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科学素养提升测试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物态变化科学素养提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

C.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读数

D.甲是体温计,使用前应该用沸水消毒

3.战争电影《长津湖》影片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东线战场上,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重挫美军精锐的陆战第一师。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执行埋伏任务的志愿军睫毛上都出现了白霜,这些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4.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

C.冰、铁、铝D.冰、铁、松香

5.下列措施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6.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在0℃以下环境中,时间长了,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A.整个雪人逐渐熔化

B.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C.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D.整个雪人逐渐升华

7.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装有冰块的易拉罐中加人适量的盐,底部产生自霜——凝华放热

B.人刚从泳池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汽化吸热

C.使用铁水浇筑工件——凝固放热

D.夏天的清晨.蜻蜓翅膀上的露珠——液化吸热

8.济南的冬天最寒冷时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菜农冬季贮菜时,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如图所示。此法所应用的原理是()

A.水凝周时放热

B.水汽化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燕气凝华时放热

9.馒头房在燕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对这种做法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佛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0.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11.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12.(多选)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夏津县城街头一辆环保车正在喷射水雾。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在空气中就消失了,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此过程需要热量,因此喷射水雾也能起到的作用。

14. 加油站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高;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煎炸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高。

15.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马上用毛巾(选填“能”或“不能”)擦干,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现象,是一种(选填“吸”或“放”)热过程。

16.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选填“能"或“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三.实验题

17.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熔点是℃。

(2)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②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④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3)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18. 2023年7月,德州市气温连续多日达到35 ℃甚至以上,使德州人切实感受到了“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来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然

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馒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正确吗? ,原因是。

(4)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滴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19.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

(1)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甲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的现象如图乙中的图(选填“a”或“b")。水沸腾时要吸热,温

度(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3)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 (选填“a”“b”“c”或“d”)。

(4)实验完毕,撒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可能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C C B

D D A C C C ABD

二、填空题

13.汽化吸收降温

14.汽化熔点沸点

15.不能液化放

16.固液共存晶体不能

三、实验探究题

17.(1)48 (2)③(3)温度吸收

18.(1)液体表面积(2)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对其中一滴水吹风(3)不正确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4)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5)右手上的水蒸发吸热,会感到凉爽19.(1)秒表(2)b 保持不变(3)c (4)水仍能从石棉网吸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为4 ℃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40 ℃ 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37 ℃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2.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1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37 ℃与39 ℃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图1 A.37 ℃和39 ℃ B.37 ℃和38.5 ℃ C.37 ℃和37 ℃ D.38.5 ℃和39 ℃ 3.如图2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图2 4.如图3甲所示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 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 min 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图3 5.关于如图4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如图5所示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5 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C.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 D.沸水的温度一定比温水的温度高 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玻璃窗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玻璃窗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综合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三章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明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值做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 A.长沙市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37.5℃ B.某女生完成800m测试,所用时间为60s C.日常所用中性笔的长度约为10dm D.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m/s 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B. C.D. 3.“十一”假期,晓彤坐高铁从长沙回岳阳看望奶奶,在站台上,她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的车厢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旁边列车的车尾时才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的方向驶去。晓彤认为自己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A.她自己B.站台上的垃圾桶 C.旁边的列车D.坐在她旁边的乘客 4.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小欣老师喜爱沿海滨木栈道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6km/h,65cm B.1.5km/h,1.2m C.6km/h,20cm D.1.5km/h,0.6m 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图1,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振动

B.图2,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到发麻 C.图3,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 D.图4,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调不同 B.“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要小一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7.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超声波清洗器B.“B”超 C.超声波焊接器D.用超声波碎结石 8.下列关于减弱噪声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9.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对物体均匀的加热方式研究物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A.B. C.D. 10.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物态变化》真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秋•璧山区校级期末)为了防控新冠肺炎,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温度计使用之前应在沸水中消毒D.经检测该考生应该在常规考场 【答案】D。 【解答】解: AB、体温计测量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故AB错误; C、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体温计不能在沸水中消 毒,故C错误。 D、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7.1℃;此时考 生的体温为37.1℃,因此应该在常规考场考试,故D正确; 故选:D。 2.(2021秋•石家庄期末)2021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有机结合,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下列数据估测正确的是() A.一次性外科口罩长40mm B.正常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8.5℃ C.救护车出诊的行驶速度约为60km/h D.正常人的脉搏频率约180次每分钟 【答案】C。 【解答】解:A、一次性外科口罩长约14cm=140mm,40m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38.5°C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救护车出诊的行驶速度约为60km/h~100km/h,60km/h符合实际,故C正确; D、正常人的脉搏1min跳约70次,故D错误。 故选: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50℃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100℃ D.加冰的可乐温度为-20℃ 2.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3. 下列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 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 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 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4.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 D.c 到d 是熔化过程 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将湿衣服晾晒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6.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 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7.洗完澡后看到洗澡间的镜子上变得非常模糊,打开窗户,过一会镜子又变得清亮起来,这种现象先后经历的过程是() A.汽化熔化 B.熔化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汽化 8.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括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雪上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滴-------液化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冬天哈出的“白气” B.正在消融的冰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4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2.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温度不变。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4.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填“吸”或“放”)。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就是;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7.有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内壁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结了一层霜 B.甲的内壁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结了一层箱 C.甲的内壁有水珠,乙的内壁有一层霜 D.甲的外壁有水珠,乙的外壁有一层霜 8.暑假和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自挡风玻璃上都出现了一层水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3-2024学年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秋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市区夏季最高气温达到70℃ 2.我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自然界赋予我们许多美景。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仲夏露珠晶莹 C.深秋雾气缥缈D.寒冬冰花剔透 3.某人直接用一支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量温度分别为37℃和38.5℃的甲乙两人体温,则测得数据分别为() A.37℃和38.5℃B.37℃和37.6℃ C.37.6℃和38.5℃D.37.6℃和37.6℃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可能是沥青 C.在第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6.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7.为抑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上经常用如图所示的雾炮车向空中喷出水雾,其工作过程是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将其抛向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液化形成的 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汽化形成的 C.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 D.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升华 二、多选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温度可达-45℃的北方,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 B.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 C.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 9.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把碘锤放进热水中,很快紫色的蒸气充满整个试管。再把

