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民族矛盾的激化

4、理学的兴盛

5、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1、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宋代文学成就——词

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宋词的繁盛

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

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

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

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苏轼对词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和全面的革新,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的词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秦观词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词境凄婉,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南宋前期词坛概况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岳飞、朱敦儒、李清照等。张元干、张孝祥等人在神州陆沉、国难当头之际,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在内容上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悔之情,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壮,为中期爱国词的先声。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由写闺情转向家国之恨。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南宋中后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他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辛词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并形成了一个以辛弃疾为中心的辛派词人,陆游、陈亮、刘过都属辛派词人,风格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为辛派后劲。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姜夔上承周邦彦之精工,进一步深化词艺,其词格律谨严、清空峭拔,虚灵疏淡,被奉为雅词之典范。姜夔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同属格律词派词人,重视格律技巧,其词凄凉哀怨、情调高雅脱俗、格调空灵低婉。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

第二章、北宋前期词

以俗为美的柳永词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柳永词的内容

1、别离相思之苦与羁旅行役之思

2、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3、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市井风情

以俗为美:柳永词的审美特征

1、词情的浅近卑俗、发露无余

2、人物的世俗化与市井化

2、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

柳永词中用得较多的词有:恁、争、处、怎、得了、伊、我、你、阿谁、则个、举措、奈何、可意、端的、无那、抵死、的的、巴巴等。

柳永对宋词的革新

1、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写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3、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

“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永词的影响

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不管婉约一派,还是豪放一派,都在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

三、北宋中后期词

苏轼词

苏轼词的革新成绩

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不能偏废。(《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

1、拓展词境

苏轼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意境,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咏物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3、改变词风

苏轼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其词于婉约词之外,另立一宗,成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给宋词带来一股强劲的雄风、刚性的美感、风格。

4、推进词律

苏轼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把词从音乐的附属中解脱出来,当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声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选择对声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不为音律、曲调所驱使。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5、丰富词的表现力

苏轼“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吸收诗的语言词汇、句法,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用标题,和词序,为词的语言的表现力,争取更大的自由。

秦观词

1、情爱的悲苦与文士的忧怨

2、词境凄婉

3、情韵兼胜

4、被视为婉约派的正宗

周邦彦词的艺术面貌和成就

1、章法细密、善于铺叙,发展了慢词的技巧

2、善于使事用典,开创富艳典丽的语言风格

3、格律精严,推进、开启了词的格律化

第四章、南宋前期词

李清照词

1、李清照的《词论》

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1)词的音律声韵有特殊的要求

(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二、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与创作

1、前期生活的安宁、平顺

2、词作内容以闺情相思为主

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

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清新明快。

三、李清照后期生活与创作

1、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2、深厚的故土之思和凄苦的身世之感

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貌

李清照后期词作充满了怀旧、悼亡的意绪,表现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和痛苦,风格凄婉深沉。

四、“易安体”的风格特色

1、抒情细腻深婉、形象鲜明

2、语言清新雅丽、率真自然

3、音律严谨谐婉。富于音乐美

第五章南宋中后期词

辛弃疾词

1、失路英雄的一生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是一位爱国斗士、抗金英雄。一生经历起义南归——辗转任职——罢职闲居三个时期。在政治舞台上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因而他是一个失路的英雄

2、爱国之词、英雄之词

辛弃疾是一个爱国斗士、失路英雄,他词是充溢着勇于承担济世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英雄之词、爱国之词,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成为贯穿于全部词作的主旋律。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

(1)抒发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理想气节与爱国热情。

(2)表达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和无限焦虑。

(3)批判南宋朝廷偏安误国政策与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

(4)描写农村闲居生活和农村景象

(5)富有理趣的生活即兴之作。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

1、生动的艺术形象

2、雄奇阔大的意境创造

3、比兴寄托手法出色运用

4、以文为词

5、大量运用典故

6、多样化的风格

艺术成就——“以文为词”

