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的学习意义论文(共3篇)

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的学习意义论文(共

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学习现代中医营养学的意义

1现代中医营养学的诞生

近现代营养学的演变与确立

营养学作为一门既十分仰仗于基础研究,以揭示许多相关机理,又十分依赖于生活实践,只有深深渗透进民众日常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兼有基础与应用双重属性特点的学科,既需要得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滋润,又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锐变、升华。近代的物理学与医学科学革命,无疑催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营养学。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带有一定地域特色和传统意韵的中医营养学。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有“营养学之父”之称的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先阐明了生命过程是一呼吸过程,并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德国化学家Liebig做了很多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并将不同食物按其对动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Rubner 确定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系数,Lusk

研究了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并撰写了经典著作TheScienceofNutrition。

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从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一亮氨酸(1810年)发现血糖(1844年)和肝糖原(18的发展为探索生命奥秘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析技术的进步又大大提高了营养学研究的速度和有效性。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深入揭示,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阐明。可以说,20世纪中后叶,现代营养学的学科体系己完全确立。与此同时,营养学家也竭力以各类人群为对象,着眼社会生活实践来研究宏观营养,发展公共营养事业,让现代营养学更多地造福于人类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它也完成着学科自身的普及化及生活化过程。

社会的强烈需求,触发学科变革

在中医营养学现代化进程中,从事中医营养学研究最多的和最热衷的是中医界、预防医学界和烹饪界学者。1973年叶桔泉的《食物中药与便方》,书中收载食物中药183种,与其配成的便方901条。叶氏以其丰富的临证经验,博采广集编辑成书,深受欢迎。1981年窦国祥的《饮食食疗指南》,全书48万字,是一本较为全面的食疗书籍。1987年钱伯文、孟仲法等的《中国食疗学》较为完整地总结了各种疾病的治疗

食物及其应用方法。1988年施奠邦的《中医营养食疗学》,继承历代宝贵经验,结合作者体会,重点介绍医院内治疗膳食。1990年翁维健的《中医饮食营养学》,系统介绍中医营养理论以及各种疾病的饮食治疗方法。作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教材,在一些中医院校开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的生产力呈爆发式地释放,很快从一个物质普遍匮乏,民众大多营养欠佳的状态,发展到沿海地区及大多数城镇物质相对过剩,餐桌丰满的情景。而快速地走向小嵐使得这些地区人们的饮食与营养问题出现了新的偏差,这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营养及健康问题,再加上温饱以后思健康,因此,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奇特现象,一些讲授营养学、健康学的专家似乎一夜之间走红。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洪昭光教授,他应各地邀请讲授保健科普知识,其中绝大多数是食品营养知识,一度成为万众追捧的明星。一些讲稿编辑成册后,到处传抄与翻印。与此同时,差不多十多年内,全国各地一下子涌现了成千上万本与中医营养学相关的科普及专业类书籍。所有这些,也折射出一些重要事实:一是人们对营养养生问题日趋重视,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二是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促进了中医营养学

的迅速发展及日趋普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的提升,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剧烈变化,又使得原本主要回答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食养食疗的中医营养学必须有所更新与嬗变,这有力地催生了现代中医营养学的诞生。

中国社会需要有中国特点的现代营养学

文化人类学认定: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定的生产方式,并造就了特定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类型。长期繁衍在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造成了中国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以谷麦为主食的生产和生活类型。长期进化过程中,也使得我们民族在膳食及营养结构方面变现出了许多因适应与进化所形成的特殊性,包括消化功能的一系列特点。因此,照搬国外的营养学并不足以真正解决中国的许多营养问题。

此外,中国传统营养学在饮食养生方面还创造了不少独特的有效方法,比如说茶饮保健,就是中国所特有,且被证明是远远优于一般饮料的营养饮品,具有广泛的保健与治疗效果;又如粥羹保健,也是我国特有的营养形式,至少对诸如虚弱、脾胃功能伤损等具有无可替代保健促康复的作用。因此,糅合了现代营养学的合理因素的、带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中医营养学,才是最契合于现代中国国民的营养学。

再者,中医营养学还不同于西方一般的营养学,除了食养外,它更发展起了一整套食疗模式和相应的方法。许多疾病,古代医家首先强调先用饮食疗法进行调养,食疗效果差,再用药物治疗。这不仅大大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而且,可大幅度降低昂贵的医药开支。

中医营养学的这些优势,正在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因此,我们认为:基于传统中医食养食疗和中国人生活方式、习惯,并揉合了现代营养学要素的现代中医营养学,是最适合于现代中国人的营养学,是当今社会应该积极普及的生活科学与生活文化。

2学习现代中医营养学的意义

中医营养指导师一时代的呼唤

受鼓舞于国务院《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的颁布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制定,2005年底己有首批百余名中医营养指导师在上海学完课程后毕业。