专题3_9《物态变化》单元核心素养综合达标测试题(原卷版)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022广州)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 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 A. 16°C B. 30°C C. 47°C D. 70°C 2. (2022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冰雪消融 B. 清晨结露 C. 深秋凝霜 D. 泼水成冰 3. (2022河北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4. (2022辽宁铁岭)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 C. 露珠形成 D. 冰雕变小

5.(2021广西贺州)以下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是() 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 6. (2022黑龙江龙东)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凝华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骄阳散雾 C. 深秋,铁网挂霜 D. 寒冬,冻衣变干 7.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汽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D.升华熔化 8. (2022湖北十堰)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 是()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B.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9.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10. (2022湖南衡阳)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区别综合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区别综合训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 C.湿手烘干D.冰雪消融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由凝固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草叶上的露珠B.屋顶的白雪 C.山间的白雾D.屋檐上的冰锥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凌的形成﹣﹣凝固、吸热 B.雾凇的形成﹣﹣升华、吸热 C.露珠的形成﹣﹣液化、放热 D.湿衣服变干﹣﹣汽化、放热 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山上的“白雾”B.铜水铸造青铜器 C.深冬树枝上的“霜”D.冰正在减少 5.《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河面 7.“人工增雨”作业能够有效缓解春季旱情。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干冰可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升华液化B.凝华熔化C.凝固液化D.升华熔化 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A.冰袋中的冰变成水B.口中呼出的“白气” C.地上的水慢慢“消失”D.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9.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2、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 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4、自然界中的水,千姿百态,下列各图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 C、在ab段处于固态 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

6、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人类的用水问题.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出来,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和凝固 B.汽化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升华和凝华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低于锅内水温,不会沸腾 D.温度能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9、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5℃的冰块放在0℃的环境中会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2)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热的原理(选填“吸”或“放”). 2.烈日下狗通过伸长舌头可增大舌头上唾液的,快速喘气可加快唾液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唾液的蒸发,而蒸发热量,使狗感到凉快。 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如图3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 (填物态变化)要(填“吸热”或“放热”),流到冷凝器里就会(填“吸热”或“放热”)。这样就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 4.小华用图中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测得其体温为℃. 5.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的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入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态变为态. 6.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7.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 8.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9.梅雨季节我市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瓷砖墙壁“出汗”,这种现象是()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10.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看到灯泡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 1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物态变化 达标习题寒假作业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达标习题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 1. 关于0∘C的水和0∘C的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C的水比0∘C的冰热 B. 0∘C的冰比0∘C的水冷 C. 0∘C的水和0∘C的冰冷热程度一样 D. 无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3.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B.露C.雾D.霜 4.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C。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个人体温都是39.5∘C 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C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C 5.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下列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A.冰.玻璃.铜B.萘.铁.沥青 C.海波.蜡.橡胶D.水银.冰.钨

6.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主要原因是() A.体温计的量程小 B.体温计玻璃泡比较大,盛的水银比较多,且玻璃管的内径特别细,水银热胀冷缩时长度的变化量较大,读数能精确到0.1 ℃ C.玻璃管内径有一处弯曲且特别细 D.体温计的外形做成三棱柱形,有放大作用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常常吃鸡蛋和喝牛奶。小明同学在家煮鸡蛋时,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鸡蛋被煮熟;第二次在与第一次相同的情况下当水沸腾时即将炉火调小(仍保持水处于沸腾)直到鸡蛋被煮熟。两次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两次所用时间相同 8.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水受热均匀,应该用温度计不断搅拌B.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小,最后消失不见 C.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D.水沸腾时若撤掉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试题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试题卷一、单选题 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 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 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 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 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 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 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 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 二、填空题 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当把一块固态海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复习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复习检测试卷 《物态变化》(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23℃ 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7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100℃ 2.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8℃和40℃B.37℃和40℃C.都是38℃D.37℃和38℃ 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大致描述松香熔化过程的是() A.B. C.D. 4.如图所示,这是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波的凝固点为48℃ B.海波属于晶体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放出热量D.海波在第8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5.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加热前,纸锅里的水不发生汽化现象

