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教:操作法的原理及其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幼儿园早教:操作法的原理及其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操作法的原理及其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法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活动,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操作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法;在幼儿实践活动中,则尤其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

一、操作法的心理学依据。

在国内外心理学有关思维发展及儿童思维特点的研究中,有大量的材料为我们认识幼儿数学教学的规律和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和启迪。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思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时,提出了“内化说”,即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理论。强调儿童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就是外部物质活动的内化过程。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加里培林等是这一学说的倡导者,特别是加里培林以维果斯基和列昂节夫的“内化”学说为基础,详细研究了智力活动形成的“内化”过程,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假说,认为儿童最初的智力活动只是一些实际的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使智力活动最终形成。“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来实现的。

前苏联幼教专家A"M·列乌申娜对幼儿数学教学中幼儿智力活动的发展所进行的具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加里培林的理论。她以认识数为实例详尽分析了幼儿数学智力活动中反映深度的不同水平、不同性质的五个阶段,强调指出:数学教学中幼儿智力活动的发展是从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利用实物或图片开展的活动)开始的,以后渐渐地转变成这些活动在头脑中的表象,再往后才完成了向用抽象科学概念进行思维活动的过渡。她的研究成果对幼儿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动作,特别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所起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他对思维、学习、教学等多领域的深入考察,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在他的研究中也触及到儿童对数的理解的独特方式和水平,他特别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数学关系是不能直接用语言来教的。他进一步对数学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数学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数学开始于对于物体的动作”,因而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意义。他对“运算”这一概念的解释表明:“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可逆转的动作。”他认为主体要认识物体,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必须移动、连结、合并、拆散以及再集拢它们,从而改变它们,头脑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身体的和心理的活动之间的协调是建立逻辑知识的关键。

皮亚杰的理论和论述揭示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建立在通过自己对客体的动作基础上,从而强调了儿童应作为主动学习者,教学必须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才能有实效。

我国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内化论”,并对此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强调思维最初和动作紧密相连,其后可以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词的作用.外部动作逐渐压缩,使反映过程逐步深化。

在论及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特别是手的动作的发展对思维的重大、积极作用时,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手的动作的发展,导致手与眼即动觉和视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特别是双手合作的动作发展,儿童就进一步认识了事物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因而知觉的概括性也随之提高。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扎波罗热兹等人根据实践活动在学前儿前智力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这一基本原理,在有关研究中特别重视儿童的直观(动作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的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两种思维形式比概念思维有更大的潜力,不仅在学前儿童而且在学龄儿童的一般智力过程中也起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对物体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有赖于他们自身直接与物体相互作用,动手操作物体,以刺激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实现外部动作向内部思维活动的转化,从而积累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仅靠成人的讲解灌输、抽象符号的记忆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形成数概念的。勿容置疑,操作法是幼儿数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二、操作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对操作法的心理学依据及其在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有的教师认识还是不足的,因而在实际运用中难免出现一般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给幼儿的操作材料五花八门,数量关系不突出,幼儿难以从中有所发现;有的没有指导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数量关系,致使幼儿把操作材料当作一般玩具来摆弄;有的把操作活动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仍然重在教师的讲解上,幼儿的“操作”只是在教师口令下的机械模仿动作……这样,幼儿就不可能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动作发现数学关系、获得数学经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不少幼儿家长缺乏对这类方法意义价值的认识,更难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操作材料和操作的机会,并指导孩子有效地学习。家庭中的数学教育更多是死记硬灌,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的厌学和负担。因此,有必要向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和广大家长介绍操作法的意义和原理,介绍正确运用它的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正确地应用之。

应用操作法促进幼儿理解掌握数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创造物质条件

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教学中应用操作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应得到保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利用多种实物进行操作的机会,使幼儿主动操作的学习成为可能。同时,要注意操作物的直观形象性和它的可操作性,为幼儿准备的操作物应是确能动手摆弄、拼拆、移动的,如果只是给幼儿观察,无法动手,也就失去了操作的实际价值,更何况仅凭视觉获得感知体验往往是不全面的。只有多种感官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手的动作参与,数学关系的感知才能真正体现出动作对思维活动形成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应尽可能人手一套,除自制和购买的专用学具外,应吸引幼儿及其家长收集利用经济便宜的自然物。如植物的种子、竹棍、石子和一些废旧物品等。可考虑分组、轮流、交换使用,确保幼儿都能有充分操作的机会。

