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惯性的本质及意义

论惯性的本质及意义
论惯性的本质及意义

论惯性的本质及意义

摘要: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的素材。

关键词:惯性;特性;规律

引言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当今物理学界,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过广泛的影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臵,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

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臵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一,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二、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

从这种把物体的运动归结为外力作用的观念,可以提取出静止物体具有惯性的概念。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文学》和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如果天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限的速度,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惯性,或对运动的阻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这大概是关于物体惯性的最早陈述。可以看出开普勒所说的惯性是指静止物体的惯性,甚至他已经认识到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质量有关,然而他显然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不可能思考运动物体是否具有惯性的问题。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粗糙的日常观察、抽象的猜测玄想和想当然的思辨推理十分不满,他通过科学实

验和科学推理得到许多正确的结果,总结在他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如下。假设沿斜面AB落下的物体,以B点得到的速度沿另一斜面BC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BC倾斜的影响仍将达到与A点相同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既不上升,亦不下降的水平面时,物体将一直以已获得的速度永远向前运动。伽利略的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物体可以永恒地运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但是伽利略还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所说的水平面是和地球同心的球面,也就是说,那种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的永恒运动是圆周运动,因此我们还不能说伽略发现了惯性定律。

最早清楚表述惯性定律并把它作为原理加以确定的是笛卡儿。笛卡儿是唯理论哲学家,他试图建立起整个宇宙在内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能从基本原理中推演出来的体系,惯性定律就是他的体系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他在他的《哲学原理》(1644年)一书中把这条基本原理表述为两条定律: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持同一状态,直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二、所有的运动,其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然而笛卡儿没有建立起他试图建立的那种能演绎出各种自然现象的体系,其中许多是错误的,不过他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牛顿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论,1664年他从事力学的研究,摆脱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继

承了伽利略重视实验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他也继承了笛卡儿的研究成果。他深入地研究了碰撞问题、圆周运动以及行星运动等问题,澄清了动量概念和力的概念。1687年出版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定义?和?公理,即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的力学体系。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定律真正成为力学理论的出发点。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至此,人们对于物体惯性的认识达到第一阶段比较完善的程度。从此,人们对于运动中的种种惯性现象都能很好地理解;在实际中设计出种种利用惯性造福和防止惯性伤害的措施。

二、惯性定律的表述方式

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定律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表征物体的某种动力学性质,它是关于人类体认自然之美、自然之和谐的陈述。据于上面的论述,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方式作以下的要求是并不过分的:反映时间的均匀性,空间的对称性,及自然之美对人的呈现。可是,现行的许多教科书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是很不一致的。当然,

这种不一致性用老眼光来看是无伤大雅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差异性就成为值得商讨的了。

例如: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它就保持自己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样的陈述可能离惯性定律的本义较远,因为这一陈述的方式是在动力学的维度上来进行的,陈述的对象是?一个物体?。这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这样方式的陈述毫无疑问地可以把惯性定律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因为?如果没有?这几个字就表达了陈述事件的某种特殊性。

三、惯性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可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因为这两个定律的论述对象其实是不一样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论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其实不是我们的个别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因为这个?任何物体?,包括了天地间的万物,而万物的总称即是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也即任何个别的物体都不可能无条件地具有惯性:惯性是存在的特性,是存在着的时空的特性,是宇宙的特性。

其次,牛顿第二定律是关于个别物体因果性的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却与个别物体的因果性无关,它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述,它的表述是与具体的特定的时间无关的、瞬时性的。正是这种非时间性构成了

牛顿力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成立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构成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从而使我们可以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上来研究物体的动力学关系。因为毫无疑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规律与采用怎样的空间和时间来度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不仅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特例,恰恰相反,现行的动力学规律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存在之性在具体的个体事物上的展现。惯性定律比牛顿第二定律具有更强的基础性。也就是说,正是惯性现象,构成了牛顿动力学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由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变,因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才跟物体的受力相关。

