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13年底教育哲学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4个共16分)

前提反思:是哲学的天命和本性,是哲学反思的最本质特性。是把理论,思维的前提本身作为追问,质疑和反思的对象的反思。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哲

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

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

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

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合道理和合情理的统一。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维,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

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

教育事实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任务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信息:属性和规律,对真的追求,弄清对象是什么或是如

何。从认识过程和特点来看,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其过程表

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其标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主体对象化或主题

统一于对象的程度。从认识的结果看,其成果是有关对象的真的知识系统,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教育价值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应然性的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任务是反映主体需要与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和成都的信

息,对好,对善的追求,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答

对象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要求从主体的需

要出发判断客观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评价以主体

需要参与为前提。从认识的结果看,其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

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建构的教育哲学:建构的教育哲学与建构主义哲学紧密联系,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等现当代哲学的某些相似观点结合起来形成的哲学

理论。

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哲学流派,它主要流行于英国、美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一些分析教育哲学家

的兴趣集中在对教育的一些核心概念、重要命题或命题类型的澄清。而另一

些分析教育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整个教育理论陈述体系的结构的分析。总

之是主张对教育学问题进行元研究,认为教育哲学是分析教育语言的学科。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20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20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它把个人的“自我完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主张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为原则的品格教育, 把苏格拉底的问

答法看作是教学的最好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个别对待。这实际

上是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

教育价值: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

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教育价值是

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

的对象化。

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教育培养人才规格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填空(每空1分,10个空共10分)

教育哲学独立标志: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问世。

《教育哲学》第一次作为书名:1904年,美国教育家霍恩,第一次以《教育哲学》为书名

撰写著作。

对教育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首次探讨:1912年,美国教育家麦克文纳写了《教育哲学教程

纲要》一书,试图从哲学认识论的社会观来解释教

育,并首次提出探讨教育哲学学科性质的问题。

民国时期四位著名教育哲学家:范寿康,吴俊升,林砺儒,张栗原

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条原则:存在先于本质,即主观性原理。

卢梭及其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理想。

杜威及其著作: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儿童与课

程》、《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

题》等。

注:一、杜威的论点有: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五)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韦伯对合理性的区分:把一切以伦理为取向的行动都归于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准则,责任伦

理是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信念伦理是价值合理性

或实质合理性,规范合理性。一个具有真正自由人格的人,能以价值

合理性为动力,以工具合理性为行为准则,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互

补交融地结合起来。

布雷津卡对教育学的划分:他主张把教育学分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或实用教

育学。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帕克,赫钦斯,威廉巴格莱,杜威,哈迪,卡尔罗杰斯。

●实用主义哲学、福柯、波兰尼、皮亚杰的知识理论:

罗尔斯和费里德曼的公平理论:把优先权交给平等;把优先权交给效率。

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层次:适应性发展和自由性发展

其它包含在其它题中。

前提反思的两个特点:第一,批判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第二,实践性是其鲜明特色。

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

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兴国和创新教育兴国。

三、辨析(每题5分,2题共10分)

教育哲学中的语言分析就是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的分析揭示其意义。

教育哲学的语言分析是对教育规律的概念,判断及其关系表述的研究,也包括对教育规律语言表达规律的研究。

课程中的知识是客观的。

课程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其类型的差别未必都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更多的是认识的差异,价值的差异,主管的差异和目的的差异,或者说既有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也有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制造的人为的差异。

课程中的知识是价值中立的。

知识从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概念体系,认识方法和价值,作用。但所有知识或真理,反映真理的知识都是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实践的发展结果及其结合,是客观反映与主观追求的建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是真与善的一致。

●教学方式就是操作性的教学技术:

当代人文精神就是互利和双赢精神:

当代人文精神是共利精神,不仅是功利,公利和双赢精神,共利精神是公益精神,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过上幸福生活

的精神。共利包括互利和双赢,但又不等同互利和双赢,不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利益的个人和群体,社会也应该充分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的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公平。

四、简答(每题8分,3题共24分)

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

1: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基石。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的本质。

2:教育的自本质:从现当代信息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角度对教育自本质的认识,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实现当代教育作用社会和人的最根本的方式。

3: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接受教育,但它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

4: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5;教育虽然建立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

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解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之意义。

1;指导学习就是教育或在教育者指向和引导下的学习。

2;指导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的自主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

3;指导学习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4;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人都适用。培养及其教育的目的是完人和有用的人,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把人看做永远未完成的存在,其目的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不断追求完善而永远处在正在进行时的“此在”,是形成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又不断升华有用之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教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人生不断追求完善之根本,是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文明,进步,富强和现代化,一流水平之根本。

教育反作用和教育为本的不同理论根源。

课程知识的特点。

1;间接性与直接性。唯理论认为,经验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变化的和有局限的。理论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普遍的和稳定的,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不是学习着自己经验的总结,学生实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而不是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总之,学习是从书本上学习。经验论认为,唯有感觉得来的知识是可靠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和书本出发。

2;简约性,系统性和经验性,活动性。唯理论和学科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知识主要体现在书本中,书本知识是压缩的或浓缩的知识,系统和简约化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精华,被认为是能够高效地提高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经验主义则侧重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试误性。

3;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知识是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概念,原理的知识。