中医营养指导师不仅是一个新的职业门类,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中医营养指导师,就是以中华五千年饮食养生文化为根基,同时吸收西方现代营养学之精华,通晓食物的四性五味和饮食宜忌,能够在注重辨体(质)、辨证的基础上,因人、

因时、因地地指导大众的食养、食疗和保健养生的专业人士。对于他们来说,《现代中医营养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主导性、骨干性课程了。

烹小鲜营大国一厨师的职责

老子云烹小鲜若治大国,治大国之理寓烹小鲜之中。烹小鲜之道即厨师烹饪之技艺,合理的膳食烹调可以满足人们对合理营养的追求,有效保护营养物,消除有害物质。所以说烹小鲜可以营养人体,全民的营养合理,即达到了营养大国的目的。

中医营养学和中国烹饪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必须天天吃食物,食物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人体和健康,而烹饪的目的在于改善食物的结构特性,使之更有利于人的健康,而烹饪加工食物是达到饮食养生治病的步骤之一。因此中国烹饪是中国传统饮食保健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烹饪的方法与结果,与饮食保健的原理相一致,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也就确立了中医营养学对中国烹饪的指导地位。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来看,我国传统饮食保健理论对中国烹饪的指导是十分成功的,现在保存下来的医学和烹饪典籍是很好的说明。当然,中国烹饪的经验也促进了中医营养学的发展。中医营养学和中国烹饪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有亲融关系,应用前者的

理论解释后者自然而帖切。中医营养学能够较为全面地指导解释中国烹饪,可见中国的厨师学习中医营养知识是必要的,是历史的必然。

医食同源药食一如一医者的重任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滕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周礼·天官》中有: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这些论述均说明饮食与医疗有密切关系。隋杨上善则清楚地指出:五谷、五畜、五菜从充饥的角度看可算为食,从治病的角度看则为药。中国传统医学不仅注意食物的医疗功能,而且主张首先采用食物作为治疗的手段,孙思邈认为:“若能以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种观点对现代医药学、食品营养学均有重要意义。如对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都特别重视饮食的调理,中医的膳食疗法对这类疾病具有特别的价值。可见,为医者掌握现代中医营养学的重要性。

中华营养东方之路一民众的选择

中国自古注重养生延年。养生古又称“摄生”,相当于现代“保健”的概念,延年或益寿则相当于现代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我国古代的长寿养生之道吸收了道、佛、儒三教和医疗、武术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法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过“生”需“养气”、“摄”方可长寿,饮食与药物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孙思邈早就认为:中年以后,美药当不离身,四十岁以上则不可服泻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他活了101岁,显然与他善用补药有关。此处补药,当属无毒无害可食之品。

虽然我国食品法规定食品中不得加人药物,但正如“医食同源’表明的食物与药物的界限很难严格划分,1987年以来卫生部中医管理局曾分两批公布了68种可用于食品的传统中药,如枸杞子、决明子、红花、紫苏、茯苓、香薷等,看来营养保健品仍是方兴未艾。祖国传统医学“医食同源”的观点和中药学的成就无疑为现代的功能性食品开发和现代中医营养学的监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营养学毕业论文题目(727个)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营养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护士营养学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 尖吻鲈Latescalcarifer(Bloch)营养学研究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提高《食品营养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从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看饲料科技创新思路 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研究 南通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及实习医师、医学生营养学知识现况调查 中缅两国静脉吸毒戒毒人员营养学相关情况对比分析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营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营养学教学与英特网资源的利用 真菌蛋白的营养学评价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学在现代营养学中的应用展望 “组学”分析策略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台湾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饮食、生化与基因实证营养学研究之应用(英文) 《临床营养学》教学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运动营养学研究进展 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 关于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开设美容营养学的重要性 新营养学理念在营养学教学改革中的渗透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 还原法观察燕麦β-葡聚糖治疗大鼠高脂血症的效果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营养学研究初探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美容营养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及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论中国传统营养学——兼与西方近代营养学比较 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 体育院校运动营养学课程内容优化与重构 责任护士营养学知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分子营养学及其在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子营养学在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水产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 比较动物营养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实用运动营养学系列讲座之一第一讲运动营养学基本知识 营养学与紫禁城历史沿革组合研究 谈中西医结合营养学学科建设 临床医生营养学知识的现状调查 临床营养学教育影响肿瘤护理效果的前瞻性分析 高等院校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改建议 植物营养学在经济林研究中的运用探讨 从吴宪到郑集——我国近代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 运动营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构建动物营养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探讨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效果 关于《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语言的探讨

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的学习意义论文(共3篇)