最后,牛顿把惯性定律放在三个运动定律的首位也是与其对自然的信仰因素有关的。因为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绝大部分思想家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内在决定论的观点。但在牛顿看来,基本的物质粒子完全是惰性的,没有任何自发的运动,而电、磁、光这些‘非物质’的力量则成为神在自然中的行动的载体。也就是说,惯性定律内隐含着牛顿否定亚里士多德运动观的内在目的论从而建立新力学的形而上基础。

四、惯性的意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

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

五、惯性与能量

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是物理学里普遍关注的问题。运动的物体有动能;相互作用的物体有势能,如重力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等等;其他还有热能等等。在研究弹性变形体和流体的运动时,人们认识到经受应力的物体的势能分归属于物体的每一部分,而流体的输运则伴随有能量的传送。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和被赫兹电磁波实验证实之后,人们认识到电磁作用是通过场实现的,电磁场的实在性在认识上开始形成,场中不仅贮存有能量,能量的传送也是通过场来传输的,即存在能流:能流与场的动量联系在一起。人们研究电子的运动,运动电子周围存在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磁场,两者的共存又导致存在能流和动量,它们同

电子的速度平行。因此这一附加的动量意味着电子存在附加的惯性质量。有一时期,甚至有人猜测可能电子的全部质量来源于电磁场。这里第一次遇到电磁能量的惯性,提示了惯性与能量的联系。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这是一个崭新的物理理论,它统一了力学理论和电磁学理论,带来了时空观的根本变革。爱因斯坦随后证明质能关系,E=mc2,一定的质量对应于一定的能量,反之一定的能量对应一定的质量。在这里,能量包括了能量的各种形式,突破了上面把某一种形式的能量与惯性联系起来的认识。这样,惯性是能量的属性,能量具有惯性(质量),任何惯性质量都应归因于能量。作为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质量概念退居次要的地位,如今在近代物理中能量、动量等概念要比质量、力等概念要重要得多。

能量具有惯性拓宽了对于惯性的认识,也拓宽了对于能量的认识。它带来的重大实用价值就是核能的释放。在裂变反应中,裂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裂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裂变能;在聚变反应中,聚变产物的静质量小于聚变前物质的静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它也使得人们很好地认识许多物理现象,包括涉及物质的全部质量与能量转化的正反粒子对的产生和湮没过程。

六、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发展一种新的理论,仅有哲学上的启迪和对于旧理论的批判是不够的,还需寻找建立新理论的突破口。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突破口来自三百年前伽利略的另一项重要贡献。

伽利略在他的《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我曾经做过试验,可以向你保证,从200肘尺高处放下的一颗一两百磅甚至更重的炮弹,不会比一同放下的仅重半磅的枪弹到达地面要领先一秒钟。?这段叙述表明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亚里士多德曾根据他的运动风,重物下落是物体回归天然位臵的自然运动,物体越重,趋向天然位臵的倾向就越大,自然得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知识化,他以实验事实作了不力的反驳。然而他并同有认识到这条定律的深刻含义。

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相同,反映的是任何物体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根据牛顿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获得的加速度,这里的质量是物体的惯性质量;另一方面,物体下落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它与物体的引力质量成正比。既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不依赖于物体,则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正比;选取相同的单位,两者相等。

七、结束语

惯性是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正是惯性现象,构成了牛顿动力学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由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变,因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才跟物体的受力相关。

参考文献:

[1]邹荣.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吗? 新世纪教育文集. 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1,1版,454.

[2]邓昭镜.邓玉兰.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还是物质之量的量度. 物

理教师,2000,12,33.

[3]梁昆淼.力学,上册(修订版).高等教学出版社,1978,12

修订第2版,64.

[4]漆安慎杜婵英. 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1版,222.

[5]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7,1版,1236.

[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

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版46.

