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总论(DOC)

宋代文学总论

一、宋代社会特点

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

2、崇文抑武的国策

3、城市的繁荣

二、宋代文学特点

1、主题:政治关怀、道德意识以及民族意

识和悲凉情绪。

2、审美情趣的转变:以俗为雅,追求平淡。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

平淡而山高水深。--黄庭坚

3、讲求理趣的意境,好发议论。

4、讲究格律技巧和用典。

第一章北宋词

第一节北宋初中期词

一、词艺的提高与深化

(一)晏殊

1、表现男欢女爱、春花秋月,离愁别恨。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表现人生感受,感叹时光易逝。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思想内容

表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

惋惜。在情意缠绵中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2)艺术特点

第一、将情、景、理融为一体。

第二、工于造语而又不见斧凿,语言精美而又

清新明丽。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飞鸟集》

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王勃《腾王阁序》

二)欧阳修

1、创作题材的开拓

第一、公开讴歌男女情爱。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第二、以词歌咏自然风光。

十首【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第三、以词抒写个人怀抱。

【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第四、比较早的将咏古咏史题材引入到词中。

【浪淘沙】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第五、向民歌学习,采用定格联章的手法,

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

各12首,分别咏写12月的节令与景物。

二月春期看已半,江边春色青犹短。天气养花红日暖,深深院,真珠帘额初飞燕。

渐觉衔杯心绪懒,酒侵花脸娇波慢。一捻闲愁无处遣,牵不断,游丝百尺随风远。

2、注重发挥词的抒情功能,常通过行动描写和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情感,使词的层次曲折变化,情韵悠长。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

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清)毛先舒《古今词论》

3、欧阳修在词史上的作用

疏隽开子瞻,

深婉开少游。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作品讲读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欄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题材内容

游子思妇念远伤离,抒写羁旅在外的游子对景怀人的思念之情。

2、艺术特点

第一、虚实相生,以虚明实。

第二、以乐写愁,欲扬先抑。

第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第四、设喻巧妙,语浅情深。

三、范仲淹和王安石

1、范仲淹

以词抒写羁旅情怀,或写边塞风光,风格悲壮,开苏辛豪放派之先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描写了塞外景象和边塞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怀念家乡的深切情思。

(2)上阙以写景为主,境界阔远,同时景中含情。下阙以抒情为主,形象生动,同时情随景生。

2、王安石

用词咏史怀古,以词来托古喻今,抒写个人怀抱,对宋词题材和风格的拓新都有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桂枝香】(登临送目)

四、张先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中

1、善于炼字。“张三影”的传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

堕风絮无影。【翦牡丹】

2、慢词长调的运用。

【卜算子慢】(溪山别意)长达90字。

3、词序的运用。

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作品讲读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题材内容

表现伤春与自伤之情。

2、特点

第一、感情表现激切。

第二、在美学境界上的新开拓,善于通过“影”字传神。

五、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词集《乐章集》

1、词的题材内容

第一、表现男女爱情。

第二、抒发羁旅行役之苦。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第三、描写都市风光。

【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四、抒写作者的身世遭遇,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鹤冲天】(黄金榜上)

第五、谀圣词

2、艺术上的创新

第一、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

为主的传统。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

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第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采用赋的铺叙手法,长于运用点染手法。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领”字的使用

(2) 心理描写

【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点染手法

第三、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

层次分明。

【雨霖铃】(寒蝉凄切)

第四、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大量吸收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

流利的语言取代典雅绮丽的修辞。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

作品讲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

1、题材内容

男女恋情与羁旅行役结合

2、艺术特点

第一、情景交融,虚实兼写。

第二、铺叙与点染的紧密结合。

第三、章法严谨,层次分明。

第四、雅俗兼备的语言。

第二节北宋后期词

一、晏几道

“古之伤心人”

1、词集《小山词》

抒写男女悲欢离合之情,融入身世的哀怨之感。

2、抒情深度和语言精度

多用“追忆”手法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

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

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千古不能有二—谭献《复堂词话》

整首词用了追忆和今昔对比的手法,

来显示词人感情的波动与思绪的起伏。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初见、离别、相思、重逢

上片四句,追忆当年初见之情状。

下片以梦中相逢来反衬现实离别。

最后两句写相逢却是酝酿着再一次的分别。

用追忆手法的好处:

第一、增加词情的悲感。

第二、增加词境的美感。

二、秦观

“情韵兼胜”(《四库提要》评语)

1、“情胜”

第一、恋情词

【鹊桥仙】(纤云弄巧)

艺术特点:第一、设意新奇,立意高远

“化臭腐为神奇”

第二、采用了象征手法。

第三、叙议相间,情理兼胜。

第二、“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满庭芳】(山抹微云)

第三、后期词多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之情。

【踏莎行】(雾失楼台)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韵胜”

体制淡雅。

——张炎《词源》

意在含蓄,如花初胎。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

——况周颐《蕙风词话》

第一、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

第二、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

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于美感。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三、典雅工致又清新自然的语言。

三、贺铸

1、词作的题材多种多样,抒怀、言志、咏史、

悼亡、咏物、艳情,皆有佳篇。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 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词作的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

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张耒《东山词序》

阳刚与阴柔、婉约与豪放并存,但其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豪放风格词的创作上。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四、周邦彦

邦彦词上承温、韦,下开姜、吴,为

南北宋之巨匠。词法之精,无逾邦彦者。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

1、词集《清真集》又叫《片玉集》

艳情词

羁旅词

咏物词

写景词

2、对词的贡献

第一、音乐上,确定并创制新调。提高了

词格律化的程度。

第二、结构上,发展了慢词技巧,结构严谨,回环往复。

线性结构环型结构

【兰陵王】(柳)

