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原理知识点

钢铁冶金原理

1.冶金热力学研究对象:反应能否进行,即反应的可行性和方向性、反应达到平衡态

的条件及该条件下反应物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率。

2.平衡常数的含义: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每个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

个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之比,这个比值叫做平衡常数。

3.稀溶液: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遵守拉乌尔定律,溶质遵守亨利定律的溶液。

4.正规溶液:混合焓不为0,但混合熵等于理想溶液混合熵的溶液。

5.活度系数:是指活度与浓度的比例系数。

6.试比较CO和H2还原氧化铁的特点?

解CO和H2是高炉内氧化铁的间接还原剂。它们均能使Fe2O3还原到Fe。但它们的还原能力在不同温度下却有所不同。在810℃,两者的还原能力相同,而在810℃以下,CO的还原能力比H2的还原能力强,但在810℃以上,则相反,氢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这反映在还原剂的分压上,随温度的升高,还原FeO所要求的CO分压增高,还原FeO 需要的H2分压则减小。高炉下部高温区H2强烈参与还原,而使C消耗于形成CO(C 的气化反应)的量有所减少。另,在高温区内,它们形成的产物H2O(g)及CO2均能与焦炭反应,分别形成H2及CO。增加间接还原剂的产量。这也就推动了碳直接还原的进行。在还原的动力学上,由于H2在FeO上的吸附能力及扩散系数均比CO的大,所以H2还原氧化铁的速率,即使在810℃以下,也比CO的高(约5倍)。提高还原气体中H2的浓度有利于氧化铁还原速率的增加。

7.氢和氮气对钢会产生哪些危害?

答:氢在固态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在钢水凝固和冷却过程中,氢和CO、N2气体一起析出,形成皮下气泡中心缩孔,疏松,造成白点和发纹。钢中含有氢气的气孔会沿加工方向被拉长形成裂纹,进而引起钢材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的降低,发生氢脆现象。氮含量高的钢材长时间放置,将会变脆。原因是钢种氮化物析出速度很慢,逐渐改变钢的性能。钢种含氮量高时,在250℃—450℃温度范围,表面发蓝,钢的强度升高,冲击韧性降低,称之为蓝脆。氮含量增加,钢的焊接性能也变坏。

8. 炼钢二次精炼手段和目的。

答:炉外精炼的基本手段有搅拌、渣洗、加热、真空、喷吹等5种,目的是:在真空、惰性气氛或可控气氛的条件下进行深脱碳、脱硫、脱氧、除气、调整成分(微合金化)和调整温度并使其均匀化,去除夹杂物,改变夹杂物形态和组成等。钢水炉外精炼是为适

应钢的品种质量的提高,生产新钢种以及生产过程合理化,为连铸对钢水成分、温度、纯净度和时间等衔接的严格要求,不可缺少的工序,成为现代炼钢、连铸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9冶炼超低碳钢方法:(1)氩氧脱碳法;(2)真空脱氧脱碳法;(3)循环脱气—吹氧脱碳法;(4)氩氧感应炉

10. 扩散:体系中物质自动迁移、浓度变均匀的过程。驱动力:体系内存在的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促使组分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

11.炉渣碱度:在生产实践中,将炉渣中主要碱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与酸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的比值。

12.还原渣或冶金渣:以矿石或精矿为原料进行还原熔炼,在得到粗金属的同时,未被还原的氧化物和加入的溶剂形成的炉渣。

13.氧化渣或精炼渣:精炼粗金属,由其中元素氧化形成的氧化物和溶剂组成的炉渣。

14.富集渣:将原料中的某有用成分富集于炉渣中,以利于下道工序将它回收的炉渣。

15.合成渣:按炉渣所起的冶金作用,而采用各种造渣材料预先配制的炉渣。

16.稳定态:指化学反应中某中间物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以致反应物的浓度或速率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17.速率限制环节:当串联反应中有一个或多个环节进行得较快,而仅有一个环节最慢,这一个环节就是整个反应过程的限制者。