[7]舒幼生陈秉乾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所有的人性的东西

第3章 所有的“人性的东西”

AI成“神”之日:人工智能的终极演变 AI和人的差异 AI会越来越接近人类,但最终和人类完全不是一类 在谈论起AI或“有头有脑,有手有脚”的机器人的时候,有人一定会说:“无论是AI也好,是机器人也好,总归是人造出来的。我不知道什么技术奇点之类的东西,即便到达技术奇点,人造的东西也不可能和人处于同一个水平。” 确实如此,“无限地接近(人)”意味着“有一个不可能超越的”境界。 “AI当然和人是不一样的存在,因此才能体现其价值”,如果这么去思考,那么“AI和最后留下来的人的差别是什么呢”“AI和最后应该留下来的人的差别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值得透彻思考。 人到底是什么?在前面我们介绍过“人只是自然界中最为弱小的一根苇草而已,但却是能够思考的苇草”“我思故我在”等哲学家的名言,如这些哲学家所说,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074

第3章 所有的“人性的东西” 但是,“思考”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解释,“思考”是人脑具备的记忆内存和逻辑a推理系统的一种活动方式。有趣的是,AI可以复制这样的活动,之前也谈过AI的这种复制的效率非常高。 因此,AI或许不仅可以接触到人的本质—“哲学思考”,而且我认为AI在“哲学思考”上很快也会有所建树。 除“思考”以外,脑袋里所发生的事 人和AI不同的地方,我认为还在于“思考以外的事情”。 是人,总有“漂亮”“舒适”“美味”“疼痛”这样的“感觉”,还有像“快乐”“奇怪”“痛苦”“悲哀”“生气”“奇妙”“可爱”“可怕”这样“感性”的东西,这些都是逻辑和内存(记忆)混合作用的产物。 现实中,在谈到机器人和AI的时候,人们一定会说:“机器人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的判断是冷酷的,是不受感情左右的!”极端地说,如果说“人性的本质”集中在“灵魂”,那么“机器人是没有灵魂的”! 是的,“灵魂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单刀直入的问题。“灵魂”不只包含了“感觉”“感情”,还包含“意志”“信念”等内涵。现在看来,“机器人、AI里面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含义”。 有的说法认为,人一死,“灵魂”就从“肉体”上分离出去了,换一句话说就是,“肉体死了,灵魂还在”。当然,这个说法正确与否,现在没有谁知道。这是因为,现实中,活着的人一次还没有死过(死了 a 在IT领域里,常常会用到逻辑这样的词汇,这里的意思比较广义,是指“逻辑性的数字处理系统的总称”,除了1和0这样的“二值逻辑”处理以外,还包含“多值”处理系统。 075

常见借代词语1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 月亮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 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 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举例说明】 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 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 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 《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 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实质(本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择题。下面对实质(本质)这一概念及解题技巧予以阐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

中国文化知识--常见借代词语及作者作品

中国文化知识---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中国文化知识---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趋势的本质是惯性

趋势的本质是惯性 趋势一旦露出苗头,就会延续下去,即使是再次转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就是惯性——趋势的本质!市场也是如此,如果说日K线的走势有些杂乱无章的话,那么代表平均价格变迁的多日均线就体现出了变化的过程。60日均线明显比20日均线要变化缓慢,20日均线又要比5日均线变化缓慢。这就是大小上的差别——时间大小的差别! 交易者常常会迷失于短期的杂乱无章的走势,很多人想从这种散步中寻找出规律,但他们失望了。无论如何费尽心思,涨跌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这就是随机漫步,或者准确的说是混沌。 但在一个大范围内,走势具有极强的惯性,或者说连续性。当中长期均线开始转向的时候,庞大的体系惯性将使它延续这种趋势。即便是马上开始调头,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这就是市场中的确定性,精明的交易者就是利用市场的惯性来赚钱的!交易别无它法,顺着市场惯性,止损,止盈! 讲到趋势,趋势的惯性,不得不讲到赌博。赌博是彻底的随机漫步。因为赌博的背后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支撑,几粒骰子,几张扑克牌就可以了。而且今天的赌局和明天的赌局,日日翻新,当中丝毫没有连贯性。企图从赌博中寻找出趋势来,是不可能的! 市场中的外在因素只有两个——价格和时间。价格沿着时间轴变化,短期的价格是无序的微小的波动,而长期的价格则表现出了一切庞大体系共有的趋势变化以及惯性延续。因此,长期的

