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一、病人的准备

1.1根据医嘱,跟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机设备。

2.2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和照顾下,必要时可以分解体位。

3.3向病人解释机械通气原理,提醒病人机械通气时,应尽量放松全身,以减小呼吸机的负荷,同时减少因代偿性呼吸不足而产生的不适。

4.4对患儿病情较重需要加热的病人,应采取加温措施以维持病人的体温稳定,充分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二、机械通气操作步骤

1.1机械通气前,先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开关,打开气管插管系统中的气体贮存室,充分均匀的向呼吸机设备中注入气体。

2.2打开呼吸机的电源开关,并根据机器的操作程序,调整好呼吸机设备中的气体流量、气体压力及其他参数。

3.3检查病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确定:

①呼吸机的调整是否正确;

②气道插管是否正置;

③病人机械通气后的体位是否舒适。

4.4开启呼吸机上的通气模式,开启机械通气模式,按照该模式的要求调节好呼吸机的设定,病人即可完成机械通气。

5.5同时,注意观察该模式的呼吸机参数,如病人的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气指标等,以及呼吸机的运行状态,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6.6病人机械通气完毕后,关闭呼吸机的电源。

有创机械通气术操作程序

有创机械通气术 一、适应证 1. 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减弱 (≦10 次 /min) 。 2. 呼吸窘迫伴低氧血症 [Pa02<60 mmHg(7. 98 kPa)] 。 3. 肺性脑病 ( 强调意识障碍严重程度 ) 。 4. 呼吸道分泌物多 , 无力排出。 5. 胸部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 6. 心脏大手术后 , 尤其是接受体外循环的患者。 7. 胸部外伤致连枷胸和反常呼吸。 在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时 , 就应考虑机械通气。如果实施机械通气过晚 , 患者会因严重低氧和 CO2 满留而出现多脏器受损 , 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降低。因此 , 机械通气宜早实施。 二、禁忌证 呼吸机治疗没有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1. 低血容量性体克患者在血容量未补足以前。 2. 严重肺大泡和未经引流的气胸。 3. 肺组织元功能。 4. 大咯血气道未通畅前。 5. 心肌梗死 ( 相对 ) 。 6. 支气管胸膜瘦。 7. 缺乏应用机械通气的基本知识或对机械通气机性能不了解。 三、术前准备 1. 详细了解病人情况 , 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以及其他参数。 2. 向病人详细解释呼吸机的作用以及如何配合呼吸机使用等。 3. 建立人工气道。 4. 呼吸机自检。 四.操作方法 1. 呼吸机模式选择。 2.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 ( 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 ) (1) 潮气量的设定。 (2) 呼吸频率的设定。 (3) 流速调节。 (4) 吸 / 呼时间 ( I : E) 设置。 (5) 触发灵敏度调节。 (6) 吸入氧浓度 (FiO2) 。 (7) PEEP 的设定。 3. 报警参数设置和调节 (1) 容量 (TV 或 MV) 报警 : 临床意义是预防漏气和脱机。多数呼吸机监测呼出气TV 、MV 或 TV 和 MV 同时监测。设置依据如下 : 依 TV 或 MV 的水平不同而异 , 高水平设置与 TV 或 MV 的高水平相同;低水平能维持生命的最低 TV 或 MV 水平。 (2) 压力 ( 高、低 ) 报警 : 分上、下限 , 用于对气道压力的监测。气道压力升高 , 超过上限水平时 , 高压报警;气道压力降低,低于低压水平时,低压报警装置被启用。低压报警装置是对脱机的又一种保护措施 , 高压报警多提示咳嗽、分泌物堵塞、管道扭曲、