A.善于创造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意境。

把词的表现功能进一步扩大,运用得心应手,创作极为丰富,其内容“横扫六合”,其风格“包罗万象”,或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或说理,或嘲笑,或牢骚,皆可入词。

B.善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如《青玉案·元夕》、《摸鱼儿》等。

C.大量运用典故,采用经史子集中的语句。

D.丰富了词的语言,将各种语言运用到了词中。如《沁园春》:

“杯,汝前来!老子今朝,检点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溢,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许,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E.有多种艺术风格,豪放、婉约、清丽等等,无不具备,且成就很高。

姜夔的词

2、白石词的内容

(1)有因现实、国事而发的感伤、悲苦之情,清婉中带有刚健色彩。如《扬州慢》

(2)通过山水的描摹来抒发个人情怀、表现高洁襟抱,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3)咏物词: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4)咏物词:恋情词,常将恋情失意的伤悲与人生命运的慨叹结合在一起

3、白石词的艺术成就

(1)不仅能够按律填词,还能修正旧谱,并且用各种方法创制新曲来填词(自度曲),如《暗香》《疏影》(2)清空骚雅:词中感情多属文人高洁清雅的意趣,表现手法多言外之意与空灵神韵,语言和意象偏向淡雅素净,意境疏朗开阔。

(3)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别出心裁。善用联觉思维,利用通感表现某种特定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从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4)用字讲究,在运用想象力的同时,极注重对实词和虚词的锤炼,如《点绛唇》中“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吴文英词号梦窗

二、梦窗词的艺术特点

与姜夔比较,姜词清空,吴词质实;姜词疏淡,吴词密丽。所以张炎《词源》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1、思维方式反常化:化实景为虚幻,又化虚幻为实景,创造梦幻般的词境。有意避免感情直露,隐藏抒情线索。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2、章法结构:注重作品的整体性表现效果,打破常态,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之中。

3、追求语言的生新奇异,密丽深隐,且多用僻典。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完全凭主观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落絮无声春堕泪”。语言又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字面华丽,含意曲折。

第六章宋代诗歌

一、宋诗概说

1、变化唐音成宋调——宋诗的特点

宋代非常种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据统计,宋代诗人有6800多人,为唐人的3倍,存诗15万首,也是唐诗的3倍。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1)以文字为诗

以文字为诗即诗的散文化,诗中任用散文的字法、句法或者结构。唐杜甫已开端,到韩愈所发展,至苏轼大放厥词,成一代之大观。

(2)以议论为诗

以诗来发议论,尚议。尚理,许多作品论及社会问题,具体政事、生活见解,表达作者看法。哲理诗和禅理诗也盛行,如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是宋诗的正宗。

(3)以才学为诗

诗人逞才好学,喜欢掉书袋,资书以为诗。渊博。诗歌多使事用典,充满浓厚的书卷气。黄庭坚即是一个典型代表。

宋诗与唐诗的差异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词,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如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栏,水石之侧,指亦名卉奇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缪钺《诗词散论·宋诗》)

唐宋诗的差异

2、唐音宋调两相衡——宋诗的评价

(1)宋诗长期以来遭到鄙薄

(2)清代开始,宋诗才开始真正受到重视,吴之振《宋诗钞》、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补遗》等作,把宋诗的地位逐渐抬高。叶燮认为,宋诗不亚于唐人之诗。清末民初的陈三立。陈衍提倡宋诗、发起宋诗运动,使宋诗身价培增。黄宗宪、严复等人也做宋诗,近现代,当代学者认为,宋诗承唐而变化于

唐,宋诗深曲瘦硬,独辟蹊径。如缪钺、钱钟书、许总等人。

(3)A、唐诗和宋诗,他们是两个不同时态的诗歌艺术品种。它们代表者不同的社会生活与时代风尚、审美情趣,它们各具风貌,各有短长。

B、“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缪钺《诗词散论·宋诗》)

C、宋诗是颇具魅力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代诗歌。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思理,宋诗没有唐诗的热烈奔放;也没有唐诗的色泽丰美。但它同样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一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影响深远。

