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取向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取向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取向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取向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所谓的“油荒”,许多媒体都作了大量分析报道,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的定价机制?当前机制存在哪些弊端?定价机制的改革取向应是怎样?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形成及评价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历了三次改革,其中第三次改革所形成的机制,也就是现行的机制。这个机制是自2001年11月份起形成的,那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基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具体的零售价格。当三地市场前一个月成交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价格波动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相应调整国内零售基准价。

总体看,前期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要看到,前期的定价机制改革之所以运行得很不错,兼顾了各方利益,主要得益于改革时面临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那就是国际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宽松,油价相对保持平稳。而自2003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后,现有定价机制便不堪重负,而且,人为压低零售终端价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长期以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石油产量、石油需求以及为控制石油而进行的政治争夺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产量增长幅度有限而需求增加势头不减,再加上政治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国际社会要适应进入一个高油价、高成本的年代。这个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原先在石油价格平稳时期所形成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革。

(一)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将使得当前的成品油价格刚性愈加强烈,只涨不落的矛盾突出。据统计,1999年至今国际油价涨幅已超过400%。国际原油价格从2002年每桶24美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8月的66美元。我国政府也不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自2004年3月31日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成品油零价格经历了七次调整,频率比较大。七次调整中,只有一次是降价,而且社会对降价反应并不像想象中的好。因为,从2004年10月份开始,国际油价曾有一段时间的下跌,但国内油价并没有随之下降。而今年5月23日进行降价调整时,国际油价下跌的趋势并不是很明朗。本来,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作相应调整,随市场变动而变动。但由于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使得消费者对国内油价走势的判断更加固化:只涨不落。这与原先制定的随国际油价走势做出相应调整的定价机制相悖。

(二)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要低于国际油价,还没有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很难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虽然国内不断调价,

但幅度有限,主要是考虑到高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人们的承受能力。例如,从今年年初至今,国际油价上涨了逾60%,已达到67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多次调整涨幅也才为22.5%。这种相对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并不利于我国长期的能源供应。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相对较低的油价助长了一些大排量、高耗能轿车的使用,同时导致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出现经济过热。

(三)定价机制易于导致油价倒挂,特别是使得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产量上不去,石油零售企业可能会出现油源短缺或“油荒”现象。从上面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原油进口价格已与市场接轨,随之波动;而成品油零售价格却由于时滞原因,还不能适时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油价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所谓的“油价倒挂”现象: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不断上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企业“越炼越亏”。

(四)现行定价机制容易激发囤油欲望,助长石油流通体制中的投机现象。当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时,根据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销售者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国内油价的基本走势:上调还是下调,在做出价格预期后,就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囤积。在生产环节,由于国内炼油环节还是处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垄断原油炼制阶段(目前全国非国有炼油企业不足百家),由于配置计划和供应保证等原因,国有炼油企业的巨额关联交易在客观上无法避免。为减少亏损,两大集团将在自认为可以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加工量。加工量不能完全兑现,再加上调运不及时等外部客观原因,可能出现局部甚至全局性资源紧张。一旦短缺,市场力

量将进一步加剧短缺的负面循环。一方面,原油进口不足、炼厂炼能不足或者消极应对,都难以在短期解决;另一方面,社会加油站由于获取油品的渠道越来越窄,囤油行为有增无减。即便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也有可能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囤油、惜售的投机行为,从而对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五)没有真正反映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市场的影响,与现实开始脱节。

如何认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一)定价机制改革应与价格调控相结合,避免定价机制改革成为油价上调的信号,从而带来价格连锁反应。由于石油价格是上游产品的价格,很多的下游产品都和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油的价格变动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可能带动整个物价指数上升。虽然我国在经历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抵御高油价冲击的能力明显加强。但是,如果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时期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容易被一些企业和个人借机助长石油涨价,进而抬高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带来价格连锁反应,推动价格总水平回升甚至上涨。

(二)认清石油产业的双重特性,深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又要积极稳妥有序有别分步推进,更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特性。作为竞争性产业,成品油价格理论上应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供求形成。具体进程要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基础性行业,成品油价格的变动对所有行业和人民

