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选中的应用分析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选中的应用分析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选中的应用分析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选中的应用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筛选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 2012年5月产科新生儿共3 212例,血氧饱和仪检测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手与足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小于98%或手与足部的血氧饱和度差异大于±3%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初筛阳性患儿经心脏超声进一步鉴别诊断。结果 3 212名新生儿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共筛选到41例阳性患儿,进一步对这41例患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37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确诊百分比为90.2%;排除4例,假阳性百分比为9.8%。结论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对早期筛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一项安全、非侵入性、可行且合理的检测技术,值得临床产科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脉搏;血氧饱和度;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 r72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86-02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在活产儿中占6%~8%[1],为我国城市0~5岁婴幼儿的死亡的首要原因[2]。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出生的新生儿患病,如不及时治疗,约30%的患儿会于出生后30 d内夭折。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3],但任然存在许多漏检病例,如何提高该病的早期

脉搏血氧饱和度

什么是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是指红细胞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程度的百分数,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 人体血液是通过红细胞与氧结合来携带氧气的。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氧化过程,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是通过呼吸系统进人人体血液,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血氧饱和度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是衡量人体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指标。 什么是脉搏?脉搏正常范围? 脉搏即动脉搏动。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60-100次/分钟。 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 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探头型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是多少:(插图) 正常人的血液含氧量(血氧饱和度值)为94%-100%,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有学者将SpO2<90%定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监测血氧饱和度有什么作用? 氧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代谢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氧来配合完成。缺氧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严重时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许多疾病都会造成氧供给的缺乏,因此,对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测在临床和个人健康管理上十分必要,以便及时评价血氧饱和度的状态,极早地发现低氧血症及疾病转归状况,从而更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缺氧所致的意外死亡。 爱易通脉搏血氧仪介绍 爱易通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原理(插图)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是通过手指检测到人体的脉搏氧饱和度和脉率。用两种波长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色与红外光透过身体的外周部位,由对侧的光敏传感器检测到透射的光信号,再跟据红光和红外光对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吸收率不同的特性,检测电路先得到脉动动脉血流所导致的光线吸收的变化波形,然后据此计算出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脉率值。

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监测及处理

新生儿危重症的早期监测及处理 一、新生儿危重症的呼吸支持治疗 (一)指征: 1、呼吸增快,吸气性三凹征,肺部突然出现罗音,口唇青紫等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呼吸评分>6分(见表1)。 2、呼吸变慢变浅,呼吸节律不齐,张口呼吸等呼吸肌疲劳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3、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 4、有肺出血先兆, 如口、鼻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肺部突然出现中等-大量罗音。 5、吸入60%浓度时,PaCO2>8.0kPa,PaO2<6.67kPa,PaO2/FiO2<200。 表1. 呼吸评分(Score de Silverman) 评分: 0 – 10分,0-2分: 正常,≧ 3 分: 呼吸困难。 (二)呼吸机的应用: 1、正确掌握上机指证,采用适宜的通气方式:nCPAP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呼吸机应用的指征: (1)呼吸系统疾病: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 (2)中枢性呼吸衰竭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表现; (3)频发呼吸暂停; (4)重度窒息经复苏处理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者。 3、呼吸机的设置:

常用压力控制模式, PIP一般不宜超过25cmH2O,PEEP为3-4cmH2O,流量8L/min,呼吸频率30-40次/min。 呼吸机参数调节:PaO2维持在6.67kPa以上,PaCO2维持在8.0kPa以下,FiO2尽量避免>0.6,pH应维持在7. 23以上。 呼吸机撤离:血气恢复正常不是撤离呼吸机的指征;病情稳定,原发病明显好转,肺无渗出性阴影;在FiO2<0.3时,PaO2>6.67kPa,PaCO2<8.0kP;通气模式改为CPAP4h后,血气仍在正常范围。 二、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具有肺出血原发病和高危因素: 窒息缺氧、早产和(或)低体重、低体温和(或)寒冷损伤、严重原发疾病(败血症、心肺疾患)等。 2、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 (1)患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或苍白,呼吸困难、不规则; (2)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肺罗音增多; (3)行气管内吸引,如吸出血性分泌物,证实有肺出血。出血方式:分为流出或涌出与气管吸引两种方式①流出或涌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口鼻喷血或气管内有血性液溢出。②气管吸引:气管内吸引出血性物,排除损伤所致者。 3、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 (1)呼吸机机械通气 (2)气管内滴人1:10000肾上腺素,0.2一0.3 ml/kg·次,每隔1一2小时滴1次,一般使用2一3次,最多5次。 (3)保持正常心功能:可用多巴胺 5 ~10ug/(kg·min)以维持收缩压在50mmHg以上。如发生心功能不全,可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 (4)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根据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如仅为血小板少于 80x109/L,为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可用超微量肝素1U/(kg.h)或6U /kg静脉注射,每6h 1次,以防止微血栓形成,如已发生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给予肝素31.2~62.5U(0.25~0.5 mg/kg)静脉滴注,每4~6h 1次或予输血浆、浓缩血小板等处理。