革晚唐五代诗弊,倡导白居易平易流畅的诗风。 (2)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 (3)晚唐体。“晚唐派”诗人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 代表人物:1、林逋等隐逸诗人2、“九僧”和寇准 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意义和影响。 1、背景:文风浮靡卑弱,古文传统中断,形式主义泛滥;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柳开、王禹偁是先驱人物。 2、主张:A.文以明道,文道并重;B.学习韩柳古文、杜诗,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 3、发展阶段:A. 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B.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C.反对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 4、意义和影响:A.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 C.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六一风神。 “六一风神”是北宋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3、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风比较。诗风之异: 1、苏诗直陈时弊,痛快淋漓。 梅诗触及时弊较平和含蓄。 2、苏诗感情奔放,充满激情,意境广阔。 梅诗则追求平淡,清新淡雅。 4、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王安石晚年因变法失败而退居江宁,创作了许多抒情小诗,记述山川风物和闲适生活。这些小诗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有时还深有禅意,颇似王维,被人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5、江西诗派(名词解释) 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20多个诗人集中在一起,称作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一祖三宗”)主张自成一家,字字有来历,点铁成金、追求形式美。但后来把诗歌引向了形式主义。

中国文学史之唐宋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 简答: ?初唐四杰的文学史意义: 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出现,是唐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革命的标志,但也不免有很多问题。其作用具有两面性。在文学实践上,一方面“长风一振,众萌自偃”,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对旧的宫廷文学进行革命,建立新的文学观念;另一方面“时带六朝锦色”,在理念和文学观念上更有矛盾。卢骆主要负责革除旧弊,使用七言长篇扫荡上官体旧制的五言短篇。在这之后,王杨才有条件从容地构建新体,建构符合规范的五言近体,这时候一直以来混淆的文体才开始清晰地分离出来,唐代文学是本质真正确立。 ?唐传奇历史地位和影响: 传奇即小说,起源较晚,至唐代才形成规模。唐代小说的创作是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转折意义。 历史地位: 1、改变了六朝以来中国小说长期停留于神怪世界,唐传奇靠近现实生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主人公由神变成了人。 2、重要的文人参与传奇的写作,包括韩愈、元稹,创作主题的层次大大提高。 3、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大的进展,六朝志怪小说手法单调,而唐传奇在小说结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很出彩。 影响: 1、对唐以后的小说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小说分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条线索, 唐传奇对二者皆有影响,如文言小说《聊斋》的志怪,白话小说《三言二拍》 的取材。 2、对戏曲产生很大影响,元杂剧中很多著名作品取材于唐传奇。 ?古文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历史地位? 影响:1、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古文运动出现后,对六朝以来的骈文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古文成为主导体式。 2、总结了散文的创作经验,奠定了散文的理论基础,而不是空洞的散文说教。 3、在创作实践上,扩大了散文功能和表现范围。古文运动在六朝古文的说理、传记散 文的基础上又有叙事、写景、抒情、言志等类型几乎把古文的功能和范围扩大到文 学所能表现的所有领域。 当世影响:影响当世的文体“以文为诗”、“以文为戏”。 后世影响:影响了明代的唐宋派,再远之到清代的桐城派。桐城派被看成是古典文学的总结,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反对对象,由此可以知道古文运动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深刻影响,古文成为一种普遍形态。 ?唐代前期宫廷文学特征及演变? 文学特征:宫廷文学的主要内容有:以帝王为中心的应制奉和的作品;群臣宴集;同题赋诗;艳情。其中,前三种的共同特点是群体性、应酬性,而这也造成唐初文学的两大

宋代文学整理版

宋代文学概况 一、宋代社会的特点 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 (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 (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 (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 (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 (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宋代文学的分期特点: (1)宋诗的成就,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成就与历史地位: 1.散文成就卓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大多数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散文家,如王禹偁、范仲淹、李格非、陆游、吕祖谦、朱熹、陈亮等人。 2.宋诗继承唐诗,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3.宋词是中晚唐和五代以来,艺术成就最高的词体发展时期。 宋代文学与唐代文学区别开来的几个特点: 1、宋文学缺乏唐代文学特别是盛唐诗歌所表现出的恢宏气象和强烈的时代自豪感。 2、宋文学更追求文化内涵,诗文都喜好用典,如黄山谷认为¡°文从学问中来¡±。 3、就题材内容来说,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明显多于唐代。 4、宋代正统诗文以外的通俗文学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如词、话本、杂剧、院本。 关于宋代文学的几个争论: 1.关于宋诗的几个主要观点 (1)宋代以来无诗。代表人物:鲁迅、闻一多。 (2)宋诗是异于唐诗的另一个高峰,或(宋诗亦有可取之处)。代表人物:钱钟书、缪钺、朱自清等。 2.关于宋代散文的争论: (1)宋散文超越唐代散文论 (2)宋代散文差于唐代散文论 鲁迅《答杨霁云》书云: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 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未。就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更不必提了。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谓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经唱完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