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对成品油价格放开的进程、时机,是涉及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要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能源供求、储备几个环节的可承受度、价格可控的程度。考虑到近两年石油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国际油价在高位有较大幅度波动等情况,不宜完全放开价格。但仍应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从多方面引进市场竞争,反映市场供求,使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更加具有灵活性、及时性,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的真实变化。

(三)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出现“油荒”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解决“油荒”问题,不是单独地改革定价机制本身就能解决的,必须综合配套解决。“油荒”的出现并不是单纯地由定价机制造成的,即使成品油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的话,国内石油消费将受到影响。在现有两大公司控制进口石油的背景下,不排除为了降低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拥有进口权的石油企业尽量控制石油供给量,同样可能出现“油荒”问题。因此,要解决“油荒”问题,不是单独地改革定价机制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改革整个石油投资、生产、经营体制。但出现“油荒”肯定说明油价形成机制有问题,必须做出一定的修改。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尚不是很成熟,成品油批发市场竞争主体不多,如果现在就完全放开,势必形成少数企业垄断控制,联手赚取超额利润。还可能使“走私油现象”重新“抬头”,一些企业通过不法手段,从国内外差价中牟取利润,甚至会造成国内市场的混乱。没有政府定价的风向标,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主地形成价格,势必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毕竟,石油作为基础能源,维系着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成品油价格改革不能操

之过急,完全开放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如果不加以控制,对消费者来说可能结果可能更坏。因此,近期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取向只能是在政府主导下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

从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进口原油的到岸价、炼油厂的出厂价、经销中的批发价或调拨价和最终的零售价。在这四个部分中,到岸价是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的,政府很难管制,其余的都可以控制住。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只管出厂价,其余的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完全放开;二是政府只管零售价,在国际、国内批发价一定浮动范围内零售价不变。

按第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即不管国际原油价格如何变动,炼油企业的出厂价格保持在一定幅度浮动,如果原油价格变动幅度很大,政府要考虑用一定数量的补贴或者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来支持炼油企业的生产,这种方法意在尽量减少炼油企业由于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出厂价格之差所带来的损失,保持其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降低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波动幅度。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炼油企业是终端石油公司的加工车间,给炼油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是给整个石油产业链补贴,不利于把我国石油公司培养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从价格机制上看,则是从国际市场价格机制的倒退。

第二种方法是对批发价、调拨价、零售价等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当前价格机制的一种改良:增加零售价浮动的幅度和调整中准价的频率。一方面加大在零售基准价基础上的成品油价格浮动比例,即

企业在国家确定的零售基准价基础上,可以自行确定的价格浮动比例超过目前8%的限制。这里面涉及浮动幅度的限制问题,幅度过大无异于完全放开价格;而不对成品油定价作任何政策性限制,会加大高油价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放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病,因此,对这个具体幅度还要做仔细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在调整中准价的“频率”上作文章,在国际油价高涨的时期内,将目前“一个月跟踪法”的时间跨度缩短,改为两周跟踪法,甚至更短。通过加快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从“滞后定价”逐步过渡到“实时定价”,从而向更合理的市场规则迈进。这样,不仅可以矫正被扭曲的成品油市场,减少炼油业的亏损,而且能使各个方面适应油价的频繁变化,为油价机制的改革创造条件。

综观上述改革办法,各有其缺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价高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油荒”问题,但仔细考究起来,灵活运用两种办法是若干种成品油定价改革方法中最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也是一个最接近实际的办法。要想最终解决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问题,必须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改革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比如解决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等现实问题;其次是切实放开批发环节,在对外开放之前先对内开放,改变由两大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第三,要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环节真正实现竞争;最后,配套进行成品油市场准入、油源和市场监管等环节的改革。只有综合进行整个石油体制改革,才能促使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知识