有创机械通气操作规程

有创机械通气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 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或仍继续恶化。 2. 意识障碍,气道保护能力差。 3. 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 4.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 次/分或<6~8 次/分,呼吸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5.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 动态下降。 (二)禁忌症 有创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症,但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未经处理行有创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1. 气胸及纵膈气肿未行引流。 2. 肺大泡和肺囊肿。 3.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 4. 严重 DIC 有出血倾向、大咯血、呼吸道积血等肺出血症状。 5. 气管-食管瘘。 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或心率紊乱者等。 二、操作原则 1. 掌握有创呼吸机应用前的物品准备。 2. 所有物品包装完整,无过期,无污染、破损、漏气。 3. 安装全程注意手卫生,防止机械通气用品污染。 三、操作方法 1. 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是否有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 2. 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进行必要的处理。 3.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 4. 确定机械通气方式(IPPV、PCV、VCV、PSV、SIMV、BIPAP)。 5. 潮气量(VT)和通气频率(f):成人预设 VT一般为 5~15ml/kg,f 为

15~25 次/分钟。 6. 吸气时间或吸呼气时间比。I:E 时间比通常设置为 1:1.5~2.5,平均1:2。 7. 吸气流速。定容型通气模式需要设置吸气流速,成人吸气流速为 30~100L/分,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8. 设定 FiO2。初始设置为 1.0,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逐渐调整吸氧浓度。 9. 设置呼气末正压(PEEP)。常规初始 PEEP 设置为 3~5cmH2O,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如患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根据下表选择: 10. 确定报警限。气道压力限制一般设在维持正压通气峰压之上 5~10cmH2O,一般设在 40cmH2O。 11. 调节湿化器。根据湿化器型号,设施适宜的湿化温度,有温度显示的调至 34~36℃。 12. 设置同步触发灵敏度。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患者触发。对于需要触发呼吸的患者,一般将触发灵敏度设在 2~3cmH2O 或 2~3L/分。 13. 调好参数后,连接膜肺进行通气,观察设置呼吸机通气有无异常,如无报警,连接病人,开始机械通气。 14. 如果发生报警,首先检查病人及呼吸机功能然后再根据呼吸机提示对各参数进行调整。如呼吸故障短期内无法纠正,应断开呼吸机和病人连接,病人予以球囊面罩通气,查找呼吸机故障或更换呼吸机。 15. 患者可以撤离呼吸机时,按照撤机流程执行。 四、并发症 1. 气胸。张力性气胸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危及患者患者生命。 常见原因主要包括:①气压上的后果;②肺大泡破裂;③创伤或创伤性胸部操作。 2. 肺不张。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不张的常见原因:①通气量严重不足;②气管插管过深,插入一侧主支气管;③气道分泌物潴留,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④肺部感染;⑤吸入纯氧时间过长;⑥发生气胸,导致患侧肺压缩性不张 3.人-机对抗。因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机械通气时患者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4. 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

呼吸机机械通气使用基本步骤

呼吸机机械通气使用基本步骤 确定适应症、禁忌症、呼吸机类型。 (呼吸机类型是指控制呼吸还是辅助呼吸) ↓ 连接电源、湿化器电源、氧气源、压缩气源、呼吸管路。 ↓ 湿化器加水至3-4 ↓ 开启电源湿化器开关 ↓ 选择模式 【1.容量调整:IPPV(间接正压通气)、SIMV(同步间接正压通气)、PLV(压力限制通气)。2.压力调整:PCV(压力控制模式)、BIPAP(双水平正压通气),即PCV+CPAP。3.自主呼吸:CPAP(持续正压通气)及 ASB/PSV(压力支持通气)。】 ↓ 参数设置 【1.呼吸频率(Breathrete简写f):12-24次/分;2.潮气量(V oIume简写(TV)):8-12ml/kg; 3.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VE):8-12ml/kg;4.氧气浓度(Fio2):一般要求吸人氧浓度低于50%~60%;5.呼吸末正压(PEEP):3-5cmH 2 O;6.吸气时间:15s;7.触发灵敏度:-0.5-2cmH 2 O;8. 吸气:呼气的比值(I:E):1:1.5~2。】 ↓ 报警设置 【1.气道压力过高报警:<45cmH2O;2.呼吸停止时间报警:11s;3.分钟通气量高低限报警:±3L;4. 潮气量高低限报警:±100ml;5.自主呼吸频率过快报警:根据病情设置】

