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王振全(男,1951年生,副教授,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摘要:唐山方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它以语音平重、调门坦直、词语诙谐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许多作品因使用唐山方言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研究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更好地发挥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风格和特点;方言的形成;科学运用 唐山方言作为地方性语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是我国语言大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对丰富和发展汉语语汇,繁荣民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一、唐山方言具有特殊的风格和特点 唐山方言属于汉语北方语系,主要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但在语音、语调、节奏和一定语法构成上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其发音组词等习惯,脱化出带有地方性的词语和俗语。 首先,唐山方言的发音上声词多被平声词代替。比如:你们想去干啥?普通话一般为ni214 men xiang214 qu51 gan51 sha35,“sha35”的唐山方言却是“sha55”。又比如:“全是你的错”中的“全”字,普通话发音“quan35”,而唐山方言发音为“quan55”。唐山方言在唐山地域语言中也有其一定的差别,根据语音近似区域可分为六种类型,即东南部沿海一带,以乐亭、滦南、唐海东部为语音带,南部以丰南、唐海西为语音带,中部以市区、丰润、玉田语音带和以北部山区、迁西、迁安语音带,东部以平原的滦县为语音带。另外,北部山区的遵化由于民俗民风具有历史特殊性,可称为遵化语音带。 东南部沿海乐亭、滦南语音带,语音语调优美,是唐山方言的代表。其特点是语音委婉,语调清丽,调尾拖长,富于变化,如同唱歌一样。如说:“我们乐亭大米是天下一绝。”“wo men55 lao214 ting da55 mi55 shi35 tian55 xia35 yi55 jue35。”此处,“我”发“wo”。正是因为这种语音特点,人民群众才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创造出京东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中国四大剧种之一——评剧,以及独特的曲艺艺术形式——乐亭大鼓。 滦县方言与东南沿海语音带方言有些相似,发音与普通话的韵母的差异很大。如:iü不分,o异读成e,将ü读成üi,另外儿化词语较多,如:风车儿、私事儿、买梨儿。 中部地区语音属于进化发展的唐山方言,有些接近普通话的发音方式,但多数词语发音仍以平声字为主,语调直平,语音浓重,没有南部地带语音的拖腔。 北部地带语音富于色彩。除了中部语音带的直平以外,在语音的尾部多些儿化,在发音时,舌前舌后音发不清楚,比如把“三”说成“山”,把“四”说成“是”。一些词语吐字不准,如我们的“我”(wo214)吐成“wou214”,“小猪崽儿”说成小猪“zhai214”。 遵化语音带在唐山方言中最接近普通话。因为在语音的发展中大量接受东北方言的影响,同时具有唐山中南部语音带的风格,所以发音时平、上、去、入四声分明,但语调平直、浑厚,少委婉、清丽。 因此,赵立新、戴连第先生所著的《唐山方言与普通话》一书中强调,声调是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区别的最大方面。采用语谱分析软件记录唐山方言各语音带的声调五度值情况,结果是:一是阴平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为高平调,只是略有升降。二是上升调的调型与普通话一致,为降声调(乐亭、滦南除外)。三是去声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完全一致,为全降调。四是阳平调在四个调类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大,丰南、唐海和迁西、迁安两个语音带调型与普通话一致。滦县的调型为高起略降后稍上扬,乐亭调型为降升降,滦南的阳平调与阴平调基本一致。另外,唐山方言的俗语以及词语结构在语言发展的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民间俗语质朴简练,形象绰约,风趣诙谐。比如说家用水壶,俗称“掉子”,家用风箱叫“风掀”,农用犁叫“耠子”,理发叫“剃头”,河边叫“河沿”,水桶叫“水筲”,抹布叫“麻布”,吵起来叫“广起来”,把疑问词“什么”说成“啥”,“怎么”叫“咋啦”,“这个”叫“那个”。构词方式也有一定的特点。使用重叠词很多,如,个个,揪揪。名词也使用重叠字,如蛐蛐,蝈蝈。在词尾加“子”也是许多人的说话习惯,如,棍子,小子,“麻涮子”。还有,被动句使用“被”字很少。把“被”字换成“给、受、挨、遭、叫、让、由”……许多动词的使用,加以比喻和修饰。如参加,叫“掺和掺和”,“摄个摄个”,“拿下来”叫“弄下来”。“打他”叫“收拾他”,“整人”叫“踩咕人”。 人们习惯用民俗用语。说话前要说“那个啥”和“这回吧”,“甭想”,“傻样”,迁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 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一般所谓"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吴方言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七千万。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吴语语音和北方官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这也是吴语与其他众多中国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重大区别(徽语除外)。 湘方言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市和广西部分地区;是湖南省四大方言(赣语、湘语、西南官话、湘南土话)之一,四川、重庆一带横直喊她做老湖广话。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赣方言 赣语又称江西话,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七种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客家方言 客语(Hakkanese),又称客家语、客话、客家话等,部分地区还又称涯话、新民话、土广东话、粤东语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语言。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客语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在国内则被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语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此语言被定名为客语是20世纪的事情。 闽方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粤方言 粤语(Cantonese)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圣诞岛、马来西亚、越南、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香港与澳门的官方语言。此外,粤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且拥有完善文字系统,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