国内成品油价格管理知识 一、国际原油价格 ◆WTI 指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交易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 (WEST TEXAS INTERMEDIUM),为所有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作价基准油。 ◆布伦特指在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交易的,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也是80%的世界原油贸易量的作价基准油,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 ◆迪拜指阿联酋含硫原油DUBAI,是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中东销往亚洲原油的作价基准油,主要交易方式为场外交易或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辛塔指印度尼西亚原油。 ◆米纳斯阿联酋含硫原油,从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往亚洲的原油都是以它为作价机制。 ◆塔皮斯指马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的轻质原油大部分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是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二、国际成品油价格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成品油市场有三个:荷兰鹿特丹、美国纽约、新加坡,国际成品油贸易均以上述三地之一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其中新加坡的成品油价格是作为亚洲地区国家市场价格的基准价。 新加坡成品油价换算成国内成品油价公式: 新加坡完税价=(汽/柴油新加坡离岸价+国际运保费)*吨桶系数*汇率*关税+燃油消费税】*增值税+港口费用 三、我国原油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自1998年起,原油的作价机制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国内原油主要是国家计委按照国际同品质原油前一阶段的离岸均价来对国内原油价格进行相应调整。绝大部分原油的作价是与印尼的部分原油联动,少部分原油与马来西亚的塔皮斯联动,每月以相当于官价的形式调整一次,应该说,我国原油的作价方式已基本上与国际惯用的方法十分接近。

国际国内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

国际国内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 原油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是对各个国家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商品。世界原油贸易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市场游戏规则已相当完善。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标准油为基准作价。按4个主要地域划分,主要有以下5种作价公式: 1、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售往美国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为NYMEX交易所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还有场外交易。NYMEX 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是目前世界上商品期货中成交量最大的一种。由于该合约良好的流动性以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被看作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基准价之一。该期货交割地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这里也是美国石油现货市场的交割地。 2、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80%的原油以它为基准油作价,主要包括的地区有: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 3、阿联酋含硫原油DUBAI。从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是场外交易或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4、远东市场分两种方式: 马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它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的轻质原油大部分以它为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式是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印度尼西亚官方价ICP。以这种方式作价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远东地区部分国家的部分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国的大庆等。 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市场,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对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自1998年起,原油的作价机制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绝大部分原油的作价是与印尼的部分原油联动,少部分原油与马来西亚的TAPIS联动,每月以相当于官价的形式调整一次,应该说,我国原油的作价方式已基本上与国际惯用的方法十分接近;在成品油方面,从今年6月起,每个月国家将根据上一个月新加坡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的变化情况,调整成品油销售价格

成品油贸易行业分析

成品油贸易行业分析 成品油(汽、柴、煤油)销售企业的经营情况与成品油流通行业状况、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的联系,对商品销售影响较大。 1、行业发展概况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成品油行业作为石化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成品油上游行业是原油,石化行业等,故原油市场的变化直接会影响成品油市场;新兴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上游行业是农业。成品油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工业和交通仓储邮电行业。和油价紧密相关的行业是石油、煤炭、机械、汽车制造、玻璃、航运和运输行业,油价的上涨或下跌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形势。 目前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导,其他国有石油公司、民营企业、国际石油公司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目前,全国共有成品油批发企业2500余家。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全资和控股批发企业1682家,约占总数的67%;全国共有加油站9.5万座,其中,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控股及特许加油站数量占加油站总数的51%。规划建设中的外资加油站、包括油气合建站共有1770座,占加油站总数的2%左右。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8亿吨,占据了全球产能的11.5%,稳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11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同比增长5.26%,届时中石油与中石化将分别占据国内加工产能的31%和47%。 2、2010年行业发展情况 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3.9亿吨,增长4%,增速有所放缓;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4.5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5%以上,同比扩大约5个百分点。 2010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处于较高水平。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7.6%和12.6%。四季度成品油日均消费近66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国内成品油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品油总体价格水平有所提高。统计数据显示,两大公司全年成品油销量同比增长13.5%。其中,汽油销售量同比增长11.2%;柴油销售量同比增长14.8%。成品油库存继续回升。截止12月末,国内成品油库存环比增长9.2%,同比下降9.6%。 在原油价格强劲攀升推动下,2010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涨幅较大,平均涨幅在15%左右,全年分别三次上调和一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价格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0#柴油市场年均价为7488元/吨,同比涨幅达18.1%;-10#柴油年均价为7702元/吨,同比上涨15.3%;93#汽油年均价为8559元/吨,同比上涨13.5%;90#汽油年均价为8069元/吨,同比上涨13.9%。2011年,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将保持上行态势,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前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回顾与前瞻 2006年8月以来,国际油价在经历了一个高涨期后,开始逐渐下跌,这对于正在酝酿中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全新的定价机制很有可能在近期出台。新的定价机制将以原油价格为基准来制定,它对于我国成品油市场各利益关系方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历程回顾 1998年6月,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政府制定固定价格的模式。此后,我国便有了“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一名词。从1998年6月起到现在,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98年6月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技术方案》的出台。这次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成品油(汽油、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制定各地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5%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格。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阶段始于2000年6月,政府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

