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风险投资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种权益投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进行利益分配的环节,选择适宜的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对实现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有重要意义。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退出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本文就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理论成果进行梳理, 以期为风险投资退出理论的发展完善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退出方式

[正文]:

一.引言

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过程。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在扶植高科技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帮助许多高技术企业取得了成功。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新纪元,要想使高科技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内许多学者都在关注着中国风险投资的状况,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融资和蜕资渠道较窄、政府资金过多、投资规模不大、法律不完善、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乏高水平的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等方面。风险资本的特征以及风险投资独特的运行方式,使风险资本与创新项目的结合只会是一种短暂的结合,风险资本从它投入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努力寻找一种便捷、安全、能够获得最大增值的退出通道,能否成功地退出是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本文将从风险投资为什么退出入手,主要从退出时间和方式选择两方面对风险投资退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二、风险投资退出时机

(一)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国内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国内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相对滞后。且有限的退出研究主要集中在退出方式和传导机制等方面,较少考虑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选择。马正利、罗丽萍(2011)在《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提出风险投资退出应遵循的原则有:效用最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多段阶原则、全局性原则。其中多阶段性原则是指在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或其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风险投资资金以不同方式不同规模退出,是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综合考虑。黎灿(2012)在《浅析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一文中指

出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退出上市比较困难,可以在成长期以并购重组方式退出。

(二)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国外研究

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实证研究方面,Gompers and Lerner(1999)通过对美国433 份风险投资的研究发现其平均上市时间在3-5 年。 Megginson and Weiss(1991)发现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会过早上市,而且年轻的风险投资比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上市更早。Schwienbacher(2002)比较了美国和欧洲风险投资家退出时间,结果发现美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退出时间不同,他将这种差异归因于风险投资面临的资本流动性不同。在定性分析方面,部分学者对影响退出时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Bruton etal(2002)认为风险投资退出决定的控制权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分配对退出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控制权的分配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问题。Lieber(2004)认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表现对退出时机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Mckaskill et al(2004)提出了“退出准备就绪指数”,这一指数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当前表现和商业计划书等变量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得到,“退出准备就绪指数”值越大表明退出时机越成熟。尽管如此,他们都只看到了这些变量的内容,而没有考虑这些变量的“信息”表现形式对退出时机的影响。Cumming and Macubtish (2001)认为风险投资资金的可得性对于平均的退出时间具有重要影响,资金的可得性越强,平均持有时间越短;而Ljungquist andRichardson(2003)证明市场环境和风险投资的竞争水平对于退出的时间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投资机会较多,平均的持有时间一般较短。总体上看,以上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退出时机的因素,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表现这些因素的“信息”形式。Cumming and Macintosh(2006)认为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以及风险企业家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其信息不对称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双层信息不对称和双边信息不对称。Brutonetal(2007)认为进入退出阶段后,风险投资的信息不对称会更加复杂,而且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冲突会更加剧烈。因此,梳理风险投资退出环节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并剖析其对退出时机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其它具体因素影响退出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退出时机的决定理论增加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包括:公开上市、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并购退出、风险企业回购、寻找第二期收购、清算退出。各种渠道在实际运用中的地位各不一样,其回报率也各不相同。

(一)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国内研究

国内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研究多是全面分析公开上市、股份回购、兼并收购、破产清算这四种主要退出方式的利弊,强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选择退出方式。王晓东、赵昌文和李昆(2004)对上市和并购两种退出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他们认为退出收益和退出效率最大化是风险投资选择退出方式的标准,而退出价格、退出成本、内部控制权激励、退出时效性和退出容量会影响退出收益和退出效率从而影响退出方式的选择,通过比较上市退出和并购退出的退出收益和退出效率,他们认为并购方式是较好的退出方式。翟绪祯, 穆瑞田(2011)通过分析金融体系、风险企业未来收益能力、控制权、经济景气程度等因素,指出发行股票上市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式,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是投资收回最迅速的方法, 股份回购作为一种备用手段是风险投资能够收回的一个基本保障, 而

