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

序: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不单是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而是一套儿童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应该成为今日学前教育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是在学前教育出现较为严重小学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倡的,在尊重儿童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一套价值理念。在针对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争论与探讨中,在发展适宜性实践自身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适宜性实践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实践应该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个性特点,适合儿童的家庭文化背景,并确保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提出对推进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界定

一、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定义

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的模式,而是试图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不是课程,是一种与幼儿一起工作的方法;

二、以家长的主动参与为基础,家长既是教师了解儿童的重要资源,又是为孩子制定个体适宜性方案的决策者;

三、制定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人必须持尊重的态度。

四、重要的四个领域是:

1.自尊心(两个关键词:胜任和意义)

2.自我控制力(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成熟,他们越来越能按成人的指导支配自己的行为,如果用武断、强制性的策略来训导孩子,那么他们就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也没有将需要掌握的信息内化为自己在生活中的能力)

3.抗压力(对幼儿最富于压力的活动是作业、等待以及过渡活动)

4.今后的学业模式(警惕儿童学习的自然驱动力被破坏)。

本章小结:发展适宜性实践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儿童及其特点的尊重。这种尊重引导着成人不断地质疑积极的时间是否与儿童的发展相符。透彻掌握有关发展的知识和原理是基本的。对幼儿进行不适宜实践会造成负面的结果。

第二章理解游戏在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结果

了解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无数研究者和理论家们一致认为游戏对儿童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的种类包括:

1.功能性游戏:也叫感知运动或实践游戏;

2.象征性游戏:也叫做表征游戏;

3.规则游戏:是学龄儿童和年纪更大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前提是儿童理

解和认同事先制定好的规则。)

二、游戏和发展

1.皮亚杰和游戏——在皮亚杰看来,游戏中的交往对减弱学龄前儿童表现出的自我中心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维果茨基和游戏——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3.认知发展和游戏。——游戏影响儿童的动机,促进认知的去中心化,支持心理表征的发展,鼓励思考以后再行动;

4.情感发展和游戏;

5.社会性发展和游戏——游戏中鼓励社会互动,提供习得社会习俗的机会;

6.身体发展和游戏——大肌肉运动和精细动作。

三、游戏作为发展适宜性课程:

1.为儿童所有领域发展提供条件;

2.游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互动的过程;

3.游戏提升了学习动机;

4.游戏允许差异存在;

5.游戏对大脑发展有益;

6.游戏使人愉快;

7.游戏使儿童获得基础技能。

本章小结: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是儿童自发的和自我驱动的互动活动,是儿童在各个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媒介。游戏的某些分类和发展阶段已经得到公认。教师可以通过规划物理环境来支持高质量游戏。

第六章发展适宜性的物质环境

学前期发展适宜性物质环境:

一、环境的维度

1.柔软的、有韧性的、对触摸有回应的物体能够在环境中创造出一种柔软感,并提供各种感官刺激;

2.硬度(瓷砖地面、木质家具、沥青操场)会传递一种不能改变的环境信息,这一信息刺激儿童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这让儿童和成人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疲劳和有压力。

3.以上两点互补平衡意味着环境即具有回应性也具有抵抗力。

二、培育主动的环境

1.鼓励儿童在有明确界定和标记的活动中心自主选择游戏;

2.摆放儿童可以自取的材料;

3.为儿童提供在教室中展示他们的作品的机会;

4.提供开放式,鼓励儿童根据个体能力水平使用;

5.建立帮助儿童作出有目的的选择制度;

6.为儿童的独立和履行职责提供机会。

三、培育创造性的环境

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在本质上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身体发展、表达性语言发展和自我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发展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环境并不为儿童提供模型以限制儿童的思维和破坏他们的努力,而是支持儿童工作并完成独特的产品。包括以下因素: 1.在儿童作出个人游戏选择和进行自我表达时,成人要表达出接受的意愿和兴趣。对他们创造性工作表现出真正的欣赏;

2.在所有区域都为儿童准备好方便取用的开放式材料,并摆放得美观、合理;

3.为儿童提供使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的经验;

4.注意美感,如:教室布置和设计的方式、材料存放的方式以及儿童作品展示的方式等;

5.重视自然世界和自然材料的美丽,而不是创造出一个看起来好像订购而来的教室;

6.为家庭提供儿童创造性发展的信息。

四、鼓励从游戏中获得学习的环境

1.教室的布局暗示儿童,主动游戏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2.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兴趣中心,即保护儿童的游戏也能够屏蔽干扰;

3.材料的摆放能够吸引儿童的积极参与;

4.设计教室中各个区域的大小,既包括促进小组互动游戏的区域,也有为隐蔽的游戏而准备的空间;

5.精心设计室内和户外游戏区域和材料。

五、户外游戏

1.儿童需要操场为之提供身体方面的挑战和进行冒险的机会;

2.户外游戏环境必须同时支持儿童更多思考的活动;

3.安全性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自由的进行游戏。

六、培育自我控制的环境

1.物质环境的设计要能避免因儿童厌烦、受挫、过分拥挤和疲劳所产生的问题;

2.物质环境的审计要能够清晰的传达对儿童是适宜为的积极期望;

3.食用海报和其他可以看见的线索提示儿童表现出适宜的教师行为;

4.提供从集体中退出的私人空间;

