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马铃薯

定西市马铃薯
定西市马铃薯

甘肃定西土豆横扫全国市场成功模式成脱贫样本

●十年间,各种各样的扶贫样本在西部施行,因为国家领导人的长期关注,定西扶贫最为引人注目。

●定西通过发展土豆产业,荣膺“中国土豆之乡”。定西的发展,就是一部将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史。

●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之际,透视定西的中国式扶贫,同样对广东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有着一定的样本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胡剑龙甘肃报道

新春之际,在甘肃定西市土豆交易市场,屋外滴水成冰,满载土豆的卡车依然往来其中。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市民,尽管你不一定知道定西,这个距离甘肃兰州一小时车程的西北城市,但说不定你家里冰箱内的土豆就来自这个城市里的土豆集散市场。

“我们有很大一部分货发到广州大朗市场。”市场里的小摊主告诉记者。

过去十多年间,这片黄土高原上的贫瘠土地上,被称为黄金蛋的土豆形成一项产业。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土豆之乡”。正是靠着土豆,贫穷的定西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中,走了一条中国式扶贫之路。

而在十年前,正是因为贫穷,定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策源地。

这里曾经“穷冠天下”

在国务院设立全国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之前,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三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所谓“三西”,其中就包括定西。

“准确地说,定西应该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摇篮。”这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在视察定西时发表的一番言论。

曾任甘肃经济报驻定西记者站记者的郑新,他以采访定西扶贫的经历出版了《国家任务》一书。他向记者讲述了定西扶贫的来龙去脉。国务院扶贫办是统筹全国扶贫开发的最高机构,而在国务院设立全国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之前,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三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所谓的“三西”,其中就包括定西。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定西,也就是古称的陇中地区,就已经戴上“贫穷”的帽子。左宗棠当年西征经过陇中,曾发出感叹,“陇中苦瘠甲天下”。生活贫穷,资源贫瘠,并伴之以高频的自然灾害,让陇中摘得“甲天下”之名。

据《中国救荒史》记载,素以“苦甲天下”著称的陇中地区,土地面积广阔,河流稀少,水源匮乏,年径流量仅15亿立方米。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旱灾频仍,仅1865年至1947年的83年间,就曾发生大旱灾11次,特别是1929年“赤日行天”,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当时“甘肃各地连年天灾兵祸,田庐湮没、村落焚毁。树皮草根,俱已食尽。人相争食,死亡枕藉。山羊野鼠,亦均食罄”。

而1972年的一场旱灾,在编年史上,则另有一番意义。1972年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干旱的三个年份之一,甘肃降雨量较常年减少25%,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不得不四处“化缘”。在郑新看来,1972年可视为中国西部开发的萌芽期。

不过,在距三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成立三十年之后,尽管GDP排名仍然靠后,“但我们和自己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这是记者在定西采访多个政府机关时,他们表露出来的自豪。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介绍,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前,甘肃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亿元,2008年突破了3000亿元。

徐守盛说,在克服了金融危机冲击等诸多困难,在党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甘肃省2009年的GDP初步预计能达到3380亿元,增长10.4%左右。

甘肃省的人均GDP也上了一个台阶,过去只有几百美元,到2008年已达到1700美元左右。尽管这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4%,但对甘肃自身来说,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财政收入来说,甘肃更是上了一个台阶,自我调控有了一定的余地。地方财政收入2009年可以达到280亿元,大口径的财政收入可达600亿元。应该说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土豆横扫全国市场

据统计,定西土豆不仅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市场占有份额也一度达到90%以上,上海、南京等华东市场和重庆、成都等西南市场的份额也稳定在50%以上。

而提到定西的发展,土豆几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这种来自南美的农作物,在遥远的中国西北生根发芽,甚至撬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这个产业的发展,也见证了市场意识如何在一个西北边远城镇生根发芽。

在定西市的一份文件中,记者看到全市总耕地面积770多万亩,其中土豆种植面积达340万亩,已经占总耕地面积的

45%左右。这样的农业种植结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全国地市一级,定西也是第一。

临洮康家崖市场、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渭源县会川市场等三个专业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的批发市场。定西土豆外销的比例占到了45%。同时,随着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批发、购销服务网络,并日益规范化。

定西主抓土豆产业,土豆产业的发展也给定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给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持续的收益,贫困群众每年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500多元,占到农民年收入的28%。