呼吸机使用方法与英文缩写 一、呼吸机的作用及适应症: 1.作用:替代和改善外呼吸,降低呼吸(Respiratory)做功。(主要是改善通气功能,对改善换气功能能力有限)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呼吸肌肉和神经等不可逆损害的替代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均是呼吸机治疗的适应症;此外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术中及术后病人等。包括一下: 1、各种原因所致心搏、呼吸停止时的心肺脑复苏。 2、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 3、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造成的中枢或周围性呼吸抑制和停止。 4、胸肺部疾病,如ARDS、严重肺炎、胸肺部大手术后、重症哮喘等。 5、胸部外伤:肺挫伤、开放性和闭合性血气胸、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所致的连枷胸,只要出现无法纠正的低氧血症,均是应用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6、循环系统疾病: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搏骤停、心脏大手术后常规机械通气等。 禁忌症:呼吸机治疗没有绝对禁忌症。除未经引流的气胸和肺大泡是呼吸机治疗的主要禁忌证外,其余均为相对禁忌症. 二、呼吸机的组成、驱动、原理: 1.组成部分: (1)主机(ventilator):正压呼吸控制器、通气模式控制器、持续气流控制器、空氧混合器、压力感受器、流量感受器、呼气末正压发生器、触发装置、阀门系统、报警及监测装置等(由微电脑及电路等控制)。 (2)空气压缩机(compressor):中心供空气时不需要工作。 (3)外部管道系统:吸气管道(inspiratory tube)、气体加温湿化装置(humidifier)、呼气管道(expiratory tube)、集水杯。 2.驱动调节方式: (1)电动电控:不需空气压缩机,驱动调节均由电源控制。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方式: 依据病人有无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有: 控制通气:(麻醉病人、完全无自主呼吸病人)病人完全被动接受,整个控制全部由呼吸机来完成 辅助通气:(对于有部分自主呼吸的病人)由病人触发的呼吸机控制通气支持通气(对于部分自主呼吸的病人) 支持通气:由病人触发,由病人完成切换。 自主呼吸病人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进行呼吸 1.控制通气(CV):通气量及通气方式全部由呼吸机决定,与自主呼吸无关。分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 2.辅助通气(V A):通气量(或压力)由呼吸机决定,单由自主呼吸机触发,呼吸频率、吸呼气时间比随自主呼吸变化,可理解为控制模式同步化。 3. 辅助/控制通气(A/C)是上述两种通气方式的结合,自主呼吸能力超过预设呼吸频率为辅助通气,低于预设呼吸频率为控制通气。 4. 间歇指令通气(IMV)是控制呼吸与自主呼吸的结合。预先设定较低的强制通气频率,在强制通气的间隔时间内,患者可自由进行自主呼吸。 5.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即IMV同步化,SIMV的每次强制通气都由患者的自主呼吸来触发。SIMV也可以看成是自主呼吸与辅助呼吸的结合。 6. 压力支持通气(PSV)每次通气都由患者的吸气努力来触发,并接受预先设定的支持压力。吸气流速、潮气量、呼吸频率受自主呼吸能力及通气压力的双重影响,是目前最常用的通气模式。无自主呼吸的患者不能使用。 7. 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机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只提供一恒定的压力,整个通气过程由自主呼吸完成。其作用相当于PEEP。 1.维持呼吸机正常工作的参数 潮气量:8-10ml/kg 呼吸频率:10-20/min 吸氧浓度:应当尽量降低,但要确保一个可以接受的氧输送水平。通常在插管初期给予病人100%的纯氧,然后以相当快的速度下调吸氧浓度(如每隔10分钟改变吸氧浓度10%)。最后的氧饱和度达到90-92%。一般吸氧浓度30-50%。吸呼气时间比1:1.5——1:2 PEEP 一般4-8cmH2O ARDS病人8-15 cmH2O 触发灵敏度一般-2cmH2O左右 吸气流速:可调范围在4-130L/min,临床应用范围多在40-80 L/min。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在病人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断给予控制通气(VCV)。 控制通气按预设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等供给,自主呼吸时,由呼吸机提供恒定的大流量支持。 总分钟通气量为控制MV+自主MV。 整个SIMV可分为SIMV间期和自主间期两部分。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俯卧位通气法的操作 一、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于ARDS患者的氧合。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①通气血流改善,W/Q匹配。 ②背侧肺泡的复张是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 ③其他次要机制可能有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 三、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 ①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FiO2降至60%以下。 ②在ALI/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障碍,也可以使用。 四、操作标准 1.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①评估患者是否是俯卧位通气适应证,病情允许早期进行俯卧位治疗;②俯卧位之前停止肠内营养1小时,从而协助胃排空和降低翻身过程中误吸的危险;③身体前面的伤口敷料会由于俯卧位发生改变和移位,在翻身之前换药;④在翻身之前排空回肠/

