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 论文

中国近代经济史 论文
中国近代经济史 论文

“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工业,工业道路,工业阶段,工业有所发展

摘要:中国近代工业结构变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慢慢向轻工业转变

所谓重化工业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中的重工业,或者说工业中除轻工业的部分,重工业是相对于轻工业而言的。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电子、石化、冶炼、机械制造、汽车、修造船及建筑材料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一。重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时至今日,回顾过去60年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49 - 1960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 4%迅速上升至66. 6%;三年自然灾害之后这一比值降至46. 3% (1968年) ; 1968 - 1978年该比值又有所回升;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该比值一度降至1981 年的48. 5%; 紧接着的1982 - 1999年间,重工业产值比重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调整时期(平均51. 8%,最大53. 7% ,最小49. 8% ) ;从2000年开始,重工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结构扩张时代,从60. 2% (2000年)增至70. 5% (2007年) , 7年间增幅达到10. 3% ,同时也使中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1.1 中国重化工业的技术之忧

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十几年来,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在许多的科技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较长。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2000年又下降3位,名列第28位[11]。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存在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出创新的滞后使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长期陷于低效率、高能耗、高浪费的粗放型增长状态。若不加强技术研发,一味拼规模、拼资源,必将加重我国的能源压力。

二.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比重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占了6.5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重化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增幅达18.6%,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4.3%;并且,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比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石化、钢铁、汽车、船舶修造等一批高增长的重化工业行业。

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十一

五”时期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化工业,将成为下一步沿海地区产业竞争的焦点。

2.1发展循环经济,为重化工业的发展“解套”

自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后,重化工业呈加速发展态势。这既是民间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寻求扩张的需要,也是台州产业升级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市能源消费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如果延续原来粗放式的生产、发展模式,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台电五期等火电项目投产运行,以及规划筹建中的三门核电、大乙烯等项目上马,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大幅增长,将极大地考验我市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概念,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物耗、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形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行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不但消除了“外部不经济”效应,而且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解决区域性、结构性的环境污染,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显然,对于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循环经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环境关系模式。

重化工业趋势下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坚持走新型重化工业道路

台州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压力大的地区,在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大发展时期,要摈弃传统的依赖投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走新型重化工业发展道路。坚持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和主体功能区划,明确重化工业的禁止发展空间,按照我市环境容量、水资源供给等因素调整产业布局,将重化工业集中布局于环境影响小、水资源有保障的适宜区块;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清洁生产工艺,在电力、汽车、船舶、石化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等技术;要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加强对原有污染和消耗较大项目的整治和改造力度;要严格对专项规划和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对新项目设立严格的环境保护等行业准入标准;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利用滩涂荒地和科学开展围垦造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及工艺设备落后的产业,“腾笼换鸟”,为重化工业发展腾出“空间”。

重化工业的发展集聚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通过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来保护环境,尽可能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合理安排一些化工厂的排放物作为下游厂的原料,并通过对废水和废物的统一处理和回收利用,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重化产业集聚区达到生产和生态的平衡。

2、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技术是循环经济的载体,是解决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可以说,技术是重化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

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科技”体系、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实现少投入、高利用、低污染的目标。同时,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激励政策,鼓励研究设计出适合重化工行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促进科研技术成果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3 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平台的制度体系

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要靠技术,也要靠制度,并且归根结底应建立以市场为平台的制度。正是依靠制度,才能搭建起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进而借助市场,制度可以产生资金推动技术创新;可以筛选技术,规范技术发展方向;可以为新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以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向倾斜,加快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生产技术工艺的新的组合与集成,发展重化工业生态链,兴建工业生态园,构建重化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由于循环经济具有跨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诸种特性,在重化工业时代,循环经济在主流工业部门与基础工业部门的实施,将会导致“循环经济企业集群”的现象,如以电厂脱硫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因此,应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造现行的重化工业系统,兴建工业生态园。如苏州高新区,在已形成生态工业雏形的基础上,实施绿色招商政策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苏州高新区对入园企业进行绿色招商评价,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引进绿色企业,使各个企业通过低物质化原则、再循环化原则、多级利用原则、生态链原则和清洁生产原则构成有机的生态工业系统整体。

