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法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法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以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重症发作时如未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每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机械通气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提供了有力的措施。对于常规治疗无效,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进行机械通气:①严重呼吸抑制、神志不清或昏迷;②出现呼吸肌疲劳者;③严重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PaCO2>6.0kPa。

【准备】

1.掌握患者病情如患者的意识、咳痰能力、血流动力学状态和主观及客观配合能力。

2.新型压力限制型呼吸机具有完善监测与报警功能的大型多功能呼吸机和便携式压力/容量限制型呼吸机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3.准备与患者的面型相匹配的面罩及呼气装置。

【方法】

支气管哮喘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故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尽量避免气管切开。插管初期,可因气管插管而加重哮喘症状和气道阻塞程度,局部应用麻醉药物如2%利多卡因2ml~4ml 可减轻这种副作用。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早期,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往往不同步,可采用提高吸氧浓度和增加潮气量的方法或先连接简易呼吸器进行通气治疗,如仍不能使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同步,可应用药物抑制自主呼吸,如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或哌替啶50mg~100mg肌肉注射,然后采用控制呼吸或辅助-控制呼吸方式进行通气治疗。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力较高,为减少气流阻力和呼吸功的消耗,一般选择较大的潮气量和较低的通气频率,延长呼气时间,吸气与呼气时间比选择1∶2~1∶3。有效的治疗应维持患者的PaO2>8.0kPa。文献报道,采用PEEP 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消除患者的内源性PEEP,减少吸气肌的负荷和扩张支气管。一般先给予0.5kPa,然后逐渐增加。最高可达2.5kPa,但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注意事项】

1.密切监测,以确保呼吸机正常运作及确保足够的供氧及通气。呼吸机的警报系统应保持开启。

2.监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3.呼吸机的通气设定需按患者情况或血气报告做及时的调节。

4.观察呼吸机的气道压力是否过高,正常气道压力一般低于35cmH2O,气道压力增高常见于气道分泌物过多,呼吸机管道曲折、气道内导管移位、气管痉挛、压力性气胸及患者与呼吸机对抗等情况。

5.应用加湿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因气道分泌物过多而导致气道阻塞。这个措施对于

患儿、痰液多且浓及需长期通气的患者非常重要。

6.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促进供氧。

7.密切观察病人症状、体征变化,对重症者观察血氧变化,防止呼吸衰竭发生。

8.注意去除患者诱发因素。

9.如合并呼吸衰竭时,应入住ICU 治疗。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一、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 1.鼻/面罩用于无创通气。选择适合于每个患者的鼻/面罩对保证顺利实施机械通气十分重要。 2.气管插管经口插管比经鼻插管容易进行,在大部分急救中,都采用经口方式。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易于耐受,插管时间保持较长。两者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易于插入、适于急救管腔大,易于吸痰,缺点容易移位,脱出 不宜长期使用不便于口腔护理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经鼻插管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易于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进食 缺点管腔小,狭窄不方便不适于急救易发生出血、鼻骨折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3.气管切开适应证: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解剖死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的患者,如单侧肺。 二、通气模式的选择 通气模式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本节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通气模式及通气模式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的。 通气模式是指呼吸机每一次呼吸周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

下四个环节:吸气的开始(吸气触发),吸气气流的特点(流速波形),潮气量的大小和吸气向呼气的切换(呼气触发)。每一种模式在上述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其他模式不同的特点。在选择模式时,往往都会涉及到人—机协调的概念,即“呼吸机”的气流发生和“呼吸肌”用力的一致性,如果在上述诸环节两者的吻合程度高,则人—机协调性好,否则就会发生人—机对抗。 本文着重讲述常用通气模式,对一些新的通气模式仅作一般介绍。1.控制通气(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 ①概念: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I/E)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来控制。 ②主要调节参数:VT,RR,I/E。 ③特点:能保证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的供给,完全替代自主呼吸,有利于呼吸肌休息,但不利于呼吸肌锻练。此外,由于所有的参数都是人为设置,所以很容易发生人机对抗,如吸气和呼气触发不协调,吸气流速不匹配,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 ④应用:中枢或外周驱动能力很差者;对心肺功能贮备较差者,可提供最大的呼吸支持,以减少氧耗量,如躁动不安的ARDS患者、休克、急性肺水肿患者;需过度通气者:如闭合性颅脑损伤。 (2)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