第三、语言上,善于运用典故和融化前人诗句,形成典雅富艳的语言风格。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二章北宋诗

唐人诗主情,宋人诗主理。

—杨慎《升庵诗话》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

唐诗宋诗

重象重意

主情主理

诗人之诗学者之诗

第一节北宋初期诗人

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一、白体诗人

1、白体诗人:宋初仿效白居易作诗的诗人,

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其诗歌主要

是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多应酬唱和、

流连光景之作。诗风平易浅俗。

2、王禹偁

(1)提倡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

写出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充满忧

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如《感流亡》、

《对雪》。

(2)清新明净的写景抒情的近体诗歌。

《村行》讲读

(1)诗歌内容

描写村行所见的乡野深秋景色,表现

诗人惆怅的思乡之情。

(2)艺术特点

第一、以乐景写愁情的反衬手法。

第二、写景手法独特,意象鲜明。

第三、语言浅近,层次清晰。

二、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

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

主要作家有潘阆、魏野、林逋和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

此派诗人作诗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来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狭小,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2、林逋

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苏轼《书林逋诗后》

(1)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咏西湖美景和

抒写其清苦而幽静的隐居生涯。诗

风清淡闲远。

(2)《山园小梅》

采用托物寄兴的手法,

表面上是歌咏山园之中的小梅,

而实则是在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

3、西昆体

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此派诗作的内容大都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

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追求用典精巧,对仗精工,词采华丽。

第二节北宋中期诗人

一、北宋中期诗坛概况

北宋中期的文学革新运动

宋代儒学复兴——开创了“宋学时代”

文与道的关系

“经世致用”精神

一、欧阳修

1、欧诗内容

第一、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同情人民疾苦。

《食糟民》《边户》

第二、深刻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的作品。

《戏答元珍》

第三、对日常家居生活琐细物象的描绘。

《尝新茶》《初食车鳌》

诗评专著《六一诗话》

诗穷而后工说

《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2、欧诗的艺术表现

第一、比较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

《画眉鸟》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再和明妃曲》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第二、语言平易通畅,风格清新自然。

《戏答元珍》

1、思想内容

抒写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深切感慨:

谪居山乡的抑郁;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身处逆境下的乐观、豁达。

2、艺术特点

第一、在写景抒情中蕴涵着深一层的象征和寓意。

第二、情感跌宕起落,章法严谨有序。

第三、工于发端。首联一问一答,自然高妙。

二、梅尧臣

1、诗歌理论

(1)主张诗歌要有兴寄、美刺。

(2)追求诗歌风格的平淡。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读邵不疑学士试卷》

2、诗歌内容

第一、关注民生疾苦的诗。

《汝坟贫女》《田家语》

第二、反映政治斗争的诗。

《猛虎行》

第三、对生活中细小题材细致入微描绘的诗。

《秀叔头虱》《扪虱得蚤》、《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第四、写景抒情诗。《鲁山山行》

《秀叔头虱》“吾儿久失恃,发括仍少栉。曾谁具汤沐,正尔多虮虱。变黑居其元,怀絮宅非吉。蒸如蚁乱缘,聚若蚕初出。鬓搔剧蓬葆,何暇嗜梨栗。剪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

《扪虱得蚤》兹日颇所惬,扪虱反得蚤,去恶虽未殊,快意乃为好。物败谁可必,钝老而狡夭,穴蚁不啮人,其命常自保。”

3、诗歌风格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所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

—欧阳修《六一诗话》

《东溪》讲读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首联点题,已暗含闲意。

颔联意新语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晓岚赞为“名下无虚”。

颈联观察细微,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尾联夹叙夹议,依恋东溪不忍离去。

三、苏舜钦

1、前期诗歌多以社会政治为题材,

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政论性。

《庆州败》《吴越大旱》

2、后期诗作主要是描写闲居生活和

寄情山水的作品。

《淮中晚泊犊头》

3、“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

写景境界阔大,抒情激昂慷慨,

议论言辞激切,锋芒毕露,带有强

烈的主观色彩。

四、王安石

以退居江宁为界,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诗作——政治家之诗

多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

如《河北民》、《感事》

其中咏史诗尤见特色,以勇于翻案、

见解新颖而著称于世,如《明妃曲》。

2、后期诗作—半山体(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后期诗作多抒发个人心绪和

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形式上以绝句

为主,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好用典

故,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如《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3、王安石在宋诗以文为诗、以才学

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主导风格的

发展成熟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明妃曲》(其一)讲读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1、历代昭君诗歌的主题

第一、怜其远嫁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李白《王昭君》

第二、眷恋君恩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白居易《王昭君》二首

第三、悲怨主题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2、思想内容

第一部分写明妃赴匈奴和亲离开汉宫

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汉元帝问罪画师并引发作

者的议论。

第三部分记叙了远嫁塞外的明妃的孤

寂和对故国的思念。

第四部分以家人劝慰明妃的口吻点出

全篇的主旨。

3、艺术特点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划王昭君的形象。

意态—心理描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

第二、善于翻新出奇,善于议论。

两处议论:一是“意态”两句,意在翻案;

一是结尾,说明失意的普遍性。

第三、构思新颖,章法疏密相间。

四个部分写出了四个时空转换的画面

第三节北宋后期诗人

一、北宋后期诗坛概况

由中期的指陈时弊、干预现实

转向吟咏情性、表现自我,转

向了对诗歌形式的片面追求。

二、黄庭坚

苏黄

1、诗歌理论

第一、论诗以杜甫为宗,以学杜来反对

学李商隐的西昆体,但却专力在

杜诗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

第二、主张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

后”、“自成一家始逼真”。

第三、在创作方法上,强调以才学为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并把学诗的具体路径概括为两种方法。