4;接受性和发现性。学生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接受知识,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接受知识是对知识的继承,记忆,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应用。

其它包含在论述题中。

五、论述(每题15分,2题共30分)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

1;反思同样是教育哲学的天性和天命,是教育哲学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哲学反思具有前提性,批判性等特点。

2;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是认识教育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反思是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教育思想是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反思教育思想前提或通过反思追寻教育思想的根源或依据,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3;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对象是教育思想,方法是前提反思,任务是反思教育思想的前提,揭示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形成对教育的整体的和根本的认识及系统的教育观,沟通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联系。

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

1;实证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对教育学的科学化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教育学的科学化并不完全是实证化和实验化,也不完全是哲学化和人文化,而是认识规律和追寻意义,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合理性教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是合理性的科学化过程。建构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这种思想观点从杜威开始,到解释学、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影响下的教育学中形成广泛共识。

2;教育学理论的科学性不在于它的概念的精确性和体系的完备性,而在于对于教育实践科学化和合理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合理性发展主要不是数量的发展、普及的程度和表面的繁荣,而在于它真正发挥促进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教育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建构过程。

1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育实践既是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者学习者及其两者的实践目的、内容、方法等统一起来的根源,也是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终极原因。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任何教育都是具有本质的教育,任何教育也是具有本体的教育。教育本体时刻存在并不断形成和生成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的生成或建构时刻需要教育本体的养育或滋养。

2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育思维的本质、教育认识及其思维对教育实践的抽象和解释,更重要的是教育行动的本质,是教育行动对教育认识的现实化或实际化。教育本质是认识的,更是实践的,是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是认识的行动。教育本质永远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行动统一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没有教育行动的教育认识和没有教育认识的教育行动都不可能形成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的内在普遍联系和共同特征,是教育主体、教育价值和教育规律的统一。新的教育主体、价值和规律认识和实践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教育本质形成的过程。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

当代人文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方式。

六、材料分析(1题共10分)

创新教育理论的运用

一、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

(四)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

二、创新和创新教育的本质

(一)创新的本质

不少人从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创新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二)创造性的内容

创造性或创新素质是创新习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德和创新精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甚至是互为基础的整体。

(三)创新教育的外延

科技需要创新,经济需要创新,文化教育需要创新,制度和管理也需要创新。创新能力和品德表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一)创新教育与教育改革

其一,全程化目标。教育要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思想品德,但这些必须以培养创造性为总方向、总要求、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必须是以创造性的形成为中心,

并为其服务。

其二,多层面的内容。创新教育必须有新的教材、课程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与新兴知识、专业知识的关系,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其三,发展个性的方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创新有法,但无定法。分析能创新,综合能创新。演绎能创新,归纳能创新。发散思维能创新,收敛思维能创新。规范思维能创新,直觉思维、侧向思维也能创新。形象思维能创新,抽象思维能创新,甚至动作思维也能创新。

其四,重思想的评价。高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中小学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的指挥棒。这样不仅扼杀创造性,损害精神发展,还极大地摧残了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应把现行的考试转变为以评价创造性为本位的考试。教育改革有技术问题,关键还是观念问题。

其五,新风范教师。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国民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首先必须有创造性。

(二)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

创新教育的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一,国家创新系统。

其二,企事业单位用人和创新机制

其三,社会文化风尚。

其四,家庭亲友氛围。

其五,大众传媒导向。

教育公平理论的运用

一、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与差别对待的公平原则

关于教育公平,许多人认为它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美国学者科尔曼认为,教育机会平等包括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的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

同等对待不同起点的地区和个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是不公平的。“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公平原则既是处理大多数发展条件和水平相似的个人和地区与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的极少数个人和地区的关系的原则,也是处理大多数发展条件和水平相似的个人和地区之间差别的原则,但主要是处理差距较大的个人和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

“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在教育中,可以表现为因材施教的差别对待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对待。然而差别对待的公平原则又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选择为标准来衡量和取舍的。

二、教育机会平等与教育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公平原则

(一)教育机会平等和公平就是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和公平

教育机会平等就是国家和社会授予所有人或某些人接受某种程度教育的平等的权利或资格。教育机会平等并不等于每个人都能接受每一种类型和级别的教育。把机会给予那些有能力承担义务和履行责任的人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公平,否则就是不公平。

(二)不同的权利有不同的义务和职责

接受从事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料理最基本的个人生活的最基本的教育也就应该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对所有人开放,但非义务教育则不同,国家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没有明确说每个人都有接受所有教育的权利,即使是规定了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只能说所有人都有接受所有教育的机会和资格,并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所有教育的结果和目标。

接受教育权利向所有人开放,接受教育的结果只能由那些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获得。

(三)教育机会平等是由教育平等和公平的原则决定的,在不同的教育公平和平等原则下教育的机会是不同的

机会平等不等于结果平等,更不等于每一个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对在知识和能力面前教育机会平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无论是主张教育平等优先的人还是主张教育效率优先的人都反对教育平等或均等。

三、教育公平的标准和原则与教育公平的程序和操作

教育公平的关键首先是实施教育的原则的公平,或者制定教育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只有变成具体的公平操作才能落到实处,变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公平。保证事实上的公平,既要有公平的原则,还必须有公平的操作程序。