定西市农业局土豆办的王兴奎主任告诉记者,定西农村的发展,就是一部将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史。

而在定西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有关“土豆专列”。据农业局的负责人介绍,在2004年以前,不管丰收还是歉收,原产地定西市场上的土豆价格一直都很低,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市场的研究太少,在销售环节对于信息提供、运输配载、市场监管等职能服务明显缺位。

销售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定西土豆的市场占有率。2004年,在甘肃省领导的协调下,定西发出第一趟土豆专列。据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办公室的统计,定西土豆不仅占领了中原市场,在华南市场占有份额也一度达到90%以上,上海、南京等华东市场和重庆、成都等西南市场的份额也稳定在50%以上。

在此基础上,一批精干的销售队伍也已成型。在收获的季节,懂营销市场的人员先调查全国各地的土豆市场,把指导价提供给老百姓,然后协会组织卖出去,卖一个好价格。如果当时价格低卖不出去,则将土豆集中至储藏窖中,先储藏起来,最大程度地让利老百姓,让他们增加收入,激发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每年有人种,有人收,有人卖,各个链条都有人挣钱,就形成了一个产业。

市场意识是未来的希望

土豆产业已经在定西生根发芽,当地农民自发建起了土豆经营协会,按照市场规律,平衡淡旺季价格,指导农户生产销售。市场意识的成长,是西部开发的未来。

西部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其贫困问题具有“一多三性”的特点。“一多”是指西部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三性”是指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主导产业的脆弱性和劳务经济的局限性。在基础条件上,定西相比广东后进地区更为落后。

但十年的时间,让贫困地区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十年来,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在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带动下,社会资本和区外、境外资金的进入,使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年的年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2003-2006年平均增长26.8%,2007年、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8.2%和26.7%),十年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1%,不仅高于大开发前(1978-1998年期间平均增长率9.45%),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亦呈收敛态势。而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之际,西部开发战略如何走,成了多方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对西部大开发颇有心得。卢中原说,西部大开发模式将由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转向以功能定位为导向。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西部板块三大重点经济区的确定,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卢中原认为,在西部以往的发展理念中,主要目标是追赶和模仿东部。由于没有跟自身区位及要素条件很好结合,造成了产业布局不合理,盲目招商引资和恶性竞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的发展质量。

国家西部办副主任曹玉书则指出,国家扶植的重点有所变化,这也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现在有条件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政策要支持、扶植、引导有特色、有优势产业的发展。

“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下一个十年,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而不论政策的方向如何,定西人似乎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郑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豆产业已经在定西生根发芽,而相当多的农民专业化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地农民也自发建起了土豆经营协会,按照市场规律,平衡淡旺季价格,指导农户生产销售”。

显然,在历经多年的市场打拼之后,即使在最贫困的西部农村,市场意识也已经顽强地成长起来,而在郑新看来,这种来自底层的力量才是西部开发的未来。

□记者手记

政府服务农户土豆成了图腾

在西部采访扶贫问题,笔者想到了我们广东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区域严重不平衡的粤东西北地区就有点类似我们国家的东西部地区。我们也要搞扶贫,从西部十年扶贫的曲折故事中,我们似乎也应该能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定西,土豆不仅是一种食品,甚至成了一种图腾,承载着定西人走向富裕的寄托所在。如果要了解定西的扶贫经验,土豆产业绝对是一个可以解剖的样本。

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农村都曾出现这样的事情,基层政府强令农户种植某种作物,甚至不惜拔掉已经长在地里的绿苗。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定西土豆产业的故事以基层政府与农户博弈,同样以非常不和谐的一幕开局。

“大家都非常不理解,如果都去种土豆,吃什么?”记者在大坪村采访时,村民们说起当年的困惑。

不过,当年地方政府的“鲁莽”如今却不可思议地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至少在脱贫率以及人均收入而言,定西的土豆产业确实贡献甚大。显然,在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政府掌握着最大的资源调配权,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土豆产业之所以没有“夭折”,与政府扶持思路的转变有极大关系。

在土豆种植已经规模化之后,政府的定位已经从一个强势的政策推行者转变为农户的服务者,比如加强对土豆市场的研究,在销售环节对于信息提供、运输配载以及市场监管等。

至少在土豆产业上,定西体现了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而对于广东的贫困地区而言,定西的借鉴意义也正在于此。

