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

一、填充题:

1、关于夏商周的刑律,史载:“夏有乱政,而作;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2、在周代,后世意义上的“法”的概念尚未形成,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只有“礼”和“刑”。二者的关系,后人总结为“”、“”。

3、中国的中央审判机关,夏商周时期叫司寇,秦汉时期叫廷尉,隋唐时叫大理寺。

4、仿照《周礼》六官的构思,中国自隋唐时代即在中央设立吏、、、兵、刑、工六部。

5、春秋时期,郑国人私造法律,刻在竹简上,史称“”。

6、战国时,秦国变法领导人“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历代法典一般称为律。

7、《云梦秦简》中,有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式、调查勘验方面的规定,称为式。

8、秦汉的诉讼中,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判决时,可以要求复审,称为乞鞫。

9、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后逐渐形成的新的五刑是笞、杖、、、死。

10、唐律中的制度,即在伤害案件发生后,规定一定的期限,限满时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负担的刑事责任。

11、唐代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12、元朝的法典有《大元通制》和、《至正条格》、《风宪宏纲》。

13、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14、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六部和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九卿会审。

15、明清时代,地方审判分为州县、、提刑按察司、四级。

16、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1907-1910年间由沈家本主持制定的《大清新刑律》。

17我国近代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和《重大信条十九条》。

18、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19、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是以“分治”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

1、西周时,“周公制礼”、“吕侯制刑”。前者是进行道德建设,后者是进行法制建设。F

2、周代的宗法政治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治组织与原始宗教组织合一的政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王者家族首领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F

3、周代的法律适用原则“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贵族犯罪不受法律制裁。F

4、春秋时,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晋国的赵鞅铸刑鼎,是我国最早公布的与其他部门法分离的独立的刑法典。F

5、法家主张,“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民人不能相为隐”,意思是奖励告奸,包括亲属之间互相告奸。T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观点。F

7、汉文帝、景帝废肉刑,是用笞刑和徒刑取代了所有的肉刑。F

8、曹魏明帝时,陈留王(即被废黜后的汉献帝)之孙犯故杀罪,当地长官依法判处其

枭首之刑,并立即在街市上执行。朝廷依法嘉奖主审官。F

9、“十恶”中,“恶逆”是指恶毒攻击皇帝的行为。F

10、《唐六典》是唐朝的行政大典,明清时代与此相类似的是《明大诰》和《清会要》。F

11、中国古代可以称为判例法的是秦代法律答问、汉代决事比。T

12、唐代,某甲被告发盗布一匹,依律应判处杖七十之刑。在审判中,由于拒不供认,法官对其进行拷讯了三次,共打了一百杖,终于迫使其招供。朝廷嘉之。F

13、唐高宗时,长安发生了一起盗案,法司逮捕了嫌犯张三,并迫使张三的妻子、儿子、祖父到庭作证证实了犯罪。该法官得到了朝廷嘉奖。T

14、唐律规定,制敕断罪,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意思是:皇帝对特别案件发布的判决性诏令,只要没有编定为今后长期适用的条格或条例,司法官员就不得引用为判决案件的依据。T

1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了总统制政府模式。F

三、名词解释:

1、春秋决狱

2、鞫谳分司

3、五权宪法

4、马锡五审判方式

5、领事裁判权

四、简答题:

1、请说明唐律“十恶”规定的主要内容及立法用意。

2、简述“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大致内容及立法用意。

3、《大清新刑律》新在那些方面?

