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纤维化

什么是肝纤维化
什么是肝纤维化

1.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干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几乎任何能造成慢性肝损害的病因都可导致肝纤维化。也就是说,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等都可以引起肝纤维化。

2.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有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絮乱,质地变硬。可并发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感性昏迷等。

3.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

肝硬化发病机制的中心关键环节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但具体演变机制未明。研究认为是各种肝脏损害因素导致干细胞弥漫性反复变性坏死及炎症,进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得肝小叶原有结构和血液循环通路不断发生改建,从而最终形成肝硬化。

因为慢性肝病经由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后期乃至发生门静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甚至引起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因此,肝纤维化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病人的诊治有着重要的价值。

病毒性肝炎→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构破坏)

慢性酒精中毒→进行性肝纤维组织大量增生

胆管炎或长期於胆→(肝纤维化)

中毒或代谢疾病→残存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等)→(假小叶形成)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肝纤维化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的体征,因此其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及影响手段。鉴于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和影像检查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血清学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了不少对诊断肝纤维增生有一定价值的指标。

肝纤维化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

5.血清学检查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意义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过程中的病理阶段,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相当不容易,判断慢性肝病是否伴有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干穿刺加上肝脏病理检查。由于病人常畏惧肝穿刺,不愿意接受这项创伤性检查。给尽早准确的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造成困难。而等到B超或CT检查发现肝纤维化(常常程度已严重)甚至早期肝硬化时,则已失去了抗肝纤维化的最佳时机。按照国家标准,肝纤维化程度乏味4期。S1最轻,S4最重。研究发现,治疗肝纤维化贵在“早”。

S1、S2阶段,治疗效果最好,就有可能逆转肝纤维化,使病变的肝组织结构恢复正常;而在S3阶段,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肝纤维化不易被逆转;因S4是肝纤维化程度最重要的阶段,实际上已属肝硬化,此时逆转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6.“肝纤四项”指的是哪四项?其临床意义如何?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简称肝纤四项):

1.PⅢ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是Ⅲ型前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后被肽酶切下的N 端肽,故其升高反映的是肝脏纤维增生活跃。但和肝脏炎症活动指数也有一定关系,因而在机型肝炎时亦升高;另外它在代谢需要肝血窦皮细胞的摄取,故在肝功能衰竭时血清中PⅢNP水平都明显高于慢性肝病患者,故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如血清PⅢP 持续异常升高,应警惕肝癌的可能性。

2.IV-C(IV型胶原)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发生时,IV-C最早增生,合成增加和降解加快,与层粘蛋白共同形成肝血窦毛细血管化。故血清IV-C主要反映肝脏病变尤其是进展期肝硬化的变化。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4.HA(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之一,由简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敏感指标。

纤维化指标

临床概况: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的结果。纤维增生是机体对于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一旦有害因素去除、细胞外基质成分得到恢复则纤维增生停止,所以急性或一过性肝脏疾患即使很严重也不会导致肝纤维化,但各种病因所致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向前发展发生肝小叶结构的破坏及结节形成即成为肝硬化。

临床解读:联合检测四项血清标志物,对肝纤维化的活动性、相对严重程度、早晚期、代偿能力、疗效观察、预后等均有一定诊断价值。由于单一指标肝纤维化的一个方面,并且因结缔组织易受全身代谢影响,导致对肝纤维化的特异性下

降,但对其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清C-IV在纤维化时升高最早;PCⅢ可反映慢性肝纤维化的活动性,早期也显著升高;LN升高与纤维化程度及门脉高压呈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由为显著;HA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肝

纤维化诊断敏感性高于80%。

一、Ⅲ型前胶原PCⅢ:(正常人血清参考值:小于130ng/ml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临床意义:慢性迁延性肝炎、脂肪肝时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时均增高;原发性与继发性肝癌时显著高于其他慢性肝病。血清PCⅢ与纤维化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与胆红素、ALT、白蛋白和HBV-DNA不相关,提示肝脏的炎症、坏死对其影响较小。

临床解读: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含量高低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它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也升高。持续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III型前胶原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不一定增高。

二、Ⅳ型胶原CIV:(正常人血清参考值:小于85ng/ml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临床意义:肝纤维化时,CIV合成与降解均处于较高水平。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IV水平依次增高,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明显增高。此外,如肾纤维化、中晚期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等,血清CIV水平也可显著增高。