空肠造口袋。 (2)用物及人员准备枕头或俯卧位垫,5名或6名工作人员。 (3)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 2.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及患者,确认患者,减轻恐惧。 (2)吸痰严格无菌操作,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分泌物流出观察吸痰效果。 (3)正确放置管道所有管道和有创管线防止扭曲、脱落。从前胸壁消除心电图贴,避免皮肤受压。记录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翻身时接触身体上躯干的管线放置在肩的一旁,其余管道放在床头(除腹外管道),腹部管道和下躯干的管道放在腿的一边,延伸到床尾,将多余的呼吸机管道盘绕在患者头部。 (4)操作者站位床两边各2名工作人员,其余在床头。 (5)俯卧位操作 ①拉着单子将患者移到床边远离呼吸机,准备翻至俯卧位(为患者翻身180°提供足够的空间)。 ②患者面向呼吸机转动45°。 ③腿交叉靠近床沿放在另一腿的踝部。 ④在呼吸机一侧的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胸、骨盆和腿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机械力量,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能引起呼吸衰竭的急诊疾病和因素很多。当这些疾病和因素在短期内无法控制或去除时,仅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就足以造成患者死亡。机械通气合理应用,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不但能挽救患者生命,而且能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是急诊医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第一节机械通气工作原理 正常呼吸动作有赖于呼吸中枢调节下的呼吸肌、胸廓、气管、支气管树、肺和肺泡等器官和组织的共同协调运动,机械通气能脱离呼吸中枢的控制和调节,人为产生呼吸动作,满足呼吸功能的需要。机械通气机类型或模式不同,工作原理不同。 1 具体作用环节 1.1 认为产生呼吸动作能替代呼吸中枢、神经、肌肉等,产生、控制和调节呼吸动作。 1.2 改善通气机械通气的正压气流,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得到足够的潮气量(TV)和分钟通气量(MV),对有气道阻力增加和顺应性下降的患者,也能通过不同方式或途径,克服气道阻力增加和顺应性下降引起的TV和MV下降,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1.3 改善换气虽然机械通气的主要功能是改善通气,但也可以通过不同模式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如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增加氧弥散,改善换气功能;利用肺内的气体分布,增加氧的弥散、促进CO2排出、减少肺内分流(Qs/Qt),纠正通气/血流(V A/Q)比例失调,改善换气功能。 1.4 减少呼吸作功机械通气可以不依赖神经、肌肉的兴奋、传导与收缩,产生呼吸动作,能减少呼吸作功,降低呼吸肌的氧耗量。 1.5 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机械同期的气道内正压,能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如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所致连枷胸引起的反常呼吸运动(Paradoxic respiratory movement),纠正由连枷胸反常呼吸运动引起的缺氧或二氧化碳的潴留。 2 机械通气机分类 2.1 按使用类型分控制性(CMV)和辅助性(AMV)机械通气。CMV指在自主呼吸消失或减弱状态下,完全由机械通气机产生、控制和调节患者呼吸的机械通气;AMV指在自主呼吸存在的状态下,由机械通气机辅助或增强患者的自主呼吸。 2.2 按使用途径分胸内(气道内)和胸外型,胸内型指在建立人工气道(面罩、鼻罩、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道切开造口置管)的前提下,机械通气机产生的正压气流,经气道进入肺内,产生或辅助呼吸;胸外型机械通气机在胸外产生正、负压,使患者的胸廓和肺被动性地膨胀或萎缩,并由此产生呼、吸气动作。 2.3 按吸、呼气相切换方式分定压、定容、定时型,分别以压力、容量和时间切换,各有利弊。定压型呼吸机受气道压力和阻力影响明显,容量不恒定;定容型虽然容量能得到保证,但患者舒适程度不够,不能随意增减潮气量;定时型吸呼气时间恒定,但很少单独存在,多与定压和定容装置同时存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日趋倾向于多功能性,即兼有容量、压力、时间等调节或切换,又称多功能型机械通气机(versatile ventilator),以往传统的定压、定容、定时型分类主要适用于对不同通气模式的解释与理解。 2.4 按通气频率高低分高频(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与常频通气。高频通气初始于六十年代末,呼吸频率通常均>60次/min,借助高压气源向气道内节律性地、短促地喷气,并以较小地TV、较高的通气频率达到间歇正压通气(IPPV)的目的;具有低气道压、低胸内压、对循环干扰小、无需密闭气道、FiO2保证等优点,故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气体弥散好;可分为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HFPPV)、高