4、法家“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说明中国古代讼师与今日律师的最大不同点。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政法大学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2013 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试卷说明 : 1.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 分。 2. 试题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 中只有 1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C ) A. 律、令、比、式 B. 律、令、科、比 C. 律、令、式、课、程 D. 律、令、格、式 2. 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 D ) A. 《具律》 B. 《盗律》 C. 《杂律》 D. 《厩律》 3. 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 B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尚书台 4. 《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 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 称为 ( D ) A. 《法律答问》 B. 《大杜律》 C. 《小杜律》 D. 《张杜律》 5. 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 B ) A. 《九章律》 B. 《晋律》 6.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7. 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C.墨、劓、刖、宫、大辟 D. 8.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 A ) A. 质剂 B. 傅别 C. 合同 D. 9.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 是 ( A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保护公有财产 C .保护工商业 D. 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10. 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 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 《垦草令》 B. 《为田开阡陌令》 C. C. ) 北魏律》 D. 《北齐律》 ) B. 断手、刖、劓、宫、大 辟 醢、脯、劓、墨、大辟 券书 ( C ) 分户令》 D. 连坐法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a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a)。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4.西周在法制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是( ) A.君权神授 B.以德配天 C.法令由一统 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5.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运动中,最早的是( ) A.郑国子产铸刑书 B. 邓析私造竹刑 C.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 D.楚庄王作《茆门法》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8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 9.秦简中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和文书程式的规定是()。 A.秦律十八种 B.秦律杂抄 C.法律答问 D.封诊式 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 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 12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晋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1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5.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筑城一类的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此种刑罚称作()。 A.隶臣妾B.城旦舂 C.司寇、作如司寇D.鬼薪、白粲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A.《宋刑统》 B.《大明律》

中国法制史期末练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时,地方司法官称为 A.大理B.司寇 C.蒙士D.士 2、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 商王 B 贵族 C 卜者 D 掌戮 3、西周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为()。 A.大司寇 B.小司寇 C. 士师 D. 乡士 4、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 )。 A韩非 B赵鞅 C商鞅 D屈原 5、下列法律中属于秦朝经济法律规范的是()。 A《田律》 B 《军爵律》 C《效律》 D 《为吏之道》 6.汉高祖时命叔孙通所作朝廷礼仪制度的法律称为() A.九章律 B.朝律 C.越宫律 D.傍章 7.《晋律》首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以下对该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尊长犯卑幼减免处罚尊长 B.卑幼犯尊长减轻处罚卑幼 C.尊长犯卑幼加重处罚尊长 D.尊长犯卑幼处罚同于常人 8.唐律所谓“六赃”之中的“坐赃”是指 A.非因职权之便而非法收受财物B.用暴力非法获取公私财物 C.收受所管辖人员的财物D.收受财物并作出违法裁判 9.在唐朝,伤害行为发生后,某些案件中的被害人伤势未定,是否会因伤致死尚难以确定,因而唐朝建立了一种制度,以此确定一定的时间限度,以时限结束时被害人的死伤状况作为对伤害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种制度称为() A.录囚 B.代乞 C.保辜 D.留养承嗣 10.辽朝法制注重“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是我国史书记载最早的“一国两制”实践。这的“国制”是指() A.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的习惯法 B.唐朝律令 C.以契丹习惯法为主,参用唐朝律令 D.契丹制定法 11.清末“预备立宪”设立的国会预备机构是() A.资政院 B.咨议局 C.宪政编查馆 D.考查政治馆 12.以下哪个文献是第一个人民宪法?(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13.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其法律渊源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包括中国习惯法 B.包括《香港基本法》 C.包括普逋法和衡平市 D.包括全国性法律 14、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称作 ( )。 A.质剂 B红契 C 傅别 D 合挥 15、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 A 军事法院 B 兼理司法法院 C 中央法院 D 地方法院 16、《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 A 1947年 B 1937年 C 1946年 D 1948年

中国法制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本次期末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比较多,这次期 末考试,范围是课件前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到“晚清法制改革”共五讲的内容,第六讲“民国法制与革命根据地法制”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四、从考试内容上讲,我们的课件讲义已是《中国法制史》基本内容 的浓缩,因而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这次复习和考试也主要以课件讲义和指定教材为依据。就本次期末考试而言,以教材每一章后“同步测练”中的知识点为重点,大家可以自己梳理复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父死子继。√ 2、西周适用于卖卖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3、西周“五听”之法的出现,表明了司法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4、我国奴隶制社会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5、汉武帝时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庭警卫的法律是《朝律》。× 6、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7、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做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8、“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开皇律》中提出来的。×