B.将纸锅中的水换成沙子,加热时纸锅不会被点燃 C.纸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先汽化再液化的结果 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6.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7.哈尔滨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下列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松花江面冰雪消融B.盛夏,香炉山间浓雾消散 C.金秋,太阳岛公园花草上出现露珠D.寒冬,江畔公园树梢上结了霜 8.下列与冰箱有关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冰箱内壁附着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打开冰箱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冷藏室内盘中的馒头变干、变硬是水蒸气凝华导致的 D.冷藏室取出的易拉罐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加盖子是为了减慢水的沸腾,开小孔是为了防止沸点变大 B.图乙中读数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C.图丙中A是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B中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变小是因为空气遇冷液化 D.图丁中,若a、b是同种物质,则图像不同的原因有初温不同和质量不同 10.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人教版)第3章 物态变化(A卷 达标通关卷)(原卷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A卷•达标通关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2.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0℃,若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0℃和39.5℃,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0℃,乙的体温是39.5℃ B.甲的体温低于38.0℃,乙的体温是39.5℃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0℃,乙的体温是39.5℃ D.甲、乙两人体温都无法确定 3.冰蝴蝶是一种冬天在植物枝干上结出“蝴蝶”一样纤薄冰片的自然景观,如图所示,下列自然现象与冰蝴蝶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冰雪消融B.清晨结露C.深秋凝霜D.冰凌悬挂 4.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 B.初中生小枫的身高约为160dm

C.人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5℃ 5.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B.大雪纷纷 C.霜挂枝头D.晨雾弥漫 6.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下列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冷”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显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会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 C.太阳出来,雾慢慢“消散”了 D.烧水时茶壶嘴冒出了“白气” 7.清晨,在阳光照射下荷叶上的露珠(如图)慢慢消失,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8.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该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冷水在极寒环境下不能蒸发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夏天教室的室温约为2 ℃ B.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 ℃ 2.小樱将量程为﹣30℃~50℃的寒暑表放在窗台外测气温。一段时间后,寒暑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 B.当时的气温为11℃ C.若按图示方法读数,测得的数据会偏大 D.该寒暑表无法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3.下列关于物质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中漂浮的云是气态B.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是气态 C.水银是固态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态 4.2022年12月疫情期间,小李同学“阳”了后请假在家休息,每天监测自己的体温,某次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所测体温为() A.35.64℃B.36.8℃C.36.4℃D.37.6℃ 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条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柱 6.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开空调的汽车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C.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7.如图所示的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热水管和冷水管,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却没有水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左水管是冷水管 B.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左水管外壁上的水珠在夏天比冬天更明显 8.如图,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瓶内水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烧瓶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如果在烧瓶上方的金属盒上放冰块可以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D.金属盒底部滴下的水滴主要是烧瓶里面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炎热的夏季,各核酸采样点通过搭建爱心帐篷、安装降温喷雾系统、放置空调扇、摆放大冰砖等方式积极做好市民与医务人员防暑工作(如图)。下列对降温措施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搭建爱心帐篷是通过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来减缓水分蒸发 B.空调扇启动后,蒸发器中的水蒸发加快,吸收空气中的热 C.降温喷雾系统喷的“雾”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 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 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4.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5.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 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 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 8.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 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 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 9.“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估测值符合实际的是() A.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min B.百米冲刺后,人的心率约为60次/min C.一根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0cm D.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鸡蛋的温度约为3℃ 10.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 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11.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气液B.固液气

第3章物态变化章末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第3章物态变化章末训练(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章末训练 一、选择题。 1、某年12月22日是冬至,当天苍南天气预报:小雨,降水量3毫米~5毫米,东北风2级天气温8°C ~15°C,当前相对湿度91%.对这段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日平均气温是11.5°C B.东北风是指西南吹向东北的风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 D.降水量是指雨量筒中水的体积 2、在冷却食物时用0 ℃的冰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 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 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液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如图上市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5、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浸透均匀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手帕上的酒精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常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 2.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3.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D.丙和丁音色不同 二、多选题 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出现白霜。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冰块中加盐,会降低冰的熔点 B.空气中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成冰粒,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 C.易拉罐中的冰熔化时,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温度下降至0℃以下 D.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即为白霜

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三、填空题 6.小明家楼下的广场中,在无其它声音干扰下,有人用扬声器持续发出很响的一个音“呜——”(此音量保持不变),给小明带来困扰,在开窗的状态,小明利用分贝仪测量噪声,如图甲所示,不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及分贝仪、扬声器的位置,在关上窗之后,分贝仪示数如图乙所示。 (1)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_发生变化(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2)小明用关窗的方法减小噪声干扰,采用的方式是______(选填对应的字母)。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7.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_____处控制噪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