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

第一讲:《通俗文学研究》绪论

主要内容:
通俗文学的定义;
雅俗文学的区分;
通俗文学的发展演变。

什么是通俗文学?
范伯群先生的定义: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滋长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

俗文学体系: 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
曲艺文学
现代音像传媒中的大众通俗文艺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区别:
严肃文学重探索性、先锋性,通俗文学满足于“平视性”;严肃文学重自我表现,主体性强,通俗文学则贴近读者的期待视野;严肃文学期盼创新,通俗文学则模式化突出;严肃文学崇尚永恒,通俗文学盼望流通。二者特点各异,本质相通,有交叉部分。总之,通俗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弱一些;商业目的性强些;更倾向消遣、娱乐、游戏;模式化、程式化倾向较突出。

判断雅与俗文学大致有三方面的标准:
1、是否“与世俗沟通”;
2、是否“浅显易懂”;
3、是否有“娱乐消遣”功能。

总之,雅俗是相对的,也是可能相互转化的。市场化时代的今天,雅文学的对策之一就是“适俗”,但无论雅俗,“媚俗”都是应该抵制和批判的。

为什么要学习通俗文学?
1、文学应该是双翼齐飞的,纯文学和俗文学就是它的两翼。
2、近现代通俗文学历百年而生机勃勃,值得关注研究。
3、通俗文学在以下方面有独特贡献:社会学方面;民俗学方面;文学方面等。
4、纯文学与俗文学各有所长,可以雅俗互补。

通俗文学的发展演变
一、19世纪90年代至“五四”文学革命之前
俗为主流,雅俗并进。
二、1917年至20世纪30年代
对抗冲突 分流互渗
俗文学创作繁荣期——张恨水、平江不肖生等
三、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
雅俗合流,“双翼展翅”。
四、20世纪50至70年代
大陆断层,台港创新。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陆生机勃发,台港继续向前。

现代通俗小说创作:
通俗文学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小说创作。
现代通俗小说是直接继承古代小说发展来的。古代小说历经几千年的孕育发展,经唐传奇、宋话本至明清章回小说,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形态,独领风骚于世界文学史。其中的三种主要元素

:英雄、儿女、神魔,经过演变形成现代通俗小说的四种基本类型:社会言情、党会武侠、侦探推理和历史演义。科幻小说作为舶来品成为通俗小说的新品种。

参考资料:
钱理群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
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
范伯群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范伯群、汤哲声、孔庆东著《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
汤哲声主编《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
李勇著《通俗文学理论》
张华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
张赣生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
陈必祥主编《通俗文学概论》

思考题:

1、雅俗文学的特色及其分界。
2、通俗文学的演变历程。
3、你读过哪些通俗文学作品?你怎样理解通俗文学?

第二讲:社会言情小说

主要内容:
社会言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张恨水等的创作;
当代社会言情小说。

一、社会言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言情小说的源头是晚清的狭邪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狭邪小说的肇始年定为《品花宝鉴》刊印的1849年。
胡适认为是1848年,以《风月梦》为标志。
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花月痕》、《青楼梦》、《九尾龟》、《海上花列传》等。
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以清末上海租界为背景,以乡下青年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到上海后的遭遇为中心,广泛描写了官僚、名士、商人、买办、阔少、地痞之流的嫖娼情景及妓女的悲惨命运。赵朴斋17岁时,因为到上海访亲,遂游于青楼,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被娘舅洪善卿送归,自己又偷跑回来,身无分文,最后以拉洋车度日。他母亲原是带女儿二宝来上海找他的,到了上海,三个人却不回去,资斧渐尽,二宝也沦落为娼。二宝曾红极一时,又遇巨富史三公子谎称要娶她为妻,谁知上当受骗,无奈只得重操旧业。全书以二宝的恶梦惊醒为结束。
在《红楼梦》付印101年之后的1892年,《海上花》开始分期出版,它被视为描写男女恋情的说部高峰。它在六个方面的“率先”使它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1、率先描写现代大都会
2、率先打破狭邪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
3、率先选择乡下人进城的视角
4、用吴方言写作,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5、作者自报小说的艺术结构
6、韩邦庆是自办个人文学期刊的第一人
鲁迅评其“平淡而近自然”;刘半农称赞它的人物塑造;胡适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张爱玲情有独钟,花10年时间将它译成英文出版,又由吴语译为“国