2、突出物体的数量关系

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应特别注重突出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关系引起应有的注意,使动作直接指向某一数学关系,对其进行积极的感知,求得具体的理解。要避免操作材料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影响幼儿的理解把握,如:最初让幼儿通过操作比较物体的厚薄,所提供的物体应主要是厚薄变量上的差异明显,而其他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最好相同,不要有太复杂的干扰,使幼儿一接触它,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物体间存在的厚薄差异,正确地感知区别出来;又如,教幼儿点数实物,理解总数的意义,最初也应提供同样特征的同类物体,促进幼儿从数数操作中领悟数的实际含意,尽早抽象出数量,待幼儿稍熟悉后,又须注意点数的材料是同类但具有不同特征的物体,促使幼儿排除其它特征的干扰,准确地认识数量,进一步抽象出数概念。因此,在准备操作材料前,教师一定要分析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数学概念、属性特征,使之成为突出的强刺激,引发幼儿从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去主动探索,领会数量关系。

3、配合明确的语言指导

注重提供充分操作机会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明确的语言指导。皮亚杰说过:无心地操作物质材料不能算主动的学习。幼儿操作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则应有启发性,促进他们的操作和思维活动,同时语言要简练,不应妨碍幼儿的操作,必要而恰到好处地提间、提示,还能强化操作目的,积极影响幼儿的操作;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操作要求不应过高,要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整理自己获得的体验,概括抽象成数量关系。再者,幼儿在操作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提醒他们纠正,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发展偏差,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的掌握。

4、保证必要的操作时间

幼儿通过操作物体,使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尤应注意为幼儿留足操作的时间,使动作向思维的转化成为可能。特别是小班幼儿思维欠敏捷,又不熟悉操作技能,面对新的概念得“慢慢来”,急于让幼儿快做、快摆,指望他们匆忙的摆弄就能获得理解是不现实的,这样势必打乱他们的思维过程,使操作流于形式;更不能以教师的演示操作代替幼儿的操作,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总之,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在白己操作物体过程中去发现,思考将要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

5、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操作法在幼儿理解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也非常重要。但它不是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它的优势也要在与其它方法有机的结合、相互配合下方能显出来。因此,强调数学教育中充分发挥操作法的作用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其与多种方法有效结合使用,使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共同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质量。

英语早教启蒙手指谣第1季 中英歌词及教学建议

1 Two Little Eyes 两只小眼睛 Lyrics by Anon 作词Anon Composed by Anon 作曲Anon Piano by Jim 钢琴Jim Vocal by Tim 演唱Tim Creative Design by Jim & Tim 创意设计Jim & Tim Say It说 Two little eyes to look around Two little ears to hear each sound One little nose to smell what's sweet And one little mouth that likes to eat. Sing It 唱(曲调: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Two little eyes to look around 两只小眼睛到处看, Two little ears to hear each sound 两只小耳朵听见每个声响。 One little nose to smell what's sweet 一个小鼻子闻到香味, And one little mouth that likes to eat. 一张小嘴巴喜欢吃。 Two little eyes to look around 两只小眼睛到处看, Two little ears to hear each sound 两只小耳朵听见每个声响。 2 I Can Mix A Pancake 我能混合煎饼 Lyrics by Anon & Tim 作词Anon & Tim Composed by Anon 作曲Anon Piano by Jim 钢琴Jim Vocal by Tim 演唱Tim Creative Design by Jim & Tim 创意设计Jim & Tim Say It说 I can mix a pancake. I can stir a pancake. I can pop it in a pan. I can fry a pancake. I can toss a pancake. Catch it if you can! Sing It 唱(曲调:Happy Birthday) I can mix a pancake. I can stir a pancake. 我可以混合煎饼。我可以搅拌煎饼。 I can pop it in a pan. I can fry a pancake. 我可以把它放在平底锅里。我可以炸煎饼。 I can toss a pancake. Catch it if you can. 我可以抛煎饼。尽量把它抓住。 I can toss a pancake. Catch it if you can. 我可以抛煎饼。尽量把它抓住。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数学内容虽然都很浅显,但是要做到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年龄小、知识少,抽象概括能力弱,思维的特点,设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教学内容形式为主。 关键词:合理安排、激发兴趣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所说的数指的就是数学。可见学习数学对一个人的前程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的简单的知识,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幼儿园这一块应如何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呢?我就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合理安排数学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数学内容虽然都很简单、浅显,但是要做到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考虑到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知识少,抽象概括能力弱的思维特点,设计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内容形式为主;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内容的选择、深浅度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在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需要将一项内容要求分解为若干相互衔接,由浅入深的具体内容,然后将这些具体内容分配到各个教育活动中。 二、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但是数学学科具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学习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思维训练需要比较严格。但是幼儿年