机械通气术

临床机械通气技术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机械(主要是通气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一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 1 鼻/面罩:用于无创通气 2 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3 气管切开 3种不同人工气道的优缺点

二通气模式 ㈠吸机完全作功: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V/C型(容量控制型)①概念:潮气量一定,指输出额定气量为切换方式的一种通气模式。②主要调节参数:VT RR I/E ③特点:有来历于呼吸肌休息,不利于呼吸肌锻炼,易发生人机对抗,适用于任何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例。 P/C型(压力控制型)①概念:预置压力水平和吸气时间。②主要调节参数:PC RR I/E ③特点:气道压力恒定。适用于气道阻力较小的呼吸衰竭病例。 ㈡呼吸机部分作功: 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①概念:是一种控制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的特殊通气模式,病人在获得间歇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间歇时间内进行自主呼吸,指令通气可按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来实现。 ②主要调节参数:VT或VC RR I/E 触发灵敏度③特点:允许自主呼吸的参与,防止呼吸肌萎缩,自主呼吸是不提供通气辅助,需克服呼吸机回路的阻力。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者,向撤机过渡。 ㈢呼吸机不作功:PS(吸气正压):①概念: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努力吸气触发呼吸机后既能获得一定水平吸气正压支持。②主要调节参数:PS PeeP Fio2 ③特点:撤机前锻炼。CPAP(持续气道内正压):①概念:无论在吸气相或呼气相均使气道内保持正压的一种特殊模式。

②主要调节参数: ③特点:适用于自主呼吸较强的病人。 三主要通气参数的意义 1 潮气量(VT):病人通过呼吸机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6—8升/公斤体重。 2 呼吸频率:每分钟的机械通气次数。 3 呼气末正压(PeeP):目的: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功耗,可防止肺萎陷,减少肺内渗出,改善肺顺应性及扩张气道。5—15cmH2O。 4 持续气道内正压、吸气正压(PS):可减少自主呼吸作功和耗氧量。 5 吸呼比(I/E):1:1.5—2,吸气停顿时间的延长有助于肺内气体均匀分布,促进气体交换,提高氧合。 6 触发灵敏度:压力触发(1—2cmH2O)和流量触发(1—3L/min)。四呼吸机报警的检测及处理 ㈠检查故障的一般规律 1 按照报警系统提示的问题进行检查。 2 检查气源(氧气、压缩空气),注意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 3 观察各渐次参数有无异常,分析原因。 4 查看各连接部分是否紧密,尤其是管道各部分的连接处、湿化罐、接水瓶等,注意管道不要打折、扭曲。 5 及时清除管道内积水,呼吸机管道水平应低于病人的呼吸道,以防引起呛咳、窒息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㈡气道压力的监测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法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法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以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重症发作时如未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每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机械通气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提供了有力的措施。对于常规治疗无效,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进行机械通气:①严重呼吸抑制、神志不清或昏迷;②出现呼吸肌疲劳者;③严重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PaCO2>6.0kPa。 【准备】 1.掌握患者病情如患者的意识、咳痰能力、血流动力学状态和主观及客观配合能力。 2.新型压力限制型呼吸机具有完善监测与报警功能的大型多功能呼吸机和便携式压力/容量限制型呼吸机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3.准备与患者的面型相匹配的面罩及呼气装置。 【方法】 支气管哮喘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故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尽量避免气管切开。插管初期,可因气管插管而加重哮喘症状和气道阻塞程度,局部应用麻醉药物如2%利多卡因2ml~4ml 可减轻这种副作用。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早期,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往往不同步,可采用提高吸氧浓度和增加潮气量的方法或先连接简易呼吸器进行通气治疗,如仍不能使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同步,可应用药物抑制自主呼吸,如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或哌替啶50mg~100mg肌肉注射,然后采用控制呼吸或辅助-控制呼吸方式进行通气治疗。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力较高,为减少气流阻力和呼吸功的消耗,一般选择较大的潮气量和较低的通气频率,延长呼气时间,吸气与呼气时间比选择1∶2~1∶3。有效的治疗应维持患者的PaO2>8.0kPa。文献报道,采用PEEP 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消除患者的内源性PEEP,减少吸气肌的负荷和扩张支气管。一般先给予0.5kPa,然后逐渐增加。最高可达2.5kPa,但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注意事项】 1.密切监测,以确保呼吸机正常运作及确保足够的供氧及通气。呼吸机的警报系统应保持开启。 2.监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3.呼吸机的通气设定需按患者情况或血气报告做及时的调节。 4.观察呼吸机的气道压力是否过高,正常气道压力一般低于35cmH2O,气道压力增高常见于气道分泌物过多,呼吸机管道曲折、气道内导管移位、气管痉挛、压力性气胸及患者与呼吸机对抗等情况。 5.应用加湿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因气道分泌物过多而导致气道阻塞。这个措施对于