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 导语:脉搏的血氧饱和度,对于身体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脉搏的血氧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 脉搏的血氧饱和度,对于身体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脉搏的血氧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想全面了解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下面的内容就做了介绍,你可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 血氧饱和度(Sa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hemoglobin)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而功能性氧饱和度为HbO2浓度与HbO2+Hb浓度之比,有别于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百分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 ,静脉血为75%。在临床上目前可以用取动脉血测量其中的氧分压来计算SaO2(不能连续监测),也可以用脉搏血氧仪(PulseOximetr),使用光电技术,在不用取血的情况下连续测量动脉血中的血氧饱和度。 测量方法 许多临床疾病会造成氧供给的缺乏,这将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严重的还会威胁人的生命,所以动脉血氧浓度的实时监测在临床救护中非常重要。 传统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是先进行人体采血,再利用血气分析仪进行电化学分析,测出血氧分压PO2计算出血氧饱和度。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且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 目前的测量方法是采用指套式光电传感器,测量时,只需将传感器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5-07-08T11:11:40.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谭琳琳[导读]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谭琳琳(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护师2144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从我院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将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把无并发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本组有6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存活,存活率为88.46%。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观察组的术后住院和主 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间能够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70-0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低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1]。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为了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我院随机抽取了78 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 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 例,年龄为0.5~8 岁,平均年龄为(3.4±0.6)岁;有38 例患者的体重超过10 千克,40 例的体重低于10 千克。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口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心脏畸形矫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将患者右侧抬高(70±10)度左右,并将右上肢置于头架之上。在右侧腋前线和第6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到腋后线和第3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行右腋下皮肤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为8 厘米。进胸部位为胸大肌和胸小肌的深面到第4 根肋骨的上缘,在操作过程中随时需要对乳内动脉进行保护。随后采用湿纱布将右肺轻轻向后侧推,让心脏充分暴露。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建立体循环,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 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改良液行保护心肌。体外循环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需要采用全血预充,还要加入适量清蛋来增强胶体的渗透压[3]。将磷酸肌酸加入到心肌保护液中可以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手术完成后,采用笔式针法缝合切口。由于小儿患者的心肌组织非常娇嫩,应尽量避免心室切口,如无法避免也应适当缩小切口长度,以免对患者的心肌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对于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切口可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生存率、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和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PASS17.0 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 检验,计量资料用± 标准差( ±s)表示,进行t 检验。 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存活率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 2.2 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对比超过10 千克的38 例患者中有3 例死亡,死亡率为7.89%。40 例体重低于10 千克的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1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体重超过10 千克患者显著低于体重不超过10 千克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情况在本组78 例患者中,有32 例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出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但没有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作为观察组;剩余46 例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分钟)(x±s) 3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对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随着外科手术和心肌保护技术提高及体外循环设备的更新,低体重小儿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逐步提高并在国内广泛开展。常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干预,但是由于手术治疗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患儿耐受性极差,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进程。 早期手术可减轻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脑、肺、肾的继发性损害。有研究表明,小儿先心病手术死亡与年龄、体重和畸形的复杂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在本组研究中,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所以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危重先心病致患儿低氧血症、酸碱失衡进行性恶化、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内科治疗难以见效者应早期手术[4]。 同时在本组研究中,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表明早期的手术治疗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是有一定疗效的。证实了上述观点。有研究还发现,对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采用药物治疗就能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动脉压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育情况良好的患者也需要进行随访,延迟1 年进行外科手术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另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可在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降低患儿术后感染情况的出现率,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1] 徐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8(23):1591-1593. [2] 林春旺,翁晓阳,曾祥林,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血浆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截断点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1):3595-3597.[3] 时胜利,陈志平,冯东曚.64 排CTA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3,08(25):1288-1290.[4] 秦雅莉,杨敏,胡可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09):1471-1472.

