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虫实验报告

涡虫实验报告
涡虫实验报告

篇一:英文版生物涡虫再生实验报告模版

生物系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 2014

科目普生实验实验名称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 lab 8: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

introduction:

intestine. it usually is 3 to 15 mm long, but it can also grow to more than 30 cm. it moves by swimming like slugs, tending to seek food which includes protozoans, tiny snails and worms at night as carnivorous creature.

planarians are hermaphrodites and their reproductive organs start to develop in early autumn, but they cannot inbreed. most of these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fully develop, while some may be abnormal. and because of planarians’ remarkable ability to regenerate lost parts, they are often used in biology experiments.

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observe and recognize some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planarians. we will be taught to us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hypothesize how planarians respond to fragmentation. the planarian will be worked as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materials:

stereoscope (nikon), hand lenses, petri dish with frozen water, knife, tweezers, droppers, filter papers, planarians.

methods:

part ⅰ: observe the planarian.

⑴ use hand lenses to have a close observation on planarian, and record what are seen in table t-1. ⑵ identify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nd make notes accordingly: color, shape, movement, length,

symmetry, visible body parts, responses to light, food and flipping the animal upside down. ⑶ summarize what we have found out, and try to find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planarian’s biology.

part ⅱ: exploring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s by cutting a planarian. ⑴ label a petri dish with mark pen.

⑵ place a planarian on wet filter paper placed on top of bed of frozen water in a petri dish, so that it can be relatively still.

⑶ bisect the planarian into two pieces, like ⑷ use a dropper to dislodge the planarian off the filter paper and into the labeled petri dish. fill

the petri dish about half full with water.

provided by teachers.

⑴ cut a planarian how we want to, place the parts into the labeled petri dish, fill it about half

full with water.

⑵ observ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2 hours, 1 day, 2 days, 3 days, 7days), and make notes about

the changes in color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regenerating parts in table t-2.

results:

part ⅰ:

the shape of planarian benefits to its living in water, such as a spade-shaped head. and when feed it meat,

it will approach to the objective slowly; then if nothing threaten it, it will reach out its mouthpart to the food.

when it moves, it will try its best to avoid light source.

part ⅱ: (based on the series of figure 2)

after being cut to two parts, they can both still moves in petri dish. relatively, the part of head is more active than the part of tail. the frozen water does make the planarian remain relatively still, so that it is easier to c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parts will be given in table t-2].

part ⅲ:

in the teacher’s samples are trisection of planarian, the time is 4.30, 5.4, 5.5, 5.6, 5.7 respectively, when they are observed on 5.7.

besides the sample from part ⅱ, in our samples, the planarian is cut from head to tail (bisect), liketable t-2 ( as shown in the series of figure 3)

discussions:

question 1: why can planarian regenerate but we cannot? why do you think some animals can regenerate

but others cannot?

the more highly the creature differentiates, the harder it tends to be able to regenerate. for example, high form of life’s somatic cells are almost all highly differentiated, there are hardly other cells to make up the lost part of the organ. question 2: is a planarian immortal? does it age?

from the view of this specie, it is immortal. but it can use both sexual and asexual reproduction to reproduce, when it use sexual way, it has a growth process, so it is not immortal and it ages.

question 3: how might planarian be useful for medical research?

it may help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immortal, which may help biologists to invent the

medicine which makes humankind never be old.references:

contribution statements:

***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ation of planarian. the cut of materials belongs to liu *** and ***.

figures: [ are all 0.8×10 ]

figure 1-1figure 1-2figure 2-1 petri dish with two planarians. 2 planarians are eating. after cutting as part ⅱ.

figure 2-2figure 3-1 figure 3-2 the tail part of partⅱ, active. the middle part of teacher’s s sample. the part with more organs.( when 5.5) (rip cutting)figure 3-3 figure 2-3 figure 2-4 the part with few organs the generation of tail part the generation of head part in(rip cutting) in part ⅱ. part ⅱ.

figure 3-4 figure 3-5 figure 3-6

the generation of the part with the generation of the partthe head part of teacher’

s sample.more organs (rip cutting)with little organs (rip cutting) (when 4.30)篇二:三角涡虫_创新助手_主题报告_2014-07-14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7-14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5)

3.1.6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6)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6)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7)

3.2 学位论文 ............................................................................. . (9)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9)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10)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10)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1)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11)

3.3 中文会议论文 ............................................................................. (13)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3)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3)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4)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4)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14)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5)

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16)

4.1 专利 ............................................................................. . (16)

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16)

4.1.2 专利类型分布...........................................................................