语”。

民国时将此类小说称为倡门小说。代表人物有何海鸣(《倡门红泪》)、毕倚虹(《人间地狱》)、周天籁(《亭子间嫂嫂》)。

(二)民国后社会小说继承谴责遗风更加多样
鲁迅认为暴露性小说分为三个层次:
上为讽刺小说,次为谴责小说,下为黑幕小说。

1、南方的社会小说
张春帆《黑狱》、《政海》
姚鹓雏《恨海孤舟记》
江红蕉《交易所现形记》
反战小说——包天笑《甲子絮谭》、俞天愤《连长的家报》、严独鹤《呜呼战》、《下野后的新年》等。
问题小说——张舍我、恽铁樵、包天笑、何海鸣等。
严独鹤《人海梦》,平襟亚《人海潮》
汪仲贤《歌场冶史》
王小逸、陈亮、予且
2、北方20年代的社会小说
董荫狐《换形奇谈》
李燃犀、戴愚庵的“混混小说”
3、其他社会小说
程瞻庐、徐卓呆、耿小的等人的“滑稽小说”
(三)言情、哀情——社会言情
陈蝶仙《泪珠缘》、何诹《碎琴楼》
近代哀情小说的先驱者——苏曼殊
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徐枕亚,鸳蝴派小说的祖师。《玉梨魂》。
鸳蝴派早期的“三鼎足”:徐枕亚、李定夷、吴双热。
开社会言情先河的是吴趼人,《恨海》。
1915年,恽铁樵发表“言情不能不言社会”的观点,提出“社会言情小说”的大框架。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此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社会言情小说因而迅速发展起来。
李涵秋《广陵潮》 张恨水、刘云若 秦瘦鸥《秋海棠》

二、打通雅俗的大师——张恨水
(一)、张恨水的意义
1、小说奇才
2、承前启后
3、打通雅俗
(二)代表作品
成名作:《春明外史》
1924年4月16日开始在北京《世界晚报》连载,至1929年结束。全书约百万字,分三集出版。小说在言情线索上描写了杨杏园与雏妓梨云和才女李冬青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在社会线索方面则广泛展示了北京三教九流的人情百态,将批判矛头指向当时的达官贵人。
《春明外史》的艺术成就:
1、超越了单纯的才子佳人小说和谴责小说,上承李涵秋的《广陵潮》,为社会言情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2、塑造了杨杏园这一正直文人的典型形象,写出了近现代转型期知识分子徘徊于新旧之间的巨大内心冲突;
3、语言典雅隽秀,回目工整完美,充满文学魅力。
扛鼎之作:《金粉世家》
1927-2-14至1932-5-22连载于《世界日报》,百万余字,是张作中连载时间和篇幅最长的。它借“六朝金粉”的典故,写了一个民国总理之家的豪门盛衰史。以金七少爷金燕西和平民女子冷清秋的婚恋离合