新生儿血氧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WORD格式 新生儿血氧监测及时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血氧仪,血氧仪报警设置卡,胶布,免洗手消毒液,治疗车 “各位老师好,我是xx病区xx,今天操作的项目是 新生儿血氧监测技术,x床,xx,(女,1d,早产 儿)遵医嘱新生儿监护。血氧仪性能良好处于备用 状态,用物及自身准备完毕,操作开始。” 自我介绍 喷手 戴口罩 1.评估皮肤有无破溃,皮疹,肢 体有无偏瘫,有无锁骨骨折 等。 2.避开静脉留置针,PICC导管 或输血的肢体 1.感应区可选脚背,手腕等。 2.根据患儿皮肤情况,每2-4小时 更换SPO2传感器粘贴位置,动 作轻柔。 3.粘贴血氧传感器抬头时应选择 在血管搏动清晰的位置,将探头 的发射点与接受点相对应,以便 更准确的接受信号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 床头牌喷手 解释, 评估及处理 置血氧仪予暖箱上连 接电源,打开开关 宝宝。你xx阿姨看一下你的腕带,xx,今天阿姨 来护理你,由于病情需要,你需要用血氧仪来监 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不疼哦,你要乖乖的配合 我哟。来,让阿姨看看你的手腕(足背),动一动, 功能都是好的 “宝宝,阿姨将探头给你固定好,松 紧适宜,不疼吧。” 将SpO2传感器粘贴在患儿脚背或手腕部,妥善固定 “宝宝,你的血氧饱和度是96%,心率 是138次/分,目前是正常的。” 读取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数值 填写血氧仪警报设置卡 调节血氧仪上下限 1.停留5秒钟,待数值稳 定后读取数据 2.按专科警报设置,规范 设置警报卡 实时关注血氧仪,如有警报声,及时查看,如患儿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宝宝,你要乖乖的哦,阿姨会时 刻关注你的!” 安置患儿 喷手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主讲人: 参加时间: 参加人员: 血氧饱和度即SpO2被定义为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值。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 一、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原因: (1)患者移动过度,过于躁动,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形式;(2)患者可能灌注太低,如肢体温度过低、末梢循环太差,使氧饱和度参数不能测及血氧饱和度和脉率; (3)传感器损坏; (4)传感器位置不准确(接头线应置手背,指甲面朝上); (5)血液中有染色剂(如美蓝、荧光素)、皮肤涂色或手指甲上涂有指甲油,也会影响测量精度; (6)环境中有较强的光源。如手术灯、荧光灯或是其他光线直射时,会使探头的光敏元件的接受值偏离正常范围,因此需要避强光。必要时探头需遮光使用; (7)探头戴的时间过长以后,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测量精度受影响; (8)另外,同侧手臂测血压时,会影响末梢循环而使测量值有误差。 2、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可能由于患者移动过度或由于手术装置干扰操作性能。 3、氧饱和度显示传感器脱落 (1)传感器如在位且性能良好,应注意连接是否正常,临床最常出现此种情况即液体溅进传感器接头处; (2)血氧探头正常工作,开机自检后探头内发出较暗红光或红光较亮且闪烁不定。 二、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时的处理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2)使患者保持不动或将传感器移到活动少的肢体,使传感器牢固适当或进行健康人测试,必要时更换传感器; (3)必要时对所测患者注意保暖; (4)需要避强光; (5)时间过长可换另一手指测量; (6)尽量避免同侧手臂测血压。 2、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时的处理尽量使患者保持安静少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资料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技术资料 PCCI 飞利浦医疗保健 2011‐05‐25

目 录 1.参考文献 2.操作指南 附:CeVOX导管引导色标 CeVOX导管技术参数 CeVOX导管使用问答

Open Access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4803859.html,/content/10/6/R158 Page 1 of 8 (page number not for citation purposes) Research Multicentre study on peri- and postoperative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on Perioperative ScvO2 Monitoring Received: 5 Jul 2006Revisions requested: 27 Jul 2006Revisions received: 30 Aug 2006Accepted: 13 Nov 2006Published: 13 Nov 2006Critical Care 2006, 10:R158 (doi:10.1186/cc5094) This article is onlin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4803859.html,/content/10/6/R158 ? 2006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on Perioperative ScvO2 Monitoring; licensee BioMed Central Ltd.