公平原则有是否合理的问题,合理的教育公平原则是使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教育平等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则。在公众面前公开挑战正义的原则必定是要失败的。但原则的操作在许多情况下相对而言则是具体的、个别的甚至是琐碎的,是隐蔽的甚至是保密的。

保证教育公平既有人的道德良心问题,即提高人的思想品德水平的问题,也有健全法律、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的监控体系、技术手段等问题。

四、教育评价和考试的公平与教育的平等、效率和教育公平

活动的效率与活动的目标及其评价目标、标准紧密联系,目标和标准不同,效率就不同。

考试具有评价性、选拔性、总结性和导向性。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未必正确但是人之常情,也说明考试和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以分数为标准的公平观来说是公平的,但对于以能力为标准的教育公平观来说就未必是公平的。

重视知识的教育、学习和考试与重视能力形成的教育、学习和考试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在这两种教育观和学习观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平等和公平观。不顾效率的平等和不顾平等的效率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既要追求平等又要追求效率的公平则是较难做到的。

五、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平等和公平

有人认为,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展教育要遵循价值规律,要讲效率。

也有人认为,教育不是商品,不能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还有人认为,教育产业化不利于教育公平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观点的论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教育不能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但教育具有商品性、产业性和市场性。

从总体上说,教育还主要是由国家举办,一部分教育具有某种商品性、产业性和市场性,并不等于整个国家的教育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把教育的计划性和市场性与教育的文化性、政治性和精神性结合起来,如果运作的好既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也有利于教育的平等,是有利于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的形成的,即有利于教育公平。相反只强调一方是不利于教育公平的。

第三节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教育不公平原因的复杂性和教育公平意义的多元重要性

(一)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政治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教育和经济、政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从长远和整体看,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政治文明的根本,但从具体看,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其实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教育公平、平等是国家和社会的追求和责任,也是公民个人的追求和责任

教育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发展个性、满足个人需要等价值,教育公平对提高国家、地区和个人的经济能力有重要意义,对普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受教育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好处;不仅对现实社会有好处,也对将来社会有好处。因此,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家庭都要对教育发展和教育投资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才是公平的。

教育不平等、不公平如果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等社会原因造成的,那就要解决社会问题。但有时可能是由于个人思想品德、价值追求原因造成的,这就要解决个人思想品德、价值追求的问题。

(三)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但应该说这只是社会平等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社会平等的实质。

分数是艰苦努力和较好条件结合的产物,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二、教育公平目标实现的现实性、可能性和长期性

平等和效率是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也是两个基本、具体目标,只有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才是公平的。平等和效率的和谐统一既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实践的,也是整体的、历史的和理想的。

教育公平既是可能的也是不可能的。教育公平是历史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已经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永远存在,不可能完结。基本层次的教育公平已经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还要永远努力追求。

三、现实社会中教育不平衡和不公平的区别与消除教育不公平和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路

教育发展的平衡只能看做教育公平,即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不能简单地把不平衡就看做不公平,不平衡只有在严重损害平等和效率的前提下才是不公平的,使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不平衡是公平的。

现实中的教育不平衡主要有:

(1)结果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表现如下:一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二是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三是不同家庭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四是同一家庭中的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五是正常人和特殊人群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

(2)教育机会上的教育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主要有:经济机会、条件和结果造

成教育机会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身体条件和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性别身体条件和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

(3)教育资源分配的操作程序、教育评价的操作程序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主要有:考试作弊,造假学历等。

解决以上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

(1)加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

(2)努力加大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3)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程序监督和惩处的力度。

四、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和教育公平观,努力研究考试和教育评价中的平等、效率和公平问题。

改变人才观念、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功能观。改变传统的教育平等等于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平观,树立平等和效率统一的教育公平观。

现代人与古代人对教育和人才的评价有不同的理念和要求,因此也应该研究适合现代的不同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五、大力发挥教育的和合功能

教育不仅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发展个性功能,有选拔和分层功能,还有普遍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公平、公正的和合功能。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和公平的目标,当然要大力发挥教育的这种功能。

六、教育公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有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既要健全法制,更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使每个人具有追求建立人人平等社会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个崇高的理想积极地行动,主动贡献力量。

七、形成公平的共识也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条件

改变和提高人们对公平与平等和效率关系的认识,形成不同人群之间对公平的科学共识,对顺利实现社会和教育公平是十分重要的。

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思考。

●在《自杀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

划分为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迪尔凯姆指出,利己型自杀多发生在基督教教徒、自由职业者、未婚者、离婚者中间。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犹太教、天主教、英国公教都有更强的整合力量,而基督新教在规定教徒生活目标上缺乏强制力;独身者、离婚者比有家室的人较少地负有义务;从这些脱离了社会义务和束缚的人们中产生出更多的自杀者。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迪尔凯姆以欧洲军队为例说明利他型自杀。在军队里,士兵被训练得不看重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感到被一种“社会价值”所扼杀,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因而军人的自杀率高于普通百姓。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

迪尔凯姆认为,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他占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欲望有界限,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欲望的限定只能来自社会。社会形成了一套等级秩序。不管这个秩序是基于世袭还是个人成就,正常社会中的秩序总是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自己应处在某一特定阶层中,他就欣然地接受该阶层给予他的限定,欲望与手段也就有了平衡的可能。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迪尔凯姆把工商业者在经济危机中的自杀现象视为此种类型的例证。

