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xx雕塑家xx名言

[标签:栏目],xx雕塑家xx名言

1、只要你从中收获了经验,做什么都不算是浪费时间。

2、我认为艺术家这个词最广泛的涵意,是指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愉快的人。所以希望在一切职业中都有许多艺术家。

3、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生命。

4、雕刻是凹与凸的艺术,并不是没有光滑润饰的形状。

5、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6、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7、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8、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唯一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职业的人。

9、对于高贵的人,崇仰是一种酿酒。

10、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11、对于高贵的人,xx是一种醇酒。

12、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13、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时间的工夫。

14、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15、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酷爱人生吧。

16、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

17、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18、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19、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希望你们用所有的形体,所有的颜色来表达这种情感吧。20、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21、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2、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因此他教同道们要率直坦白。

23、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24、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25、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26、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27、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28、天才?绝对没有那种东西,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断地计划。

29、我可以一再坚持我们的贡献,那是因为,只有这种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权力赢得人类的同情。

30、现代人最大的缺点,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

31、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32、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的情感。

33、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34、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35、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还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作者心中的天地有多大,作品就有多厚重;文化功底有多宽,作品的内涵就有多深;而根雕艺术家的悟性有多高,创作的胆量就有多大。艺如其人,千真万确。数十年来,我潜心艺术,结合了书法艺和根雕艺术独创出了根艺书法。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人类文化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书法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而书法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根雕,似百花苑中初绽的蓓蕾、文化园里的艺术奇葩、不可多得的东方艺术特产,世间孤品,独一无二,因此,把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同根雕艺术结合起来,以盘根错节的植物、形质各异的扁平古根为主料,发现其酷似汉字的神韵,以毛笔书法为结字法则,以草书为范本,经纯手工加工成精美的根艺书法作品。这种大胆的艺术创新,便是根艺书法的灵魂。她赋予了汉字以立体、原始、生态、质朴的表现力,其立体地表现了汉字的结构之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古老汉字的内涵和神韵,因此根艺书法具有崇高的美学境界,是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根艺创作技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绝非易事。许多根艺作者都懂得,根艺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还其自然的道理。自然美,是作者创作过程中须遵从的最高境界,其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或是什么创作题材,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雕琢方法上应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因此根艺书法的创作需要奇特的根材、丰厚的文化功底、精湛的创作技巧。奇特的根材,需要寻奇觅美。根艺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现美的艺术。有人说,有了奇特的根材,便是成功的一半。此话不无道理。但并不是仅仅依靠运气和拾趣就能发现的。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有生活 经验积累丰富的人,具有敏锐艺术审美眼光的人,才更能遇之。丰厚的文化功底,指的是面对杂乱纷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材体,从联想、构思、立意到整个创作过程,使材体自然美得以充分的显现提升,并和人工美有机交融而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精湛的技艺,指的是通过勤动手、多实践而练出来的手上功夫。根材中所蕴藏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联想、构图、结字,都要通过技法来表现。凡施以刀工雕磨之处,要尽力处理好过渡,使之不留痕迹,没有匠气,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总之,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复杂过程,要上升到一个完美的境界,必须处处留心生活、涉猎百家、博采众长、勤学苦练。具体的制作方法主要是:选材。根书贵在自然天成,需要寻觅好的根材,但好的根才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只有生长于山崖、涧岩、石缝及石表等处的裸露或半显的硬质古根,因挤夹、攀援石表而扁平者为最佳。基本处理。与根雕的创作过程一样,要经过浸泡去皮,脱脂,杀虫防腐,自然阴干,粗磨、细磨以备用,此处不多赘述。最关键的一步是单字的构思。先不急于动手雕刻,应仔细琢磨,依其根形,据其长势,裁截成字,力求字形独立完整,杜绝拼接,这要求有相当深厚的美学基础和书法功底,非功底深厚,难以精美作品。有时,对一块根材的构思长达数月,常人看来无比的枯燥乏味,但我却从中体会到创作艰辛的背后更多的是快乐。最后将多个单字按气韵、走势、纹理、笔法、风格,分门别类,有机结合成锦言、妙句、诗文、联络。不生拼硬凑,不牵强附会,要做到天衣无缝、一气呵成。打磨上漆之后,再依据作品尺幅大小,制框,装裱,落款,整件作品完成。根艺书法的创作选材严格,制作工序复杂,历时较长,作返璞归真,天工造化,超凡脱俗,每件作品均存世唯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远不仅把玩手艺、装扮生活,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作用是值得重视的。它那诗情画意般的艺术造型,天姿婀娜之娇态,恢弘奔放之气势,飘飘于然的韵味,使人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享受中,不由得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情思,从而崇尚、爱戴、保护大自然,自觉地和天地万物、生灵造化和谐共处。根艺书法精神方面的作用,便是它那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邃的意境,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人们透过视觉传导快感,并为之陶醉的过程中,人们不免产生无限的遐想,从中领悟出某些哲理,从而激发奋发

