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示范课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示范课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示范课学案

课题: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备课人:审核人: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并求解

2、掌握力与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解法等。

3、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静力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回顾】

一、受力分析

1.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

2.写出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二、物体的平衡

1.什么是平衡状态?

思考:物体的速度为零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是一回事吗?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三、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

方向。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一

定与第三个力大小、方向.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大

小,方向.

【预习自检】

1.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补充与质疑

B F

A

C α

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 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0斜面倾角为30 ,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等于零 B.大小为

1

2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于为32

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直角三棱柱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

斜面倾角为θ.质量 为m 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预习发现的问题 】

【课内探究】

一 、判断平衡物体受力个数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方法总结: 变式1:若物体A 固定在墙上,其他条件不变,则B 物体受力个数可能为 个和 个.

变式2:若将力F 改为水平向左的力仍作用在物体B 上,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B 受 个

A B F

力.

【实战演练】 L 型 木板

P (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 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

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所示.若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 A .3 B .4 C .5 D .6

二、求解平衡物体力的大小

例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 ,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若要使物体沿着墙向下匀速运动,求外力F 的大小。

方法总结:

【实战演练】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

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O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tan mg

F =

θ B .F =mgtan θ C .tan N mg

F =θ

D .F N =mgtan θ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正方体和质量为M 的正方体放在两竖直墙和水平面间,

处于静止状态.m 与M 相接触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若不计一切摩擦,求: (1)水平面对正方体M 的弹力大小;

(2)墙面对正方体m 的弹力大小;

(3)墙面对M 的弹力的大小.

方法总结:

【实战演练】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

A .12sin N m g m g F θ=+-

B .12cos N m g m g F θ=+-

C .cos f F θ=

D .sin f F θ= 三:动态平衡问题

例4、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一个均质小球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如把线的长度缩短,则

球对线的拉力T 、对墙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T 、N 都不变.

B .T 减小,N 增大.

C .T 增大,N 减小.

D .T 、N 都增大.

方法总结:

【实战演练】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 和木板BC 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

的压力为F N1,球对板的压力为F N2.在将板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N1和F N2都增大

B.F N1和F N2都减小

C.F N1增大,F N2减小

D.F N1减小,F N2增大

例5、如图所示,一个直角支架AOB 的AO 部分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部分竖直向

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的质量均为m ,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

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F N 不变,f 变大

B.F N 不变,f 变小

C.F N 变大,f 变大

D.F N 变大,f 变小

【实战演练】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1OO 、2OO 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

O 、1O 、2O 转动,在O 点悬挂一重物M ,将两相同木块m 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

个系统保持静止。f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N F 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

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1O 、2O 始终等高,则( )

A .f F 变小

B .f F 不变

C .N F 变小

D .N F 变大

方法总结:

【盘点收获】

【当堂检测】

例1、如图1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另一端与斜面体P 连接,P 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 此刻所受的外力 个数有可能为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方法总结:

1、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倾斜的墙面上,在与墙面和B 垂直的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试分析A 、B 两个物体的受力个数。

针对训练3如图所示,水平横杆上套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铁环,在铁环上系有等长的细绳,共同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两铁环与小球均保持静止,现使两铁环间距离增大少许,系统仍保持静止,则水平横杆对铁环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将( )

A.F N增大 B.F f增大

C.F N不变D.F f减小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所带电量分别为q和-q,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甲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的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

(1)平衡时可能位置是图中的()

3、用一根细线,沿水平方向把电灯拉至图1-68中实线位置A,此时CA线所受拉力T1,OA线所受拉力T2.如把电灯拉至图中虚线位置A′,则两线所受拉力T1、T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T1、T2都增大.

B.T1增大,T2不变.

C.T1、T2都减小.

D.T1减小,T2不变.

