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复习重点图文稿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复习重点图文稿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复习重点图文稿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

复习重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绪论部分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又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音部分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人类发出的咳嗽声、哭笑声、呻吟声?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叫做“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音高,在汉语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很明显。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音长,在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声母≠辅音,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见得都是声母,也有作韵尾。

韵母≠元音,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并不都是元音,还可以包括n和ng两个辅音。总结: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

4、音位: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5、威妥玛式拼音法:简称威氏拼音法。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比如:Tsinghua、Peking、Tsingtao

6、辅音的发音上册P30—32

7、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舌面元音有七个,即aoeêiuü,分类:上册P46—478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四呼”)

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i,u,ü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开头是ü?的韵母

9、韵母的结构可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头:i,u,ü充当,都是最高元音。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声音最清晰响亮,也叫“主要元音”。

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四个。韵文押韵的“韵”主要是指韵头后面的部分。

10、分辨鼻音尾韵母:前鼻音韵尾-n和后鼻音韵尾-ng

长针(zhēn)——长征(zhēng)引子(yǐn)——影子(yǐng)忠臣(chén)——忠诚(chéng)人民(mín)——人名(míng)

11、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55、35、214、51

12、音节是由音素(或音位)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结构分析要点:

1、首先观察音节有无省写。若有要把所有的省写形式恢复原型:(1)、以y、w开头的音节,y→i,w→u(2)、iu→iou、ui→uei、un →uen(3)、j、q、x、y后的u→ü?

2、双字母形式不要分开:zh、ch、sh、ng

例字:月、酒、雅、关、步、良、高、远、永、生、爱、舟、威、权、鹅13、词的分写与连写:

同一个词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句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要用大写。一句话的结尾要用句号,句号是一个小圆点。如:

Tuánjié?fèndòujiànshè?zǔguó!团结奋斗建设祖国!Cànlànyángguāngpǔzhàodàdì.灿烂阳光普照大地。

专用名称:如果是一个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短语,要按词分写,每个词的开头要大写。如:SìchuānShīfànDàxué(四川师范大学)

汉语人名的拼写:姓和名要分开写,每部分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L ǔ?xùn(鲁迅)MáoZédōng(毛泽东)

广告、标题、书名可以全部用大写字母。例如:XIANFENGSHUDIAN(先锋书店)XIONGMAOPAI(熊猫牌)14、音变

上声变调: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如:港口好比审美走访在去声前,一律变35。如:一样一向一定一块儿不怕不够不看不像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51。如:一般一边一年一成(变读51)不吃不详不管不想(仍读51)

轻声: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如:猩猩、妈妈、弟弟、娃娃、星星、劝劝、看看15、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等级:一级(标准的普通话)、二级(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各级中间又分甲乙等。

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高等学校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文字部分

1、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2、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具有图形意味,而隶书是由笔画组成,是真正的书写阶段。隶书之前是古文字时代,隶书之后是今文字时代,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3、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笔画的组合有三种方式:相接、相离、相交。

4、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注意:部首≠部件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

分成“立、日”两个部件。

5、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里总结了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6、造字法

象形: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日月刀入山水木雨口牛羊车舟泉瓜

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上下三刃甘本末亦朱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从、武、休、取、明、涉、益、从、森、家、孝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形声字都是合体字。如:“洋”,形旁氵(水)表示海洋有水,声旁羊,表示读音,组成从氵羊声的形声字。注意: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左形右声,这类最多:河、梧、锡、堆、挑、谈、惜、肝

右形左声:都、切、劲、攻、战

上形下声:芳,竿,宇,露,翠

下形上声:勇,型,袋,贷,岱,姿

外形内声:囤,阁,匣,裹

内形外声:,这类最少:问,闻,瓣,辩

*7、汉字的特点:

(1)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3)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4)有超越时空性

(5)是单音节语素

(6)不实行分词连写

*8、汉字的简化方法:类推简化;同音或异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保留特征或轮廓;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9、汉字的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0、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字。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

(注:*为重点记忆)

词汇部分

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2、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天、农、地)、多音节语素(吩咐、阿司匹林);

(2)按构词能力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例如:地、牛、走、重、行、我、你、葡萄、橄榄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如:民、语、伟、习、境、丰、型;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只表示附加意义,在词的结构中位置是固定的,如:老、阿、子、性、者、家。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叫做词缀。在词根前的词缀叫“前缀”,在词根后的词缀叫“后缀”。

(3)从语素的位置分,有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词缀都是定位语素,词根是不定位语素。