夺胎换骨:模拟前人的诗意时,要改换成自己的语言或有所引申发展。

点铁成金:取前人之“陈言”时,必须重新熔铸,使之在自己的诗歌中获得新的意蕴。

2、诗歌的艺术风貌—山谷体

第一、用典多。

善于点化前人的诗意或诗句,善于使事

用典。《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几乎

一句一典。

第二、在声律方面,好用拗句,喜押险韵。

第三、重视炼字造句,务新求奇。

《晚起临汝》:“清风荡初日”

3、江西诗派

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由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师法江西黄庭坚,故称江西诗派。

方回《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此派诗人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喜用拗律、险韵。

二、陈师道

1、“苏门六君子”之一。诗作主要内容

是写个人贫困失意的生活状况和内心

感受。如《示三子》、《别三子》。

2、“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朴拙

苏轼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经历

第一期(1037-1069)为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欧阳修《与梅圣俞》

第二期(1069-1085)为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

“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

《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

《狱中寄子由》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第三期(1085-1093)

为被召还及外放时期。

第四期(1093-1101)

为远谪惠、儋时期。

总结

极有才能,卓有抱负。

历尽坎坷,饱经忧患。

思想、性格、修养、趣味等方面的多面性。

二、苏轼的思想

1、苏轼的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一生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

2、佛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上。

第二节苏轼的词

以诗为词

一、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

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大

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

—刘熙载《艺概》

二、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打破了过去词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以诗为词。

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爱国热情、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刘熙载《艺概》评其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1、抒写爱国情怀。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词的思想内容

上片写出猎的盛况。

下片抒写词人的激情。

2、艺术特点

第一、联想丰富而又切合实际。

第二、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第三、用典准确,善于烘托。

2、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生理

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下片写望月怀人,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清旷词风:

全词写景清丽雄阔,与词人的豁达胸襟,乐观的情调结合,表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定风波】(莫听穿叶打林声)

全词反映了词人面对逆境时的超然

与泰然态度,充分表现出了词人旷

达乐观的性格。

3、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风情。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上片从听觉的角度表现了农村生活。

落花声—缫车声—叫卖声

下片写词人的感受与意识活动。

4、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本词以杨花比拟人的飘零沦落,隐约

寄托词人个人身世的感慨。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

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

此!

——黄庭坚《跋东坡乐府》

“孤鸿”实是表现词人傲岸不羁又孤寂独

处的的自我形象。

5、一往情深、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宦海沉浮,表达对亡妻的真挚情感和深沉忆念,

句句沉痛,字字悲哀,情感真诚,动人肺腑。

三、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

1、豪放词:境界阔达、笔力雄健、气象恢

宏,感情豪迈奔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

2、婉约词:缠绵幽怨、情致妩媚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

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片伤春。通过对花、杏、燕子、柳绵、

芳草的逐层描写,勾画出一

副晚春图。

下片伤情。表达出只闻声而不见佳人的

懊恼与惆怅。

3、清旷词:洒脱旷达、抒发逸怀浩气

清新明丽之景与词人宽广心胸、坦荡

胸襟相映衬便形成了苏词狂放的词风。

东坡词具有神仙出世之姿。

——刘熙载《艺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艺术手法上,发展了词的表现技巧,开创了直抒胸臆甚至纯以议论写怀的抒情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同时,还创造性地运用词题和词序,与词的内容相互补充,深化了词的主题表达和审美内涵。

五、语言上,高度诗化。大量用典,

把大量的诗文句法引入词中,

使词诗化、散文化,丰富了词的

语言,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第三节苏轼的诗

一、苏轼诗歌的题材内容

1、反映现实的政治诗

采用直接暴露的手法:《荔枝叹》

采用侧面讽刺的手法:《山村五绝》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之三)

新城道中二首(之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2、表现自我的抒怀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全诗比喻新奇,用雪泥鸿爪比喻

人生的虚无缥缈、飘忽不定和难

以捉摸。

3、歌咏自然的景物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来表现西湖

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

比喻生动新颖,语浅意明。

写景抒怀诗

《游金山寺》

1、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并点出

思乡主题。

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和深夜的江景。

最后四句直发感慨。

主旨:借游金山寺抒发强烈的厌倦仕宦和

思乡归隐之情。

2、艺术特点:

第一、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第二、景物描写独具特色。

第三、联想丰富,比喻新奇。

4、因物寓理的理趣诗

《题西林壁》:不跳出事物之外,不摆脱自身的局限,就不能认清事物的真面目。《和子由渑池怀旧》:雪泥鸿爪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5、咏物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6、和陶诗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吾前后和诗一百有九篇……

—苏轼《与子由书》

二、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沈德潜《说诗晬语》:“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

赵翼《瓯北诗话》:“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1、发展了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

2、具有“触处生春”的本领。

一方面能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能通过新鲜的比喻、奇幻的想象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的写出来。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3、各种诗体兼备。

4、语言清新流畅,善于用典。

第四节苏轼的散文

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

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一、苏轼散文的类型

1、议论文:包括奏议、进策、杂说,

以政论和史论为主。

代表作:《进论》《进策》

《留侯论》《日喻》

特点:文笔纵横、气势磅礴、立意新警、善用比喻。

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陆游《老学庵笔记》

2、记叙文: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等。

代表作:《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特点:立意构思匠心独运,布局谋篇毫不雷同。描写叙事、议论抒情错杂并用。

