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

“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基础,以此确定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对幼儿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小班中班大班

认知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并能正确区分

4、学习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两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6、按数(5以内)取物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说出其名称

8、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9、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并学会基本的运用1、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学习顺数和倒数

2、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即学习数量守恒

3、认识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5、学习按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物体的正逆排序

6、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

7、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

8、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9、学会比较粗细、厚薄、轻重等量的差异

10、学习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即学习图形守恒

11、初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简单关系

1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13、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14、学习向上、下、前、后等指定方向运动

15、认识并学会运用“今天、明天、昨天”等时间概念

16、理解“=”和“≠”等符号1、学习10以内序数、单数、双数、相邻数等概念

2、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理解其包含、互换、互补关系

3、学习10以内加减计算,并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理解“+”“-”“<”“>”“→”等符号的意义

5、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6、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将物体分类

7、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了解序列排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9、学习自然测量

10、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右、向左方向运动

11、学习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12、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数学经验

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中大胆回答问题

2、产生对数学幼儿的兴趣以及操作数学活动材料的兴趣

1、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2、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3、主动、专注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1、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2、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蜻蜓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3、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4、学习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调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操作技能目标1、听懂教师的要求,学习按游戏规则活动

2、学习用语言讲述同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和操作活动材料1、学习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并检查自己的活动结果

2、学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3、基本学会数学操作活动技能1、倾听清楚操作活动的规则,按规则进行活动并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能清楚的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2、目标的全面性

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一般说来,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二是错误理解“全面性”,表现为脱离活动内容和具体情境的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即凡是数学活动就必定有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从而使某些目标成为装饰或点缀,对幼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并无价值。

3、目标的针对性

由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目标应当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而不是空泛、笼统的。如某中班数学活动“家里的数字”的目标设定为:

(1)感受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家的美好情感。显然,这样的目标是空洞而无针对性的,无法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依据。

这一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

(1)寻找和搜集家里带有数字的照片或图片,通过交流与分享活动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愿意与同伴交流,尝试大胆表述;

(3)在集体参与的观察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萌发对家的美好情感。这样的三条目标就比较有针对性。

4、目标的统一性

美国课程专家布鲁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学目标,就是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也就是说,教师既可以以幼儿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行为目标),如幼儿“说出”“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教育活动目标中,主体必须统一。一般来说,为了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我们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方式可使教师从幼儿行为的变化中观察他们的发展状况。

例如,某大班教育活动“我和影子捉迷藏”的目标为: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比较与测量影子的一般方法;

(2)在观察和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以上目标在表述上缺乏统一性,而且目标定位比较空泛,不够具体,过分突出认知目标。

这一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1)尝试用同一种材料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解决在比较与测量影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在画影子与比较、测量影子的活动中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提出问题。调整后的目标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较为统一。

