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运动背景

1、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编辑本段经济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将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总之,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政治影响

首先,圈地运动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这种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粮食及肉类,有力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世界上其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如法国、俄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缺乏,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

其次,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圈地运动中,圈占土地贵族办起了农场、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经济利益上与资产阶级是一致的,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两者结成联盟共同领导了革命。

1516年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说:“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圈地运动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广大农民被地主用暴力从土地上赶走,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他们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一部分给农场和牧场作农业工人,另外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这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一圈地运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这样农村就变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再次,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事件详细时间表(中国和世界的对比)

中国时间世界 夏朝 禹建立夏朝;《夏小正》制定公元前2070年 商朝 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 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井田 制 公元前1046年 春秋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石氏星 表》;司南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秦朝建立,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郡县公元前221年

制 西汉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郡县封国制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察举制实行;赵过推广耦犁;出现代田法 推恩令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蔡伦改进造纸术105 张衡发明地动仪132 东汉 《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三国 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220 刘备称帝,史称蜀汉221 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229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230 西晋 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265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贾思勰《齐民要术》 九品中正制实行;5世纪,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欧洲文化的发展搜到封建神学 的钳制 使用灌钢法 隋朝 581-618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 系最终完成京杭大运河 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三教合一;《游春图》展子虔;《步辇图》阎立本;《送子天王图》吴 道子;火药 唐朝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18 贞观之治627-649 开元盛世713年-741年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 800 查理曼帝国建立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 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

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英美两党制概论

两党制概述 李攀 一、两党制的历史演进 两党制最初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当时在议会中有两个政党: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后改称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后改称保守党)。两党交替执掌政权,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制度,被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用。至今仍流行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英国是老牌的两党制国家,采取内阁制,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不掌握行政权。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它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形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对立。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实权。B: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二、两党制的基本特点 两党制的主要特点包括: 第一,两党轮流执政。一个党在竞选中获取,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工作来实现党的纲领和政策;另一个落选的党作为在野党和反对党监督政府的工作,挑剔政府工作的错误,并伺机取代其执政地位。这就使执政党必须在执政过程中既要推行本党的政策,又要照顾多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意见。 第二,在两党制情况下,一党在竞选中获胜就能全部掌握行政权,以本党的名义向选民负责。这样,执政党就能在行政机构中比较一致地推党和政府的政策,使政府明显地体现出执政党的意志。 第三,由于两党体制下是一党单独执政,政府一旦组成便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内部意见不一致而破裂的情况。此外,由于一党独揽执政权,政策成败责任比

Enclosure Movement-圈地运动简介(中英文)

题目Tell briefly what is "Enclosure Movement" in Britain(60~100words). 要求60~100words,don't exceed the limit. 圈地运动 百科名片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目录 欧洲圈地运动 中世纪圈地运动 中世纪的欧洲,在西起英格兰,东至乌拉尔山,南迄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北至丹麦和瑞典南部的广大平原上,大体都盛行敞地制。敞地制起源于农村公社的土地形式。每年收割后,庄园主和教堂的条田、农民的份地都按惯例撤除各自设置的篱笆、栅栏等物,敞开作为公共牧场。敞地以外的公有地名为庄园主所有,实属农民共有。田地的分散给农民的耕种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12世纪中叶,英国就有人将分散在各片大田的条形地通过交换而合并起来。这种趋势在盛行敞地制的各国都是共同的,只有先后之别。13世纪,英国庄园主根据《默顿法令》,圈占公有地以至份地。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圈地现象愈演愈烈。 15世纪末至17世纪末的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2张) 15世纪末叶、16世纪初叶,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t.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期的圈地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

农民上楼(一场农民完败的圈地运动)