3、小品文:包括书简、序跋、随笔等。

代表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记承天寺夜游》

特点:信手拈来,风神隽永,最能体现作者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脱的个性。

4、文赋

《前赤壁赋》

1、思想内容

第一段写秋江月夜泛舟赤壁。

第二段以饮酒歌唱的欢乐引出客人箫声的悲凉。

第三段通过主客问答,追忆历史人物的成败,慨叹人生的短促渺小,并道出自己仕途失意的苦闷。

第四段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

第五段写主客二人开怀畅饮。

2、艺术特点

(1)在表现手法上,把写景、抒情、议论融会统一。

(2)在结构布局上,采用了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赋体传统手法,充分地表现了作者感情

09第九讲 宋代文学总论

第九讲宋代文学总论 一,高度繁荣的文化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1,崇文抑武的国策与宋代的国势 960年,陈桥兵变;961年,杯酒释兵权;976年,斧声灯影;975年,灭南唐;979年,灭北汉,统一汉地;1004年,澶渊之盟;1038年,李元昊称帝,立西夏;1068年,神宗立,熙宁变法;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亡,同年五月,赵构即为于南京应天府(商丘)。1138,绍兴和议成,秦岭淮河以南为宋,以北入金;1164年,孝宗隆兴和议成;1206年,韩侂胄开禧北伐;1233年,理宗亲政,端平更化,清初史弥远势力;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端平入洛失败;1234年,蒙军始南侵;1271年,元立国;1276年,元攻入临安;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亡。 内忧与外患;垂帘与权臣;党争与政争;国统垂绝与不绝如缕 狄青、岳飞、虞允文、(杨家将、呼家将) 2,理学思想 1),自觉的卫道意识 理学与党争:新学旧学之争;洛党蜀党之争;朱熹二陆之争;朱熹陈亮叶适之争;庆元党禁 黄宗羲《宋元学案》 2),“文以贯道”说的重新提倡与理学家的“文以载道”说 宋初:柳开、穆修论文道关系。石介:本于教化仁义,根于礼乐行政,而后为之辞。(《与赵先生书》)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二程语录》:作文害道。 古文家、道学家和政治家一样的宗经,但是古文家于经中求其文,道学家于经中求其道,而政治家则于经中求其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3,印刷术的普及 公私刻书业;刻印、活字印 书籍大量流通,藏书家辈出。 公私藏书目录大量出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4,官办学校与私立书院 四大书院:白鹿洞(庐山)、岳麓(潭州岳麓山)、应天府(南京应天府)、石鼓(衡阳石鼓山)讲学之风 士大夫的经学论著;学者型作家 5,宋人的政治热情及议论传统 诗、文、政争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1,宋人忧患意识的来源 1),主人翁意识强烈,以天下为己任 “先忧后乐” 2),宋国势不如汉唐,军力孱弱,内忧外患严重 2,宋人忧患意识的影响 1),忧患主题诗文创作多而普遍,歌功颂德者少。 党争激烈,诗禁多,然宋人创作不辍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68、五代结束以后,中国进入宋朝(公元960——1279年),中国的文学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69、宋代是词的时代。词和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有固定的格式,词可以唱,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像《浣溪纱》、《一剪梅》等等,就叫做词牌,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 70、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既描写了莲花的美丽,又歌颂了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71、范仲淹,字希文,宋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72、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73、欧阳修,字永叔。他的诗词、散文和传记都写得很好。欧阳修领导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74、王安石,字介甫,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一首著名的诗《泊船瓜州》,其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句中一个“绿”字将江南春色写得淋漓尽致。 7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父子文学家,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就是其中的代表,尤以苏轼的水平最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独特的风格。 76、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 77、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生动地说明一个人若处身于某种环境之中,往往不能清楚地洞察事情的本来面目。 7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他曾闯入敌营,擒拿叛徒,并曾策划北伐大业。他的词也属豪放一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是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 79、宋词除了豪放派以外,还有婉约派,婉约派词人有张先、晏殊、晏几道、柳永等,他们对词的发展都有一定成绩。柳永词颇为当时群众喜爱,以至有人说:“有井水处皆有人唱柳词”。 80、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独特,极为世人所欣赏。 81、李清照的诗也很出名,其中有这样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82、岳飞是南宋时期反抗异族侵略的著名战将,精忠报国,为奸相所害。他的《满江红》词,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传唱。 8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 84、陆游的诗保留下来的有9300多首,是现在知道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 85、陆游的《示儿》诗很有名:“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出了他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86、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平易自然,号诚斋体。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他出使金国,不辱使命。他的诗表现爱国主义,反映社会现实,独创风格。 8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国有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名句。 88、宋代的小说叫做“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底本,内容有讲历史的,有讲佛经故事的,对后来的明清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 宋词

宋代文学概述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其社会特点可概括为:(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3.宋代文人的特点:(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2)社会责任感强;(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讲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谕诗,如《对雪》等。(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林逋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讲北宋前中期的词 1.晏殊字同叔。少以神童应召,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爱好文学,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和文学方面的人才。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他的词主要受冯延巳的影响,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独感为主。 2.张先字子野。生性浪漫。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词集名《张子野词》。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词主要受到冯延巳的影响。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存词240多首。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除此之外,欧

