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及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及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及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要求:简单明了地说明该名词的主要内容、时间、特点等)每题6分,共5题

1、郑和

1、原名马和,小名三保

2、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一个回民家庭

3、洪武十四年(1841年)傅友德进攻云南,铲除故元残余势力,马和成为明军俘虏

4、净身之后,成为燕王朱棣的贴身侍从,在讨伐故元残余势力和“靖难之役”中立功卓著

5、明成祖夺取皇位后,赐马和姓“郑”

2、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朝贡的概念:朝:觐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贡:向天子奉献本地土产。《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朝贡:觐见天子,并奉献本地的土特产朝贡贸易的程序:告知—核实身份—贡使抵京—向礼物移交贡物—觐见皇帝—颁发赏赐并折价购买附进货物朝贡的实质:利益交换3、大帆船贸易

大帆船贸易:大帆船贸易路线: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西班牙——马尼拉——中国内容:从1579年起,西班牙国王允许其在墨西哥、秘鲁、危地马拉等地的商人从事横渡太平洋的贸易。他们乘西班牙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西航,以吕宋为落脚地。这样,西班牙——墨西哥——吕宋——中国,就形成一条新的贸易航线。即所谓“大帆船贸易”。吕宋是主要的中继站,但吕宋——中国这一段航路主要仍掌握在中国商人手中。大帆船贸易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国际贸易史上的重要一页,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农产品、工艺品、金属品和珠宝饰物等,经由这条新的海上通道运向墨西哥,其中不少货物又转运到南美各地和西班牙;同时,墨西哥银元大量流入中国,也正是经由这条航道,美洲的重要农作物如番薯、玉米、烟草、马铃薯、花生(美洲品种)等经菲律宾传入中国。

4、海禁

海禁:定义:禁止商人和民众在官方许可的渠道之外利用海洋输送人员和物资。主旨:要维护这个新生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必须要尽量减少国人民与外国接触的机会。

5、郑芝龙

郑芝龙(1604年-1661年),号飞黄,小名一官,有飞虹将军的称号,中国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朝末年以中国南部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兼海盗,以所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为台湾郑氏王朝开创者郑成功的父亲。课件:3、脱去“盗”的性质,致力于建立的维护海洋秩序例:明末清初的郑芝龙,剿灭为非作歹的海盗团伙,维护海路畅通和安全,在各国商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商业秩序,修筑安海镇、营建港口。

6、马尔萨斯

1766年出生于一个英国土地贵族家庭,幼年在家中接受教育1784年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录取1791年获得硕士学位1793年当选耶稣学院院士1797年被按立为圣公会牧师1798年发表代表作《人口原理》1804年执教于东印度公司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7、农牧过渡带

农业区与牧业区之间的一个交错和过渡的地带目前中国农业区与牧业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玉树——拉萨”一线为界

8、伍连德

伍连德,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其父伍祺学系开设金店的侨商。伍连德于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北部的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不久即告控制。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20所,还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他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9、工业化

是机器逐步取代手工工具,非生物性能源在生产和流通中使用比重增加,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国民收入提高,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是以农业为经济重心的社会向以工业为经济重心的社会转变的过程。

10、张謇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市长乐镇(即今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11、通海垦牧公司

中国最早的农业垦殖公司!。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资、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12、汉阳铁厂

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百余年后,中国钢产量已居全世界第一,汉阳钢厂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13、同蒲铁路

同蒲铁路:同蒲铁路是阎锡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织晋绥兵工修建的米轨铁路。初建为窄轨,日寇占领期间1940年将北同蒲改为准轨。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自山西大同经太原、侯马至永济市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属于芮城县)。全长865公里,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

14、恰克图

恰克图:恰克图俄罗斯和外蒙古边境的小镇,位于色楞格河东岸,距离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800里,清代初年属喀尔喀蒙古。雍正六年(1727年),中俄双方在此签订《恰克图条约》,将此地做为中国和沙皇俄国的边界。划定边界后,中俄双方各自在此建立集市。

15、大盛魁

大盛魁:恰克图贸易的巨头——大盛魁创造人:王相卿从小贩到巨商的山西商人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剧照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16、十三行