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学基础与策略

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学基础与策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 年7 月第37 卷第7 期P549-551 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可分为两种基本情况:(l) 突然发作或加重,治疗不及时,可于短时间内迅速死亡,以速发炎症反应为主,病理改变为严重气道痉挛;(2) 哮喘进行性加重,以迟发性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气道黏膜的水肿、肥厚。近年来,随着哮喘合理规范治疗的普及,尽管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病死率明显下降。 急性重症哮喘发作是导致哮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发作时具备以下特点:辅助呼吸肌活动、明显三凹征、奇脉(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降低>2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10 次/min、呼吸频率>25 次/min,语言断续或不能说话,FEV1 占预计值%<50%,动脉血氧饱和度<91%。 此类患者中约4% 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如何合理正确的使用机械通气,减少并发症,改善哮喘患者预后,成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医生所必备的素养。 一、哮喘急性发作时病理生理特点 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和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多,导致气道阻塞。危重哮喘的气道阻塞等相应病理变化更为严重,并随病情进展而愈益严重,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1.呼吸力学改变: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最主要特点是肺过度充气(pulmonary hyperinflation,PHI),临床表现为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增加,严重时可达正常的两倍,导致FRC 多接近P-V 曲线的高位拐点(upper inflection point,UIP),甚至FRC 超过UIP。 造成肺过度充气的主要原因是呼气气流的极度受限,其原因可分为两类:(1) 呼气气流的驱动力减弱:这主要是由于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降低及呼气期间吸气肌持续收缩导致胸廓存在较大的外向弹力。(2) 气道阻力的增加:这主要与发作时气道严重狭窄和呼气时声门变窄有关。 这些改变使呼吸系统的时间常数(气道阻力和肺泡顺应性的乘积)显著增加,呼气时间明显延长,以致在下一次吸气之前,肺组织尚未达到静态平衡,即未能回复到正常的功能残气位,结果导致呼气末肺泡内压力为正值,这种现象称为内源性PEEP(intrinsic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i)。 PEEPi 的水平和PHI 的程度主要与潮气量,呼吸系统的时间常数和呼气时间有关。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气道狭窄在肺内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现象,这主要表现为解剖上(黏液痰栓、炎症水肿和气道痉挛所致气道狭窄)和功能上(由于呼气时胸内压的增加导致远端气道的陷闭)不均匀。 危重哮喘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PEEPi。根据气道狭窄情况,可将哮喘患者的肺组织大致分为4 类:(1)没有气道阻塞和PHI 发生的区域;(2)气道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始终阻塞的区域;(3)气道阻塞只发生在呼气过程,从而导致PHI 和PEEPi 的发生;(4)气道在整个呼吸周期中一直处于部分阻塞的区域,其所产生的PHI 和PEEPi 没有(3) 严重。 由于上述4 类肺组织存在时间常数上的差异,导致正压通气时大部分潮气量分布于(l) 类肺组织中,而此类肺组织在哮喘患者中所占比例很小,大潮气量会导致这部分肺组织过度充气,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2.通气/血流失衡和气体交换障碍:尽管哮喘发作时存在显著的通气不均,且外周气道内有黏液阻塞,但由于阻塞气道远端的肺泡可接受旁路通气,同时低氧会引起低通气区域的肺血管收缩,故肺部极少出现大片无通气有灌注区,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肺内分流出现。 此时,患者的低氧血症可通过吸氧得到纠正。仅当大面积气道阻塞时,才会导致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通常<0.1),此时肺内分流才参与加重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重工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 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O 一、有创机械通气 1.适应证、禁忌证 (1)适应证: 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②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③肺实质病变。 ④心肺复苏。 ⑤需强化气道管理: 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使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 ⑥预防性使用: 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患者减轻因 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担,促进术