宋代文学整理版

宋代文学概况 一、宋代社会的特点 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 (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 (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 (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 (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 (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 (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 (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宋代文学的分期特点: (1)宋诗的成就,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成就与历史地位: 1.散文成就卓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大多数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散文家,如王禹偁、范仲淹、李格非、陆游、吕祖谦、朱熹、陈亮等人。 2.宋诗继承唐诗,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3.宋词是中晚唐和五代以来,艺术成就最高的词体发展时期。 宋代文学与唐代文学区别开来的几个特点: 1、宋文学缺乏唐代文学特别是盛唐诗歌所表现出的恢宏气象和强烈的时代自豪感。 2、宋文学更追求文化内涵,诗文都喜好用典,如黄山谷认为¡°文从学问中来¡±。 3、就题材内容来说,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明显多于唐代。 4、宋代正统诗文以外的通俗文学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如词、话本、杂剧、院本。 关于宋代文学的几个争论: 1.关于宋诗的几个主要观点 (1)宋代以来无诗。代表人物:鲁迅、闻一多。 (2)宋诗是异于唐诗的另一个高峰,或(宋诗亦有可取之处)。代表人物:钱钟书、缪钺、朱自清等。 2.关于宋代散文的争论: (1)宋散文超越唐代散文论 (2)宋代散文差于唐代散文论 鲁迅《答杨霁云》书云: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 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未。就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更不必提了。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谓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经唱完了。……从此以后,是小说、戏

宋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分析

宋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宋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巅峰时期,因其文风清新优美,富有思想内涵,被誉为“文学之魂,文化之源”。宋代文学流 派多样,包括唐传、宫廷、江湖、山水、婉约等,这些流派各具 特色、风格迥异。下面,笔者将对宋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进 行分析。 一、唐传流派 唐传指的是清代以前文化圈中重视唐代文学,模仿唐代文学进 行创作的一种文学流派。在唐传流派中,诗歌最为重要,形式以 七绝、五绝和律诗为主。代表作品有陆游的《示儿》、晏殊的 《浣溪沙》等。这些作品以其简练的词藻、优美的句式和唯美的 意境,吸引了大量读者,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文坛。 二、宫廷流派 宫廷流派指的是宋代宫廷文化的文学表现,主要包括宫廷文学 和科举文学两种。宫廷文学以诗歌为主,充满了唯美主义和浪漫 主义色彩,代表作品有张耒的《点绛唇》、晏殊的《青玉案》等。

科举文学则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强调实用性和工具性,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东坡乐府》等。 三、江湖流派 江湖流派是宋代文学中最为具有性格和表现力的流派,代表作品有李时中的《赵客缦胡缨》、辛弃疾的《水龙吟》等。江湖文学反应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充满力量和激情。江湖文学是宋代文学中具有深刻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的流派之一。 四、山水流派 山水流派被誉为“南宋文学的精髓”,代表作品有苏轼的《黄州快哉亭》、周邦彦的《升元会词》等。这些作品用富有感染力的词句和琳琅满目的景物,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山水文学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五、婉约流派