龄小,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颜色、形状,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学习轻松愉快,饶有兴趣。 幼儿最喜爱游戏,这一方面是由于游戏的特点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如果教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初步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在各类游戏中,都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三、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实现增进知识和发展幼儿智力。因此,游戏在数学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幼儿巩固数学初步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必然会接触到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数数和计算动作(如跳跃、爬钻、玩球、攀登等)的次数,复习和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加深对数的含义的了解,提高计算兴趣。 游戏也能够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说游戏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的知识。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让幼儿学习数学为入小学做准

幼儿数学教学的8种途径

幼儿数学教学的8种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在此,笔者介绍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力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幼儿园课前小游戏大全

幼儿园课前小游戏大全 作者:李丹丹李亮来源: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幼儿园 1.手指做饭 切切菜(两手小指相勾,无名指和中指并起,向下切)。 擀擀面(无名指、中指弯曲,食指向两边运动)。 包包饺子(三指并起,上下运动和拇指相碰)。 捣捣蒜(两手小指相勾运动拇指)。 2.手指捣米 对春对春捣捣(右手心向上,两手拇指运动如捣米状)。 扫帚扫帚扫扫(手形同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中运动,如扫地状)。 簸箕簸箕扇扇(手形同上,左手食指、中指向上运动如扇风状)。 小鸡小鸡啄啄(手形同上,右手中指与指指相碰如啄米状) 3.手指上课 手指上课(两手五指相顶)。 大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 小门开了(两手小指分开)。 二门开了(两手食指分开)。 后门开了(两手无名指分开)。 中门也开了(两手中指分开)。 小朋友都进来了(两手十指交叉抱拳)。 教室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 老师走进来了(左手食指竖起)。 全体起立,(交叉的十指全部伸展)。 坐下(两手交叉抱拳)。 报数1(手形同上,右手食指伸出,然后立即放下)。 2(左手食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3(右手中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4(左手中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5(右用无名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6(左手无名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7(右手小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8(左手小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大家早操一二一(先伸展左手手指,然后换右手。按口令左右手轮番伸展) 一二一(先伸展右手手指,按口令右手左手轮番伸展) 立定!解散(立下时停止运动,双手成交叉状,解散时两手放开)。 4.全体集合 大拇指出列(两拳相靠,大拇指竖起)。 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入列(大拇指随口令向前弯屈,入列口令时拇指收回)。食指出列!齐步走(两手食指伸出) 一二一,!立定,入列(食指随口令弯曲,入列口令时食指收回) 全体出列!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两手大拇指相顶,其他田四指随口令弯曲)。 跑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解散(手指加速做做弯曲运动,立定时停止运动,解散口令时,两手分开)。 5.手指眼镜 一勾金(两手背对,小指相勾)。 二勾银(无名指相勾)。 三勾铜(中指相勾)。 四勾铁(食指相勾)。 一勾出来个老先生(两手由里外翻,中间抱着一个大拇指)。 老先生又不见了(两手撒开)。 到哪儿去啦?商店里面买眼镜(用食指指向前方)。 老先生选了一副好眼镜(两手相互勾起,拇指与食指民圆圈做成眼镜状,放置眼前)。 6.手指小车 小车小(两手中指与大拇指相接)。 小车巧(两手无名指交叉,双手食指各自勾住无名指)。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6647566.html,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作者:徐丽敏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3期 摘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将学习活动游戏化、生活化。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习得经验,对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思维能力;游戏化;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1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提出了四方面的目標:(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1]。由此可见,数学教育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概念,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培养和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其他领域的的深入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呢?如何转变教师教育方式和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更新教育观念 1.1 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思维发展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然而,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化”倾向依然比较严重。在数学教育方面尤为明显。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集体教学比较多,即使辅助小组、游戏、区角操作学习,幼儿也是在教师的高控指导下认识、学习算术。由单纯的认知、算术培养的则是计算器型幼儿,既不利于幼儿的兴趣培养,又极大地束缚和禁锢了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 幼儿现阶段的数学思维是指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感知生活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进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变被动接受式教学为让幼儿主动操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快乐,获得直接经验,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1.2 教学目标与幼儿兴趣特点相结合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下面我分享一些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现今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