18.熔渣熔点:熔渣全部转变为液相的温度。

19.熔渣稳定性:指当温度及成分发生波动时熔渣的熔化性温度和黏度能保持稳定、少变化的能力。

20.液体金属结构:指金属中组成质点的排列状态和运动方式,它取决于原子之间交互作用能的特性及数值,也直接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

21.歧化反应: 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既有升高,又有降低的氧化还原反应。

22.化合物形成-分解反应:元素或低价化合物和气体反应形成化合物或高价化合物,反之,化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都可以分解为元素或低价化合物及气体。

23.氧化物氧势:在一定温度下氧化物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R T ln pO2;与其稳定性关系:氧化物的氧势越小,氧化物的稳定性越大,反之。

24.氧势图的应用原理:图中任两类氧势线相交时,交点处该两类氧势线所代表的氧势

相等,即∏o(1)=∏o(2);在此交点温度,由此两类氧势线组分构成的反应达到平衡,因此交点的温度即为反应平衡温度,而两氧势线的组分或其比值即是反应平衡成分或平衡分压比,此交点温度又称为此反应的转向温度。

25.还原过程分类:(1)用可燃气体作还原剂的间接还原法;(2)用固体碳作还原剂的直接还原法;(3)用金属(如Si、Al)作还原剂的金属热还原法。

26.影响还原速率因素:(1)粒度及孔隙率;(2)温度;(3)还原剂气体的组成;(4)压力等。

27.多相反应的组成环节:(1)反应界面对流扩散到反应界面上;(2)在反应界面上进行化学反应;(3)反应产物离开反应界面向相内扩散。

28.高炉间接还原与直接还原区的分布主要取决于什么?

答:主要取决于碳气化反应开始和终止的区域,该反应开始进行的温度区域越低,间接还原的区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9冶金反应影响因素:

30.炼钢用活性石灰生产原理:

31.化学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其作用:

32.体系内独立反应数计算:

33.根据化学反应式及ΔG计算元素含量:

34.固体碳还原氧化铁的平衡图分析:P436

35.标准溶解ΔG及其标准溶液ΔG计算式:P59-61

连铸车间65Mn套眼漏钢事故分析.doc

YJ0713-连铸车间65Mn套眼漏钢事故分析 案例简要说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该案例是连续铸钢漏钢事故分析与处理里案例,体现了凝固理论、金属学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与本专业连续铸钢、炉外精炼课程漏钢事故分析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连铸车间65Mn套眼漏钢事故分析 1.背景介绍 某中型转炉炼钢厂,采用喷吹颗粒镁预脱硫,拥有三座120t的转炉, 采用、LF炉、RH精炼装置,两台不同断面的大型厚板坯连铸机,连铸机采用双排热电偶漏钢预报装置及电磁搅拌技术。 该厂主要生产管线、优碳钢、耐候钢等中厚板。 2.主要内容 2.1.事故经过 2012年3月4日,连铸车间浇注65Mn钢种,连浇过程发生水口套眼现象,导致被迫更换水口,更换水口过程拉速降至几乎为零,发生了漏钢事故。 2.2.事故原因分析 一、精炼套眼原因分析 120吨区域自2011年至今共浇铸65Mn钢种5个较次,下面将不同时期精炼进站条件及冶炼状况进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一)精炼进出站温度的控制

从5个浇次精炼进出站温度变化情况来看,进出站温度控制变化比较大,3月4日进站温度最低,但是出站温度与其他浇次相比并不低,因此温度的变化不是造成本次套眼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精炼进出站S含量的变化: 从精炼进出站S含量来看,5各浇次精炼进站S含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2012年3月4日进站钢水S含量急剧上升,与2011年6月4日相比,进站S 上升0.013%,上升比例达86.7%,由于钢种自身液相线温度的限制,直接给精