农民上楼:一场农民完败的圈地运动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在这场新圈地运动中,农民大多别无选择,生活和生态结构被改变,土地级差收益没有享受到,仍然没能分享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成果。 如何“找地”是各地面临的新困境 “增减挂钩”政策成地方政府的“金钥匙” 近年来,中国耕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用地的矛盾发展到很尖锐的程度。如何“找地”,也成为各地国土部门的首要任务。以河北省为例,2009年需要新增用地约为21万亩,但国家指标17万亩。如何填补4万亩的缺口,成为河北投资项目落地的难题。“增减挂钩”一经出台,立即成为各地破解土地瓶颈的“金钥匙”。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郝晋珉认为,国土部开展此试点也是无奈的选择。经济发展用地要保证,耕地和粮食安全也要保证,空间就这么大、土地就这么多,该怎么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3900万亩的农村建房无人居住,“不用是浪费”

中国的宅基地闲置集中反映在1.3亿农民工进城打工上,进城务工农民大多数住的都是工棚,有很多还是在建筑工地上破旧工棚内十几个人睡的大通铺。而他们农村独门独院房屋空置或是只有老人小孩住。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挤工棚,农村独门独院无人住,是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民在农村的人均住宅面积是200平方米,1.3亿农民工加起来就有超过260亿平方米的农村建房,折合3900万亩的宅基地。农村的房屋无人居住,或只有老人和孩子居住,如此巨大数量的房屋闲置,是土地资源的最大浪费。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有的宅基地制度。宅基地不属于农民个人所有,房屋不能流转、不能交易。 河北将建7500个“新村”,山东计划让70万农民上楼 大规模“赶农民上楼”,是近几年各省区新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其用意在于腾出农民的宅基地,利用“增减挂钩”政策,将其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作为“增减挂钩”政策的先行者,河北计划利用3年时间,“改造”15%的村庄。根据《河北日报》报道,至2012年,河北将完成7500个新民居建设示范村,保守估算,将为河北增加建设用地50多万亩。这与2009年河北省获得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2万亩相比,翻了近50倍。

英国政治史

英国宗教的考点: 1.1534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处理一切教会事务。从此剥夺了教皇对英国教会的一切权力,变国会为国家机构组成部分。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英国国教会。 2.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却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欧从精神上走出中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继续,启蒙运动思想家们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政府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面前法律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启蒙运动为随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提供了思想与舆论的准备。 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 1.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 2.1215年约翰王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作为贵族反抗国王专断权力的产物,确立了 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 3.1265年召开的“西门国会”时,除了贵族外,开始有各郡各派2名骑士和2名市民代表 参加会议,大会议就由贵族会议发展成为等级代表会议。 4.查理一世君主专制统治,使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发生英国革命。革命胜利 后,英国废除了君主政体,建立了共和体。但共和国政体下掌权的却是军事领袖克伦威尔。查理二世回国后,旧王朝复辟,共和制度的实验遭到失败。 5.1689年英国议会宣布废黜詹姆士二世,承认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威廉提出了一个 权力宣言,这就是著名的《权利法案》。1688年的这场政治变革是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实现的,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历史意义在于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粉碎了詹姆士二世恢复君主专制的企图,扭转了英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奠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基础。 6.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议 会可以议立新君,凡非出生于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就职的法官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非经议会通过一律无效。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作用,最终确立了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即议会至上的立宪君主制。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霍布斯生活于英国内战时期,其君主主权理论是服务于民族国家和专制君主制度,它有 助于改变封建时代的有限王权理论和教会的神造国家的思想,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诞生和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洛克根据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解决方案,提出了议会主权理论。 3.英国不是没有宪法,而是它实行不成文宪法。1215年的《大宪章》被看做是英国最早的 宪法性法律,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是两个重要的宪法性文件,由此确立了英国的基本宪政。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4.议会主权是对君主主权的否定,议会是由人民自由选举产生的,议员是人民的代表,议 会主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民主权,或者说是主权在民的英国式表达。 5.代议制起源于英国,是一种间接地民主制。