17

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 17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17)

4.1.5 最新专利 ............................................................................. (18)

4.1.6 失效专利 ............................................................................. (18)

4.2 科技成果 ............................................................................. .. (18)

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18)

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19)

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19)

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19)

4.2.5 最新科技成果...........................................................................

19

4.3 基金 ............................................................................. . (20)

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20)

4.3.2基金类型分布............................................................................

21

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21)

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22)

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

22

五、主题学科渗透性.............................................................................. (24)

六、主题共现词.............................................................................. .. (24)

七、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25

7.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25)

附录一法律声明..............................................................................

(25)

附录二联系方式.............................................................................. .................. 26图表目录

图表 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1)

图表 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 (1)

图表 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2)

图表 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图表 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3)

图表 6 发文较多期刊 ............................................................................. . (4)

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4)

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5)

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9)

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10)

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10)

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1)

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1)

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3)

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13)

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14)

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4)

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4)

图表19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16)

图表20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17)

图表21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7)

图表22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7)

图表23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18)

图表24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19)

图表25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9)

图表26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9)

图表27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20)

图表28 基金类型分布图 ............................................................................. .. (21)

图表29 主题学科渗透性 ............................................................................. .. (24)

图表30 主题共现词词频 ............................................................................. ..... 24报告核心要素

本报告是围绕以下主题,利用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从文献总体产出、学术关注趋势、相关文献分布与增长情况、权威机构和人物排名等方面得出的综合分析结果。

主题:三角涡虫

学科:篇三:东亚三角涡虫_创新助手_主题报告_2014-07-14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7-14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4)

3.1.6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5)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5)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6)

3.2 学位论文 ............................................................................. . (8)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8)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9)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9)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0)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10)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

文 (10)

3.3 中文会议论文 ............................................................................. (10)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0)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1)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2)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2)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12)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2)

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13)

4.1 专利 ............................................................................. . (13)

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13)

4.1.2 专利类型分布...........................................................................

14

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 14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14)

4.1.5 最新专利 ............................................................................. (14)

4.1.6 失效专利 ............................................................................. (14)

4.2 科技成果 ............................................................................. .. (15)

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15)

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16)

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16)

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16)

4.2.5 最新科技成果...........................................................................

17

4.3 基金 ............................................................................. . (17)

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17)

4.3.2基金类型分布............................................................................

18

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18)

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18)

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

19

五、主题学科渗透性.............................................................................. (20)

六、主题共现词.............................................................................. .. (20)

七、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21

7.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21)

附录一法律声明.............................................................................. (21)

附录二联系方式.............................................................................. .................. 22图表目录

图表 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1)

图表 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 (1)

图表 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2)

图表 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图表 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3)

图表 6 发文较多期刊 ............................................................................. . (4)

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4)

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4)

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8)

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9)

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9)

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0)

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0)

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0)

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11)

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12)

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2)

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2)

图表19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13)

图表20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14)

图表21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4)

图表22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4)

图表23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15)

图表24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16)

图表25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16)

图表26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16)

图表27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17)

图表28 基金类型分布图 ............................................................................. .. (18)

图表29 主题学科渗透性 ............................................................................. .. (20)

图表30 主题共现词词频 ............................................................................. ..... 20报告核心要素

本报告是围绕以下主题,利用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从文献总体产出、学术关注趋势、相关文献分布与增长情况、权威机构和人物排名等方面得出的综合分析结果。

主题:东亚三角涡虫

学科:

新版实验报告册答案(八上)