钢铁冶金原理知识点

钢铁冶金原理 1.冶金热力学研究对象:反应能否进行,即反应的可行性和方向性、反应达到平衡态 的条件及该条件下反应物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率。 2.平衡常数的含义: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每个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 个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之比,这个比值叫做平衡常数。 3.稀溶液: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遵守拉乌尔定律,溶质遵守亨利定律的溶液。 4.正规溶液:混合焓不为0,但混合熵等于理想溶液混合熵的溶液。 5.活度系数:是指活度与浓度的比例系数。 6.试比较CO和H2还原氧化铁的特点? 解CO和H2是高炉内氧化铁的间接还原剂。它们均能使Fe2O3还原到Fe。但它们的还原能力在不同温度下却有所不同。在810℃,两者的还原能力相同,而在810℃以下,CO的还原能力比H2的还原能力强,但在810℃以上,则相反,氢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这反映在还原剂的分压上,随温度的升高,还原FeO所要求的CO分压增高,还原FeO 需要的H2分压则减小。高炉下部高温区H2强烈参与还原,而使C消耗于形成CO(C 的气化反应)的量有所减少。另,在高温区内,它们形成的产物H2O(g)及CO2均能与焦炭反应,分别形成H2及CO。增加间接还原剂的产量。这也就推动了碳直接还原的进行。在还原的动力学上,由于H2在FeO上的吸附能力及扩散系数均比CO的大,所以H2还原氧化铁的速率,即使在810℃以下,也比CO的高(约5倍)。提高还原气体中H2的浓度有利于氧化铁还原速率的增加。 7.氢和氮气对钢会产生哪些危害? 答:氢在固态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在钢水凝固和冷却过程中,氢和CO、N2气体一起析出,形成皮下气泡中心缩孔,疏松,造成白点和发纹。钢中含有氢气的气孔会沿加工方向被拉长形成裂纹,进而引起钢材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的降低,发生氢脆现象。 氮含量高的钢材长时间放置,将会变脆。原因是钢种氮化物析出速度很慢,逐渐改变钢的性能。钢种含氮量高时,在250℃—450℃温度范围,表面发蓝,钢的强度升高,冲击韧性降低,称之为蓝脆。氮含量增加,钢的焊接性能也变坏。 8. 炼钢二次精炼手段和目的。 答:炉外精炼的基本手段有搅拌、渣洗、加热、真空、喷吹等5种,目的是:在真空、惰性气氛或可控气氛的条件下进行深脱碳、脱硫、脱氧、除气、调整成分(微合金化)和调整温度并使其均匀化,去除夹杂物,改变夹杂物形态和组成等。钢水炉外精炼是为适

内蒙古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原理期末考试大题知识点

三、分析计算题 32分 第三章自由度计算(8分) F=3n-2P L-P H(4分) …为复合铰链,…为局部自由度,…或…为虚约束(3分) ∵F=机构原动件数目∴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1分) 第六章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分度圆直径:d=mz m为模数(正常齿制m≥1mm,h a*=1,c*=0.25)z 为齿数 基圆直径:d b=dcosα 齿根圆直径:d f=d-2h a-2c h a= h a*m c= c*m 齿顶圆直径:d a=d+2h a 齿根高:h f= h a+c 节圆与分度圆重合 第十一章轮系 说明为何种轮系。若为复合轮系,说明齿轮…、…和齿轮…组成的定轴轮系,齿轮…、…、…及行星架H组成的周转轮系。 在定轴轮系中: 在周转轮系中: 第十五章轴承 根据正装反装画出内部轴向力,正装相对,反装相反。 S/F s=eF r 计算S1/F s1+K a+ S2/F s2>或<0 计算轴向载荷F a

正装:力的方向端轴承被压紧,另一端放松。 反装:相反 放松端F a= S/F s 压紧端F a= S/F s±K a 计算当量动载荷P ≤或>e 然后P=XF r+YF a 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中一定含有机架和连杆 根据另两个连架杆是否为曲柄: 1.一个曲柄,一个摇杆。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为原动件-连续转动-往复摆动) (摇杆为原动件-往复摆动-连续转动) 2.都是曲柄。双曲柄机构 主动曲柄与从动曲柄不等长-主动的等速转动-从动的变速转动3.都是摇杆。双摇杆机构 主动的摆动-从动的摆动 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最长杆≤其它两杆之和 2.最短杆为机架或连架杆 满足条件1时,最短杆为机架,双曲柄机构 最短杆对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 最短杆邻杆为机架,曲柄摇杆机构 未满足条件1,双摇杆机构