破产清算则是及时减少并停止投资损失的最有效的方法。产权协议转让暂居主渠道地位。李璐、彭海城(2012)认为风险投资退出应参照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机选择退出方式,退出方式选择指标包括以下13 项:退出外收益、退出后企业经营方式、退出后企业治理方式、定价方法、定价方式、市场结构、搜寻成本、中介费用、机会成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企业家风险和定价风险。李怡秋(2010)认为IPO难以成为国内主要退出方式,建议建立以收购为主的退出机制,建成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创业板。郑君君、钟红波、徐明媛(2012)认为风险投资退出中产权交易为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应采取统一价格拍卖的方式。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国外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和并购两种退出方式进行了比较。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上市退出是较好的退出方式(Poavly,2007)。Cumming and Macintosh(2003) 认为上市退出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家,弱化了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代理成本。

Bascha and Walz(2001)认为企业家在上市退出后能获得企业控制权,从而获得额外的非货币化收益,因此企业家偏好以上市方式退出。Gomper(1996)认为上市退出经常受到媒体关注,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球,而这些投资者将来可能投资风险投资发起的基金,因此上市退出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讲具有一定的宣传效应,这种宣传效应在企业上市后将会长期持续;相比之下,宣传效应虽然在并购之后仍然存在,但是会很快消失。实证方面,Wright and Robbie(1998)和Gompers and Lerner (2004)的研究均表明上市退出与高退出收益相关。

四、总结评价

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活动还不是十分活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本文简要概括了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的相关研究,国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已比较健全,但是国内由于缺乏法律规范、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往往不能实现风险投资的最大收益。目前国内的风险投资退出以收购为主,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IPO方式在风险资本退出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风险投资机构在考虑退出方案的时候,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法律和监管环境, 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设计并执行相应的退出方案。

参考文献

[1]瞿建梅.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D].四川大学,2010.

[2]胡艳梅.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

[3]黎灿.浅析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金融经济[D].安徽财经大学,2012.

[4]徐明媛.风险投资退出股权拍卖机制设计与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郑君君.风险投资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翟绪祯,穆瑞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3).

[7]彭海城,林建坤.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研究[J].金融市场,2011,(4).

[8]吴文建.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5,(6).

[9]李璐,彭海城.试论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相机抉择[J].西部金融,2012,(10).

[10]王晓东,赵文昌.风险投资的退出绩效研究—IPO与M&A的比较[J].经济学家,2004,(1).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基于案例的比较分析

(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与作用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退出机制在收益的获取、风险的转移、投资成败的评价,以及能否进行持续的风险投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 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或不能继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以实现资本增加或者避免财产损失的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安排。风险投资的本质是资本运作,而风险资本的退出是实现收益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进行资本再循环的前提。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主要包括上市退出、并购退出、回购股权退出和清算退出这四种方式。 2、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 “风险投资能否顺利退出,关系到风险投资企业能否收回资本,以保证风险投资基金现金流的充裕性,从而实现投资——升值——退出——再投资——再升值,这样一个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过程。退出机制不仅为风险资本提供了持续的流动性,而且也为风险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在整个风险投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因为投资的风险使得风险投资退出展现了其重要的作用,发展风险投资主要使高科技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产生更加大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的运作,通常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筹集风险资本,风险资本投资者投入资金创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其次,从众多申请者中选择项目,投资项目选择合适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项目,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投资,大多数项目可能会失败,只有少数是成功的。第三,风险投资公司希望有一个成功的项目可能会得到辅导,支持继续发展壮大。第四,项目成功后达到一定的阶段,从项目获得的投资退出过程中,不仅获得对投入该项目的资金更多的机会成功的投资项目成功的风险投资退出,同时也实现了较高的投资风险保证金,然后用所得去寻找新的项目,实现投资风险的良性循环的资金”[2]。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退出在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实现风险投资正常循环的关键 风险投资的循环方式与传统投资的不一样,传统投资的循环方式是资本投入到企业后,通过生产和流通,实现销售盈利,然后通过获取利润的方式逐步地把资金收回,这样的方式比较注重资金的安全性。而风险投资是主动追求风险收益,不能依靠取得利润的方式来回收资金,只能在投资成功的项目上通过股权出售或者转让的方式,也就是风险投资从所投资项目中退出来回收资金,然后再去寻找新的项目,从而实现风险投资的正常循环。 [1]安实, 泽斌,《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 2005。 [2]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