后恢复。 (2)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正压通气的相对禁忌证为: ①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 ②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 ③严重肺出血。 ④急性心肌梗死。 ⑤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2.机械通气的实施 (1)人机连接方式: 1)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有经口和经鼻插管两种途径。2)气管切开:一般不作为机械通气的首选途径。 (2)通气模式: 常用的通气模式有: 1)持续强制通气: 呼吸机完全替代患者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包括容量控制和压力控制两种。 2)间歇强制通气和同步间歇强制通气:IMV指呼吸机按预设的呼吸频率给予CMV,也允许患者进行自主呼吸,但易出现人机对 抗。SIMV增加了人机协调,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通气方式。 3)压力支持通气是一种由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并决定 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例(I/E)的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治疗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机械通气治疗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机械通气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 结果机械通气后患者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及PEF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有效临床措施,应尽早使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支气管哮喘;正压通气 重症哮喘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合理有效的应用机械通气是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于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18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7±8.9)岁,病程3~29年。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哮喘诊断和分级标准[2]。18例患者均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伴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不能言语,呼吸频率32~55次/min,心率99~168次/min,两肺布满哮鸣音或哮鸣音突然减弱, 其中6例发热, 5例意识模糊, 12例双肺可闻湿啰音,2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肺大疱或严重心脏病等机械通气禁忌证。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持续呼吸、心电、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24 h出入量;动态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常规痰培养,常规胸片。给予氧流量2~6L/min的鼻导管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补液等处理。应用抗炎平喘药物:包括静脉输入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及氨茶碱,气道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及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2.2 机械通气治疗14例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直接机械通气治疗,4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效果欠佳后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后行有创机械通气,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PSV+ PEEP,VT6~10 ml/kg,PSV12~20 cmH2O, PEEP 2~6 cmH2O,I∶E 1.5~2, FiO2 40%~60%,RR 12~18次/min。6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模式, 采用CPAP+PSV, PSV<25 cmH2O,VT6~10 ml/kg。应用安定、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等处理人机对抗。监测血压、心律、血气分析等,依据血气分析调呼吸机相关参数。撤机指证:神智转清,自主呼吸恢复稳定,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 一、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轻、中、中重度的哮喘可以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经过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没有改善甚至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二、选准正确的上机时期 重症哮喘选择上机时机至关重要,及早给予机械通气,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调整二氧化碳水平,减少呼吸功,降低氧耗量,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并能吸出大量痰液,防止窒息。如待意识丧失,呼吸极度窘迫、减慢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才上机治疗,就会因病情重、合并症及伴发病多而严重影响预后。