南北饮食差异

南方与北方差异之饮食篇 一、总体差异 【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甜北咸】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二、不同角度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喝自酿的杨梅烧酒。 三、南北方食物差异

七大方言

首页 编辑词条 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 粤方言: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 吴方言: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 闽南方言: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 5. 湘方言: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 客方言:梅州话为标准语,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龙川、紫金等客语区影响力比较强。 7. 赣方言:南昌话为标准语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区。以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内部被分为4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差别不大。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

闽东方言形成与分布

形成与分布 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县级)、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县级)、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面积共29559.35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 闽东方言区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在18县、市的规模。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民国时废府,改属闽海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为福安专区,专署驻地在福安。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专署驻地由福安迁到宁德。由于福安处全地区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福安建县于宋淳?v五年(124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福安东北与浙江省接壤,南临三沙湾,“闽头浙尾”,水陆交通较发达,畅通全地区各县、市,公路南达省会福州、北通上海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安是闽东第一个红色苏区。所以福安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福安话在闽东方言区的北片各县、市也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 闽东方言区南片,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面积共15102.35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近600万人。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福州历史悠久,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定州名为福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

东北话大全

东北话大全 满语词汇保留在汉语中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后入中原。清代鼎盛,人数有数百万。清室灭亡,满族仍存。它先是采用了汉字,后又逐渐采用了汉语。目前,齐齐哈尔北面有个小村子叫“三家子”。据称仍有居民会说满语,小学还有满语课。历史上这里住着计、孟、陶三姓的老百姓,都是满族。不过,现在那里讲满语的年轻人也不多了。我国现存满语档案尚有《满文老档》《满州实录》等上百万件。当前仅有目录。翻译原文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 满语有元音音位6个,辅音音位19个。字母40个。另还有拼写外来词的外来音字母。玄烨谕博达礼等人编有满文分类词书,收词一万二千余,按音序排列。黑龙江省有满语研究所。研究满语的出版物有《基础满语概论》、《满语文法会要》等专著。源于满语的汉语词语很多。比如昆虫“蝼蛄”,俗称“喇喇姑”。“嫫嫫”又作“嬷嬷”,指奶娘;“妞妞”又作“妞儿”,指小女孩。老北京人在反驳对方或表示鄙视时,喜用语气叹词——“姥姥”!这个词儿也为源于满语的音译词,词义当然不指外祖母,而表示强烈的“不信、不服”的含意,潜台词是“没门儿、少来这套”。 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还有——啰嗦、喇忽、埋汰、胳肢、