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4803859.html,/licenses/by/2.0),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For a complete list of authors and their affiliations, see Appendix. Corresponding author: Stephen M Jakob Abstract Introduction Low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 2)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high-risk surgery. Whether this association is centre-specific or more generalisable is not know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 and postoperative ScvO 2 and outcome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in a multicentre setting. Methods Three large European university hospitals (two in Finland, one in Switzerland) participated. In 60 patients with intra-abdominal surgery lasting more than 90 minutes,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two of Shoemaker's criteria, and ASA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 greater than 2,ScvO 2 was determin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two hour intervals during the operation until 12 hours postoperatively.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LOS) mortality, and predefin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72 ± 10 year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SAPS II) was 32 ± 12. Hospital LOS was 10.5 (8 to 14) days,and 28-day hospital mortality was 10.0%. Preoperative ScvO 2decreased from 77% ± 10% to 70% ± 11% (p < 0.001)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and remained unchanged 12 hours later. A total of 67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32 patients. Aft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an ScvO 2 value (odds ratio [OR] 1.2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 to 1.50], p = 0.037), hospital LOS (OR 0.75 [95% CI 0.59 to 0.94], p = 0.012), and SAPS II (OR 0.90 [95% CI 0.82 to 0.99],p = 0.029)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optimal value of mean ScvO 2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atients who did or did not develop complications was 73% (sensitivity 72%, specificity 61%). Conclusion Low ScvO 2 perioperatively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high-risk surgery. This warrants trials with goal-directed therapy using ScvO 2 as a target in high-risk surgery patients. Introduction Sever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improv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optimisation of haemodynamics using strict treatment protocols in the single-centre setting [1-3]. The haemodynamic endpoints in goal-directed studies have been based on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1-4], oesophageal Doppler [5-10], or (very recently) lithium indi-cator dilution and pulse power analysis [11].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 2) and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 2) have been proposed to be indicators of the oxygen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vO 2 and ScvO 2 remains controversial [12].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 differ among organ systems because dif-ferent organs extract different amounts of oxygen. It is there-fore conceivable that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depends on the site of measurement [13]. Re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and alterations in regional oxygen demand (for example, in shock,severe head injury, general anaesthesia, as well as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 may