4、如图甲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Q正上方

的P点处固定一细线,细线另一端悬挂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

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

电荷量逐渐减小,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将()

A.保持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减小

D.逐渐增大

【强化训练】

M N

F O θ1

θ

1、(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

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

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1F 和2F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31-

B 、23-

C 、312

2-

D 、1-32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时,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m 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1、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2、3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石块间的作用力F12和第2、3石块间的作用力F23的大小分别为

A .F12=mg

B .F12=2mg

C .F23 =0

D .F23=3mg

3、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横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的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然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与横杆的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是( )

A .F逐渐增大f保持不变N逐渐增大

B.F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N保持不变 C.F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 D.F逐渐减小f逐渐减小N保持不变

4、半圆柱体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 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 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 对Q 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 、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英语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英语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年级班组英语学科试卷讲评学案 Learning aims : 1. To make clear all the puzzles in the paper and learn to use them freely. 2.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self-study and cooperation. 3. To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and others; improve yourself all the time. .课前自主学习,自查与纠错 对照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整理每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 21-25. B D B A A 26-30.D C D D B 31-35.A B B D D 21题 a与the 的用法区别 a表示 the表示 不定冠词和序数词连用,表达的含义是 22题 while作为连词时的用法总结 23题“how do you find”表达的意思是 24题 amazing指,amazed指 news He is at the amazing news. 25题.Contain指 Include 指 常用两种表达方式:including sth/ sb= sb’sth included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e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e . 26题选择which的原因是 27题本题是一个被动句,可以先还原成主动句 其中to为,类似的结构还有 28题有关句 正要做…这时(发生另一事) 正在…这时(发生另一事) 刚做完…这时(发生另一事) 30题 with pleasure与my pleasure 的区别是 with pleasure my pleasure 31题 could have done 的表达的意义是 must have done表达的意义是 32题 think ...of remind... of let... done wake... up 33题 suggest用法特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一模试卷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2018·崇明模拟) 下列物理量单位关系正确的是() A . 力的单位:kg·m/s B . 功的单位:kg·m2/s2 C . 压强单位: kg/m2 D . 电压单位:J·C 2. (2分)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 . 焦耳 B . 牛顿 C . 库仑 D . 伽利略 3. (2分)(2017·丰台模拟) 在商场中,为了节约能源,无人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运行,当有顾客站到扶梯上时,扶梯先加速,后匀速将顾客从一楼运送到二楼.速度方向如图所示.若顾客与扶梯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加速阶段,顾客所受支持力大于顾客的重力 B . 在匀速阶段,顾客所受支持力大于顾客的重力

C . 在加速阶段,顾客所受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同 D . 在匀速阶段,顾客所受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同 4. (2分)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0角且绷紧,小球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A . B . C . D . 5. (2分) (2019高三上·吕梁月考) 地球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 v1、v2、v3;角速度大小分别为、、;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2、a3;所受向心力大小分别为 F1、F2、F3。则下列关系一定不正确的是() A . v3 >v1 >v2 B . < = C . a3 >a1 >a2 D . F3 >F1 >F2 6. (2分) (2019高三上·西安期中) 如图所示,总质量为M带有底座的足够宽框架直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框架顶部O处,细线长为L,已知M>m,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m获得一瞬时速度v0 ,当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

初一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初一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作文讲评课教案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能力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内容:写景状物的散文教学要求:1、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2、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有景有情教学步骤:1、学生自读本单元课文2、学生自由发言评论教学设计:1、按时间顺序例如春夏秋冬季节顺序等2、定点观察:仰视、俯视、远眺、近看、环顾等3、移步换景:足迹的移动,空间的转换4、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5、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6、写景状物要有明确的立意要有独特的感受,景中有情7、景物描写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多用一些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移觉等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了解了写景状物的方法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见,把握了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观察时要着力发现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写景状物的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都要有明确的立意纯客观地描写景物,即使有几分像,也是无生命无生气的景物要能写活,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情是写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