英国宪政体制的优缺点

英国宪政体制的优缺点 所谓宪政制度,即以宪法为根本大法来规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政治制度。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宪政制度的国家,但是英国却没有自己成文的宪法,这是人类历史上是一种奇特现象。无成文宪法而有宪政,无明晰的分权制衡设计而有限权政府,无最高法院而有司法独立,无民选政府而有民权保障。 首先,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与民主制的融合。英国实行了民主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但同时还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可谓是“披着君主制的外衣,有着共和制的实质”。 按理说,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制是不相容的,但在英国,君主制不仅被保存下来,而且似乎与英国宪政不可分离。为什么?君主制在英国能延续至今,关键在于它改变了自己。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君主制可能失去了一些个人的权力与权威,但王位却因此而避开党派政治风暴。君主制扎根于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支撑这个基础的是悠久的传统和普遍的信念。 事实上,所有的决策并不是由国王单独制定执行,而是由议会或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体现出人民主权,这就使得君主制与民主制联系起来了。(优)这样的政治体制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还是存有封建思想,在此后的许多年为英国的再次发展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英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一个建立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英国拥有独具一格的两党制,两党的形成,使执政党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与之相对的是反对党,反对党领袖领取国家俸禄,组织“影子内阁”,参与协商决策,因此,英国反对党实质是政府体制内的政党,但是这样的政体有着先天的不足。首先,从两党制中产生的执政党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英国两党制是由英国的选举制度作为保障的,英国现行选举制度是单选区出线制,以大选中获议席多少定胜负,不是依靠选票结果;另外,两党制对于小党的成长、发展十分不利。小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与其在下院所得议席不成比例。第三,两党制造成英国政治上保守。这些都不利于英国在新时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缺)英国因为两党制和议会内阁制使得英国的民主得到有效保证,并且保障英国的统治秩序一直可以稳定蓬勃发展(优)

英国圈地运动的成因及其影响

论英国圈地运动的成因及影响 ——与中国式圈地运动的不同 学号:10313331 姓名:郭娟芬摘要:在14、15世纪英国的农奴制解体过程中,兴起了圈地运动。这场运动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20 世纪末中国式的圈地运动促进了房价的上涨,是人民生活贫富差距扩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两场圈地运动,产生了不同的两种 结局。 关键词:英国圈地运动中国式圈地运动成因影响比较 5个世纪之隔,文化间的差异,使两个不同的国度——英国,中国产生了两场不同的圈地运动。一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另一场最终却遭到政府的反对。在这里我们将对两场圈地运动的成因、影响进行讨论,区分两者的不同。 一、英国圈地运动概括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之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0%。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16、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土地被圈占。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

黑死病、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黑死病、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摘要:::发生在18 世纪60 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大大提高,而且使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工业革命同期的历史大事件还有黑死病和圈地运动。黑死病的肆虐对英国人口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大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巨变。英国圈地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前后,一直延续到1 9 世纪初,先后共经历了六百年左右,对于英国的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黑死病、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黑死病圈地运动工业革命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lack Death, the Endosure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Xiaoqing Ma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bstract: Started from the 1760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d led to advancement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social structure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The other historic events of the same time included the Black Death and Endosure. The spread of the Black Death caused both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British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a great social change. Dated back to the 14th century, The Endosure lasted for 600 years until the 19th century, which had a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assage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lack Death, the Endosure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Keywords: the Black Death; the Endosu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为英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利用工业革命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工业革命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

【新版】高中政治选修三英国政治制度介绍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英国政治制度介绍 (一)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宫廷党和乡村党,后演变为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步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阶级利益和宗教立场日趋一致,前者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地主阶层的利益,后者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并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3、20世纪初至今为新的两党制的确立与发展时期。19世纪末,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两党制的表现形式 反对党制度,依据宪法惯例,在下院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为政府首相并负责组织政府。在下院席位次之者则为反对党。 内阁成员全部是同属于一个政党的议员,而内阁的更换必须通过下院大选进行,如果反对党获得多数席位,则由反对党重新组阁执政。反对党在野时组织自己的影子内阁 两党的选民基础传统上有差异,保守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是垄断财团、企业老板、公司经理、农场主等中上等阶层。工党则与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为工党提供绝大部分活动经费,并对工党领袖、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受单一制、议会君主立宪政体以及不严格的分权结构的影响,两党的组织比较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严格的党纪约束。