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 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 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纸币,让幼儿分辨他们的不 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 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帮幼儿把买糖 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五、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一、xx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1.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3.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二、阶段目标: 三月份: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4.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第一周: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第二周: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第三周: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第四周: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四月份: 1.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 2.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3.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4.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第一周: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第二周: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第三周: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第四周: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五月份: 1.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2.能根据数字1、2、3、4、5取相应的实物,感知数与量的结合,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从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品。 4.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第一周: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整理稿)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2009年数学常规课教学区域专题研讨)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 一、问题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一个教学活动究竟要教孩子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所以教学目标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师为此制定的知识目标是“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察上,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无需付出努力就能做到,所以我们在知识点的难易层次上必须提升一个梯度,如可增加“尝试根据某一特征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的坡度设置,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果子”的成功感。

2. 目标表述笼统。有的教学目标虽看似表达完整连贯,但从任何一点教学目标看,都无法断定这个教学活动究竟教的是什么,甚至个别教学目标可套用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如:一位教师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各种水果都是有种子的。(2).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着笼统含糊的问题,第一点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点目标更缺乏针对性,适用于任何一个科学活动。案例:中班体育活动“猫捉老鼠”的目标表述为:引导幼儿练习钻、爬、翻等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爱劳动 的良好品德。这两条目标看似全面,既有动作,又有身体素质,还有社会性、个性品质,但却是准确性不够的几条很笼统的目标,如爬的动作要领是手膝着地爬,还是手脚 3. 表述方式不一。如果我们从表述的逻辑性看,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不统一的现象。例: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一:“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这是从幼儿行为发展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即把幼儿作为主体来表述。目标二:“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这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即把教师作为主体来表述。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学活动目标中,表述主语混乱,前后不统一。 案例1: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年画”的目标为: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教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由此可见,目标表述中运用了“培养”“教”等词,表明这次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的绘画技巧以及“大胆尝试”的作画态度。这种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达了教师组织这次教学活动预期的教育作用。 案例2:班美术教学活动“多彩的秋林”的目标为:一是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二是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大胆尝试、欣赏色与色交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三是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并能正确摆放和收拾。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来表述的,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目标:“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等也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学习指南

《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学习指导书 课外学习与训练是巩固和理解本课程基本理论、扩展理论和实践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理论、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课程的课外学习与训练方案。 一、课程概述 1.本课程定位: “了解0-3岁保育教育的有关知识和婴儿保育教育的一般方法”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中明确提出的幼儿教师必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0-3岁婴儿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属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课程。此课程受众为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及本科学历层次学生。 2.本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目标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在幼儿园及亲子园熟练开展婴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及对婴儿家长进行保育教育指导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0-3岁婴儿身心发育的主要特点,0-3岁婴儿喂养、护理、疾病的保育常识,0-3婴儿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0-3岁婴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基础知识;掌握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的基本技能,掌握对0-3岁婴儿家长进行保育教育指导的基本技能。 3.课程模块的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涉及0-3岁婴儿保教工作的部门有幼儿园(托班)、亲子园(早教指导班)以及卫生及计生部门(儿童保健科)等,为了使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的学生未来能够适应上述部门的工作,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三方面内容:婴儿保育基础知识及技能、婴儿教育基础知识及技能、婴儿家长指导的基础知识及技能。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和安排上,我们设计了4个模块,11个章节。第一模块为婴儿身心发展与保育(含绪论共五部分,21课时);第二模块为婴儿身心发展与教育(共五部分,22课时);第三模块为婴儿早期教养指导(共两部分,11课时);第四模块为考试(共六部分12课时)。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分类活动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分类活动 分类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概念、进行早期逻辑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数学分类活动的内容 数学分类活动类型从简单到复杂,有以下几种。 1、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幼儿都能直接感知,因此按物体外部的某一特征分类,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如把一盒各种颜色的木珠,按颜色差异分别放在不同的小盘里。在按物体外部的某特征进行分类时,如果存在各种干扰因素,那么分类难度也就提高了。例如按颜色分类时,如果物体大小或形状也不同,这时幼儿要设法排除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特征的干扰,才能按不同颜色正确分类,其难度就明显提高了。此外,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比按物体外部的某一特征分类要困难,因为物体的用途是指它与人们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无法看到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因此这种分类适合幼儿在学习了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之后进行。 2、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这种分类形式要求幼儿能同时从两个角度(或称维度)来划分物体的类别。例如当分类要求时将红色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起时,幼儿只有找出红颜色的,而且是正方形的纸片才符合要求。在对物体进行这种形式的分类时,要求幼儿必须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要求,其难度显然是提高了。 3、按照物体的一个特征的肯定与否定的标准分类 所谓肯定标准是指:符合某一特征的所有物体;所谓否定标准是指:不符合某一特征的所有物体。因而其概括性和抽象性更高一层,学习的难度也更大了。例如,要求按红色(肯定)与非红色(否定)的标准分类时,非红色不是单指非红颜色的某一种颜色,而是指除红颜色之外的所有颜色。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比按照某一具体颜色进行分类更为概况和抽象。 4、多重分类 多重分类是指对一组物体可以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例如,一堆衣服可以按穿着的季节进行分类,也可以按成人装和童装、男装与女装、棉织品与非棉织品进行分类。具体地说,一件衣服可以是夏季服装,也可以是成人装或者是男装。多重分类要求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即转换分类依据,观察与思考同一个(或同一组)物体归属的不同类别。这种分类对思维