互相交融,做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例文一春天的小塘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静”字它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一滩水,而是一片绿茵蓝天、白云、绿树的影子映在水面上,春姑娘的手也在轻轻地抚摸着它,浅水处的水草也绿得发亮小塘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连水底的小生物都一一映在眼里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动”字它就像一条变幻无定的绿绸,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当微风吹动水时,水面上便泛起了道道水纹,缓缓地推进小塘边的绿树也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使人听起来心旷神怡春天的小塘,还美在一个“早”字南国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刚刚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了当北国还略寒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满塘春色了瞧,岸边的小草也换上了绿衣,水中的水草也长出了新芽,而一群鸭子则有的在岸上晒太阳,有的在水中嬉戏,生动极了几只燕子时而掠过水面,在水面上泛起了小水圈??当春雨来临时,小塘又是另一番景象,细细的春雨在天空中下着,密密麻麻的小雨点儿落在水面上,一朵朵小水花便在水中绽放开来“刷刷刷”,那声音听起来很有亲切感偶尔的一两下电闪雷鸣也会给宁静的小塘增添了神秘色彩小塘,确实美极了夏天的小塘,美在亭亭独立的芙蕖;秋天的小塘,美在清幽的碧波;冬天的小塘,美在成熟的收获而春天的小塘,美在温馨之中当你学习劳累之时,可到小塘边去走走,感受春天的到来,而烦闷和疲劳便都消逝得无影无踪小塘春色,确实美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1-3、重力、 弹力、摩擦力

1、力重力弹力 [高考要求] 1、掌握力、重力、形变、弹力等概念; 2、理解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3、知道重力的产生及重心位置的确定; 4、掌握判断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方法; 5、掌握胡克定律,会计算弹力的大小。 [学习内容] 一、力 1、力的概念:(1)力是______对_____的作用;(2)其作用效果是①使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②使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_。形变指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变化。 2、力的基本特性:(1)力的物质性是指____________;(2)力的矢量性是指______________;(3)力的相互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4)力的独立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 3、力的表示:(1)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叫力的图示;(3)_________________叫力的示意图。 4、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为___________;(3)按作用方式分:有场力,如_____________有接触力,如__________________;(4)按研究对象分为内力和外力。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_____________,力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且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均为9.8N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与引力关系______。 2、重力的大小:G=mg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___关。(填有、无) 思考:物体的重力大小随哪些因素而改变? 3、重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或垂直于____________。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位置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注意:重心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可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三、弹力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力。其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物体间弹力有无的分析方法——常用假设法。 (1)从物体的形变分析;(2)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3)从物体间相互作用分析。 例2、分析下列各图中A、B间是否有弹力作用(水平面皆为光滑) ⑴ ⑶ a=g

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物理一模试卷(有答案)(加精)

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0分) 1.静电力恒量k的单位是() (A)N·m2/kg2(B)N·m2/C2 (C)kg2/(N·m2)(D)C2/(N·m2) 2.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这三者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A)比值定义(B)控制变量 (C)等效替代(D)理想模型 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I变化到状态II,其p-1/V 图像为过O点的倾斜直线,下述正确的是() (A)密度不变(B)压强不变 (C)体积不变(D)温度不变 4.如图为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的振幅为10cm (B)质点的周期为4s 1/V

(C)t=4s时质点的速度为0 (D)t=7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0 5.关于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电量大的点电荷受力大,电量小的点电荷受力小 (C)当两个点电荷间距离增大而电量保持不变时,这两个电场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D)当第三个点电荷移近它们时,原来两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变化 6.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半径在逐渐减小的螺旋形光滑水平轨 v 道。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下列物理量中数值将减小的是() (A)线速度(B)角速度(C)向心加速度(D)周期 7.如图所示,一只贮有空气的密闭烧瓶用玻璃管与水银气压计相连,气压计的两管内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现降低烧瓶内空气的温度,同时上下移动气压计右管,使气压计左管的水银面保持在原来的水平面上,则气压计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Δh与烧瓶内气体降低的温度Δt(摄氏温标)之间变化关系的图像为()