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没有专营外贸商行。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是13家,多时可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但由于它享有垄断清朝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故“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17、伍秉鉴

伍秉鉴: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

18、条约体系

条约体系:概念:近代中国与各列强国家签订的所有的不平等条约的总称,中间涉及到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问题和具体的规定相互影响和关联。

近代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概有300-400个,其中条件苛刻的较重大的不平等条约大约有100个。(鲁子石编:《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选编》)

19、盛宣怀

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祖父盛隆曾经担任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曾经担任湖北牙厘局总务、湖北粮道、湖北盐法道、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按察使等官职。22岁获得秀才功名,但是后来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名落孙山。于是放弃科举入仕的想法,服务于李鸿章的幕府,成为李鸿章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简答题(要求:列举与此问题相关的要点进行回答,简明扼要)

每题10分,共3题

1、简述明代以后中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答:从明代末期开始,人口基数变得越来越大,从明代末期开始,战争和饥荒对于人口增减的影响明显变小。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比例调整,改变中国人口结构的美洲作物,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移民浪潮,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中国的人口,

2、简要分析近代商品型农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

答: 商品性农业:面向市场生产不以满足家族消费为主要目的。同时带来的农业生产率提高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破产的风险更大,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村经济更加被动和脆弱,近代中国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背后存在的问题:(1)采用了过多种植商品作物的种植结构,需要面对国际市场动荡的风险。(2)拥入了过分密集的劳动力,单位工作日或单位劳动力的产值停滞或下降。

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于国际市场没有主导和控制的能力。

3、简要分析近代中国的鸦片种植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

答:种植罂粟的生态风险之一侵占耕地,粮食减产,种植罂粟侵占耕地是清末民国时期饥荒的一个重要成因。种植罂粟的生态风险之二——消耗地力。在中国种植罂粟,用廉价的回收去换取高价的利润,让中国的经济状况从鸦片战争前的拥有相对优势,变成劣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4、为什么家庭手工纺织业在近代中国农村会长期存在

答: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耕织结合,农村家庭手工纺织的顽强存在的原因:1、在家庭经济不宽裕和商品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解决家人盖被和穿衣的问题。2、能够将家里的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家织土布:廉价、厚实耐用,受人喜欢。而且手工纺织业具有很高的织布效率。

5、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产业工人群体的出现对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

济的影响

答:当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开始出现时,城市立即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经济高地,代表着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充足的财富。所以吸引着大批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群体工人群体的出现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大量的农民的离村现象,造成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而代价是中国农村的空虚和衰败。并逐渐造成了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距,制约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6、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具优势的商业城市

答:(1)背景原因:明后期的私人海上贸易的繁荣, 到了清初因严厉的迁海令和禁海政策而压制下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由于台湾郑氏集团降清, 禁海令解除, 海上贸易重新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就沿海地区的国内贸易而言, 不仅原有的海路都得以开通, 而且开

始有海舟经过山东登州海面, 直趋明代“通商未广”的天津和奉天(今辽宁省)的海港。江浙海船开始赴奉天贸易时, “岁止两次” , 几十年后增加到“一年行运四回。凡北方所产粮、豆、枣、梨, 运来江浙, 每年不下一千万石”(谢占壬《古今海运异宜》,《清经世文编》卷48)。与各国的贸易同样很兴盛, “商舶交于四省, 遍于占城、逞罗、真腊、满刺加、浮泥、荷兰、吕宋、日本、苏禄、琉球诸国”为便于管理对外贸易, 清朝于澳门、漳州、宁波和江南云台山在(今上海松江)设立四个榷关(姜哀英《海防总论拟稿》, 同上书卷83)。在此背景下, 上海港开始得到发展。

(2)地理原因:清代的沿海航线分南洋、北洋两种, “出上海吴淞口, 迄南由浙及闽、粤, 皆为南洋迄北由通(南通)、海(海门)、山东、直隶及关东, 皆为北洋,’(齐彦槐《海运南潜议, 同上书卷48》)。上海和天津是北洋航线的南、北两大中心, 人称“海船南载于吴淞, 而北卸于天津, 两地为出口人口之总汇, 实海运成始成终之枢要。”(魏源《复魏制府询海运书》, 同上书卷48)当时, 行驶在北洋航线的船舶是吃水浅适应北方沿海