为主线,全方位展示了金府人物的生存状态。
艺术成就:
1、在中国式大家族描写方面,上可追《红楼梦》,下可比“激流三部曲”;
2、结构手法上极富新意:开头和结尾设置楔子和尾声,采用倒叙式开头,“准开放式”结尾,穿插大量内心独白和景物描写;
3、人物形象塑造生动,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华,更能显示其先进的思想。
最有名的作品:《啼笑因缘》
创作于1929年,1930-3-17至11-30连载于《新闻报》副刊,轰动全国。至20世纪末,小说已被再版20次以上,搬上屏幕10余次,无数次被改编为评弹、大鼓、戏曲、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这种盛况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
《啼笑因缘》是一部融言情、武侠、社会为一体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精彩作品。
艺术成就:
1、主题思想深刻;
2、人物形象鲜明;
3、情节曲折、悬念迭生;
4、语言清丽流畅;
5、风俗描写生动。
(三)抗战前后的小说创作
1、抗战前(1931-1937)
“国难小说”:《九月十八》、《一月二十八》、《最后的敬礼》、《仇乱夫妻》、《满城风雨》等;
社会言情小说:《现代青年》、《欢喜冤家》、《艺术之宫》、《夜深沉》等;
武侠小说:《中原豪侠传》

2、抗战期间(1937-1945)
抗战小说:《桃花巷》、《潜山血》、《巷战之夜》、《大江东去》、《虎贲万岁》等;
讽刺暴露小说:《八十一梦》、《魍魉世界》、《蜀道难》、《傲霜花》等;
历史、言情等其他小说:《水浒新传》、《秦淮世家》、《丹凤街》等。

3、抗战后(1945-1949)
社会批判小说:《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
(四)新中国时期(1949-1967)
自1953年始,改编了一系列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等。
创作小说:《记者外传》、《男女平等》、《凤求凰》、《卓文君传》等,主要向海外发表。
1967年2月15日,因脑溢血辞世。“生已留名世上,死亦无憾人间”。

三、刘云若
津派通俗文学大师
他的小说缺少张恨水小说的社会广阔性和政治敏感性。他的小说描写的一般是市民阶层的生活,故事性很强,生活气息很浓。人物描写更为细腻,在“小处”见工夫。他一生创作40余部社会言情小说,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以此为据,创作可分四类:
一、《春风回梦记》、《情海归帆》、《冰弦弹月记》、《云破月来》,具自传色彩、行文哀怨缠绵、
受民初“哀情小说”影响痕迹明显的作品;
二、作于抗战后期直接描写沦陷时期市民苦闷生活和情感遭遇的作品,《绛雪蓝云

》、《秋扇
春风》、《粉墨争琶》等以“苦情”为特色的小说;
三、情节曲折、感情缠绵离奇的创作;这类小说颇具传奇性,意在刻画“畸情”人生,作品比
例较大,以《红杏出墙记》、《换巢鸾凤》等最为有名。
四、能代表民国通俗小说最高水准的经典之作,如《小扬州志》、《旧巷斜阳》等社会小说。
《小扬州志》写破落的士家子弟秦士虎与几位女性的爱情纠葛和起伏的人生命运。小说
中的这条情节主线在其他作家的同类小说中也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倒是围绕着
这条情节主线描写的天津特有“码头文化”使人大开眼界。作者为了说明天津为什么被称
为“小扬州”,就竭力地写天津的喧闹和繁华,小说“津味”十足。
艺术成就:
1、取材市民阶层生活,地域色彩及生活气息浓郁;表达的主题是苦难的生活,纠葛的爱情;
2、人物形象描写出色;
3、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巧妙融合中西小说;
4、情节上有基本模式,却富于变化,悬念迭出,曲折动人;
5、纯正的文风,幽默活泼的语言。
四、当代社会言情的小说创作
(一)言情小说类
琼瑶
亦舒
梁凤仪
海岩
(二)社会小说类
反腐小说
商战小说

思考题:
1、清代的狭邪小说与民国倡门小说的异同。
2、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哀情小说在内容上有什么共性?
3、鸳鸯蝴蝶派小说有何特点?
4、张恨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如何?
5、《金粉世家》有何艺术特点?《啼笑因缘》为何广受欢迎?
6、琼瑶小说有何特点?与亦舒、梁凤仪小说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7、民国初年至今的社会小说在题材内容上有何变化?