生物(八上)实验报告册答案 P___1 观察与思考:水螅的形态与捕食 思考与联想:不能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猎物。 思考与联想:水螅用刺细胞捕食水蚤,在内胚层消化。 P___3 实验:观察蚯蚓 材料用具:糙纸放大镜 方法步骤: 1(1)前端有环带。背面颜色比腹面深。 13 (2)粗糙刚毛后方 2.肌肉的收缩。 3. 粘滑 讨论:1.蚯蚓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2. 使运动灵活、自如。 3. 支撑身体、辅助运动。 4. 因为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如果蚯蚓体表干燥,蚯蚓将窒息死亡。 P___6 观察与思考:双壳类动物的特点 思考与联想:保护 思考与联想:足鳃入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出水管排出食物残渣。 P___7 观察与思考:节肢动物的特点 思考与联想: 2. 蝗虫和七星瓢虫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触角和足 都分节;有翅。 3. 体表较硬身体分节,不同体节有差异有分节的足 P___9观察与思考:鲫鱼的外形与运动 思考与联想:是流线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有 体验与联想:抓过粘滑粘液 再观察:交替张合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思考:呼吸鳃丝中有血管 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在水中呼吸。 思考与联想:入鳃的水含氧较多,出鳃的水二氧化碳较多 当鱼离开水时,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而窒息死亡。

讨论: 1. 鱼体呈流线形,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2.不全面。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进行运动,其他鳍起协调作用。 P___11观察与思考:青蛙的外形与运动 思考与联想:绿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体验与联想:湿滑 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便于跳跃和划水。P___12观察与思考:多种多样的鸟 思考与联想: 思考: 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相适应。如,啄木鸟的喙强直,尖锐,适于啄食树干中的昆虫。 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如,丹顶鹤的腿细长,适于在浅水中行走、觅食。 体表覆盖羽毛,有翼、喙等结构。 P___14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一组假设:鸟的体型和翼适于飞行 第二组假设:鸟的肌肉和骨骼适于飞行 第三组假设:鸟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适于飞行 第四组假设:鸟的呼吸和视觉适于飞行 第一组结论:流线型的体型和翼适于鸟的飞行 第二组结论:发达的胸肌和薄、轻的骨骼适于鸟的飞行 第三组结论:强大的消化能力和循环系统适于鸟的飞行 第四组结论:旺盛的呼吸和发达视觉适于鸟的飞行 P___17观察与思考:哺乳动物的牙齿 思考与联想: 都有门齿和臼齿狼有犬齿,兔没有 狼是肉食动物,犬齿尖锐撕咬猎物。兔是草食动物,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提高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最新《实验动物学》试卷电子教案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秋季学期 《实验动物学》考试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_________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制 定颁布的。 A、1988年 B、1997 年 C、20XX年 D、20XX年 2.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有_________。 A、年龄与体重; B、实验技巧; C、麻醉深度; D、实验药物 3、下列叙述中,违背《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精神的是 _________ 。 A、实验动物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应设在同一区域,按同样的要求进行管理; B、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C、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公认的品种、品系; D、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 4、下列_________品系动物属于近交系动物。 A、Km小鼠 B、SD大鼠 C、新西兰兔 D、C3H小鼠 5、以下小鼠_________是封闭群动物、_________是近交系动物、_________是F1代动物、_________是突变系动物。 A、N:NIH B、BALB-nu/nu C 、B6D2F1 D 、C57BL/6 6、国家标准中小鼠房的湿度是40~70%,这指的是小鼠的_________。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饱和湿度 D、不饱和湿度 7、因为患红绿色盲,不能以红绿色作为条件刺激物,进行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物 是________ 。 A、大鼠 B、豚鼠 C、兔 D、犬 8、引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繁殖了10年,这群小鼠是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57BL/6J小鼠的_________。 A、品系 B、亚系 C、支系 D、重组近交系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篇一: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所谓假剥制就是不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实验用品 1. 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刀,针线,解剖盘等。 2. 材料:家兔 3. 药品:樟脑粉 三、实验方法 1. 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 2. 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 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

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否则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许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剥皮要特别小心,总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4. 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量勿碰脏毛皮,要都涂遍不能有漏除的地方。 5. 做支架:取三根合适长度的铁丝,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前肢,左 后肢与右后肢,头部脊柱连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分的长短比例,三者拧在一起。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978220.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八年级生物新人教版涡虫