□扶贫数据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累计达到598.1亿元,占中央分配到省区市财政扶贫资金的62.9%。全国有272个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481个国家重点县,其中285个重点县在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各项扶贫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到2008年底,扶贫系统在132个县开展了连片开发试点,其中西部试点县占总数的71%。为缓解贫困地区农户贷款难问题,扶贫系统在8009个贫困村建立了村级互助资金,其中西部4498个。

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西部地区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5535.3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264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8%下降到9.3%,下降幅度比全国同期快了4.5个百分点。西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97.6元增加到2008年的2482.4元,增长107.3%。

2001年是安定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基于安定区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

的优势条件、马铃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马铃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年7月被中

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这一荣誉和桂冠的取得,

更加坚定了安定人民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群情激奋,以“无

污染、无公害、绿色标准化”为方向,引进良种,扩大面积,敞开销售,加工增值,马铃薯

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3年,全区完成种植面积64万亩,总产量达到96

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604元。昔日小土豆,今朝大产业。马铃薯被推

上了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大舞台,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黄金产业”,无尽地演绎着自己的

辉煌。

土豆简介

以北方为例,五月份左右播种,种子是上年收获的马铃薯,切成块状,每块保留一个芽眼。十天左右出芽,两三个月地下开始结小马铃薯,地上部分开花,中途要中耕除草两次,十月左右成熟收获. 土豆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详!) 问题补充: 不要百度上找的,不要大篇幅的从网上拉下来 2008-11-12 21:39 最佳答案 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

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和品种

马铃薯的品种和特征 和定西独特的自然条件相结合,我们按照无公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要求,主攻“新大坪”系列和“陇薯”系列两大产品,还引进了“夏啵蒂”等很多新品种。其中最能吸引商家眼球的是一种叫“黑金刚”的新品种马铃薯, 黑金刚是在黑美人的基础上新培育出的,个头与普通土豆差不多,外皮乌黑,切开里面呈紫黑色,主要原因是花青素含量很高。 马铃薯最新培育品种,株型开展,分枝较多,株高68厘米左右。茎和叶绿色,花淡白色,花冠淡紫色,雄蕊黄绿色,花粉不育。块茎扁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浅。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产量表现一般亩产3200—3800公斤。

马铃薯用途 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炸、炒,作粮食或蔬菜。世界各国也十分注重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 马铃薯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更特别是它具有延缓衰老、减肥、美容护肤的效用。这个女士们听了肯定很感兴趣,那我就再详细说说吧。 延缓衰老 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泛酸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经常吃土豆的人身体健康,老得慢。 减肥 土豆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比较少见的同时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148克土豆产生的热量仅为100卡路里,真正的淀粉含量不到2%,而且不含脂肪,能有效控制人们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 吃土豆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饥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每天多吃土豆,可以减少脂肪摄入,可以让身体把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 美容护肤 土豆有很好的呵护肌肤、保养容颜的功效。新鲜土豆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增白作用十分显著。人的皮肤容易在炎热的夏日被晒伤、晒黑,土豆汁对清除色斑效果明显,并且没有副作用。 土豆对眼周皮肤也有显着的美颜效果。将熟土豆切片,贴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1.6.2)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1-06-02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着力在继续扩大面积,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提高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实观产品系列多元化;扩大马铃薯外销,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出口创汇“三篇文章”上下功夫,使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块状经济”雏形初步形成。2004年,全市马铃薯面积达到300.24万亩,占全市粮播面积的52%和秋粮面积的73%,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总产达500万吨,实现产业产值14.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的25.7%。 为了抢抓“全省马铃薯产业年”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今年年初市政府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马铃薯产业的提升问题,在认真查找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强化措施、促进加工”的指导方针,从布局规划、地块预留、良种调运、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建设、贮藏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狠抓马铃薯产业发展。经过前六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在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农艺农机结合,龙头培育贮藏体