宋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四.宋代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工诗词散文,开宋词豪放之先风。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3.晏殊,字同叔,谥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5.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拭、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6.曾巩,字子固,谥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等,乡贯临川,集为《临川先生文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8.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9。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书。 1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文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11.苏辙,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1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

宋代文学复习整理

宋代文学复习整理: 37.花间词人: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在其中选录了当时十八位作家的500篇作品。这些作家大都是蜀人或是流寓入蜀的,温庭筠、韦庄成就最高,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词派”。内容多写花间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主要风格是香软浓艳绵密。温庭筠被称作是“花间鼻祖”。 38.南唐词人:指出现于五代时期南唐的一群词人。他们大都是帝王和大臣,多才多艺,有着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在追求花月歌酒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外,更有着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写词以“娱宾遣兴”为宗旨,以“助欢佐乐”为目的,也有不少作品抒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李璟和李煜父子。 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有清丽、质朴的风韵。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4.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7.中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有活脱通透的特点。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0.江湖诗人: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11.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第十章唐五代词 35.简述温、韦词的异同。 两人词作的内容大致相同,大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同属婉约作家,地位也相当,因此,在词史上“温韦“并称;不同主要表现在风格和表现方法上,温词“香软浓艳”,韦词“清新疏淡”;温词描写细腻,“密不容针”,韦词自然率真,“疏可走马”。117、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偁 1、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曾说:“咸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2、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议论文有《待漏院记》,叙事文如《唐河店妪传》。 二、柳开 1、柳开,字仲涂。主张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此而反对文体华艳。 三、柳开之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四、姚铉。 1、姚铉选编《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五、宋初三代诗风:白体、昆体、晚唐体。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一、白体 白体是宋初效法效法白居易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作品多以互相唱酬为主,如李昉和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重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但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二、王禹偁 1、名句: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晚唐体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宋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由于贾岛、姚合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人物有“九僧”等,即希昼、保暹、惠崇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作品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但全篇的已经往往不够完整。另外“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蒲(应该是走之旁)等隐逸之士,其中林甫最为有名。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二、林甫 名句:《山园小梅》二首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三、寇准 名句:《春日登楼怀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体 西昆体诗宋初诗坛第一大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他们写诗的目的诗“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集中于咏古怀史,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其艺术特征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工稳妥帖,锻炼无痕。但学习李商隐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所以虽然风行一时而终难在文学史长河终得以自立。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民族矛盾的激化 4、理学的兴盛 5、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1、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宋代文学成就——词 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宋词的繁盛 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 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 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 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代著名文学作品

宋代著名文学作品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被称为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宋代著名的文学作品。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该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来展现社会生活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小说的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优美流畅,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二、《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史传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小说通过对108位英雄豪杰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宋朝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幽默生动,被誉为古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该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人与神

的斗争。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情节曲折离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四、《金瓶梅》 《金瓶梅》是明代作家兰陵笑笑生根据明代李时中的《警世通言》改编而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描写潘金莲为主线,通过对潘金莲的丑态和勾当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道德的低落。小说的语言风格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之一,该文是他在岳阳楼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思考。文章以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思想的交流为主线,通过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范仲淹深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被誉为古代散文的瑰宝之一。 六、《青楼十二钗》 《青楼十二钗》是元代文学家郑光祖所著的杂剧,该剧讲述了十二位青楼女子的不同遭遇和命运。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语言优美婉约,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社会底层阶级的同情和对道德的反思。这部作品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的瑰宝之一。 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

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1、宋诗与唐诗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2、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参考答案: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

宋元文学常识

隋唐五代 概述:这一时期以唐代诗歌最为瞩目,唐诗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1.初唐形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上官体,具有“好以绮错婉媚为本”的特点。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陈子昂作品有《登幽州台歌》《感遇》,特点是继承了汉魏风骨。 4.张若虚的著名长诗《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杰作。 5.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6.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有孟浩然与王维。 7.盛唐时期边塞诗歌最突出的代表诗人有高适与岑参。 8.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李诗最大的特点是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静夜思》《长干行》。 9.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与贫富差距,杜诗的突出特点是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0.白居易被称为“诗魔”,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 11.被誉为“诗佛”的是王维;有“诗鬼”之称的诗人是李贺;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有“诗魔”之称的诗人是白居易。 12.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具有崇尚雄起怪异之美