涡虫 涡虫采集 涡虫喜淡水生活,特别喜欢生活在阴凉的溪流中,常常隐蔽在水底石块或树叶下面,以捕食水中的小型甲壳类、轮虫、线虫和昆虫幼虫为主。 采集时,应选择林下或背阴处的溪流,翻动水底石块和树叶,常常可以找到涡虫。由于涡虫身体背部具有黑褐色的保护色,采集中要仔细寻找。如果寻找不到,可选择鱼鳃、鱼肠和牛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诱饵,放在水中,用石块压好,过几小时或半天以后,检查诱饵,往往可以见到有涡虫在诱饵上取食。这时,可用毛笔将诱饵上的涡虫刷下,放到盛有溪水的容器中。诱饵可以重新压好,继续进行诱捕。 涡虫的观察 1.观察外形 可将涡虫从水中取出,放在载玻片上,仔细观察它的身体形状、体型大小、各部分体色变化、头端和尾端的区别以及口的位置等特点,尤其要了解眼点和嗅觉器官在头端上的位置,因为头端是涡虫身体最活跃的部位。 2.观察运动 可利用涡虫取食的机会,观察它的运动。涡虫能在水中物体上作游泳状爬行。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身体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密生着许多纤毛。正是纤毛不停地摆动,才产生了涡虫的爬行运动。 3.观察摄食 当涡虫取食时,可以看到它将肌肉质的咽从口中伸出,插进食物中,不断吸吮,将食物颗粒吸入体内。涡虫非常贪吃,吃饱后还会呆在食物上,久久不肯离开。 应将上述观察内容及时进行记录。 采集涡虫做实验 七八月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如果你有机会到山区去旅游,在欣赏祖国大好风光的同时,建议你不要忘记带一只干净瓶子去采集点涡虫。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它生活在山间小溪或流水的河底。 涡虫特别喜爱干净,当水质遭到污染时,它就受不了,会死去。因此,我们要找涡虫一定要到无污染的水域中去找。如果水流中看不到一条涡虫,这条水流很可能已经被污染了。 涡虫很怕光,因此都扒在水中的石块底下。采涡虫时要不断翻开河底的石头察看。 涡虫喜欢群居,因此在一块石头上常能找到几条涡虫集在一起。 从水中捞起石头,若发现石头底面扒着几条灰黑色的,长约1厘米~2厘米,宽0.5厘米,头呈三角形,扁扁的软软的动物,那就是涡虫了。这时,我们可以用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在瓶中,瓶中要注入较多的溪水,最好瓶中再加些水绵或水中的小虫,作为它的食物。 把涡虫带回家后,可放养在大水槽、鱼缸或大碗中,要求所用的水的水质一定要好,自来水中溶有较多氯气,不适于培养涡虫,最好是井水或泉水。温度要适宜,保持在20~26℃之间,大于30℃涡虫就要死亡,低于10℃涡虫生长迟缓,0℃就停止生长了。培养的环境也很重要,一要避光,二要干净。最好在水槽中也放几块石头,给涡虫创造一个近似自然的生态环境。涡虫的食物除水绵、水草或水中的小虫外,也可喂些新鲜的瘦肉末。注意,每周都必须更换一些新鲜的水。 养涡虫是为了观察和实验。 你是否注意涡虫是怎么取食的?请注意观察它腹面有一个吻,这是取食器官。 你是否注意涡虫的眼?它没有真正的眼睛,但在头部背面中央有一对黑点,具有感光作用。 你把扒有涡虫的石块翻过来,让涡虫见到光亮,请注意,涡虫会慢慢爬到石头底下躲藏。涡虫行动迟缓,主要通过身体的收缩与伸长向前进。

试验十四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实验十四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继腔肠动物之后,动物界发展演变中重大关键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过渡到自由爬行生活,并相应出现形态结构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了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与此关联,,身体结构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初步分化,从而标志着动物界系统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涡虫是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蠕形动物。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反映了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理解扁形动物进化特征的出现为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 一、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对低等蠕形动物进行活体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进步性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二、材料与用品: 活涡虫、涡虫示神经系统整体装片和涡虫示生殖系统整体装片玻片标、涡虫横切面标本;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10ml烧杯、滴管、毛笔、吸水纸、黑纸、精密pH试纸(pH值范围0.5-5.0和5.0-7.0);食盐、硫酸镁结晶、洋红粉末、0.02%、0.04%、0.1%醋酸、熟蛋黄 三、操作与观察: 用毛笔在培养缸内挑选一条活涡虫,置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1. 外部形态:用放大镜或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涡虫体扁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略突起称耳突,前端背面、耳突内侧有一对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腹面近体后1/3处有口。#为什么说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体型?虫体的背、腹面功能有何分化? 2. 运动:观察涡虫在载玻片上滑行运动,用镊子头挡在涡虫行进方向的前方,涡虫如何行进?#涡虫的运动有方向性吗?涡虫的运动方式与其两侧对称体型有何相关性?有何进步意义? 3. 涡虫对刺激的反应:注意观察涡虫应答刺激的运动方式。用解剖针轻触虫体的前端、后端和其他部位,观察虫体不同部位对刺激的反应。#说明什么? 涡虫的趋性: a.盐度影响:在载玻片上涡虫滑行前方的水中放一小粒盐,观察涡虫有何反应? b. 酸度影响:用滴管吸取一条涡虫,连水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滴管取0.04%醋酸滴一滴在涡虫水滴旁,两液滴间由液桥连通。观察涡虫的运动,用pH试纸检测涡虫水滴和醋酸pH值。#涡虫对酸的趋性如何? c.光照的影响:将数条涡虫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分布均匀,再用黑纸(或黑塑料)将培养皿的一半遮住,将培养皿置光下片刻后,观察涡虫的趋光反应。#在涡虫生活的水环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涡虫的再生能力在科学研究的进展

