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6-17页《有多少块糖》。

2、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板块。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了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旧教材是先出示方阵熊猫图,让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比较直接。而新教材是先要把一堆杂乱的糖果数出来,从而引出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再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

这样的教材编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入,也更容易消化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够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摆一摆(让学生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数一数(让学生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横着数和竖着数)、填一填、算一算等,注意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数方阵的时候横着数,或者竖着数。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按行数和按列数这样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我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号吗?今天是11月14号,也是小明的生日。小明的妈妈要送他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妈妈买了什么?妈妈从商场里买回一堆糖果,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这样的设计借助动画去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糖果,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合作交流。最后分享他们的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活跃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展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1块1块地数,2块2块地数,5块5块地数等数法,没有出现的,可以让学生注意看书或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

此时再提问,1个1个地数,或者2个2个地数,糖果的总数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学生能很快地发现不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物体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而总数不改变,小结。)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出示教材第16页第二个活动图。

引入小故事:灰太狼有一袋糖,想知道有多少个,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数,聪明的喜羊羊把糖果摆成了方阵的形状,你知道它是怎么数的吗?

左图是按行数,右图是按列数。提问学生:按行是怎么数?列又是怎样数?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明白行与列的区别,学生表述不完整的,要及时给予提醒和鼓励)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按行数”是横着数的,“按列数”是竖着数的。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图下方的填空。再提问学生说出他们答案。学生回答完,再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表扬的时候可以用你的回答太棒了,你的想法很好等多种语言方式去鼓励学生。

左图,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14块。右图,每列4块,有3列,一共12块。

(设计意图: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

这里要总结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刚刚的糖果真好看,这里还有一种更漂亮的糖果呢,这是超级棒棒糖。

①出示教材第16页第三个活动图,提问:想知道一共多少块糖,可以怎样数呢?(受上一个问题的启发,学生会想到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再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通的连加算式。)

横着数,每行5块,有3行,即3个5相加。

加法算式:5+5+5=15(块)

竖着数,每列3块,有5列,即5个3相加。

加法算式:3+3+3+3+3=15(块)

观察两条算式发现最后的得数是一样的,不管横着还是竖着数,物体的总数不会改变,再一次积累数数经验,为乘法的学习做孕伏。

(3)强化训练,提升练习

课件展示出教材第17页的第3题,采用“竞赛”奖红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斗志,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数方阵物体个数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跳远游戏好吗?看看谁跳得最远。首先我们把1、2组分为A组,3、4组分为B组。游戏开始了。

A组每次跳5格,跳了3次,一共15格。3个5相加,加法算式是:5+5+5=15(格)

B组每次跳3格,跳了4次,一共12格。4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12(格)

(4)回顾反馈,总结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全课,总结收获。提出遇到的问题,杂乱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去数?方阵的物体又可以怎么去数?共同反思过程,让知识再次得到升华。

(5)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剩余的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况物体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总数不改变。

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即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即有多少个几相加