临床解读: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维化过程,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标志之一。也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变时,Ⅳ型胶原血清含量逐步升高。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型胶原水平异常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肝脏发生纤维化时,早期既见增生,且转换率较快,最后与持续沉积的层粘连蛋白形成完整的基底膜,既“肝窦毛细血管化”特征性表现)。

三、透明质酸HA:(正常人血清参考值:小于110ng/ml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临床意义: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肝病患者合成HA明显增多,同时肝细胞受损,对血中的HA摄取及降解障碍,血清HA随着肝病的发展而逐渐增高;同时又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血清HA在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时轻度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显著增高;肝硬化时极度增高。HA与血清胆红素、ALT、γ-球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此外,成纤维细胞和网状细胞肉瘤、间皮瘤、审母细胞瘤等,血清HA也会升高。

临床解读: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透明质酸水平与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故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也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用于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的血透明质酸浓度与正常人无明显

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透明质酸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由于肝血窦毛细血管化,(内皮细胞市区HA受体)、肝血窦内皮细胞受损伤(失去代谢HA的能力)导致肝脏对血清中的HA摄取和降解减少所致)。

四、层粘连蛋白LN:(正常人血清参考值:小于130ng/ml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临床意义: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血清LN增高,且与其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呈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增高尤为明显。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LN 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有门静脉高压者高于无门静脉高压者。酒精性肝病、肝癌患者血清LN水平也明显升高。此外,大部分肿瘤,尤其是肿瘤浸润、转移的患者,血清LN水平亦升高;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血清LN也见升高。临床解读: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另外,层粘连蛋白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它还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血清层粘连蛋白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联。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指的是对肝脏进行纤维化程度检查时,所参考的几个有意义的项目的正常范围。 具体来说,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是:PCⅢ(即III型前胶原)的正常值、IV-C(即IV型胶原)的正常值、LN(即层粘连蛋白)的正常值、HA(即透明质酸酶)的正常值、CG (即甘胆酸)的正常值、PLD (即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值、MAO (即单胺氧化酶)的正常值、PINP (即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的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评估标准。及早发现肝纤维化指标和正常值存在偏差,及早展开治疗,有利于遏制肝纤维化向更坏的趋势发展。因此,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当重要。 想要得到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的准确数据,需要在检查前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检查前不能进食。肝脏抽血检查要求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其次,检查前一天不能喝酒。喝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再次,检查前不要服用药物。有些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暂时性损伤,从而引起肝纤维化指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检查前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且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接受肝穿刺活检时,一定要经过患者的同意。 在接受完静脉抽血后,就可以得到检查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数据了。将这一数据和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对比,就可以判断肝脏内的肝纤维化水平处于哪一阶段,以及是否需要治疗了。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指标具体项目正常值 PCⅢIII型前胶原低于18ng/mL IV-C IV型胶原30—140ng/mL之间 LN 层粘连蛋白50—180ng/mL之间 HA 透明质酸酶低于120ng/mL PLD 脯肽酶1107±19.5u/L之间 MAO 单胺氧化酶 3.3—15.1nmol/(s·L)之间有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有异常情况。肝纤维化指标的异常结果,主要有: PCⅢ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连续上升,提示病情可能有恶化并向肝硬变发展。 IV-C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 LN水平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数值越高,患者的食管

肝纤维化机制

一:我的建议是在肝纤维化的检测和发展过程中引入星状细胞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1..现在研究肝纤维化的中心很多都是放在肝星状细胞这一块。它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它激活变成纤维母细胞然后分泌细胞外基质,促使纤维化发生。 2.星状细胞的激活标志是视黄醇(维生素A)的有无(有:未激活;无:激活)。 3.我们本来就打算做切片,所以不会增加额外的费用。还是HE染色?正常情况下能看到视黄醇的脂滴吗要确定切片需要观察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 4.假如松弛素有去纤维化的作用那么可以使含有视黄醇的星状细胞数目增多。(对比每周制成的切片,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视黄醇含量的分析过程)具体方法可以在完善以下文献资料: 肝纤维化是病毒性肝炎等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乃至肝癌发展的必经途径和必然阶段,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则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但其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基因尚不十分清楚。就此,朱丽影教授开展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调节人肝星状细胞基因的研究,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两项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PDGF刺激人HSC前后表达有变化的基因,旨在从基因水平深入探讨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奥秘”,为临床确立抗肝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认识。 课题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出13个上调表达的HSC基因,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2个上调和11个下调表达的HSC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细胞结构、细胞成分、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免疫调节、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揭示了PDGF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以上多因素、多水平调控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上调基因中,最具代表性的蛋白是层粘连蛋白B1。在下调基因中,最重要的蛋白是激酶MEKK。 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与抗肝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陈乃玲贾克明2004-8-2 17:15:32 中华内科杂志1999年2月第38卷第2期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肝病研究所 一、肝纤维化时肝内的三个基本现象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病因一般认为是肝细胞坏死及凋亡所引起的,是组织坏死、凋亡时血流中血小板释放对纤维化有促进作用的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t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所致。然而在其他组织损伤时血流中也出现pDGF,却未见肝发生纤维化,说明pDGF可能不是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肝脏发生纤维化时有三个基本现象值得重视:(1)肝细胞外基质的增加;(2)星状细胞转变为肌纤维母细胞;(3)