雕塑大师罗丹的阅读材料

雕塑大师罗丹的阅读材料 雕塑大师罗丹的阅读材料这座雕像取材于13世纪的一段史实:意大利比萨的君王乌谷利诺十分残暴,人民奋起反抗,终于推翻了他的统治。起义者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囚禁在一座荒山的高塔里,把他们活活饿死了。 18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加尔波据此创作了一座表现他们挨饿而死的雕像。他着力刻画乌谷利诺挨饿的恐怖情景:两个儿子已饿死在他身旁,他肝肠寸断,一只手压着肚子,一只手拼命挥舞,似乎在呼救。 罗丹看了一会,不无遗憾地摇摇头,说:“啊!加尔波大师糟蹋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素材。”他的学生问:“老师,怎么处理这一素材,才能惊心动魄呢?” 罗丹说:“我决定要重新创作……”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塑像:乌谷利诺的一个儿子刚断气,另一个垂死挣扎。他一只手抓着父亲的胳膊,仰着头,似乎在凄厉地喊叫。而乌谷利诺充耳不闻,伏在已死的那个儿子身上,正准备低下头以儿子的尸肉充饥,似乎又下不了口。瘦削的脸在抽搐,展现了内心剧烈的斗争:兽性和人性的斗争。这个极其残暴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以儿子未寒的尸肉充饥符合他的性格。但他毕竟是人,所以下口之前,又有一番犹豫,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罗丹的学生看了老师的新作,评论说:“老师的作品确实超过

了加尔波的作品。因为加尔波只揭示了局部的真实,而罗丹老师则刻画了暴君乌谷利诺在特定环境中挨饿的真实情景,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雕塑大师罗丹的阅读题目1、用横线画出三处表示作者联想的部分,并照样子,给下列的句子加上自己的联想。 (1)康乃馨静静地盛开在花瓶里,—————————— (2)一阵风吹来,银杏叶纷纷飘落,—————————— 2、画出学生对罗丹作品进行评价的话,再写出你对这座塑像的评价。 雕塑大师罗丹的阅读答案1、丹的作品 (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招手。 (2).秋天丰收的喜悦,深深流入心底。 2、塞,罗丹的这个作品真是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啊,他把父亲的残暴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出来,父亲饿得抓狂,简直忍心把儿子给吃了!”可以了吧

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罗丹的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1简介 《加莱义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 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义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们身后的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义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1]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这六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其结构,和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不凡。[1] 2背景 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制作一座忠魂碑。义民赴难这一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历史年鉴: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2] 3轶事

第5课抽象艺术作品分析

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一)作品分析 《即兴之31》(油画,1931年)康定斯基(俄国) 【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茶商,幼年时期与父母居住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后来回敖德萨。少年时起就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1896年,即康定斯基30岁时,决意学习绘画。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活动。 康定斯基倡导即兴作画,以表现艺术家的需要。他认为精神因素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制作,而是内心的需要。“艺术就像自然、科学、政治一样是一个自足的领域,它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自身规律的支配”。寻找这个规律正是画家终身奋斗的目标。他特别强调绘画同音乐的结合,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是最抽象的。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音乐与绘画存在着的深刻联系。在康定斯基看来,绘画必须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够打动观众。画家以这种抽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观众中唤起音乐所产生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的音乐感,最后发展出情绪性的抽象绘画。 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称他的艺术为“热抽象”艺术。他的抽象作品大都完全脱离了客观对象,为避免标题给观众的引导性联想,他常常像音乐作品的标题那样给自己的画取上“即兴”、“作品X号”等名称。 《百老汇的爵士乐》(油画,127厘米×127厘米,1942—194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蒙德里安(荷兰) 荷兰的蒙得里安始终想象着用最简单的美术语言要素——直线和纯色组成他的画。他想让他的艺术去揭示在主观性的外形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实在。他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十字形,……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他认为这才是反映了宇宙最本质的客观法则。人们称他的这种抽象画为“冷抽象”,也称几何风格派。 《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极少直接来自现实感受的作品之一。在这幅作品中,蒙得里安把他对纽约百老汇音乐的感受和认识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像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我们还能感受到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的嘈杂。密如蜘蛛网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百老汇街都是直角相交的道路。 《红树》(油画,1908年) 蒙德里安(荷兰) 《灰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开花的苹果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生于荷兰阿姆尔弗特,卒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位喜爱绘画的小学校长,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而喜欢绘画,并向父亲和画家叔父学习绘画。17岁时取得了小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三年后又拿到中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1892年他来到阿姆斯特丹,进入国立美术学院开始正式严格的写实绘画训练,成为颇受教师赏识的基本功扎实的好学生。1908年前,他画了大量的写实风景画,其笔法肯定、形象概括,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908年后,他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手法,1911年底他来到巴黎,马上受到立体主义影响,并开始以“树”为题不断探索抽象化的表现。1914年后又放弃立体主义,转向几何形符号式的绘画,终于20世纪初形成独特的纯几何形的抽象风格。最后他以绘画的基本元素的直线直角相交构成富有节奏感的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再用最单纯原色的不见笔触的色块与其匹配,成为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而名扬世界。人们一见到粗黑的横竖直线构成大小不等的红、黄、蓝、灰的方形、矩形的画面,便知那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他认为惟有这种抽象的几形图形形式,才是绘画最本质的。他将以往的所有传统技巧统统抛弃,在他的画中不见其他任何画派的影子,他以其新形式的作品开拓了人类的艺术眼界,引领人类追求最单纯的和谐。