和“以文为诗”的特点。 13.元白诗派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特点是尚通俗、求平易、重写实,形成务实尚俗的美学特征。元白二人还开创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新乐府运动,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做”的理论为核心。 14.古文运动是指中唐时期有韩愈、柳宗元领导的文体文风改革,古文精炼畅达、自由书写,不拘泥于固定格式。韩愈长于论说文与杂文,代表作有《师说》,而柳宗元则长于山水游记与寓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 15.晚唐并称为“温李”的诗人是温庭筠与李商隐。 16.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杜牧与李商隐。 17.李商隐的代表作品有《无题》,作品特点情调优美,多用朦胧恍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如“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温庭筠代表作品有《花间集》(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因此被誉为“花间鼻祖”,多写香闺女性的忧思愁怨,为宋词奠定了发展基础。 19.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李煜,代表作品《虞美人》《相见欢》等。 20.唐朝小说最具代表性是“唐传奇”,追求“离奇”的短篇小说,优秀代表性作品有元稹的《崔莺莺传》 宋代 概述: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

《唐宋文学》第十二讲宋代的散文

第十二讲宋代的散文 一,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 1,李昉、陶谷(后周),徐铉、刁衎(南唐),多为骈体,风格浮艳。 2,王禹偁, (1),思想。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人民命运。文集题《小畜集》,表示“兼济天下”之志。 (2),不满晚唐五代浮糜文风,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堪称欧苏散文先导;议论文《待漏院记》,叙事文《唐河店妪传》等。 3,理论复古 (1),柳开 a,《应责》:“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主张道统文统合一。 b,把文看作明道的工具,并因此反对文体华艳:“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上王学士第三书》)。 3.过于强调道而忽视文采;而所说的“道”又仅仅是“圣贤之道”,因而易使文学沦为道统附庸;加上为人粗豪狂诞,文章艰涩难读,因而实际影响不大。 (2),穆修等倡导韩、柳古文;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专录古文。 二,欧阳修与北宋中期古文 仁宗庆历前后,受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新运动影响,文学革新思想更自觉: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实用的文学形式,宋急需建一代文学。 (一),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 1,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1),欧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但与柳开后复古派文论家不同。 (2),“太学体”

a,石介写《怪说》3篇,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对太学生影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士子随之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文风,走上险怪艰涩道路,形成“太学体”。“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自身怪僻生涩,所以欧阳修反对之。 b,柳开穆修石介等复古主义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把文学看作道统附庸的倾向。 2,欧阳修文道观。 (1),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 (2),文道并重。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还认为文具独立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意义: a,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b,把文学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地位。 c,柳开等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重继承韩愈文学传统。 d,欧以韩柳为典范,取法韩,文从字顺,对韩柳古文奇险深奥倾向弃而不取:“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同时不否定骈体文的艺术成就,赞赏杨亿等“雄文博学,笔力有馀”(《六一诗话》)。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缺点,为北宋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3,欧散文内容充实,有为而作,有感而发,形式多样 (1),议论文 a,直接关系当时政治斗争,如《与高司谏书》充满着政治激情;《朋党论》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论点,均具积极的实质性内容。 b,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序论,总结五代历史教训,表达作者褒贬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评述友人的文学业绩,而且抒发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人生遭际的感慨。

经典宋词20首整理版,免修改,可打印

:X X X XX区第一实验小学 三年级一班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 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东坡、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省眉山市)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轼进士及第。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清照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要点 宋代文学 一、文学常识 1、下列词作中开宋代豪放词先声的是《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剑南诗稿》的作者是陆游 3、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是被贬黄州 4、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作家是晏殊 5、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着一‘弄’字而全境 出矣”,它的作者是张先 6、识记宋代著名作家作品集、字号 7、曾遭人陷害被捕入狱,酿成“乌台诗案”的著名诗人是苏轼 8、江西诗派有所谓“一祖三宗”的说法,其中“一祖”指的是.杜甫 9、曾遭人陷害,被捕入狱,酿成“乌台诗案”的著名诗人是苏轼 10、林逋是宋初晚唐体主要代表人物 11、“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是指秦观、晏几道 12、江西诗派作家吕本中提出了“活法”说 13、杨万里诗活泼生动,风趣诙谐,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诗体,这种诗体被称 为诚斋体 14、北宋中后期词坛有两大作家群,以周邦彦为首的词人群是大晟词派 15、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议论说理 16、人们称其词集婉约派之大成的北宋作家是秦观 17、最能代表宋诗散文化特色的两位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 18、退隐石湖而作《四时田园杂兴》的诗人是范成大 19、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朱 门沉沉按歌舞 2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山园小梅》中的名句作者是林逋 21、李清照论词的主要观点是词别是一家 22、著有《使金纪事诗》72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范成大