《钢铁冶金原理》基本知识点整理

B r 0 B r f B B r B f 0 B r Fe a 《钢铁冶金原理》基本知识点 1、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表达式:G =H -TS =U +pV -TS dG =Vdp -SdT 2、等温等压条件下,d G =0;(始末态的G 相等-平衡条件) 等压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对温度的变化率为熵变的负值 等温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对压力的偏微商等于气体的体积 3、从标准态压力p 0 到任意指定态p :(等温条件) 对凝聚相:G=G o+RTlna 4、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对于有凝聚相参加的多相化学反应: 5、范特霍夫方程式: 6、拉乌尔定律:p B =p B *? x B 亨利定律:P B=K H(x)X B (X B 为摩尔分数浓度 ) p B =K H(%)w B(%) 7、活度、活度系数、活度的标准态: 以拉乌尔定律或亨利定律为基准或参考态,引入修正后的浓度值称为活度;a=P B /P 标,r 或f=P B /P(参比)而此修正系数r B 、f B(H)、f b (%)称为活度系数。 8、 、 、 的含义:P B =P B*r B x B(实际溶液) a B(R)= r B oX B , 分别为以拉乌尔定律为基准或参考态,对组分浓度修正时的修正系数和以亨利定律为基准或参考态,对组分浓度修正时的修正系数。 指的是稀溶液(亨利定律)以纯物质为标准态的活度系数,其值为常数。r B o=r B /f B (H) 一般作为溶剂或浓度较高的组分可选纯物质作为标准态,若组分的浓度比较低时,可选用假想纯物质或质量为1﹪溶液作为标准态。 在冶金过程中,作为溶剂的铁,如果其中元素的溶解量不高,而铁的浓度很高时,可选纯物质作为标准态, =x [Fe]=1,Fe r =1 ;如果溶液属于稀溶液,则可以浓度代替活度(H K 标准态);熔渣中组分的活度常选用纯物质标准态。 0ln G G RT J ?=?+K RT J RT G ln ln 0-=-=?20 )ln (RT H T K p ?= ??A H(%)H(x) B 100M K K M = ) ()(0 H B R B B a a = γ

《钢铁冶金原理》基本知识点整理

B r 0 B r f B B r B f 0 B r Fe a 《钢铁冶金原理》基本知识点 By Moonlight 2009/10/17 注:主要知识点是基于老师上课提问的问题,限于名词、概念、公式的解析。 1、 活度、活度系数、活度的标准态: 以拉乌尔定律或亨利定律为基准或参考态,引入修正后的浓度值称为活度;而此修正系数称为活度系数。 具有纯物质、假想纯物质及 =1﹪溶液蒸汽压或两定律的比例常数的状态称为活度的标准态。 2、 、 、 的含义: , 分别为以拉乌尔定律为基准或参考态,对组分浓度修正时的修正系 数和以亨利定律为基准或参考态,对组分浓度修正时的修正系数。 指的是稀溶液以纯物质为标准态的活度系数,其值为常数。 3、 活度标准态选择的一般原则以及钢铁冶金过程中组分活度标准态如何选择? 一般作为溶剂或浓度较高的组分可选纯物质作为标准态,若组分的浓度比较低时,可选用假想纯物质或质量为1﹪溶液作为标准态。 在冶金过程中,作为溶剂的铁,如果其中元素的溶解量不高,而铁的浓度很高时,可选纯物质作为标准态, =x [Fe]=1,Fe r =1 ;如果溶液属于稀溶液,则可以浓度代替活度(H K 标准态);熔渣中组分的活度常选用纯物质标准态。 4、 理想溶液,稀溶液以及超额函数: 理想溶液:在整个浓度范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的溶液; 稀溶液:溶质蒸汽压服从亨利定律,溶剂蒸汽压服从拉乌尔定律的溶液; 超额函数:实际溶液的偏摩尔量(或摩尔量)与假想其作为理想溶液时的偏摩尔量(或摩尔量)的差值。 ex B G =RT ln B r ex m G =RT ln B B x r ∑ 5,为什么温度升高使实际溶液趋向于理想性质? 由()2 B B T T G H T ???=-? 知: 2 ln B B T r H RT ??=-? B w