aff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vO 2 and SvO 2. Although ScvO 2 principally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of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mainly from the brai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13], it correlates reasonably well with concomitantly measured SvO 2 [12,13], which is more dependent on changes in oxygen extractio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HDC = high-dependency care; ICU = intensive care unit; LOS = length of stay; OR = odds ratio; ROC =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SAPS II =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ScvO 2 =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 2 =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一、测量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脉率 二、测量原理:以两路光线(红光vs,红外光ir)高频交替照射被测部位,两路透射光经光电转换得到两路变化的光电流信号,两路光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去直流、去工频干扰得到两路信号的交流部分,交流部分的平均功率之比即为动脉血的含氧量,通过线性拟合得到脉搏血氧饱和度;其中任何一路信号交流部分即为脉搏波,测得其周期可计算出脉率。 三、测量电路及其参数。电路包括三部分:探头驱动电路、光电流放大和去直流电路、计算电路。探头驱动电路实现两路光线由对称的两组三极管构成,与计算电路的两个IO端口和两个DA端口相连,分别控制两路光线的交替开关和幅值。光电流放大和去直流电路由两级运放构成,一级运放将光电流信号放大为电压信号,这个电压信号包含交流分量和较大的直流分量(分别对应着测量部位的动脉血和其他成分),因此需要二级运放去直流处理。计算电路接受两个运放的输出,作为反馈为探头驱动电路和去直流电路提供参考电压幅值。 探头接口说明:1为地线,6、7分别为外屏蔽和内屏蔽线,2为红外光输入正极,红光输入负极,3为红光输入正极,红外光输入负极,9为光电管输出正极,5为光电管输出负极。 四、测量流程 基本测量流程如下图。200Hz定时器中断,两路LED交替通断,即1秒内两路光各有100次采样。以红外光这一路为例:每次开启红外光LED,根据OA0输出改变LED的幅度ir_LED_level(Q3 的基极),根据OA1输出改变去直流电路的直流参考电压ir_dc_offset (OA1的正向输入端),得到的OA1的输出作为计算电路的输入,关灯,原始信号去工频处理后得到ir_heart_signal,数字去直流后得到ir_heart_signal_ac,该信号进入脉搏波周期判断的队列group_caculate[64],同时计算ir_heart_signal_ac信号的平方和,并且采样计数,同时进行脉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一、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计算公式如下:SpO2 = HbO2/(HbO2+Hb)×100%。氧饱的正常值为95%-100%,氧饱与氧分压直接相关。 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通常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学法两类。 1、电化学法即行人体采动脉血,再用血气分析仪测出血氧饱和度值,这是一种有创的测量方法,且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 2、光学测量法是采用光电传感器的无创方法,是基于动脉血液对光的吸收量随动脉搏动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量的,该方法使用最多的就是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仪器探头的一侧安装了两个发光管,分别发出红光和红外光,另一侧安装一个光电检测器,将检测到的透过手指动脉血管的红光和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由于皮肤、肌肉、脂肪、静脉血、色素和骨头等对这两种光的吸收系数是恒定的,只有动脉血流中的HbO2和Hb浓度随着血液的动脉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光电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随之周期性变化,将这些周期性变化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测出对应的血氧饱和度,同时也计算出脉率。 三、SpO2报警值的设置 SpO2正常值,吸空气时SpO2测得值≥95%~97%。低氧血症:SpO2<95%者为去氧饱和血症,SpO2<90%为轻度低氧血症,SpO2<85%为重度低氧血症。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90%。 四、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

7种小儿心脏病早发现早治疗

个案case 小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相当活泼懂事,只是从小就瘦瘦小小的,和同龄人比起来身材小了许多。父母也很纳闷,小小平时饮食很正常,食量也不小,也不挑食,可是为什么就是不长肉呢?爸爸妈妈也给小小买了好多营养品吃过,但是都没有效果。慢慢的,他们也就习惯了小小瘦小的样子。 有一天学校进行体检,医生发现小小有心杂音,让小小做进一步的心脏超声波检查才发现,小小患了一种名为心室中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使得小小的心脏没有办法将血液有效地供应到全身,造成了小小身材矮小、瘦弱。 心脏病,在一般人眼中认为只有超过40岁的成人才会因生活习惯、饮食、环境、年龄或血压的因素罹患心脏病。“小儿心脏病”对大众而言,实在是个陌生的名词。其实不然,婴幼儿发生心脏病的几率并不比成人低。更因为小儿心脏病多为先天性的,意即受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障碍所致,所以更是会大大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状况。 