正确时机 下列时机之一就应果断上机治疗: ① 突然发作性危重哮喘,经短时间的恰当药物治疗无明显缓解; ② 重症哮喘经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或有加重趋势,动脉血气无改善及PaCO2持续升高; ③ 存在呼吸窘迫、呼吸肌疲劳征象,如辅助呼吸肌参加呼吸运动,或出现胸腹部矛盾运动. 三、通气模式 1)因用镇静剂,开始可选择SIMV PSV,采用小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 2)Vt控制在6~10 ml/kg,根据血气调节,不应急于纠正PaCO2 ,而是应该提高Vt,重要的是保持pH>7.25 3)在不存在人机对抗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较长的呼气时间,可以减少功能残气量(FRC),降低PIP及内源性PEEP(PEEPi) ,应用低水平PEEP的目的是扩张已陷闭的狭窄气道,降低气道阻力,缩短吸气时间,减少呼吸功,改善肺顺应性。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策略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策略 在急诊室内,经常会遇到有重症哮喘的病人需要紧急救治,患者的气道阻力非常高,医护人员常常需要为患者进行呼吸机调节,这个过程往往另医护人员感到苦恼和不安。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怎么样正确的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让患者度过危险。 什么是重症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它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病的临床表现通常有反复发作的喘急、气急、胸闷等,还经常伴随着咳嗽症状。一般来说,轻、中度的哮喘病人都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的,但是如果服用药物不能缓解症状,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病情继续恶化,就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气管插管与药物选择 在临床上多见哮喘患者有鼻息肉,因此插管的时候首先选择从口腔进行气管插管。在选择气插管型号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大型号吸管,并且吸管上应该带有囊上吸引,通常成年人使用的吸管半径在8~10mm,大口径的吸管可以减少患者气道的阻力。 在插入气管之前,应该考虑使用哪种引导剂,氯胺酮和异丙酚都能够让患者支气管进行扩张。但是在机械通气之前,患者已经进行了进行静脉麻醉,麻醉会使得患者的交感神经被麻痹,外加异丙酚有让血管扩张的特性,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晋升,早密切的关注患者的血液流动参数。在重症哮喘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之前,应该注射镇定剂或者肌松,减少患者因为痛苦紧张导致气管难以插入,但是药物使用时间应该尽量的短,因为去极化肌肉松弛剂会和糖皮质激素相互结合,让重症哮喘患者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肌病。

使用镇定麻醉剂可以让气管插管的过程完成的更顺利,保证早期的上机治疗,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还能减轻气管插管带来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呼吸功,提 高呼吸系统的顺应性,让人机更好配合 重症哮喘患者的上机时机 对于重症哮喘病患者来说,选择适当的上机时间非常重要。重症哮喘病患者 一经发现症状严重,应该尽早的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可以让患者迅 速改变体内低氧血症的状况,尽快调节二氧化碳的水平,降低患者呼吸时消耗的 力量,降低患者的氧气消耗,让呼吸肌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复的时间。尽早使用机 械通气,还能将患者的痰液尽早吸出,防止患者痰液堵塞气道导致窒息。如果患 者出现了意识丧失,呼吸极度费力,呼吸速度降低,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 止的情况在选择上机治疗,就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让并发症和伴发症的严重程 度增加,影响预后。 如果重症哮喘患者出现了以下症状之一就应该果断采取上机治疗:突然发作 的严重哮喘现象,经过药物治疗后没有缓解的迹象;重症哮喘患者在经过药物治 的含量持续升 疗以后病情没有好转或者病情加重,动脉血气没有改善并且PaCO 2 高;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呈现出呼吸肌疲劳态势,比如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运动,或者出现胸腹部的矛盾运动。 通气模式 因为在插管的时候为患者使用了镇定剂,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可以采用 SIMV+PSV,使用小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通气策略。将Vt控制在 的含量,而是应 6~10mg/kg的时候,根据气血调节情况,可以暂时不去纠正PaCO 2 该专注于将Vt提高,保证酸碱度大于7.25。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强烈抵抗,人机 对抗不明显,一定要控制好呼气时间,让呼气的时间尽可能长,这样可以减少功 能残气量,降低PIP和内源性PEEP。治疗过程中使用低水平的PEEP,目的在于 将已经陷闭了的狭窄气道扩张,将气道的阻力降低,从而减少患者的吸气时间, 降低呼吸功,让肺的顺应性改善。 重视内科的综合治疗