罗莉萍先进事迹材料

罗莉萍先进事迹材料 罗莉萍,女,1967年1月出生,副高职称,炼钢高级考评员,从事冶金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近三十年,在教书育人、专业建设、学生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表现突出,曾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师、院级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并获得全国冶金教育系统杰出人物荣誉。 教书育人---为师亦为母 近30年的教师生涯,该同志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家与学校是她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在她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工作就是她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她却乐此不疲:“我觉得每天都非常充实和满足,我热爱我的工作,它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兢兢业业、刻苦专研,积极关注本专业本领域的发展新动向,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本学科教学思路。任教至今,曾先后承担《炼钢工艺与设备》《钢铁冶金原理》、《冶炼基础知识》《金属学》《连续铸钢生产》《炉外精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做好实习、实训等相关工作。平均周课时16节以上,每学年平均教学工作量达420节以上,在超额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教学考核评估达到优良。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专业教学上,坚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

教学内容精练、实用;用通俗明晰的语言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认真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实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教学竞赛,并多次获奖。此外,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等专项课题研究,取得了对教学有较大价值的成果,多次在国家职业教育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并获奖。 曾担任近十年的班主任,如今桃李满天下。做为班主任期间,关心学生她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每周检查宿舍,她先看看宿舍卫生是否干净,学生床铺是否整齐,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她还会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棉被等等。学生生病时,她带去看病,学生有困难时,情绪低落时,首先寻求帮助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他们敬爱的罗老师。总之,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她几乎事事关心,让家长放心,使学生感动。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她用一点一滴的行为,诠释着一名教师的忠诚,用自己的言行,把人格的标准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付出皆有回报,其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全校“精神文明”先进班级,她所教过的学生及其家长,都已经变成了她的知己和朋友。 专业领域--始于职责,精于热爱 该同志作为冶金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先后参加省级专业和新钢公司级考评,以及承担中高级工的培训任务。

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doc

YJ0709-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的影响 案例简要说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该案例是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的案例,体现了钢水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夹杂物的分类、夹杂物的改质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与本专业连续铸钢课程钢液的准备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1.背景介绍 市于钢种成分如镭硫比、钙铝比及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水可浇性影响极为显著,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钢水成分的研究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对洁净钢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钢中AI2O3、MnS、A1N、 CaS等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形态.数星、粒径以及分布等都严重影响着钢水 的可浇性。因此,研究钢中非金属夹杂的来源.生成.结构形态及其对钢水可浇性的影响,己成为各个钢铁厂冶炼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课题。 2・主要内容 2丄氧化类夹杂物改性 脱氧产物AI2O3的改性处理主要是将其转变为含CaO含量较高的钙铝酸盐(12CaO-7A12O3)o这种钙铝酸盐在1450°C下为液态,在钢液中易于上浮、分离。即使残留在钢液中也会以球状夹朵为主,对钢的危害性较小。形成钙铝酸盐的反应过程为: AI2O3 T CaO・6A12O3 T CaOJAbCb - CaO A^Cb 一nCaO-VAhO^ -^3CaO A12O3^CaO,其中IZCaOdAbCb熔点较低,在钢液中通常呈现液态, 很容易上浮,防止阻塞水口,造成连铸水口套眼现象岀现。

北科冶金物理化学概要

一冲刺阶段知识点概要 1.1 课程重点 热力学基本定理在冶金中应用及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方法;Elingham 图的应用;溶液(包括铁液与渣液的活度与活度系数、Wagner 模型、分子理论与离子理论模型、标准溶解自由能等);扩散与传质的基本理论;三个典型的冶金动力学模型(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气液相反应动力学、液液相反应动力学)。 1.2 课程难点 活度的概念及活度标准态的选择;不同标准态活度及活度系数之间关系;相图的基本规则(邻接、相界限构筑、二次体系副分、切线、阿尔克马德、零变点)。含有一个不稳定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的冷却过程分析;气泡在均相与非均相形核、气泡长大与上升过程动力学机理;液液反应动力学的双膜理论的应用;不同控速条件的气固反应动力学的未反应核模型。 二冲刺阶段知识点梳理 热力学部分 (注:未指明书系为《冶金物理化学教程》) 1 热力学基本定理及在冶金中的应用 1.1 几个基本公式