正常的心脏和血流 正常心脏包含4个腔室,其中接受血液回流的腔室为心房,将血液打离心脏的腔室则为心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心房和心室。 宝宝出生后的血流是身体利用完的低氧血从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经过三尖瓣流入右心室,心脏收缩时再从右心室将血液打入肺动脉,再流向肺部进行换氧工作。换氧后的充氧血则从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经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打入主动脉,将充氧血供应到全身。 两种分类 小儿心脏病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所谓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在母体怀孕第4~8周发育受阻或失常所造成的心脏缺损。每1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5~7个患有此病。 1.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细分为“青紫型”与“无青紫型”。青紫型也就是皮肤、指甲、嘴唇呈现黑(或蓝紫)色的意思,其发生原因是因心脏有不正常的右心至左心的分流,使左心含有氧气的动脉血掺杂了缺氧的静脉血,使原有动脉血里的氧气浓度降低,血液变得较为黑紫色所致。 常见无青紫型是指心脏内没有异常的左右之间的分流或动静脉之间的分流,常见于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可造成行经肺部的血流增加而使肺充血,患儿多有呼吸急促、心跳较快等现象,容易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不明,可能综合了环境与遗传的各种因素,加上怀孕初期某些因素(如受药物或病毒感染等)互相影响到某个程度,综合在一起使胎儿心脏发育受阻而造成了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含以下4大类: (1)室间隔缺损 当左右心脏大出血时,表示心室之间有破洞,称为“室间隔缺损”。因为左边心脏的压力比右边要大,左心室的充氧血会进入右心室中,再次被送到肺部去,即无效循环。此时,肺部会承受过多的血液而容易造成充血,心脏也会因为长时间的收缩增强而造成心室肥大甚至心力衰竭。 症状呼吸窘迫、无法进食等症状通常在出生后几周才可能会出现,假如这个破洞很大,宝宝往往无法正常长大,而是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治疗方式小的室间隔缺损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大的缺损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国产新生儿专用心电监护仪参数要求

国产新生儿专用心电监护仪参数要求 一、招标参数: 1、设备具备心电(ECG)、呼吸(RESP)、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脉搏(PR)、体温(TEMP)功能 2、显示屏幕尺寸:不小于6寸大屏幕彩色TFT显示屏,体积小巧,重量轻。重量<7公斤 3、支持同屏显示多道波形和监测数据 4、有自由组合多参数和波形进行大字体显示功能,满足远距离清晰观察 5、具有趋势界面显示方便同屏查看实时数据及趋势 6、具备120小时趋势图/表存储回顾 7、该机必须和医院有用系统无缝连接,采用中英文操作界面中文按键面板,便于掌握操作 8、声光双重三级报警同屏显示报警上下限,技术报警和生理报警分别有各自的报警指示灯 9、适用于成人科室及儿科,适合新生儿使用,可选配新生儿呼吸暂停自救功能,氧浓度监测功能 10、具备锁屏功能防止外界干扰影响监护仪的工作状态 11、标配可拆卸充电锂电池,具有RJ-45网络口、辅助输出接口、VGA外接显示器接口、电源线卡扣(防止电源在使用中脱落) 12、具有适合新生儿使用的血氧指套、袖套,并具备相应的抗干扰技术 13、心电(ECG) 1)导联模式:五导联 2)导联方式:I,II,III,avR,avL,avF,V 3)增益: 5.0mm/mV、10mm/mV 4)波形速度:12.5mm/s、25mm/s、50mm/s 5)心率:成人:15bpm ~ 300bpm 小儿/新生儿:15bpm ~ 350bpm 呼吸(RESP) 1)方式:阻抗法(RA-LL/LA-RA) 无创血压(NIBP) 1)测量方法:自动振荡法 2)工作模式:手动/自动/连续

3)测量和报警范围:成人、儿童、新生儿正常与异常收缩压与舒张压 血氧饱和度(SpO2) 1)测量范围:0-100% 2)分辨率:1% 3)准确度:70-100%(±2%) 脉搏(PR) 1)测量范围:30-200 bpm 2)分辨率:1bpm 体温(TEMP) 1)测量和报警范围:0-50℃ 2)分辨率:0.1℃精度:0.1℃ 14、电源:100V-240V ,50HZ-60HZ 电池:内置可拆卸充电锂电池,最长使用时间≥3小时 15.支持HL7等医院协议 16、必须具备SFDA或FDA、CE等及国内安全性认证。 17、列出广州市其他大型三甲医院用户名单,及广州市三甲医院中标采购合同(儿科)。 二、售后服务 1. 设有维修中心和维修站; 2.依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技术服务和质量保证条款,负责对系统进行检验、安装、调试,直至验收合格,并提供安装调试报告; 3. 负责对用户操作人员2-3人提供培训直并承担相应费用; 4. 对于需要维修的设备配件>9年供应; 公司维修中心在保修期内,接到用户维修通知后,必须在24小时内立即给予答复,并派合格的维修工程师到用户现场进行维修; 5. 质保期≥24个月。 为用户提供产品终身技术服务,并提供厂家承诺的售后保证书; 6. 在本地有正式注册的分公司或办事处,有专业维修工程师,厂家承诺主机分机两年免费保修。