3、词由语素构成。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4、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成分。与之相对的是叫自由短语,自由短语一般就称为“短语”。固定短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上册P259第四题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P204第九题按布就班、以逸代劳、相形见拙、耳儒目染、前扑后继

5、词的结构:

(1)根据所含音节的数量,词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后两种统称复音词。例如:地、走、新、从、实验、分析、结构、道理(2)根据所含语素的数量,词可分为: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

单纯词中的多音节词分为联绵词、叠音词以及音译的外来词。

1.联绵词

联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其中有双声词(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如:参差,仿佛,忐忑,伶俐,崎岖,玲珑,蜘蛛,枇杷,吩咐,尴尬等),叠韵词(指两个音节中的“韵”相同的联绵词,如:彷徨,窈窕,薜荔,烂漫,从容,逍遥,蟑螂,哆嗦,蹁跹,叮咛。),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相同的联绵词,如:芙蓉,蝴蝶,蝙蝠,鸳鸯,蛤蚧等)。

2.叠音词

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重叠之后仍只是一个双音语素,是单语素词,不是词的形态变化。如:猩猩,姥姥,饽饽,潺潺,皑皑,瑟瑟。

3.音译的外来词

葡萄咖啡的士沙发尼龙巧克力歇斯底里

合成词(多语素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1).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途径体制价值

骨肉尺寸领袖

国家质量窗户(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此类合成词又称“偏义

词”。)

(2).偏正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如:主流(定中关系)密植(状中关系)

(3)中补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如:提高书本

(4).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司机管家注意动员达标(5)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地震月亮海啸民主胆怯雪崩

2. 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如:姐姐哥哥舅舅刚刚仅仅3. 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此类词又称派生词。

6、词义的性质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客观性。

7、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义,又叫理性义或主要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内容。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书面语:吝啬、散步;口语:小气、溜达、脑袋、狐媚子、倒爷

8、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

※义项的分类

(1)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义项。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来的。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都是词的本义(原始意义)。如:“走”,本义是“跑”,而基本义是“步行”。“兵”,本义是“兵器”,而基本义是“兵士”。

(2)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

(3)在基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如:“先生”——“老师”“丈夫”“医生”;“老”——“陈旧”“经常”“长久”“原来”“死亡”“最小”

(4)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如:“铁”——比喻坚硬(铁拳),坚定不移(铁的意志);“花”——比喻种类错杂(花里胡梢),不真实(花架子)、精华等意义。

9、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10、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现象。同音词(包括同音字)误用的结果便是写别字(白字)。

同音词的修辞作用:一语双关构成歇后粘连对举移花接木

※多义词与同音词易混的原因:同形同音是用同一个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这和多义词有共同之处。有的同形同音词就是从多义词分化而来的,因为

11、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9、语义场:

类属义场: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如:“锅—碗—瓢—盆”同属厨具类;“红—黄—蓝—白—黑”同属颜色类;“纸—笔—墨—砚”同属文具类。

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如:“大学—中学—小学”、“初试—复试”、

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做“循环义场”,如:“春—夏—秋—冬”。

10、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如:青霉素——盘尼西林、铁路——铁道、自行车——脚踏车

※同义词的辨析:

(1)、意义的轻重:损坏—毁坏—破坏、“盼望、渴望”、“违背”和“违反”

(2)、范围的大小;事故——事件——事情、局面”和“场面”、“边疆”和“边境”

(3)、集体个体:树木——树布匹——布人口——人

(4)、搭配对象:交换→礼物、意见——交流→思想、经验

(5)、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如:爱护——保护——庇护(6)、语体色彩:口语、普通用语——书面语、特殊用语如:脑袋——头部

(7)、词性:突然(形):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猛然(副):作状语

※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

(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

(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11、反义义场: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互补反义义场: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中间没有第三者存在。如:生——死动——静有——无出席—缺席白天—黑夜正确—错误

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外,有其他意义存在。如:

白——黑大——小高——低粗——细快乐——忧愁宽阔——狭窄朋友——敌人

※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

(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

(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12、外来词也叫借词,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法兰西、巴尔干、镑、巴士、加仑、模特儿、教授、摩托、体操、马达、幽默、浪漫、取缔、景气、哈达、资本、经济

13.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4、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15、1、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文言词(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古语词的表达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适当运用,可使表达典雅、委婉而多情趣;科技语体中经常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

可使表达简洁、凝练;用在贺电、唁电、重要声明中,可使表达具有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2)方言词

(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在语音上,要把外来的音节结构改造成汉语的音节结构;在语法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后,原有的形态标志就一律取消。外来词的意义也要受汉语词义的制约,往往要发生变化