北师大二年级三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V3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经验。 2、引导学生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3、体会到生活总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数一数”,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 2.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呀?(学生举手回答)生:糖果 师: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糖果,想奖励给坐姿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它吗? 生:有 师:那同学们,你们先猜一猜老师袋子当中大约有多少个糖果呢?生。。。。 师:那同学们呢都有各色各样的想法,那如果我们想要准确知道这一袋糖果有多少个,请问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数一数 师:嗯,这个小朋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那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果。(边说边板书题目:有多少块糖) 二、互动新授 1、摆一摆,数一数。 师:在开始数糖果之前,老师要提一点小小的要求,哪个同学可以帮助老师把要求读一遍呢。生(举手回答) 师:这位同学你能否把要求再给大家重复一遍?生(站起来再次朗读要求)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读的真好,要是下次其他小朋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能够更加认真的倾听就更好了。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好吗?生:好 师:要求1、2起生:。。。。 (要求:1、请同学们(用棋子代替糖果)帮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糖。2、数糖果时,选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注意摆放整齐,让人能够看出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开展学生活动,观察学生数了以后,请几个学生在展台上数(数完汇报总数以及数数的方法)师:非常棒,同学们都有各色各样的数法,老师这里列举了三种,我们再来一起数一数(播放ppt),先是一个一个的数1、2、3。。。。,再来看看我们数了几次,1、2、3。。。如果两个两个的数呢?2、4、6。。。数了几次呢,1、2、3。。。。如果5个5个的数呢5、10、15、20 ,数了几次呢?1、2、3。。。。 师:通过刚刚的数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次数的个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总数不变。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了每次数的个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你同意她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非常棒,每次数的个数少,数的次数就多;每次数的个数多,数的次数就少。虽然有不同的数法,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数一数,填一填。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今天同学们的两个好朋友灰太狼和喜羊羊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棒棒糖,你们还想来一起看一下吗?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对于它们两个的摆法,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吗?生:灰太狼摆的很凌乱,喜羊羊摆的很整齐。师:那你能说一说你觉得喜羊羊摆的怎么样整齐吗?生:因为它每个都对着的 师:那你认为谁数起来更加方便呢?生:喜羊羊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6-17页《有多少块糖》。 2、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板块。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了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旧教材是先出示方阵熊猫图,让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比较直接。而新教材是先要把一堆杂乱的糖果数出来,从而引出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再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 这样的教材编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入,也更容易消化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够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摆一摆(让学生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数一数(让学生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横着数和竖着数)、填一填、算一算等,注意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数方阵的时候横着数,或者竖着数。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按行数和按列数这样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我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号吗?今天是11月14号,也是小明的生日。小明的妈妈要送他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妈妈买了什么?妈妈从商场里买回一堆糖果,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这样的设计借助动画去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糖果,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合作交流。最后分享他们的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活跃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展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1块1块地数,2块2块地数,5块5块地数等数法,没有出现的,可以让学生注意看书或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 此时再提问,1个1个地数,或者2个2个地数,糖果的总数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学生能很快地发现不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物体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而总数不改变,小结。)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有多少颗糖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侯公渡中心小学袁雪琼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的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2、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糖块、小棒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在上课之前出示谜语:“有个姑真漂亮,头扎两个小辫子。解开辫子光溜溜,放进嘴里甜滋滋。”学生猜出谜底是糖果。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一袋糖果)我要奖励给今天认真听讲,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同学. 二.互动新授 【活动1】数一数活动(一数) 1、你能估一估这袋糖果大约有多少块吗? 2、如果我们想准确的知道袋中有多少块糖果,怎么办呢?(数一数)那我们接下来就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板书:有多少块糖) 3、一块一块数(生说师演示) 4、你还有其它不同的数法吗?同学们手中的小棒和老师袋中的糖果个数是一样多的,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小棒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5、谁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数法呢?(课件演示各种数法) 6、同学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数法,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师小结:糖果可以1块1块地数,也可以几块几块地数,而总数不改变) 6、一块一块数,数了20次,2块2块数,需要数几次?5块5块的数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有多少块糖 北师大版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6-1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本课学生已有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旨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打基础。教材通过数糖果、数圆片、数方格、借助数线图数数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糖块、小正方体、小磁铁、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糖果,准备奖励给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坐的端正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要呢?生:想。 师:先请你们猜一猜这里面有几颗糖果?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里面有几颗糖呢? 2、揭题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么数有多少块糖。(板书:有多少块糖) 师:为了数数方便一些,老师用学具小方体来代替这些糖果。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吗? 3、学生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并摆一摆。 4、多名学生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数法。 5、多种方法数数 用课件将不同数数的方法再次展示出来,师小结。 师:看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呢?(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怎么数,结果都是2021次数数的时候,数了几次?块数多,数的次数就少;块数少,数的次数就多。)(二)探索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1)看到同学们数得这么热闹,淘气也带来了自己的数法,(用小磁铁在黑板上摆出4行5列的图,)你感觉怎么样?你可以怎样数?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可以横着数,横着数叫做按行数。认识行,每行有5个,有4行,一共有2021可以通过计算5555=2021)得出。 说说5从哪里来,有几个5 用每行有5个,有4行,一共有2021这样的语言反复数一数。 (3)认识列,竖着数又叫按列数,每列有4个,有5列,一共有2021 可以用算式44444=2021)计算。 说说4表示什么?有几个4 (4)小结 师: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不管我们怎么数,按行数或者按列数,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2021两个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2、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课件) 师:瞧,笑笑这里还有棒棒糖呢,谁能按照刚刚的方法帮她数一数? (请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你能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吗? 生独立完成。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大量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下一步认识乘法的直观模型、体会乘法的意义、能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和技能出发,经历数一数,抽象出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规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看图正确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几个几个地数数,并列出相应的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列出连加算式,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探究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新知时,我引导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同桌间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数学语言表达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数数与列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相结合,充分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为后面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机灵狗给我们班同学带来了一堆糖,你们愿意帮它数一数这堆糖一共有多少块吗?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 2、互相合作,共同探究 (一)摆一摆,数一数 利用学具小棒数一数,数完之后,汇报交流,有多少块糖?你是怎么数的?数完后,同桌之间交流数数方法,并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怎样数数更方便) (二)数一数,填一填 分为三个层次教学: 1、通过对比,认识方阵图。 2、横着数。 横着数:每行有7个,有2行,一共14个 3、竖着数 竖着数:每列有2个,有7列,一共14个。“

