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缺氧缺氧耐受性实验

小鼠缺氧缺氧耐受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观察年龄及中枢神经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和皮肤,黏膜,血液及脏器颜色的变化。

【实验原理】

1.通过腹腔注射中枢兴奋剂(可拉明)和抑制剂(乌拉坦)改变中枢神经活动状态,观察成年小鼠对

缺氧耐受性的影响,通过新生小鼠与成年鼠的对比,观察年龄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2.在高浓度CO环境下,促进动物体内形成大量HbCO,导致血液性缺氧.

3.腹腔注射过量氧化剂亚硝酸钠,导致动物体内产生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引起血液性缺氧。

【实验结果】

表3-1 缺氧耐受性实验结果记录表

表3-2 发生不同类型缺氧小鼠的变化

【讨论】

一、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

1. 10%乌拉坦组:乌拉坦为中枢抑制剂,注射乌拉坦后,中枢受到抑制,代谢率变低,小鼠刚开始呼吸变慢,随着瓶内氧气量的减少,20.22分钟后出现躁动,呼吸频率逐渐加快,直至43.80分发生缺氧死亡,皮肤颜色变成青紫色。

2. 10%可拉明组:可拉明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使小鼠耗氧量增加,注射可拉明后,呼吸明显加深加快,进而呼吸急促,最后变慢直至缺氧死亡,皮肤变成青紫色;实验结果可看出:0.34分钟,小鼠出现躁动,这应该是中枢兴奋的小鼠进入新环境后一种不安的表现,并不能反映是由于瓶内氧气不足而

导致的躁动。

3. 生理盐水组:此实验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的小鼠,随着瓶内氧气的减少,呼吸逐渐加快,10.07分开始出现躁动,最后19.02分时小鼠缺氧死亡,皮肤呈青紫色。其出现躁动和死亡的时间均相比与乌拉坦组时间较快,相比与可拉明组较慢。

4. 新生小鼠组:新生小鼠由于其基础代谢率很低,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强,实验过程中小鼠比较正常,偶尔可见小鼠扭动脖子,但并不能说明其对缺氧而产生的躁动。

二、发生不同类型缺氧小鼠的变化

1.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发生的关键是进入血液的氧减少或动脉血被静脉血稀释,外界氧气减少,进入小鼠血液的氧减少,氧分压降低,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组织、细胞缺氧。此时,小鼠动、静脉血中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故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组(cyanosis)。

2血液性缺氧;

2.1 CO中毒:一氧化碳(C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是氧的210倍。当CO与Hb分子中的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Hb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氧离曲线左移。同时,CO还可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也可导致氧离曲线左移,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故小鼠在高浓度CO环境中逐渐躁动,随即出现瘫软现象。CO中毒后,立马将小鼠放在通风处,让小鼠周围环境的氧气的浓度增高,从而置换出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CO,增加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从而解救CO中毒的小鼠。

2.2 亚硝酸盐中毒: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等食物后,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入血后使大量血红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因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结合氧的能力,而且当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被氧化成三价铁后,剩余的二价铁虽能结合氧,但不易解离,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由于亚硝酸盐中毒产生的高铁血红蛋白是棕褐色,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增多从而使小鼠的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内脏棕褐色。

【结论】

1中枢神经兴奋,年龄较大,小鼠缺氧耐受差;中枢神经被抑制,年龄较小,小鼠缺氧耐受高。

2.1.低张性缺氧小鼠呼吸逐渐加深加快,进而呼吸急促,最后变慢直至缺氧死亡;小鼠皮肤黏膜颜色由淡红色变为青紫色,血液内脏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2.2中毒小鼠呼吸急促,剧烈喘息后死亡;小鼠皮肤黏膜以及血液内脏颜色都变为樱桃红色。