9、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10、隋朝曾在大理寺设律博士,负责研究法律和协助审判工作。× 11、唐朝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2、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13、宋代编敕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4、宋代的监察官拥有风闻弹奏之权。√ 15、《大明律》共七篇460条。× 16、明代充军刑中“永远”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 17、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18、清朝建立之后,长期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禁海法令,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9、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20、清末司法改革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B )”。 A、禹刑 B、九刑 C、汤刑 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3、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拘役的刑罚是( B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4、《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C )。 A、《具法》 B、《杂法》 C、《盗法》 5、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B )。 A、公罪 B、公室告 C、非公室告 6、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C )。 A、大理 B、大理寺卿 C、廷尉 7、汉代官吏违反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职者,构成(C )。 A、阿党罪 B、出界罪 C、左官罪 8、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则是( C )。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原心定罪 9、《北齐律》共( C )。 A、十八篇 B、二十篇 C、十二篇 10、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C )。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客人 C、前朝国君的后代 11、唐朝编订的( C ),成为后世《宋刑统》的体例渊源。 A、《唐六典》 B、《永徽律疏》 C、《大中刑律统类》 12、唐律中维护封建家庭纲纪伦常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 C )。 A、杂律 B、斗讼 C、户婚 1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封建法典是( C )。 A、《大明律》 B、《元典章》 C、《宋刑统》 14、《宋刑统》在内容上沿袭(A )。 A、《唐律疏议》 B、《泰和律》 C、《九章律》

中国法制史试题五套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五套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 A.科场案 B.哭庙案 C.明史案 D.字贯案

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 析 1、西周时期的主体刑罚是什么?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流刑 D。墨、劓、剕、宫、大辟 答案:D 改写:西周时期的主要刑罚包括墨、劓、剕、宫、大辟。 2、西周周王下的中央主要司法官员是谁? A。大理 B。大司寇 C。士 D。史 答案:B 改写:西周___下的中央主要司法官员是大司寇。

3、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的是谁? A。魏国___ B。___ C。晋国___ D。楚国___ 答案:B 改写: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的是郑国子产。 4、秦代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中,专门掌司法的职官与机构是什么?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典客 D。廷尉 答案:D 改写:秦代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中,专门掌司法的职官与机构是廷尉。

5、汉代最高司法机关是什么? A。刑部 B。御史台 C。廷尉 D。司隶校尉 答案:C 改写:汉代最高司法机关是廷尉。 2、“七出三不去”是指唐代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情节分类, 即分为七出(七种情节)和三不去(三种不能减轻刑罚的情节)。七出包括:自首、悔过、自首悔过、被害、被迫、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三不去包括:故意杀人、强奸、盗窃。这一法律规定在唐代刑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分) 3、唐律是唐代制定和实施的刑法典,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唐律规定了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对唐代社会的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___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1)唐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刑法典,对后世刑法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唐律 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成熟和发展,为中国古代

中国法制史(本科必修)》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本科必修)》2020期末试题 及答案 1.正确答案为C,修改为:“《苟子·正名》说:“刑名从西周。” 2.正确答案为A,修改为:“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 3.正确答案为C,无需修改。 4.正确答案为D,修改为:“秦朝的以古非今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5.正确答案为B,修改为:“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成见知故纵罪。” 6.正确答案为C,修改为:“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九章律》。” 7.正确答案为B,无需修改。 8.正确答案为D,修改为:“《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律疏结合。” 9.正确答案为A,无需修改。 10.正确答案为B,修改为:“1923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又被称作“贿选宪法”。” 11.正确答案为ABCD,无需修改。