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及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及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 大部分的慢性肝脏损伤都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肝移植,但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由于的供肝的不足和受者对手术不能耐受,肝移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肝硬化问题。近年来肝纤维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诸多病因如病毒、酒精、药物等所致的肝细胞炎症、坏死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发展到肝硬变的必经阶段.,其机理相当复杂,目前认为它主要是多种因素造成肝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多和异常沉积,其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糖蛋白、蛋白多糖和弹力纤维。尤其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乙肝大国,发病人数居高不下,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可导致肝硬化外,部分可发生癌变。 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肝的可能,而肝硬变则否,认为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就能治愈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给予有效治疗还可防止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人们期望对肝纤维化作出早期诊断,如何诊断肝纤维化,超声波、影像等一旦发现多数已在中期以上肝硬化阶段,能够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至今主要依靠肝活检,临床称之为金标准。但,因其属损伤性检查,患者多不愿接受,作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考核指标更难,因需多次活检、穿刺部位及样本大小等有其局限性; 肝脏B超是了解肝脏形态结构的非创伤性检查;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法仅反映肝脏炎症、坏死及功能的改变;在肝穿刺不易推广的情况下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受到关注,其项目日益增加;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测定是无创伤性的,是从生化代谢方面判定肝纤维化的活动度,可进行动态观察,虽不能代替肝活检,但其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有其实用诊断价值,现临床所测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只反映了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的某个阶段及成分的变化,其临床意义应作综合分析评价。 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四项内容: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 【正常参考值】血清:<100 ng/ml 【临床意义】HA是一种产生于间质细胞的氨基多糖,分子量4,000-8,000万,由肝内皮细胞摄取、降解,其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皮肤、关节液及玻璃体液中,

dis-base-消化科-肝纤维化

【疾病名】肝纤维化 【英文名】fibrosis of liver 【缩写】 【别名】hepatic fibrosis;肝纤维变性 【ICD号】K74.0 【概述】 肝纤维化(fibrosis of liver)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在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缺乏确定有效的药物。 【流行病学】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病因】 任何原因如肝炎病毒、血吸虫病、酒精、药物及毒物等长期持续损害肝脏,都将导致肝纤维化形成,所以肝纤维化的病因是多样的、复杂的。 【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已趋明朗,其形成过程与血清生化有关,大致可分为慢性肝损害,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和细胞外间质代谢异常3个环节。 1.致病因子持续作用 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方式大致可分为: (1)致病因子作为抗原,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曼氏和日本血吸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SEA)物质,均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而造成肝损害。 (2)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致肝损害,如四氯化碳。 (3)二者兼之的某些药物与毒物。肝细胞损害与炎症反应均是肝组织对致病因子的应答反应。但炎症反应、肝细胞再生与修复实为抗损伤反应,通常按坏死→炎症→纤维增生的模式进行。现认为肝脏的炎症(慢性肝损伤)在启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2.细胞因子网络失调 近年来人们将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传递不同细胞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激素样蛋白统称细胞因子(包括淋巴因子及单核因子)或称肽类调节因子。各种细胞因子除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 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 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3)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分析