宿命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迪尔凯姆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他没有对此作详细的讨论。

迪尔凯姆总结其自杀研究,提出了3个命题: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在自杀原因上,迪尔凯姆并不完全否定个人生理上的因素,但认为那是次要的,社会原因才是主要的。他认为,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上述3项条件时,一些心理上脆弱的个人就可能会自杀。

●教育能否改变自杀?在某种程度中,教育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

自杀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教育能使其社会化,适应社会的各种的需求能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对于需求的满足有一定度。

●人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缺失或扭曲是导致自杀的深层次原因。从找寻人生价值、建构人

生理想、探索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对自杀进行预防和干预,是教育者应该明确和实施的教育责任。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哲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哲学复习资料及参考 答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吴俊升先生是解放前我国一位较有影响的教育哲学家,他在(《教育哲学大纲》) 一书中指出,教育哲学是一新的知识领域,因而在定义上还有分歧。 2.为了促进国际教育哲学家们的交往和对话,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了国际性的教育哲 学学术组织———(国际教育哲学家网)。 3.要选择哪些知识作为课程知识,首先要对人生的(知识需求)进行一个类型的 划分和程度的区别。 4.从新的后现代哲学立场来看,教育哲学的首要的特征是教育哲学的(实践 性)。 5.里克曼认为理性对于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工具价值),即理性可以使我们有 效地选择达到目标的工具。 6.1942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开始在英国率先设立(教育哲学)教授职位,由哲 学家(里德)担任。 7.黄济先生是我国解放后教育哲学的奠基者,1998年,他出版了《教育哲学通 论》一书。 8.1960年,谢弗勒出版了(《教育的语言》)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分析教育哲学 的代表性著作。

9.当前,在美国教育哲学领域内,应用(主义)、(批判理论)及由它们 衍生出来的各种“主义”分析教育问题已渐成“时髦”。 10.自由对于民主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由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还在于自由是民主的(界 限)。 11.社会人的形象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政治人)形象,二是经济人形象。 12.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是常识性阶段,第二是感性阶段,第 三是(理性阶段)。 13.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性贡献是开辟了教育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即(公共教育哲 学)。 14.就我国当前教学的理性化而言,最重要的或当务之急要进行的工作是(教材知识的理 性化),以终结教材知识的绝对性、终极性和中立性。 15.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因此,一个人的(哲学思维) 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他教育哲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16.(宗教人)的形象是教育知识中最古老的人的形象。 17.托尔斯泰说:“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18.理性意识,是与感性意识相对而言的,是指个体对于万事万物一种基本的(生活态 度)。 19.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人生的境界问题之所以被学生、家长和教育者忽略,主要原因在 于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功利化)。 20.后现代知识的价值性是建立在对现代知识的(确定性)批判基础上的。

教育哲学_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教育哲学_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答案: 教育思想 2.教育哲学的方法是()。 答案: 反思 3.教育哲学的任务是()。 答案: 前提反思 4.“成人或者父母,或者有学问的人,手举教鞭,指引、引导孩子或年青人按 照规则、原则或伦理纲常行动” 在我国古代甲骨文中是那个字的含义是 ()。 答案:

教 5.教育本质是具体的,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看到的 是()的本质。 答案: 现象 6.古今中外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是古今中外一切教育的客观必然性, 是教育的()。 答案: 共有基本规律 7.认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改造教育的本质,形成教育的本质。我们提出教育是 主体间指导学习,就是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完全把学生当成是()。 答案: 主体 8.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的问题。

答案: 培养人 9.()是评判价值的尺度。 答案: 人的需要 10.()认为,“关于价值,我们不能说它们实际上存在着或不存在,而 只能说它们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 答案: 李凯尔特 11.教育的价值不应该单纯从经济角度评估,更要重视()。 答案: 人文价值 12.()在1911年发表的《教育的价值》中指出,“普通知识是通向专门知 识的道路”。