水浅礁硬特点的沙船, 上海是沙船的主要聚集地。聚集在上海的沙船约达三千五六百艘, 自康熙二十四年开海禁后“关东豆麦每年至上海者千万余石, 而布、茶各南货至山东、直隶、关东者亦由沙船载而北行,’(齐彦槐海运南槽议》, 同上书卷48)。进出上海的南洋海船则多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以及东南亚各国。到了嘉庆年间, “闽、粤、浙、齐、辽海间及海国巨舶······辄由吴淞口人般城东隅, 舶舫尾衔, 帆墙如云”“鳞萃羽集, 远及西洋(指南洋群岛)、遥罗之舟, 岁亦间至”加上保持相当规模的长江航运, 上海成为“号称烦剧, 诚江海之通津, 东南之都会”的汇合长江流域、沿海及国际航运的中心(嘉庆《上海县志》卷《风俗》)。

(3)经济原因:上海具有巨大的吞吐量,不仅为国内各港口所不及, 即与当时的西方国家相比亦可纳人大港之林。19世纪初, 上海已经是我国东部沿海第一贸易大港。随着北

洋航线的开通和繁盛, 上海港不仅具有通过万里长江沟通内地、港口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的地理优势, 而且位于中国海岸线中点的这一地理优势也开始凸现出来, 遂成为南北两大航线的中枢, 不仅取代宁波港成为江南最大的港口, 并上升为中国最大的港

分析问题:(要求:根据历史事实进行一定的论述,不可空谈)

每题20分,共1题

1、谈谈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是否是“闭关锁国”的(提示:可以

结合15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鸦片战争前与中国发生贸易接触的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明清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明清中国人探索海洋的努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答:(1)15世纪以前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实际上使古代的中国始终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当时人对这种国际关系格局的表达:华夷秩序。

(2)总结:如果不是古代中国拥有长期以来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丰富经验,这种成熟的民族政策是不太可能出现的,而我们今天所处的多民族国家也很有可能并不存在。这也正说明了古代中国并不“封闭”,而是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3)结论: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就不是封闭的。通过与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的生存竞争,外部世界的变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发生在中国的许多情况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即使在明清时期也不例外。

(4)从新世界体系的视角看:从15世纪开始,一个新的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它的特征是:

以海洋为中心,以海外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内容。各国家和民族之间关系的主题变为:海洋文明对大陆文明的挑战。从新世界体系的视角来看,“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代初期的中国拥有融入世界体系的能力与机遇。但是因为一些因缘际会的因素,郑和的船队在接触到这个新世界体系的边缘后,又匆匆与其拉开了距离。郑和下西洋遗产之一:对于整个亚非地区民众生活影响至深!郑和下西洋遗产之二:为当时的社会和民生带来了真正深刻的影响。(5)明清民间海上贸易的实质:明清时期的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象征着中国经济体的内部已经萌生出一种向着海洋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以及许多人奔赴海洋谋求生存的事实,都为中国提供了第二次融入新的世界体系的机遇。而且这个机遇一直延续了接近两个世纪。但是明清政府仍然没有正视这个机遇,反而用各种方式抵制与回避,使得中国终于又一次与一个以海洋为中心的新的世界体系失之交臂。

(6)朝贡贸易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贸易体系,使中国成为影响亚洲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并影响着亚洲经济和贸易的长远结构。

(7)主题:明清时期正在形成的世界体系核心:海洋文明对大陆文明的竞争,只有开拓海洋,致力于资本积累,才能在这个新的世界体系内占据优势主要内容:1、朝贡贸易——发生在“朝贡贸易圈”之中,独立于新生的世界体系2、郑和下西洋——为“朝贡贸易圈”服务,却接触到了新的世界的边缘3、民间海上贸易——更多地面向新的世界体系,为中国融入新的世界体系提供了第二次机会