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分析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所致肝操作共有的反应,也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大量 文献报导,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如能在肝纤维化早期及时诊断和判断其病理 进展,可显著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由于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纤维化程度需要进行活体肝穿刺,有创伤性,而且活体穿刺还存 在样本的代表性,医院开展此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清学检测方便及时,因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血清透明质酸(HA)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指标一起成为判断肝病严重 程度、鉴别有无肝硬化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良好血清学指标。 2010年7月—2011年4月,对我科50例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A、LN、PCⅢ、 Ⅳ-C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慢性肝炎患者50例(肝炎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15-65岁,诊断和临床分型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及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乙型肝炎40例,丙型肝炎10例,轻、中、重度各为20、20、10例。 同期选择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对照组,两组均抽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由 北京源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所有数据均经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 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血清学指标比较见下表: 两组相关血清学指标比较(x-±s,u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讨论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因素引起肝细胞脂肪变、坏死及炎症后,进而在坏死区发生胶原纤维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和沉积而形成。目前能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较多,临床中应用HA、LN、PCⅢ、Ⅳ-C较多。HA是一种蛋白多糖,是构成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被肝窦内 皮细胞摄取、降解,肝细胞受损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使血清HA含量升高;LN是主要的基 质膜糖蛋白,在肝纤维发展过程中,LN沉积于DISSE空隙,用于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底膜, 实验研究发现其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础,血清LN水平与 Ⅳ-C、HA相平行;Ⅳ-C组成肝内皮细胞与肝细之间的功能性基底膜,肝纤维化时基底膜的形成和破坏均增加,致使血清Ⅳ-C水平升高。细胞外基质主要以胶原蛋白为基本结构,肝纤维 化时胶原细胞增生和活化,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血清PCⅢ水平升高。 本结果显示,肝炎组HA、LN、PCⅢ、Ⅳ-C水平增高,并随病情程度而逐渐升高,以HA最 为敏感。总之,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依据,并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一)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一)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活化 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HF),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一类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HF能否发生逆转一直是医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现已知HF是一个可逆性的病变,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1〕。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是ECM的主要来源,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FLC),是HF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HSC作为最终靶细胞,通过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这一共同复杂的网络系统,参与HF的发生及进展〔2〕。在HF的恢复期,有与肝脏瘢痕降解一致的广泛的HSC凋亡〔3〕,因此,诱导活化HSC的凋亡可使HF发生逆转。目前,活化HSC已被看作抗HF治疗的主要靶点。现就HSC与HF的关系作一综述。1HF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病因导致肝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HF发生的最终共同途径均是HSC,当各种致病因素持续作用于肝脏时,通过复杂机制激活HSC。活化的HSC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合成分泌多种ECM,同时合成、释放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抑制胶原酶、明胶酶等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减少ECM降解,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大于降解,最终过量积聚在肝内形成HF。 2HSC活化的机制 2.1HSC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HSC又称储脂细胞、Ito细胞、维生素A储存细胞等,是肝脏间质细胞之一,位于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之间的窦周隙(Disse间隙)内,是目前公认的HF 形成中主要产生ECM的细胞。HSC正常时呈静止状态,形状不规则,胞体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伸出数个星状突起,胞浆中富含维生素A和甘油三酯的脂滴。除储存维生素A脂滴外,HSC还具有收缩功能,可调节血管功能和肝窦血流;此外,HSC也参加正常肝脏的ECM 改建。当各种致病因素持续作用于肝脏时,通过复杂机制激活HSC。HSC的激活可人为地分为两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及持续活化阶段〔5〕。 2.2启动阶段HSC活化的启动是邻近细胞(如肝细胞、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血小板等)旁分泌作用的结果。肝损伤早期,肝窦内皮细胞(SEC)通过产生变异的纤维连接蛋白(LN)及使无活性的转化生长因子转化为具有促胶原合成活性的活化型,变性坏死的肝细胞通过产生脂质过氧化物,Kupffer细胞通过诱导HSC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受体的表达及使无活性的转化为活性型,血小板通过产生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细胞因子均参与启动HCS的活化。另外,ECM的早期改变、脂质过氧化物等也参与活化的启动。其结果是使HSC发生基因表达及表型的改变,表现为转录活化、信号分子活化及诱导早期结构基因表达,使胞膜上表达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如PDGF受体、TGF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等,产生对这些介质分子的应答能力,增殖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2.3持续激活阶段是HSC自分泌及旁分泌共同作用的结果。HSC活化启动后发生一系列表型改变,包括:细胞增生:特别在炎症坏死区域新形成的纤维间隔内,致细胞数量增多;表型转化:由维生素A储存型转化为广谱ECM合成表型,致ECM合成增多;产生收缩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可诱导微循环改变及血小板凝聚;趋化性:向损伤区移行,致损伤区纤维形成细胞增多;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强:对化学因子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表达黏附蛋白受体——整合素家族:整合素是一组二聚体细胞受体,包括胶原、FN受体、纤维连接蛋白(LN)受体,其表达参与介导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释放胶原酶及其抑制物:Ⅳ型胶原酶的释放破坏内皮下基质,通过反馈促进HSC转化;而金属蛋白酶抑制物的分泌可减少新生成胶原的降解,最终导致ECM的过度沉积。HSC通过自分泌作用不断刺激自身的