一步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进入与国际成品油市场“挂钩连动”的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是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 第三阶段始于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机制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新加坡:鹿特丹:纽约=6∶3∶1),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该机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为“三地成品油定价法”。 据最新消息,今年初中国将可能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对零售油价的统一管制将有所放松。新的定价办法将放弃原来紧盯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计算办法,而基本锁定“原油成本法”,即改以布伦特、迪拜和M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这表明,采用了5年的“三地成品油定价法”走到了尽头,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迎来第四个发展阶段——“原油成本法”阶段。 三地成品油价格浮动的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2001年11月制定的随三地成品油价格浮动的定价机制,虽然比

最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数学建模

成品油定价机制数学 建模

成品油定价机制 数学建模论文 Ⅰ、问题的重述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一路高涨且波动频繁,油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成品油的合理定价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关系到民生,石油储备等多方面的问题。石油价格的变化深深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石油的特殊战略地位,油价的波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学者以及业界关注的焦点,每次油价上涨更是吸引了各方广泛的关注。 统计数据表明,自2009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17次,其中12次上调,5次下调。以北京为例,93号汽油的零售价也从5.33元/升上涨至目前的8.33元/升,涨幅约为56%。油价的上涨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每到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油价话题总会引发热议;与此同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遭到了广泛质疑,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成品油价格究竟多少合适,随之成为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当前我国成品油定价体制是否依然合理?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影响成品油价格的因素如原油价格等提出一个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试根据中国国情,收集相关数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就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最后,根据建模分析计算的结果,给国家发改委写一份报告,提出自己的新成品油价格机制,并说明新机制的优越性。

Ⅱ、问题的分析及思路 2.1、问题分析 石油价格过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积极性,影响社会稳定,过低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等,还需要考虑到与国际油价接轨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我国 现行的石油价格机制所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合理,需要一个量化指标来判定,然而影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指标的相关关系和所反应结果的准确度都是模糊不清的。应此我们需要基于FCE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建立一个评价模型,还需要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得到在各级别指标的权重向量。同时确立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合理程度的等级域,并且将等级数值化。而后,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建立了关于等级制度的隶属度函数,并且基于该函数得到了评价指标与等级的模糊关系矩阵。之后将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与模糊关系矩阵进行模糊算子处理得到综合评价矩阵,最终得到成品油定价机制合理程度的量化评估。 在评价了现行的机制不合理之后,需要提出更合理的机制。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于原油成本法的新成品油价格估算方法得模型。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我们需要使用前人的经验权重系数,用新的估算方法得到了成品油基准价格。由于经验权重系数准确性有待商榷,因此需要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在基准成品油价格上进行调整得到最终成品油价格估算机制。 2.2、问题思路: 用下面的流程图表示我们的建模思路 建立评价现有石油价格体制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关于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思考