1)体系中组元i 的自由能的描述;理想气体体系中组元i 的自由能;液相体系中组元i 的自由能;固相体系中组元i 的自由能。(书第5 页) 2)等温方程式的导出由单个组元I 的自由能推导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讨论自由能变化的三种形式;重点讨论的形式,得出 ;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的关系与联系,二者在热力学中分别承担的角色。(书6-7 页)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为反应产物与反应物处于标准态时的自由能差,表示反应的限度,是反应平衡态的度量反应的自由能表示反应产物与反应物自由能的差,表征反应的方向。 3)等压方程式与二项式(仅限于了解)微分式;由微分式导出积分式;(书7 页)等压方程式表征了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2 冶金热力学中标准自由能的计算(书11-15 页) 1)用积分法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及标准溶解吉布斯自由能定义,要求会举例。(书11 页)2)由积分法得到的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求化学反应标准自由能与温度的二项式; 3)由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标准溶解自由能求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二项式); 4)由电化学反应的电动势求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要求会写正极、负极及总反应式) 5)由自由能函数求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自由能函数的定

钢铁冶金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钢铁冶金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钢铁冶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钢铁冶炼的基本工艺和技术,了解钢铁冶炼对于经济社会的贡献,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冶金原理概述 本章节主要介绍冶金原理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并介绍了钢铁冶炼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 1.冶金原理的概念和分类 2.冶金原理的发展历程 3.钢铁冶炼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钢铁的组织与性能 本章节主要介绍钢铁的组织和性能的基本知识,包括钢铁的晶体结构和组织形态、钢铁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等。 知识点: 1.钢铁的晶体结构和组织形态 2.钢铁的化学成分 3.钢铁的机械性能

第三章:钢铁冶炼原料 本章节主要介绍钢铁冶炼所需原料的种类、特性、来源及其采购和加工过程。 知识点: 1.钢铁冶炼所需原料的种类和特性 2.钢铁冶炼原料的来源和采购 3.钢铁冶炼原料的加工过程 第四章:钢铁冶炼工艺 本章节主要介绍钢铁冶炼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钢铁冶炼的原理和流程、炉型和设备、工艺条件和控制等。 知识点: 1.钢铁冶炼的原理和流程 2.钢铁冶炼的炉型和设备 3.钢铁冶炼的工艺条件和控制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单独作业及实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考核方式 学生将根据每章节学习的内容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同时,学生需要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以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此外,还有小组作业和口头答辩等考核形式。 参考资料 1.《钢铁冶金原理(第三版)》/ 著者:李大中,杨绍东

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doc

YJ0709-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案例简要说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该案例是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的案例,体现了钢水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夹杂物的分类、夹杂物的改质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与本专业连续铸钢课程钢液的准备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钢水成分对连铸可浇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1.背景介绍 由于钢种成分如锰硫比、钙铝比及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水可浇性影响极为显著,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钢水成分的研究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对洁净钢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钢中A12O3、MnS、AlN、CaS等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形态、数量、粒径以及分布等都严重影响着钢水的可浇性。因此,研究钢中非金属夹杂的来源、生成、结构形态及其对钢水可浇性的影响,已成为各个钢铁厂冶炼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课题。 2.主要内容 2.1.氧化类夹杂物改性 脱氧产物A12O3的改性处理主要是将其转变为含CaO含量较高的钙铝酸盐(12CaO·7A12O3)。这种钙铝酸盐在1450℃下为液态,在钢液中易于上浮、分离。即使残留在钢液中也会以球状夹杂为主,对钢的危害性较小。形成钙铝酸盐的反应过程为: A12O3→CaO·6A12O3→CaO·2A12O3→CaO·A12O3→12CaO·7A12O3→3CaO·A12O3→CaO,其中12CaO·7A12O3熔点较低,在钢液中通常呈现液态,很容易上浮,防止阻塞水口,造成连铸水口套眼现象出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