23、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西厢记》 24、姜夔所创立的词派是清雅词派 25、王安石以政治改革家的眼光论文,主张为文要以实用为本 26、宋代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的词人是贺铸 27、人们称其词集婉约派之大成的北宋作家是周邦彦 28、“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出自王安石《明妃曲》 29、北宋第一个提出革除晚唐五代文弊,恢复韩、柳古文的改革者是柳开 30、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是西昆派 31、前人以"清空"二字来概括一位词人的艺术风格。这位词人是姜夔 32、《戏答元珍》诗的作者是欧阳修 33、曾巩的诗文集名《元丰类稿》 34、常以梦境重温往日爱情甜蜜的词人是晏几道 35、大量用词赠别酬唱并率先在词中用题序的词人是张先 36、李清照《醉花明》(薄雾浓云愁永昼)所写的节日是重阳节 37、“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是苏轼词的评价 38、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穆修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先驱者 39、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 40、周济所说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是评价淮海词 41、江西诗派作家吕本中提出了“点铁成金”说 42、“所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的文学观点出自王安石 43、宋代“下字运意,皆有法度”的词人是周邦彦 44、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写作地点是密州 45、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富贵词人 46、柳永对宋词发展最具贡献的方面之一是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47、《词源》是一部论乐理和词艺词法的著作,其作者是张炎 48、“永嘉四灵”指的是赵师秀翁卷徐照徐玑 49、黄庭坚著名的诗论观点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 50、“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51、下列文学家中,属于“苏门四学士”的有黄庭坚秦观陈师道

古代文学之宋代复习重点整理

柳永词的新变: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占的比例很小,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 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语语言的运用: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骨丸骨皮从俗,天下咏之”,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揭示其大众化程度。此外,他的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3.铺叙与白描的手法: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变 革。他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如《雨霖铃》 4.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 多写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考试落榜写的《鹤冲天》预示了这一创作方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一、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儒、道、禅的融合:苏轼对这三种思想都接受,认为他们本来就是相同的。以 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黄州、惠州、X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黄州是其创作的高峰,如后《赤壁赋》、《寒食雨二首》、《念奴娇》 二、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善于翻新出奇上网议论文;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辞赋和四六 1、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范增论》 2、苏轼的叙事诗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如《石钟山记》 3、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寺夜游》,虽然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的妙品。 4、其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四六中也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 三、苏轼的诗 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乐观旷达的精神;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代 文学常识

宋词 1.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配合乐曲而写的诗歌。起源于(唐),至(宋代)发展到鼎盛。被称为宋代的时代文学,有(豪放和婉约)等流派。 2.词在宋代的发展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有“词至北宋而始大,至南宋而遂深”的评价。 3.(柳永、苏轼、周邦彦)是北宋词坛上有代表性的三位词人。 (1)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婉约派重要代表词人。一生仕途不得意,浪迹市井。所创作的(慢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曾赢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其《雨霖铃﹒寒蝉凄切》,把(离别的愁绪)与(清秋的佳景)交融在一起,将离愁别绪表达得缠绵悱恻。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绘画、书法都颇有造诣,著有《苏东坡集》。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苏轼笔下,词已走出宫闱闺阁的狭小范围,面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抒发爱国情怀,描绘农村生活,写景状物,谈禅说理,其表现手法不断创新,解放词体,开创了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气势奔放,感情激荡。 (3)周邦彦被称为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结构严密而又有层次,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好用典故,讲究语言锤炼,

严守音律,形成精工典雅的风格,开启了一代词风。 4.南宋词坛有代表性的词人是(李清照、辛弃疾、姜夔)。(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多才多艺,精于填词。在金兵入侵之前,她生活安宁,写的词比较(恬淡闲适);南渡之后,则(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词以(豪放)为主。情感慷慨悲壮,笔力雄健,风格沉郁顿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3)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制曲谱。他的词格律严密,讲究章法结构,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清空隽冷,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5.南宋的诗人陆游及民族英雄文天祥,则以大量爱国诗篇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6.唐代和宋代散文也有很高成就。唐代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主张废弃浮华的骈文,写作实用、质朴的“古文”(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继续倡导韩柳古文,加上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7.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岳阳楼记》也是散文中的千古名篇。

唐宋古代文学整理

古代文学(唐宋)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中兴四大家:是进入南宋以后,在现实的灾难动荡和江西诗派诗人主观求变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潮流中,出现的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2、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3、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4、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组成的一个松散的作家群,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投谒交游,人品和诗风都比较复杂,风格较为多样,内容反应底层生活,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6、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7、元白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 8、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奇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 9、四灵诗派(永嘉诗派):指南宋后期永嘉(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其字中均有“灵”字,故而得名。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宗,诗境清幽,诗风枯淡。 10、江西诗派:得名起于宋徽宗时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吕本中把黄庭坚、陈师道等25位诗人列为一个宗派,又因其中11人皆为江西人,故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派,最能代表宋诗的典型风格.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一祖三宗”说,即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1、花间词派:因为五代时期,西蜀赵崇祚辑录了温庭筠和韦庄等人的词作,编辑了《花间集》而得名。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