类型:音译外来词(扑克,模特儿)、音义兼意译外来词(浪漫主义)、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卡车)、字母外来词(卡拉OK)

2、行业语、隐语

(1)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汇,或者叫“专有词语”

(2)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16、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

17、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8、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多来源于口语

19、歇后语指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20、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如:“搁浅”,由专指“船舶进入水浅的地方、停滞在泥沙里不能前进”,扩大到指称一切“事情遭到阻碍,停滞不前”

(2)词义的缩小: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如:“勾当”,原有“办事”和“事情”两种意思,现在只剩下“事情”的意思,且仅只坏事

(3)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如:“行李”原意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所带的箱子等。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移为原意的反面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补充练习题答案(全)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课后补充练习答案 刘小南 (这里所列的,是主教材上、下册书后所附的“补充练习”的答案。至于主教材各章节后的“思考与练习”的答案,都收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教学与自学参考》一书中,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书号7—04—021405—5) 第一章绪论 (一)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一 1. 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2. 汉语不大用形态变化,但不等于说没有形态变化,你能举出汉语有形态变化的事例吗?从事例中归纳一下,汉语有哪几种形态变化? 结合事例,汉语主要有下面几种形态变化:(一)重叠。如:认真→认认真真,讨论→讨论讨论,是构形形态。(二)加前缀或后缀。如:姨→阿姨,爱→可爱;想→想头,亮→亮儿,是构词形态。 3.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较高的语言之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汉语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有十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历史上,汉语对邻邦的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的语言都大量地吸收过汉语的语词,甚至依靠汉语借词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在过去,它们还长期使用过汉字。日本后来虽然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但至今也还保留一千多个汉字,和假名同时使用。韩国、新加坡也仍然使用汉字。 (二)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二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使用领域和制约范围具体涉及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界定?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语言文字的使用行为,应当作如何处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涉及与制约的,着重在政府的行为、公众的行为,以及社会企事业诸方面。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以及服务性行业、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有关的语言文字的使用。 显然,将这一系列领域纳入法律使用的领域和制约的范围,对于语言文字规范与标准使用,极具示范意义和推广作用。该法第三章为“管理与监督”;规定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就违反该法有关条款明文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行为,确定了处罚的范围及处罚的方式。这样,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的使用及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和支援。但,考虑到语言文字属于社会公众的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和媒体的特殊性质;因此,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使用行为,一般采取批评教育和责令改

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第五章语法思考和练习一答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 思考和练习一答案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考试重点解析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考试重点解析 概念篇 音素(详情见P20)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详情见P20)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元音(详情见P20)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声母(详情见P21) 声母,位于音节前端,主要由辅音构成。 有点音节,例如“爱”(ài)开头没有辅音,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做“零声母”,就算是零声母音节。 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做韵尾。有的既可作声母,也可做韵尾。 韵母(详情见P21)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端,有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如“tā(他)、xiā(瞎)”中的“a、ia”;有的元音带辅音构成,如“gān(甘)”中 的“an”。 音节(详情见P20) 音节是由音速构成的语音片断,是听话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音素)。 一般来说,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如“xi’an”(西安)是两个音节。“xian”(鲜)是一个音节。 语素(详情见P206)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一般来说意义分两种:一种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叫词汇意义,

一种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语素叫实语素;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语素叫虚语素。 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词(详情见P207) 词由语素构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音单位。 简答篇 现代汉语的含义(详情见P1)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韵母“四呼”指的是哪四呼?(详情见P52) “四呼”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i、u、ü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韵母开头是ü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语音物理属性四要素以及各自的含义(详情见P15) 语音的物理属性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他决定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起哦阿姆河日评,它与发音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郑东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章 绪 论[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视频讲解]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概念、性质)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详后)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详后)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

1.是交际工具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 2.是法定通语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是人类语言的一种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结构上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功能上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 4.有两种存在形式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为了克服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古人创造出文字来记录口语,于是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一)民族共同语 1.概念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2.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1)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有些方言是形成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在民族

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2)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二)汉民族的共同语 1.历史上的汉民族共同语 (1)历史上有记载的汉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期——雅言;汉代——通语;明清——官话。 (2)历史上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 先秦时期——口语、书面语一致; 汉魏六朝时期——口语、书面语逐渐分离,口语是先秦语言的发展,书面语沿用先秦语言(“文言”); 唐宋至五四时期——口语、书面语保持分离,口语持续发展,书面语沿袭、仿照先秦语言,同时书面又增加了一种白话书面语(“古白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概念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①北京话自金元以来便成为官话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简版) 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 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 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增订五版2012)授课大纲