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评价标准 日期主考老师姓名总分 项目技术实施要点评分等级 A B C D 操作准备(10分)衣帽整洁,洗手 5 4 3 2 用物准备: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5 4 3 2 评估患者(10分)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5 4 3 2 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5 4 3 2 评估局部皮肤或指(趾)甲情况 5 4 3 2 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5 4 3 2 操作要点(50分)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 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15 12 9 6 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10 8 6 4 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 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 10 8 6 4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10 8 6 4 指导患者(15分)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 5 4 3 2 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 波形 5 4 3 2 提问 (10分) 目的及注意事项10 8 6 4 综合评价 (5分) 对整个操作的总体感觉 5 4 3 2 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注意事项: 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 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 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 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注释: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除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级表示操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是将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660 nm的红光和940 nm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可用于各种病人的血氧监护。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3月采用Marquette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Eagle 3000多参数监护仪,对106例病人进行了连续1~7天不等的SpO2监测。发现监护仪所显示的参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将除疾病外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周围光线的影响:周围的光线能产生许多影响。外周光线中包含大量的红光,当光照射到探头的探测器时会使SpO2波形失真,产生不准确读数。阳光或室内较强的光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有研究证明,荧光、太阳光均可造成SpO2读数偏低[1]。 1.2 探头与局部组织的对合程度:探头有灰尘等异物时可遮盖光源和光感器,造成结果误差甚至不能进行监测。长指甲和人造指甲会干扰探头与组织的对合,影响SpO2读数。此外,手指插入探头的深度和方向以及监测肢体的过多活动均可造成指套移位,影响探头与局部组织的对合,从而导致SpO2读数偏低或不显示。 1.3 监测局部血供的影响:脉搏血氧仪的正常工作依赖于组织的良好灌注。长期使用一个手指进行监测,探头对指端的压力可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在受监测的肢体测血压,袖带充气时阻断血流也会影响SpO2监测结果。此外,指端皮肤冰冷,末梢循环差,也会使SpO2读数偏低或不显示。 1.4 指甲油、皮肤过厚或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局部皮肤过厚可以影响光的穿透,皮肤色素沉着的病人使用SpO2监测仪会比较困难。而指甲油,尤其是紫色和兰色[2],由于过多吸收红光波长,可使SpO2读数变低。 1.5 电缆移动造成的伪差:探头与连接探头的电缆以及电缆和探头结合点的过度移动将引起移动伪差。例如:病人手臂移动,或电缆横跨呼吸机管道,每次随呼吸周期而移动,都会造成移动伪差。而移动伪差的主要问题是可引起SpO2的读数错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左右,早产儿为足月儿的2~3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护理常规如下: 1.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检查及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乐观态度、坚持服药。 2. 一般护理 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内温、湿度适宜。床铺清洁、舒适,被褥、衣着合适。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作息,减少心脏负担、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大哭大闹,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动作宜轻、快,并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以避免多次扰动患儿。患儿烦躁不安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 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增强体质,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小儿喂养困难者要慢喂,宜少量多餐,避免吃奶时呛咳和加重呼吸困难。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防喂食过饱,人工喂养儿奶嘴出奶孔不可太细,以免增加吸吮时体力消耗,喂养过程中,应拔出奶嘴驱气后再喂,如出现发绀加重,应暂停喂养,并给予氧气吸入,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行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年长儿可鼓励集体进餐,以提高食欲。心功能不全时有水钠潴留,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饮食或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 病情观察,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