呼吸机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呼吸机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 肺炎等 呼吸机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 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和氧气供应不足,严重时可能会危及 生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 管理。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原理、分类和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一、呼吸机的原理和分类 呼吸机,又称人工呼吸器或机械通气装置,是一种通过交替给予正 压和负压来辅助或代替人体呼吸的医疗设备。它基于呼吸生理原理, 通过负压吸气和正压呼气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和维持呼吸 功能。根据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呼吸机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面罩式呼吸机:通过面罩连接患者的呼吸道,提供正压通气。适 用于呼吸困难但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 2. 鼻塞式呼吸机:通过鼻塞连接患者的鼻腔,提供正压通气。适用 于无法耐受面罩的患者。 3. 气管插管式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将通气管连接到患者的气管, 提供正压通气。适用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 4. 支持性呼吸机: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包括辅助 通气、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等模式。

二、呼吸机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过度狭窄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功能下降。呼吸机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气管扩张:通过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压力,呼吸机可以扩张患者的气道,减轻痉挛和狭窄,改善通气功能。 2. 气道湿化:呼吸机可以通过加湿器等装置,提供湿化的气体给患者,减少气道黏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气道阻塞。 3. 支持性通气: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机可以提供完全或部分的呼吸支持,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4. 应急处理: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机可以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和紧急治疗支持,稳定患者的呼吸状态。 三、呼吸机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症之一。呼吸机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氧气供应:肺炎导致肺组织损伤和炎症,影响了气体交换功能。呼吸机可以提供高浓度的氧气,满足患者的氧合需求。 2. 防治并发症:呼吸机可以通过控制通气和便携抽痰等方法,减少肺部炎症和感染的扩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的护理观察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的护理观 察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通气前与通气24h后SaO2、PaCO2、PaO2、pH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重症支气管哮喘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护理 临床中,哮喘患者发作危重状态为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无创机械通气通过鼻面罩完成正压通气,这一技术对于由不同原因所引发呼吸衰竭症状均有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均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将昏迷、痰多粘稠、感染、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颌面部创伤患者排除。发病原因:5例精神紧张,6例劳累,9例过敏,20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无明显诱因,8例合并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取常规给予抗生素、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吸氧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采取无创机械通气,EPAP由4cmH2O调整为6cmH2O-8cmH2O,IPAP 由8cmH2O调整为12cmH2O-20cmH2O,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16次/min,氧浓度设置为1L/min-2L/min,工作模式设置为S/T。 1.2.2 护理方法 病情观察。对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尿量、意识情况、皮肤色泽、通气状况等进行严密观察,按照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病情好转后要及时撤机,病情恶化需要采取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 心理护理。机械通气以前,患者紧张、烦躁等情绪会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