(8)“封闭”和“开放”都是相对的。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视角来理解,明清的中国的确是“封闭”的,而且从明代到清代越来越“封闭”。从亚洲地缘政治的经济的格局来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构成了亚洲政治、经济合作的长远的、历史性的基础。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对于近代中国商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

响?商人群体的处境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可以结合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近代中国贸易政策的

变化不同时期的商人群体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来进行阐述)答:(1)通过国际贸易使原本相互孤立的各国、各地区市场与整个世界市场联结起来,从而带动整个市场和商业运作模式的变化。

(2)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商业发展的重心——国内贸易元代中国最活跃的商人群体——穆斯林商人

(3)明清最早与中国发生接触的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北方陆地上的恰克图贸易:1728-1756年:恰克图贸易的初始阶段:最初十几年很不景气,此后贸易额逐渐增加,1744年俄国出卖给中国的商品达到292,800卢布,俄国人交换的中国商品达177,106卢布。1756-1785年:恰克图贸易的繁荣发展阶段:1760年中俄总贸易额为1,358,000卢布,1769年总贸易额为2,003,653卢布1781年为7,470,622卢布。1792-1800年:恰克图贸易的持续活跃时期:1792年贸易总额为4934558卢布,1800年贸易总额为8,383,846卢布。1800年-1850年:恰克图贸易的黄金时期。恰克图不仅仅是中国和俄国之间的贸易咽喉,还是中国和整个欧洲进行商品交换的中转站。恰克图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茶叶!19世纪20年代,中国输入恰克图的茶占输入恰克图商品总量的88%,30年代茶叶输出占93%,50年代,茶叶贸易额已经达到95%。

(4)在中国的商业逐渐融入世界市场的时代,最要的贸易基地不仅仅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在北部边境地区的陆地上,中国和世界市场之间的贸易也曾兴盛长达200多年,将中国的许多地区和许多优势产品都纳入到这一贸易之中。(和宋元对外贸易的差异)(5)晋商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中体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对于中国传统商人的旧有观点:企业规模比较小、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不使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

(6)华南沿海的广州贸易: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广州、杭州、明州共进口乳香354,449斤,其中广州港为348,673斤,约占全国总数的98.3%。广州港每年的市舶收入为40万缗至70万缗左右,海外进口商品达50种左右。至南宋初,广州市舶收入增加到120万缗以上,进口商品种类达二、三百种。

(7)1840年以后的上海贸易:埠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上海输出到外埠:布匹棉纱米谷纸烟面粉糖纸张机器煤油外埠输入到上海:桐油棉花煤茶叶烟叶果实猪鬃苎麻药材黄豆。

(8)中国以往的对外贸易:中国出口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如茶叶棉布丝绸瓷器等)拥有价格优势上海贸易:中国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被动受制于国际市场(9)中国对外贸易作为中国近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的结构、变迁和特点,以及引起的国际收支变化,在不同时期与中国近代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相互影响、形成互动。关税作为外贸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多方面影响着进出口贸易。本文分三个时期对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与海关税率变化的关系进行论述。第一时期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兴起到中英鸦片战争,在对中外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贸易理论和政策的比较之后,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特点、发展动因、市场状况和关税水平及其作用。这是近代中国贸易发展和海关税率变化的要点。第二时期从1840年到1894年。鉴于贸易和税率的变化,本时期又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界分为两个时段。五口通商时期,以中英贸易为例,着重论述在海关税率被迫降到约5%的水平后,中外合法贸易仍基本保持着鸦片战争前的态势及各方面的原因。后一时期重在说明“厘金”和子口税在实际海关税率进一步下降的条件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的不同作用,并简要说明中国殖民地型贸易商品价格对进出口的影响。第三时期从1895年到1931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影响,又以1914年为断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通过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寻找进口贸易增加和贸易逆差增长的原因,探求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而评价低关税和子口税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后一时期先解析世界政治形势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再剖析战后中外市场需求变化与进出口贸易的关联,然后评价海关税率对这个时期贸易发展的作用。