(2)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这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重化工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台州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建立健全各类废弃物回收制度;在目前台州单位GDP综合能耗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绿色GDP经济核算制度,设计一套直接以社会基本需要为依据并有助于促进对自然环境有效利用与保护的经济指标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3)建立促进循环生产与消费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根据重化工业企业一般资金实力较为雄厚,技术能力较强的特点,制定强制性政策要求其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和罚款、保证金、废物处理费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使得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从而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自主努力,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4)加大循环经济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倡导和实施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除了市场机制、法律保障、政策指引之外,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与社会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当循环经济成为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人们一方面会自觉地以循环经济的产品作为自己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会以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方式处置生活废弃物,使它们成为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因此,将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制度化,也是循环经济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与重要条件。

三. 重化工业有所发展:

3.1 重化工业“第三波”与转型路径

第三次加速的挑战相对于我国前两轮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时期来说,这一次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第一轮是政策驱动,时间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1979年。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跨越式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试图跨越轻纺工业的发展时期,执行重投资、重积累、轻消费这样一个战略。成就是我们都看得到的,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快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就是产业结构的畸形,重‘重’轻‘轻’,消费需求被遏止,经济发展的一些内生动力难以形成,也就是说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样一个内生的机制很难形成。第二轮的形成机制是消除短缺。改革开放初期,调整思路后的中国经济转向以消费为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被释放出来了。但轻工业的加速发展到了1992、1993年时出现了一个瓶颈,由于原材料和能源工业供给短缺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于是便有了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等重化工业的第二轮加速发展。第三轮也就是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发展,按年度划分应从2001年开始。这一轮形成机制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过去吃、穿、用的生存消费升级到住和行的消费,带动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两个行业的产业链条是很长的,比如汽车对34个像钢铁、橡胶、石化甚至是电子制造信息产业等有重要带动作用。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要达到60%(城市人口的比重)左右,目前是40%多一点。这意味着一年要提高一个多百分点,每年要有1300万到1400万的农民变成城镇人口。于是,仅仅从能源需求来看,目前城镇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的3.5倍,再加上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改造、扩张,也使重化工业的产品,尤其钢铁的需求增长加快。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大多在向中国转移,因此我国制造业的服务范围已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大多处于低端位置,附加值比较低,而能源和资源等产品在其中占有的比例比较高。

近年来,重化工业发展迅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经历了粗放式增长的过程,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资源和环境对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化工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其理性的政策表达和现实选择。