5.使用能够表现尊重每个儿童的权利和差异的材料;

6.提供发泄情绪所需的结实材料;

7.为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范例。

七、适宜性的日程表应:

1.具有可预测性;

2.包含灵活的时间块;

3.平衡儿童发起的活动和教师发起的活动;

4.平衡儿童活跃、安静以及室内、户外活动经验;

5.合理的活动节奏;

6.认识到注意时间上的发展差异。

八、过渡环节:

1.提前告知儿童;

2.提供熟悉的提示;

3.提供清晰、简单、个别化的指令;

4.由成人发起下一个活动;

5.不让整个小组的儿童在一起移动,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混乱;

6.让儿童在过渡环节承担职责。

第十章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

学前期

认同感在人际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认同感发展,儿童试图去寻找、模仿、感觉并成为她们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任务人物。因此在儿童早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认同感是一个关键力量。

一、学前期的社会情感问题

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认识到了认同感对儿童个性和社会学系的重要性。

认同过程相关因素:1.性别认同2.文化和种族认同3.主动性4.友谊

二、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

积极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减少其攻击性。适宜的成人互动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新能力上是不可少的。

与攻击性行为相关的问题是情绪控制及恰当的建设性的情感表达。成人必须认可儿童的情感,帮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

1.自我控制;

有关积极引导和惩罚的讨论也是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社会情感问题的一部分。

2.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互动;

积极的、关爱的人际关系也为儿童提供了愿意回应社会人际交往的榜样;研究表明,一开始和成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儿童在和其他人交往时会表现出更多和谐交往的方式。

三、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

情感环境的十大因素:

1.安全感;

2.温暖的人际关系;

3.接纳;

4.积极倾听;(无条件接受情绪是积极倾听

的一部分)5.对表达方式的限制;6.提供发泄途径;7.示范;8.提供表达用的材料;9.认识情感;10.学习表达情绪情感的词汇。

四、培养个体认同感

培养个体认同感关注以下因素:

1.对教师的启示

培养儿童积极的个体认同感

(1)用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表现对儿童的喜爱和真诚的兴趣(2)每天花时间和每一个儿童进行个别谈话(3)创设一种鼓励和重视个性的教室氛围(4)敏锐的回应孩子的个性特征(5)尊重每个儿童家长的风格和需要,并将家长对其孩子的了解作为了解每个儿童个体特征的主要信息来源(6)为儿童提供机会、材料,鼓励他们加入到对他们自己来说很有意义也很感兴趣的活动中(7)不断的将关于个体认同感的概念具体化到学习活动和谈话中。

2.性别认同感

有助于发展儿童健康的性别认同感

(1)儿童有权利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好奇并在描述那种好奇时得到简单、真实的回应(2)在需要的时候,教师寻找有助于以适合儿童认知能力的方法回答学前儿童问题的资源(3)提供可以挑战狭窄的、刻板的性别观的经验(4)重组游戏环境,鼓励选择跨性别的游戏(5)通过艺术作品或照片来扩展对儿童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哪些工作分别是男性和女性、年轻人和老年人、残疾人和非残疾人能做的(6)检查教室中书本上的画面和语言,以确保工作和家庭角色扮演的多样化(7)让儿童参与到新的游戏活动中(8)和家长交流教育目标和教室实践以支持儿童形成健康的性别认同(9)积极挑战儿童的性别刻板行为或言论,一看到性别偏见就行性干扰(10)关注个体对于性别无关的活动的感觉、言论和态度。

3.文化种族认同

4.友谊

促进儿童发展友谊的方式:

(1)为面对面交流提供空间、时间,这样的交流对发展孩子的社会理解力至关重要(2)时不时的让孩子一对一的展开一项共同活动,特别关注害羞或被忽视的孩子(3)通过询问孩子他们想玩什么、想跟谁玩来帮助其明确自身需要(4)帮助儿童发展有效技能以参加游戏(5)帮助儿童练习有效的沟通技能,如:叫名字、与他人直接交谈、保持目光接触(6)给儿童提供信息,帮助其识别他人的嗜好(7)帮助儿童理解其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应的(8)认识到学前儿童的友谊可能会很短暂,在儿童因此感到受挫、生气或想暂时退出社会交往给予支持(9)与儿童探讨友谊和社会交往技能。

5.教授亲社会行为

( 1 )提供材料(2)提供活动(3)鼓励帮助(4)思考亲社会行为(5)帮助儿童认识亲社会行为(6)强化亲社会行为(7)示范亲社会行为(8)限制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9)帮

助培养移情能力(10)为善意的行为提供机会(11)创建一个关怀的集体。

五、指导儿童自我控制:发展适宜性的指导

对儿童进行正面的指导,重点帮助儿童学会他们应该做什么,而非强调他们做错了什么。以教师为中心的,重在精心选择技巧来帮助儿童更适当地体验情感。

(1)示范(2)真面表述(3)强化、注意及肯定(4)重新定向(5)制定规则(6)通过提供选择来加以控制(7)自然及逻辑结果(8)讨论解决问题.