上涨趋势出现时,每一次的下跌幅度都是短暂而有限的;长期的下跌趋势出现时,每一次的上涨幅度同样是短暂而有限的。精明的交易者不会在多头市场中放空,同样不会在空头市场中做多。逆势操作所需要冒的风险要比获利大很多,得不偿失!也许这一次的上涨是真正的多头市场的拐点,中长期趋势由此开始转跌向上,但为了确认这一次的真正转向可能需要尝试先前的数次失败。因此在趋势没有得到确认之前,将转向点的利润留给自持技术高,胆子大,肯割肉的交易者去吧,我们会在后面等着。这是趋势交易的精髓。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人性理论及其对我的启示

做个马克思式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人性理论及其对我的启示马克思曾说过: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那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的人的本质对社会的人才是有益的? 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与时俱进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要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即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我们不仅要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和知其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要注重实践,因为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还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为没有实在的原材料,就算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所以,做个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人吧,同时也别忘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重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要把祖国建设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要追求真善美,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要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不仅会索取,还要懂得奉献。 所以做个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人吧,同时也别忘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对的方法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劳动实践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也是矛盾统一体。这其中劳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劳动把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是劳动创造了人、发展了人。而人的发展也推动了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每个人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正如这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说的,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都受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能决定和任意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只有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才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还要努力向农民和工人学习;要批判和努力消除形形色色的英雄史观思想,树立群众意识。 所以做个平凡的人民群众吧,同时不要忘了增强做社会主人的权力意识。 ……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不再是原罪说、善恶说、自私是、自由是、自然学说等,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说来界定。单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界定人的本质是片面的,必须科学地认识,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要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必要的,因为从中我们能够正确理解“人

惯性的经典效应_量子效应及起源的研究

第30卷 第1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0 No.1 2002年2月 Journal o f Henan Normal Univer sity (Natural Science ) Feb.2002  文章编号:1000-2367(2002)01-0050-05 惯性的经典效应、量子效应及起源的研究 ① 宋海珍,肖绍武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系,河南南阳,473061) 摘 要:惯性的经典效应是惯性力,量子效应是Unruh 效应,惯性起源于加速引起的真空变化.关键词:惯性;经典效应;量子效应 中图分类号:O142 文献标识码:A 对惯性溯本求源,可知惯性不是个别物体的性质,而是整个时空的性质.牛顿引力理论刻划的仅仅是静止源的引力场,两个静止源的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广义相对论刻划的是一般的作任意运动的引力源所产生的变化引力场,作任意运动的引力源所产生的变化引力场对质点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惯性力,惯性的经典效应是惯性力.考察引力场及惯性力场的量子效应时,发现引力场的量子效应是Hawking 效应,惯性力场的量子效应是Unruh 效应.进一步研究知道,Hawking 2Unruh 效应起源于真空能级的变化,惯性力与万有引力有着相同的本质和起源,它们起源于真空能级的变化.惯性效应的实质是一个起源于加速引起的真空“形变”的局域效应,惯性力是物体与“形变”的真空之间的相互作用,惯性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形变”的真空上,惯性作用是以光速传播的. 1 惯性的经典效应是惯性力,惯性力是运动的引力源所产生的变化的引力场 的一种表现 1.1 弱引力场下的推迟势 在弱引力场下度规可表示成g μν=ημν+h μν,h μν是一级小量,可认为是平直时空背景ημν下的引力势,定义 Φμν=h μν-12 ημνh 其中h =h αα=ηαβ h αβ (1) 其逆变换 h μν=Φμν-1 2ημ νΦ(2) 对坐标加上谐和条件Φ′α μν=0的限制,场方程化为 Φ′α μν ,α,=-16πG c 4T μν (3) (3)的解是推迟势 Φμν(γ→ ,t )= 4G c 4 ∫ T μν(γ ′→ ,t -γ c ) γ d 3 x ′ (4) γ表示源点γ′→ 到场点距离,推迟势Φμν是以光速传播的.1.2 弱引力场下粒子的运动方程 ① 收稿日期:2001-11-12. 第1作者简介:宋海珍(1963~),女,河南唐河人,南阳师范学院讲师.