03335公共管理学复习题2d

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组织:从广义上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角度回答。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有: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公共利益的挑战。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是:效能、效率、充分、公正、回应性与适当性。 建立学习型组织应该做到:每一个人都使学习者,彼此相互学习,学习促进变革,学习是持续的,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转换型领导应具备的特质是:创造前瞻远景,启发自觉意识,了解人性需求,鼓舞学习动机,树立个人价值及乐于工作。 有效地公共管理者必须做到: A 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B 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C 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D 必须具有耐心.E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F必须以民众为导向。G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推行顾客导向的深刻涵义:A实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关心的是顾客而非组织。B将顾客是为主要。资产组织的主要资产不在于盈 利而在于顾客。 C 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工作的重点在于达成顾客的合理期待与愿望。 D 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加强与顾客的直接互 动,针对顾客的需要,提供理想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相似性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SWOT 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 是指优势( strength)、W 是指弱势( weakness)、O 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 )、T 是指威胁( threat)。SWOT 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政策评估的价值在于它能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领导者的主要领导权力包括参考权、专家权、合法权、奖酬权、强制权。 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A 技术性技能,只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B 人际关系技能,对外联系、接触,对内联系上下级,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C概念化技能,指公共管理者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能力。D诊断技能,即分析 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E 沟通技能,利用各种媒介,有效、明确的向他人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的能力。公共管理民营化的优势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管理民营化的劣势是: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特权与贪污,公共服务的不公正,规避巧用,管理问题。危机管理的几个阶段包括:危机的疏缓,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应对,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能是:技术知能,组织知能,人际关系知能,知识知能。按佛兰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哪几类?参考权,奖惩权,强迫权,合法权,专家权。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优点:成本降低,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缺点:(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的原因为:(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3)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6)寻租(1 分);(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社会经济史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读后感 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在这种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从定义来说,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萌发尚未定型形成气候,而产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规范性与规模。 生于萌芽状态的东西,本来不易辨识,也不容苛求。不过,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不仅要从微观上研究,还要从宏观上考察,才能定性。这里,我想提两点意见。 这是一种新的事物,代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具有进步性;但具有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稀疏且微弱的特点;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体系本身缺乏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再加之清朝统治者的压制,因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在清朝几乎停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 2从特征来说,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因而不能用举例子的 方法来论证。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这就是说,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必须把考察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看这个地方、这个行业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气候。同时,考察的对象必须有一定的量,不能相信孤证。必然性是存在于偶然性之中,社会性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所以,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具有多发性,是可以重复观察到的。 唐代何明远的丝织厂,仙君册的茶园,即使《太平广记》是可信的话,也只是一种偶发的、先现的现象。因为那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允许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宋代经济有很大发展,当时的中国,在农业、基本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部门,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想,单从生产力来看,宋代已经有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但是,从生产关系和社会条件来看,租佃关系、徭役赋税和工商业等方面的封建束缚,还未见松弛,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僵硬,较唐代尤甚。因而,它只能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准备阶段。 阶段性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 这就是说,我们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是要探讨它的历史作用。如果只是一段插曲,也就不花那么大力气去研究了。任何经济现象,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蓦地消灭,必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阶段性。如果我们瞻前顾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或者说从十六世纪写起。这以前,确也有些个别事例,如徐州利国监的冶铁,徐一夔《织工对》中的丝织工场,但都后不见来者,不能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起点。我们所考察的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并有发展,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中国钱币史话及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钱币史话及博物馆观后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易由低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决定了货币的出现。“兴亡谁能定,盛衰岂无凭”钱币史既是一部政治史和经济史,又是一部人类发展史。钱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今人观察古人的一面镜子。在观看了中国钱币史话和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货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货币的世界里,在方圆的乾坤中,我们可以看出朝代的兴亡更迭,可以看出文化的不断传承,也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 通过视频观看和实地参观我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货币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时期 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贝壳充当货币,称为贝化(货)。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有虎斑宝贝、阿文绶贝、拟枣贝等。贝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形成所谓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等四大铸币体系,事实上这是当时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影响下的产物。处在中央地区的周、晋,是使用的布币;东方的燕、齐使用刀币;西方的秦国使用布帛和圜钱;南方的楚国铸行金币和蚁鼻钱。用青铜铸造的蚁鼻钱形状像海贝,上面刻有特殊的铭文,看上去很像一张面容怪异的尖长的人脸,所以又被称为“鬼脸钱”。楚人尚巫,或许,正是这一张张的“鬼脸”,寄寓了楚国人崇尚巫道灵异的浪漫奇想。中国钱币史话中 秦汉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王莽时期的货币 王莽自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开始,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对文字保护甚佳,因而王莽被称为“古今铸币第一人”。王莽还铸造了许多大钱,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虽然是一种敛财手段,但也为以后货币制度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三国货币 魏、蜀、吴史称三国,此时期币制复杂,再加上战火纷飞,史记不详,如今被断为三国时期货币,其铸地和铸时,难以解分。三国时候,不同地域钱制各有差异:魏得五铢;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吴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两晋南北朝货币 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历史通论》的研究综述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1957入华东师大历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80年代起,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明清江南为中心课题,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也多有兴趣。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及《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国历史通论》讨论的范围覆盖了直到今天为止全部的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前编、绪言、后编。我这里主要是对第五六讲做一简单介绍以及观点,我个人更侧重于与对农业的起源及对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一)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向称以农立国,没有人会对农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已经确定以多锄多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劳动力高度密集类型的集约农业。不同学者对农业起源有不同的概括;1、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狩猎采集群体为脱离日益不利于狩猎的生态,开始走出山林寻找山麓地带谋生,初步形成高级采集经济乃至刀耕火种的农业;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由山前走向河谷阶段;三,循着气候,地形的规律走向江河平原,顺着水流流向,向适合农耕的更优良的地区发展。随着农业的进步给游牧民族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各个部落的地区位置,气候,土壤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慢慢人类差距就被拉开了,各个部落开始争夺生存空间二展开战争。2、农史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是农业起源的最早中心地之一,至少在六七年前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人们懂得因地制宜,形成北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水作农业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格局,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农业具有起步早、扩展快的特征。王家范先生提出以前学者过分偏重自然适应一面,而对挑战与迎战一面有所忽视,由于南方较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因此北方争地局面较严重,更显示出顽强的活力,这也是中国前期文明的中心