12.正确答案为BD,修改为:“秦朝规定的作刑(徒刑) 有鬼薪和罚作。” 13.正确答案为ABCD,无需修改。 14.正确答案为B,修改为:“所谓的“杂抵罪”,就是以除 名来抵罪的总称。” 15.正确答案为ABCD,无需修改。 16.正确答案为B,修改为:“宋朝初年,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折杖法。” 17.正确答案为ABCD,无需修改。 18.正确答案为C,修改为:“《明律》与《唐律》相比, 在量刑上表现为轻其轻者。” 19.正确答案为ACD,修改为:“清朝专门适用于少数民 族聚居区的法律有《苗例》、《回疆则例》和《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法制度、刑罚制度和礼制。宗法制度是夏朝的基本制度,以家族为单位,有严格的等级和血缘关系,对家族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刑罚制度主要采用鞭打、杖刑、流放等方式,而死刑则很少使用。礼制是夏朝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仪式礼节,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 一、填充题: 1、关于夏商周的刑律,史载:“夏有乱政,而作;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 2、在周代,后世意义上的“法”的概念尚未形成,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只有“礼”和“刑”。二者的关系,后人总结为“”、“”。 3、中国的中央审判机关,夏商周时期叫司寇,秦汉时期叫廷尉,隋唐时叫大理寺。 4、仿照《周礼》六官的构思,中国自隋唐时代即在中央设立吏、、、兵、刑、工六部。 5、春秋时期,郑国人私造法律,刻在竹简上,史称“”。 6、战国时,秦国变法领导人“改法为律”,此后中国历代法典一般称为律。 7、《云梦秦简》中,有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式、调查勘验方面的规定,称为式。 8、秦汉的诉讼中,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判决时,可以要求复审,称为乞鞫。 9、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后逐渐形成的新的五刑是笞、杖、、、死。 10、唐律中的制度,即在伤害案件发生后,规定一定的期限,限满时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负担的刑事责任。 11、唐代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12、元朝的法典有《大元通制》和、《至正条格》、《风宪宏纲》。 13、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14、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六部和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九卿会审。 15、明清时代,地方审判分为州县、、提刑按察司、四级。 16、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1907-1910年间由沈家本主持制定的《大清新刑律》。 17我国近代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和《重大信条十九条》。 18、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19、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是以“分治”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 1、西周时,“周公制礼”、“吕侯制刑”。前者是进行道德建设,后者是进行法制建设。F 2、周代的宗法政治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治组织与原始宗教组织合一的政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王者家族首领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F 3、周代的法律适用原则“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贵族犯罪不受法律制裁。F 4、春秋时,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晋国的赵鞅铸刑鼎,是我国最早公布的与其他部门法分离的独立的刑法典。F 5、法家主张,“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民人不能相为隐”,意思是奖励告奸,包括亲属之间互相告奸。T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观点。F 7、汉文帝、景帝废肉刑,是用笞刑和徒刑取代了所有的肉刑。F 8、曹魏明帝时,陈留王(即被废黜后的汉献帝)之孙犯故杀罪,当地长官依法判处其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历年试题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历年试题 西南政法大学2001年法律史专业-中国法制史试 题(硕士) 一、概念比较分析题 1. 明德慎罚与德主刑辅(8分) 2. 宣政院与理藩院(7分) 3. 死刑复核制度与死刑复奏制度(8分) 4.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7分) 二、判断分析题(4×5)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此后,中华民国的宪法文件都采用了这种政权组织形式。 2. 唐律规定,控告父母为不孝,鼓当父母犯谋反大逆罪时,子女亦可为其容隐,不得告发。 3. 中国古代法律规定有维护夫权的“七出”制度,丈夫可随意休弃妻子,而不受任何限制。 4.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确立了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建政原则。 三、法律史史料分析(5×2) 1.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皆不及,皆勿论。(摘自《晋书?刑法志》) 2. (隋文帝)乃诏申敕四方,敦理辞讼。有枉屈县不理者,令以次经郡及州,至县仍不理,乃诣阙申诉。有所未惬,听挝登闻鼓,有司录状奏之。(摘自《隋书?刑法志》) 四、问答题1. 试析汉代的“春秋决狱”制度。(10分) 2. 以唐律为例,说明封建法是特权法。(15分) 3. 试析《中华民国刑法》中的“保安处分“制度。(15分) 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法制史考研试题 一、分析比较题 1. 唐六赃与明六赃(8分)