5、目标的适宜性

目标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目标是否适宜。首先,判断该活动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发展基础相适应,是否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判断该活动目标是否与上一层级的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已将上一层级目标具体化,从而使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能在互相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及各年龄阶段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及各 年龄阶段内容与要求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及各年龄阶段内容与要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敏感,有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性和独立性。 2、逐步积累有关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3、学习正确使用操作材料,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能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托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愿意参加数学游戏,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摆弄。 2、感知并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形状变化感兴趣。能指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3、学习按物品的一维特征标记进行分类。(名称、颜色、形状、大小)。 4、感知“1和许多”。感知一个同名称的集合(实物)。 5、学习10以内的唱数。3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运用实物进行3以内的按数取物。 6、在比较中认识物品的大小、多少。 7、感知上下、里外的空间方位,能区分白天和晚上。 8、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按标记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小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材料。 2、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并对生活环境中的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能按形状进行配对、组合拼搭。 3、学习按物品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 4、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并了解其关系。感知个数在5以内集合中的每个元素。 5、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重叠、并放、连线)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并区分多、少和一样多。 6、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大小、长短)或某一特征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并能找出最大(长)或最小(短)的。 7、学习5以内的数数(实物、点子),能说出总数,并能手口一致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8、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里外、前后的空间方位及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9、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有初步的规则意识。10、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中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 2、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能关注周围环境中物体形状、量的差异。 3、学习按物品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4、结合日常生活,会区分形成2—3个不同集合(元素个数在10以内),感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 5、学习按量(粗细、高矮、厚薄、宽窄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 6、学习10以内的数数(顺着数、倒着数、目测数群)。形成数序,认识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序数)。 7、学习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不受物体大小和空间排列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8、学习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尝试有简单规则的数学活动。 9、能在老师帮助下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乐意与同伴、老师交流,养成倾听的习惯。 大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学习按物体二~三维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3、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 5、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6、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7、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8、学习二、四等分;感知守恒;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区分左右(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10、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年、月、星期的名称和顺序。11、认识并尝试应用钱币。12、能用语言表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13、运用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与同伴进行数学游戏,积极、主动地参与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 过数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 好地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需求。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1. 培养数学兴趣:幼儿阶段是培养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通过寓教 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 数学学习活动。 2.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数学 教育,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幼儿园通 过系统的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数数、算数、几何等方面的基础数学 技能,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培养合作意识: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的学科。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1. 数字和数量概念: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幼儿需要学习认识和理 解数字的概念,通过数数和计数的活动,掌握数量的概念。

2. 算术运算:在幼儿园阶段,幼儿需要学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 算规则。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让幼儿对加减法有初步的认识和 掌握。 3. 形状和空间:幼儿园数学教育还要涉及到几何概念,幼儿需要学 习认识和理解基本的几何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以 及空间关系的理解,例如前后、左右等。 4. 排列组合和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排列组 合和模式的概念。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 思维能力。 5. 问题解决:数学教育强调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 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三、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1. 教师引导:幼儿园数学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启发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体验式学习: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式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游戏和绘画等方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3. 多元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数学游戏、教具、图书等,来丰富数学教育的内容,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目标(最新完整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目标(最新完整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目标如下: 1.感知和操作:幼儿能够通过直接的经验或图片、标志等,感知和理解形状、大小、空间等数学概念。 2.计数和数数:幼儿能够手口一致地数物品,并理解数量的意义,例如“4个苹果”、“5本书”等。 3.模式和排序:幼儿能够识别出模式,例如重复的数字序列、颜色序列等,并能够按照特定的规则对物品进行排序。 4.集合和分类:幼儿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例如“哪些物品是红色的”,并能够根据特定的属性进行分类,例如“哪些物品是水果”。 5.解决问题:幼儿能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例如“如何分发苹果才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 6.推理能力:幼儿能够运用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例如“如果两个物品在一起,那么第三个物品应该是什么?” 以上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班科学领域数学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领域数学教学目标:

1.能正确感知6-10的数量,点数20以内物品,说出总数,能按标记、形状、颜色、大小、长短排序。 2.正确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 3.正确使用匙、夹子、串珠等工具,养成扶好筷子、端好碗的好习惯。 4.认识常见的动物和交通工具标志,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学习常见安全标志。 5.尝试运用图形、数字、文字等资料为商品编码,学习用符号制作标记。 6.喜欢身边的自然物,乐意用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装饰自己和美化生活。 7.喜欢玩数学游戏,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主动打开数与计量的窍门。 8.认识货币,并知道货币的作用,学习攒钱,规划钱的使用。 9.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趣味,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形成良好的习惯。 10.了解季节特征和动植物生长关系,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11.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儿歌帮助幼儿学习加减法。 12.喜欢玩沙、玩水,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灵活及动手能力。 13.学习两人合作玩棋类游戏。 14.学习用简洁语言描述简单的事物发展变化。 15.尝试利用图表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记录。 16.学习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11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量的差异,物体的现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大班: 1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5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11)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量的差异,物体的现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大班: (1)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5)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学前班数学教学目标(最新)