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一精品资料

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

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半命题作文的拟题方法及技巧。 2对比分析,了解一篇习作的评分标准,掌握作文在构思、立意、语言表达书写方面的要求,对照分析,提升自我。 3.作文片段及作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作文评鉴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写文章做到注意以情动人,注意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作文中叙事描写的具体生动,开篇如何入题。 教学准备:打印学生范文以备交流指导,学生准备积累好词佳句的本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每个同学都渴望写一篇好的习作,好习作有什么标准?怎样才能写一篇好的习作?今天我们结合上次作文评改情况做一次讲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二、作文回顾:(投影) 回顾本次作文题目及要求。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请同学回顾对文题的理解。 审题的技巧及拟题的技巧。 作文审题方法 作文的审题步骤 审题是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有经验的学生,应将审题过程分作四步走完。 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扫读的内容为: ①看文题的类型——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要求自由拟题;看是材料作 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 ②看文题的内容——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 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 ③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 单的,还是复杂的。 ④看文题的多少——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 题。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1.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 2.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 空”。 3.侧重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明确写作的要求 说说你对《哦,原来——》这个半命题作文题的思考 作文评分细则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高三上学期一轮模拟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4. 如图所示,重力为G 的风筝用轻细绳固定于地面上的P 点,风的作用力垂直作用于风筝表面AB ,风筝处于静止状态。若位于P 点处的拉力传感器测得绳子拉力大小为T ,绳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α。则风筝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φ满足( ) A . cos tan sin T G T α?α= + B . sin tan cos T G T α ?α=+ C . sin tan cos G T T α?α+= D . cos tan sin G T T α ?α += 15. 如图所示,用传送带给煤车装煤,平均每5 s 内有5000kg 的煤粉落于车上,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很小,可认为煤粉竖直下落。要使车保持以0.5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对车应再施以向前的水平力的大小为( ) A. 50N B. 250N C. 500N D.750N 16.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水平摩擦轮A 和B ,两轮半径 R A =2R B ,A 为主动轮。当A 匀速转动时,在A 轮边缘处放置的小木块 恰能相对静止在A 轮的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放在B 轮上让其静止,木块离B 轮轴的最大距离为( ) A. 8B R B. 2B R C. R B D. 4 B R 17. 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荷q 、质量为m 的小球,从光滑绝缘斜面轨道的A 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沿切线进入竖直面上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恰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B 。现在空间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 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假设小球的电量q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小球一定不能到达B 点 B .小球仍恰好能到达B 点 C .小球一定能到达B 点,且在B 点对轨道有向上的压力 D .小球能否到达B 点与所加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有关 18. 已知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52n x t =+,其中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讲评课学案2

讲评课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题目的讲评,纠正错误,梳理知识点。 2、通过对题目的讲评,学会审题的基本方法,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能力,提高审题能力。 3、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的薄弱环节,思考改进方法。 二、学习方法:通过身份转换,如以改卷者和命题者身份,总结审题方法。 三、学习重难点:如何审题 四、学习过程: (一)请你改卷:请你以改卷老师的身份批改投影上的卷子,同时请在自己的原卷上更正答案。 (二)总结审题方法: (三)请你命题:请以命题者的身份,根据第一道题的材料,对设问重新进行设计。 (四)请你做题: 1、2012年2月下旬,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了PM2.5值监测。环保志愿者、“广州蓝天行动”发起人陈嘉俊尝试给广州市委书记、市长信箱发去邮件,不仅收到市长陈建华的亲笔复函:“市政府已决定实施PM 2 .5检测及发布。爱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而且万庆良书记还作出批示并委托常务副市长陈如桂会见志愿者代表。陈嘉俊说,这是他负责“我为广州测空气”以来第一次收到市级领导的正式回复,感到惊喜之外,也对广州未来开展检测PM 2.5等有关环保公益活动充满了信心。 (1)请你评价陈嘉俊的行为。 (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和公民应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2、2008年第16个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目前我国城市90%以上城镇水域受到污染,大中城市自来水的水源合格率只有约70%。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必须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这为公众对防治污染工作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了维护水安全,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和公民应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题号优点不足如何改进 1 2 3 4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测 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 答案 C 二、碰撞、反冲、爆炸 1.碰撞 (1)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 (2)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3)碰撞分类

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反冲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实例:发射炮弹、爆竹爆炸、发射火箭等. (3)规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 3.爆炸问题 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自测