2.3.亚硝酸盐中毒小鼠呼吸频率变快后又逐渐减慢至死亡,过程缓慢;小鼠皮肤黏膜颜色由鲜红色变为青紫色,血液内脏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棕褐色。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 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氯丙嗪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0.25%氯丙嗪,随即安放在冰浴的纱布上 10~15min,使呼吸频率降至70~80次/min;生理盐水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放置10-15min,作为对照。之后将2只小鼠分别放入100ml的广口瓶内,连接好测耗氧装置。如右图。 1.4.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乏氧性缺氧组小鼠放入含有5g钠石灰的100ml密闭瓶中;一氧化碳中毒组小鼠放入500ml密闭瓶,注入10ml co气体。 另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亚硝酸纳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并随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亚硝酸纳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后即刻腹腔注射10g/l亚甲基蓝0.2ml 。 2.观察项目 2.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记录下小鼠的体重w(g)。从密闭测耗氧装置开始记时到小鼠死亡,分别观察氯丙嗪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存活时间t(min)、总耗氧量a(ml)。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总耗氧率r[ml/(g·min)]: r[ml/(g·min)]= a(ml)÷w(g)÷t(min) 2.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处理前分别测出两鼠的正常呼吸频率(次/min)。待塞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1.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 响。 2.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 实验材料: 小鼠、测耗氧装置、剪刀、镊子、生理盐水、0.25%氯丙嗪、5%亚硝酸钠、1%美兰溶 液、冰块、1ml注射器、钠石灰、滤纸、钠石灰 实验步骤: 实验一、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检查测耗氧装置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一包,记录量筒内水的液平面刻度数。 (2)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称重(W):19g,21g,测呼吸频率。 (3)分组: 模型组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体重→放置室温中—10分钟,呼吸频率。 实验组1: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1/10g体重→放到冰块沙布上—10分钟,呼吸频率。 (4)将两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内→连接测耗氧装置→密闭后开始计算时间。 (5)以下列各项观察指标及项目来记录实验数据现象。 1.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从密闭——死亡) 2.测定总耗氧量(A ml)(量筒内水的液平面下降刻度数) 3.计算总耗氧率(R %)(R=A÷W÷T) 4.呼吸频率:实验前、冰块上、实验中-每5分钟测一次。 5.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6.活动情况。 7.解剖取肺脏、肝脏,放置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实验二、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不用称重。 (2)分组 模型组2: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2ml后→再注入生理盐水0.2ml。 实验组2: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2ml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2ml。 (3)观察指标 1.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从注入5%亚硝酸钠——死亡) 2.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3.活动情况。 4.解剖取肺脏、肝脏,放置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基本及肝脏肺脏变化:

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自己的)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一.实验目的 1.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2.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器械:手术剪、镊子、注射器、测耗氧装置、滤纸、电子称 药物:生理盐水、0.25%氯丙嗪、5%亚硝酸钠、1%美兰溶液、钠石灰 实验动物:小鼠 三.实验步骤 一、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检查测耗氧装置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一包,记录量筒内水的液平面刻度数 2.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称重,测呼吸频率。 3.分组: 模型组1:给模型组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然后把它放置室温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实验组1:给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l/10g体重,放到磨口瓶里并置入冰浴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 4.将两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中,软木塞塞紧瓶口,另一端置入量筒中,记录液平面,密闭后开始计算时间。 5.观测指标及项目 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 2) 测定总耗氧量(A ml) 3) 计算总耗氧率(R%) 4) 实验前、冰浴中、实验中均每隔五分钟测一次呼吸频率 5)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6) 活动情况 7)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二、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不用称重。 2.分组 模型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再注射生理盐水0.2ml,开始计算时间 实验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立刻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2ml,开始计算时间 3.将两只小鼠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小鼠的活动。 4.观察指标 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 2)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3) 活动情况 4)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 18~22g小鼠,新生鼠;500Iml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个, 1ml注射器(配针头),剪刀,镊子。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亚甲蓝,冰。 三、实验方法: 1. 乏氧性缺氧(氯丙嗪处理) i.取2只小鼠,观察正常呼吸频率(次/10s),并注意其呼吸深度。 观察活动等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色。取两只小鼠,标 记为A、B,分别按0.1ml/10g腹腔注射氯丙嗪和生理盐水,之 后将小鼠 A只放入冰块上10~15min。 ii.将2个广口瓶口瓶塞所连的移液管分别插入2个大量筒a、b中,记录液面最低点数据va1, vb1。a广口瓶加入钠石灰,b 广口瓶加入等量的钠石灰,待A鼠进入冬眠期时,将两只小鼠 分别同时放入广口瓶a、b中,插塞紧橡皮塞。记录量筒液面 下降量及小鼠的反应状况和存活时间。 2 亚硝酸钠中毒