瘆等。例如“啰嗦”指说话、办事不利落。“喇忽”是粗心、疏忽的意思,如“你这个人呐,太喇忽啦!”“骨立”是称赞物品外形精美。东北方言“埋汰”是肮脏的意思。“胳肢”指在别人腋下、脚心等处抓挠,使发痒发笑。“瘆”是害怕、恐怖的意思,如“这个倒霉玩意儿,看着就瘆得慌!” 在清朝时期,呼和浩特的满族全都使用蒙语,而且大都满蒙汉语兼通。辛亥革命后,满族才改说汉语。时至今日,依然还有不少满语词汇保留在汉语中。以下列举一些,同大家分享。满语蚂螂(蜻蜓,现在依然有人用蚂螂眼来形容眼神不好的人)、懒散(不振作,提不起精神做事)、捅娄子(闯祸)作贱(故意取笑)、埋汰(不干净、脏)胡里巴图(头脑不清楚)、兀里巴图(水不凉不热,比喻办事不利索)、麻利(办事利索干脆)、密得吗德儿(不明不白)、哈喇子(口水)、拉忽(粗心大意)、央计(说好话)、巴不得(盼望以久)、哼多(训斥)、随和(原意劳累现为顺从用来形容好相处)、掰扯(查看、分析)、胳肢(搔腋下)、哈喇味(食物变质有味)、苛答(给人受气)、把仕(匠人)、赤马糊(眼屎)、消停(安静)、糟践(损坏)、折腾(翻来覆去)、瞅(看)、贼呼啦(窃贼,现也常用来形容人不老实,不可信)、汗沓儿(衬衫)、累赘(不利索、负担)勃勒盖(膝盖)、沁(也作`胡沁`意为胡说八道)、姑爷(女婿)、姑娘(女儿)。东北话和北京话中的“满语”对比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

南北方饮食差异

南北方饮食差异 NO.1精细与粗犷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NO.2小而精与大而少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NO.3喝汤先与后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NO.4豪饮与细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NO.5南碾米来北抹面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NO.6葱与蒜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 NO.7腌菜各不同 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 NO.8鸡和鸭 北方人多喜欢吃鸡,南方人多喜欢吃鸭,这是由于南方水多,出产鸭类多,而北方陆地饲养鸡类容易,不过北京烤鸭似乎是个另类。 NO.9咸与淡

湘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湘方言 湘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湘语次方言的划分 湘方言的主要特征 湘方言音档

湘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扬雄《方言》已间接提到湘语,称为南楚,与荆楚并列。楚语源自华夏集团祝融八姓之一的芈姓部族。 东汉时,中原汉人沿汉水经湖北南下至湖南,这一带经济得到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元始二年至永和五年138年间,长沙郡从23万增至105万,零陵郡从14万增至100万。后经三国东吴的治理,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秦雍(晋陕)一带北人沿汉水南下荆州,继而进入洞庭湖流域,使这一带的人口和经济进一步增长。 东晋、南朝将长沙、零陵等郡从荆州析出设立湘州,使湘与楚最终分道扬镳。同期,介于湘和吴之间的豫章郡,人口也从35万增至166万,其社会发展与湘大体同步。 安史之乱,长安、洛阳士族及鄂北、豫南一带百姓又大批涌入湖南、江西。江西一带先秦属南楚,又与吴语毗邻。楚语和吴语差异并不大,三国时吴语和湘语更趋混同,江西则是“吴头楚尾”的过渡地带。

关于湘方言的早期文献 《方言》提到南楚36次、江湘10次、江沅2次、沅湘4次、沅澧3次、湘潭之间、九嶷湘潭之间、江 湘九嶷之郊、湘潭之原荆之南鄙、九嶷荆郊之鄙各1次。 《方言卷十》: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从元始二年至永和五年138年间,长沙郡人口从23万增至105万,零陵郡从14万增至100万。 《旧唐书·地理志》: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荆南节度使。