创业风险控制及退出机制

创业风险控制及退出机制 一.风险分析: 任何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如何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各种风险是项目探讨之初就应该多方讨论的问题,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综合本项目, 有可能存在风险的因素如下: 1)气候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所以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对经营产品的数量等做准确的估计,从而在资金的分配上,不会达到更高效的配置。 2)仓库的货损 为了物流配送的需要,我们的货物必然会在物流仓库短暂堆放,对某些蔬菜类产品,因为货物本身的特点,在存储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货损,对这个的预防和控制是本项目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3)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监控 因为我们的品牌形象就是有机食品,所以,我们所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完全符合我们对外宣传的标准,否则将对我们的形象大大折扣,也会危

及公司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安排人员对全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个是否能够实现是个难题,而且如果有对公司形象有损的报道,将会 大大影响公司的生存; 4)对货源的控制 为了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产品货源,我们面向的 对象是广大的农民,非常分散而且难以控制,如果我们要决定他们种植 的产品,那么我们需对他们产品的回收做出承诺,假如市场到时候未达 到预期的要求,那么损失只能我方来承担。如果我们不决定他们要种植 什么,那么我们的控制无从谈起。 二.资金退出机制 1)上市 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考虑IPO上市,从而资金可以撤离;2)并购 如果企业发展暂时不能达到期望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被别的公司并购;3)管理层收购 如果公司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公司管理层能够将公司收购,那么其它投 资资本也可以及时退出。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是否有成功的退出渠道。退出是风险投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最佳的退出方式又是重中之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时间较短,退出机制方面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仍需完善。本文就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国风险投资现状的退出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 Success of venture capit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st: Is there a successful exit channels. Exit of venture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hoosing the best out of the way is the top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Risk Investment shorter, exit mechanisms relat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still need to improve. In this paper exit mechanism for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atus quo in line with China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Venture Capital,Exit mechanis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I

浅谈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善

浅谈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善

内容摘要 风险资本是一种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创业企业并参与管理的投资行为。要发展风险投资,首先必须把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放在突出地位,并作为优先解决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畅通的退出渠道,风险资本才能重新流动,收益才能真正变现,才能保持并不断壮大风险投资的规模,才能形成以市场为基准的风险投资的评价体系;改善风险企业的经验管理,才能扩大创业资本筹集或完善进入机制,最终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使风险资本的流动实现良性循环。由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退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与否是一个国家风险投资业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要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就必须要有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文章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了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构建建议。 关键词:风险资本;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业

目录 引言 (1) 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内涵及必要性 (1) (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 (1) (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1) 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现状 (2) (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三、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构建 (4)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 (4) (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5) (三)培育并发展风险投资中介组织 (6) (四)培养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9)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风险投资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已初具规模。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先进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企业的壮大提供了火力支持,风险投资的作用与日俱增。事实证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风险投资业的加速发展,其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我国风险投资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风险投资问题分析二板市场对策探讨中国 1.风险投资的概述 1.1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1.2风险投资的特征 1.2.1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本 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一般占该企业资本总额的30%以上。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但是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虽然说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银行贷款回避风险,安全性第一,高科技创新企业无法得到它。 1.2.2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性 一方面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风险投资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增长潜力的、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高技术产品作为投资对象。由于这些高科技企业或高技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导致风险投资的目标往往是处于起步设计阶段的“种子”技术,可能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但在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有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从而使风险投资承担了高于一般投资。 2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2.1投资方向主要为具有高成长性或高科技性领域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模式(DOC 9)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模式(DOC 9)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决策 国外同类研究现状分析 风险投资的对象是新创企业,市场前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是名副其实的一种高风险性的投资行为。要想降低风险,方法是在投资前较准确的预计风险之所在,投资后对其加以有效的管理控制。可见投资前预测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预测风险取决于有效的风险投资的评估决策过程。在风险投资的发祥地美国,风险投资家和金融界的专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风险投资家用何种标准来评估一项投资项目的投资潜力?”,“风险投资家利用何种模型来对投资方案进行决策选优?” 一、美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模型 在定性阐述评价准则的基础上,Tyebjee and Bruno (1984) 最先运用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法得出了美国的风险项目评价模型。数据基础是通过电话调研的46位风险投资家和问卷调查的156个风险投资公司,从中选出的90个经审慎评估的风险投资案例。他们请风险投资家根据案例对已选好的23个准则评分,标准是4分(优秀),3分(良好),2分(一般),1分(差);此外分别评出各个项目的总体预期收益和风险。这样得到一组数据后,经因素分析和线性拟合,得出评估基本指标,划分为五个范畴;并根据各范畴指标对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的影响,模拟出风险投资的评价模型。