i.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呼吸频率及皮肤黏膜颜色后,分别向 腹腔内注射50g/L亚硝酸钠0.2ml,其中1只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0g/l亚甲蓝0.2ml,另一只注入生理盐水 0.2ml作为对照。 ii.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小鼠猝死后解剖小鼠尸体,取出肝脏至于滤纸上,观察记录2只小鼠血液、肝脏的颜色。 四、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 乏氧性缺氧: va1=61 ml, va2=56ml vb1=58ml,vb2=40 ml va1- va2=5 ml vb1- vb2=18 ml ta=27min tb=16min 小鼠A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076 小鼠B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40 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色:青紫色(紫绀) 2. 亚硝酸钠中毒: 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血液、肝脏颜色变为咖啡色;另一只小鼠用亚甲蓝解救后,血液、肝脏颜色仍为红色。 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色:咖啡色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 1 缺氧实验简介 小鼠缺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其旨在通过给小鼠施加缺 氧刺激,来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缺氧条件下,小鼠的 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细胞功能受损,进一步影响各个系统的功能。本文将介绍小鼠缺氧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2 小鼠缺氧实验的步骤 2.1 动物实验伦理 小鼠缺氧实验需要对动物实验进行伦理审查,并经过合格的动物 实验委员会批准。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动物实验规范,保证小鼠的生 命和健康。 2.2 小鼠缺氧处理 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小鼠施加缺氧刺激。最常用 的方法是让小鼠置于缺氧箱内,让其暴露在一个低氧环境中,从而限 制其氧气供应。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低氧气体注射技术,给小鼠直接注 射低氧气体。 2.3 实验控制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例如,需要 标准化实验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此外,为了确保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设计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2.4 实验指标测定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小鼠的各种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估缺氧刺 激对小鼠的生理和行为的影响。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动脉血 气分析、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等。 3 小鼠缺氧实验的应用 小鼠缺氧实验常用于研究缺氧对感觉、运动、认知等行为的影响。此外,该实验还常用于探索缺氧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 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例如,可以通 过不同的时间、强度和频率的缺氧刺激来了解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 影响。也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等,来对小鼠的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4 实验成果 小鼠缺氧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不同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例如,研究表明缺氧可以通过激活心肌细胞代谢来促进心脏再生,从而有望成为心脏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此外,缺氧刺激还可以促进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以作为治疗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 潜在方法。 总之,小鼠缺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缺氧 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有望为研究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 略提供新思路。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引言 缺氧是指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缺氧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被置于缺氧环境中,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中生活。实验组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时间长度的缺氧环境中。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以及组织样本。 结果与讨论 1. 缺氧环境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改变。他们的活动减少,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甚至出现晕厥的症状。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保持正常的行为表现。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行为受到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所致。 2. 缺氧环境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增加。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的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生理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代谢异常所致。

3. 缺氧环境对小鼠组织样本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组织样本发生了明显变化。肺组织 中出现充血和水肿,心肌组织中出现坏死和纤维化。而对照组小鼠的组织样本 保持正常。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组织结构受损,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 的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环境对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样本均产生了明显 影响。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代谢异常和氧气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这些影 响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对于维护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缺氧耐受性的调节机制,寻找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关键因素。这有助于开发针对缺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缺氧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缺氧不仅会导致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样本的变化,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 该重视缺氧环境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健康。同时,我们也需 要进一步研究缺氧耐受性的调节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缺氧环境带来的挑战,保护人体健康。

小鼠缺氧缺氧耐受性实验

小鼠缺氧缺氧耐受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观察年龄及中枢神经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和皮肤,黏膜,血液及脏器颜色的变化。 【实验原理】 1.通过腹腔注射中枢兴奋剂(可拉明)和抑制剂(乌拉坦)改变中枢神经活动状态,观察成年小鼠对 缺氧耐受性的影响,通过新生小鼠与成年鼠的对比,观察年龄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2.在高浓度CO环境下,促进动物体内形成大量HbCO,导致血液性缺氧. 3.腹腔注射过量氧化剂亚硝酸钠,导致动物体内产生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引起血液性缺氧。 【实验结果】 表3-1 缺氧耐受性实验结果记录表 表3-2 发生不同类型缺氧小鼠的变化 【讨论】 一、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 1. 10%乌拉坦组:乌拉坦为中枢抑制剂,注射乌拉坦后,中枢受到抑制,代谢率变低,小鼠刚开始呼吸变慢,随着瓶内氧气量的减少,20.22分钟后出现躁动,呼吸频率逐渐加快,直至43.80分发生缺氧死亡,皮肤颜色变成青紫色。 2. 10%可拉明组:可拉明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使小鼠耗氧量增加,注射可拉明后,呼吸明显加深加快,进而呼吸急促,最后变慢直至缺氧死亡,皮肤变成青紫色;实验结果可看出:0.34分钟,小鼠出现躁动,这应该是中枢兴奋的小鼠进入新环境后一种不安的表现,并不能反映是由于瓶内氧气不足而