湘方言的分布

湘语次方言的划分 过去将湘语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类。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中古全浊声母已清化。老湘语以双峰话为代表,保留中古全浊声母。 现在按中古全浊声母今音的差异分为三片:(1)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的长益片,辖湖南32市县。(2)资水流域的娄邵片,辖湖南17市县和广西全州地区4 市县。(3)沅江流域的吉溆片,辖湖南8市县。吉溆 片内沅陵地区有一片乡话区,归属未定,中古全浊声母今逢平声为不送气浊音,逢仄声为送气清音。湘南永州和郴州地区为西南官话和土话并用区,土话归属也未定,中古浊声母今音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0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影响是最大的,日本原本是个没有文字的国家,现在使用的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是在隋唐时期从中国引进的。很多词汇也是向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近代和当代,转变为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与此同时,日语词汇开始反向大量流入汉语中来。在对汉语中外来语的研究中,汉日之间的语言接触最为引人注目。中国研究者余又孙早在1934年发表的《日文之康德哲学译著》、《西周之生涯与思想》、1935年发表的《日本学术名词沿革》等一系列论文中就论述了日语词汇流入汉语的情况。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方面对日语词汇的研究一度搁浅。从50年代的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运动开始,日语外来词的研究又被提起。1958年2月出版的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用了相当篇幅讨论了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同时,《中国语文》1958年2月号也刊登了王立达题为《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一文。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研究氛围也逐渐自由起来,对汉语中日语词汇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9年出版的刘凡夫、樊慧颖的著作《以汉字为媒介的新词传播—— —近代中日间词汇交流的研究》,2010年出版的沈国威的著作《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2008年廖正刚、孟瑾的论文《东北文化的肌肤—— —从历史及认知角度看东北方言》,2011年季庆芝的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反输入》等。从这些研究之中,笔者发现学者们对于日语词汇流入汉语这一现象,主要围绕在近代与当代,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而对于在中日战争前后大量流入到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现象却鲜少有人提及。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能够对这一时期日语词汇的流入有所了解。 1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时代背景 语言的接触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通常都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日语词汇大量进入汉语的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也都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正是中国还沉浸在中央大国的美梦之中固步自封时,日本已通过明治维新成功转变为近代化国家。一些中国有识之士急于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改变中国现状。所以在这一时期拼命地向日本学习,据研究表明中国的近代新词主要是从日语词汇中得来,具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哲学、法律、医学等方面的词汇。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大门敞开了,这就为国人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日本的先进科技、动漫、时尚等都吸引着中国人的眼球,于是大量日语词汇再次涌入中国。现在青少年之间风靡的流行语中就存在很多日语词汇。 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东北方言主要是在中日战争前后即1905年至1945年期间。