第十四章发展适宜性的认知、语言、读写环境

一、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1.集中倾向性(任何时候聚焦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2.自我中心主义

3.不可逆性

4.具体化

5.错误推理

6.象征性思维

7.建构主义。

二、前运算阶段教师的作用

1.环境的创设者

2.观察者和记录者

3.设计者

4.建构者

5.榜样

6.提问者

7.回应者。

三、早期读写能力

基本观点是鼓励儿童通过游戏、行动和交流找到展示他们经验的方式。读写能力的要素:1.词汇和语言,语言是学前儿童游戏和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语音意识,有大量机会去说话并听到其他人说话,有大量的时间去试验和体验3.对文字的认识4.对字母和单词的掌握5.对语意的理解6.对书本和其他文字材料的意识7.将读写视为快乐的源泉之一。

四、为幼儿准备读写环境

1.对话

2.接纳

3.体验

4.儿童文学

5.书籍扩展

6.印刷文字充裕的环境。

五、不适宜的语言读写环境

1.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话。

2.大部分小组时间是在重复老师的话,机械记忆课文中的字母和发音练习。

3.工作中和其他由教师主导的活动显示出自上而下的课程观,孤立练习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4.在主动游戏的背景下,孤立地教授阅读和写作技能。

5.缺乏对英语初学者的尊重。

本章小结: 发展适宜性的学前语言环境包含了对早期读写及其组成要素的理解,强调使用所有的沟通形式以便儿童将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展示。语言和语言材料的使用是完全与主动的游戏结合在一起的,教师们提供材料和体验从而鼓励儿童在口头和书面沟通中发展早期读写能力,通过与玩伴和成年人的对话发展口语和听力技能,教师认同儿童掌握沟通技能的愿望,并对他们满怀信心。他们通过体验活动、儿童文学、书和印刷文字丰富的环境来帮儿童发现对读写的需要。他们提供给儿童的材料可以帮助儿童练习写作技能并发展理解力,他们安排的小组时间包括了儿童各个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

本科生小组论文论文题目: 发展性适宜课程 姓名: 学号: 院(部):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导师:王晓梅 完成时间:2017 年 4 月

发展适宜性课程 小组成员:某某某 导师:王晓梅 大学:新疆师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 我们小组一共九个人,在王晓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发展适宜性课程,包括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文献综述,核心概念,评价及反思,课程目标,发展历程,主要容,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 关键词:发展,适宜性,课程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 Ph.D. Candidate: Laser Directed by: XXX University of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Our team a total of nine peo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Wang Xiaomei, our group of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literature review, co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development course, main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eight aspects. Keywords: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

如何实现发展适宜性教学

DAP教育研究——理论天地 如何实现发展适宜性教学(一) 发展适宜性实践不是一种课程模式,也不是一种严格的课程标准,而是一种课程建构的哲学指南和科学指南,或者说是一种跟幼儿一起工作的方法指导和行动指导。 发展适宜性实践不仅要满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促进儿童能够达到有挑战性且能够实现的发展目标。 在发展适宜性课堂上,需要实现儿童发展的7大目标。 ●交流、尊重、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获取与工具使用能力。 ●持续学习的能力。 ●坚持的能力。 ●好奇心和自信心。 ●自我认同感,对不同立场的人的宽容。 为实现儿童发展的7大目标,要进一步界定课程决策和决策依据。 课程需要综合决策,最好的实践性教育,要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之上,但仅仅依靠儿童发展理论并不能为实践者提供设计需求所需要的全部答案。

教育是各种决策的综合产物,这些决策包括课程内容(儿童将学习什么?)、学习过程(儿童将如何学习)、指导策略(老师如何教)、和评价方法(如何指导儿童到达的目标,及下一步课程规划的方向) 课程决策的依据来源与专业知识、家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平衡。 ●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年龄特征,并针对不同年龄出现的年龄特征给予正确的 指导和反映。 ●了解集体中每个孩子的优势、兴趣、和知识储备,满足儿童的个体差异,并对出现的个 体差异做出应对。 ●了解儿童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确保儿童的学习经验是对儿童有意义并且互相联系 的。 发展适宜性实践需要有准备的教师。教师是在教室中每天和儿童相处的人,对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基础更熟悉,更容易将儿童的学习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有准备的教师的5种特点: ●能够创建适合儿童发展的所需的环境。 ●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发展所需的学习目标。 ●能够精心策划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 ●能够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 ●能够与家庭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