无创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无创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症: 1、呼吸衰竭: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干预。 2、急性加重期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7.25-7.35)的急性加重期COPD的患者。 3、稳定期COPD。 4、其他:心源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症肺炎、ALIlA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干预等。 二)禁忌症: 1、绝对禁忌证:(1)心跳或呼吸停止。(2)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3)误吸高危者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4)颈部和面部创伤、烧伤及畸形。(5)上呼吸道梗阻。(6)严重低氧血症(Pa0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7.2)。 2、相对禁忌证:(1)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消化道穿孔/大出血、严重脑部疾病等。(2)未引流的气胸。(3)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

部、食管及胃部手术。(4)严重感染。(5)呼吸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6)患者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二、评估 1、查看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辅助呼吸类型等。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身体状态:年岁、认识、活动是不是受限、自理程度及生命体征值变化情形、患者面部皮肤情形、鼻腔有无破坏、鼻中隔有无歪曲。 3、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合作。 三、筹办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无创呼吸机一台、无创呼吸机管路一套、无创呼吸机面罩一个、灭菌注射用水一瓶、吸氧装置一套、吸氧管一根。 3、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四、操作 1、护士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嘱患者勿用嘴吸气。 2、护士连接呼吸机管道,将灭菌注射用水加至湿化器中,连接电源,备用。

机械辅助呼吸术(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院前急救技术操作

机械辅助呼吸术(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 -院前急救技术操作 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的目的是维持和改善氧合及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氧输送,减少患者消耗和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适应证】 1.严重通气不足 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肌麻痹等。 2.严重换气功能障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肺部感染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肺水肿。极度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呼吸频率35次/分以上或5次/分以下,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者。 3.减少呼吸功耗 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后,严重胸部创伤等。 4.心肺复苏。 5.呼吸机支持的患者转院。 【应用呼吸机的指征】 1.临床指征

呼吸浅、慢,不规则,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数,呼吸频率>35次/min。 2.血气分析指征 pH<7.20~7.25;PaCO2>9.33~10.7kPa(70~80mmHg);PaO2在吸入FiO20.40,30min后仍<6.67kPa(50mmHg)。 【相对禁忌证】 1.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的咯血。 3.重度肺囊肿或肺大疱。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操作方法】 1.简易呼吸机的控制部件 (1)氧气总开关。 (2)氧化浓度选择控制一般分为50%及100%两种浓度。 (3)可调式呼吸频率控制。 (4)潮气量调节控制。 (5)气道阻力表(cmH2O)