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得辽东半岛租借权等一系列权益,由此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期间,特别是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大批的日本移民迁移到中国东北。一方面日本人在各层次机关担任实质领导人。学校里日本人教师也达到了40%以上。另一方面普通的日本移民则与当地的东北人民一起进行着生产生活活动。因此无论在政界、商界、民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交流成了当务之急。所以这一时期的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既有使用在公文书报等出版物中的书面语,又有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2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原因 语言的接触,是由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引起。日语词汇能够大量的进入东北方言,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政治上,日本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开始,为了“皇民化”得以顺利实现,日本政府提出要从文化领域影响中国人。在文化领域中,国语最具有日本精神,所以对东北人大肆进行日语教育。在日语教育政策中,日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和汉语一样成为东北地区的国语。甚至日方规定当时的高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职业高中或者高中)学生毕业时候日语必须要过三级翻译级别,否则不允许毕业。即使这样,当时的教育并满足不了当时的实际需要,所以1940年前后,日本方面提出将同文同种的日本汉字使用到公文的里面。1944年,又制定了“满洲假名”政策。这样,不仅在教科书、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中使用日语,而且专有名词和日常会话中也慢慢渗入日语。 生活上,在民间,大批日本移民与东北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商业买卖的需要,当时的东北人也模仿了日本人的日语。 军事上,由于这一时期正好处于中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需要,很多汉语中没有的军队、警察语言也流通起来。 此外,如果单纯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语言的借用和融合也相对方便。 3东北方言中日语词汇的意义与使用 通过对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分析考察,发现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日语词汇在借用方法上既有直接借用汉字文字的词,又有直接音译假名的词。 借用汉字文字词: 便所:日语汉字“便所”,意思是厕所、卫生间。 果子:日语汉字“菓子”,意思是点心、糕点、糖果。东北方言意思稍有变化,是点心、糕点之类,不包括水果。 落花生:日语汉字“落花生”,意思是花生。 满员:日语汉字“満員”,意思是名额已满,满座。 生徒:日语汉字“生徒”,意思是学生、学徒。 水准:日语汉字“水準”,意思是标准。 才:日语汉字“才”,意思是年龄,岁。东北方言中读作“suì”,医院里使用的较多。 音译假名词: 古鲁码(gǔlúmǎ):“くるま”,意思是汽车。 咖细(kǎxi):“かし”,意思是糕点、点心之类的食物。与“果子”同意。 磨机(mòji):“もち”,意思是粘糕、打糕。 榻榻密(tǎtɑmì):“たたみ”,在东北方言中仍然沿用着,表示床垫、蒲苇草垫。 瓦斯(wǎsi/gási):“ガス”,意思是煤气。现在在东北煤气、天然气都被称为“瓦斯”。 晚霞子(wǎn xiázi):“ワイシャツ”,意思是女式衬衫。 邮便(yóu biàn):“ゆうびん”,意思是邮政、邮件等。人们常说“打邮便”。 虽然像“町、番地、出张、主催、急行券、放送局、厚生科、幼稚园、表题、下记、料、”等等一些日语词汇,于解放后,在中国政府下令规范汉字语言文字规范,禁止“协和语”的使用的情形下,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逐渐消失了。但如上文所列它的痕迹则至今依然可以见到,并已深深融入到东北人民的生活生产之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和老年人之间。 4结论 日本对中国东北实施的殖民统治,确实是不堪(下转第778页) 浅析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郭晓颖 (东北大学日语系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融合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东北方言深受当地各民族语言和周边的俄、日、韩等国语言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北方言中遗留的日语词汇来论述日语与东北方言之间的渊源及其使用情况。 【关键词】语言接触;东北方言;日语词汇 ○高校讲坛○ 677