对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思考

对“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思考 1.中国德培教育(DAP)既不是一种课程,也不是一套僵化的期望标准。中国德培教育(DAP)是一种理论框架,一种教育哲学,它要求人们至少注意二个问题:(1)儿童如何学习和发展;(2)每个儿童独特的需要和兴趣。任何好的幼儿教育必须是既面向全体也能满足每个儿童的需要。中国德培教育(DAP)提供了成人如何儿童一起工作的方法。 2.课程不等于儿童发展,课程也不能仅仅来自于儿童。判断一个幼儿园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不能仅仅从儿童发展这一个方面考虑。仅仅了解儿童的发展并不能够使教师去帮助儿童实现他们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的潜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德培教育(DAP)以杜威关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的教育哲学为依据,主张通过教育过程培养出符合美国社会的要求的公民。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认为任何行之有效的幼儿园教育必须有陈述清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这种目标正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的方向。但是目的或目标应当与儿童发展的年龄和个人特点相适应。中国德培教育(DAP)不反对确定教育的目的或目标,而只是反对对幼儿进行狭隘的学业技能的训练。 3.中国德培教育(DAP)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教,让儿童控制教室。任何好的幼儿园教育必须是一个由教师仔细设计、准备和控制的有高度组织与结构的教育环境。但是,儿童必须积极主动地卷入活动过程,承担起他们自己的学习责任。游戏是重要的,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但是教师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帮助儿童游戏,以丰富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4.中国德培教育(DAP)面向全体儿童,反对任何种族偏向。因此适宜于个体的也应当包括适宜于幼儿的家庭和文化背景。 “发展适宜性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1.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应当重视不同家庭背景儿童的文化差异,使他们获得与其家庭相一致的教育。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文化差异包括地区差异、民族差异等)。 2.重视幼儿园课程设计中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游戏与正规教育活动之间的平衡来让儿童在快乐和兴趣中获得知识、增长技能。 3.教师应当树立多重身份意识。在我国,教师主要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在适宜发展性教育中,教师既是指导者,更是同伴和学习合作者。 4.对幼儿园教育评价应该多元化。既要重视对幼儿园整体质量评价,又要重视班级活动评价以及个体儿童的发展评价,评价既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同时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对儿童的评价中既要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评价,更要重视儿童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5.在学前教育中不存在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科学的标准,不存在一种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念。DAP不是一种既定模式,不能即用即套,作为一种理论,本身需要完善和发展。对适宜性发展理论我们应当有自己的理解与阐释,如何使外来的理论本土化,使之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由于它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我国的幼教改革有所不同,因而对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的应用应有所取舍。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报告

可靠性理论与方法报告 报告名称: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姓名:杨天元 学号:u200910106 班级:统计0902班

摘要 在本文中,先后对串联系统稳定性、并联系统稳定性以及复杂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利用matlab进行相应的仿真,以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同时还对三类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灵敏度分析。 在串联系统中,系统的可靠性等于各部件可靠性之积。在串联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分析中发现,串联系统稳定性对可靠性最低的部件最为敏感。在并联系统中,系统的失效率等于各部件均失效的概率,并联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是可靠性最高的部件。在复杂系统中,系统可靠性可由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组合而得到,在灵敏度分析中发现,复杂系统可靠性对那些较为“薄弱”的部件的依赖性较大,具体来说,在串联系统中的薄弱部件是可靠性较低的部件,在并联系统中的薄弱部件是可靠性较高的部件。 关键字: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复杂系统,可靠性,灵敏性分析

目录 摘要 .................................................................................................................................................. I I 1 序言 . (1) 可靠性数学 (1) 可靠性物理 (1) 可靠性工程 (2) 可靠性教育和管理 (2) 2 串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3) 串联系统 (3) 仿真 (3) 串联系统性能灵敏性分析 (6) 3 并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9) 并联系统 (9) 仿真 (9) 并联系统灵敏性分析 (12) 4 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 (15) 复杂系统 (15) 仿真 (16) 复杂系统灵敏性分析 (19) 总结与展望 (21)

最新4.“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1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 2 序: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3 展适宜性实践”——不单是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而是一套儿童教育哲学、理4 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应该成为今日学前教育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5 改革的努力方向。“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是在学前教育6 出现较为严重小学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倡的,在尊重儿童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7 一套价值理念。在针对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争论与探讨中,在发展适宜性实践自8 身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适宜性实践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实践应该适合儿童9 的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个性特点,适合儿童的家庭文化背景,并确保教师教10 学的有效性。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提出对推进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11 要的影响。 12 第一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界定 13 一、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定义 14 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的模式,而是试图为15 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可16 以设计出更加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不是课程,是一种与幼儿一起工作的17 方法; 18 二、以家长的主动参与为基础,家长既是教师了解儿童的重要资源,又是为 19 孩子制定个体适宜性方案的决策者; 20 三、制定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人必须持尊重的态度。 21 四、重要的四个领域是: 22 1.自尊心(两个关键词:胜任和意义) 23 2.自我控制力(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成熟,他们越来越能按成人的指导支配24 自己的行为,如果用武断、强制性的策略来训导孩子,那么他们就没有机会学25 习如何控制情绪,也没有将需要掌握的信息内化为自己在生活中的能力) 26 3.抗压力(对幼儿最富于压力的活动是作业、等待以及过渡活动) 27 4.今后的学业模式(警惕儿童学习的自然驱动力被破坏)。