2.简易呼吸机的应用 (1)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氧气浓度,如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应采用持续低浓度给氧,故将氧气浓度选择在50%浓度位置上;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或一氧化碳中毒时的抢救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故将氧气浓度选择在100%浓度的位置上。 (2)按成人或儿童选调呼吸频率,成人一般为12~18次/分钟,儿童一般为20次/分。 (3)潮气量的控制,一般按6~10ml/kg设定潮气量。 (4)上述选调完毕后,将闭式面罩或气管内导管与简易呼吸机连接,并开启氧气总开关,进行人工通气。 (5)当简易呼吸机开始工作后,必须观察气道压力表的压力改变。一般维持在20cmH2 O以内。当气道阻力增加时,说明气道阻塞障碍增加。最常见的原因是痰液的增多或痰栓,需要立即采取减低气道阻力措施,如吸痰等。 3.呼吸机的调节 (1)通气量:潮气量一般为10~15ml/kg,慢性阻塞肺部疾患常设在8~10ml/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不张等肺顺应性差者可设在12~15ml/kg。 (2)吸气/呼气时间: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2或1∶

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流程

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流程 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呼吸不畅或机械通气的患者。下面是关于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综述: 呼吸机是一种通过机械方式辅助或代替患者进行正常呼吸的设备,具 有支持患者呼吸及维持气道通畅的功能。在使用呼吸机前,医生会根据患 者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调整,然后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 二、准备阶段: 1.准备呼吸机:将呼吸机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插入电源,并连接相 应的管路和配件。 2.准备呼吸机相关的物品:如换气管、面罩、气囊、吸痰管、氧气输 送装置等。 3.检查呼吸机和相关物品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三、设置阶段: 1.打开呼吸机:通过按下电源开关或启动按钮打开呼吸机,并确保它 处于工作状态。 2.设置模式和参数: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并根 据患者的情况设置相关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PEEP等。 3.设置报警限值: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设置相应的报警限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连接阶段: 1.连接呼吸机和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接口,如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并进行正确的连接。 2.调整呼吸接口的位置:确保呼吸接口与患者的脸部或气管插管的位 置合适,并没有明显的漏气。 3.调整呼吸机管路:确保呼吸机管路没有明显的弯曲或扭结,以保证 气流的畅通。 五、操作阶段: 1.开始呼吸机治疗:根据设定的参数和模式,启动呼吸机,开始对患 者进行机械通气或辅助通气。 2.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定期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包括气道压力、吸呼比、潮气量等参数的稳定性和正常性。 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以及观察患者吸气、呼气的情况。 4.保持气道通畅: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持 气道通畅。 5.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呼吸机的 参数,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六、结束阶段: 1.停止呼吸机治疗:根据医生的指示或患者的情况,合理地终止呼吸 机治疗,例如当患者能够独立呼吸或病情改善时。

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呼吸机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⒈呼吸机简介 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提供机械通气支持,帮助病人呼吸。呼吸机通过一个连接管将氧气和空气输送到病人的肺部,并通 过控制气压和流量来提供合适的通气支持。 ⒉呼吸机的准备工作 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⑴检查呼吸机的电源和气源的连接是否正常。 ⑵确保呼吸机的氧气和空气供应足够,并检查气体压力是否正常。 ⑶准备好合适的面罩或气管插管,以便将氧气和空气输送到病 人的呼吸道中。 ⒊呼吸机的操作步骤 ⑴将呼吸机的电源连接到电源插座,并打开电源开关。 ⑵检查呼吸机的参数设定是否符合病人的需求,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压力等。

⑶使用面罩或气管插管将呼吸机与病人连接起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 ⑷在呼吸机上设定合适的氧浓度,通常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21%至100%的氧浓度。 ⑸打开呼吸机的开关,并观察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气流是否畅通以及压力是否稳定。 ⑹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适合病人的通气支持。 ⒋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⑴使用呼吸机时,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氧气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等指标,以确保通气支持的有效性。 ⑵需要经常检查呼吸机的气源和电源是否正常,避免供气中断或电源故障。 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及其配件,以防止交叉感染。 附件: ⒈呼吸机操作指南 ⒉呼吸机维护手册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医疗设备: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疾病或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器械、材料、器具、设备和其他类似或有类似功能的物品。 ⒉机械通气支持:通过机械设备提供的通气支持,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压力等。 ⒊气管插管:将气管插入气管以确保气道通畅和呼吸支持的方式。