婉约流派是宋代文学中最为优美的流派之一,代表作品有周邦彦的《东篱乐府》、黄庭坚的《卜算子》等。这些作品通过婉转的词句、含蓄的意境以及流畅的韵脚,表达出了诗人柔情似水的情感和理性思考的深度。婉约文学成为宋代文学中最值得推崇的一个流派,也被后人广泛学习和传承。 综上所述,宋代文学流派丰富多彩,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这些流派的代表作品成为我们欣赏和学习的文化遗产。从古至今,这些作品一直被视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珍品,为后人弘扬中华文化、追求思想内涵、陶冶情操提供了无尽的启示和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 学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词 词的起源与歌唱 ?一、起于《诗经》说 ?清汪森《词综序》 ?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 ?二、起于六朝说 ?明杨慎《词品序》 ?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梁武帝之《江南弄》……隋炀帝之《望江南》,填词之体已具矣。 ?《江南弄》(七首,句式全同)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三、起于隋说 ?王灼《碧鸡漫志》 ?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章古调并入清乐,余波至李唐始绝。 ?四、始于唐说(诗余说)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怕失了那泛声,逐一添一个实字,便成长短句。(朱熹) 到隋唐时代,中国音乐在本民族遗留的先秦古乐、汉魏六朝清商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外来音乐,形成新兴的音乐形式——燕乐。如:唐时胡乐流行,唐太宗时定为十部乐,其一即燕乐。燕乐为唐代所特有。 燕乐的特点:相对于庙享祭祀典礼使用的雅乐而言,它是通俗音乐,属于民间流行音乐的范畴,用于宴会、娱乐。旋律节奏纷繁多变,优美动听,新鲜富于听觉的刺激。 词:一种格律化的,具有固定字数的,长短句形式的,和乐的诗。 标准的词: 从文字形式上看 1、全篇的句数、字数固定; 2、句子长短参差; 3、格律化的平仄。——与诗、古乐府都有了分别。 从音乐角度看: 1、词属于燕乐系统; 2、词即歌词,词的写作方式是倚声填词,即先有曲后有词。 词的歌唱 ?词的起源与词的特性与音乐有最为紧密的关系。 ?唐声诗。(齐言诗的歌唱) ?唐声诗,指唐代结合声乐、舞蹈之齐言歌辞——五、六、七言之近体诗,及其少数之变体;在雅乐、雅舞之歌辞以外,在大曲歌辞以外,不相混淆。 ?任半塘《唐声诗》 ?声诗以七绝居多,也有七律。 ?旗亭画壁故事(唐薛用弱《集异记》)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第五编宋代文学教案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宋代文学,尤其是宋词繁荣的盛况、繁盛的原因以及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文学作品中忧患意识的突现和爱国主题的高扬,把握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宋代文学繁盛的原因。文学作品忧患意识的增强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 教学内容: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得到了宋代作家的热情响应。道统与文统紧密结合,使宋代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趋向于通俗化,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词这种新诗体,至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戏剧、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接受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采取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语),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是经宋人改造过的新儒学。理即道理,理学也就是道学。宋代的理学家,有著名的“北宋五子”及南宋的陆九渊、朱熹等。在宋代,理学思想主要还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宋代的士大夫往往怀有比较自觉的卫道意识,并积极著书立说,以弘扬己学,排斥异己。北宋新学、旧学之争,蜀学与洛学之争。南宋朱熹与二陆之争,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理学与宋代文学。北宋初叶理学先驱人物在反对浮艳文风中的积极作用。理学家重道轻文主张的不良影响。 宋代士大夫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对文与道的关系,宋人进行了详细论述,文以载道说十分盛行。“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宋人尚理,诗文中的说教意味比较浓厚。 宋代印刷业和教育事业都有空前的发展,从而使书籍得以大量流通,学校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书院也日益兴盛。宋代士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造就了许多学者型的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偁 1、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曾说:“咸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2、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议论文有《待漏院记》,叙事文如《唐河店妪传》。 二、柳开 1、柳开,字仲涂。主张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此而反对文体华艳。 三、柳开之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四、姚铉。 1、姚铉选编《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五、宋初三代诗风:白体、昆体、晚唐体。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一、白体 白体是宋初效法效法白居易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作品多以互相唱酬为主,如李昉和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重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但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二、王禹偁 1、名句: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晚唐体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宋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由于贾岛、姚合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人物有“九僧”等,即希昼、保暹、惠崇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作品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但全篇的已经往往不够完整。另外“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蒲(应该是走之旁)等隐逸之士,其中林甫最为有名。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 二、林甫 名句:《山园小梅》二首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三、寇准 名句:《春日登楼怀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体 西昆体诗宋初诗坛第一大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他们写诗的目的诗“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集中于咏古怀史,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其艺术特征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工稳妥帖,锻炼无痕。但学习李商隐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所以虽然风行一时而终难在文学史长河终得以自立。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讲稿简编 概说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引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部队南下收复南方几个小王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五代的纷乱。建国以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防止了武人跋扈作乱,却削弱了国防力量。宋代没有四方之志,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恢复,而边患层出不穷,西夏、辽、金、蒙古,愈演愈烈。这从反面刺激了知识分子,宋代慨叹国耻国难的作品几乎与赵宋王朝同时产生,到了南宋,更成为一百五十年文学的主调。 宋代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开端,统治者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钳制。他们感到晚唐五代以来,儒家道统再次失落,而且旧的道统也不能适应封建后期的社会,所以要创立一种既不同于前期儒家思想,又要吸收佛、老思想的新的儒家学说,所以一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强化伦理纲常和道德名教的理学兴起。这种坐而论道的作风对文学,尤其诗文的议论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宋代诗文从一开始就关心时政,有尚实的倾向。 同时,封建社会的后期形态化,唐代辉煌事功的永远消失,使得宋人在高谈阔论以外又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感到盛世难再,转而表现人的心灵感受、心路历程,正如李泽厚所说:“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这种社会心理与理学家的道是多么格格不入,所以宋人不能在文中,也不能在诗中加以表现,只有词是小道、诗余,这使得言情成了词的专利,为宋人言情保留了一块小小的土壤。而言情的词又恰恰代表了宋代文学的审美特质。 宋代诗词文全面发展,唐宋散文八大家,宋占六家,宋诗虽比不上唐诗,也有自己的特点,宋词更是代表一代的文学样式。此外,宋代白话小说开始兴起,影响了后代的小说,戏曲也有很大发展。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宋代的文、诗、词。 宋文。宋初继承五代的风习,讲究骈偶,柳开、穆修等人开始提出恢复韩柳散文的传统,但是影响不大。一直到庆历以后,欧阳修、苏轼等人大力提倡,宋代散文得到大的发展。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他的主要贡献在散文领域。他学习韩愈的散文,而略过韩文奇崛险怪的一面,发扬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了宋文平易晓畅、委曲婉转的风格。他又喜欢奖掖后进,苏轼、苏辙、曾巩出自他的门下,二苏的父亲苏洵也得到他的揄扬,王安石也曾受到他的提携,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宋代散文形成了队伍,取得了蓬勃发展,奠定了一代文风。 王安石首先是政治家,他的文章都是密切为政治服务的。他强调文章要“有补于世用”,“适用为本”。散文以政论文为主,“文风峭刻,笔力雄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的散文,以苏轼成就最高。苏轼的散文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他的散文以平易自然、文从字顺为特点,往往以描写、叙述、议论、抒情错杂并用,而结构布局又随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多端,正如他自己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答谢民师书》),“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文说》),而“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宋代散文以欧、苏为代表,形成了平易晓畅、文从字顺的特点,较之韩愈散文的浩瀚恣肆,洪波涌起,柳宗元散文的奇峰异障,层见迭出,显得更加自然,更加亲切。后代散文基本承袭了宋文,尤其是欧、苏的散文,如明代唐宋派的古文,公安派与竟陵派的小品文,清代桐城派的古文等。 宋诗。宋初诗风浮艳,出现了诗坛派别——西昆派。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得名,这是一部收集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几个御用文人公余酬唱、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形式上却词藻华丽,声律谐和,对仗工稳,用典贴切。他们号称学习李商隐,却生吞活剥,没有学到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只学来了李诗的外形外貌。 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力戒西昆派的浮艳之风,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