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实行引、育、繁、推一体化,进一步重视良种和脱毒种薯推广扩繁工作。为有效解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专用品种少,主推品种脱毒种薯应用比率低,退化严重等问题,从去年开始我局已安排市旱农中心正式启动马铃薯育种工作,组建了课题组,一方面引进筛选适宜我市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的推广新品种,一方面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育种手段,加快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已引进新品种和育种材料360多份,配制杂交组合50多个、3000多份,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9个适宜品种正在多点示范。在脱毒种薯生产和扩繁上,定西敦煌种业、爱兰、百泉种业以及渭源、安定农技部门,已生产脱毒苗1200万株、原原种1000万粒,网室扩繁原种1700亩,建立一、二级原种基地2.5万亩。同时,今年各县区着力抓了优质菜用薯新大坪、台湾红皮、D一1533和高淀粉型良种陇薯3号等的推广工作,全市共建立良种繁殖基地56万亩,新大坪、陇薯3号种植面积分别达30万亩和100万亩。 (二)以标准化种植和订单生产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产业基地层次。根据市上去年和今年年初的总体部署,各县区进一步重视总量扩充和基地提升工作,经过努力,已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315万亩,较上年净增15万亩。同时农业部门更加重视了规模片带建设和规范化种植以及订单的创新。全市共建立千亩以下科技密集示范点120个、11.2万亩,千亩以上示范片63个、8.5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定西马铃薯营销策划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定西马铃薯营销策划方案 篇一:定西马铃薯销售调查 定西马铃薯销售调查 时间:20XX.12.1 调查地点:.安定区旱农中心。 调查对象:1、当地种植马铃薯的农民;2、杨女士 调查目的:1、了解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的种植和销售情况; 2、知道当地农民对马铃薯种植的看法;调查人员:郭靖 20XX——20XX年定西市马铃薯的有关情况表: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推进和普及,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地之一,享誉国内国际,马铃薯产业的开发的主要成效有: (一)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

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根据“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20XX年有4个县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安定区达到了103万亩,成为中国 马铃薯种植第一县。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轮作、规范种植”的原则和“村有点、乡有片、县区有带”的要求,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旱农综合组装配套技术,全市共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示范点、片、带122个、150万亩。20XX年全市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施马铃薯订单化种植面积187.2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3.2%,订单模式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协会、大户主动对接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转变。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品逐步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扶大、限中、汰小”战略,一些重点企业在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设备、工艺的更新和改造力度,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目前,通过争取外国政府贷款、与外资企业股份合作等形式,陇西清吉、临洮腾胜、三江等企业先后引进西欧等国家先进的精淀粉、变性淀粉和膨化食品加工设备。全市淀粉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定西马铃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广告市场调查》课程设计作业 题目:定西马铃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其发展战略 系别艺术设计系 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班级广告09班 姓名王永春 学号31 指导教师滕艾娟 日期20011年11月24日

定西马铃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其发展战略 一、引言 (3) 二、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 1.发展的优势分析 (3) 2.发展的不利因素 (4) 3.机遇分析 (5) 4.威胁分析 (5) 三、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市场发展的战略 (6) 1.“走出去”战略 (6) 2.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7) 3.有效实施订单农业战略 (7) 4.科技创新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7) 5.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战略 (8) 6.管理创新战略,实施产业链管理 (8) 总结 (9) 附录 (10) 关于马铃薯的调查问卷 (10)

一、引言 目前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使得作为世界第四大重要农作物的马铃薯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其相比小麦和水稻高产、廉价的优点使其受到越多人的喜欢,为此,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倡导用马铃薯来代替粮食。定西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其生产的马铃薯不仅品质优良,产量也很可观。据统计,马铃薯是定西市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2006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1.63万hm2,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1%。200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增24.40万hm 2,产量达500万t,农民人均从中获益达530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由此可见,定西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甘肃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不仅是定西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也将有力地促进当地乃至整个甘肃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发展的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势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5 8—7.8℃,年总降水量400—600 mm,无霜期10O—160 d,可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尤以其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且其降水分布与马铃薯生长的需水规律基本吻合,更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并且其生产的马铃薯个大、质优、口感好,块茎中干物质含量高(淀粉含量19%—25%,比其他地方生产的马铃薯的淀粉含量高出2-3百分点,因此深得广大消费者喜欢,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定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 (2)区位优势 定西市处于兰州市和天水市之间,是甘肃中部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展的区位优势,其对甘肃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定西市内交通便捷,国道312、316、212分别经过北部、中部、西南部,兰峻(兰州一蝗口)高速公路穿过北部,兰临(兰州一临洮)高速公路通向西南部,6条省道与国道相通,各乡镇和绝大部分村社都通公路和道路,这为定西马铃薯进军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打开了大门。可见,定西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有利的区位优势,对加强区内经济联系,增强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特色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特色产业基础优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