涡虫的再生能力在科学 研究的进展 生命科技学院 学院:生命科技学院 班级:生物科学131班 姓名:鲁娟 学号:20130724127

【摘要】:一种名叫“涡虫”的扁形虫即使被切成百段,一两周后每段都会再生出完整的涡虫。涡虫这种超强再生能力一直是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对涡虫的再生能力有关键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他们希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干细胞研究。 关键字:涡虫再生能力干细胞 对于大多数扁形虫来说,将它切成两半,就会得到两条扁形虫。前面的一半将会长出一条新尾巴,后面的一半将会长出一个新头——并且有着功能齐全的大脑。不过,一些种类的蠕虫却缺乏这种能力,至少在其需要重新长头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三个团队的研究人员不仅着重研究了这一局限性背后的生物学原因,还成功地通过操纵一个单独的基因通路,恢复了这种蠕虫的全部重生能力。 涡虫另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其依赖食物供应情况进行生长和退行生长( de-growth)。当食物丰富时, 涡虫生长达到其最大体长。而当长时间饥饿时,虫体开始萎缩。持续饥饿数月后,一条长20mm的成年涡虫萎缩到孵化时的大小(约1mm)。一旦获得食物供应后,虫体恢复生长,这也是一种再生方式。许多研究者认为:退行生长导致老龄化过程逆转,使涡虫获得新的生命力。 人们一直希望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的愿望。或许找到这一门径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甚至整个大脑并且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真的是完全地再生吗?再生出来的组织和原来的组织完全一样吗?在再生过程中它怎么知道哪个地方要长头,哪个地方要长尾巴?这么强的再生能力,难道再生中不会出错吗?它会长肿瘤吗?人能不能像涡虫那样再生呢?……这些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兴趣。 一、涡虫生理特性介绍 这种蠕虫被称为真涡虫,通常约1厘米长,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岩石下面。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这使得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近年来,一系列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单位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相关成果也已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中发现了近50个参与到再生过程中的基因。 1、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课稿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1.近交系: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2.封闭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1.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或SPF 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大规模生产/隔离器内保种。 2.无菌级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无菌级大鼠和小鼠比普通级寿命长。普通级动物受辐射后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造成动物死亡,无菌级动物不存在这一问题,抗辐射的耐受量高。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 □本报记者许琦敏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厉害,头砍掉了立马又冒出一个来。其实,有一类叫涡虫的动物,跟孙大圣的本领也不相上下——头切掉能新长个头出来,尾巴切掉重新长尾巴,就算将它粉身碎骨成279块,每一块都还能长出完整个体。 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这使得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 近年来,一系列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单位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式生物 的实验室。相关成果也已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中发现了近50个参与到再生过程中的基因。 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的愿望。或许找到这一门径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

惊人无限的再生能力 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甚至整个大脑。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和蚯蚓(环节动物门)之间。 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以强化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它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能对外界环境如光线、水流及食物等迅速发生反应。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突等等。自由生活涡虫的体表特别是耳突处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及水流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触觉、化学及水流的刺激。 涡虫具有2条发达的腹神经索,与“脑”形成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涡虫类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三角涡虫消化管分为3支(一支向前2支向后)。涡虫通过体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水中。原始的排泄系统为具焰细胞的原肾管系统,具有渗透调节和排泄作用。生殖方式上,涡虫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 最令科学家惊奇的是,这种广泛生活在洁净水质的池塘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实验动物学考试整理