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的学习意义论文(共 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学习现代中医营养学的意义 1现代中医营养学的诞生 近现代营养学的演变与确立 营养学作为一门既十分仰仗于基础研究,以揭示许多相关机理,又十分依赖于生活实践,只有深深渗透进民众日常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兼有基础与应用双重属性特点的学科,既需要得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滋润,又一定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锐变、升华。近代的物理学与医学科学革命,无疑催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营养学。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带有一定地域特色和传统意韵的中医营养学。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有“营养学之父”之称的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先阐明了生命过程是一呼吸过程,并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德国化学家Liebig做了很多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并将不同食物按其对动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Rubner 确定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系数,Lusk

研究了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并撰写了经典著作TheScienceofNutrition。 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从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一亮氨酸(1810年)发现血糖(1844年)和肝糖原(18的发展为探索生命奥秘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析技术的进步又大大提高了营养学研究的速度和有效性。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深入揭示,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阐明。可以说,20世纪中后叶,现代营养学的学科体系己完全确立。与此同时,营养学家也竭力以各类人群为对象,着眼社会生活实践来研究宏观营养,发展公共营养事业,让现代营养学更多地造福于人类健康,在这一过程中,它也完成着学科自身的普及化及生活化过程。 社会的强烈需求,触发学科变革 在中医营养学现代化进程中,从事中医营养学研究最多的和最热衷的是中医界、预防医学界和烹饪界学者。1973年叶桔泉的《食物中药与便方》,书中收载食物中药183种,与其配成的便方901条。叶氏以其丰富的临证经验,博采广集编辑成书,深受欢迎。1981年窦国祥的《饮食食疗指南》,全书48万字,是一本较为全面的食疗书籍。1987年钱伯文、孟仲法等的《中国食疗学》较为完整地总结了各种疾病的治疗

中医饮食营养学论文

阳虚体质的食谱(制定) 我的体质为阳虚体质。因为阳虚体质的总体特征为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寒虚表现。形体特征是肌肉松软不实,心里特征是性格多沉静、内向。常见表现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而我平时就有这些表现,所以我判定自己为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食谱原则是:忌食生冷,多吃温热。多吃温平补益食物:羊肉,韭菜,虾,桂圆,花生,胡萝卜,山药,牛肉,普洱,红茶,桃子,黑豆,茴香,茼蒿,鲈鱼,羊腰子,鱿鱼,芡实,羊奶,奶酪,草鱼等;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要做到少碰。生姜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喝水要小口,温饮,避免大量猛饮,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少甜少酒,少辣少油,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所有食物里边,湿热之性最大的就是酒,最忌讳使用经过油炸煎炒烧烤等高温加工烹制而成的食物。适补肝血,可少量饮酒。气郁质者当以行气为主,常用行气食物如:芜菁、洋葱;橘、茴香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南瓜、泡菜、杨桃;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亦不可多食冰冷食物;忌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尤其睡觉前)。 中医养生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疾病都非常有效,是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正确理论。阳气不足的人,除了可采取贴敷治疗外,应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调理,逐步提升体内阳气,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因此食谱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来制定自己的食谱:典型阳虚体质的食谱只要温补加上些健胃消食的食物就行,避免补多了会造成食积,不消化或者不吸收等。总的营养原则为温补阳气,包括温阳、状阳、通阳。1、宜选择温阳的食物,温阳为温补全身的阳气,可以包括温肾阳、心阳、脾阳以及温中散寒等;2、宜选择状阳的食物,壮阳一般指提高性机能; 3、宜选择通阳的食物,通阳是指温通阳气,适用于肢体经脉寒冷疼痛等。适宜的食物: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选黑米、紫米等微元素丰富的食物;2、肉、蛋、奶类的选择:选羊肉、狗肉、雀肉、鸽肉、鹿肉、鳝肉、鳗鱼、海虾、淡菜、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基础》课程结业论文,综述 中医营养学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中医营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人的机体功能。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医营养学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内中医营养学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中医营养学,发展,综述,展望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运用食物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涉及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1]。中医营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人的机体功能。与其他学科一样,中医营养学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中医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1.1传统中医营养学的起源和进程 1.1.1中医营养学早期雏形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需要。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品尝,逐渐分清药物和食物的区别,将有治疗作用的动植物均归于药物,能饱腹充饥,对身体有益的动植物均归于食物,因此在医学史上有“医(药)食同源”的说 - 1 - 法。钻木取火由古人茹毛饮血的生食转变为熟食,为人类增进健康创造了条件,这是一大进步。商代,相传伊尹精通烹调,同时善于配制各种汤液治病,原料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即是调料,又是发汗解表、宣通阳气、