3、宋诗的发展概况

(1)北宋诗的发展概况

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诗法白居易。西昆体以杨亿、等为代表,师法李商隐。晚唐体以林逋为代表,师法贾岛、姚合。

北宋中期: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崛起,矫正西昆之弊端,开创宋诗新风。开一代宋诗之面目。始于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作为诗文革新领袖,开一代宋诗风气,王、苏也兴起于诗坛。

北宋后期:宋诗的鼎盛阶段、宋诗风格的成熟期,宋诗向前推进一步。苏黄影响最大。王安石的“荆公体”、苏轼的“东坡体”、黄庭坚的“山谷体”,江西诗派的创作各具特色。

二、南宋诗歌

南宋诗歌发展概况

南宋前期以中兴四大家为代表,继北宋后期之后,出现第二个繁荣发展时期。南渡初的一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人通过对苏黄诗风的反思和对江西诗派的批评,走上自我创新之路,陆游的爱国主义的诗史、杨万里的“诚斋体”、范成大的田园诗等独具一格。

南宋后期永嘉四灵,以姚合、贾岛为宗,主张自吐性情诗作多流连光景、山水田园、羇旅情思,缺乏时代风云与社会内容。江湖诗人戴复古、刘克庄等,浪迹江湖的失意文人,模拟之习,境界不高。宋末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汪元量等志士奔赴国难、慷慨悲歌。诗作是时代的悲歌。

1、杨万里的诗歌创作

杨万里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学江西诗派,再学晚唐体,最终融会各家,而主张师法自然,自成一体,即“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

(1)以“活法”为诗,师法自然,善于敏感发现和捕捉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富于情趣和美感地景象。

(2)想象丰富,意境新颖。

写流云:一峰忽被云偷去。

写狂风:拜杀芦花未肯休。

(3)具有幽默诙谐地情趣。

(4)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

2、范成大的诗歌创作

范成大的名作有两组,一组是出使金国时写的爱国诗篇,饱含爱国热情,

另一组是《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如下面两首:

范成大田园诗的意义

对农村生活作全方位的描写,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田园乡村地生活面貌。不仅写农村风光、农家劳动,岁时风俗,还写贪官污吏、苛捐杂税、天灾人祸等灾难,深化了田园诗的主题。这对陶渊明、王维是一种突破。

用组诗形式抒写,平易通俗,自然生动,清新轻巧,富于民歌风味

3、陆游的诗歌创作

陆游的生活道路

1、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童年时即立下抗金雪耻、恢复中原的壮志,青少年时以诗名。29考中进士,后因支持张浚北伐而被罢

官。

2、丈夫五十功未立,拔刀独立顾八荒

46岁入蜀,来到抗金前线,激发出旺盛诗情,形成豪放悲壮诗风。后发觉恢复无望,以颓放自任。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6岁,退居山阴,写了大量田园诗。85岁抱恨辞世。

陆游诗歌创作的分期

早期:从曾几学江西诗法,求炼字、造句、用典、对仗等艺术技巧。

中期:入蜀是其诗风转折点。受军旅生活和蜀中人文的影响,诗内容广阔、情感热烈、风格宏肆。

晚期:退居乡里,心境逐渐平静。诗由宏放工丽走向平淡自然。

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

(1)抒发抗金复国的理想壮志;

(2)批判、揭露投降求和政策;

(3)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4)表现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5)反映家庭婚姻的不幸;

(6)表现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高度的艺术概括

(2)强烈的抒情性、

(3)语言圆转流畅、精炼自然

(4)古、律、绝各体都工。七律尤为突出。

苏轼诗歌的创新成就

1、诗歌内容上的创新:

题材的扩展;内涵的加深

(1)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官吏横征暴敛等政治内容的诗。

(2)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抒发人生情怀和生活哲理的诗。

(3)题画、论诗、评书法之类表达自己艺术见解、审美情趣和人生体验的诗。

2、诗歌艺术上的开拓

(1)以文为诗

(2)以议论为诗

寓抽象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融枯燥的哲理于动人的情感之中。

(3)艺术手法的运用:

出人意外的联想;新奇巧妙的比喻。(4)多种艺术风格的自由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宋代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谢建忠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四课时) 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要点: 1、国策与理学。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理学尽管尚未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高度重视文道关系。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虽然他

们具体看法不一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却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已。“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3、印刷、学校和学者型作家。宋代公私印刷业兴盛,公、私藏书极为丰富,出现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宋代士人总体学术水平空前提高,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是学者型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思考社会人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4、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的主题。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其负面是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甚而削弱了个体抒情意味。表达政见,弘扬学术,其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则必把议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概说 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宋初文坛 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1)“白体”。(2)“西昆体”。(3)“晚唐体”。 2,王禹偁。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 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 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第五节曾巩与王安石 1,曾巩以古文著名,其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最为接近。曾巩亦 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2,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学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大有作 为的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主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都 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 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3,王安石的朋友王令和俞紫芝。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继承了贾岛、姚合

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 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其酬唱作品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有三类题材:①怀古咏史②咏物③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西昆体诗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很少抒写诗人的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其诗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多为近体。(得)西昆体诗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失)但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西昆体诗人在总体上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3.西昆体衰微的原因:其自身的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4.评价:尽管西昆体的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 【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 .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河东先生集》《东郊 野夫传》《补亡先生传》田锡:其诗,主“性情”主“意”,一位过渡性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功绩。《贻宋小著书》穆修;在搜求校刻柳,韩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王禹偁:宋初诗坛诗派林立,据方回《送罗寿可诗 序》所说,主要有“白体’’“昆体”“晚体”三派,王禹偁归宋初“白体’’诗派。“传道而明心”。《村行》杨亿;西昆体代表,西昆体特点;取材博瞻,练词精整,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讲求藻饰,多用故事。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人们习惯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起文坛盟主领袖作用。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他的文学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美学风格是;六一风神。其诗,在宋代文学史上自成一家。梅尧臣,苏舜钦: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是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先锋。梅,人称宛陵先生《宛陵先生集》创作经历了由“本人情,状风物”的清丽平淡到追求古朴深远。苏,他的诗以风格豪犷,雄放为主。王安石:宋代杰出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熙宁变法”“王荆公体”指王安石诗歌创作“半山诗”“半山绝句”,为江西派的先驱。《登飞来峰》《泊船瓜洲》。宋代散文极为发达,“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六家,除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外,还有曾巩,苏洵,苏辙。曾巩:人称南丰先生,被理学家,唐宋文派,桐城派古文家所推崇。苏洵;大器晚成的散文家,文章以论文为主《六国论》,《嘉佑集》。苏辙:“委婉纡徐,一唱三叹”,《栾城集》。苏轼;号东坡居士,其诗,以贬黄州为界,分前后两期,内容题材分:社会政治,山水景物,陶诗,题画诗四类。特色“以文为诗”,“以词为诗”,他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蝶恋花·春景》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以他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擅长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朝四大书家。“山谷体”,他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江西诗的鼓吹者方回倡导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陈与义:号简斋“简斋体”。吕本中:南渡前后一重要作家1用宗派观点论诗人群体,作《江西诗社宗派图》2诗歌反映出风气的转变,“活法”对宋诗影响很大3与韩驹,曾機同为当时主盟文坛领袖人物。就北宋词而言,分为三期:1初期---由宋初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2由仁宗天圣,景佑以后,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词人柳永,苏轼,秦观是推动宋 词发展的关键人物;3由哲宗末年,历徽宗一朝,至汴京沦陷以前,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晏殊;世称“宴元献”“太平宰相”“富贵词人”,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他开拓了宋词婉约的正宗风格,是北宋专工词令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北宋初期词家的始祖,是最先走入宋词领域的作家。《珠玉词》《浣溪沙》《蝶恋花》柳永;他与兄弟三人皆工文艺,号“柳氏三绝”,“俚俗色彩”,创制和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的特殊贡献。《雨霖铃》《采莲令》秦观;在令词方面多有不俗的表现,以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成为“古之伤心人”的代言者,自号邗沟居士,人称淮海先生。《浣溪沙》《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宴機;晏殊第七子,世称“小宴”,“千古不能有二”《蝶恋花》《鹧鸪天》《清平乐》周邦彦;大悦晟词派代表之一,号清真居士,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伤情怨·林钟》《兰陵王·越调·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体”特点: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易安体”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又不失婉约词本色,格调凄婉悲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北宋初期的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柳开等人倡导和写作的古文,王禹偁革新诗风和文风,杨亿等人的西昆体风靡一时,晏殊的令词创作等,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作用,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作了铺垫。 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丽声偶之辞,妍华而不免肤浅,未能自出新意。因此,柳开、穆修等人的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开了头。在诗和文两个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创作实绩,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变革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柳开,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原名肩愈,字绍先。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王禹偁(954—1001),宋初有名的直臣,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今存《小畜集》30卷。在宋初作家里,王禹偁是成就较大的一位,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和王禹偁等。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如《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在文的方面,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王禹偁的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如《唐河店妪传》,借歌颂一个机智勇敢的老妇人,揭露了宋代立国之初即不修边防的危险形势,文易而思深。王禹偁的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节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一、杨亿和西昆体 西昆诗派: (1)西昆诗派是宋初影响很大的文学流派。 (2)西昆诗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西昆诗派特点:重形式,轻内容。写法上仿效李商隐的同题之作。诗风典雅而华丽。以学问为诗。 (4)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 以杨亿《无题》一首为例: 巫阳归梦隔千峰,辟恶香销翠被空。桂魄渐亏愁晚月,蕉心不展怨春风。遥山黯黯眉长敛,一水盈盈语未通。谩托鹍弦传恨意,云鬟日夕似飞蓬。 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色,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 一.古文运动。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三.词达到巅峰。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 (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