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马铃薯产业发展综述 南铁柱 (甘肃农业大学 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 一、中国马铃薯发展的现状 马铃薯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的第5大粮食作物,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 1]。马铃薯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产业链长 、加工增值潜力大, 被誉为21世纪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2]。认清中国马铃薯产业形势, 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用商品薯产业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振兴马铃薯产业,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与食物战略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18世纪中后期从欧洲传入中国。为中国的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3]1966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00万hm2, 1988年突破267万hm2, 1998年突破400 万hm2, 2006 年超过520万hm2, 全国形成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生产区域[4]。2007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67万hm, 2008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中央财政启动马铃薯良种补贴, 中国马铃薯生产迈入快速稳定发展新时期。但是,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制约因素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1、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 脱毒种薯供应不足中国马铃薯育种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过程, 但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 忽略品质育种, 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加工品种奇缺, 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5]。生产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菜用品种为主, 用于加工薯片、薯条和全粉品种较少, 专用薯供应比例低。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基本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状态, 种薯培育、生产、销售和技术管理缺乏组织性和规范性, 健全有序的质量管理检测制度和统一的种薯质量分级标准尚未建立[6] 2生产方式粗放, 单产水平较低,中国现有的马铃薯生产基本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机械化水平较低, 只有1%左右, 与国际先进水平70%的差距甚大, 尤其种植和收获环节劳动强度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第23卷第4期 2007年4月 甘肃科技 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 Z.23 Apr. No.4 2007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姚乔花,李学文 (1.定西市安定区农技中心,甘肃定西743000;2.定西市农业局,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文章从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区位优势出发,立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提出进 一 步做大做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以期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商品薯生 产和精深加工基地. 关键词:定西市;马铃薯;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8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 总人口298.72万人.辖安定,通渭,陇西,临洮,渭 源,漳县,岷县1区6县.1983年国务院把定西北 部四县列为"三西"建设重点县,1986年又把南部三 县列为国扶贫困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 支持,全市1999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2003 年国务院批准定西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

绕尽快稳定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提出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指导原则,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l区位优势 马铃薯从欧洲传人中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定西市种植也有200多年的期限.经过长时 间的生态适应性选择,加上品种的不断创新和换代, 使马铃薯更加适应定西的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成为定西市抗御自然灾害,发展特色产业的首选作物之一.定西之所以适合种植马铃薯,是与定西特定 的自然,气候和农田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1)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 最佳天然场所.定西地处东经103.52一105.13, 北纬34.26一35.35的区域内,海拔在1640—3900 米之间,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全市大致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复杂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为马铃薯不同类型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南部高寒阴湿区, 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是马铃薯脱毒种薯和良种扩繁的最佳区域;在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适宜高淀粉马铃薯和优质商品薯生产; 在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区主要适宜优质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的生产. (2)干旱少雨但与马铃薯生长雨热同期的气候 资源,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品质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年均气温5.7—7.7℃,最热的7月份平均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总产量40多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到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情况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 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400万亩。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目前主要有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等优良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显著提高。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五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如四子王旗乌兰花、东八号、大黑河,察右中旗铁沙盖、义发泉、土城子,察右后旗红格尔图、乌兰哈达、白音察干,商都县西井子、大拉子等马铃薯产业带和产业区。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全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5处(市种子公司、市农科所、福瑞特薯业公司、察右后旗种子公司、兴和县扶贫办),面积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网室1250亩,原种田1.5万亩,具备了年生产脱毒瓶苗1000多万株,扦插苗1000多万株,脱毒小薯1500多万粒,原原种189万公斤,原种22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同时建设一级种薯田15万亩,二级种薯田60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 3、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进一步伸延了产业链条 为了进一步伸延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全市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兴建马铃薯加工企业,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察右前旗富广、集宁奈伦、兴和飞马、卓资龙的、商都旭美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十多家,其中富广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全粉生产企业,奈伦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再加上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全市年加工转化鲜薯可达10亿公斤。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膨化食品、薯条、精淀粉、变性淀粉、脱水性膳食纤维等加工产品市场十分看好。 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为促进马铃薯的