考书: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作品选》
《张恨水名作欣赏》
《小说奇才张恨水》

第三讲:党会武侠小说

主要内容:
党会武侠小说的演变历程、小说类型、代表人物及作品

一、武侠观念与武侠小说
(一)武侠的起源
精神起源——墨家“兼爱”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韩非五蠹》
文学起源——《史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侠的基本精神:救人于危难;轻财、轻生
(二)武侠小说的基本特征:叙述“以武行侠 ” 的故事

(三)古代的武侠题材作品——
唐传奇
宋代公案小说
明代的英雄传奇:《水浒传》——古代最著名、最杰出的武侠小说。
清代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

二、民国武侠小说概述
(一)萌芽期:1912---1922 新旧并存
叶小风《古

戍寒笳记》
李定夷《尘海英雄传》
苏曼殊《焚剑记》
林 纾《技击馀闻》
陆士谔《八大剑侠》、《血滴子》(1921)等
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
? 作者多为当时的先进分子:革命党人、报业名记、名作家、激进青年等;
? 作品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印记,彰显的是“尚武精神”;
? 热门题材是带有反清色彩的历史传奇人物故事;
? 某些作品开始出现个性主义因素;
? 写法上既有对文言体式的继承,又有对西方技法的吸收。
总之:
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总体上还较幼稚,成就和影响上远逊于当时的社会言情小说,但
在侠义观念和小说艺术方面,为后来的作家留下了可资借鉴的遗产,体现着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的开始。
(二)繁荣期:1923---1931 注重愉悦功能
1923年,向恺然(即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同时在杂志上连载,掀起第一阵“武侠热”。
南派武侠小说名家姚民哀、顾明道分别以党会小说和侠情小说与向恺然形成三鼎足局面。
“南向北赵”——北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是赵焕亭
(三)成熟期:1932---1949 现代气派
还珠楼主李寿民:《蜀山剑侠传》 仙魔派
郑正因 :鹰爪王系列 技击派
朱贞木 :《七杀碑》 奇情派
宫白羽 : 钱镖系列 社会武侠
王度庐 :鹤--铁系列 悲情武侠
三、民国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一)开山之祖向恺然
1923年发表《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近》将爱国主义与民族正气融入武林故事,塑造了霍元甲、王五等一代铁骨铮铮、气贯长虹的侠客义士、英雄豪杰的群像,是民国武侠的经典之作。向恺然完全跳出了清代侠义小说的窠臼,为民国武侠小说立了门户,也因此成为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大师。

(二)党会武侠的代表姚民哀
党会武侠小说描写的是七红八黑的荆棘江湖,代表作家是常熟人姚民哀(1893-1938)。
《山东响马传》《盐枭残杀记》《龙驹走血记》《三凤争巢记》《独眼大盗》《侠骨恩仇记》《荆棘江湖》《四海群龙记》《箬帽山王》《生死朋友》等 连环格局
姚民哀的党会武侠小说体现着党会与武侠结缘的必然,它以党会为经,武侠为纬,形成一种独特的武侠小说门类。
因作者描写的侧重点的不同,党会武侠小说有两种不同走向:①以党会从属于武侠;如朱贞木、郑正因、金庸、温瑞安、独孤红等。②以武侠从属于党会;这类创作纪实性较强,以揭露黑社会秘闻为主,形成一种兼具武侠、公案、黑

幕色彩的特殊的“社会文学”,如“帮会电影”。这两种走向的始作俑者都是姚民哀。

(三)才高命蹇的顾明道
身残奇才顾明道,“写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1914年起发表言情小说,1923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共有23部武侠作品,代表作《荒江女侠》(1929年)。
情是顾明道小说的魂,他的武侠小说扬长避短,以情补武,侠与情的纠结构成小说最独特迷人之处。
《剑气笳声》《草莽英雄》《国难家仇》《为谁牺牲》《磨剑录》《血雨琼葩》等作品则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形象,他驳斥了“红颜祸水”论,表达了为妇女正名和请命的动机。