认同“文以贯道”思想; 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五.宋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社会。 (一)宋文学作品,尤其被视为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主题。 (二)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传统,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缺少名篇,但普遍程度高。 (三)社会政治功能加强使宋诗文具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民族矛盾的激化 4、理学的兴盛 5、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1、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宋代文学成就——词 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宋词的繁盛 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 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 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 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

一、基本知识 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

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璀璨辉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 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 1.宋代文学特点:宋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基础,融合了五代文学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实际情感和社会意识。宋代文学追求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 感受,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2.宋人文学:宋代文学家以文人身份为主,比较重视士人道德修养和 文学修养的结合,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怀。 3.早期诗歌:宋代早期的诗歌创作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形成 了句式简洁、词藻清新的特点。著名的诗人有柳宗元、杜牧、黄庭坚等。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代表了政治 转型下文学的变革。江西诗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政治的批判,代 表作家有周密、唐婉等。 5.宋词:宋词是唐宋文学的重要流派,与唐诗相比,宋词在表达方式 和语言上有所创新,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发感情。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6.话本小说:宋代是我国话本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 的话本小说作品,如《西华山》、《浣纱令》等。 7.志怪小说:在宋代,志怪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话本小说一起 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两个主要流派。代表作家有香山居士等。

8.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他们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9.士人文化:宋代士人文化是士大夫阶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书画、音乐、文房四宝等方面。这一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10.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受到宋代的画风影响。宋代的绘画品种丰富,作品有意境深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