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有感

论理论的重要性 读发展是异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有感 我们作为幼儿工作者需要了解将游戏整合到课程中去并且尽最大努力促进儿童的游戏 经验的依据。在我们鉴别混乱失控的游戏、简单重复的游戏和复杂游戏之前,首先要理解那些支持复杂游戏的理论依据。我们必须看看哪些重要的儿童发展理论,因为运用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哪些事物对自己班级里的儿童来说具有发展适宜性。 阅读第二章我知晓以下几种支持儿童的游戏需求的观点。 一、需要层次和游戏。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 用来解释游戏的三种水平。 ●混乱失控的游戏; ●简单重复的游戏; ●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幼儿聚精会神的游戏。 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解释,作为人类的功 能,儿童之所以会有三种水平的游戏,是由 于他们有着层次式的内在需要。有些需要 比其他需要更加强烈,而且在拥有更高水平 的需要之前必须得到满足。 因此,生理的、安全和归属感的需要必 须首先得到满足,这样能量才能集中于更高 水平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除了安全 需要,儿童还必须信任他人,这样他们的归 属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在游戏中我常会遇到小跑着去游戏区 以外地方的孩子,我会拉住他问问他去做什 么,孩子们的回答多数为“老师我渴了,我 去喝水。”或者是“老师,我想去小便。”在 读到这一章节时我才明白这只是游戏的最 基本需求。 二、新信息,新办法 让·皮亚杰的通话哈顺应理论,也能解释儿童游戏的三种水平。 同化这一过程包含对新信息的吸收,而顺应这一过程包含对自己思维的改造。但人类获得新信息和摄入新信息时,这两个过程同时发生。顺应为人类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在混乱时空和简单重复的游戏中,儿童的同化模式超越了顺因模式。他们不会运用自己的智力去改变思维或者尝试新的经验。因此,儿童较难摄入新的信息并且在游戏中运用它们。最终,儿童会产生挫败感,并且因此出现错误行为。 想让儿童以有益的方式进行游戏,必须让他们经历更多顺应过程,运用自己的游戏经验去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思维。 在角色体验游戏中,我班一位女孩在小医院里静静的坐着,我问她:“怎么就坐着发呆啊?”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来看病。”我让她想想之前我们在总结时说过的话。她想了想,立马站起来笑嘻嘻的说:“老师我知道了,我去拿坦克车。”说着就跑出了小医院。拿来“坦克车”当“救护车”开去事故现场了。用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当初的她在游戏中同化模式大于了顺因模式,导致了她没有将之前总结时想到的主意用在游戏中。 三、想象、角色和规则

浅谈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观

浅谈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观 罗平三中—袁攀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存在于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之中。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对教育过程、结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就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教育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把评价当作筛选与甄别的工具。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制度和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发展的机制。”评价的功能从鉴定功能转向导向、激励功能。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引导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彻底改革传统教育评价中不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弊端,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目标的新教育评价体系——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积淀、发展、优化自身素质结构,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得到和谐地发展。 一、发展性评价目标 发展性评价目标是指评价目标系统。发展性教育评价目标也就是探寻学生素质发展内源性和素质发展外显性的最近“发展区”中的主体要素,紧紧抓住学生素质发展的根基和生长点,着力于发展学生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终生受益的品质结构,使评价目标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层级性)和连续性(发展性)。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4.“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 序:秉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得育人理念,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不单就是一个具体得课程模式,而就是一套儿童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与评估标准,应该成为今日学前教育改革特别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得努力方向。“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就是在学前教育出现较为严重小学化倾向得背景下提倡得,在尊重儿童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得一套价值理念。在针对发展适宜性实践得争论与探讨中,在发展适宜性实践自身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适宜性实践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实践应该适合儿童得发展特点,适合儿童得个性特点,适合儿童得家庭文化背景,并确保教师教学得有效性。发展适宜性实践得提出对推进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得影响。 第一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界定 一、发展适宜性实践得定义 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就是要让所有得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得模式,而就是试图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思想与方法上得指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宜儿童发展得课程方案;不就是课程,就是一种与幼儿一起工作得方法; 二、以家长得主动参与为基础,家长既就是教师了解儿童得重要资源,又就是为孩子制定个体适宜性方案得决策者; 三、制定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时,最重要得一点就就是成人必须持尊重得态度。 四、重要得四个领域就是: 1.自尊心(两个关键词:胜任与意义) 2.自我控制力(随着儿童认知能力得成熟,她们越来越能按成人得指导支配自己得行为,如果用武断、强制性得策略来训导孩子,那么她们就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也没有将需要掌握得信息内化为自己在生活中得能力) 3.抗压力(对幼儿最富于压力得活动就是作业、等待以及过渡活动) 4.今后得学业模式(警惕儿童学习得自然驱动力被破坏)。 本章小结:发展适宜性实践最重要得方面就是对儿童及其特点得尊重。这种尊重引导着成人不断地质疑积极得时间就是否与儿童得发展相符。透彻掌握有关发展得知识与原理就是基本得。对幼儿进行不适宜实践会造成负面得结果。 第二章理解游戏在发展适宜性实践中得结果 了解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得作用,无数研究者与理论家们一致认为游戏对儿童得身体、社会性、情感与认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得作用。 一、游戏得种类包括: 1.功能性游戏:也叫感知运动或实践游戏; 2.象征性游戏:也叫做表征游戏; 3、规则游戏 :就是学龄儿童与年纪更大得儿童进行得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前提就是儿