(四)北派巨子赵焕亭
民国初开始写作,最早的作品《胭脂雪》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二年第6期。1923年的《奇侠精忠传》是代表作之一,另有《马鹞子全传》《英雄走国记》《双剑奇侠传》《大侠殷一官遗事》等。
说书语气直接叙述;串联插入式框架结构;人物的心性成长与变化;局部描写绘声绘色 ;语言质朴生动;典型的民间立场。

(五)还珠楼主李寿民
北派武侠中影响最大的作家。1932年开始连载的《蜀山剑侠传》以宏大的结构、超拔的想象与兼容并蓄的思想,成为现代武侠的扛鼎之作。
1932—1949年,以“蜀山”为核心,他创作了近30部武侠小说,形成一个庞大的“蜀山系列”——有本传、前传、别传、外传等,这些作品气势恢宏、奇幻浪漫,主要描写佛道、剑仙世界,是出世的武侠小说。
宏大的情节结构中,作者的想象力最为神奇,而其中,自然胜景与神话相结合是最突出的表现。
小说在貌似荒诞的形式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精髓。
语言文白相间,浅显易懂,常用夸张手法,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楼主的小说开近代以来武侠小说创作的新风气,给同代及后世作家以深刻的影响。

(六)写社会武侠的宫白羽
据考证,宫白羽写过18部武侠小说,主要代表作是“钱镖系列”:《十二金钱镖》《血涤寒光剑》《毒砂掌》《武林争雄记》《牧野雄风》《联镖记》《大泽龙蛇传》。
白羽小说着重描摹世态,犹注目于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他写出了江湖的勾心斗角与残酷,描写了武侠世界里的阴损狠毒的人物和为报仇苦心孤诣的人物。作品有侦探小说的印记。
他发明“武林”一词,用各种新的命名描写武术技击,这都对后世武侠小说产生重大影响。

(七)悲剧侠情的代表王度庐
他的小说在遵

循“传统”中渗入了“现代性”,以己之“雅”提升了“俗”;他对自己“为混饭吃”而写小说深怀负疚感,认为写作是自己“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
20年代末开始写系列侦探小说,1938年后撰写武侠、言情小说33部,“鹤—铁系列”为其代表作。
王度庐的侠情小说以江湖争斗为背景,展现武功高强的侠士、侠女的恩仇情怨,融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于一炉,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使悲剧侠情小说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类型,在展示人性的深度和悲剧美感的追求方面,开拓了新境界。“鹤—铁系列”以“性格—心理悲剧”为主要描写内容,表现了悲怆苍凉之美。
《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

(八)技击武侠名家郑证因
刚性技击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最擅长技击描写。从《武林侠踪》始,共写中长篇小说88部,“鹰爪王系列”是其最有影响的作品,发表于40年代。
他的小说表现了对中国武术的专注,他将粗犷的豪气、多彩的武术和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构成了技击武侠小说的完善形态。
如果说还珠楼主显示了“幻”的奇异境界,金庸显示了“虚”的不尽神韵,那么,郑正因是以朴素“真”“实”的描写,形象表现了中国武术之美。

(九)奇情武侠作家朱贞木
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具有过渡性质,可视为民国武侠向新派武侠发展的桥梁。朱贞木约有17部武侠小说,出版于1949年的《七杀碑》是其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代表作。
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小说主要以边疆风物描写和情节离奇曲折见长,充满奇幻色彩;涉及历史内容的,往往半自历史,半自野史笔记。他不拘传统格式,常用新名词,喜欢推理,喜欢写多角恋爱。他将理想化的人物描写与写实化的武功细节相结合,可说是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的先声。