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导语:肝病几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最大的一种急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是因为肝脏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解毒器官,没有肝脏的人体是 肝病几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最大的一种急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是因为肝脏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解毒器官,没有肝脏的人体是无法生存的,而肝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肝病还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肝纤维化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病。下面来看看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吧。 1.泼尼松: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在肝硬化前期(肝纤维化时),可以有效促进蛋白合成和胶原吸收,而肝硬化晚期则无效。 2.秋水仙碱:国内有实验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除此以外,在肝硬化的治疗中,抗纤维化的药物还有葫芦素B(甜瓜蒂)、山黧豆素等。而中药中的珍品丹参、冬虫夏草也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但是,对于这些抗纤维化药物的应用,在肝硬化的治疗中还是要针对于不同病人的病情给予。而对于冬虫夏夏草这种名贵的补品,肝硬化患者还是要谨慎食用,以免给治疗带来负面的影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导语: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 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续蔓延,对身体是个伤害,不要喝酒酒对肝不好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伤害,所以一定不要喝酒,十个肝不好的人九个都是因为喜欢喝酒或者说不得不喝酒,讲究个人卫生。 1. 中成药:(1)扶正化瘀胶囊(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 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 (3)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作用。 (4)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什么是肝纤维化

【什么是肝纤维化】 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谁就将治愈大多数的慢性肝病。 ——Hans Popper教授(国际肝病学术权威) 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肝细胞坏死、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从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这就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是各种肝病引起的慢性肝损伤的修复结果,其最终结果是肝硬化。目前,肝硬化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重大疾病。 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的病因包括 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 寄生虫感染 长期饮酒引发的酒精性肝病 长期服用药物所造成的肝损伤 长期吸烟引发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亚健康人群中,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以及代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人群数量非常庞大,这类人群都是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我国目前潜在肝纤维化人群约2.8亿,确定肝纤维化的总人数大约为7000万,每年发生肝硬化的人数100多万,相关死亡人数约40万/年。 肝纤维化的过程在医学上被公认为可逆的,因此如果能够方便地诊断出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就可以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在临床上找到导致肝纤维化的原因,如乙肝病毒或脂肪肝,再通过及时治疗,就可以延缓甚至阻止肝硬化,逐步恢复健康的肝脏。 然而,肝纤维化发展到晚期,到了肝硬化阶段,就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了,很难再通过治疗进行逆转。肝硬化最终会引发肝衰竭或肝癌。因而,中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慢性肝病的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普通公众,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可以评估自身的肝脏健康状况,预防各类慢性肝病;对于各类慢性肝病患者,则有助于其病情诊断和跟踪监测,辅助医生判断导致肝纤维化的疾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页1 肝脏组织形态检测结果

治疗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病症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纤维化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 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病症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肝纤维化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疾病,一旦出现了肝纤维化的症状,我们一定要及时去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而给治疗带来难度,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一、干扰素 1.γ干扰素(Gamma.Interferon,IFN-γ,伽玛,丽珠因得福,安达芬):干扰素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由抗原特异性细胞和NK 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生物括性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于1957年由英国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的Alick和Jean发现。在6O年代后期开始了人IFN 提取及其临床研究;80年代初,IFN-α,IFN-β,IFN-γ三种基因工程干扰素相继研制成功,从8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IFN 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其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细胞学研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等诸方面。γ干扰素主要是通过减少胶原mRNA水平,以减少肝内胶原的产生,干扰素还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作用,除去病因(病毒)也是防止和阻止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 2.更多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 佩乐能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干扰素α1b干扰素β干扰素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什么是肝纤维化