答案: 巴格莱 13. 杜威是整合课程和教学的思想先行者,他在其“()”原则基础上将课程理解为经验,确立了教材与方法、目标与手段的内在连续性,通过确立“主动作业”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具体的统一,从逻辑上消解了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 答案: 连续性 14.课程本质的经验观将内含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体现主客体统一的 ()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解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实现了课程本质静态理解和动态理解的统一。 答案: 学生的经验 15.德育要以追求()为终极理想。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哲学研究的是()。 – A. 教育技术 – B. 教育方法 – C. 教育原理 – D. 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D. 教育理论 2.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活动。 – A. 蒙太奇 – B. 实践 – C. 游戏 – D. 传统 正确答案:B. 实践 3.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并通过自我实现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学派是()。 – A. 教育经济学派 – B. 教育人类学派 – C. 教育心理学派 – D. 教育人文主义派 正确答案:D. 教育人文主义派 4.活动主义教育理念认为,真是通过()来揭示的。 – A. 经验 – B. 逻辑 – C. 神智 – D. 实践 正确答案:A. 经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是人的本质属性。 – A. 劳动 – B. 哲学 – C. 伦理 – D. 美 正确答案:A. 劳动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教育哲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答: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哲学思考和理论总结。其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原理、方法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教育哲学关注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教育的阐述和分析来寻找教育的理论根据。 2.请简述杜威的实践主义教育理念。 答:杜威的实践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实际实践中的经验来促进学习和发展。他提倡学生参与实际的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积极性,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3.请简述教育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答:教育人文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并通过自我实现来实现教育目标。教育人文主义关注个体的人文价值和人格发展,强调培养人的自由、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品质。他们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思考、感受和表达等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独立思考、自由发展的人。 三、论述题 1.请论述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答: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性作用:教育哲学研究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教育实践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教 育哲学能够提供这种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价值理念的引导:教育哲学研究了人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引导。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是重要的,它关乎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教育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价值理念,帮 助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反思和批判能力的培养:教育哲学研究了教育原理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 是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教育哲学帮助教育工作者培养批 判性思维,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2.请论述教育人文主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教育人文主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个体发展:教育人文主义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实现和幸福感。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教育中找到兴趣和激情,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13年底教育哲学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每个4 分,4 个共16 分) 前提反思:是哲学的天命和本性,是哲学反思的最本质特性。是把理论,思维的前提本身作为追问,质疑和反思的对象的反思。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 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 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 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 规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合道理和合情理的统一。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 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 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 教育事实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任务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信息:属性和规律,对真的追求,弄清对象是什么或是 如何。从认识过程和特点来看,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其过程 表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其标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主体对象化或主 题统一于对象的程度。从认识的结果看,其成果是有关对象的真的知识系统,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教育价值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应然性的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任务是反映主体需要与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和成都的 信息,对好,对善的追求,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 答对象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要求从主体的 需要出发判断客观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评价以主 体需要参与为前提。从认识的结果看,其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 观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建构的教育哲学:建构的教育哲学与建构主义哲学紧密联系,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等现当代哲学的某些相似观点结合起来形成的哲 学理论。 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哲学流派,它主要流行于英国、美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一些分析教育哲学 家的兴趣集中在对教育的一些核心概念、重要命题或命题类型的澄清。而另 一些分析教育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整个教育理论陈述体系的结构的分析。 总之是主张对教育学问题进行元研究,认为教育哲学是分析教育语言的学科。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20 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20 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它把个人的“自我完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主张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为原则的品格教育, 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看作是教学的最好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个别对待。这实际上是 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 教育价值: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 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教育价值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 想的对象化。 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教育培养人才规格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填空(每空1 分,10 个空共10 分) 教育哲学独立标志: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问世。 《教育哲学》第一次作为书名:1904 年,美国教育家霍恩,第一次以《教育哲学》为书名 撰写著作。 对教育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首次探讨:1912 年,美国教育家麦克文纳写了《教育哲学教程 纲要》一书,试图从哲学认识论的社会观来解释教 育,并首次提出探讨教育哲学学科性质的问题。 民国时期四位著名教育哲学家:范寿康,吴俊升,林砺儒,张栗原 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条原则:存在先于本质,即主观性原理。 卢梭及其思想: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提出了以

专升本《 教育哲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哲学》专升本 1.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学科。 A.具体 B.基础 C.应用 D.一般 2.教育哲学是()结合的产物。 A.哲学和科学 B.哲学和社会学 C.哲学和教育学 D.哲学和人类学 3.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具体问题 B.教育一般问题 C.教育理论问题 D.教育方法问题 4.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学说,下列教育家中主张性善论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告子 D.董仲舒 5.最早的循环论历史观,应推()提出的“五德终始”的学说。 A.孟子 B.董仲舒 C.王充 D.王夫之 6.庶、富、教的教育思想,首先是由()系统地提出来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7.()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里面有很多关于胎教的记载。 A.《家戒要言》 B.《颜氏家训》 C.《袁氏世范》 D.《千金要方》 8.提出“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道德修养方法的教育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阐述的是知识论中的()。 A.知德关系 B.名实关系 C.知行关系 D.道义关系 10.()是我国古代教育焦躁提出的内容,也是中国古代教育较早的分科。 A.六经 B.五经 C.春秋 D.六艺 11.关于教学过程,()完整的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 1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 A.诲人不倦 B.因材施教 C.热爱学生 D.教学相长 1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阐述了教学论思想中()范畴。 A.知与行 B.教与学 C.博与约 D.学与思 14.从中国古代美学和美育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自汉代之后,主要形成了以()为主的传统中国文化。 A.儒家 B.道家 C.玄学 D.理学 15.下列不属于实用主义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阿奎那 B.巴莱格 C.尼采 D.杜威 16.()认为教育要培养一种适应性:适应普遍而不变的真理。 A.实用主义理论 B.永恒主义理论 C.要素主义理论 D.分析主义理论 17.()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他也是较早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18.()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 A.杜威 B.康德 C.弗朗西斯·帕克 D.赫尔巴特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计划题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一〕第一章 一、看法 1.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科学,是用哲学的看法和方法研究教育根本问题的一门根基学科,揭露教育的一般实质和规律,供给教育价值和和标准原理的一门学科。 二、填空题 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哲学的任务是揭露教育的实质和规律。 现代教育哲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门派。 教育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学联合的产物。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看法和方法研究教育根本问题的一门学科。三、选择题 1.教育哲学是哲学的C学科。 A.详细 B.根基 C.应用 D.一般 2.教育哲学是C联合的产物。 A.哲学和科学 B.哲学和社会学 C.哲学和教育学 D.哲学和人类学 3.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看法和方法研究B的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详细问题 B.教育一般问题 C.教育理论问题 D.教育方法问 题 四、辨析题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看法和方法研究教育详细问题的一门科学。错。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看法和方法研究教育根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第二章 一、看法 教育:教育是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睁开的活动。二、填空题 1.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与人的身心睁开关系问题和教育与人的社会睁开关系问题。 教育的内部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依据教育系统的存在空间区分,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选择题 1.教育的全部问题都是环绕着“C〞的问题而睁开。 A.人的睁开 B.社会睁开 C.培育人 D.教育实践 〔三〕第三章