导致的躁动。 3. 生理盐水组:此实验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的小鼠,随着瓶内氧气的减少,呼吸逐渐加快,10.07分开始出现躁动,最后19.02分时小鼠缺氧死亡,皮肤呈青紫色。其出现躁动和死亡的时间均相比与乌拉坦组时间较快,相比与可拉明组较慢。 4. 新生小鼠组:新生小鼠由于其基础代谢率很低,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强,实验过程中小鼠比较正常,偶尔可见小鼠扭动脖子,但并不能说明其对缺氧而产生的躁动。 二、发生不同类型缺氧小鼠的变化 1.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发生的关键是进入血液的氧减少或动脉血被静脉血稀释,外界氧气减少,进入小鼠血液的氧减少,氧分压降低,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组织、细胞缺氧。此时,小鼠动、静脉血中的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故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组(cyanosis)。 2血液性缺氧; 2.1 CO中毒:一氧化碳(C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是氧的210倍。当CO与Hb分子中的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Hb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氧离曲线左移。同时,CO还可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也可导致氧离曲线左移,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故小鼠在高浓度CO环境中逐渐躁动,随即出现瘫软现象。CO中毒后,立马将小鼠放在通风处,让小鼠周围环境的氧气的浓度增高,从而置换出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CO,增加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从而解救CO中毒的小鼠。 2.2 亚硝酸盐中毒: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等食物后,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入血后使大量血红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因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结合氧的能力,而且当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被氧化成三价铁后,剩余的二价铁虽能结合氧,但不易解离,导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缺氧。由于亚硝酸盐中毒产生的高铁血红蛋白是棕褐色,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增多从而使小鼠的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内脏棕褐色。 【结论】 1中枢神经兴奋,年龄较大,小鼠缺氧耐受差;中枢神经被抑制,年龄较小,小鼠缺氧耐受高。 2.1.低张性缺氧小鼠呼吸逐渐加深加快,进而呼吸急促,最后变慢直至缺氧死亡;小鼠皮肤黏膜颜色由淡红色变为青紫色,血液内脏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2.2中毒小鼠呼吸急促,剧烈喘息后死亡;小鼠皮肤黏膜以及血液内脏颜色都变为樱桃红色。 2.3.亚硝酸盐中毒小鼠呼吸频率变快后又逐渐减慢至死亡,过程缓慢;小鼠皮肤黏膜颜色由鲜红色变为青紫色,血液内脏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棕褐色。

小鼠缺氧性实验的原理

小鼠缺氧性实验的原理 小鼠缺氧性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缺氧引起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实验方法。该实验可以模拟人体缺氧情况,并用于研究与缺氧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探索。 小鼠缺氧性实验基本原理如下: 1. 建立缺氧环境: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建立缺氧环境,如封闭的缺氧舱,使用含有低氧气体流经的相对密封的实验舱或箱等。通过控制缺氧舱中氧气浓度的降低,模拟人体暴露在低氧环境下的情况。 2. 确定缺氧程度:通过测量缺氧舱内的氧气浓度,可以确定缺氧的程度。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氧气传感器或氧气测量仪器。 3. 动物暴露:将小鼠置于缺氧环境中一定的时间,以使其受到缺氧刺激。实验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缺氧时间和频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 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小鼠暴露于缺氧环境之后,需要观察和记录其生理和病理变化,如行为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组织器官损伤等。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测量,如血氧饱和度、血液pH值、血压等,以评估缺氧引起的生理变化。

5. 评估和解释结果: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可以对实验所引起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进行评估和解释。根据实验目的,可以对不同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小鼠缺氧性实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1. 可以模拟人体低氧环境:人体在高海拔地区、心肺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情况下会出现低氧环境,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小鼠缺氧性实验来模拟,有助于研究低氧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和适应机制。 2. 研究缺氧疾病的发生机制:如心肌缺血、中风和癌症等,缺氧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小鼠缺氧性实验,可以探究缺氧对疾病发生机制的影响,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3. 评估药物的疗效:通过小鼠缺氧性实验,可以评估不同药物治疗缺氧相关疾病的疗效。通过观察和测量药物对小鼠缺氧引起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可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鼠缺氧性实验虽然可以模拟人体缺氧情况,但小鼠与人体在生理和代谢上存在差异,因此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需要结合其他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