宋代元代文学

《宋代文学》电子教案 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宋代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的发明是宋代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 ?宋代中国封建文化继唐朝后继续全面繁荣。 造纸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书籍广泛流通,文化知识更加快速广泛传播 宋代文化若干新的特点。 ?军权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文学的自由精神气质,又起着相当强大的约束作用。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名额,大量吸收下层文士参政,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而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 ?杯酒释兵权 宋型文化:一种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 两宋土大夫文化的性格: 精致、内趋、理性。 ?宋徽宗的工笔花鸟画 宋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瓷瓶 景德镇窑青白铀观音像(上海博物馆藏) ?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守内虚外”政策,兵员众多,冗兵。朝廷财政负担沉重,致使国力虚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宋人议论未定而兵已渡河”。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宋代文化的核心是承续中唐兴起的儒学复兴运动而建立起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理学的形成是适应重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统治需要的产物;重整儒家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大理学家朱熹 ?宋科举考试自真宗以后由诗赋、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家经典。 ?理学家代表:周敦颐(理学开山者)、张载、二程(颢、颐),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吕祖谦。 ?朱熹:十年江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二、宋代各类文学体裁的总体发展 (一)宋代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与“古文”的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经过北宋诗文革新后最终完成,从而建立了唐宋八大家的优秀古文传统。 ?宋初主要有柳开、王禹称、范仲淹、穆修等人,继承韩愈“文以载道”传统,文风平易质朴。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民族矛盾的激化 4、理学的兴盛 5、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1、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宋代文学成就——词 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宋词的繁盛 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 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 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 宋词的发展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元文学

宋元文学 词发展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北宋初期,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晏殊之子晏几道,由于其个人遭遇的不幸,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经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之作,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鲜感。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离别相思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他大量创作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音调更为繁复美听的慢词。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层次分明,语言通俗,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平民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霖铃》( “寒蝉凄切”) 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是他的精心之作,尤传诵于后世。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又不满于柳永词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肆力打破诗词界限,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这就是所谓“以诗为词”。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感旧、记游,甚至说理谈禅风格多样。《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词笔细腻、风情婉转,《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高歌入云、逸怀浩气,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给宋词带来了新气象,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这时的秦观、赵令峙,贺铸、黄庭坚等人也各有自己的成就,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相互竞争的繁荣局面。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周邦彦基本承袭了柳永词的余风,仍表现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传统内容,但由于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使词艺趋于精美化方面功不可没。读他的词,可以感受到他在章法结构变化的多样性、表现技巧的丰富性、音律语言的谐畅精工。南宋的格律派词人,无不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 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合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其审美价值大大超过了早期主要抒写闺情的篇什。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南宋初词人大多亲历靖康之变,故其词作突破了北宋末年的平庸浮靡,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著名的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与义,向子谨、朱敦儒等,他们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辛词又深于寄托,融传统的婉约和豪放于一体,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名篇如《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打破传统的章法结构;《永遇乐》( 千古江山) 壮怀激烈,豪气逼人;而《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缠绵哀怨之中有“裂帛之声”;《清平乐》( 茅檐低小) 清新活泼,都各具特色。同时的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却有点剑拔弩张。后世属于辛派词人还有刘克庄、刘辰翁。 南宋词人姜夔继承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道路。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却倾向于密丽的风格,人称“七宝楼台”,可谓一枝独秀。由宋入元的重要词家尚有张炎、周密,王沂孙等,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他们哀怨衰飒的词作成了宋词的尾声余韵。 宋诗总的成就不如唐诗,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色。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晚唐李商隐,但多讲究声律辞藻,注意华丽典雅,缺少社会内容,号西昆体。王禹偁起而与之抗衡,

宋代文学论文模板(10篇)

宋代文学论文模板(10篇)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23)01017105 作为一种富含批评意义的文学文本,文学选本在逻辑层面上可以被折解为物质外壳和理论内核:物质外壳是指选本赖以存在并承载其功能的文本样态,也就是选本的形态;理论内核则主要指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就选本形态而言,选家依照一定的择录标准将作品挑选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以其中一种体例将作品编排成集,以其中一种文本样态正式呈现于读者面前。通过对其中一历史阶段选本编排体例和文本样态的考察,我们可以观照此期选本编纂活动的进化程度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选本演进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宋代文学选本数量繁富、门类广泛、形态多样、特色明晰①,在其编纂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尚无全面、系统之阐论,本文拟对此略作探析,以为美芹之献。通过翻检现存宋代文学选本,不难发现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析分为单一形态与复合形态两种类型②。 一、单一形态: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单一形态具体包括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三种文本样态,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分体编录 对文体的区分,源于人们对文学自身特质认识的深化,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较早明晰而具体地对文体进行辨析的是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在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类八种,提出:“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1](720)此后人们对文体的 辨析越来越细密,如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及33种文体,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分文体为59类,徐 师曾《文体明辨》分文体为127类。而随着对文体区分与辨析的深入,文 学选本亦将区别不同文体进行选编著录――即分体编录――作为最重要的 一种编纂体例与文本样态。在古人看来,选文编集,通过分体编录的方式 为所收之文正名定份至关重要、无可轻忽,所谓“才量学文,宜正体 制”[2](650)、“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 也”[3](77)。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选本始于挚虞《文章流别集》,该集之体例即为分体编录,《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小序云:“文 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体例所成,以挚虞《流别》为始。 其书虽佚,其论尚散见《艺文类聚》中,盖分体编录者也。”[4](1685)宋代文学选本,采用分体编录方式的非常普遍,一些重要的大型选本 多用此法,如《唐文粹》与《皇朝文鉴》。《唐文粹》全书100卷,选录 作品两千余篇,分为26种文体,即古赋、古今乐章、乐府辞、古调歌篇、颂、赞、表、书奏、疏、奏状、檄、露布、制策、文、论、议、古文、碑、铭一、记、箴、诫、铭二、书、序、传录纪事。《皇朝文鉴》全书150卷,选录作品两千五百余篇,分为59种文体,即赋、律赋、四言古诗、乐府 歌行、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体、骚、诏、敕、赦文、册、御、批答、制、诰、奏疏、表、笺、箴、铭、颂、赞、碑文、记、序、论、义、策、议、说、戒、制策、说书、经义、书、启、策问、杂著、对问、移文、连珠、琴操、上梁文、书判、题跋、乐语、祭文、谥议、行状、墓志、墓表、神道碑铭、传、露布。 此外,如江钿《圣宋文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谓:“辑本朝诸 公所著赋、诗、表、启、书、论、说、述、议、记、序、传、文、赞、颂、