发展适宜性课程

发展适宜性课程 一、形成过程DAP 美国教育大家一直觉得是活动教学,不像中国一样死板。但是美国曾经也走过弯路。。在1983年的时候美国一家教学质量研究机构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研究报告报告对1973年到1982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出学生学业成绩大幅下降$ 这引起了美国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并由此揭开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研究报告对美国幼儿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导致幼儿教育领域直接教学模式的复苏# 传统的读、写、算" 教学重新占领幼儿园课堂# 幼儿园教育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可以说#活动教学" 和综合教学"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幼儿教育出现了走向 !直接教学"和 !分科教学"的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 1986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提出了发展适宜性的概念进而进行了!发展适宜实践的立场声明#开始推行自己坚守的一套发展适宜性" 的价值观和一系列发展适宜性" 的评价标准,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明确提出这份关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立场声明并不是什么另外的一种课程模式而是为管理者教师,父母,决策者以及其它需要在幼儿保育和教育中作出决策的人# 提供一份详细说明和描述了如何在早期教育方案开展 *发展适宜性实践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课程模式,只是关注发展适宜性实践 " 有一个可以分辨何为 !适宜的教学实践"(教师采用各种策略来帮助孩子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展数学、科学、社会性学习、健康以及其它领域方面的概念和技能。如测量,沙、水或烹饪配料;探究动植物、水、车轮和齿轮;使用美术工具、音乐、运动和其它方式表现他们看到的、理解的和感受到的事物;学习和练习健康生活常规等。孩子一天中有机会在安排好的体育活动中自由运动和使用大肌肉运动;并有机会通过游戏活动和日常活动发展小肌肉动作;孩子能得到机会和老师的帮助去展示和练习发展自理能力,如穿衣、如厕和帮忙收拾玩具。教师在孩子偶尔出现入厕事故、撒饭和不能完成任务时有耐心。) 和不适宜的教学实践"(在读写的指导方面,教师遵从严格的教授知识的次序。不考虑孩子已经能做什么而对所有孩子使用一种方法。教师阻碍孩子的对话,错过促进孩子语言和读写能力出现的机会。对孩子的指导仅仅集中在通过记忆和死背.教师忽略或不参加孩子的游戏,不寻找机会去支持孩子智力的发展;美 术和音乐仅仅被看作娱乐或一周一次的活动。不把它们和课程其它部分的活动和目标联系起来。等等) 不关注这些教学实践采用的是哪种课程模式比如,只要你注重学习的年龄特点,适宜学生发

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有感

浅谈游戏的重要性 ——读《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有感 施玛琍2016年9月 初拿本书,就被封面两个外国女孩子的纯真笑容所吸引,而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美国的幼教学者。粗略翻阅本书,书中的插画,字体不同的幼教案例吸引住了我,果然是不同于以往所读的充斥着太多学前专业概念的书籍。读一读书名《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从中提取了一个中心词:游戏。 什么是游戏?本书导论中给了我们简单而又清晰的解释:它既是娱乐,也是学习,而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书中所说,儿童最喜欢的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娱乐”。 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我国着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幼儿游戏都十分重视。 怎样创设适宜性的游戏?如何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是本书所述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重点学习的。下面我将从三点来谈谈我的所感所悟。 一、观察记录。 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多种幼教案例充斥全书。而这些案例从何而来?答案是观察记录!暑假前的教师培训中,老师们无不强调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观察。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认知经验。通过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为教师支持推动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完善适宜性游戏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在观察中,我需要重点学习的是文字白描和客观记录,更多的需要我今后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掌握其中的精髓。 二、游戏计划。 1、环境。布置得井然有序的教室能传达一种秩序感和结构感,为儿童充满创意地操作游戏材料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室的区域划分应十分明确清晰,并注意动静分离,设立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可靠性理论基础知识 1.可靠性定义 我国军用标准GIB 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中,可靠性定义 为: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务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的评价可以使用概率指标或时间指标,这些指标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典型的失效率曲线是浴盆曲线,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早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减形式,即新产品失效率很高,但经过磨合期,失效率会迅速下降。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为一个平稳值,意味着产品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使用期。耗损失效期的失效率为递增形式,即产品进入老年期,失效率呈递增状态,产品需要更新。 1.1可靠性参数 1、失效概率密度和失效分布函数 失效分布函数就是寿命的分布函数,也称为不可靠度,记为)(t F 。它 是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失效的概率,通常表示为 )()(t T P t F ≤= 失效概率密度是累积失效概率对时间t 的倒数,记为f(t)。它是产品在 包含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可表示为)() ()('t F dt t dF t f ==。 2、可靠度 可靠度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指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记为 )(t R 。通常表示为?∞ =-=>=t dt t f t F t T P t R )()(1)()( 式中t 为规定的时间,T 表示产品寿命。 3、失效率 已工作到时刻t 的产品,在时刻t 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成为该产品时刻 t 的失效率函数,简称失效率,记为)(t λ。) (1) ()()()()()(''t F t F t R t F t R t f t -===λ。 4、不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记为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0)(dt t R MTTF 。 5、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