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链物流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76期)2008(4) Journal of Huazhong Agr icultural U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Edit ion) 收稿日期:2008204222 *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作者简介:彭会萍(1971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研究。 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链物流分析* 彭会萍 (兰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 甘肃马铃薯产业的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发展都不够完善,而物流是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子集,如何发展物流产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甘肃定西的物流体系,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几种整合产业链的思路。 关键词 定西马铃薯;产业链;物流;跨区域物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F 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456(2008)0420018203 Analysis on the Logistics of Gansu Dingxi Potato Industrial Chain PENG H ui 2ping (School of I nf or ma tion E ngineering ,Lanz hou University of Fina nce a nd Economics,La nz hou,Gansu 730020) Abstr act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evelopment of Gansu potato industrial chain is not per fect.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dustr ial chain,so how to develop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an impor 2 tant pr obl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 ent logistics system of Dingxi,Gansu province,and 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 and misunderstandings,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nsiderations on how to integrate in 2dustrial chain. Key words Dingxi potato;industrial chain;logistics;inter 2regional cooper ation in logistics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合理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前提[1]。我省的马铃薯产业链较短,产业链纵向和横向的发展都不够完善,形式简单,而物流是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子集,直接影响着马铃薯产业链的长度,从而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定西马铃薯产业物流体系分析 甘肃省定西市是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截至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多万亩,总产量超过500万吨。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总人口296.99万,辖1个市辖区、6个县。即安定区和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6个县。其中安定区被称为中国马铃薯 之乡。 1.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 目前,甘肃省共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04家,从业人员4366人,其中技术人员279人,研究开发人员38人。马铃薯加工量达114万吨(鲜薯),精淀粉产量达11.88万吨,全粉产量达1.5万吨,变性淀粉产量0.32万吨。其中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主要集中在定西市。 定西市有年加工能力千吨以上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36家,其中万吨以上精淀粉加工企业2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49万吨,加工产品由原来的粗(土)淀粉、粉条(丝)等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 2007年全市加工马铃薯62.2万吨,生产淀粉11.01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划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涉及13个市(州)的60个县,其中种植面积6 667hm2以上的县(区)有30个,2万hm2以上的县(区)有9个, 3·3万hm2的市(州)有8个。生产布局上,初步形成了三大优势生产区域[1],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了甘肃省的70%以上。 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 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及薯片(条)加工型; 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 (1)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生产区:包括 定西、兰州、临夏、白银、平凉、庆阳6个市(州)的安定、渭源、陇西、临洮、通渭、岷县、漳县、榆中、皋兰、东乡、永靖、会宁、静宁、庄浪、环县等15个县(区)。 该区是甘肃省马铃薯重点种植区域,气候较冷凉,年平均气温5~9℃,年降雨量200~650mm,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0℃左右,全年大于10℃积温2 000~3 000℃,马铃薯生长期130~177天[2]。年种植面积25万hm2。 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品种有高淀粉品种陇薯3号、甘农薯2号、天薯7号、渭薯8号等,薯条、薯片、粉丝加工型品种甘农薯1号、夏伯蒂、大西洋、布尔斑克及适宜外销的菜用红皮等品种。 (2)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及薯片(条)加工型生产区:包括 武威市和张掖市的凉州区、民乐、山丹和古浪等县(区),是甘肃省近年新兴发展的优质马铃薯高产区。该区一年四季气候凉爽[3],年降雨量38~250mm,但农业生产和灌溉条件较好。近年随着一些大型马铃

薯加工企业的投产,该区发展优质加工型马铃薯表现出巨大潜力和优势。该区重点以培育食品加工专用型产品的生产优势区域为目标,每年优势区域种植面积达5万hm2,主推品种主要是高淀粉含量的陇薯3号、甘农薯2号和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等。 (3)天水陇南早熟菜用型生产区:主要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市的秦州、秦安、武山、甘谷、武都、宕昌、西和、礼县等县(区)。该区气候湿润,年降雨量450~950mm,年平均气温7~1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2~24℃,大于10℃的活动积温 2 200~4 750℃,马铃薯生长期130~246天[2]。该区近年以培育早春商品薯供应为主,结合种植生产加工专用薯,每年优势区域种植面积15万hm2左右。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品种有高淀粉含量的陇薯3号、甘农薯2号、武薯4号等,适宜于加工的大西洋、费乌瑞特、甘农薯号及粮菜兼用冬播上市早的品种。 品种:淀粉含量高达20%~24%的陇薯3号(属目前国内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新品种) 四大区域种薯供应体系: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 ●以定西市旱农中心和渭源县为基地供应中部地区、 ●以民乐县和天祝脱毒快繁中心为基地供应河西灌区, ●以庄浪县为基地供应陇东塬区、 ●以天水市农科所和宕昌县为基地供应天水市和陇南市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