机械通气诊疗常规-诊疗指南

机械通气 【适应证】 1.有下列导致呼衰的基础病,经针对基础病的积极治疗,仍有进行性低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储留: 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镇静剂过量等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 心肌梗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 ARDS或其它原因肺水肿及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 2.以下生理指标可作为参考,但任何一项指标都不是绝对的,应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呼吸频率>35/min 或<5/min; 肺活量<10~15ml/kg; 潮气量<3ml/kg; P(A-a)O2>6.67kPa (FiO2=0.21); P(A-a) O2>40kPa (FiO2=1.0); 最大吸气压力<25mmH2O; PaCO2>6.67kPa(COPD除外);PaO2(FiO2>0.5)<8.0kPa 生理无效腔/潮气量(VD/ VT)>50%~60%; 肺内分流(Qs/Qt)>15%。 3.预防目的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外伤,估计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者。 【禁忌证】 气胸、血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胸腔引流者。 严重肺出血为相对禁忌证。 肺大泡、低血管量休克未纠正者一般不宜应用机械通气。 【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 面罩: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合作,辅助呼吸间断使用。 气管插管:严重呼衰,通过面罩不能有效地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经口或鼻插入。 气管切开:入置气管套管,可作长期机械通气治疗。 【参数调节一般原则】 吸入氧浓度(FiO2):通气之初可吸纯氧,三十分钟后根据血气分析,减至0.55 以下,使PaO2维持在8.0kPa以上,SaO2不低于90%。若0.55的FiO2不能维持SaO2>90%,可考虑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 呼吸频率:8~20/min。 潮气量:6~12ml/kg体重。 分钟通气量:6~10L/min。 气道内峰值压力:12~20cmH2O,以不超过30cmH2O为宜。 呼吸比:1∶1.5~2,COPD可调至:1∶2~3。 湿化: 气体温度:32~34℃ 射流雾化液量:10~20ml/h。 【各类通气方式及意义】 持续指令通气(CMV:Continuous Mandatory Ventilation)它又分为控制和辅助/控制二种方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危重症支气管哮喘56例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危重症支气管哮喘5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2005~2011年我科收治的56例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 察上机前和上机后1 h、12 h、24 h的pH值、PaO2、PaCO2和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53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机械通气;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该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1]。急性 发作的危重症哮喘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时须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可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肌疲劳、肺性脑病等情况,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005年至2011年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至2011年因危重症支气管哮喘在我科住院患者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28~82岁(51.2±10.2岁),病程3~42年(14.6±8.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1997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及分级标准[2]。表现呼吸急促或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冷汗;说话单字不能 连贯;焦虑和烦躁不安;双肺布满哮鸣音或哮鸣音突然减弱消失;呼吸频率≥30次/min,出现胸腹矛盾运动;脉搏>120次/min;PaO2≤60 mm Hg或伴有PaCO2≥50 mm Hg;SaO2<90%。均无严重心脏疾病及肺大疱等机 械通气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56例患者均进行24 h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护,动态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给予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7例在上述综合治疗无效者,39例出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停止者行气管插管,其中经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30例,经口气管插管26例。建立人工气道后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最初为辅助/控制(A/C),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 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0~14次/min,吸呼比1∶ 1.5~2,吸氧浓度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探讨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探讨作者:邓红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危重症哮喘属于哮喘病在急性发作期的一种最严重的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哮喘持续发作在24小时以上,出现呼吸困难、不能说话等症状,给予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症状,可发生气道痰栓阻塞、呼吸肌衰竭等,危急到患者的生命。临床呼吸内科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本文现对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危重症哮喘提供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判断;治疗 危重症哮喘属于最为严重的一种支气管哮喘类型,该病是在多种炎性细胞的共同作用气道下出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该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呼吸浅快、意识模糊、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由于病情危急凶险,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对危重症哮喘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本文现对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具体报告如下: 1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 对于危重症哮喘的判断,临床主要从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体征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1.1 危重症哮喘的病史询问 一般情况下,危重症哮喘患者多存在哮喘病史,且病程超过2年。因此,医生在接诊患者后,应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 1.2 危重症哮喘的症状 应用哮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呼吸困难、说话困难的症状,根据说话困难的程度可以掌握哮喘的严重程度。如患者能够整句说话,则可判断为轻度哮喘。如患者不能整句说话,需要停顿多次,则可判断为中度哮喘。如患者不能整句说话,只能单音节表述,则可判断为重度哮喘。如患者不能说话,则可判断为危重症哮喘[2]。由于危重症哮喘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症状,很可能出现气道痰栓阻塞、呼吸肌衰竭等情况,在几分钟内发生猝死,因此,医生应对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判断。 1.3 危重症哮喘的体征