雕塑大师阅读题答案

雕塑大师阅读题答案 这座雕像取材于13世纪的一段史实:意大利比萨的君王乌谷利诺十分残暴,人民奋起反抗,终于推翻了他的统治。起义者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囚禁在一座荒山的高塔里,把他们活活饿死了。 18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加尔波据此创作了一座表现他们挨饿而死的雕像。他着力刻画乌谷利诺挨饿的恐怖情景:两个儿子已饿死在他身旁,他肝肠寸断,一只手压着肚子,一只手拼命挥舞,似乎在呼救。 罗丹看了一会,不无遗憾地摇摇头,说:“啊!加尔波大师糟蹋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素材。”他的学生问:“老师,怎么处理这一素材,才能惊心动魄呢?” 罗丹说:“我决定要重新创作……”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塑像: 乌谷利诺的一个儿子刚断气,另一个垂死挣扎。他一只手抓着父亲的胳膊,仰着头,似乎在凄厉地喊叫。而乌谷利诺充耳不闻,伏在已死的那个儿子身上,正准备低下头以儿子的尸肉充饥,似乎又下不了口。瘦削的脸在抽搐,展现了内心剧烈的斗争:兽性和人性的斗争。这个极其残暴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以儿子未寒的尸肉充饥符合他的性格。但他毕竟是人,所以下口之前,又有一番犹豫,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罗丹的学生看了老师的新作,评论说:“老师的作品确实超过了加尔波的作品。因为加尔波只揭示了局部的真实,而罗丹老师则刻画了暴君乌谷利诺在特定环境中挨饿的真实情景,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三处表示作者联想的部分,并照样子,给下列的句子加上自己的联想。 (1)康乃馨静静地盛开在花瓶里,—————————— (2)一阵风吹来,银杏叶纷纷飘落,—————————— 3 用曲线画出学生对罗丹作品进行评价的话,再写出你对这座塑像的评价。 (1)罗丹的作品() 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招手。 2.秋天丰收的喜悦,深深流入心底。 “哇塞,罗丹的这个作品真是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啊,他把父亲的残暴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出来,父亲饿得抓狂,简直忍心把儿子给吃了!”可以了吧

第7课罗丹的雕塑教案

《罗丹的雕塑》教学方案 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7课 初中美术教案《罗丹的雕塑》 教学目标: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临摹,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

扬。1880年,他的强调表现人类美德为主题的裸体塑像“施洗约翰”展出,进一步提高了罗丹的声望。自此罗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接受政府定件,题材自定。他便选择了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扬。1886年完成历史纪念雕像“加莱义民”。其后,完成“巴尔扎克”、“雨果”等一系列名作家、艺术家的塑像。 1916年法国政府为答谢罗丹把全部作品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资料的同学要事先进行筛选。 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向其他组或同组的同学提问。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10分钟) 深入分析《加莱义民》(10分钟)1、《加莱义民》 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 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 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 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 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 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 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 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 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 怀的历史悲剧。 图片展示加莱义民的不同角度。加深 学生对雕塑是三维立体作品的印象。 作品题材:六位市民慷慨赴死的情 景。刻画了不同身份的市民在面对死 亡时的内心活动。 形式分析:雕塑构思新颖。罗丹用深 学生根据教 师提出的问 题进一步思 考。 学生配合教 师共同完成 局部分析。 学生可以展 开联想,充分 引导学生 通过美术 作品的审 美特征发 掘其内在 的历史价 值。