(10)中国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的真正改变,是在甲午战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这一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之所以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是各方面因素交相影响的结果。其中,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单纯依靠社会舆论的呼吁或是其他方式,并不能付诸实现,而通过清政府以实施新经济政策和颁行新经济法规等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却能使之得以成为现实。例如,商人自由投资兴办各种新式企业的行动,即与这一时期能够取得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并获取与原本享有特权的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同等的权利不无关系。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清政府从以往的抑商困商一变而为大力奖商恤商,并颁行一系列奖励工商的法规,将各种令人羡慕的头衔,将给投资兴办实业的商人,更使时人感慨不已。清政府大力实施奖励工商的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反复宣传,还使得广大工商业者多少年来所固有的卑贱情结不解自开,并进而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这也是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的另一具体表现。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读《中国近代经济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后有感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写1840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有前言写了海盗掳掠和所谓“闭关自守”和所谓贸易自由和两次鸦片战争,第一章是介绍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西方入侵者对中国政治上的间接统治和经济上的暴力强制。如西方入侵者在中国的行动方式一般、为所欲为的海陆掳掠、惨绝人寰的“苦力”贸易、畅通无阻的鸦片走私和合法商品的走私漏税等。第二章是介绍农民大起义时期的经济形势。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所采取的财政经济措施。第三章写了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的政策措施。如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和维护地主产权的政策等。第四章是介绍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国经济半殖民地性的加深。第五章写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民用企业的产生及其和内外势力的联系和矛盾。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深刻的著作。读完后给我了很大的震撼。首先,打开此书,就被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这种爱国主义激情没有任何偏狭之处,它完全是以全面、丰富的史实为基础。作者对伟大祖国备受外国侵略势力欺凌、侮辱无比愤恨,无情地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凶残、卑鄙、毒辣的嘴脸。武装侵略、武力恫吓、通过条约掠取特权、在签约过程中玩弄花招、得寸进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极其凶残地凌辱、残害中国人民,等等。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中国人在读了这些后,都会加深对外国侵略势力的仇恨及其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伟大祖国命运的关切。再次。此书在一系列问题上大大拓展了我对知识认识广度和深度。比如我对两次鸦片战争性质认识的变化,以前是我认为就是列强的侵略战争,但看了此书后,我知道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有许多外国侵略势力的走私、鸦片贸易、苦力贸易等而且这些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也是论述鸦片战争性质的证据。所以我就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直接间接地对殖民地征服和掳掠的战争”。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5分(15×1) 1、()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是台湾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具有广泛的影响。 3、()的《白鹿原》和张承志的( )被誉为是“史诗 性”的作品。 4、《负喧琐话》的作者是()。《白发苏州》是()的散 文作品。 5、杨绛的()叙写“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 的小 插曲”,成为80年代散文的精品。 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朦胧诗 人 ()的诗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诗人()的作

品。 7、冯骥才的()和()等是著名的津味小说。 8、()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具有职业化特点的作家之一。 9、()揭开了“改革文学”的大旗,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塑 造了改革家()的形象。 10、《棋王》是作家()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20分(5×4) 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陈奂生 4、八个样板戏 三、简析题:20分(10×2) 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四、论述题:30分(15×2) 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 五、作品赏析题:15分 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974年3月 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5分(15×1) 1、郑愁予 2、琼瑶 3、陈忠实、《心灵史》 4、张中行、余秋雨 5、《干校六记》 6、北岛、顾城 7、《神鞭》、《三寸金莲》(或者《阴阳八卦》) 8、陈祖芬9、蒋子龙、乔光朴10、阿城