一、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形成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不甚适应国内外油价变化的新形势而急需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石油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始于1998年的改革,即由原来的政府直接定价转向政府反映式与预期式引导的定价机制。起初,由于缺乏经验,所以主要参照国际主要的、发展成熟的新加坡的市场作为国内石油定价的基础。后来,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新加坡的石油价格已不能反映国际市场的价格,而以此为参照作为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依据,已不甚符合我国石油市场供求情况。2000年,我国通过连续7次调整油价,彻底改变了石油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的状况,开始与国际市场油价基本同步。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2001年11月份起形成的。那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幅度的调整改为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典型运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再由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基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出具体的零售价格。当三地市场前一个月成交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价格波动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相应调整国内零售基准价。国内成品油汽、柴油价格并未与国际市场直接挂钩,其零售中间标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布,而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实际零售价格均由石油与石化两大集团根据市场交易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显然,这种以国际市场油价作为“基础”而有限制、有计划分次调价的所谓“挂钩”的价格形成机制,虽随“市场”而动,但其定价主体是政府和企业,仍属于政府指导价的价格管理形式。 根据我国国情,总体看来,前期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要看到,前期的定价机制改革之所以运行得很不错,兼顾了各方利益,主要得益于改革期间面临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那就是国际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宽松,油价相对保持平稳。现在的情况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都清楚,长期以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多种:石油产量、石油需求、自然灾害以及为控制石油而进行的政治争夺等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产量增长幅度有限而需求增加势头不减,再加上政治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国际社会要适应进入一个高油价、高成本的年代。这个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原先在石油价格平稳时期所形成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表现为: 其一、有悖随国际油价走势而动的定价机制,导致油价“只涨不落”问题突出。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使得当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刚性上涨。据统计,1999年至今国际油价涨幅已超过400%。国际原油价格从2002年每桶24美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的67美元,后来甚至一度飙升至70多美元。我国政府也不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仅2005年以来,就对成品油零价格进行了5次调整,频率比较大,价格只见升未见降。只是在2004年上半年降了一次价,社会对降价反应并不理想。因为,从2004年10月份开始,国际油价曾有一段时间的下跌,但国内油价并没有随之下降。本来,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作相应调整,随市场变动而变动。但由于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以及波动的频繁性使得消费者对国内油价走势的判断更加固化:“只涨不落”。这与原先制定的随国际油价走势做出相应调整的定价机制相悖。 其二、国内油价调整低于国际油价原则,容易误导消费行为,不利于节约能源。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调整幅度要低于国际油价,并没有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虽然国内多次进行调价,但幅度有限,主要是考虑到高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人们的承受能力,因而只能在价格调整问题上“小步快跑”。例如,从今年年初至今,国际油价上涨了逾60%,已达到每桶67美元,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多次调整涨幅也才为22.5%。这种相对较低的成品油价格,容易误导消费行为,并不利于我国长期的能源供应。 其三、定价机制易于导致油价倒挂,特别是使得石油加工业亏损严重,产量上不去,石油零售企业可能会出现油源短缺或“油荒”现象。从上面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原油进口价格已与市场接轨,随之波动;而成品油零售价格却由于时滞原因,还不能适时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油价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所谓的“油价倒挂”现象:国际原油价格攀升,炼油企业原油采购价格不断上升,而成品油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提高,造成成品油价格低于企业的炼油成本,企业“越炼越亏”。 其四、现行定价机制容易激发囤油欲望,助长石油流通体制中的投机现象。当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时,根据国际油价的走势,国内销售者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国内油价的基本走势:上调还是下调,在做出价格预

国内成品油市场现行价格定价机制原则

国内成品油市场现行价格定价机制原则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定价机制,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价格完全接轨,成品油价格只是间接的接轨。 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之间互供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国产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中石化、中石油供地方炼厂的原油价格参照两个集团公司之间互供价格制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 成品油价格区别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一)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以及供应社会批发企业、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 (二)国家储备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汽、柴油供应价格,以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定价机制为: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国内参照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