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xx雕塑家xx名言 [标签:栏目],xx雕塑家xx名言 1、只要你从中收获了经验,做什么都不算是浪费时间。 2、我认为艺术家这个词最广泛的涵意,是指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愉快的人。所以希望在一切职业中都有许多艺术家。 3、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生命。 4、雕刻是凹与凸的艺术,并不是没有光滑润饰的形状。 5、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6、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7、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8、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唯一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职业的人。 9、对于高贵的人,崇仰是一种酿酒。 10、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11、对于高贵的人,xx是一种醇酒。 12、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13、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时间的工夫。 14、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15、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酷爱人生吧。

16、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 17、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18、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19、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希望你们用所有的形体,所有的颜色来表达这种情感吧。20、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21、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2、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因此他教同道们要率直坦白。 23、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24、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25、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26、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27、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28、天才?绝对没有那种东西,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断地计划。 29、我可以一再坚持我们的贡献,那是因为,只有这种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权力赢得人类的同情。 30、现代人最大的缺点,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

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标签:栏目] ,法国雕塑家罗丹名言 1、只要你从中收获了经验,做什么都不算是浪费时间。 2、我认为艺术家这个词最广泛的涵意,是指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愉快的人。所以希望在一切职业中都有许多艺术家。 3、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生命。 4、雕刻是凹与凸的艺术,并不是没有光滑润饰的形状。 5、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6、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7、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8、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唯一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职业的人。 9、对于高贵的人,崇仰是一种酿酒。 10、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 11、对于高贵的人,荣誉是一种醇酒。 12、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13、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时间的工夫。 14、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15、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酷爱人生吧。 16、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 17、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18、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19、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希望你们用所有的形体,所有的颜色来表达这种情感吧。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生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题记〕学会欣赏,实际是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是生活的调味品,会在欣赏中发现活的美,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滋养人生的那块田,让它开出成功的最艳丽的花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欣赏的普通石头。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因为欣赏,托尔斯泰得到了成功;因为欣赏,那块被人不耻的石头变成了举世闻名的雕塑。这便是欣赏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与期待,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悔过自新,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人生需要学会欣赏。学会欣赏,你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你便拥有快乐;学会欣赏,你便走近幸福;学会欣赏,你便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后记:欣赏是一种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欣赏是一种素养,需要多方面的素养; 欣赏是一种智慧,善于欣赏和敢于欣赏的人,具有大智慧,能够通过自我欣赏、欣赏他人,树立自信,赢得尊重和信任。 欣赏是一种品质,能够欣赏一切的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具有兼济天下、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无私、博大的仁爱。 欣赏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独特自在的感悟风格。纷繁世界,无奇不有。懂得欣赏,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润、愈轻松;轻松滋润的生活便是至高无上的生活。

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 阅读资料“罗丹作品简介”

罗丹作品介绍 一、作者介绍 罗丹(1840 - 1917年),19世纪末法国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家。1875年游意大利, 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 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思想者》、《加莱 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 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 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 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 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多数 作品都深刻地挖掘出人类的丰富情感,证 明了这一观点。可以说罗丹作品的艺术力 量并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内心情感与思 想的自然爆发,是理性意义上的表露。 二、经典作品 (一)《青铜时代》 1.概况 青铜,高1.74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 作于1876-1877年,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 园。

2.作品介绍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怀着盲目的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应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身无分文的罗丹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师卡里埃-贝勒斯的名字去赚钱,被人发现后赶出了工作室。一个也曾在贝勒斯工作室学习过的人,拉着他合伙做些传统雕像卖钱。不久,罗丹对这一切感到厌恶,他想逃出来,想呼吸一点真正的艺术空气。他用手中仅有的一点钱去了荷兰和意大利,在那里他为米开朗基罗所折服。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创作冲动终于爆发出来。他匆匆赶回了比利时,用了18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作模特儿。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它和真人一样大小,罗丹最初把它命名为“被征服者”。 (二)《思想者》 1.概况 1902-04,青铜雕塑,高180cm,巴黎罗丹博物馆藏。