社会经济史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读后感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在这种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从定义来说,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萌发尚未定型形成气候,而产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规范性与规模。 生于萌芽状态的东西,本来不易辨识,也不容苛求。不过,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不仅要从微观上研究,还要从宏观上考察,才能定性。这里,我想提两点意见。 这是一种新的事物,代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具有进步性;但具有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稀疏且微弱的特点;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体系本身缺乏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再加之清朝统治者的压制,因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在清朝几乎停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2从特征来说,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因而不能用举例子的 方法来论证。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这就是说,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必须把考察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看这个地方、这个行业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气候。同时,考察的对象必须有一定的量,不能相信孤证。必然性是存在于偶然性之中,社会性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所以,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具有多发性,是可以重复观察到的。 唐代何明远的丝织厂,仙君册的茶园,即使《太平广记》是可信的话,也只是一种偶发的、先现的现象。因为那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允许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宋代经济有很大发展,当时的中国,在农业、基本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部门,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想,单从生产力来看,宋代已经有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但是,从生产关系和社会条件来看,租佃关系、徭役赋税和工商业等方面的封建束缚,还未见松弛,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僵硬,较唐代尤甚。因而,它只能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准备阶段。 阶段性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 这就是说,我们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是要探讨它的历史作用。如果只是一段插曲,也就不花那么大力气去研究了。任何经济现象,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蓦地消灭,必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阶段性。如果我们瞻前顾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或者说从十六世纪写起。这以前,确也有些个别事例,如徐州利国监的冶铁,徐一夔《织工对》中的丝织工场,但都后不见来者,不能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起点。我们所考察的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并有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简答题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公使驻京 2.开放新口岸 3.内江通商 4.内地传教 5.控制海关 6.掠卖华工合法化 7.鸦片贸易合法化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2.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 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1.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2.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4.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1.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2.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3.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4.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 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2.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 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 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 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 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1.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2.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3.提倡引用外资兴办实业 1912-1927,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1.部门发展很不平衡,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2.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生产效率差 3.许多企业的机器设备从外国进口,技术指导也要聘请外国人担任,使民族资本企业明显具 有依赖性 4.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地区比较集中 2.人数比较集中 3.深受剥削压迫 帝国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掠夺 1.输出资本,直接经营农业 2.输出商品,打击中国农业经济 3.控制中国农产品市场,直接支配农业生产 1923-1937,国民党政府经济方针和政策 1.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 2.对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3.建立重化工业战略,加速工业发展 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 1.赋税政策 2.租佃政策 3.农村金融政策 4.农业改良措施 国民党对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1.对重要经济资源实行国家控制 2.对重要基础设施实行国家控制 3.对重要产业部门实行国家控制 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金融的控制与垄断 1.设立伪银行,发行伪钞 2.排斥打击和利用法币 3.滥发伪币,实行通货膨胀,榨取敌占区人民的血汗 满铁,满业来满铁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昭书指令成立 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虽然以经营铁路为主,但还经营船舶等很多部门,并拥有铁路守备军队和宠大 的调查机构,广泛收集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 满业是关东军一手扶植起来的鲇川义介的满州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其业务主要来源于满铁 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合作运动 是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发起的经济运动,1938年8月5日,在征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和支持下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成立,由孔祥熙任理事长,艾黎任技术顾问 其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1.集体式2.分散式3.混合式 工厂内迁对后方经济的作用 1.奠定了发展西南工业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2.工厂内迁为后方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力量,这对大后方的工业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3.内迁工厂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后方的军需民用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困难的原因 1.从外因上考察,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人力和资源, 也增加了中国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由于日军在海上和陆上的封锁与禁运,使得国统区的外货来源几 乎断绝 2.从内因上考察,国民党政府压制私人资本和对农民的掠夺政策,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萎缩 ,使本来就发展不足的国统区的生产力就更无法应付激增的物资需求,因而国统区的物资遂日益缺乏 抗日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战后美国如何独占中国市场 1.美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美国对中国商品市场的独占 3.美国对中国投资市场的独占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破产 1.首先是美国商品的倾销 2.其次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和打击 3.最后是国家垄断资本对民族工商业的排挤打击 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1.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2.农民翻身成了主人 3.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翻身农民支援了解放战争 中国近代工业为什么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 19世纪中叶,清政府遇到西方列强强大的军事威胁,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直接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希望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借此来增强国家实力。洋务派受到外国 坚船利炮的影响,对机器工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国民党政府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制度的内容 1.整顿财政体制。生要措施是建立和加强财政管理机构,明确国家收入和地方收入的划分, 确立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系,基本建立起了较完整的财政体制 2.实行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关税自主,清理盐税和设立统税 3.建立金融体制。国民党政府建立了四行二局的金融体系 4.进行币制改革。币制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是1932年废两改元,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元 制度,第二步是1935年的法币政策,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实行法币制度 简述抗战后美国商品进入中国的途径 1.通过美国所控制的经济机构 2.国民党政府给美国商品倾销提供了有利条件 3.通过国民党国家资本经营的公司或国民党官僚私人资本与美国合营的公司推销其商品 4.美国在华大量设立公司,经营对华贸易 5.通过大规模走私活动。