北师大二年级三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V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北师大版)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沈阳辽中区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安立荣 教学目标: 1.结合数一数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经验。 2.引导学生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3.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从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概念。教学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以方阵形式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用具:糖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 有位姑娘真漂亮,头扎两个小辫子。解开辫子光溜溜,放进嘴里甜滋滋。————(糖果)师:你们真聪明,老师这里有一堆糖果,你们想吃吗?(想)想要吃它,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你们得帮老师解决问题才能吃到,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 师:现在有这么多糖果,却不知道有多少块,你们要不要帮老师数一数有多少块?(要)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多少块糖”(板书:有多少块糖)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数一数。(小组学习,交流汇报) 师:老师为每一组的同学都准备了和我这里一样多的糖果,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帮老师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吧!要求:每个组员都数一次,边数边摆;数完后把自己的方法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 小组活动,数糖果,组内交流数数的方法,师巡视指导。 师:太棒啦,同学们都已经数出有多少块糖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呢?(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数数方法请学生回答。)生边数边课件出示。师追问:数了几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多少块糖》,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数现象,乘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结合数数活动,为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活动的产物,又是学生认识和活动的基础。教材中安排了学生进行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旨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打基础。 此外,教材还注重在数数活动中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在编排时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恰当的结合起来。借用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虽然已经有了加法基础,但是对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很陌生。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一数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经验。 2.引导学生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3.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说重点:从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概念。 说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以方阵形式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四、说教法:引导法。 说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小朋友喜爱的喜羊羊为主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数出混乱小羊的数量?”让学生明白让小羊站好队伍就容易数出它们的数量。为几种不 同的数数方法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活动:创设了几种不同的、典型的数数情境。 从活动一到活动三,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 利用情境图引出问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羊数一数。学生可能出现教科书中的三种数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直观感受虽然数法不相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如果教科书中给出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者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体会物体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结果是一样的。)活动二:多角度进行教学。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按行数”。 第二层:“按列数”。 第三层:“会从两种角度数”。 1.课件出示整齐排列的小羊图。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说整齐好数,教师追问怎么看出整齐了?引出第一层:“按行数”。就是横着数。第二层:“按列数”。就是竖着数。初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内容《有多少块糖》。下面我想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通过数糖块这个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了学生可能出现1个1个地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不同的数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1个1个,也可以几个几个数。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的起始课,是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奠定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农村学生特别熟悉的玉米粒代替教材中的糖果,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数数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通过横着数,竖着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 三、说学法 本节课《有多少块糖果》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数数这个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一个抽象过程。我指导学生先从数玉米开始,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然后,通过两组糖果的出现,介绍什么是“横着数”什么是“竖着数”。这样,为下面相同数连加做了铺垫。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有多少块糖果》是一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是,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难点是,横着数怎么列出加法算式,竖着数怎么列出加法算式。 第一个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些糖果,让学生观察并和同桌说说你想怎样数,然后拿出自带的玉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来。通过提问知道学生有不同的数法。 第二个环节出示一行7个糖果,让学生观察横着数有7块糖果,也就是一个7,而且知道有2行,知道了2行就是2个7,竖着数一列有2块,有7列,也就是有7个2,这时候学生刚刚接触行和列,还没有弄明白,接着又出示一行3个糖果,用相同的方法。为下面相同数连加做好了准备。 第三个环节就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出示一行5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糖果,我们怎么来数?受上一个问题的启发,学生会想到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再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横着数3个5,加法算式5+5+5=15,竖着数是5个3,加法算式3+3+3+3+3=15。接下来,通过数熊猫,圆片,让学生发现对于方阵形状,会用两种数法数,并且会列出两个算式。发现最后得数是一样的,再一次积累数数的经验。 第四个环节是练习。第一题熊猫图的出现,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数一数,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这个环节我给了学生较长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要快速数出物体的个数,可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优秀教案