利用信函方式,通过格式问卷,调查风险投资家评估潜力投资时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并对各标准的重要性打分。MacMillan, Zemannl, and Subbanarasimha在1987年又对风险投资的评估指标做了一个类似的统计调查。1988年Sandberg,Schweiger,and Hofer对其经济统计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正。Rah (1991 ) 和Rau and Turpin (1993) 分别分析了新加坡和日本风险资本公司的投资评价准则。在新加坡和日本,创业家的人格及经验均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而财务因素(financial consideration)则是风险投资中最不重要的方面。 二、美国90年代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 美国Vance H.Fried and Robert D. Hisrichz (1994) 两位教授联合做了有关调查。他们在三个地区:硅谷,波士顿和美国西北地区各选择六位著名风险投资家,采访其投资项目决策的具体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所选取的案例是真实的和最新的。这18个案例分别是电子等的行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种子期:3,成长期:7,扩张期:4,杠杆收购:1,大公司收购:2,重组:1),投资额在50,000美元至6,000,000美元之间。实证调研结果分两部分。首先得出15个“基本评估标准”,分战略思想、管理能力和收益三方面。评估准则分别是战略思想,包括成长潜力、经营思想、竞争力、资本需求的合理性;管理能力,包括个人的正直、经历、控制风险能力、勤奋、灵活性、经营观念、管理能力、团队结构;收益,包括投资回收期、

新环境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新环境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摘要:风险投资在中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高成长行业。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 选择上,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就目前新政策环境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并购中图分类号:F832.48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0.10.06 1991年美国数据集团(IDG)在北京设立办公室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正式拉开序幕.随后软银中国、鼎晖投资、红杉中国等外资基金,纷纷进入中国大陆。之后外资风险投资基金便一统天下。但是,国家商务部等六部委令2006年第10号公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后,政策环境开始向人民币基金倾斜,之后人民币基金开始快速发展,深创投、达晨创投、九鼎投资等人民币基金崭露头脚,外资基金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一、风险投资概述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目前,我国常见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PE等形式都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 二、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 l、境内公开发行上市(IPO) 2006年商务部第10号文件规定.中国政府对中国境内企业通过设立境外离岸公司实现境外上市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之前在风险投资界流行的“两头在外”

商业计划书的退出机制

篇一:创业计划书之风险控制和退出机制 创业计划书 框架 1、产品与技术赵 2、市场分析钟 3、公司战略焦 4、营销策略陈连增 5、公司结构和人力资源刘 6、生产运作陈凯音 7、财务分析吕 8、风险分析与退出机制李 风险分析与退出机制: 一.风险分析: 任何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如何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各种风险是项目探讨之初就应该多方讨论的问题,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综合本项目,有可能存在风险的因素如下: 1)气候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所以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对经营产品的数量等做准确的估计,从而在资金的分配上,不会达到更高效的配置。 2)仓库的货损 为了物流配送的需要,我们的货物必然会在物流仓库短暂堆放,对某些蔬菜类产品,因为货物本身的特点,在存储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货损,对这个的预防和控制是本项目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3)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监控因为我们的品牌形象就是有机食品,所以,我们所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完全符合我们对外宣传的标准,否则将对我们的形象大大折扣,也会危及公司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安排人员对全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个是否能够实现是个难题,而且如果有对公司形象有损的报道,将会大大影响公司的生存; 4)对货源的控制 为了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产品货源,我们面向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非常分散而且难以控制,如果我们要决定他们种植的产品,那么我们需对他们产品的回收做出承诺,假如市场到时候未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损失只能我方来承担。如果我们不决定他们要种植什么,那么我们的控制无从谈起。 二.资金退出机制 1)上市 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考虑ipo上市,从而资金可以撤离; 2)并购 如果企业发展暂时不能达到期望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被别的公司并购; 3)管理层收购 如果公司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公司管理层能够将公司收购,那么其它投资资本也可以及时退出。篇二:如何写商业计划书(投资退出与营运分析) 如何写商业计划书(投资退出与营运分析) 商业计划书一般可以分为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第二部分为业务及前景,第三部分是经营管理,第四部分是拟用筹资,第五部分为风险控制(因素),第六部分是投资回报和退