3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模块名称】记叙文阅读 第3讲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一、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主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试题:文中“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推动了自然之态。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时刻表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此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关键语句概括要点。)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如:《贝多芬之谜》中: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试题: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什么音乐?。 答案:题目考查词语的指代义。文中说“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表明“最有深度的音乐”指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相同的特点,它就是文中一再强调的贝多芬注重用音乐表达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激情。文中对它表述最具体全面的就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整理概括这句话可以得到“最有深度的音乐”是具有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指代对象的判断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但是某些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他们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思维惯性

思维惯性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文的主题,不妨首先重温一下“惯性”和“黑洞”这两个物理概念。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而黑洞属于广义相对论理论范畴,早在200年前,英国的米歇尔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就简要地定义了黑洞的概念:一个质量足够大并足够致密的恒星会产生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从其表面逃逸。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首次用相对论定义了这样一 个时间-空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史蒂芬·霍金在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中进一步普及了黑洞这一概念,同样让它成为了通用名词。 本质意义来说,黑洞是无法逃离的,而在本文中用了“逃离惯性黑洞”这一夸张的标题,只是希望更好地揭开“思维惯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惯性”的可怕之处。无疑,如果没有创新、变革和流程再造等这些外力去改变,思维惯性和组织惯性就会象“黑洞”一样吞噬组织和个人的生命力。 毛毛虫的悲剧与思维惯性 两则试验很好地说明了思维惯性的可怕。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

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毛毛虫的悲剧在于思维的惯性,在于不假思索的盲从。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习惯及跟随的习性,就会逃脱死亡的陷阱。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人,何尝不是如此。 让我们再来看看关于思维惯性的另一个实验。美国一位科学家在海洋馆里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玻璃板把一条具有攻击性的大鲨鱼和一条小鱼隔开。刚开始,这条大鲨鱼不断撞击玻璃,企图捕食隔壁的小鱼。无奈,玻璃隔板太坚硬,无论怎么发威,玻璃隔板丝毫未损。攻击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便放弃了。于是,科学家便把隔板悄悄地移开。意想不到的是,大鲨鱼再也没有攻击过小鱼。它们都温和地在各自的领域活动,互不侵犯。 毛毛虫故事告诉我们“盲从害死人”,不逃离思维惯性而进行创新就死亡。鲨鱼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固化了的“经验”也很可怕。 两个实验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思维惯性的可怕之处。思维