可靠度理论及应用

建筑物改造可靠度分析及结构可靠度理论 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宏伟,吴胜兴, 唐业清,韩宁旭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学院李盼 1101625) 摘要: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及加固技术是综合性较强的研究领域,涉及多学科与较宽知识面,研究难度较大。但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广泛的市场应 用前景和产业化转化途径。同时简要叙述了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对目前可靠度研究中的抗力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可靠度;腐蚀环境下结构的可靠度:已有结构的可靠度评估和最佳维修决策:结构动力可靠度方面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加以评述。提出了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已有建筑;可靠性鉴定;加固;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_;结构工程;可靠度;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对已有建筑结构的维修加固改造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受欢迎的九大行业之一,受维修改造需求的驱动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本文在研究近十年来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多项工程鉴定加固工作实际,对已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和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探讨。研究主要内容有: 1、概括论述了国内外加固改造业的发展;简要介绍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己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和维修加固方法的发展;有针对性提出了现行建筑物鉴定、加固工作发展方向。 2、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结构可靠性理论基本知识及用一次二阶矩分析计算结构构件可靠度计算方法;对已有建筑与拟建建筑的可靠性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已有结构的荷载、抗力问题;建立了已有建筑结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间对应关系,简要给出了己有结构可靠性判定的基本计算原则和方法。【1】 3、论述了已有建筑可靠性鉴定与拟建建筑设计区别,可靠性鉴定中结构力学分析和构件校核原则;系统介绍了现行国家可靠性鉴定标准中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2】;对现行鉴定体系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鉴定实例说明结构安全性鉴定程序及具体方法。 4、研究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将模糊评估方法引入结构可靠性分析领域,并建立了结构可靠性评价的多级评价模型i 【3,4】。通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构件在结构体系中的权重,建立了以结构构件权重系数评价结构安全性等级的评判模型。 5、综合分析已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棍凝土结构加固为例,对加固结构中的新旧材料共同工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的加固机理、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5】。并结合加固工程实例,对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及粘贴钢板加固法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比较片面,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本文收集材料整理总结了发展性评价的标准、方法等内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体会分析发展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大数据 教学评价理论概述 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价值的过程。根据课程这一术语的不同定义方法,课程评价的焦点或目标可能包括课程需要和(或)学生需要,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学生成果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取得的进步、教师有效性、学习环境、课程政策、资料分配以及教学成果等内容”。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 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英国学者麦克唐纳认为课程评价是接收、获得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以达到对一门课程的教育决策作出指导的目的;克龙巴赫对于课程评价的理解则更为宏观,认为课程评价是搜集和应用信息,进而作出课程相关决策的过程;美国学者波尔认为,课程评价是一种广泛而长久的努力,考察探究所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效果。 按照评价的主体来划分,课程与教学评价又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按照评价的标准来划分,课程与教学评价又可以分为相对性

评价和绝对性评价。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不同,将其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课程评价可以分为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两种。从评价指向的角度来看,课程评价可以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两种类型。 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分为目标导向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模式、回应性评价模式和外观评价模式。按照教学评价的功能,以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为基础,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发展性教学评价 一、发展的背景 现代课程评价发轫于19世纪末,并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受到人们真正的重视。当时英美等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计划,把评价作为一项基本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课程评价重新思考和定位,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 )倾向提出来的 .幼儿教育多元化.幼儿教育制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特色化 幼儿…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 .购买大型玩具.安装塑胶地板 .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先天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后天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游戏.交往.活动.游玩 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 .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现代农业 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爱弥尔》.《教育漫话》.《人的教育》.《母亲读物》 ()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夸美纽斯.卢梭.洛克.福禄倍尔 批评清末民初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 。 .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父母决定论.教师决定论.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环境.邻居.母亲.成熟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良好的智力品质.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个性品质 ()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时间活动。 、活动、实践、教育游戏 ()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福禄培尔、蒙台梭利、列昂节夫 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 .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智力游戏、表演游戏、基本体操、体育游戏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可靠性理论模拟题

《可靠性理论》模拟题(补) 一.名词解释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是指在遵循系统工程规范的基础上,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一些专门技术,将可靠性“设计”到系统中去,以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3. 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最小割集就是引起顶上事件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割集。最小径集就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径集。 4. 网络:连接不同点之间的路线系统或通道系统。 5.广义可靠性:广义可靠性是指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限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可靠性(即狭义可靠性)与维修性。 6.可靠性指标分配:指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经过论证和确定的可靠性指标),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合理的分配给组成该系统的各分系统、设备、单元和元器件,并将它们写入相应的设计任务书或经济技术合同中。 7. 降额设计:使元器件或设备工作时所承受的工作应力(电应力或温度应力),适当低于元器件或设备规定的额定值,从而达到降低基本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的目的。 8. 人机系统:指人与其所控制的机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并以人为主导而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系统。 二.填空题 1.可靠性的定义包含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对象、使用条件、使用期限、规定的功能、概率等。 2.由三种失效率曲线所反应,表现产品在其全部工作过程中的三个不同时期分别是: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 3.对于可修复的产品,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称为平均寿命。 4.失效率函数为常数λ时,可靠度函数表达式可写为: t e t Rλ- = )(。 5.系统进行可靠度分配时,若已知各元件的预计失效率,而进行分配的方法称为阿林斯分配法。 6.简单求解网络可靠度的常用方法有状态枚举法、全概率分解法、最小割集法、最小径集法、不交布尔代数运算规则。 7.割集和径集中反应导致顶上事件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是最小割集;反应顶上事件不发生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是最小径集。 8.常用的可靠性特征量有: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寿命、可靠寿命等。 9.产品失效率曲线一般可分为:递减型失效率曲线、恒定型失效率曲线、递增型失效率曲线。

幼儿园课程论》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园课程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适宜发展性课程 答: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2.生成性目标 答: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取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具有教育作用的活动都可以成为教育活动。 4.五指活动课程 答:五指活动课程: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编的。他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编制为实验,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课程的内容有五个方面组成,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有连通的、互相的联系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答:(1)启蒙性。(2)生活性。(3)游戏性。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2.High/Scope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哪些原则和要求? 答:(1)保持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2)支持幼儿的活动和语言;(3)帮助幼儿