实施机械通气的操作步骤

实施机械通气的操作步骤 引言 机械通气是一种在重症监护环境中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实施机械通气的具体操作步骤,以供参考。 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干扰。 –准备好机械通气设备并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查看医嘱,确认机械通气的设置参数。 2.患者准备 –保持患者舒适,调整仰卧位或者半侧卧位。 –搭配合适大小的面罩或防护咬板,确保其与患者面部的贴合度。 –将患者的鼻腔清理干净,以确保通气道的畅通。 3.设置通气参数 –将机械通气设备连接到患者的通气管道上。 –根据医嘱,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如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等)和相应的参数。 –设置合适的潮气量(TV)、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气流速等。 4.监测和调整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音等生理指标。 –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和机械通气参数,及时调整通气参数,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定期检查通气设备的功能和连接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5.废气处理 –确保通气管道与废气处理装置的连接畅通。 –定期更换和清洁废气处理装置,以确保废气的有效处理和排出。 6.监护和护理 –提供密切监护,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 –定期翻身和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注意通气管道和面罩的固定,避免脱落或移位。 7.解除机械通气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适时进行机械通气的解除。 –缓慢地降低通气参数,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在解除机械通气后,提供持续监测和支持,确保患者的安全。 结论 实施机械通气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所介绍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患者准备、通气参数的设置、监测和调整、废气处理、监护和护理以及机械通气的解除等。当然,实施机械通气也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团队的合作,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操作规范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人吸 气。 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

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定为 罩。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以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八)连续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 , )。 归位。 (十五)擦干胸壁皮肤,口述: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三、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一、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 1.鼻/面罩用于无创通气。选择适合于每个患者的鼻/面罩对保证顺利实施机械通气十分重要。 2.气管插管经口插管比经鼻插管容易进行,在大部分急救中,都采用经口方式。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易于耐受,插管时间保持较长。两者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易于插入、适于急救管腔大,易于吸痰,缺点容易移位,脱出 不宜长期使用不便于口腔护理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经鼻插管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易于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进食 缺点管腔小,狭窄不方便不适于急救易发生出血、鼻骨折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3.气管切开适应证: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解剖死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的患者,如单侧肺。 二、通气模式的选择 通气模式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本节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通气模式及通气模式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的。通气模式是指呼吸机每一次呼吸周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吸气的开始(吸气触发),吸气气流的特点(流速波形),潮气量的大小和吸气向呼气的切换(呼气触发)。每一种模式在上述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其他模式不同的特点。在选择模式时,往往都会涉及到人—机协调

的概念,即“呼吸机”的气流发生和“呼吸肌”用力的一致性,如果在上述诸环节两者的吻合程度高,则人—机协调性好,否则就会发生人—机对抗。 本文着重讲述常用通气模式,对一些新的通气模式仅作一般介绍。 1.控制通气(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 ①概念: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I/E)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来控制。 ②主要调节参数:VT,RR,I/E。 ③特点:能保证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的供给,完全替代自主呼吸,有利于呼吸肌休息,但不利于呼吸肌锻练。此外,由于所有的参数都是人为设置,所以很容易发生人机对抗,如吸气和呼气触发不协调,吸气流速不匹配,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 ④应用:中枢或外周驱动能力很差者;对心肺功能贮备较差者,可提供最大的呼吸支持,以减少氧耗量,如躁动不安的ARDS患者、休克、急性肺水肿患者;需过度通气者:如闭合性颅脑损伤。 (2)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 1 ①概念:预置压力控制水平和吸气时间。吸气开始后,呼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使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之后转向呼气。 ②调节参数:压力控制水平,RR,I/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