商业计划书融资退出机制

商业计划书融资退出机制 篇一:创业计划书之风险控制和退出机制 创业计划书 框架 1、产品与技术赵 2、市场分析钟 3、公司战略焦 4、营销策略陈连增 5、公司结构和人力资源刘 6、生产运作陈凯音 7、财务分析吕 8、风险分析与退出机制李 风险分析与退出机制: 一(风险分析: 任何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如何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各种风险是项目探讨之初就应该多方讨论的问题,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综合本项目,有可能存在风险的因素如下: 1 1) 气候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所以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对 经营产品的数量等做准确的估计,从而在资金的分配上,不会达到更高效的配置。 2) 仓库的货损

为了物流配送的需要,我们的货物必然会在物流仓库短暂堆放,对某些蔬菜类产品,因为货物本身的特点,在存储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货损,对这个的预防和控制是本项目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3) 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监控因为我们的品牌形象就是有机食品,所以,我们所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完全符合我们对外宣传的标准,否则将对我们的形象大大折扣,也会危及公司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安排人员对全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个是否能够实现是个难题,而且如果有对公司形象有损的报道,将会大大影响公司的生存; 4) 对货源的控制 为了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产品货源,我们面向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非常分散而且难以控制,如果我们要决定他们种植的产品,那么我们需对他们产品的回收做出承诺,假如市场到时候未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损失只能我方来承担。如果我们不决定他们要种植什么,那么我们的控制无从谈起。 2 二(资金退出机制 1)上市 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考虑,,,上市,从而资金可以撤离; 2)并购 如果企业发展暂时不能达到期望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被别的公司并购; 3)管理层收购 如果公司运营一段时间以后,公司管理层能够将公司收购,那么其它投资资本也可以及时退出。篇二:如何写商业计划书(投资退出与营运分析) 如何写商业计划书(投资退出与营运分析)

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研究(作者: 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 ) 【摘要】在当今,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热门产业,而风险投资作为其创业所需资本投入的一个最佳选择,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资本运作模式。风险投资发源于美国,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发展风险投资到如今20 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美国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退出机制上,我国由于法律、法规、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作为风险投资收益实现的退出过程阻碍重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介绍以及现今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与美国相比较得出问题症结,即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受到法制以及市场的制约,使得退出方式不合理,资本退出困难重重。并且针对此问题,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完善政府(法律法规)职能,完善投资机构三方面的改进意见,以此健全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机制,IPO,企业并购,回购,清Abstract 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 focus which our country put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While venture capital a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investmen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a mainstream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mid-1980s China has begun to develop venture capital for over 20 years. Though many developments have been introduced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Capital exit process as the main method to realize investment revenue has meet many obstacles as a result of our laws and regulations ,market structure ,and other factors. This has become the major problem which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and compare China' s modern with that of America to draw a conclusion. As a result of our law and market structure, exiting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im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the improve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have to be introduced. Only in this way, the evol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in China can be witnessed.

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 [摘要]:本文从风险投资业的含义和特点出发,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然后重点研究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介绍了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渠道的优缺点以及各自适合的经济环境;接着,结合中国的实际,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文章给出了关于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一些建议:应该借鉴国外发展二板市场的经验,尽快完善主板市场内部的中小企业板块的建设,完善我国刚刚发展的创业板市场;完善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风险投资的产权退出渠道发展;完善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发展和积极采取海外上市的方式拓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完善清算退出渠道的建设。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二板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融资困难等一系列发展瓶颈问题。风险投资业的兴起对于解决融资困境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资本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风险企业中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在整个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中,如何在实现盈利的前提下实现风险资本的成功退出并且将风险资本应用于下一轮投资是风险投资能否实现循环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投资家最为关注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并没有把其对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政策体制和金融市场等不完善,没有为风险投资建立一系列有效的退出机制。因此,通过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的研究,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风险投资,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和一定的方式向各类机构和个人筹集风险资本,然后将所筹资本投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风险企业或项目的管理,期望通过实现项目的高成长率并最终通过出售股权获得高额中长期收益的一种投资体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包括这样几个特点:①风险投资首先需要有风险资本来源,风险资本既可以来自个人,也可以来自各类机构;个人或机构的资本可以直接投入风险企业及项目,但通常是通过进入风险投资机构如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由这类机构进行投资; ②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③风险投资具有很高的投资风险,因为它的投资对象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④由于风险企业或项目具有高成长性,因此,如果投资成功,则可获得极高的