近代雕塑艺术之父-罗丹

近代雕塑艺术之父——罗丹 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是继菲狄亚斯,米开郎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欧洲雕刻自米开朗基罗之后长期处于沉睡状态,19世纪罗丹的崛起,使沉睡的雕刻艺术开始复苏,罗丹开创了欧洲近代雕塑。罗丹千变万化的雕像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悲、可喜、可歌、可泣的众生形象,并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人们称誉他为近代雕塑之父。1840年11月12日,罗丹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平民家庭。罗丹少年时和叔父生活在一起,受到良好的教育。14岁时进入巴黎绘画雕刻学校,在雕刻家卡波尔门下学习,这位大雕刻家以法国歌剧院门前的名作《舞蹈》而名盖巴黎。在这期间罗丹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但他更着迷于雕刻艺术。24岁时罗丹接触到另一位出色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巴里,他对罗丹的影响不可磨灭。后来罗丹赴艺术圣地意大利进行考察和学习,意大利雕刻家吉尔贝蒂、多那泰,尤其是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艺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法国后激情满怀地投入雕刻的创作。现实主义雕刻大师罗丹有着奇特的工作方法,他在工作室里雇用了相当多的男女模特儿,让他们随意走动和休息,完全自由而放松,而罗丹却细心地观察他们自由活动所引起的动态和肌肉变化,这与摆模特儿刻意创造的形象大不相同,罗丹认为雕塑家表现的应是人的自然形态和姿势,而故意摆设的姿势会破坏人体不同部位客观存在的和谐,因此,雕塑家应选择最真实、最有效的伴随姿态而来的轮廓和曲线,他以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 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雕塑对罗丹而言,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思想的工具,罗丹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他的雕塑以真实的情感感染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法国诗人里尔说:“罗丹是一切。”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塑作品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喜、可悲、可爱、可恶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的确,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班级:雕塑1班姓名:卢晓雪 学号:171000515

罗丹的雕塑艺术教案

教案 《罗丹的雕塑艺术》 乌市七十一中学刘玮 一、课题:罗丹的雕塑艺术 二、课时:共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1)、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能深入了解及简单分析作品《加莱义民》的创作背景及思想2、隐性目标: 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情感目标: 课本中所选的几件作品都是罗丹思想精神的表达,我们以罗丹的精神积极他的作品为载体,将真善美传达给学生。 3、教学重点: (1)、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4、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和艺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回忆,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题。 1、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在课前所了解到的有关罗丹的生平。 2、请同学们讨论“艺术的最终表现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二)、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平民家庭。24岁才开始正式从事艺术事业。1875年,罗丹旅游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作品使他激动不已。1877年他依据真实人物塑造的名为“青铜时代”男子裸体雕塑获得赞扬。1880年,他的强调表现人类美德为主题的裸体塑像“施洗约翰”展出,进一步提高了罗丹的声望。自此罗丹建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接受政府定件,题材自定。他便选择了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者”、“亚当”、“夏娃”等获得普遍的赞扬。1886年完成历史纪念雕像“加莱义民”。其后,完成“巴尔扎克”、“雨果”等一系列名作家、艺术家的塑像。 1916年法国政府为答谢罗丹把全部作品捐献国家,特建立罗丹博物馆。 1917年11月17日罗丹在巴黎附近的缪当去世。 (三)、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加莱义民》 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

罗丹的雕塑

罗丹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 欣赏西方近代雕塑艺术中的典范人物罗丹的作品, 了解以法国为中心的近代 雕塑的艺术成就及风格。 2、 通过欣赏罗丹等人的雕塑作品, 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 界与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通过雕塑这一艺术语言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3、 乐。 教学重点: 1、 2、 通过对罗丹雕塑作品的临摹, 初步了解雕塑的艺术方法及其工作的艰辛和快
了解罗丹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通过对罗丹的作品的欣赏,领悟其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通过视频罗丹作品的卖价作品引发兴趣, 介绍西方雕塑艺术的状况及罗丹雕塑的地位引入课 题。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 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 、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3) 、按空间形制(形态)、浮雕、透雕,圆雕 :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如室内 的屏风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仙子》 、 二、 罗丹简介: 奥古斯特 罗丹(1840——1917)是 19 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

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 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 因此 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 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 罗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深恶痛绝,他经常通过雕塑这一艺术 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 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 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1878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 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 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 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 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 《伤鼻的男子》(1864)、 《青铜时代》(1876)、 《圣约翰的说教》 (1878 )、 《地狱之门》(1880-1917)、 《亚当》(1880)、 《夏娃》(1881)、 《加莱义民》(1884-1 886)、 《吻》(1886)、 《巴尔扎克》(1897)、 《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 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三、 罗丹的雕塑作品赏析 1、 《青铜时代》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 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舒醒过来的状态, 以 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 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的风格迥然不同, 因而受到攻击 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罗丹的这件人体雕塑, 是人类文明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 《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 186 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 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 37 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 《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 魂。 3、 《思想者》 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 永恒的精神。 雕像《思想者》 ,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