四、当代的武侠小说创作
(一)台湾武侠小说
光复后十年之内,是台湾武侠小说的发生期,作者、作品少,影响小。郎红浣《古瑟哀弦》及成铁吾《吕四娘别传》为代表。
1957---1961年是台湾武侠的发展期,重要的小说家开始崭露头角。如卧龙生(《风尘侠影》1957)、司马翎、诸葛青云、伴霞楼主、上官鼎、古龙(《苍穹神剑》1960)、萧逸、东方玉、柳残阳等。
1962---1976年是台湾武侠小说的新纪元。名家名作迭出,新锐作家不少。古龙(《浣花洗剑录》1964)、司马翎(《圣剑飞霜》1962)为代表。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台湾武侠小说逐渐衰落,虽有古龙、温瑞安为佼佼者,但多数作家已引退。90年代以后,台湾武侠小说在沉潜中酝酿着变化。
(二)香港

武侠小说
自1954年梁羽生发表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始,1955年金庸发表《书剑恩仇录》,以后十几年间,金、梁创造了香港武侠小说及整个新派武侠小说的辉煌。其他香港武侠作家都被金庸的光芒遮蔽了,如蹄风、金峰、张梦还、江一明等。正是金、梁的崛起,在台湾掀起武侠热。
90年代崛起的黄易,追求武侠与奇幻、哲理的结合,很受青少年欢迎。
“女金庸”陈宇慧
她出身名门,祖父是蒋介石的爱将陈诚,父亲陈履安,曾任台湾“监察院长”、“国防部长”和“经济部长”。 她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修商务管理。在香港银行业做高管。她照顾四个子女之余,创作武侠小说。在2006年新武侠小说大赛中,她击败1400名参赛者,以《多情浪子痴情侠》一举夺冠,评论家认为,陈宇慧的武侠小说深得金庸之精髓。
(三)大陆武侠小说
大陆的通俗文学到80年代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武侠小说不是其主要类型,鲜有知名作者,也无甚影响。

五、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

豪气干云铸侠魂——金庸笔下的“义”
变幻百端笔生花——金庸笔下的“武”
生死以之痴千态——金庸笔下的“情”

(一)、金庸的意义
武林盟主
武侠革命
小说巨匠
(二)、金庸的作品
中短篇:越女剑、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小长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诀、侠客行
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三杰作: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1、金庸笔下的“义”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金庸小说围绕侠义,写了许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场面,体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理想,艺术上也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这是金庸小说中最精彩、最富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最值得品味的部分。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义”。
义是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 ;义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厄,不畏强暴;义更是为国为民 。这类人物典型是郭靖、萧峰,金庸称之为“大侠”。

2、金庸笔下的“武”
金庸笔下的武功,是文人想象的武功,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才华,将武功描写当做艺术创造,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使武功描写达到新的境界。①寓文化于技击,使武功打斗学养化、技术化;②打斗与人物形象紧密结合,使武功描写性格化、趣味化;③紧扣武技较量的具体环境,使武功描写情境化、立体化。

3、金庸笔下的“情”
这是金庸小说内容的第三大支柱。金庸式的纯情故事赞美肯定的是真情:
不自私,为对方好,关键时刻能自我牺

牲。金庸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情种形象,也描写了不少不能圆满的爱情悲剧,但无论那一种情况,作者所强调的都是真诚付出,爱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爱其人品才华。

(三)、金庸小说的思想贡献与艺术成就
1、否定批判了“快意恩仇”、任性杀戮的旧式武侠小说观念;
2、纠正了黑白分明的正邪二分法,以是否爱护百姓为新尺度;同时揭示出权力的腐蚀作用;
3、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处理中华各民族的关系,摆脱了狭隘的民族观念;
4、根本告别了“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性价值观念,渗透着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的精神;
5、锐利的针对现实的批判锋芒;
6、用现代心理学眼光分析人物,解剖人物,塑造形象。

参考资料: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百花文艺出版社;
(台湾)叶洪生:《中国武侠小说总论》,香港明河出版社;
范伯群:《民国武侠小说奠基人——平江不肖生评传》,南京出版社;
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出版社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孔庆东:《金庸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
思考题:
1、武侠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民国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3、为什么说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
4、你最喜欢哪位武侠作家的哪部作品?说说它好在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