进行选择和作出决定;(4)帮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遵循哪些标准? 答: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遵循以下的标准:(1)内容的目标达成性(2)内容的基础性(3)内容的适切性(4)内容各部分的平衡性(5)内容的发展性 4.20世纪20——30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有哪些特点? 答:(1)第一次制订并颁发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2)幼稚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3)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4)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 (5)课程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张雪门的《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幼稚园组织法》;梁士杰的《幼稚园教材研究》等。5.学科活动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A.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 B.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C.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 D.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 E.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效果的经验化。 F.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答: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作为一种著名的儿童早期教育模式,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早期是针对智障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6 - 而设计的训练方案,虽然后来经过修改的方案也适用于幼儿园年龄的正常儿童,但蒙台梭利法引入中国后,必须要考虑到中国历史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与国外不同的民族习惯等文化差异,即它的适用性与本土化问题。承担蒙台梭利班

关于《适应性课程》心得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心得体会 很有幸参加了能参加这次上海名园参观学习,其中上海普陀区绿洲幼儿园的适应性课程让我感受最深。 为此我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是全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重点课题“幼儿园课程结构及其适应性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它是基于整合课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具有这样的含义:幼儿园课程应当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合幼儿园及教师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幼儿园及教师应不断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按照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幼儿园及幼儿的实际进行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幼儿园课程对所有幼儿都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同时,课程要提供适宜的内容,促进幼儿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即不仅要保证幼儿在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且还要为其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课程不仅要适合幼儿发展的普遍性,充分考虑幼儿全体发展的共同性,还要适合不同幼儿发展的独特兴趣与需求,促进其个性发展。因此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突出两点:一是适应性,二是发展性,两者又是紧密相关和互为促进的。 这次培训,不仅使我加深了对《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认识,还对我今后的工作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提高了解读课程的能力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将课程提出的背景、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价值取向、实施技术等都一一明确指出,并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案例。这无疑为教师理解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实践《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过程中,和很多的其它幼儿教师一样,我认为要贯彻实施好这一课程,就一定要完全按照幼儿园选用的这一套《幼儿园适应发展课程》,否则将影响到活动的最终效果。殊不知,这样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及兴趣爱好,而由教师单方面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及预设的做法,使得大家的活动内容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毫无特色可言。 (二)提高了选择和设计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自哪里什么样的课程是适合幼儿的课程这些都 是幼儿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活动前要仔细考虑的。适应性发展课程提供了,幼儿园课程的两种来源,一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石,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幼儿由于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经验的制约,只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感兴趣,所以课程内容必然要求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二是“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课程计划与实施注意发挥儿童、家长和社区的积极参与作用”,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而要做到充分了解幼儿,照顾差异性,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园必须密切与家庭的联系。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熟知幼儿的特点,与家长的沟通可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提供极大的帮助。幼儿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独一个机构所能独立完成的,加之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资源有限,只有发挥家长和社区的合力作用,才能更好的完成幼儿的教育工作。在很长的时期内,家长只是作为幼儿园工作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发展适宜性有感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发展适宜性有感对于游戏选择我们固定的思维肯定是自由选择,选自己喜欢的,本书提出了,帮助儿童作出选择的方法,接下来我将说说自己对于阅读这章时捕捉到的信息。 有时候,教师会认为游戏就是一天当中没有组织性的活动。但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游戏环境和精心投放的游戏材料都是有组织性的表现,这些能向儿童清楚地传达信息:应该如何使用游戏空间,以及游戏材料是如何组织和投放的。(这一个观点值得和班级老师好好分享,强调了教师对游戏区的计划) 一、帮助儿童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对幼儿教师来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要规划儿童的游戏选择,使儿童超越混乱或简单化的游戏,而对自己的世界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探索。所以,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游戏,也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相反,教师已经认真地思考过该为儿童提供哪些选择——选择哪个游戏区、选择区域中的哪些游戏材料以及选择如何使用它们。 二、确定作选择的程序 儿童选择游戏的过程的安排方式包括: 1、让儿童说出他们想玩的区域并且不限制儿童的分组方式(开放性的选择) 2、控制每个区域中儿童的数量。 3、运用某种选择面板,让儿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计划。 4、替儿童作选择,同时也允许儿童作其他选择(“哪些事必须做的”和“哪些事可以做的”) 教师可以选其中一种方式,也可以综合几张方式,灵活性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帮助儿童作出开放性的选择 开放性的选择,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性协商、与同伴分析与合作的机会。但是这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儿童,三岁和四岁的儿童也许就无法驾驭开放性选择,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协商和分享的社会性技能。但是,为儿童提供开放性的选择,让他们运用高水平的社会交往技能,是教师应当树立的目标。 四、在区域中设定人数限制 (限制人数的方法有很多,这对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某些区域,游戏材料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该区域的等候名单上。对于那些等待的儿童而言,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保障,而且也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经历。儿童完成这一区域游戏的活动后,有责任区查看等待名单上的下一个是谁。(我觉

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思想发展的四个时期 1、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强调结果和目标的一致性,出现了质的萌芽。 3、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鲁姆引领的美国教育改革,根据评价表准衡量评价的结果出现了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思想。 4、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为此,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的问题,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03)。 教学和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促进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303)。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 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 (G.F.Scriven)在其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所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形成性评价应该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进程有计划地进行评价,一次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活动京城某一阶段的全部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该观点认为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地具体事实说明。 变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