1.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干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几乎任何能造成慢性肝损害的病因都可导致肝纤维化。也就是说,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等都可以引起肝纤维化。 2.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有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絮乱,质地变硬。可并发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感性昏迷等。 3.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 肝硬化发病机制的中心关键环节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但具体演变机制未明。研究认为是各种肝脏损害因素导致干细胞弥漫性反复变性坏死及炎症,进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得肝小叶原有结构和血液循环通路不断发生改建,从而最终形成肝硬化。 因为慢性肝病经由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后期乃至发生门静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甚至引起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因此,肝纤维化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病人的诊治有着重要的价值。

病毒性肝炎→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构破坏) 慢性酒精中毒→进行性肝纤维组织大量增生 胆管炎或长期於胆→(肝纤维化) 中毒或代谢疾病→残存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等)→(假小叶形成)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肝纤维化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的体征,因此其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及影响手段。鉴于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和影像检查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血清学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了不少对诊断肝纤维增生有一定价值的指标。 肝纤维化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推荐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 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 转。 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 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 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10?20ml, —般 25~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见效。 但需注意,丹参长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瘙 痒、皮疹等。 此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 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是: 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即可),然后 1 / 3

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1付,分3次服用。 15 付为1个疗程。 三、干扰素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 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 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3次注 射。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 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并最终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马洛替酯为片剂,每次口服马洛替酯0. 2g, —天三次,连用12周即可见效。 服用时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等。

肝纤维化指数的临床应用评价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最为常见的共同病理转归,是一个慢性渐进性可逆的过程。其严重程度对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抗肝纤维化药物的选择及其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反复慢性肝炎活动导致肝脏损伤的直接后果是肝纤维化形成,其最终结局是肝硬化。目前一致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甚至早期肝硬化的可逆性也逐渐得到认可[1,2]。故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其分期在慢性肝炎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近期,国内有学者建立了一个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含有4项独立预测指标(年龄、PLT、GGT、HA),并将其命名为肝纤维化指数(FibroIndex),D = - 6.29 + 1.678 × ln(年龄)- 1.786 × ln(PL T)+ 1.177 × ln(GGT)+ 1.019 ×ln(HA),肝纤维化指数 = 10 × ed/(1+ed)[3]。我们以病理组织学检查这一金标准进行双盲对照,评价FibroIndex诊断肝纤维化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条件 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12~61岁,平均35.7 岁。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活检术,诊断均符合我国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4]。 1.1.2 剔除条件 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EB 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硬化失代偿及 肝纤维化指数的临床应用评价 张丽娟,张跃新,石光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目的验证肝纤维化诊断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生物化学检测,利用年龄、血小板(P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透明质酸(HA)4项指标计算肝纤维化指数,均行肝穿刺组织活检并进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一种无创诊断方法,肝纤维化指数的诊断敏感性为76.19%,特异性为92.86%,符合率为81.43%,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72.22%。结论利用无创诊断模型评价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肝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 Evaluation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ibroIndex ZHANG Li-juan, ZHANG Yue-xin, SHI Guang-yi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Hosiptal Af? 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ulumu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clinical valuation of FibroIndex. Methods Serum biochemical markers of seven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detected. FibroIndex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age, platelet (PLT),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in enzyme (GGT) and hyaluronic acid (HA). Liver biopsies was carried out and staging of ? brosis was assessed in all the cases. Results A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 the sensitivity, speci? city and consistency of predictive model were 76.19%, 94.12% and 81.43%, respectivel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s 94.12%, whil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is 72.22%. Conclusions Predictive model is sensitive, accurate and repeatable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hepatic ? brosis, so it has good diagnost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 cance. Key words: Liver ? brosis; Diagnosis; Predictive model 通讯作者:张跃新 Email: zhangyx3103@https://www.360docs.net/doc/8b3856910.html,