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已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地区,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全省统一最高零售价格。暂未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地区,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为基础,考虑运杂费增减因素合理安排省内非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省内划分的价区原则上不超过3个,价区之间的价差原则上每吨不大于100元。省际之间价差较大的应适当衔接。省级价格管部门要将省内价区具体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汽、柴油吨升折算原则。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确定的折算原则制定当地汽、柴油吨升折算系数。在此基础上,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当地以升为单位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 成品油批发企业销售给零售企业的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合同约定由供方配送到零售企业的,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按最高零售价格每吨扣减300元确定;合同未约定配送的,最高批发价格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扣减300元的基础上,再考虑运杂费因素确定。成品油批发企业可在不超过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的前提下,与零售企业协商确定具体批发价格。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批发价格也要相应降低,合同约定配送的,保持批零价差每吨不小于300元;合同未约定配送的,扣除运杂费后,保持批零

国内成品油价格分析

一、问题重述 成品油的合理定价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成品油市场运行机制先后经历了完全计划经济阶段、双轨价格过渡阶段、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阶段等多个主要阶段,目前实行的是2009年出台《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统计数据表明,自2009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17次,其中12次上调,5次下调。油价的上涨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每到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油价话题总会引发热议;以印尼为例,由于不合理的石油定价,3月27号印尼雅加达国会大厦门口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滞缓了经济的发展和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由此看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利措施。以下我们将会通过科学的数学模型给石油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二、问题分析 成品油的定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进行油价调控时,考虑的方面需要相当全面,不仅要让石油市场的经济能持续地发展下去,有效地预防“油荒”之类不利于国家社会稳定的问题产生,还得让人民满意,让群众能少些抱怨。成品油的定价涉及到了诸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有:①政治方面的因素,一个国家可能处于本国的政治需要形成对石油的供给或储藏,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商品价格;②国际金融因素的影响③具体的可量化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国内石油消费量和国家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等因素都会对成品油的定价有所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便是国际的原油价格。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印发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里我们得知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格是以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其它的一些因素来确定的,由此也可见国际的原油价对国内的成品油价有着很大的联系和影响。近来消费者的报怨声此起彼伏,为什么会出现呢? 我们搜集了近五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原油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简单处理,画出了它们的折线图如下所示:

成品油定价问题数学建模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安康学院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院系(请填写完整的全名):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彭红梅 2. 周晓凤 3. 高欣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5 月 4 日

编号专用页评阅编号:

成品油的定价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分两个两个模块来探究成品油的定价问题:模型一是通过多元线性规划得出成品油油价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对近十年的油价作出合理评价;二是通过找各影响因素与时间关系,利用评价模型,对油价作出合理预测,并提出合理定价措施。 油价的上涨受多重影响因素共同控制。主要影响因素有:国际油价、年人均GDP 产值、石油的年平均产量和消费量、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等。模型一首先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国内年平均成品油价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后采用多元线性规划的方式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目标函数成品油油价的影响权重,最终得出成品油油价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总关系,并与当前油价比较,作出合理评价,总关系为:12345285.1112 1.33130.00260.00070.01780.3241y x x x x x =-++-++; 模型二通过做散点图,选择合理的函数模型描述各变量与时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各影响因素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评价模型对成品油油价作出合理预测。为使模型简化,我们所研究的模型为全国平均成品油价格,具体到各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成品油价格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必须在同全国油价增长幅度大致一致的情况下,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否则就会抑制经济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忽略各年度其他影响因素,直接通过线性回归,找到该城市各年度油价与全国平均成品油价格的函数关系,进而对成品油作出合理定价。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模型对2015年的北京市93号和0号柴油油价作出了预测。任一年份,任意地区的油价皆可通过此方式对作出合理定价。 结合模型一二、发改委的相关规定以及当地影响油价的一些次要因素,提出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关键词:成品油油价;相关性;线性回归;权重;函数关系;

国内成品油调价与定价机制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队号为:53 参赛队员:1. 钱燕兰 2. 吴文倩 3. 吴晗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数模组 日期:年月日评阅编号(由评阅老师评阅前进行编号)