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属(每空1分,共16分) 1.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 3.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和——. 4.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对自己——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5.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6.“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是——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7.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 8.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9.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是——·

10.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对政府来说,主要有表现为——责任和——责任。 参考答案: 1.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 2.市场失灵 3.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4.外部环境原有状态 5.政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 6.以人为本 7.预算与决算 8.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9.用户满意原则 10.诉讼侵权赔偿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实施全面干预,是一个( )。 A.小政府 B.间接的政府 C. 恰当的政府 D. 全能的政府 2.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 A.合理性

B. 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3.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 )。 A.1978年 B. 1988年 C. 1992年 D. 1993年 4.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是( )。 A.政府上网 B. 政府信息的公开 C. 政府信息化 D. 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5.( )不属于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 A. 行政监督权 B. 行政监察权 C. 审计 D. 立法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 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20200512012353)

、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

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

大学公共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专业课一) 名词:(6*5分) 公共管理者、公共政策、反制法则、治理工具、非营利组织 简答:(6*12分) 1、简述战略管理的特征 2、试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因素 3、简述公共管理着应具备的技能 4、传统预算制度虽然能够控制预算的完成,但却不能完成“评价”预算完成情况的任务,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5、简述零基预算的优点 6、简述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论述:(2*24分 1、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总结了8种研究公共管理者技能与角色的途径,请分别论述。 2、立足国情,借鉴国外,试析评我国公共管理的得与失。 综合知识(专业课二) 名词(6*5分)公务员制度、合理性合法性组织、理性、异质性、程序的仪式化 材料(2*15分) 1、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谈谈你对该法条的理解。 2、材料略。问题大意:谈谈思想政治工作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对于抑制决策过程中消极行为的作用。 简答:(5*10分) 1简述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2麦格雷戈对于管理思想的创新

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 4决策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5简述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与职务升降制度的技术和方法(顺序有颠倒题目没有错) 论述:(2*20分) 1论述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退出机制 2结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谈谈为什么政府要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简要分析:总体来看,今年的武大行管专业的考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 题量相对增加,表现为综合知识的材料分析由一题增加为两题。最后一题论述开放性明显,相对而言,其他题目理解记忆要求较高。 2 出题点分布相对往年更加均衡,改变了以往重视黎民教授的公共管理学,忽视陈振明教授公共管理学,重视西方行政学说史、国家公务员制度忽视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的考试倾向。研友们从试卷中很容易看出来。 3 重点知识没有改变,比如综合知识吗,常考的重点依旧是考试的重点,只是分量相对减轻。 2011年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题目公共管理 一、名词解释(6*5=30) 1.公共事务 2.准公共物品 3.目标管理 4.公共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