《有多少块糖》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纸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机灵狗带来了糖果。 2.引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块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摆一摆,数一数。 问题:机灵狗一共带来多少块糖? (1)学生猜一猜,估一估糖的块数; (2)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

(3)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有多少块?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数数的方法: (4)观察对比几种数数方法,有什么发现呢? 引导学生发现: ①这几种方法都是几个几个地数,且最后的结果都是20块糖。 ②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 2.数一数,填一填。 问题:排列整齐的波板棒棒糖及水果糖分别有多少块? 思考: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汇报方法。 第一种方法:横着数,先数每行有几块,再看有几行。 第二种方法:竖着数,先数每列有几块,再看有几列。 师生小结:当我们数整齐摆放的物体时,既可以“按行数”,又可以“按列数”。 3.说一说,算一算。

问题:同样都是数出15块糖,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呢? (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汇报想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①无论是横着数还是竖着数,结果都是表示棒棒糖的总数。 ②这些算式都是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3个5相加和3个5相加是一样多的。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每盘有()块蛋糕,有()盘,一共有()块蛋糕。 2.填空。 (1)横着看,每行有()个格子,有()行,一共有()个格子;(2)竖着看,每列有()个格子,有()列,一共有()个格子。 3.(1)小青蛙每次跳()格,跳了()次,一共跳了()格。(2)小青蛙每次跳()格,跳了()次,一共跳了()格。 (3)调皮的小青蛙跳到90cm的尺子上,它还是3格3格的跳,怎么列算式?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解决?当相同加数比较多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学习重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学习难点】 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学习流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吃糖吗?你们想知道老师一共拿来了多少糖果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的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糖块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二、学程 第一学程:摆一摆,数一数 分发代替糖果的小圆片,通过摆一摆,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就是有多少个糖果,学生可能会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还可以几个几个的数,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数数的过程。 自学: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展学:学生展示数小圆片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从数的过程中得出怎样数的比较快。 第二学程:数一数,填一填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个糖果。 自学:用圈一圈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个糖果。 展学:分享数糖果的方法。 设计意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有多少个糖果,锻炼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而不是拘束的只使用一种方法,重要的是数数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第三学程:说一说,算一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有多少块糖 北师大版

课题: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的: 1、结合数数的详细情境,经历一样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络,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一样加数连加比拟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根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考虑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主题图〕 老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老师巡视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预设1:一块一块地数:1、2、3、 预设2:两块两块地数:2、4、6、8 预设3: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 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如今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假如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假如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2、说一说,算一算。 师:如今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一样?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一样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7页 〔四〕、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7+7=14〔块〕4+4+4=12〔块〕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2013年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 一:读懂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糖果、圈小熊、数格子、数蛋糕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可以用更加简便的方法--乘法去算,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 二:确立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 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五:教学方式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六: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填一填,使学生学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也使学生明白,虽然有不同的数发,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 大版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糖块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