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1、宋诗与唐诗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2、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参考答案: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包括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2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长期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蒙相对峙的朝代。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堪与辉煌的唐代文学争奇斗艳。诗文有所发展和创新,词达到辉煌的顶峰。话本、杂剧、诸宫调等通俗文艺也取得相当的成就,为后来的小说、戏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宋代社会背景 1、高度中央集权:宋代开国之君吸取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二百零五年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经验,为彻底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牢牢控制统兵权和调兵权,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及“守内虚外”的政策。此外,财政权、司法权也都收归朝廷独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 而采取上述措施带来的结果是:一,军事上的孱弱,国防力量的薄弱。不仅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复,而且外患频仍,辽、西夏、金和蒙元相继骚扰、蚕食、吞并宋地,以致慨叹国耻国难、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不断涌现。二、经济逐渐繁荣。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政权的稳定,国内相对处于安定的局面,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都市更加繁华,这些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文学样式的兴盛发展。三,冗兵、冗费、冗官等问题严重,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激起了农民的抗争,同时,也有不少从中下阶层诞生的不少官员对之忧心忡忡,同情人民疾苦,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也就更为丰富和深刻。 2、优待知识分子,重视文教事业。这也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一个结果。统治者非常重视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一是大大增加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有时皇帝亲自参与录取工作,这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鼓舞。宋初一如唐代,考试科目以诗赋为主,后来更重视策论,这也促进了政论散文的繁荣。二是给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很高的政治待遇和优厚的俸禄。宋太祖曾立誓碑,内容之一就是誓不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文人当政也是宋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色。至于俸禄之厚,赏赐之多,前代也无法比拟。这也使一些士大夫得以蓄养歌伎,享受声色之乐,于是最适宜反映他们流连光景、富贵绮靡生活的艳体歌词迅速发展。三是大量办学。既有政府兴办的国子学、太学、州学、县学,也有私人创办的讲学的书院,著名的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南京应天府书院、潭州岳麓书院)就是此时产生。这些学校或培养专门人才,或促进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四是著述繁荣。由于宋代印刷业的发达,促进了古籍的刊行,也拓展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刺激他们著述的兴趣。大部头的著作极为丰富,如《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宋代知识分子在学识上大大超过前代。 二、宋代文学概况 (一)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宋代的社会情况 1、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赵宋王朝远不能与汉、唐盛世相比,但在文化建设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方面,却呈现出承先启后、宏通广博的繁荣景象。论学术思想,宋学向来与汉学并称。宋明理学又是一脉相承。讲文学艺术,且不说入宋后大放异彩的宋词,就传统的诗文创作而言,诗有可与“唐音”媲美的“宋调”,文有“唐宋八大家”之说,而且宋代占了六家。言及书画艺术和话本戏曲等通俗市民文艺,则又是宋元同列。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宋代都是一个文化发达而文学昌盛的时代。 2、注重文治、文人议政、重文轻武。 赵匡胤在建国的第二年,就以“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为加强中央集权,宋王朝将全国精兵集中开封及其附近,隶属于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掌握,枢密使又多委派文人担任,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由于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重文轻武,边备不修,所以终宋之世积弱积贫,为历史版图最小的统一王朝。反映在文学上,也就没有了西汉赋家和盛唐诗人那种恢弘开廓的气象,更多的是痛切国事、沉郁悲愤的声音,这一点越到后来越为突出。 北宋有改革与保守的党争,南宋则是主战与主和争论不休。对外交涉中的辞令,政策争议中的辩论,均需要文章来表达。客观上对宋代散文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宋代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也很发达,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几乎都是进士出身。文人当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与之伴随的文人论政风气的形成,则始于科举考试的科目导向,其影响所及,使宋文多论政文章,宋诗也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3、三教合流、理学形成。 理学的兴起是宋代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宋儒出入佛老而返归儒学,他们继承孔孟仁学的道统加以新的解说,又在受佛老思想影响下,兼吸道家学说的某些因素,发展成为新儒学的性理之学,或心性之学。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但偏重道统心传,认为作文易流于玩物丧志,吟诗无益,会耽误心性修养功夫,由此形成了重道轻文的文学思想。其流弊所及,则文章不免说教,诗也趋向言理,缺少文学的情韵和意味,倒是词及小说戏曲等少受理学影响而自成面目,词更被称为宋代的一代之文学。 4、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艺兴起 宋统一中国后,社会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冶金、纺织、陶瓷、造纸、印刷等工业都相当发达,出现了开封、扬州、成都、杭州等繁华的都市,又有泉州、广州等对外贸易进出的港口。造纸、印刷术的普及,方便了作家诗文集的出版,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而商业繁荣、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扩大、歌乐盛行、文娱生活丰富多彩,给文学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于是有市民文艺的兴起,如话本小说、鼓子词和诸宫调等,一时蔚为大观。 二、宋代文学的文体 1、宋词 词作为宋代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文体,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很可观的。唐圭璋编的《全宋词》搜集了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作二万余首。词体有小令、中调、长调等各种样式,词体风格更呈现出不同流派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特点。宋词的发展可大概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根据词体、词风的演进分不同的阶段。 北宋初期小令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继承了《花间》、南唐词的特点,又更加深化、美化,其个人抒情之作,致力于提高令词的品格。慢词在宋初出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 北宋词风至苏轼为一大变。 2、宋诗 宋诗的数量有千万之多,诗人三千八百余家,甚至超过了唐诗与唐代诗人。但历代却有不少人贬低宋诗,说宋诗“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据说这是宋诗的特色,宋诗能独具面目者在此,

