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选取这节课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我校课题——《导、试、练,启发式自主学习》的研究。《导、试——练启发式自主学习》主要针对数与代数中计算这一内容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法:

学生在三年级下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多数的同学对于两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征,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进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这样知识再次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练习法,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导、试、练,启发式自主学习》主要指在教学过各中老师依据学习过各的客观规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启发式自主学习模式制定为以下三大步:导——试——练。(出示课件)

第一步:导

本节课我从同学们有一双发现数学问题的眼睛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根据数学书和语文书这一常见的物品导入新课,并整理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步:试

这一环节我们以分三步来完成:①自主探究②模仿练习③总结方法。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主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在设计课时,设计了三种方案。现在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方案一:从温故而知新入手,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思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内容对今天的学习有帮助?学生集思广益,以前学过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整数混合运算。通过复习,老师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自学今天的内容,出几道题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换答题。老师收集学生的成果展示并分类整理出列竖式计算的和脱式计算的,总结方法。

这个设计看起来自主性较强,但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计算脱离了问题情景。为了计算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而针对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这一问题缺乏像元加元,角加角这样实际问题中的理论支撑。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模仿、套用,而不是探究。

方案二:小小超市。受到方案一的启示,我在设计课时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入手,我们一起来超市看一看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以及20元钱。你们能提出用两步解决的问题吗?学生自信满满,能。那你们

能自己解决吗?学生自已提问,自己解答。老师收集学生的素材,和学生一起整理分析总结方法。

这种设计的课堂,学生的自主空间极大,积性性也很高。但这种设计对于教师来说却又出现了新问题——没有层次性。老师从学生中收集到的信息量很大,有:①各式各样的问题;②列竖式计算的;③脱式计算的;④口算的;⑤估算的。教师要从这么多类型中集中解决达到目标,总结面过大,目的性不强。

[课中测评与课后测评:]

课中测评是由课题组成员均匀地分布在学生之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自主提问解答时专注度较高。教师与学生展示总结时分两种情况:①若出示的为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时,这部分学生专注度较高;②若出示的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较低,在下面跃跃欲试想让老师注意到自己的问题。由于教师展示的是小部分同学的问题,所以得到的结论是总结方法时,学生总体参与度过低。

课后测评,课后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数学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或学习感悟。)学生有以下几种回答:①我知道生活中数学很重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占40%;②计算要仔细认真,不能抄错题,占30%;③整数与小数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占20%;④小数计算小数点要对齐,占1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主提问解决问题这一版块印象最深,可以从侧面看出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但同时对于本课知识要达成的目标却比较弱化。

方案三:从以上两种方案我们总结经验,发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与导,教师要分层次的让学生去试,或者说学生的每一次试都要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一次我们把试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①试用竖式解决三本书一共多少钱;②脱式解决问题,并体会减法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③计算器验算。

通过学生试着做一做,我发现了惊喜。一个学生在计算器验算环节居然可以使用储存键,我感觉要向她请教了,我的学生太了不起了。同时我发现了平时我注意不到的问题。一个学生在计算13.25-6.47+2.3时居然先算加法,是计算顺序记错了?我仔细一问,他告诉我,要先乘除后加减,所以乘比除要先算,加要比减先算。我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的症结在这,如果不是学生自已的解释,我怎

加减混合说课稿

《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加减混合”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三个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编排的。本节课的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大凡都有乘车亲身经历,简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易写法。 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选择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方法,一扶一放地指导学生学习,改变以往“一讲到底”、“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于中、差生,我留意“扶着引导他们说出分析思路,而对于优生则“放”手上他们独立说明分析思路。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1、口算,说一说运算顺序。 32+40+7=60-40-15=20+6-7=73-40+20=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3、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支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4、导入新课 加减混合的口算,我们是按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加减混合的笔算也同样是按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板书课题) 5、出示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学习例3 (1)、出示例3的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图意。 公共汽车上原有67人,到站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7-25+28=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4)简易写法。 67—2 5 + 28=70(人) (在用简易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人教四下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知识基础:整数加减法和法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主要知识点:整数减小数。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解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 创设情境:师:“佳佳文具店”赶着“6.1”前夕开业了,听说那的文具还挺便宜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文具店图)瞧,还真热闹呢!你了解到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可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算一算你得付多少钱? (导入部分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 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简单的小数加法 ①整数加法 ②从学生的各种解法中选择最直接的

四年级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归类

一、口算 13+87= 234+266= 135-35= 432+568= 254-54= 15.2-5.2= 3.25+1.75= 6.21-1.21= 5.95+4.05= 13.33+6.67=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练习: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拓展到小数: 12.95+3.84+6.16 2.5+3.25+0.75 8.38+9.43+6.62 32+6.34+3.66 29.88+13.33+6.67 12.63+5.95+4.05+7.37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练习: 200-55-45 500-123+377240-84-16 拓展到小数: 15.69-4.88-5.12 23.7-1.6-8.4 28.49-1.1-2.47-6.43 4.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简算:可以通过改变加减先后顺序来简算。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a-b-c=a-c-b a+b-c=a-c+b 练习: 115-32-15 233-54+33264-78+36 624-55-24 365-94+35 641-48-41 324+89-24 534+61-66 拓展到小数: 4.5+ 5.5-4.5+5.517.28-3.86- 6.14+2.72 5.25+3.76-2.76+4.75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混合 说课稿

《加减混合》说课稿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 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 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 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 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 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他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加之前面对100以内连加连减的学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 注意以旧带新,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 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设计理念: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达标测评设计多 层次的练习题,通过闯关的形势,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笔算:90-58-30= 7+59+20=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市实验一小陈思思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课堂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一个课时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情景,根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2、难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四)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 三、教学方法 我对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1.迁移法。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并且总是相互补充,彼此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这样通过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发现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练习法。 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本课时的练习,是在例题教学后安排的,有针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的题组练习,变式计算练习及综合性的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题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其计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铺垫旧知,引入新课 我设计了口算、说说下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三种题目导入新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济水西街学校赵姣姣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72页的例1和“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范文

信息窗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70页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克隆牛“蓓蓓”从出生到满月再到百天成长的情况,以“蓓蓓”的自述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许多数据信息。通过观察、阅读情境图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蓓蓓”生活、成长变化的问题,引入对小数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小电脑提示部分是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学生前面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位数不同)及验算,本信息窗的重难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进行计算。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设计意图]口算练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天天练,这些练习既是对前面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巩固,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的计算能力。从情境图入手导入新课,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学会从图中搜集、整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0.98―0.22―0.1 ○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以下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欢迎借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小学数学说课稿《20以内退位减法》欢迎大家借鉴! (一)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进行解读: 1.知识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

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了我预期设定的教学效果。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4.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说内容标准 (二)内容标准 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在认真研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准标是: 数的认识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数的运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个方面:说教材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人教三年级数学简单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三年级数学简单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这篇数学说课稿由()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

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4、5,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

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 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 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 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1《加减混合》说课稿

《加减混合》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加减混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二、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谈话引入。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

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去店里买东西,发现老板说的4元5角和价签的4.5元,渗透学生转化小数为整数的思想。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