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评阅编号: 评阅记录: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国内成品油调价与定价机制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摘要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不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成了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成品油调价和定价机制问题,依次建立了模型,分析了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指出了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制定新的定价机制给出了我们的建议。 对于问题一,首先我们通过EXCEL简单绘制出了三地原油期货价格与杭州93号汽油价格随时间变动的走势图,简要分析了三者与杭州93号汽油的关系,然后通过SPSS作出了杭州93号汽油价格分别与三地原油期货价格的一元线性关系,再利用SPSS的多元回归分析求出杭州93号汽油价格与三地原油价格总的函数关系式。为了分析原有定价机制的不合理之处,我们引入了LOGIT模型,验证了22天为调价周期的滞后性,进而深入分析了成品油现行定价机制的弊端。 对于问题二,我们首先选取了几个可能对国内油价变动有影响的几个因素,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剔除了影响较小的因子,再通过MATLAB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目标函数成品油成品油价的影响权重,最终得出成品油价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总关系。再用MATLAB拟合出主要的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动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穷举法得到最佳的调价周期11天,表示出了价格的调节幅度。 基于上述模型,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将原本22天的调价周期缩短为11天,根据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量确定调价幅度。最后,我们也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评价。 关键词: SPSS LOGIT模型主成分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MATLAB

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

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全文) 发改价格[2009]1198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等有关规定,现将我们制定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 编辑本段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完善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价格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由原油炼制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航空汽油等成品油。 第三条 在我国从事石油生产、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之间互供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国产陆上原 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中石化、中石油供地方炼厂的原油价格参照两个集团公司之间互供价格制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 第五条 成品油价格区别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一)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以及供应社会批发企业、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 (二)国家储备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汽、柴油供应价格,以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第六条 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成品油定价模型

摘要 成品油的合理定价对国家经济进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成品油市场运行机制先后经历了完全打算经济时期、双轨价格过渡时期、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时期等多个要紧时期,目前实行的是2009年出台《成品油价格治理方法(试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进展以及工业化进程进一 步加快。我国差不多变成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我国的石油需求量逐年增加,进口量大幅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基础资源产品,其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现行

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尽管解决了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不多接轨问题。但定价机制仍没有实现与国际接轨。 论文依据中国国情,深层次分析现时期国家能源市场化改革中阻碍我国成品油市场进展的要紧问题,并对比国际和国内成品油改革.运用“汇率目标区”的理念。结合税收杠杆原理。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关键词:成品油价原油价人均收入数学模型

目录 一、问题提出:.................................. - 3 - 二、问题分析:.................................. - 3 - 三、差不多假设:................................ - 4 - 四、建立模型:.................................. - 5 - 一、参数设置:.............................. - 5 - 二、模型求解:............................. - 5 -五、结果分析与检验:............................ - 9 - 一、对数据结果的分析:....................... - 9 - 二、缘故分析:.............................. - 10 - 三、新的定价机制:......................... - 11 - 六、算法的设计:(关于曲线的拟合).............. - 13 - 七、模型的优缺点及改进:....................... - 16 - 八、附录:..................................... - 18 - 九、参考资料:................................. - 19 -

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定价机制 ——百度百科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要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20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上。所以,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超过了20天,发展改革委经过观察和研究,决定上调油价。 据了解,在此机制下,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对于一些加油站进行的降价促销,国家对成品油实行的是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最高限价之下自行定价,国家是支持合法的市场竞争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201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2014) 【法规类别】石油成品油市场工业品价格管理 【发文字号】发改电[2014]9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1.10 【实施日期】2014.01.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发改电[20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降低成品油价 格。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用汽、柴油(标准品, 下同)供应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考虑汽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的因素, 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8700和7585元。其他成品油价格相应调整。调 整后的成品油标准品价格见附件1。

二、供交通、民航等专项用户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等额调整。调整后的汽、柴油标准品最高供应价格每吨分别为 9100元和7985元。其中,供渔业、林业、农垦用汽、柴油供应价格暂按供军队用油价格执行。 三、各地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等额调整。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水平见附件2。 四、其它相关价格政策按《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五、液化气最高出厂价格按照与供军队等部门用90号汽油供应价格保持0.89:1的比价关系确定,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出厂价格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六、调价执行时间为2014年1月10日24时。 七、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并督促所属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九、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同时要加强成品油市场动态和价格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附件:1.成品油供应价格调整表 2.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4年1月10日 附件 1 成品油供应价格调整表 单位:元/吨