引入风险投资机构

引入风险投资机 构 概述: 事实上,企业要完成一个成功的IPO,是非常不容易的,其间要投入很长的时间,精力和 资金。对于一个正处于创业时期,急需资金的高成长性企业来讲,做IPO往往是不现实的。况且,企业也确实囊中羞涩,难以支付上市前的各项费用。这时候,企业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先以其他渠道融得部分资金。 企业融资的渠道不外乎两条,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资金来源会经过三个阶段:创业资本、私募和首次公开发行(IPO)。 创业资本是公司形成阶段的资金,既有债务融资,又有股权融资,一般用于是企业的组建及业务、项目的启动资金。 接下来,公司已经建立,详细的业务计划及总体融资计划已经完成,新产品也经过了设计阶段,正处于是精品的制造过程,管理层主要成员也已各就各未,CEO的全部精力已用于企 业的业务和未来的发展。此时此刻,公司急需大量资金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公司若筹备首次新股公募,困难重重,难于完成。这时,即可采用私募的方式融得企业的发展资金。 所谓私募(private placement ):指不须向证券监管部门递交全部的报告而直接(或通 过承销商)将非注册证券销售给有限数量的购买者。也叫私人配售,是相对于是股票公开发行而言。属于企业定向地对“经认可的投资人”配售公司股票募集资金。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私募实际上就是引入风险投资者和策略投资者。 在多数情况下,风险投资者与策略投资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是风险基金 (venture capital company)—般不仅限于是对某一特定的行业投资,其投资的企业包罗万象; 策略投资者一般自身有经营实体,故相对而言,它所选择的投资的企业往往与自己所在的行业和一定的关连度。他们都不会轻易插手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我们把他们统称为风险投资机构。 在美国进行私募的法规条例 美国拥有风险投资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资本市场,美国的法律也为私募提供了依据,主要 有《1933年证券法》第4(2)节,第4(6)节0条例504条、505条、506条。对私募的方式、规模,“经认可的投投者”的界定都分别作了规定,由于私募的证券不经登记,投资的风险也可能增加,所以上述条例对私募中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制定了保护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

风险度量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风险度量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使用过的风险度量方法,指出了它们的局限之处,提出了修改的构想和一个新的风险度量标准----综合风险偏差.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上上千个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举例说明其运用. 关键词:风险度量,正负偏差,综合风险偏差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识别和度量证券投资中的风险,按照投资组合理论,通过组合可以分散掉的风险被称作"非系统性风险"或者"公司特别风险",它源自于各个公司内部的特别事项的发生,比如,诉讼,罢工,营销策略的成功或失败,合同签署及履行情况.由于公司各自的情况不同,导致这种风险在各个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进行投资组合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证券组合使一种股票报酬率的不好的变化被另一种股票报酬率好的变化抵消掉,从而将这种风险最大程度地分散掉.当然,仍存在一部分组合难以消除的风险,被称作"系统性风险"或"市场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源自公司外部的一些宏观经济或非经济事项,比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利率的波动.这些事项的发生会对所有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因而无法通过投资组合予以分散.本文主要讨论前一种风险,分析它对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这有助于管理部门进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管理的客观标准,有利于规范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目前研究的现状 1,风险研究的发展【13】 自从Markowitz于1952年创立了投资组合以来,风险度量和金融资本配置模型的研究一直是金融投资研究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金融投资专家和学者已提出很多种不同的度量风险模型.从各种模型提出的动因看,推动风险的度量模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对风险含义认识的深化.Markowitz将风险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方差因可以很