2. 具律与名例律(7分) 3. 资政院和谘议局(8分) 4. 《大清现行刑律》与“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7分) 二、法律史史料评析(概述史料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1. (7分)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摘自《史记?范睢列传》) 2. (8分)自今子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祖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摘自《汉书?宣帝纪》) 3. (10分)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配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 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太平御览》卷六四0引) 4. (10分)诸化外人,自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疏}议曰:“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朋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名例》) 三、问答题 1. 试析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10分) 2. 简论清末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10分) 3. 中国近代的刑事法律都规定,侵犯直系血亲尊亲属的犯罪,要比侵犯一般人的同类犯罪加重处罚,试对此加以评论。(15分)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制史试卷 中国法制史部分 一、多项选择题 1、西周关于司法官法律责任的“五过之疵”包括() ①惟官②惟亲③惟货④惟反⑤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B卷)》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宗法制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2分)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1分)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2分) 2编敕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3分)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2分) 3公室告秦律规定允许告官的案件,(2分)如贼杀伤、盗他人财物。(1分)凡公室告,官府应予受理。(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 《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2分)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2分)即“五服”制。按五服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2分)尊犯卑,处罚越轻。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2分)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2分)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 2.简述宋朝鞫谳分司制 (1)宋朝将审理与判决分开,把司法官审理称为“鞫”,把司法官判决称为“谳”,审、判由不同官员承担。(3分) (2)按照宋朝法律规定,审问案情的官员无权量刑。检法量刑工作则由专任官员负责。(3分) 五、论述题(20分) 简述《开皇律》在内容和体例上的主要特点 首先是在体例上,形成了以“名例”为首篇,共十二篇的体例,这也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固定体例。《开皇律》标志着古代法典体系由繁到简过程的完成,显示了立法技术的进步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主要的发展变化过程,看看下面的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XXX本科《中国法制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01)

XXX本科《中国法制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01) XXX本科《中国法制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0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充军创始于(。)朝。 A.宋 B.元 C.明 D.清 2.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清吏司 3.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近代结构的民法典是(。)。A.《中华民国约法》 B.《清会典》 C.《唐六典》 D.《大清民律草案》

4.我国春秋时期第一次公布XXX的人是郑国的(。)。A.XXX B.子产 C.XXX D.XXX 5.宋朝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称做(。)A.红契 B.质剂 C.XXX D.XXX 6.商代法律的总称是(。)。 A.XXX B.九刑 C.汤刑 。D.宫刑 7.清代复审各省死刑监候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XXX B.XXX C.热审 D.朝审

8.解放战争期间发明了一种新的刑种,即()。A.拘役 B.管制 C.罚金 D.缓刑 9.在我国,夏、商、周三代的法律被命名为(。) A.刑 B.法 C.律 D.法律 10.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A.《大业律》 B.《开皇律》 C.《九章律》 D.《贞观律》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A.法令由一统 B.礼法互补 C.事皆决于法