浅谈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doc

浅谈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基于幼儿特殊的心理阶段特征,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记忆有针对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小班化的课堂更生动有效。本文主要以和谐课堂的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思考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幼儿园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让幼儿“玩”,让幼儿“做”和“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创”。同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而避免课堂上活跃的身影仅仅只有那么几个幼儿。同时也发挥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作业的布置上,设计原则应该遵循新颖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 (一)利用多媒体,点燃兴趣的火花 动态而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产生探究欲望。在具体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在享受数学思维的欢乐愉快的气氛的同时,渐入佳境。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后面,是幼儿积累知识,启蒙思想和能力的提高的过程。 (二)鼓励质疑,培养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顾明远也有类似的表述:“问题是能够促进幼儿思考,但它始终是被动的,只有当幼儿进行思考产生问题时,才是积极的。”如当幼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时,教

师要做的不是立即评价,而是应该鼓励幼儿发问和思考,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和解答。在幼儿发问和思考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完善和升华。 二、构建多样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促动 在当今探究教学盛行的时代,幼儿数学教学中也不能例外。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其他学段的有比较大的区别,应注重幼儿的心理特征,探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生活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中寻找和探索有关数学知识。在此期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以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以信任和充满期待的眼光引导幼儿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过程,科学调控,是广泛和丰富的探究性学习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现实,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提高素质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 (二)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是当今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合作,因此,应在幼儿阶段就注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体验能够让幼儿高手到数学课的魅力,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其协调发展。同时,在合作――互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工合作,行程动态认识。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儿也形成了民主平等的观念,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三)激励――自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赞扬,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积极学

最新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数学教育心得体会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11)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量的差异,物体的现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大班: (1)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

《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 一、套装名称 《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 二、单册名称 1、《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生活认知》 2、《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语言启蒙》 3、《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数学思维》 4、《手指谣——幼儿手思维游戏〃品格培养》 三、成品尺寸 22.5cm(高)*21.0cm(宽) 四、开本 20开 五、页数 40 页 六、定价 12.80元 七、组合形式 四册一套 八、工艺 封面用纸:白卡 250g 内文用纸:铜版纸157g 包装形式:平装(右侧磨圆角) 九、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十、本书卖点 ★快乐时光,随手拈来:本套手指游戏不需要宝宝借助任何道具或者占用太多场地,仅凭自己的双手,就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营造出快乐的时光。 ★分门别类,丰富见闻:本套丛书从语言、数学、生活、品格四