定西土豆品种及图片

定西土豆品种及图片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皮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种。一般用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用种子种植,很快就会产生变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中国薯都”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全国三大主产区、精淀粉加工能力全国最大、市场流通及营销体系全国一流,定西市的气候、土质、降雨等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色白形圆、薯皮光滑、口感醇香、干物质含量高、耐运耐藏,是各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和鲜食外销的优质产品。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2008年达350万亩,产量530万吨:定西市安定区是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鲜销量最大、加工量最大的县(区)。2009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4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马铃薯产业已真正成为当地贯通一二三产、辐射千

家万户、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区域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定西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经贸洽谈会,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产业体系来看,马铃薯已形成了定西市最为完整的产业链。良种、加工、贮藏、运销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互配套的精深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脱毒种薯供应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定西市脱毒种薯图片: 图片贡献:2014年10月5日

马铃薯背后的重要数据

马铃薯背后的重要数据 马铃薯背后的重要数据土豆,学名马铃薯,我们并不陌生!但还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方面。今天与大家一起来扒一扒马铃薯背后的数据。 网上曾有一条报道——“60天只吃土豆会怎样?”:克里斯·沃伊特是华盛顿州土豆委员会执行主管,为了抗议美国政府在一项营养计划中对土豆的公然歧视(美国农业部的一个项目,向孕妇和低龄儿童母亲提供食物券,但食物券不能购买白土豆,原因是“美国人土豆吃得够多了”),他计划了一项惊人挑战——在60天里只吃土豆度日。结果呢?他成功了!切成块、擦成丝、剁成泥,煎炒烹炸煮烤等各种烹饪手段换着上,他每天吃20个土豆,60天总共吃掉了大约181kg土豆。计划成功时,沃伊特身体状况良好,体重从89kg减至80kg,总胆固醇从214降至147,偏高的血压也降低了很多。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人公表现出了高度责任魅力和非凡毅力,土豆也展现了不可思议的均衡营养。如果换做另外一种食物,这项挑战也许将是另外一种结果。土豆,学名马铃薯,我们并不陌生!但还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方面。今天与大家一起来扒一扒马

铃薯背后的数据。 无处不在的马铃薯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图1)。马铃薯适应性广,从水平高度至海拔4000米、从赤道到南北纬40°地区均能找到身影,而集中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中国中西部和东北部、东欧、美国西北部、欧洲西北部和南美安第斯山区(刘洋,高明杰,何威明等,2014)。马铃薯分布区域仅次于玉米,是第2位分布最广的农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013年全世界有统计的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9个,种植面积为1946.3万公顷,总产量达36809.6万吨。什么概念呢?所有种植面积加一起,相当于中国2.0%的国土面积,比整个河北省还大(河北省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产量相当于我国2013年粮食总产量的61.2%(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193.8万吨)。近10年来,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维持在1800万公顷以上,产量维持在30000万吨以上。自2006年以来,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递增趋势(图2)。 尽管马铃薯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但各国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上存在较大差异(图3、图4、图5)。种植面积方面,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四国种植面积均超过100万公顷,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57.8%;其它6个国家,

定西马铃薯营销策划方案

定西马铃薯营销策划方案 篇一:安定区马铃薯的发展 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张晓琴 教学要求: 一.了解安定区的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 二.了解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三.马铃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通过对马铃薯产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远大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安定区的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 安定区(原定西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全区总流域面积3638平方公里,辖12镇7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172万亩,人均亩。境内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700—2600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无霜期141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左右,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雨养农业区。近年来,全区人民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水保立区、农业稳区、工业富区、科教兴

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政治、资源”三大优势,做强三大产业(马铃薯、畜 草、劳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XX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90万亩,总产量90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200元以上。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安定区是全国最适宜于马铃薯种植的三大区域之一。区内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雨热相对充足期正好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所产马铃薯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 近年来,安定区把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力争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并稳定到100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000元,把安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为奋斗目标,进一步发挥“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优势,按照“优化布局、规模种植、集约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总体思路,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中介促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扩充了总量,提高了品质,拓宽了销路,使全区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