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探究 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3数一数与乘法课时1有多少块糖教案北师大版

有多少块糖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教材第16、1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课件、糖块 五、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第二幅是3+3+3+3=12(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 教案

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相同加数连加计算。教材第1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一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运算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数物体的数量。 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中物体的个数,并列出相应的连加算式。 一、情境引入 师: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有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先让学生自由数一数,再指名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一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二、学习新课 1.数没有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问题1情境图 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糖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派学生代表汇报 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①1块1块地数:1,2,3…… ②2块2块地数:2,4,6,8…… ③5块5块地数:5,10,15,2021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2.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问题2左边圆形糖果图片

师: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填一填。有多少块糖?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问题2右边方形糖果图片 师:数一数,填一填。有多少块糖?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有多少块糖?你能用几种方法数?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问题3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就是有3个5相加,算式是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就是有5个3相加,算式是3+3+3+3+3=15块。 教师总结: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圈一圈略一共有25个。 第2题:4520213题:110330231030 第4题:153155+5+5=15格 234123+3+3+3=12格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有多少块糖 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2.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1.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情境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的功能。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节有多少块糖教案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乘法的意义,由于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会遇到乘法这个概念,从而对于体会运用乘法计算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比较有难度,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并且可以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节有多少块糖 教材第16~17页的内容。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糖果,想奖励给坐姿端正、踊跃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糖果啊?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1.摆一摆,数一数。

师: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数这些糖果?(出示教材第16页第1幅主题图) 预设: 生1:我打算1块1块地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生2:我想2块2块地数:2,4,6,8,10… 生3:我想5块5块地数:5,10,15,20… 生4:我想10块10块地数:10,20,30… ……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糖果”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探究数学问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师:我还带来了另外两种糖果,同学们喜欢吃吗?(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主题图) 生:想。 师:看一看老师打算为同学们准备多少糖果吧!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左侧主题图),这些糖果排列得很整齐,排列整齐数起来就很方便,你有什么既简单又快速的方法数出它们吗? 预设: 生1:1块1块地数,有14块。 生2:2块2块地数,有14块。 生3:7块7块地数,有14块。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数数的方法。那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呢?(生) 预设:生横着数。 师:数得对!刚才我注意到了这位同学是横着数,那么横着数我们一般会说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这里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每行有7块,有2行,那么一共有多少块?”根据这种说法你可以列出算式吗?(出示大屏幕7+7=14)这里有2个7相加,所以算出来有14块。(出现学生竖着数,也要给予相同的解释) 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正确,你能用算式解决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吗?(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右侧主题图) 预设: 生1: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4+4+4=12(块) 生2: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3+3+3+3=12(块)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糖果的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3.说一说,算一算。 师:同学们,按照我们刚刚学习的数糖果的方法,你能来数数这些棒棒糖的个数吗?数好的同学试着列出算式。(出示课件:教材最下方主题图) 预设: 生1: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生2:竖着数,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1.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3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课设计 新北师大版 一、教课内容《有多少块糖》 二、教课目的 联合数数的详细情境,经历同样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觉这类运算与平时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乘法的必需性; 会用两种不一样的方法数方阵摆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 列出两个不一样的连加算式;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同样加数连加比较简易,为进一步 学习乘法确立基础。 三、要点难点 要点:会用两种不一样的方法 数方阵摆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一样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经过多方向思虑来 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糖块 五、教课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爱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数一数 有多少块糖。假如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赏你一块糖哦! 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认识不一样的

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2、3 ·两块两块地数:2、4、 6、 8 ·五块五块地数:5、10、 15、20 师:你们感觉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何? 只需学生说出的原因有道理就应当赐予一定,特别是学生说出依据数量的多少选择不一样的数法的时候,更应当赐予夸奖。【设计企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术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课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自主研究 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特别优秀,此刻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出示:教材第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达成填空后,报告沟通。 生 1:每行有 7 块,有 2 行,一共有 14 块。生 2:每列有4 块,有3 列,一共有12 块。师: 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教材第16、1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课件、糖块 五、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