D.以刑杀为威 12.抗日革命根据地刑罚措施主要有(。)。 A.死刑 B.流刑 C.有期徒刑 。D.拘役 13.唐朝御史台下设三院,包括(。)。 A.台院 B.殿院 XXX D.察院 14.唐律划定承审官如与当事人有(。)关系者,须回避。A.仇隙 B.支属 C.师生 D.借贷 15.元朝按民族及地域标准把群众划分为四等人,即(。)。A.XXX人 B.色目人 C.汉人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文出自() A.《周礼》 B.《礼记》 C.《吕刑》 D.《论语》 2.《法经》中类似近代刑法典总则篇的是() A.杂法 B.囚法 C.具法 D.盗法 3.春秋时期,实行“初税亩”的国家是() A.郑国 B.齐国 C.鲁国 D.晋国 4.战国时期,提出“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的是() A.韩非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5.秦律有关产品标准化的内容规定于() A.《关市律》 B.《均工律》 C.《工律》 D.《工人程》 6.“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7.汉初黄老思想的特点是() A.德主刑辅 B.无为而治 C.腹诽之法 D.尽地力之教 8.东汉盛行私人以经注解法律,官方肯定的是() A.叔孙宣 B.郭令卿 C.马融 D.郑玄 9.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A.《新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大律》 10.唐律疏议是下列哪部法典的律疏() A.《武德律》 B.《贞观律》 C.《永徽律》 D.《开元律》 11.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不义 D.大不敬 12宋代中央军事行政机关是() A.枢密院 B.军机处 C.大宗正府 D.理藩院 13.金朝的法典是() A.《重熙条制》 B.《泰和律义》 C.《太平刑律》 D.《大明令》 14.实施“市舶公据制”封建王朝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题) 1.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 A.禹刑 B.汤刑 C.吕行 D.法经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 A、宋国的“刑器” B、邓析的“竹刑” C、晋国的“铸刑鼎” D、郑国的“铸刑书” 3.“三不去”的离婚限制确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汉朝 4.《吕刑》又称为()。 A.周刑 B.甫刑 C.九刑 D.汤刑 5.西周初年,为了更好的统治被征服的殷商人,在商人集中的地方准许适用一些不与周朝法律相冲突的商朝习惯法,称为()。 A.遗训 B.殷彝 C.先法 D.诰 6.西周时期的“嘉石之制”相当于后世的()。 A.拘役 B.拘留 C.徒刑 D.死刑 7.为管理官营手工业,秦朝制定的法规中不包括()。 A.《盗律》 B.《均工律》 C.《工人程》 D.《工律》 8秦律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A.眚 B.不眚 C.端 D.不端 9.下列法律中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 ) A、《九章律》 B、《傍章律》 C、《金布律》 D、《朝律》 10.“亲亲相隐”原则是( )在法律上确定下来的。 A、春秋时期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1.在爵位继承方面,汉代实行()。 A.嫡长子继承制 B.遗嘱继承制 C.诸子继承制 D.幼子继承制 12.“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A.《晋律》 B.《魏律》 C.《唐律》 D.《北齐律》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A.律博士 B.登闻鼓直诉制度 C.死刑复奏制 D.皇帝亲自断狱制度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7个论述题