中国与西方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中国的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

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 【摘要】:两党制是指在一个政治系统内,由两个主要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交替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两党制通常情况是:一个党在定期举行的大选中获得了议会的多数议席或取得了总统的职位,上台组织政府,掌握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另一个党就成了反对党或在野党。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英两国。但是,美国的两党制和英国的两党制两者之间有不少异同。研究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两党制;政党;相同点;区别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类型主要有两党制、多党制以及一党制或单党制。而英美两国是两党制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出现现代政党和最早创立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一个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个是当今的超级国家,两国家的政党制度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英美两国的两党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一、英国的政党制度 (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 第三阶段——两党制逐步完备 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在议会中有可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二)、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 19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政党以及政党制度形成之后,英国政府体制中的基本上是两大政党即保守党(以前的托利党)和自由党(以前的辉格党)轮流执政。直到1924以后至今,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工党与自由党成为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 英国工党(LabourParty,GreatBritain)英国两大执政党之一。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初期是工会组织与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之间的联盟,只有集体党员,没有个人党员,也没有明确纲领,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以后费边社和独立工党的社会改良主义在党内影响不断增长。工党于1918年通过名为《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管理,以达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将此付诸实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但5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党内出现意识形态分歧。右派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社会主义应是“增加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而不是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目的;反对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主张在现存制度基础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 1907年,保守党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斗争中首创“影子内阁”。所谓影子内阁又称在野内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 圈地运动的作用和工业革命有着重要的关联,也就是说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那么你知道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什么吗?下面是由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圈地运动是是发生在十四到十五世纪的时候,国家的许多土地都变成了私有制,小农开始逐渐走上衰落的道路,而资产阶级以及大地主则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更好的地位。 而圈地运动的作用也和工业革命有着重要的关联,也就是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那么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什么呢? 关于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还要从圈地运动的作用开始说起,当时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和掠夺的方式获得了许多的土地,他们将原本的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之后也清除了当时土地上饲养的牛羊。 当时开通的那条新的航线,让英国的贸易出口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这也就大大的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作为纺织业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牛羊毛的价格也开始飞速上涨,在双重作用的带动之下纺织业开始蒸蒸日上,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的时候就是纺织业的发展,所

以说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关系十分密切。 另外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还体现在大量的劳动力上。农民们在圈地运动中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只剩下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和成为流民这两条路可以走,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对于劳动力的需要被满足了,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劳动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 英国圈地运动的背景圈地运动让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资产阶级的人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将农民手中的土地争夺过来,剥夺了他们拥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之后再将这些土地圈定起来作为自己的农场以及牧场。而圈地运动的背景也促使这种运动更加激烈,那么圈地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呢? 圈地运动的背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在15世纪的时候纺织业进行了很快的发展,这样一来羊毛的价格也开始迅速涨价,农民们的畜牧业有着非常好的利益,但是同时也就代表着需要更多的土地,贵族们也很快看见了畜牧业的价值,于是才利用圈地运动建立大牧场。 另外圈地运动的背景还包括海上新航线的开阔,在这条航路开通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民族之间都进一步开始融合,他们的交往也变得更加快速和方便,英国在这条航线的最中心的位置,处于这种有利状态下对外贸易的需求也加大,这样一来羊毛的出口和纺织业的发展变得更加便利。 除此之外国家之内共有土地大量存在也是背景之一,在英国不管

(完整版)高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世界近代史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四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五世纪晚期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中后期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得兴起 十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十六世纪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十七至十八世纪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运动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新航路开辟: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年美国1787年宪法 1870-1871普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三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