大领域入手,有的放矢地增长宝宝的见识,让宝宝变得越来越聪明。 ★韵律优美,好学易记:集合幼教专家的智慧编创的儿歌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好学易记,让宝宝在游戏中增加词汇量和语感,获得语言水平的提高。 ★游戏新颖,兴趣盎然:根绝儿歌内容设计的手指操游戏,活泼新颖、丰富多彩,十分贴合宝宝的兴趣爱好和手指运动发展能力,让宝宝在灵活多变的游戏形式中,有针对性地锻炼手指、关节的灵活性,提高精细动作的发展。 ★插图精美、造型可爱:充满稚趣的插图,明亮丰富的色彩,激发宝宝艺术鉴赏力,带给宝宝美的享受。 ★边听边读、边玩边学:本套手指谣,玩法多样,丰富有趣,爸爸妈妈不仅可以给宝宝念儿歌,教宝宝做游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读儿歌、玩游戏,让宝宝在温馨有爱的良好氛围中陶冶性情,锻炼手脑的协调性,在简单快乐中健康成长。 十一、理论支撑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手是人们接触事物、感知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因而手部的精细动作发展在人的心智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大脑、语言能力发展尚不完善的婴幼儿而言,动作能力的发展更是促进其智能、心理发展的前提,因此家长平时让宝宝多观察、多动手,宝宝才能更聪明。 具体而言,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包含手眼协调、手腕转动、手指伸展、指尖捏点、握笔拿勺、书写画画、剪贴折叠等小肌肉群的动作。这些基本动作的掌握能为宝宝日后准确地感知、认识事物、丰富想象、艺术创造,以及思维的多元发展和自主生活、学习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十二、短语 动动小嘴念儿歌,动动小手做游戏 爸爸妈妈一起来,宝宝越玩越聪明

关于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

关于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少的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纲要》所规定的内容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学习《纲要》以外的知识。例如:学前班数学课本上只有简单的5以内的组成分解、加减法、序数及简单的形体内容。原来半年学完的课本,现在幼儿园只用几个活动就学完了,而且全都能领会。再就是各年龄班存在着重复教学。如中班讲了5以内的组成分解,到了大班还要学习5以内的组成分解,学前班也还得如此。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幼儿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

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中班“排数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内的数的认识。大班认数活动学习“5”的组成分解的活动目标是:①认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②书写数字“5”。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三、操作材料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教师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出“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再是,忽视幼儿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并成为幼儿将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幼儿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尤为关注。在现阶段,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幼儿教师进一步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标签: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明确教育活动开展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人意,使幼儿数学教学无法有效地开展下去。笔者建议,幼儿教师应该制定合理规划的教学内容计划,并以此为目标去执行。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目前,在实际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的满堂灌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内容方面,也是过分关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以旁观或者放任为特点,甚至幼儿被当成没有思想的个体来对待,不考虑他们的教学感受,更不用提让幼儿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呈现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没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缺乏操作性并且过于凌乱的教学内容让很多幼儿望而却步。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幼儿的关注,教学设计任务过重 当前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过分看重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开展到哪一步,很多教师重知识、轻发展,只重视对幼儿数学知识的强制灌输,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甚至很多的幼儿园大班开设了很多小学的课程,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在设计幼儿数学的教学方案时,侧重幼儿对加减法运算、抽象数数及几何图形的相关认识概念的教授,没有正确引导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数、量等进行有效观察。过重的教学任务设计,严重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范围。 (二)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幼儿潜力的发挥 幼儿园的孩子普遍都是处于2~6岁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客观因素及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个年龄及心理特点去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有很强的直观性,就是喜欢直接把题目的答案告诉幼儿,对幼儿的思考过程毫不关心,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幼儿潜力的发挥。

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是学习数学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以适应新世纪的幼儿数学教育。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使学习机械化。 目前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承受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在现实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是游戏却成了幼儿数学活动的一种表面化形式,成了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个评价标准。游戏的作用应该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并且起到辅助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而现实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把操作法作为一种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使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用途不大,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时间不够充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法 1.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动作对发展幼儿数学思维的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

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尝试性操作的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在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大小、颜色、名称)变换分类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多,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幼儿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使用的分类方法设计分类提示卡,便于能力差的幼儿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分类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幼儿当成合作的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从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加上环境上宽松、和谐,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地“做”和“玩”,显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动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学习单数、双数”,课前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知识宫,在知识宫里准备了很多礼物。活动前,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要带他们去知识宫玩。幼儿一听,立即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试一试。然后教师要求大家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谁找对了,谁就得到知识宫里的第一份礼物。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尝试的积极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探索活动。又如“认识时钟”,让幼儿置身于为活动创造的钟表展览馆的环境中。教师边欣赏边思索:“这些钟表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各种形状的钟和表?”这就激发了幼儿主动求知的兴趣,同时调动了求同、求异探索的主动性。 3.在情境中学习。 要让幼儿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