上海市嘉定区2020高三物理一模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高三物理一模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 1.(3分)下列物理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思想方法的是()A.“瞬时速度”的概念B.“点电荷”的概念 C.“平均速度”的概念D.“电场强度”的概念 2.(3分)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千克B.牛顿C.伏特D.特斯拉 3.(3分)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角速度B.线速度C.周期D.转速 4.(3分)一个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做功﹣6J,F2对物体做功8J,则F1和F2的合力做功为() A.2J B.6J C.10J D.14J 5.(3分)用细线将一块玻璃片水平地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并使玻璃片贴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缓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在玻璃片脱离水面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片的重力,其主要原因是() A.玻璃片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玻璃片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玻璃片和水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玻璃片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6.(3分)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1.5V,闭合电键后() A.电源在1s内将1.5J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电源在1s内将1.5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电源把1.5J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电源把1.5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7.(3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当它保持额定功率加速运动时()A.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 B.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 C.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 D.牵引力减小,加速度不变 8.(3分)如图,A、B为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电荷量为2.0×10﹣7C的负电荷,从A运动到B,克服电场力做功4.0×10﹣5J.设A、B间的电势差为U AB,则() A.电场方向为A→B;U AB=200V B.电场方向为B→A;U AB=﹣200V C.电场方向为A→B;U AB=200V D.电场方向为B→A;U AB=200V 9.(4分)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绳的拉力作用下,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向上运动了1m。设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为△E p,绳的拉力对物体做功为W,则()A.△E p=20J,W F=20J B.△E p=20J,W F=24J C.△E p=﹣20J,W F=20J D.△E p=﹣20J,W F=24J 10.(4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如图所示过程变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的体积()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1.(4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实线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2=0.25s时刻的波形图,则该波传播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讲评课

《第二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多音字、乱词重组课型:讲评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的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可以把混乱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订正、评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教学难点:把混乱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教法:教师指导点拨 学法:相互交流法 教具: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第二单元测试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各自的做题情况。 二、试卷情况整体分析 从整体来看,同学们都做得不错,我们班中有很多同学都大有进步,特别是××同学,这次的答题全对。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多音字的读音选择的不正确;用词语排列句子中的第一个组织的不通顺。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评析。 (设计意图:试卷评析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简单总结,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同时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试卷评析的热情。) 三、学生自查、自改、寻找原因。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第二单元测试题的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并发给了大家,现在我们要完成三件事: 1、自查:自己检查错题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改正过来。 3、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题记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查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典型试题讲解强化训练 1、对号入座。 shǎo shào (1)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2)我少.()了一本书。 jiāo jiào (3)老师在教.()同学们写字。 (4)同学们在教.()室里看书。 分析原因:同学们对这类题型见得少,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强化练习: bēi () yuè() xíng() 背乐行 bèi() lè() háng() 2、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 照顾小女孩妈妈生病的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定理导学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六、机械能(3) 动能定理 【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 和时间t ,或不必求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 (kx+ 3 2 π)(单位: m),式中k=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 0=5 m/s 的初 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x= 3 m 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 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 ,问: (1)在恒定拉力F 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 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物理一模 基础知识专题汇编(含答案)(精校Word版)