医学实验动物学 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10年):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简言之,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4.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近交系数达%以上。 5. 亚系(Substrain):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6.支系(Subline):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其更注重突变基因的研究。 9. 同源导入近交系(10级)(Congenic inbred strain):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简称同源导入系或同类系。 10.同源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 11. 封闭群(Closed colony)(10级):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每代近交系数F增加量少于1%,即:ΔF<1% 12.杂交一代动物(F1代)(10级):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3.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是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饲养于开放系统。 14.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饲养于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5. SPF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除了普通动物和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无菌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6.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无菌的。饲养于隔离系统。17.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分为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多菌(Polyxenie)动物。 18.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0级):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19.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10级):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计划(AnimalProtocol)(201901版)》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计划(Animal Protocol)(201601版) 1)本研究计划是从动物伦理学角度出发,依实验动物使用的减少、替代、优化的3R原则进行填写。 2)在开展动物实验前,请首先将本计划书电子版e-mail至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伦理与使用委员会 (IACUC)工作邮箱(iacuc@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978220.html,)。 3)接收后将由IACUC主任指定人员进行格式审查,符合要求后,递交给IACUC委员会成员进行审核,审 核意见经汇总并由IACUC工作邮箱反馈给申请者。 4)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本月提交截止期限。审核意见反馈时间一般为每月提交截止期限后20个工作日。 5)研究计划被批准后,经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课题组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动物中心204房间,由 IACUC主任审核签字,确认研究计划编号,开始订购动物。 1基本资料:□初审□复审;如果是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请列出本研究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 上岗证编号:可为上海市或我动物中心颁发的上岗证 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实验动物管理等,要求尽量细化。 2 动物需求及购买 2.1 动物研究需要:□一年□两年□三年 2.2 实验类型:□体外动物研究□在体动物研究□繁殖类动物研究 2.3 动物购买:所有动物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实验负责人将动物合格证复印保存。

2.4 动物需求信息: 2.4.1现有动物 2.4.2需购买动物 2.5 动物运输: 动物运输必须符合实验动物中心的规定。如实验动物中心之间运送动物,描述运输方法及注意事项。 □请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代为联系动物提供方及运输措施。具体应使用专用的实验动物运输车,具有温湿度调控系统。由运输商提供运输措施。 □特殊要求,请说明: 3 研究目的及实验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动物实验计划设计背景及您查阅文献的结果:(请附2个或以上查询数据库、参考文献) 3.3 使用动物理由:

涡虫实验报告

篇一:英文版生物涡虫再生实验报告模版 生物系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 2014 科目普生实验实验名称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 lab 8: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 introduction: intestine. it usually is 3 to 15 mm long, but it can also grow to more than 30 cm. it moves by swimming like slugs, tending to seek food which includes protozoans, tiny snails and worms at night as carnivorous creature. planarians are hermaphrodites and their reproductive organs start to develop in early autumn, but they cannot inbreed. most of these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fully develop, while some may be abnormal. and because of planarians’ remarkable ability to regenerate lost parts, they are often used in biology experiments. 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observe and recognize some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planarians. we will be taught to us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hypothesize how planarians respond to fragmentation. the planarian will be worked as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materials: stereoscope (nikon), hand lenses, petri dish with frozen water, knife, tweezers, droppers, filter papers, planarians. methods: part ⅰ: observe the planarian. ⑴ use hand lenses to have a close observation on planarian, and record what are seen in table t-1. ⑵ identify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nd make notes accordingly: color, shape, movement, length, symmetry, visible body parts, responses to light, food and flipping the animal upside down. ⑶ summarize what we have found out, and try to find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aspects of planarian’s biology. part ⅱ: exploring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s by cutting a planarian. ⑴ label a petri dish with mark pen. ⑵ place a planarian on wet filter paper placed on top of bed of frozen water in a petri dish, so that it can be relatively still. ⑶ bisect the planarian into two pieces, like ⑷ use a dropper to dislodge the planarian off the filter paper and into the labeled petri dish. fill the petri dish about half full with water. provided by teachers. ⑴ cut a planarian how we want to, place the parts into the labeled petri dish, fill it about half full with water. ⑵ observ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2 hours, 1 day, 2 days, 3 days, 7days), and make notes about the changes in color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regenerating parts in table t-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