机械通气医治重度哮喘患者应用不同水平PS的疗效观看

机械通气医治重度哮喘患者应用不同水平 PS的疗效观看 【摘要】目的对符合机械通气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不同水平的压力支持(PS),观看不同压力支持下的医治成效及副作用。方式将符合机械通气的重度哮喘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别离为PS 5 cmH2O、PS 15 cmH2O、PS 20 cmH2O三组每组11例,观看上机2小时,24小时的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心率情形。结果上机2小时:PS 15 cmH2O与PS 5 cmH2O比较,心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明显升高,医治成效不同有显著性(P<)。PS 20 cmH2O时气道峰压值明显上升,与PS 5 cmH2O比较不同有显著性(P<。上机24小时:PS 15 cmH2O、PS 20 cmH2O、PS 5 cmH2O三者比较,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率转变不同无显著性(P>),PS 20 cmH2O与PS 5 cmH2O 比较气道峰压值不同有显著性(P<。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在相同PS 水平,二氧化碳分压、心率转变均有显著性不同(P<)。结论机械通气医治重度哮喘时,20 cmH2O以下PS水平即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状况,改善组织缺氧状况,15 cmH2O左右为较佳的PS水平。 【关键词】机械通气;哮喘;压力支持(PS);呼吸肌疲劳 支气管哮喘重度或危重发作,是呼吸内科的重症,其中持续发作超过12 小时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现在,药物医治已不能专门好地减缓病情,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才能为抢救成功博得宝贵

的时刻。机械通气是医治重度哮喘的重要方法之一。重度哮喘患者常伴有呼吸肌疲劳,在机械通气同时给予必然的压力支持(PS),帮忙患者克服吸气阻力,扩张肺脏,可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减少上机患者因呼吸肌疲劳而引发的烦躁不安和人机对抗机遇。但压力支持(PS)可增加气道峰压,易引发气压伤,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我院自2020年以来,采纳机械通气,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V)模式成功救治了33例重度哮喘患者。对符合机械通气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不同水平的压力支持(PS),观看其医治成效及副作用,报导如下。 对象与方式 1.对象 33 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5±3)岁。既往均有哮喘病史。其中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25例,停用肾上腺素类激素5例,用退热药诱发2例,吸入油漆1例。入选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在机械通气前病症,表现为张口抬肩、端坐呼吸、口唇甲床紫绀、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min,心率>120次/min,烦躁焦虑,部份患者呈现嗜睡或浅昏迷状态。所有患者均未能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提示严峻低氧血症归并高碳酸血症。胸部X线检查排除气胸、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通气机,ventilator)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机械通气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为治疗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水平。 一、历史 (一)早期阶段 在罗马帝国时代,著名医生盖伦(Galen)曾经作过这样的记载:假如通过已死动物咽部的芦苇向气管吹,会发现动物的肺可以达到最大的膨胀。1543年,Vesalius在行活体解剖时,采用类似盖伦介绍的方法,使开胸后萎陷的动物肺重新复张。1664年,Hooke把一根导气管放入气管,并通过一对风箱进行通气,发现可以使狗存活超过一个小时。1774年,Tossach首次运用口对口呼吸成功地对一例患者进行复苏。Fothergill还建议在口对口呼吸不能吹入足够气体时可使用风箱替代吹气。之后不久,在英国皇家慈善协会(Royal Humanne Society)的支持下,基于这种风箱技术的急救方法被推荐用于溺水患者的复苏,并在欧洲被广泛接受。但在1827-1828年间,Leroy通过一系列研究证明风箱技术会产生致命性气胸(但以后证实上述研究所使用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达到),法国科学院据此开始限制这种技术的应用,英国皇家慈善协会也放弃了这一技术。早期阶段的机械通气实质上属正压通气,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发展相对缓慢,直至进入20世纪。 (二)负压通气阶段 苏格兰人Dalziel在1832年首先制作成型一负压呼吸机:患者坐在一密闭的箱子中,头颈部显露于箱外,通过在箱外操纵一内置于箱中的风箱产生负压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