数学建模论文 成品油定价机制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成品油定价体制问题,依次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优化模型等模型,分析了现行体制,指出其中的弊端以及不足,并对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以社会对油价的满意度为最高层,以消费者、厂商、环保部门为中间层,以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国际油价变化,居民消费指数,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投资等为方案层。 接着,考虑到不同的油价调整周期会导致方案层权重变化,进而导致总的合理性变化。我们先分析了周期对供求关系所占权重的影响规律,得出这两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得到油价合理性与调整周期的优化模型,通过求极值的方法得到最佳的调整周期为10天。同时,我们分析了油价变动幅度对总的合理性的影响规律,得到这两者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得到油价合理性与油价变动幅度的优化模型,通过求极值的方法得到最佳的调整幅度为6.0%。再次,我们分析了政府税率对方案层权重的影响规律,得出政府税率与总的合理性的优化模型,通过求极值的方法得到合理政府税率的变动范围是. 最后,基于上述模型,我们提出体制改进的建议:1:将调整周期变为10天;2:将调整的临界幅度变为6%.同时,我们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以及推广.

一、问题重述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正向或负向超过4%,即通常所称“三地原油变化率”变动超过4%时,国内油价可相应作调整。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二、问题分析 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首先必须明确现有定价机制中存在哪些不足,通过改进这些不足才能达到优化定价机制的目的,但是定价机制是有许多个因素决定的,要考虑所有的决定因素对油价的影响是不能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得到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可以用总满意度来评价改进后的机制是否合理。不同的群体对于相同的改进措施的满意度是不同的,现选取消费者、企业、环保部门近似的代表社会各界对于改进后机制的满意度作为参考指标,求得总满意度,再通过总满意度的比较确定最优的方案。 三、基本假设 1. 以消费者、企业和环保部门三方的满意度近似的代表社会各不同利益群体的额满意度。 2. 消费者、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满意度只受方案层中给定的因素的影响。 3. 改考虑某一个指标的改变产生的影响时把其它指标都固定为现有油价机制下的指标。 四、符号解释 A :判断矩阵; :j i B 表示要素i B 对j B 的相对重要性; :i C 决策层各因素; i ω:下层对上层的权向量; :ij ω第i 行第j 个元素对1-i 层的满意度; :0f 现有定价机制下的总满意度; :i f 改变现有机制的某项指标后的总满意度;

我国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

我国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009 年3 月26 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于2008 年11 月25 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而最高零售价格,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上流通环节差价来确定的。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 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2008 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 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要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20 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

成品油定价问题数学建模

A题成品油定价问题 成品油的合理定价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 意义。中国成品油市场运行机制先后经历了完全计划经济阶段、双轨价格过渡阶段、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阶段等多个主要阶段,目前实行的是2009年出台《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详见附录1)。 统计数据(附录2)表明,自2009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17次,其中12次上调,5次下调。以北京为例,93号汽油的零售价也从 5.33元/升上涨至目前的8.33元/升,涨幅约为56%。油价的上涨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每到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油价话题总会引发热议;与此同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遭到了广泛质疑, 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请针对中国国情,查阅相关资料,自行收集可靠数据,通过数学 建模的方法,提出“更为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给国家发改委提供一篇报告,说明“新定价机制”的优势。

目录 1一、问题重述................................................................................................................ 1二、问题分析................................................................................................................ 4三、模型假设................................................................................................................ 5四、符号说明................................................................................................................ 5五、模型建立及求解.................................................................................................... 模型一:成品油调价时间模型 (6) 模型二:价格计算模型 (8) 9模型求解................................................................................................................ 模型分析.............................................................................................................. 13 13模型检验.............................................................................................................. 一、相关性检验 (13) 二、成品油边际消费倾向检验 (14) 六、模型评价.............................................................................................................. 14 15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16八、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