温胃止呕的佳品。此时中国传统营养学已经初具雏形。至周代,据《周礼?天官》所载,食医位居疾医、疡医、兽医之首,可见当时朝廷非常重视饮食养生和治疗问题。这标志着中国传统营养学已形成制度,比西方营养师早了2000多年。[2] 1.1.2中医营养实践及发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营养学在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食养、食疗方面更突出,这些大多记载于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书——《黄帝内经》,它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全面膳食观点。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样配制的膳食才符合人体健身的需要。这可能是世界上全面膳食的最早记载。《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之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共载药物365种。书中也记载了一些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如薏苡仁、胡麻(芝麻)、芡实、山药、龙眼、干姜、核桃仁、蜀椒等。东汉时期的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选用不少食物治病,如用于心神失养,精神抑郁的“百合鸡子黄汤”,就是典型的代表。晋代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用海藻治瘿病(甲状腺肿),用猪胰治消渴病(即糖尿病)。唐代孟诜撰写了第一部食物本草专著(《食疗本草》),共分三卷,收载食用本草241种,每味食物名下均载有数个处方,其配制合理,使用方便。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中,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书中论述用肝脏治夜盲;海藻、昆布治瘿瘤;谷皮防治 《中医营养学基础》课程结业论文,综述脚气病等。《饮膳正要》是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内容丰富全面。全书共三卷,卷一概述各种情况避忌,以及聚珍异馔。卷二介绍“诸般汤煎”和“食疗诸病”。卷三是食物本草,并附有图谱。书中

31中医食养食疗论文-木瓜的食养食疗(于承权)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31 中医食养食疗 论文题目:木瓜的食养食疗 学生姓名 于承权 专 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102 学 号 W440404102012 学习中心 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2011年05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论点、论据 40 写作规范性 30 论述逻辑性 30 论文编号:

摘要: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或木瓜的成 熟果实。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 好。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摘。 关键词:木瓜食养食疗 1木瓜的性味 木瓜性温,味酸甘。 2木瓜的归经 木瓜归肝、脾经。 3木瓜的功能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4木瓜的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5木瓜的文化 湖北长阳榔坪镇地处长阳西北边陲,素有“川鄂咽喉”和“宜昌西大门”之称,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祥地、湖北高山蔬菜的起源地和著名的山歌之乡。318国道横贯境内,“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忠武天然气”、“川气东送”四大重点工程均从境内通过。皱皮木瓜、高山蔬菜、畜牧养殖及水电、矿产、化工构成镇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木瓜的产业化发展,引发了新的旅游资源,该镇适时推出“木瓜花都旅游节”,旨在以花为媒,打造中国木瓜花都旅游第一品牌,使花都旅游产业成为提升木瓜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朝阳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木瓜花都旅游节已成为三峡宜昌春季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品牌。 榔坪也是“资丘皱皮木瓜”的主产地。中国药典上所载“中国资丘木瓜”即为榔坪木瓜,其种植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清朝年间就久负盛名。源于当时长阳交通十分闭塞,木瓜靠农民肩挑背驮至清江河边的资丘码头,通过包装,标名“资丘木瓜”,然后水运出境,销往祖国各地及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资丘木瓜”因此得名。因其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被广泛用于临床配方生产妙剂丸、木瓜丸、木瓜酒等多种中成药品,也被

高职(社会人员)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社会人员)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医养生保健 专业代码:520417 二、入学要求 符合高技能人力学历提升计划人员。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三、修业年限 表12-1-1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职业面向分析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及现代康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中医药膳制作师等行业的职业群或岗位群,能够从事康复理疗、推拿按摩、健康养生等工作的“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品德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爱岗敬业,事业心强、责任感强。对本专业的性质、作用和价值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愿意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人民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2.科学文化 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的道德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3.技术技能 具有扎实的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知识、方药知识、针灸推拿技能、传统养生法、临床辨证能力等,掌握必要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知识和技能;具备将中医养生理论和各种非药物疗法的技术应用到广大亚健康人群,能科学的、正确的做好参谋、顾问、咨询工作,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养生保健需求;掌握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技巧,开展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养生分析、评估、调理,并提供个性化的养生综合服务。具有对常见疾病进行问病荐药和从事中药保健品营销等基本技能;具备对新技术及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力、职业适应能力,以适应社区、农村、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各类养生保健康复类单位的需求。 4.创新创业 首先,中医养生保健专业需与养生保健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并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工作实践,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又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的;也可以吸引大型养生保健企业积极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寻求专业的养生保健技术指导;还可尝试面向行业企业自主招生,或根据不同企业的用人特点,设立各种不同的人才培养订单班,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其次,以实践育人为目标,将行业企业实体店引入大学校园,借助行业企业先进的养生保健设备,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项目,实现以行业企业实体店为支撑和引领,打造融“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位于一体的养生保健人才培训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