[ 上册 ] 第一章绪论 1、语言 2、现代汉语 3、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 5、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代汉语、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与印欧语言) 6、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7、现代汉语的地位 第二章语音 1、语音 1.1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2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呼吸器官(动力)、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咽喉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 1.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突、语音和语义的联系 2、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位 3、记音符号: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国际音标 4、声母与辅音音位: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气流、声带、阻碍方式。(辅音表和声母表) 5、韵母与元音音位:单元音(舌位、前后、高低、唇形) 5.1韵母总表:四呼(开、齐、合、撮),结构特点(单、复、带鼻辅音韵母) 5.2韵母结构:韵头、韵腹、韵尾 6、声调与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7、音节(带调音节结构类型表) 8、音变:变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啊 9、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归纳音位(区别特征、互补分布) 第三章文字 1、文字 2、汉字及其特点 2.1 汉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2.2 印刷体和手写体 3、汉字的结构 3.1 笔画:永字八法、扎字五法 3.2 部件。独体字,合体字:五组合方式。部首 3.3笔顺 3.4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4、汉字的整理与汉字的标准化 5、异形词整理表、别字、读错字、多音字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五章 语 法[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第五章语法[视频讲解]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一)语法是什么 1.含义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笼统来说,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之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 3.“语法”的双重含义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一个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例如“曹雪芹虽然没学过语法,可是他写的书中的句子都合乎语法”。在这句话里,前头一个“语法”,指语法学(语法知识),最后一个“语法”指语法规律本身。 (二)语法研究什么 语法研究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句法方面包括传统语法的句法及词法;语义方面研究隐藏在句法结构里的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语用方面研究说话的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等。 (三)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 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下级单位组成上级单位的各种格式,形成各种规则,这些语法单位及其结构规则不是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组织严密的网络。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例如分析“他的妻子死了父亲。”这句话,句子成分分析法认为“妻子”是主语,“死了”是谓语;层次分析法认为“他的妻子”才是主语,“死了父亲”是谓语。 二、语法的性质 语法具有比较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复习重点

绪论部分?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又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音部分?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人类发出的咳嗽声、哭笑声、呻吟声??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叫做“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音高,在汉语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很明显。?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音长,在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声母≠辅音,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见得都是声母,也有作韵尾。? 韵母≠元音,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并不都是元音,还可以包括n和ng两个辅音。总结: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 4、音位: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5、威妥玛式拼音法:简称威氏拼音法。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比如:Tsinghua、?Peking?、Tsingtao? 6、辅音的发音??上册P30—32? 7、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舌面元音有七个,即a?o?e?ê?i?u?ü,分类:上册P46—47?8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四呼”)? ?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i,?u,?ü?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开头是ü?的韵母? 9、韵母的结构可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头:i,?u,?ü?充当,都是最高元音。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声音最清晰响亮,也叫“主要元音”。 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四个。韵文押韵的“韵”主要是指韵头后面的部分。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详细版)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详细版) 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 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 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答: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 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二、“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汇。”这话对不对?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一个范围涵盖很广的词,因此不能用15这个数量词来形容它,这里它要表达的意思是15个单词,所以应该用单词来代替词汇。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答:“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 (1)驼绒平绒呢绒鸭绒 (2)驼绒驼毛驼峰驼铃 第(1)组词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第(2)组词说明“绒”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

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和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用三种符号在字下标出。 绩柿素眉蜻狗羊鸭 学习鹃祝闪平虎狼 答:(1)自由语素:狗、羊、学、祝、闪、平、狼; (2)半自由语素:绩、柿、素、眉、虎、鸭、习; (3)没有不自由语素。 (4)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单纯词不分析),是合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答: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语法部分指瑕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部分指瑕 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几经修订但尚有若干疏失,本文就下册语法部分出现的问题分别举例列出,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标签:现代汉语教材增订五版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供高等院校基础课“现代汉语”使用的教科书,广受大专院校师生的欢迎。自1979年出版试用本后,便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80年代出版了修订本和修订二版,1991年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增订版,此后每隔几年便进行修订,至2010年已出至增订五版,这充分体现了教材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笔者从事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采用的均是此教材的最新版本,在使用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教材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仍存在若干疏忽之处。本文笔者不揣浅陋,就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出现的若干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和教材修订提供参考。 (一)短语的定义 教材有两处提到短语的定义: (1)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1](P4) (2)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1](P44) 两个定义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说“短语是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后面又说“没有句调”。是不是语调与句调是等同的概念?显然不是,本书上册的语音部分就对语调和句调进行了说明: (3)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2](P106) (4)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格式,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2](P108) 可见,短语与句子的区别主要是有没有句调,而不是语调,短语定义中的“语调”应改为“句调”,以达到前后统一。 此外,对于短语定义,前后两个的表述也不一致,第二个定义多了有关语法的表达,但是既然提到了“语法上能够搭配”,语义方面的要求也不能忽略,不应顾此失彼,建议统一采用第一个定义,然后从语法、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地解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黄廖本下册解答