学前班数学教学目标(最新) 学前班数学有哪些教学目标 学前班数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 1.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3.激发幼儿用多角度地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使用比较、分类、排序、概括等方法。 4.培养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乐于合作与交流。 5.帮助幼儿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学具,喜欢尝试各种科学探索活动。 6.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形状知觉以及分析推理、抽象思维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7.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和大胆尝试的精神,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8.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大小、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空间概念的形成,学习区分前后左右里外等空间。 9.能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按物品的标签或物品本身特征进行分类。 10.能按物体量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会从1到10或从10到1的数数,认识数字1-10,知道其实际意义并可以正确书写。

11.认识常见事物的大小、长短、高矮、前后里外等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12.认识不同季节、性别、职业的人物,收集民间资料,感受民间艺人不怕困难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13.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通过学习使形成幼儿积极主动的个性倾向性得以发展。 这些教学目标有助于学前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数学前后的教学目标 数学前后的教学目标如下: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的目标是:掌握口的算,会正确、合理、灵活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地用铅笔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和简单的笔画。 2.初中数学主要目标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数学概念、数学事实、数学方法、数学逻辑、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系统,同时形成数学观念、数学技能、数学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 希望以上关于数学前后教学目标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趣味学前班数学教学目标 趣味学前班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概念、加减法、乘除法、简单的几何形状等等。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与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与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与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与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与"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基础,以此确定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对幼儿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小班中班大班 认知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并能正确区分 4、学习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两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6、按数〔5以内〕取物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说出其名称 8、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9、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并学会基本的运用1、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教育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教育目标 目标一:数数和数字理解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是让孩子学会数数和理解数字。通过数数的活动,幼儿将学会逐渐掌握数字的顺序以及数量的概念。他们将学会用语言表达数字,并能够将数字和相应的数量关联起来。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将逐步掌握数数和数字理解的基本技能。 目标二:形状和空间感知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二是培养幼儿对形状和空间的感 知能力。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各种形状,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物 联系起来,幼儿将学会分辨不同的形状,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和 相互关系。同时,通过参与与形状和空间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幼儿 将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目标三:排序和分类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三是教导幼儿进行排序和分类。 通过将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幼儿将学会将事物按照某种规则进行 归类,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他们将学会观察事物

的共同特征,并将它们分组或排序。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将更好地理解数学上的排序和分类概念。 目标四:量和测量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育目标之四是让幼儿开始了解量和测量。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有关量和测量的活动,幼儿将学会理解长度、重量、容量等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他们将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重量和容量,并能够描述它们的异同。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将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以上是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的教育目标,通过逐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基本技能,为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打下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简单明了的策略和活动,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总目标 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一)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三)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具体目标 (一)小班教学的具体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二)中班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 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 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三)大班教学的具体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小班数学目标

小班数学目标 在幼儿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小班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基础操作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1、理解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理解数的概念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他们需要理解数字代表的含义,比如1代表一个物体,2代表两个物体等。同时,他们也需要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如知道哪个数字更大,哪个数字更小。 2、时间观念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的时间概念,如早上、下午、晚上等。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概念,比如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形状和空间的理解:形状和空间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形状。同时,他们也需要开始理解空间的概念,比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游戏化教学: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比如,通过堆积木可以学习形状和空间的概念,通过数数游戏可以学习数的概念等。 2、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每天的作息时间表中包含了时间的概念,每天的饮食计划中包含了数量的概念等。 3、成功的体验: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成功的体验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数数游戏中的“找朋友”,让每个幼儿数出自己有多少个玩具,然后找到和自己玩具数量相同的幼儿。 三、提高幼儿的基础操作能力 1、手的协调性: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手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通过抓握、堆积、拨弄等动作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如,堆积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拨算盘可以锻炼幼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