一、填空题 1.生物发源论以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发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心理发源论以为,教育发源于少儿对成人无心识的模拟。 3.劳动发源论以为,教育发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教育发源于劳动过程中传达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质需要。 4.生物发源论和心理发源论的共同错误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5.教育睁开的根本阶段包含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和知识社会教育。 二、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实质上同样的教育现象。 错:这是“生物发源论〞的看法,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从根本上否定的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存心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传达经验的形式。 〔四〕第四章 一、填空题 关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取和智力睁开的主要形式,人对经验和智力的获取主假如通事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形式进行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存心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传达经验的形式,是存心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睁开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的实质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存心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传达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存心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睁开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五〕第五章 一、看法题 教育规律 教育睁开过程中内在的、实质的、必定的联系。二、填空题 教育根本规律有两条,即教育和人的身心睁开的关系和教育和社会睁开的关系。 影响人的身心睁开的根本要素包含遗传、教育、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人的身心睁开的社会环境主要包含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三、选择题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睁开的C,为人的身体睁开供给可能性。 A.外面条件B.内在动力C.生理前提 D.决定要素 环境是人的身心睁开的A,对人的身心睁开拥有重要影响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或选择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2、亚里士多德著的形而上学的开头一句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的本性。” 3、___________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 4、“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5、黑格尔说:“思维本质就是对当前的直接经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_____________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7、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斯宾塞 8、遵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9、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10、德性就是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知识。——苏格拉底 11、____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它能够测度一切,领悟一切”。 12、德国学者卡西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是哲学的最高目标”。 13、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确保目的正确,

(完整word版)教育哲学复习重点

《教育哲学》复习重点 红色表明的是网上找的,不是很确定,仅供参考 一、选择(10×1') 1、黄济先生四点表述: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教育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应成为独立学科 2、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观点论教育,更是从教育的观点论哲学的学问——贺德夫 3、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大写到小写、贵族到平民、认识到存在、规范到解放 4、新的后现代哲学:实践性(性质是一门实践哲学不是指为教育实践服务)、反思性、批判性、价值性(在一定价值基础或原则指导下进行) 5、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P39 6、哲学著作的条件:思想原创性、完整的新的哲学基础、对教育实践产生深刻长远影响 7、解放后哲学研究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元哲学基础部存在、广度深度都较强、中国传统哲学得到系统整理和阐述、从教材编写深入到专题问题研究,出现亚领域、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8、规范教育哲学代表人物——弗兰肯纳 9、教育哲学学科名称由来——罗森克兰兹出版《教育学的体系》布莱克特翻译为英文《教育哲学》 10、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涉及美国教育哲学生死存亡的辩论,科南特认为教育哲学基础正在塌陷应取消教育哲学由一般哲学代之;布劳迪认为不是取消教育哲学而是要改进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 11、美国本土实用主义P66 二、名词解释(5×4') 1.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代表人物周浩波。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2.人生境界:一层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层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 3.理性知识: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 人文知识:是对外部世界各种联系的反映,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通道。 4.学术自由:《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90) 学术自由一般被理解为不受妨碍地追求真理的权利。这一权力既适用于高等教育机构,也适用于在这些机构里从事学术工作地的人员。 教学自由:教学自由有三层含义: 第一,教学自由是一种不受强制的状态; 第二,存在于师生关系中,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的; 第三,是在政治权利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的权力。 5.民主教育:是一种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民主理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答题要求: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2分)知识是“价值中立”和“文化无涉”的,只是无国界。 参考答案:错误 2.(2分)现代知识的性质包括:1,主观性;2,普遍性;3中立性。 参考答案:错误 3.(2分)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都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两种方式,只是所属范畴不同。 参考答案:正确 4.(2分)21世纪的教育哲学研究所有的教育问题,可以以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为起点。参考答案:正确 5.(2分)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认为知识主题和认知客体是统一的。 参考答案:错误 6.(2分)人生的境界,只有一层含义,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 参考答案:错误 7.(2分)自然人在本性上是与大自然相同的,因此自然人“以自然为师”。 参考答案:正确 8.(2分)Critical的基本含义:“解读”、“讨论”、“评价”、“判断”。 参考答案:正确 9.(2分)现代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10.(2分)师生关系有必要从“功能性”关系深入到“存在性”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少选均不得分。 11.(2分)与社会生活背景相关的课程: A.烹饪