上海市各区县2020届高三物理一模基础知识专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0嘉定一模第1题) 下列物理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思想方法的是( ) (A )“瞬时速度”的概念 (B )“点电荷”的概念 (C )“平均速度”的概念 (D )“电场强度”的概念 2.(2020嘉定一模第2题)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 )千克 (B )牛顿 (C )伏特 (D )特斯拉 3.(2020奉贤一模第1题)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 )电流强度 (B )磁通量 (C )电场强度 (D ) 电势差 4.(2020静安一模第1题)下面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符号,正确的是 (A )力,kg (B )磁感应强度,B (C )电场强度,C/N (D )功率,W 5.(2020虹口一模第2题)麦克斯韦认为: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磁波。受此启发,爱因斯坦认为:物体的周围存在引力场,当物体加速运动时,会辐射出引力波。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的观点,采用了( ) A .类比法 B .观察法 C .外推法 D .控制变量法 6.(2020虹口一模第3题)依据库仑定律F =k 122q q r ,恒量k 在国际单位制中用基本单位可以表示为 ( ) A .N ·m 2/C 2 B . C 2/m 2·N C .N ·m 2/A 2 D .kg ·m 3/(A 2·s 4) 7.(2020闵行一模第2题)通过对比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均匀带电球体外部电场可视作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 ) (A )等效 (B )归纳 (C )类比 (D )演绎 8.(2020崇明一模第1题)物理算式3(s)×4(V)×2(A)计算的结果是( ) A .24N B .24W C .24C D .24J 9.(2020浦东一模第1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物理模型的是( ) (A )电场 (B )电阻 (C )磁感线 (D )元电荷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刘颖 一、设计思想 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题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样经常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 但学生的收获不大。本学期我们化学组着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这一课题研究, 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成绩分析]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得分率: 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审题不细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 一、审题不细致: 典型例题:16.(2分)请用符号和数字填空: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______78%、 ________21%、稀有气体占 _______%、___________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分析]如果在审题时注意到了“符号”和“数字”两个关键的词,此题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19.(4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其目的。 小明把光亮的细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立即用坩埚钳夹着铁丝从瓶口到瓶底缓慢地伸入盛有氧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结果没有观察到预计的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2点)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储备: 学生回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铁丝表面有锈迹。 2.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和火柴伸入集气瓶下部。 3.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 4.氧气浓度不大。 5.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020 40 60 80 100 135********得分率010203040506070809010016182022242628 得分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高三物理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抛体运动 编号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规律,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 ,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 2.特点: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从理论上讲,正交分解的两个分运动方向是任意的,处理问题时要灵活掌握。 4.平抛运动的规律 合速度的方向0tan y x v g t v v β== 合位移的方向0 tan 2y g t x v α== 【典型例题】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例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度 变式训练1、一架飞机水平匀加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人从飞机上看四个球 ( ) 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下方排成倾斜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D .在空中排成的队列形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2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s 1=△s 2=0.4m ,高度差△h 1=0.25m ,△h 2=0.35m .求: (1)质点抛出时初速度v 0为多大? 图5-1-3

2018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用来定量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是() (A)磁感应强度(B)磁通量(C)安培力(D)磁感线 2.20世纪中叶以后,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移动电话机()(A)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B)只能发射电磁波,不能接收电磁波 (C)不能发射电磁波,只能接收电磁波 (D)既不能发射电磁波,也不能接收电磁波 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4.电源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下列关

于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势是一种非静电力 (B )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储存的电能越多 (C )电动势就是闭合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 (D )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其体积、外电路无关 5.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 有质量均为m 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 均为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块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0 (B )mg (C )1 2 mg (D )2mg 6.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 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7.如图所示,虚线 a 、 b 、 c 是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

高三英语讲评课导学案

高三英语讲评课导学案—周周练十一 I. Lead In (Check the answer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见ppt) II. Group Work (Work in groups and exchange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summing up some problem-solving skills.) Requirements: 1. What is the right choice? Why? 2. What are your original choices? And why are they wrong? 3. Sum up some problem-solving skills by filling up the blanks in Step III. III. Skill Summary (Volunteers come to the front to speak out their choices , explain the reasons and share their problem- solving skills. Others or the teacher may polish up the answers when necessary.) Choices: 21. 考点:______ 的用法 ①______ 音还是______音?______ university; ______ unknown person ②______ 还是______?get ______ better job of the two; speak ______ second language ③______词组或结构take ______ advantage of…; have ______ advantage over… ______ information age; ______ global warming 23.考点:______动词的用法 Shall ①用于疑问句中与____._____人称连用,表示________(.will与___人称连用) ②用于肯定句与___.____人称连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气, ③用于肯定句与____人称连用表示法律条文规定。 ①______ I /he come in? (Will you pass that book to me?) ②You ______ fail if you don’t work harder. ③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 n, everyone ______ remain in their seats. 24. 考点:识别______与______。 解题思路: 句型转换:The manager will give the job to ______having cap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it. →The manager will give the job to ______has cap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it. →The manager will give the job to ______he trusted. A. whoever B. whomever C. no matter who D. anyone 31. 考点:______. 解题思路: 33. 考点:______ 解题思路: Cloze Test: ①Main idea: The author, who was very ______ by life, realized the problem was not with the _____ but with _______, through the eyes of a blind child. ②解题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