缺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复制动物缺氧病理模型的方法掌握不同缺氧类型主要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皮肤粘膜颜色、活动的改变 (3)了解机体功能、代谢特点与缺氧对机体影响的关系。 二、实验动物: 小鼠 三、实验方法: (1)不同年龄小鼠对缺氧耐受性影响 ①取新生幼鼠一只,放入青霉素小瓶内,瓶口塞少量棉花以免成年鼠伤害。 ②将青霉素小瓶放入广口瓶内,再取一只成年小白鼠一同放入瓶中。 ③密闭瓶塞,计时。 ④观察小鼠在瓶内的活动、呼吸变化 (2)低张性缺氧实验 ①选取两只体重相近的小鼠,用天平称重小鼠。 ②分别将两只小鼠投入钠石灰瓶和玻璃珠瓶内。 ③同时密闭瓶塞并开始计时。 ④密切观察小鼠在瓶内的活动度、呼吸、皮肤粘膜的颜色等变化。 ⑤小鼠死亡后进行尸检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先在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备用; 将小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开小鼠胸部皮肤;用镊子提起剑突,剪断 两侧肋骨,打开胸腔,剪破心脏;用滴管滴入2滴7%枸橼酸钠溶液;混匀后 取出2滴抗凝血,滴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内,立即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摇匀, 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 (3)亚硝酸钠中毒 ①取一只小白鼠,称重。小鼠尾剪断取对照血样。 ②抽取2%亚硝酸钠溶液(用量为每10克体重0.35毫升)。 ③给小鼠皮下注射亚硝酸钠,计时。 ④观察小鼠的活动度、呼吸、皮肤粘膜的颜色等变化。 ⑤小鼠死亡后进行尸检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先在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备用; 将小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开小鼠胸部皮肤;用镊子提起剑突,剪断 两侧肋骨,打开胸腔,剪破心脏;用滴管滴入2滴7%枸橼酸钠溶液;混匀后 取出2滴抗凝血,滴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内,立即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摇匀, 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 (4)一氧化碳中毒 ①取一只小白鼠,将其放入三角烧瓶内。小鼠尾剪断取对照血样。 ②盖上瓶塞,连接通气管,打开气囊阀门,向瓶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计时。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1 / 13 文档可自由编辑 \篇二:缺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co 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 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 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取 2 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氯丙嗪组按 0.1ml/10g 体重腹腔注射 0.25%氯丙嗪,随即安放在冰浴的纱布上

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乏氧性、血液性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血液颜色的变化。 (3)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 [实验动物、药品与器材] 1%咖啡因, 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碎冰块,无氧水(用时临时配制);小鼠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1ml、5ml注射器,粗天平,1000ml烧杯 [观察指标]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存活时间,口唇、血液(肝)颜色 [实验原理] 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除受缺氧程度和发生速度影响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本实验①通过给予小白鼠中枢兴奋剂和抑制剂,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代谢状态,观测动物的代谢耗氧量及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②通过改变小白鼠所处的环境温度,观测高温与低温情况下小白鼠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③通过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观测小白鼠在高浓度CO2情况下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计算代谢耗氧率以探讨环境中CO2浓度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④通过三次预缺氧实验,检测同样指标,观察预适应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1.机体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 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10ml/kg;乙鼠,腹腔注射 0.25%氯丙嗪10m1/kg,待动物安静后;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 /kg。 ⑵约15~20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的缺氧瓶中(瓶中钠石灰大约5g),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呼吸,唇色,活动等),密闭后开始计时。 ⑶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准确计算存活时间(t)。 ⑷用测耗氧量装置测量小鼠的耗氧量(见附录及图示)。按下公式计算小白鼠的耗氧率(R): 耗氧率[ml/(g.min)]=耗氧量/体重(g)/存活时间 2.环境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缺氧瓶3只,分别放人钠石灰约5g。 ⑵取1000m1烧杯2个,一个加入碎冰块和冷水,将杯内水温调至0~-4℃,另一个加入热水,将温度调至40~42℃。 ⑶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后分别装入缺氧瓶内,两只缺氧瓶分别放入盛有冰水和热水的烧杯内,另一只置室温中,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呼吸等,塞紧瓶塞开始计时。 ⑷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t),并立即从烧杯内取出缺氧瓶,置室温中平衡15min。 ⑸以下方法同1的 (4)步骤。 3.CO2浓度增高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