高考中国近代经济史总结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变迁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表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输入东南沿海,取代了中国的土纱土布,,使得耕织分离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得丝、茶商品化。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瓦解,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 2.洋务运动 背景: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内容:①“自强”,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求富”,70年代开始,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为军事工业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重要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海防方面:从70年代开始,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教育方面:创办新式学堂(代表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派遣留学生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作用: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引进西方的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本身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因:受到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吸引以及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 诞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了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成果: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分布上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2.短暂春天——空前迅速发展,但是时间短暂 时间:1912——1919年 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④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部条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中国钱币史话及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钱币史话及博物馆观后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易由低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决定了货币的出现。“兴亡谁能定,盛衰岂无凭”钱币史既是一部政治史和经济史,又是一部人类发展史。钱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今人观察古人的一面镜子。在观看了中国钱币史话和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货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货币的世界里,在方圆的乾坤中,我们可以看出朝代的兴亡更迭,可以看出文化的不断传承,也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 通过视频观看和实地参观我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货币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时期 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贝壳充当货币,称为贝化(货)。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有虎斑宝贝、阿文绶贝、拟枣贝等。贝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形成所谓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等四大铸币体系,事实上这是当时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影响下的产物。处在中央地区的周、晋,是使用的布币;东方的燕、齐使用刀币;西方的秦国使用布帛和圜钱;南方的楚国铸行金币和蚁鼻钱。用青铜铸造的蚁鼻钱形状像海贝,上面刻有特殊的铭文,看上去很像一张面容怪异的尖长的人脸,所以又被称为“鬼脸钱”。楚人尚巫,或许,正是这一张张的“鬼脸”,寄寓了楚国人崇尚巫道灵异的浪漫奇想。中国钱币史话中 秦汉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王莽时期的货币 王莽自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开始,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对文字保护甚佳,因而王莽被称为“古今铸币第一人”。王莽还铸造了许多大钱,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虽然是一种敛财手段,但也为以后货币制度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三国货币 魏、蜀、吴史称三国,此时期币制复杂,再加上战火纷飞,史记不详,如今被断为三国时期货币,其铸地和铸时,难以解分。三国时候,不同地域钱制各有差异:魏得五铢;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吴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两晋南北朝货币 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

应用文-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

关于xx 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 '\r\n\xa0\xa0\xa0\xa0 一、问\xa0\xa0\xa0\xa0 题 \xa0\xa0\xa0\xa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国民 史是一门新建设的学科。几年来,在这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部分;随着这门学科的建设,许多有关的基本问题都提到讨论的日程上来了。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在公开讨论,如对象问题;有的虽未公开讨论,但不同的意见都以各种方式提出来了,如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期等问题。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讨论是有助于这门学科的 的。本文企图对后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xa0\xa0\xa0\xa0 根据近年来 的著作、文章和一些学校的讲义或提纲来看,对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大致有下列几种意见: \xaO\xaO\xaO\xaO( —)把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止的经济发展分成八个时期:1840?1895年,1895?1912年,1912?1919年,1919?1927 年,1927?1931 年,1931 ?1937 年,1937?1945 年,1945?1949年。“以上的八个时期又分成两个阶段,从1840年到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1 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① (二)在好几个学校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讲义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分期 意见,但在讲义编章的安排上和内容的叙述上大 ① \xa0\xa0 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6 页。 \xa0 致是把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分为七个时期:1840?1864年,1864?1894 年,1895?1914 年,1914?1927年,1927?1937 年,1937?1945年,1945 1949年。①,\xaO\xaO\xaO\xaO(三)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工业、