东北方言词典

东北方言词典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 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半拉架] bàn lǎ jià技术不够熟练。[例]?孙占江铁了心,一拍大腿说:‘沈风,我豁出这条命,跟你到外头闯荡,火里来,我火里去。踢开头三脚,就有了~’。?(《马加文集》⑤)[半拉克叽] bàn lǎ kē jī不完整的东西;半完成的活计。[例]那犁杖他弄个~,就不干了。

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 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西南北饮食文化2008-12-04 17:48 分类: 文化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宽广,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走入高中校们,我们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到身边的文化与地理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学习了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后,这让我们想更进一步的探究由地域差异引起的文化差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诱人的文化------吃,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其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各个地区别具风格。下面我们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总体特征、东西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地域差异看中国东南西北饮食文化 一、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1)、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腊、炙等烹调方法,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又相当丰富。 (2)、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 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3)、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样 烹、妙、煮、炸、煎、涮、炖等,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二、各具特色的东西南北饮食文化: 下面我们以南方的海南,东部的上海,西部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为例进行介绍: 1、独具风格的海南饮食:

方言综述

方言综述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二者的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使用这一方言的人约占中国人口的70%。 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 现在已经只剩下“-n,-ng”。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话的声调较少。(这是因为北方话中只有平声区分阴阳。)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这在其它方言中比较少见。 北方言举例:吗灵: 蜻蜓愚作:舒服噶哈:干啥马葫芦子:下水道马路牙子:路边尬(ga四声)点儿哈:赌点什么波灵盖儿:膝盖。踏拉板:拖鞋好赫儿: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前额 西北方言举例:赶散的很呐,肉包子又有馅子唠! “赶散”的意思是:好,顺利,合适 你的那是展叶子,我的是吊吊灰! “展叶子”的意恩是:新的,干净的 你把那盘子拿过来我挖视挖视! “挖视挖视”的意思是看一看,摸一摸 这是有哈数的,你不能胡整。“哈数”的意思是:标准、规律 我看着吃伙不住我飙了。“飙”的意思:撒腿就跑

北方男人和南方男人的区别

北方男人和南方男人的区别 北方男人和南方男人的区别 北方男人多傻大粗黑有棱有角,仿佛造物主当初心不在焉忘了打磨抛光;南方男人多纤细精绝圆活灵转,仿佛造物主心旷神怡灵感袭来时得意的小品。 或许是过多地秉承了造物主的灵秀之气,三百六十行,行行的状元多是南方男人,而在读书上更是占尽风骚,苏州吴县仅清一朝267年间便出了15个状元。 白酒是北方饮食业的支柱,北方男人以酒自雄,笑南方男人轻量级。 茶为南方居家必备,南方男人多通茶经,笑北方男人小儿科。 北方男人沾了酒就成了打虎武松,豪气干云,我叫你喝你不喝不行!你真醉了你真够朋友,今后凡遇酒阵他奋不顾身替你冲锋。 南方男人设宴各色酒水齐备,随心所欲,让客人各取所需,喜欢往客人面前夹菜,也劝酒,但不喜欢往醉里劝酒。你真醉倒他家他心里还不高兴,从此对你敬而远之。 北方男人有事喝酒,无事也喝酒,喝起酒来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要办的事须要酒醒之后才蓦然回首。为办事而喝酒的北方男人办起事来常走极端,要么让人欣喜战果格外辉煌,要么让人咋舌横生枝节后果荒唐。 南方男人有事不肯喝酒,无事更不喝酒,即便为了办事不喝不行,即便与同饮的北方男人同归于醉也绝不会忘了自家的使命。 北方男人抽烟的装烟,不抽烟的也装烟,碰见场儿碰见人敬烟劝烟一个不落,以至南方男人惧怕烟熏火燎,惧怕浪费唾液,干脆在办公场所挂牌“谢绝敬烟”。 而南方男人到北方办事也学会入乡随俗,敬起烟来能漏一村不漏一家,因为南方男人知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或许正是你无意中忘记敬烟的那位(或许他根本不抽烟)也会使你功败垂成。 在都没学过武艺的情况下,北方男人打架应该比南方男人略占上风,因为个头大。俗话说:"身大力不亏。"不过打架并不完全凭借力量,机灵和勇敢往往更为重要,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力量的弱势,赢得主动。一般而言,南方男人比北方男人灵活些,这是环境逼出来的,不灵活就要挨打。相对于南方男人,北方男人有点象傻大个。当然,在更高大的人,比方人高马大的老外面前,北方男人又灵活起来了,没功夫的也多少能比划几招南拳北腿。电影里尽是这种小打大的故事,小个子灵活了一阵,就把大个子打倒了。人类的搭配很奇妙,不然经过若干年下来,世界上就都是恐龙了。 北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南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拉不出屎;北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北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人喜欢吃葱,北人喜欢吃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咸菜;南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人是干辣、酸辣。北人把吃读成"痴",痴痴地只管吃。南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夹",叫"塞"。南人喝茶也叫吃茶。南人吃各种各样的茶,北人只喝花茶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人专门放进去骗北人的。北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以为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 北方男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男人喜欢毛皮,耐寒。南方男人不喜欢,灰扑扑的见了就打喷嚏,容易生虫。南方男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