第五章语法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我”应改为“他”。“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复习重点图文稿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 复习重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绪论部分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又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音部分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人类发出的咳嗽声、哭笑声、呻吟声?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叫做“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音高,在汉语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很明显。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音长,在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声母≠辅音,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见得都是声母,也有作韵尾。 韵母≠元音,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并不都是元音,还可以包括n和ng两个辅音。总结: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 4、音位: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考研资料(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试读(部分内容) 隐藏 绪论 0.1复习笔记 一、现代汉语概说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定义 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名师点拨】现代汉语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区别、普通话的三个标准都是各校考研真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对此考生务必要准确记忆 2.属性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具体包括: (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结构系统; (2)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 (3)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思维功能); (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3.形式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1)口语

口语是指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2)书面语 书面语是指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4.文学语言 (1)含义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指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推动着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2)与“文艺作品的语言”的关系 ①联系 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指艺术文学表达手段的总体。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绪论[视频讲解]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概念、性质)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详后)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

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详后)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 1.是交际工具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 2.是法定通语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是人类语言的一种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结构上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功能上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 4.有两种存在形式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为了克服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古人创造出文字来记录口语,于是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一)民族共同语 1.概念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2.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1)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有些方言是形成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2)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二)汉民族的共同语 1.历史上的汉民族共同语 (1)历史上有记载的汉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期——雅言;汉代——通语;明清——官话。 (2)历史上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 先秦时期——口语、书面语一致; 汉魏六朝时期——口语、书面语逐渐分离,口语是先秦语言的发展,书面语沿用先秦语言(“文言”); 唐宋至五四时期——口语、书面语保持分离,口语持续发展,书面语沿袭、仿照先秦语言,同时书面又增加了一种白话书面语(“古白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概念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课后习题-文字(圣才出品)

第3章文字 【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文字?什么是汉字? 答:(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使语言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因此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我国历史上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如果确有此人,他可能是搜集和整理萌芽的原始文字,将其系统化的名人。 二、汉字是怎样产生的?你怎样认识“仓颉造字”说? 答:(1)汉字的产生 汉族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汉字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由此可以想到,汉字产生的时间比这要更早。西安半坡遗址,距今有五六千年,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有规则的简单符号,这些符号同流传下来的古代汉字有某些相同之处,很可能是古汉字的前身。 (2)对“仓颉造字”说的认识 我国历史上流传着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说法,甚至把汉字神秘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萌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经过整理,图形或符号同语言中的词完全固定下来,并能够代表语言用来记事,这样文字就逐步成熟了。如果仓颉确

有其人,他可能是搜集和整理汉字的名人之一。 三、汉字有哪些特点? 答:(1)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从记录语音入手,用符号直接表示语音(音素或音节),造出音符间接表示语义,这种文字称为音符文字,即表音文字;从记录语义入手,用符号直接表示语义,造出义符,这种文字称为义符文字,即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个音节,但汉语的一个音节并不是由一个汉字记录的,因此汉语不是表音文字。 (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复杂多变的形体都集中在方块结构里,使词形较短的汉语书写起来更省篇幅。 (3)汉字分化同音词的能力强 (4)汉字具有超时空性 四、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答: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 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五、说“汉字是意音文字”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复习重点

绪论部分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又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音部分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人类发出的咳嗽声、哭笑声、呻吟声?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叫做“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音高,在汉语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很明显。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音长,在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声母≠辅音,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见得都是声母,也有作韵尾。 韵母≠元音,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并不都是元音,还可以包括n和ng两个辅音。总结: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 4、音位: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5、威妥玛式拼音法:简称威氏拼音法。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比如:Tsinghua、 Peking 、Tsingtao 6、辅音的发音上册P30—32 7、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舌面元音有七个,即a o e ? i u ü,分类:上册P46—47 8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四呼”) 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 i, u, ü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 的韵母 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 的韵母 撮口呼:韵母开头是ü的韵母 9、韵母的结构可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头:i, u, ü充当,都是最高元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