宋代文学通论

宋代文学通论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期间文学取得了辉煌而又灿烂的成就。宋代文学既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朝代,它的文学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期的文学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宋代文学的发展史以及其影响,重点聚焦于宋代文学体裁、主要文学作品以及它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文学;发展史 一、引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繁荣、文化最兴盛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宋代文学兼具民族文化底蕴及多元文化特色,它的文学成就受到后世文学家和研究者的广泛赞誉。在宋代文学的发展史中,经过了诗歌、文学、新书三大流派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史 1、诗歌流派 宋代的文学发展以诗歌为主要特征。宋代诗歌以赋诗为主,发展到宋人以宋词为最高表现形式。宋词把文学叙事、表演和表达融于一身,既有浪漫、豪放的成分,也有内涵深邃的境界。主要代表宋词的是司马光、陆游、苏轼等宋人。 2、文学流派 宋代文学流派也有很大的发展,它们紧扣宋人的文化理想和实际需要,着重塑造时代精神,提出文学创作的审美要求,树立了文学创

作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评本”、“散文”、“纪传”,“子虚”等多种流派,并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如《史记》《资治通鉴》《清明上河图》等文学作品,都是具有宋代文学特征的作品。 3、新书流派 宋代新书流派发展也十分迅速,它们以其新颖的思想、独特的艺术技法,反映出宋人的精神生活。宋代的小说大体分为天经和地理小说两大类,两种小说各自展示出宋人对理智与深刻的探索,与宋人的文化理想密不可分。 三、宋代文学的影响 宋代文学的影响力非常大,它的发展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宋词为例,它们融合了淡泊名利的理想,着重表达心灵的感受,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手段,也成为汉元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而以宋代文学作品《西游记》、《水浒传》为例,它们抒发了政治社会变革的理想,揭示了个性解放的渴望,也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经典模型。当然,宋代文学也影响过其他民族,比如日本在文学创作上从宋代文学中受到影响,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四、结语 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兴盛朝代,它的文学博大精深,艺术水平极高。宋代文学的发展为后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文学创作技巧仍是后世文学家和学者重视的研究对象。宋代文学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而持久的贡献。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 参考书: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中华书局1995 《宋元文学史稿》吴祖缃等,北京大学1989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宋代文学有何特色?原因何在?宋代文学的体裁? 一、宋代的文化转型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将唐代后期与宋代称为近代早期阶段,因为“这时的文化直至20世纪初都是中国的典型文化。”许多在以后的一千年中证明是中国最典型的东西,在唐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萌芽,而在宋代开始繁荣。宋是中唐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的定型期与成熟期,类型的划分较之于单纯的朝代划分更具有文化史的意义。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划分,唐中叶——宋为中古期第二段,与中唐以后文学和文化都有联系。 (一)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 内藤湖南(1866 -1934 ),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史学”的创始人,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内藤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有其文化中心,而这一中心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移动。例如,从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周围其他民族地区扩散。周围民族受此影响,文化上“自觉”后,再反过来向中原地区施加影响。文化中心不仅可以在国内移动,还可能超出国界,向邻国(如朝鲜、日本)转移。文化中心

不仅有地域上的转移,也可能在社会阶层中转移。例如,他认为,清代文化中心原在士大夫阶层,后来转移到下面的商人,将来也可能转移至工人、农民。 他按每个时代的文化创造力及时代特点把中国史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 近世三个时期,以此建立起中国史的新体系,成为内藤对于中国史学领域的新贡献: 第一时期:上古时期,由远古到后汉中叶。上古时期的内容是继承上古发生的 文化,完成了向四方扩展的过程。此时期还可更进一步划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中国文化在中国本土上形成并进行充实的时期。后期,中国文化向边境各民族传播,并向东亚发展的时期(而实际上,此前、后二期往往是复杂交错的)。中国文化向四方扩展的工作宣告完结时,即为上古时期的终结,即至二世纪的汉末时期。 继之,是一个由上古向中世的过渡期(内藤称它为“中国史上的第一个过渡期”),即由后汉后半叶起,至西晋灭亡(316年)止。此时期是中国文化暂时停止向 外发展的时期。 第二时期:中世时期,由五胡十六国至唐代中叶(9世纪初)止。这一时期是边 境各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后觉醒起来,其势力反作用于中国内部(主要表现为军事入侵)的时期。 第二个过渡期:由唐末至五代,为外部势力在中国本部达于顶点的时期。 从内部社会体制来说,内藤认为,中世时期的一大特点是贵族政治(士族,门阀)的兴起,君主也只是贵族阶级的一员。 1 第三时期:近世时期。内藤认为,中国唐末与北宋之交是“中世”向“近世” 变化的转折点,即他著名的“唐宋变革说”。他认为,唐宋之交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均有根本的变化。政治方面,由贵族政治的衰微过渡到君主独裁政治。君主具有超越统治阶级之上的地位。另一重要现象为随着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有一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