肝纤维化

疾病名:肝纤维化 英文名:fibrosis of liver 缩写: 别名:hepatic fibrosis;肝纤维变性 ICD号:K74.0 分类:消化科 概述:肝纤维化(fibrosis of liver)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在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缺乏确定有效的药物。 流行病学: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病因:任何原因如肝炎病毒、血吸虫病、酒精、药物及毒物等长期持续损害肝脏,都将导致肝纤维化形成,所以肝纤维化的病因是多样的、复杂的。发病机制: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已趋明朗,其形成过程与血清生化有关,大致可分为慢性肝损害,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和细胞外间质代谢异常3个环节。 1.致病因子持续作用 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方式大致可分为: (1)致病因子作为抗原,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曼氏和日本血吸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SEA)物质,均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而造成肝损害。 (2)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致肝损害,如四氯化碳。 (3)二者兼之的某些药物与毒物。肝细胞损害与炎症反应均是肝组织对致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病因子的应答反应。但炎症反应、肝细胞再生与修复实为抗损伤反应,通常按坏死→炎症→纤维增生的模式进行。现认为肝脏的炎症(慢性肝损伤)在启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2.细胞因子网络失调 近年来人们将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传递不同细胞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激素样蛋白统称细胞因子(包括淋巴因子及单核因子)或称肽类调节因子。各种细胞因子除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外,彼此之间还有诱生、受体调节及生物学效应上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关系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经研究已知细胞因子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调节,一旦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肝纤维化形 成中必然起重要作用。 3.细胞外间质代谢异常 肝细胞受损后,导致某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NF- 、白细胞介素(IL-I)、克隆刺因子(CSFS)、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等。另外某些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如γ-干扰素(IFN-γ)等,结果引起贮脂细胞的激活,转化成为肌纤维样细胞,促进细胞外间质的合成、分泌和沉积的增加,降解减少,从而致纤维化的形成。 贮脂细胞(lipocyte)是一种存在于肝窦周围的细胞,在正常肝脏中,贮脂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及代谢视黄醇。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贮脂细胞是细胞外问质成分(除V型胶原外)的主要来源,不仅合成分泌胶原,还合 成与分泌其他的非胶原性细胞外间质成分。而库普弗细胞、肝细胞、窦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小胆管上皮细胞不是合成间质的主要细胞。 胶原蛋白在体内细胞以纤维形式存在,约占人体蛋白总量的1/3,在肝内占蛋白总量的2%~10%,当肝纤维化时,胶原蛋白可增加到50%左右,而且各型胶原均可增加,主要是Ⅰ和Ⅲ型胶原,早期以Ⅲ型胶原增加为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原因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 症状 肝纤维化的症状 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肝纤维化的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发病机制主要是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并异常沉积,细胞因子、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免疫调节也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病。 检查 肝纤维化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反应细胞外间质代谢的指标 (1)参与胶原及基质代谢有关酶的检测: ①脯氨酸4-羟化酶(proline-4-hydroxylase,PH):PH是一种糖蛋白,血清PH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但非肝纤维化有,例如阻塞性黄疸亦可升高,现已有制备的PHβ亚单抗,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PH含量,使敏感性提高约20倍。 ②单胺氧化酶(MAO):MAO参与胶原的交叉连接,使可溶性的胶原纤维分子内发生共价交联,从而形成不溶性的胶原纤维。血清中MAO活性的升高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是平行的,现发现MAO有4种同工酶,其中MAO1在肝纤维化时明显升高、但MAO测定的敏感性低,操作复杂,所以未能广泛应用。 ③P-Z肽酶:该酶是一种内切酶,其活性可作为胶原降解指标,常与P-Ⅲ-P

同时检测,国外有人将P-Ⅲ-P/PZ-肽酶的比值作为肝纤维化动态非创伤性指标。国人殷蔚荑等对此研究,结果认为血清P-Ⅲ-P/P-Z肽酶比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剧而升高。表明P-Ⅲ-P/P-Z肽酶比值是反映胶原代谢及肝纤维化程度有益指标。 (2)胶原、前胶原肽及胶原代谢产物的检测: ①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PC-Ⅲ由细胞分泌到血液中时,氨基(N)端和羧基(C)端肽被内切酶切下游离在血中,随胶原合成的活跃而增加。P-Ⅲ-P直径为60nm,这些肽端可调节胶原纤维的直径。1985年Galambos等以山羊胎皮中提取PC-Ⅲ,建立的RIA检测法,测定50例肝病血清PC-Ⅲ,结果显示PC-Ⅲ值与肝纤维活动程度相关。1990年国人李伟道等以人胎皮中提取PC-Ⅲ建立了PC-Ⅲ的RIA法,其正常人限为120μ;g/L。1979年,Rohde首先从胎牛皮中提取了Ⅲ型前胶原的氨基端多肽、并建立了放射免疫法,报道P-Ⅲ-P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至今国内外有关P-Ⅲ-P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P-Ⅲ-P至今仍是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及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程及慢性肝病预后的较好指标。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首先它无器官特异性,所以在诊断肝病时,要先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P-Ⅲ-P升高的情况。其次,在各种肝病中血清P-Ⅲ-P含量有较大重叠所以难以确定肝病的类型。 ②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的测定:Ⅳ型胶原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下,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与LN有高度亲合性,过度沉积使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组织结构和肝血流改变,使肝营养受限,从而加剧肝脏病变。在肝纤维化性早期已有Ⅳ胶原的沉积,血中P-Ⅲ-P、7S、NC-1含量均增高,以7S及CN-1为明显。有人认为血清7S及NC1含量是反映胶原合成的敏感指标。