B.木工 C.地理 D.历史 参考答案:C,D, 12.(2分)陶行之的教育思想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表现在: A.社会共同教育 B.农村地区教育 C.对农民、小商人的教育 D.教育规划的普遍性 参考答案:A,B,C, 13.(2分)杜威总结教育即: A.生长 B.生活 C.经验改造 D.不断学习 参考答案:A,B,C, 14.(2分)杜威的伦理学是建立在对()的伦理学的批判上的。 A.斯宾诺莎 B.康德 C.穆勒 D.黑格尔 参考答案:B,C, 15.(2分)杜威认为改造中国的教育面向的标准是()。 A.中国需要实验主义的教育 B.中国需要民主主义的教育 C.中国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D.中国教育需要新旧结合,照本宣科。 参考答案:A,B,C, 三.单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教育哲学》复习题(2023)

《教育哲学》复习题(2023) 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人生的境界 2、教学自由 3、教学的伦理性 4、标准教育哲学 二、问答题 1 .老师的教学自由的内容有哪些? 2、简述老师在理性的教化及教学的合理化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担负起理性教化的重要责任。 3、什么是民主教育?简述民主教育的性质及我国民主教育的目的。 4、自然知识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三、阐述题 目前,现代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存在”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向?请结合我国的现状谈谈教育应该怎样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复习题〔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生的境界——有两层涵义:一层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到达的程度或境界”,或人性所能到达的高度;另一层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 或“意义领域”。 2、教学自由不仅意味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而且还指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自主思想或行为状态,同时也是他们自觉应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或结果。 3、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详细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理标准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可以承受的方式来进展。 4、标准教育哲学是对英国 20 世纪 40 年代之前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概括。标准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到达的目的及遵循的原那么,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这一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还只是一些哲学家们的“业余” 爱好,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缺乏教育生活经历的证据。 二、问答题 1 、答案要点:

〔1〕理解教学目的的自由;〔2〕选择和使用教材的自由;〔3〕选择和编辑教学辅导材料的自由;〔4〕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的自由;〔5〕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的自由;〔6〕在教学过程中进展教学评价的自由;〔7〕参加教学科研的自由;〔8〕参与各项教学制度制定的自由;〔9〕维护教学秩序的自由;〔10〕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解教学内容的自由。 2、答案要点: 〔1 〕老师是学生的典范,也是学生用以观察自己和设计自己的镜子。要培养和教化学生的理性,老师自己首先得成为有好的理性素养的人。老师应该有健全的理性意识、根本的理性才能、强烈的理性精神和正确的理性观。 〔2〕详细说老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在教化青少年学生理性的过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有影响力的人,应该有一种理智上的老实。 其次,在教化青少年学生理性的过程中,老师还应有一种理智的宽容。 再次,在教化青少年学生理性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讨论引入到理性批评和对话的轨道。 3、答案要点:

教育哲学试卷答案(考试总结小条打印)

一、名词解释: 1、分析教育哲学:在教育哲学研究中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 些“概念”、“命题”、“口号”和“假设”进行分析,澄清它们的各种用法,从而使 教育实践免于思想混乱的毒害。英国教育哲学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属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范畴。 2、教育本体: 3、国家教育权:国家教育权,是指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教育机构对教育的控制 权。它在内容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教育方针的确定权、教育行政管理权和教育教学 活动的实施权。 4、福柯: 5、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是这样一种政治教育,它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民主理 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 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民主生活能力,并树立某种程度的民主信念,以最终促 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民主公民。 6、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 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7、价值理性:价值理性也称实质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 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 就” 。也就是说,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 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因此,所谓的“价值理性”, 是行为人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即是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忠诚、荣誉等, 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而不是看重所选择行为的结果。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 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价值理性最突出 的代表。 8、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指的是社会中的弱者群体,在财富、社会地位上处于不 利地位或者无权、无势、无人脉关系、无投票权的人,在社会被卷标化及歧视的社 群,例如被称为性工作者、失业和下岗工人、上访民众、农民与农民工、部分妇女 老人儿童、更新人士、残障伤残儿、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爱滋病患者等。 二、简答题: 1、试分析存在先于本质。 2、简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的区别。 3、如何理解教学的双边性。 答: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的互动,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态度上、认知方式上和行为习惯上的障碍,激发、激励、维持和更新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的意向。 4、如何理解“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答:。(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具有相对性;但它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在它的限度内不可能被推翻,因而具有绝对性。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形而上学真理观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性,从而否认真理的发

广州大学教育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州大学教育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广州大学教育哲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号数:__________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 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

不如人类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 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C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 盾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C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D、客观总结了教训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大题