1、礼法结合过程 (一)汉代礼法结合的开端 汉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首次确立了峻礼教以防,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这是引礼入律的最重要的标志。所谓“准五服以制罪”即对于九族之内亲属之间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要根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对以尊犯卑者的处罚愈轻,对以卑犯尊者的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则与此相反”这一原则的确定“,是按照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将儒家礼的原则引入刑事立法原则中”。作为定罪量刑的首要依据,这显然是引礼入律。融礼于法的产物,也是是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重要表现。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礼法结合的新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礼法结合的新阶段。三国时,曹操、诸葛亮是以“重法”而著称的,然而,他们的“重法”也是打着“德主刑辅”的旗帜进行的,曹操说他的立法宗旨是:“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诸葛亮则主张立法要体现“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的精神,他说:“明君理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这里所说的“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纪”,即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间关系的“六纪”,这表明他是推崇正统的“德主刑辅”思想的。 (三)隋唐礼法结合的成熟 隋初制定《开皇律》时,隋文帝杨坚就敕令尚书左仆射高颖、上柱国郑译等人,要坚持以“导德齐礼”为指导思想,把封建道德规范注入法律之中。《开皇律》在篇章体例上大致继承了《北齐律》,《开皇律》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改为“十恶”,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到了唐代,礼法综治的治国模式已臻于成熟和定型。在唐律中,礼不但指导着法律的制定,而且体现宗法伦理关系的复杂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的主张,就是推行德治,施刑罚。比较正确地处理了礼与法的关系。唐太宗认为,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移风易俗,由乱至治。他谆谆告诫大臣们应“以仁为宗,以刑为助”。 (四)宋元明清礼法结合的演进 宋朝是在经过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和百年藩镇割据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封建政权。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宋朝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种关系的急剧变化;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宋朝成为一个重法制的时代,也是传统法律发展的高峰。太祖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元蒙入主中原以后,落后的游牧民族经济冲击着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使得两宋时期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衰退。元蒙为统治广大的地区和从多的汉族人民,在法制上不得不逐渐抛弃蒙古习惯法和金律,积极吸收汉族的法律文化,因此,在立法指导思想上表现出“附会汉法”,“参照唐宋之制”的特点。尽管元朝刑法在形式、名称上不同于唐宋,但其治国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仍是一脉相承的。在礼法综治模式的影响下,元刑法也依儒家的纲常礼教按五服亲等定刑罚的轻重,以及“贼盗”加重处罚的原则。早在元初编纂《大德典章》时,便收入丧服图。元刑法中将五服列于篇首,并设专条,表明元统治者吸收正统治国思想文化的积极态度。而以五服列于篇首,也为明清二代提供了先例。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经济因素的冲击使明代社会面临着新的转型,也使明朝政权面临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明朝统治者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同时也更加注重利用法律武器作为巩固其统治的工具。明初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一是刑乱国用重典。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初立法指导思想的核心。在坚持重典治世的同时,也对礼的教化作用给予高度重视。明太祖朱元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以下哪部法律文献是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指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以父系亲属为大宗,以其余亲属为小宗的家族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同一家族成员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家长对家族成员有绝对的权威,家族成员必须服从家长的支配。同时,宗法制度也规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财产分配、婚姻关系、继承权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简述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指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和弹劾的制度。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了维护政治秩序、防止腐败的作用。在监察制度下,监察官员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受地方官员的干涉和制约。同时,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免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常由皇帝直接任命或由高级官员推荐。监察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如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或上级官员同意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这些微小的生命体,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但它们却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将探讨

生活中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大类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这些生物体通常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许多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而真菌则能分解有机物质,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营养。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微生物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发酵使面团膨胀,让面包松软可口。而在酿造啤酒的过程中,乳酸菌则参与了啤酒的发酵过程,使啤酒具有独特的口感。 微生物也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着影响。一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疾病,如感冒、腹泻等。然而,也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抵抗这些疾病,比如酸奶中的益生菌就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肠道健康。 然而,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却仍然有限。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小生物体的生命周期、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 微生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我们的食物生产、制作和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C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 A )。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4.西周在法制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是 ( B ) A.君权神授 B.以德配天 C.法令由一统 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5.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 B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17.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C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地丁合一 D.什一而税 18.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B )。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9.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D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20.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A )。 A.以党治国 B.五权宪法 C.民有、民治、民享 D.三民主义 21.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B )。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2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 B )。 A.没收地主土地 B.减租减息 C.废除封建性土地制度 D.平均地权 2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B )。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A.文字狱B.春秋决狱C.秋审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代 D.元朝 19.明朝中心的审讯机关是

2020年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B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C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C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C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B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B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 称为( D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 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C ) A.《户令•应分条》 B. 《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 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 始”的是( B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B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 汇编是( A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D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 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 于( A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 B ) A.科场案 B.哭庙案 C.明史案 D.字贯案 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 C ) A.《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刑律》 C.《资政新篇》 D.《太平条规》 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 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 C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 的刑种( B ) A.罚金 B.遣刑 C.拘役 D.无期徒刑 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 其性质是( B ) A.地方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中央咨询机构 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 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 B )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训政时期约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