第四章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第四章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本章内容 第一节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第二节国内创业板首次公开上市(IPO) 第三节股份出售与股份回购 第一节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通过某种有效方式,将风险投资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的机制及其相关制度安排。 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在于: ?为评价风险企业投资价值提供客观标准 风险企业往往具有新技术、高成长的特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真实价值很难确定,退出时的交易价格为其价值提供了客观标准。 ?为风险资本提供持续的流动性 风险资本需通过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循环,实现风险资本的持续增值。 ●为风险资本提供持续的增长性 退出机制提供的流动性是风险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承担“高风险”,取得“高收益”的条件。 ?竞价式转让——股份首次公开上市(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股份首次公开上市(IPO)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收益最高:59.5%。 ●契约式转让——出售或回购 契约式退出分为股份出售和股份回购两种。股份出售是指第三方按协商的价格收购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的股份的一种退出方式。股份回购是指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买风险投资家手中的股份。收益次之:14.9%。 ●强迫式转让——破产清算 当风险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被破产清算。 退出方式IPO 出售或回购破产清算 优点收益高、筹资方便费用低、撤资迅速避免继续经营的损失 缺点成本高、撤资慢收益低、管理层主动性差投资难以获得收益 条件完善的资本市场产权清晰法规健全 适用阶段成熟期成长期、成熟期经营失败 一般情况下,20%达到上市条件;40%被收购;20%维持经营,回购;20%经营失败,清算。 第二节国内创业板首次公开上市(IPO) 企业上市有什么好处或企业为何要上市?主要表现在: ●融资渠道多元化,取得固定的直接融资通道,获得权益性资金。 ●改善资本结构,降低了对银行的依赖程度。 ●企业公有化,降低了企业控制人的经营风险。 ●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便于股东变现股权,实施股权激励。 ●上市可以提高公司知名度,有利于产品经营。 ●提高公司透明度和规范度,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

风险投资简资料单概述

上帝的杰作:亚当(ARD)与夏娃(DEC) 数字设备公司的发展历史,又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奋斗史。 当年两位才华横溢但却一文不名的年轻工程师,为了借美国计算机工业风起云涌的大潮来开拓自己的事业,不得不“骗”来了7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凭着卓越的技术和敏锐的眼光,他俩使这7万美元增值到今天的130亿美元。 从生产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型机到制造“原始设备”,再到推出通话性极强的VAX系列计算机。数字设备公司把自己的产品逐渐渗透到世界计算机市场的各个角落。 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可以说就是1957年ARD对数字设备公司(DEC)的投资,当年7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到1971年已增值为3.55亿美元,增加了5000多倍。 DEC的成功为七八十年代的风险投资企业树立了榜样。即在所有投资的公司中,至少要有一家压倒一切的超级明星。 美国风险投资家以及从事风险投资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风险投资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1946年美国研究开发公司(ARD)的成立。它是第一家公开交易的、封闭型的投资公司,并由职业金融家管理。ARD主要为那些新成立的和快速增长中的公司提供权益性融资。 在20世纪40年代初,新企业进行长期融资存在困难。由于新兴企业规模小、各方面不成熟而很难从银行或其他机构投资者那里借到钱。但是这些新企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又意义重大。ARD在这时应运而生,正如ARD的创始人之一弗·弗朗得斯(Ralph Flamders)所言:“美国的企业、美国的就业和居民的财富作为一个整体,在自由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得到无限的保障,除非在经济结构中不断有健康的婴儿出生。我们经济的安全不可能依靠那些老牌的大企业的扩张得到保障。我们需要从下而来的新的力量、能量和能力。我们需要把信托基金中的一部分和那些正在寻找支持的新主意结合起来。”弗朗得斯放宽对信托基金的限制及投资新企业的观点,受到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乔治斯·多里奥特的支持。面对当时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他们希望能建立一个私人机构来吸引机构投资者,而不用像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那样从政府那里获得帮助。他们还认为建立这样一个专门机构可以给新企业提供管理服务,他们深信对一个新企业而言,管理上的技术和经验同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样必不可少。毫无疑问,ARD这样的机构的成立,可以促进风险投资的职

风险投资决策概述解析

风险投资决策概述 所谓风险投资决策,是指项目实施之后出现的后果随机变量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风险的高低会影响到收益实现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预期高收益的项目,风险相对较高。 [编辑] 风险投资决策的内容 风险投资决策是一个动态多阶段多层面的过程,由多方面的决策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在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做到科学合理的决策风险投资才能实现高收益高回报的初始目的。 一、风险投资项目选择决策 风险投资的首要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因此,选择一个良好的投资项目对投资成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风险投资项目要科技含量高,技术领先市场前景看好,因此各国风险资本在进行项目选择决策时都将高新技术与产品作为投资目标,因为高薪技术产业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产业,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带动性和渗透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先进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高速发展能够带来高额的投资收益。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探索性决定了其巨大的投资风险性。因为高薪技术产业投资数量大,利润回收周期长,产业成功化率低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存在很大的风险性,风险投资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选择是相当谨慎的它们对项目的审批都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以确保风险投资的稳健性目前,计算机、网络、生物医药、环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境保护和保健产品等领域。《商场现代化 2007年12月(中旬刊)总第524期此外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如Ic(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现代生物技术,以及以现代中药为代表的药物研发各领域在吸引风险投资时纷纷将自有知识产权作为主要卖点,知识产权已经日渐成为风险投资的新要素。在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时如果忽视知识产权将可能会加大风险投资的风险而将要出台的《职务发明条例》和相关法规将从国家层面上明确专利技术参股以及专利质押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的合法性,使风险投资股权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也将会使得知识产权在风险投资中的地位更进一步提升。在选择了某一具体投资项目后,风险投资机构还要对该项目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从而准确评价该项目的价值,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包括外部环境评价和项目所属企业内部环境评价。外部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该项目所处的行业分析、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及竞争对手分析,对项目所属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的概况员工概况、企业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财务状况等在对项目的内外环境以及项目本身的价值和风险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估后风险投资机构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日期:

西安培华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 院系: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高风险的高科技项目,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它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的支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并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策略。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主体;投资资本

目录 摘要 (4) 目录 (5) 1绪论 (6) 2风险投资概述 (7) 3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8) 3.1 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不足,缺乏合格的风险投资主体 (8) 3.2 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 (9) 3.3 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滞后不健全 (9) 3.4 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滞后 (10) 3.5 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 (10) 4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2) 4.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12) 4.2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12) 4.3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加快制定相关法令法规 (13) 4.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13) 4.5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13) 5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

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 2008-12-26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EZCapital 点击量:1460 涉及行业: 投资行业 如何减少风险投资项目的损失,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缺乏便捷市场化的退出渠道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通过向开发高新技术或使其产业化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资本,通过股权转让(交易)收回投资的行为。风险投资一般不以控股和分红为目的,而是通过资本与管理投入,在企业的成长中促进资本增值,并且在退出时实现收益变现,再寻找新的投资对象。风险投资行为是市场行为,其最终目的是盈利,为了实现这种大大超过一般投资行为所带来的高收益,需要有一个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从另一方面看,风险投资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投资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的中心环节,没有便捷的退出渠道就无法补偿风险资本承担的高风险。风险投资的成功率非常低,其收益一般通过风险投资组合的整体效益来综合考察。根据一项关于美国13个风险投资基金的分析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总收益的50%来自于6.8%的投资,总收益的75%来自于15.7%的投资。真正能为风险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投资项目还不到1/4.所以,如何减少风险投资项目的损失,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缺乏便捷市场化的退出渠道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退出方式的分析比较 风险投资主要是通过股权转让或股票上市获取投资回报。收益变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公开上市发行 公开上市发行即第一次向一般公众发行一家风险企业的证券,通常是普通股票。IPO是风险资本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投资收益也较其它方式高,大约占美国风险投资退出量的30%.无论风险投资公司还是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都比较欢迎IPO退出方式,但IPO退出周期长、费用高。目前,我国企业上市有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途径。 (1)直接上市。可分为国内直接上市和国外直接上市。现阶段我国的主板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变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要求较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达到要求;第二,主板市场上的法人股、国有股不能流通和交易,这与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撤出风险资本实现收益回报的根本目的相矛盾;第三,在服务于国企改制和扩大融资渠道的政策下,以非国有为基本成分的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的通道。能够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限制了其作为风险资金“出口”的作用。到国外直接上市对国内众多企业来说显然缺乏实力。 (2)买壳上市。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陆续分化出一批业绩不佳、难以为继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仍保有上市资格,被称为“壳公司”。“壳公司”因其拥有上市资格而成为其他欲进人证券市场的企业利用的对象,日渐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并取得控股权来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买壳上市通常由两步完成。第一步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绝对或相对地控制某家上市的股份公司;第二步资产转让,上市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从而将自己的有关业务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安培华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院系: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高风险的高科技项目,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它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的支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并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策略。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主体;投资资本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1绪论 (2) 2风险投资概述 (3)

3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 3.1?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不足,缺乏合格的风险投资主体 (5) 3.2?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 (5) 3.3?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滞后不健全 (5) 3.4?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滞后 (6) 3.5?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 (6) 4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7) 4.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7) 4.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8) 4.3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加快制定相关法令法规 (8) 4.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8) 4.5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8) 5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投资实质上是一种高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从而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它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的支持系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风险投资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我国风险投资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的运作,使高新技术产业大规模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许多方面还需完善。 2风险投资概述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又被译为创业投资。根据美国全面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具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