三、辨析(每题5分,2题共10分) 教育哲学中的语言分析就是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的分析揭示其意义。 教育哲学的语言分析是对教育规律的概念,判断及其关系表述的研究,也包括对教育规律语言表达规律的研究。 课程中的知识是客观的。 课程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其类型的差别未必都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更多的是认识的差异,价值的差异,主管的差异和目的的差异,或者说既有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也有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制造的人为的差异。 课程中的知识是价值中立的。 知识从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概念体系,认识方法和价值,作用。但所有知识或真理,反映真理的知识都是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实践的发展结果及其结合,是客观反映与主观追求的建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是真与善的一致。 教学方式就是操作性的教学技术: 当代人文精神就是互利和双赢精神: 当代人文精神是共利精神,不仅是功利,公利和双赢精神,共利精神是公益精神,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精神。共利包括互利和双赢,但又不等同互利和双赢,不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利益的个人和群体,社会也应该充分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的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公平。 四、简答(每题8分,3题共24分) 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 1: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基石。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的本质。 2:教育的自本质:从现当代信息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角度对教育自本质的认识,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实现当代教育作用社会和人的最根本的方式。 3: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接受教育,但它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 4: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5;教育虽然建立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 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解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之意义。 1;指导学习就是教育或在教育者指向和引导下的学习。 2;指导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的自主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 3;指导学习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4;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人都适用。培养及其教育的目的是完人和有用的人,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把人看做永远未完成的存在,其目的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不断追求完善而永远处在正在进行时的“此在”,是形成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又不断升华有用之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教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人生不断追求完善之根本,是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文明,进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一)第一章 一、概念 1.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科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揭示教育的一般本质和规律,提供教育价值和和规范原理的一门学科。 二、填空题 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基本问题。 2.教育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3.现代教育哲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派别。 4.教育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5.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三、选择题 1.教育哲学是哲学的C学科。 A.具体 B.基础 C.应用 D.一般 2.教育哲学是C结合的产物。 A.哲学和科学 B.哲学和社会学 C.哲学和教育学 D.哲学和人类学 3.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B的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具体问题 B.教育一般问题 C.教育理论问题 D.教育方法问题 四、辨析题 1.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具体问题的一门科学。 错。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第二章 一、概念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二、填空题 1.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问题和教育与人的社会发展关系问题。 2. 教育的内部构成因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根据教育系统的存在空间划分,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选择题 1.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问题而展开。 A.人的发展 B.社会发展 C.培养人 D.教育实践 (三)第三章

一、填空题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4.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错误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5.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和知识社会教育。 二、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错:这是“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从根本上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四)第四章 一、填空题 1.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经验和智力 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形式进行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 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五)第五章 一、概念题 1.教育规律 教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填空题 1.教育基本规律有两条,即教育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和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 三、选择题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C,为人的身体发展提供可能性。 A.外部条件 B.内在动力 C.生理前提 D.决定因素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A,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哲学》复习题

《教育哲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人生的境界 2、教学自由 3、教学的伦理性 4、规范教育哲学 二、问答题 1.教师的教学自由的内容有哪些? 2、简述教师在理性的教化及教学的合理化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担负起理性教化的重要责任。 3、什么是民主教育?简述民主教育的性质及我国民主教育的目的。 4、自然知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论述题 目前,现代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存在”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请结合我国的现状谈谈教育应该怎样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教育哲学》复习题(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生的境界——有两层涵义:一层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层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 2、教学自由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而且还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自主思想或行为状态,同时也是他们自觉应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或结果。 3、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4、规范教育哲学是对英国20世纪40年代之前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概括。规范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这一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还只是一些哲学家们的“业余”爱好,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缺乏教育生活经验的证据。 二、问答题 1、答案要点: (1)理解教学目标的自由;(2)选择和使用教材的自由;(3)选择和编辑教学辅导材料的自由;(4)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的自由;(5)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的自由;(6)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的自由;(7)参加教学科研的自由;(8)参与各项教学制度制定的自由;(9)维护教学秩序的自由;(10)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解教学内容的自由。 2、答案要点: (1)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用以观察自己和设计自己的镜子。要培养和教化学生的理性,教师自己首先得成为有好的理性素养的人。教师应该有健全的理性意识、基本的理性能力、强烈的理性精神和正确的理性观。 (2)具体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在教化青少年学生理性的过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有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 603版本,仅供参考 一、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 第一,从教育哲学所处的地位来看,它是介于哲学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一门理论学科。 第二,从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上看,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 第三,从教育哲学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比较来看,教育哲学是地地道道的实践哲学。 二、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联系:总体上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着科学的发展。 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看 第二,从研究方法看, 第三,从其社会功能上看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1、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都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两种方式 2、所属范畴不同。 三、教育哲学的定义: 我国在解放前后教育哲学家们有很大的共识: 第一,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问; 第二,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或根本假设的,其目的是探求教育的一般原则或规律; 第三,教育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 第四,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深化、概括或总结,是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育哲学的新观点: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

①从“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 罗蒂,全名:查里德·麦凯·罗蒂(Richard Mckay Rorty,1931—) ②从“贵族的哲学”到“平民的哲学” 波普尔:“哲学的自大狂” ③从“认识的哲学”到“存在的哲学” “认识的哲学”指以认识为主题的哲学。 “存在的哲学”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哲学。 “存在哲学”的产生及特征: ④从“规范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 “规范的哲学”是以提供和维护人们认识和行动的基本规范为目的的哲学 “解放的哲学”是主张把人从原初认识和行动的依据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免于陈规陋习的束缚,能够自我反省,不断以新眼光来考量存在和存在方式的哲学 ⑤从“抽象的哲学”到“具体的哲学” “抽象的哲学”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哲学的知识是抽象的知识 第二是指哲学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的演绎方法 第三是指哲学的学习是抽象的学习 四、教育哲学的新进展:(当代特征) 教育哲学研究的新发展: 第一,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英国的卡尔我国的金生鈜教授都持这种观点 “实践哲学”有两种含义:狭义指“伦理学”; 广义的实践哲学指人们从事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活动的哲学。 第二,教育哲学的反思性 一是指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是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是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外部教育问题的分析始终伴随着对这一内部重要条件的分析。 二是指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知识,而是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