12.12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苹果树下》出自以下哪个组诗?() A、《博斯腾湖滨》 B、《吐鲁番情歌》 C、《果子沟山》 D、《天山牧歌》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A、《红旗谱》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红日》 3、老舍话剧中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的是() A、《龙须沟》 B、《西望长安》 C、《茶馆》 D、《春华秋实》 4、下列哪一部话剧是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 A、《胆剑篇》 B、《关汉卿》 C、《蔡文姬》 D、《文成公主》 5、下列哪一作品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

A、《沉重的翅膀》 B、《花园街五号》 C、《男人的风格》 D、《三千万》 6、《太阳下的风景》是()回忆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名篇。 A、季羡林 B、余秋雨 C、黄永玉 D、唐弢 7、深刻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事业追求和生活风貌的“手抄本”小说是() A、《第二次握手》 B、《公开的情书》 C、《金光大道》 D、《波动》 8、下列哪一作品是杨绛散文的代表作?() A、《耕堂读书记》 B、《谈生命》 C、《干校六记》 D、《女孩子的花》 9、下列属于“文化寻根”小说的是() A、《棋王》 B、《受戒》 C、《游园惊梦》 D、《陈奂生上城》 10、下列哪一位是新生代诗人中“新古典主义”倾向的代表?() A、韩冬 B、周伦佑 C、丁当 D、海子 11、以“文化散文”创作而引起广泛反响的作家是() A、巴金 B、冰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历史通论》的研究综述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1957入华东师大历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80年代起,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明清江南为中心课题,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也多有兴趣。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及《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国历史通论》讨论的范围覆盖了直到今天为止全部的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前编、绪言、后编。我这里主要是对第五六讲做一简单介绍以及观点,我个人更侧重于与对农业的起源及对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一)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向称以农立国,没有人会对农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已经确定以多锄多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劳动力高度密集类型的集约农业。不同学者对农业起源有不同的概括;1、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狩猎采集群体为脱离日益不利于狩猎的生态,开始走出山林寻找山麓地带谋生,初步形成高级采集经济乃至刀耕火种的农业;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由山前走向河谷阶段;三,循着气候,地形的规律走向江河平原,顺着水流流向,向适合农耕的更优良的地区发展。随着农业的进步给游牧民族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各个部落的地区位置,气候,土壤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慢慢人类差距就被拉开了,各个部落开始争夺生存空间二展开战争。2、农史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是农业起源的最早中心地之一,至少在六七年前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人们懂得因地制宜,形成北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水作农业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格局,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农业具有起步早、扩展快的特征。王家范先生提出以前学者过分偏重自然适应一面,而对挑战与迎战一面有所忽视,由于南方较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因此北方争地局面较严重,更显示出顽强的活力,这也是中国前期文明的中心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3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经济关系决定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性质,是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A.地主和农民 B.地主和自耕农 C.租佃制 D.赋税制 2.( )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A.国家 B.自耕农 C.个体 D.地主 3.( )订立后,一位英国人曾指出:“这个条约从各方面看来几乎就是爱国者死刑判决书”。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4.( )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工业领域中最先侵入的部门。 A.航运业 B.加工工业 C.船舶修造业 D.银行业 5.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外国列强与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典型的( )。 A.鸦片贸易 B.倾销 C.不等价交换 D.欺骗 6.( )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 A.洪仁玕 B.洪秀全 C.陈玉成 D.孙中山 7.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希望多少能够抵制西方的( ),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 发展的重要特点。 A.侵略 B.工业品 C.商品倾销 D.不平等交换 8.( )的动机是19世纪80、90年代近代民用工业创办出现高潮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A.求强 B.求富 C.富民 D.原始积累 9.湖北枪炮厂由( )创办。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陈启源 10.( )不仅是清政府创办民用工业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基 本阶段。 A.官办 B.官商合办 C.中外合营 D.官督商办 11.《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 )、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考试题库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题库(简答、名词解释) 简答: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 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公使驻京 2.开放新口岸 3.内江通商 4.内地传教 5.控制海关 6.掠卖华工合法化 7.鸦片贸易合法化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2.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1.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2.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4.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1.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2.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3.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4.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2.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1.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2.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