预防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预防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导语:预防肝纤维化有哪些?患者要及早去医院就医,预防此病的药物要经过医生开给患者,不能擅作主张去买药用药,肝方面的疾病治疗需要经过医生的 预防肝纤维化有哪些?患者要及早去医院就医,预防此病的药物要经过医生开给患者,不能擅作主张去买药用药,肝方面的疾病治疗需要经过医生的意见,结合患者本身这才是对的,患者不能喝酒不要抽烟,注意睡眠不要生气保持良好的心情,家属要带患者多去外面走动,病要及早就医才能恢复的快,那么希望患者注意饮食。 1.慢性肝炎(囊括乙、丙、丁型)基本上都有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影响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亦是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必经阶段。若能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便会使绝大多数慢性肝炎得到抑制,并能防止和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2.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及糖结合物数量的增生和增加,挤压肝细胞,肝细胞数目也减少。学者们提出,肝纤维化过程中是可逆的,经过抗纤维化治疗,可使之舒缓,遏止纤维化的进展,若是发展到肝硬化、门脉高压阶段,基本是不可逆转了。因此,治疗慢性肝炎时,抗纤维化是至关紧要的原则,不可以忘却。 3.现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着一定的开展,但总的看,药品还不多,有些疗效还需进一步考察,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类给以介绍,以供选择:干扰素γ干扰素主要是经过减少胶原mRNA水平,以缩减肝内胶原的产生。α干扰素还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作用,去除病因(病毒)亦是防止和阻止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 4.钙拮抗剂经研究,证明此类药能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诊治应用中也洞察到了这种作用。亦有人提出异议,但这类药对降低门脉高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纤维化的检查项目

肝纤维化的检查项目 你知道肝纤维化的检查项目吗?肝纤维化是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能够及时发现肝纤维化,就可以预防肝硬化的发生,那么你知道肝纤维的化检查项目吗?一起来了解。 文章目录 一、肝纤维化的检查项目 二、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三、肝纤维化的预防 肝纤维化的检查项目 1、肝纤维化的检查项目 1.1.、检查项目:反映肝脏间 质变化的试验、肝纤四项、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血清人层粘连蛋白(LN)、肝脏疾病超声诊断、尿胆原(URO)、透明质酸酶、肝、胆、脾CT检查、血 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1.2、实验室检查

1.2.1、脯氨酸4-羟化酶 (proline-4-hydroxylase,PH):PH 是一种糖蛋白,血清PH水 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但非肝纤维化有, 例如阻塞性黄疸亦可升高,现已有制备的PH B亚单抗,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PH含量,使敏感性提高约20倍。 1.2.2、单胺氧化酶(MAO):MAO参与胶原的交叉连接,使可溶性的胶原纤维分子内发生共价交联, 从而形成不溶性的胶原纤维。 1.2.3、P-Z肽酶:该酶是一种内切酶,其活性可作为胶原降解指标,常与P-川-P同时检测,国外有人将P-川-P/PZ-肽酶的比值作为肝纤维化动态非创伤性指标。

1.3、胶原、前胶原肽及胶原代谢产物的检测 1.3.1、川型前胶原(PC-川)及川型前胶原末端肽 (P-川-P):PC-川由细胞分泌到血液中时,氨基(N)端和羧基 (C)端肽被内切酶切下游离在血中,随胶原合成的活跃而增加。 2、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费用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项目:抽血化验,对III型前胶原、IV 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基质。这几类指标的分析,能够帮助患者朋友们很好的判定是否存在有肝纤维化病变。这是人们在进行肝纤维化疾病检查时, 最为主要的几项, 但是由于其具体的检查项目比较多, 因此在价位上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 人们所选择医院的不同, 也会影响到检查费用。对于该疾病的检查, 患者最主要的是选择一所专业正规的医院来进行, 这样花费才能更加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