宋代文学十讲

宋代文学十讲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阶段,是炽烈之秋,被誉为“文艺复兴之先声”。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了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下面将从十个方面逐一阐述。 第一讲: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以抒发情感和描述美景为主要特点,大量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故事来营造氛围,同时兼顾韵律和音韵。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第二讲: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元丰、崇宁等多个时期,各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流派。元丰时期形成了北宋词派和南宋词派,崇宁时期则发展出了游仙派和翰林派等流派。 第三讲:辛弃疾的文学特点 辛弃疾是宋代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品善于表现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同时也有不少写景的佳作。代表作品有《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和《青玉案·元夕》等。 第四讲: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是一位全才型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散文和词作品都极富文采,风格各异,深受后人喜爱。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定风波》、《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第五讲:王安石和新文化运动 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变法运动对宋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也非常高,他的散文和诗歌作品都富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六讲:欧阳修的文学风格 欧阳修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风格多样,

既有豪放派的作品,也有含蓄细腻的作品,颇有文学造诣。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蝶恋花·庐山谣》等。 第七讲:李清照和女性文学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性文学家,她的词作品清新脱俗,写景派和抒情派并行,风格独特。代表作品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等。 第八讲:周敦颐的思想和文学 周敦颐是一位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哲学思辨的特点,代表作品有《爱莲说》、《墨梅》等。 第九讲:文学名家的群体互动 宋代文学名家之间相互影响和互动非常频繁,他们之间形成了多种社交和文化交流形式,如赋会和诗社等。这种互动亦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第十讲:宋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阶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宋代文学家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诗歌的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授课教案[001]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授课教案 彭玉平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其社会特点可概括为:(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3.宋代文人的特点:(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2)社会责任感强;(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讲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谕诗,如《对雪》等。(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林逋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讲北宋前中期的词 1.晏殊字同叔。少以神童应召,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爱好文学,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和文学方面的人才。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他的词主要受冯延巳的影响,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独感为主。 2.张先字子野。生性浪漫。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词集名《张子野词》。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词主要受到冯延巳的影响。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存词240多首。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除此之外,欧阳修的词也有俚俗化的风格,这类词主要继承了唐代民间词的传统。 4.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其词与父亲晏殊齐名,并称“二晏”,都属婉约一派。晏几道的性格为人,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概括为“四痴”。其词集初名《乐府补亡》,后以《小山词》为名行世。晏几道的词以写爱情为主,在深沉中露出奔放,在温柔中显示真率。在创作方式上以追忆为主要特色。

(完整word版)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 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 (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 (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5)格调方面确与西昆体的华瞻典雅有别。 4、王禹偁的散文和方论对宋初文学的促进作用 (1)他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华瞻之气,开始作淡雅之作。(2)其文章不仅多反映现实政治内容,而且继承了韩愈古文“文从字顺”一方面,表达恰当明白。(3)他的古文开创了平易自然的文风,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4)在文以传道之外,要求文以明心,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一种贡献。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5、西昆体: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6、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2)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