英国的两党制

英国的两党制 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形成的因素 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而别的政党无法插手政治呢?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 (1)制度的因素 。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 。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 ,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大多数国民认可洛克和麦迪逊关于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拥有私有财产权利的观点,很少有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政党之争不在于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于怎样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两党制的特征: 第一,主要政党多为掮客政党而非使命政党。 第二,主要政党关心争取所有选民,因此它们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些阶级或阶层之中。 第三,主要的政党多为中庸政党,它们试图提出不让任何主要的选民团体严重失望的政治纲领。

中国式圈地运动

中国式圈地运动 [1][2]在20世纪末期,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各地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令不断以相对低廉价格征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耕地使用权,甚至强拆农民住房;再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租土地使用权于资本集团。这就是中国正在上演的“圈地运动”——中国式圈地运动。那么,中国式圈地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呢?一. 兴起的原因 1. 城市化建设的推动; 2. 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察指标之一; 3. 地方财政空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土地财政”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4. 中国大量集体土地的存在,使用这些土地的农民并不拥有所有权,包括宅基地。在中国,农民占有大量的集体土地,村委会是最小的土地管理单位。 5. 权势利润的刺激。在中国村委会是最基础单位,干部职位是中国干部里最小的职位,村干部为了不得罪上级领导保住前程或有得利,不得以低价出卖集体土地使用权。 6. 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的出台到现在国务院的拆迁条例,都促使中国圈地运动进一步恶化。政府引起了圈地狂潮。7. 广泛存在的腐败加剧了圈地运动的发生8.现如今的农村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也大肆把原来属于农民个人使用权的土地征收起来交给少数的承包商使用使农民变成失地农民二. 圈地运动的主要特征 1. 以公共利益之名征收土地,主要用于房地产等商业用途; 2. 补偿大大低于实际价值; 3. 常常与地方政府腐败相伴生; 4. 常常采用暴力手段。三. 圈地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1. 成功地把相当多的农民变为了城镇居民,很多农民因为补偿而变得富有。 2. 促进了房价的高企。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在城市里立足而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他们包括农民工,通过正统大学教育毕业的学生。 3. 加剧了贫富分化。靠圈地发家的房地产商和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更加买不起房,生活环境越来越困苦。 由此产生的笑话 100年后的教科书上,将会出现这样一段话:21世纪上半叶,中国新兴的官僚阶级和贵族通过暴力把居民从土地上赶走,拆掉他们的房子,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盖成房地产出售。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房吃人”,史称“中国圈地运动”。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 高晓娜 (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议会、内阁、政党等制度皆起源于英国。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度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的。其政治制度的结构和特点与英国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英国;政治制度;文化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它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但是英国的政治制度及政治发展过程却很有特色:既不像法国那样的彻底革命,也不想美国那样的彻底共和,而是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的君主立宪制。虽然英国实行了民主制,但同时又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可以认为是有着君主制的外衣、而实行共和制的实质。 一、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简述 保守的英吉利民族在历史发展上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政治连续性,激烈的社会变革鲜有出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制度都是以妥协和协商的姿态建立和形成。英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融合了君主制和议会制、内阁制和司法制、政党制和文官制以及地方政府制度等。它不仅仅是一部国王权力不断让步,议会取而代之统治国家的历史,也是一部政党政治起源和成长、内阁对议会负责制不断完善的历史。在封建王朝的后期,虽然名义上法律仍是由国王来颁布施行的,但是封建王室已经渐渐的淡出了这一行动,主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开始向议会倾斜,受到议会的影响。历史的进程推进到十七世纪,议会已经发展成为了反抗国王的核心。而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妥协的著名事件光荣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政体开始正式的确定,围绕着这一政体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各个细节方面也开始渐进的完善。 二、英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 本来,君主制与民主制是水火不相容的。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指多数人的统治。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无实质性权力。虽然仍然规定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的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预的时候,执行法律。政府的任何权利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实施的,并在国王的指挥和监督下执行的,如缔约、宣战、任命首相等。但事实上这些决策并不是由国王单独指定执行,而是由议会或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体现出了人民主权。因此这就使君主制和民主制结合起来。 2、“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 英国的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人民普选产生,这样组成的两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