从唯物史观看人的男女关系的性与动物之间性的本质区别

从唯物史观看人的男女关系的性与动物之间性的本质区别 高潮是人类女性在做爱时所特有的一种生理感觉。动物有发情期,而人则可以靠意念控制。……当所有这些人与动物之间性的区别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不会发觉我们就好像在看远处的一刻大树,各方面都有,或各种表面的我们都会看到,当我们逐渐走进时,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追本溯源,找到根基与最终动力。所有的这些表象其实都忽略了劳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性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从性的方面去解释,否则为什么人与人的异性之间的不断做爱与动物之间不断的做爱会如此不同呢。是自然创造了人,是劳动创造了人。所有人的感觉、逻辑、思维、情感等等都是随着劳动的发展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从母系社会的演变看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再发展到今天的追求男女平等。人类的两性关系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生动而深刻的反映。当人类还在远古原始野蛮阶段,为了与大自然与其他种族、部落的斗争,数量成了一个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它的数量扩大而引起的矛盾的另一面已被大自然对它的短寿命而提前否定掉了(或当时人类自身生产发展的低级性)以及人类自身的血亲自然性,女性成了社会的主宰。因而在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中存在广泛的母性崇拜及女性生殖崇拜一些道德学家可能会说人生而平等,人类一诞生就应该是平等相处的完美世界。这种人犯了两种错误。一是用今天的眼光或用自己的想当然去看古代的事情。抛开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环境,抛开生产力及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单纯地抽象地去看待它所认为应该的事。

这样,它只会随着他的影子打转。其二,它忽略了人的自然性是社会性的基础,而人的自然性却无时无刻不需要通过社会性才能得到表达。在现代男人的意淫中的女儿国事实上一定存在过,与之相对的男人国也是一定存在过,只不过每一个男人都是每一个女人的丈夫,每一个女人也是每一个男人的妻子。如果有人把它说成是乱伦,我想拿一定是个现代人所说,是上述的那种纯道德学家所说,没有任何意义。那么会不会有人认为在母系社会由于女性统掌这男性,所以,女性,就像现在的贵妇人,让男性去做打猎一类的劳动呢。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母系社会,打猎之类的劳动通常是由女人去完成的,他们的体力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有没有发现,谁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谁就控制劳动,这就是在生产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在生产生产者生产关系本身。只是在原始社会有些特殊,在私有制还没有发展起来,他们的劳动是共有的。正如起始女性遮住乳房是由于自然性(肉多的地方怕冷,神经比较多因而比较敏感)而后来形成了伦理道德即文明形成了社会性。男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利用自己先天身体的优势逐步控制了劳动,人类社会自然而然地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不管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是由于女性想保持贞操,还是男性想获得心爱的女人,抑或其他,然而由劳动的内容与形式在男女关系的转变,这种趋势已不可阻挡。这样,我们从劳动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反映在两性关系上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性的本质上是作为生产关系的性而存在的。规律就是这样,不管你意识或没有意识到它,承认或不承认它,它就在那里,它一直通过物质的运动来发挥作用。

常见借代词语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图片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导读:常见借代词语 杏坛:本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在今山东省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因此就以杏坛称代教育届。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国董奉为人治病不受钱,只求重病愈者为之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常以杏林称代医学界。 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因土地和粮食是立国的根本,故用作国家的代称。 朱门:红漆的大门。古时王侯贵族经帝王赏赐方可在宅门上加朱漆,故以朱门代指贵族宅第。 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因用桑梓称代家乡。 干戈:干,盾牌;戈,戟。干戈,是古代作战时常用的武器,因用以泛指战争。 纨绔:是指用白色细绢裁制的套裤,这是古代富家贵族子弟所穿的衣服,常用以称富贵子弟。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为了容易写字和避免虫蛀,先用火烤竹简,使水分蒸发,称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册。 丝竹:因琴瑟、箫管等乐器多用丝竹所制,后成为音乐的代称。 缙绅:缙,插;绅,束腰的大带。垂绅插笏是旧时官宦的装束,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三尺:代法律。因古代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叫三尺法。

鸿雁:鸟名,有迁徙的性能,古代传说能传递书信,因借指书信。 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后作为酒的代称。 布衣:古时平民穿的麻布衣服,后指平民百姓。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用作妇女的代称。 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 拙荆:拙,粗劣,自谦之词。古时贫寒人家的妇女以荆枝作钗,后因之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速度大小和惯性

速度大小和惯性真的没有关系吗? 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谈到惯性的唯一决定因素是质量。并列举了“质量不同、速度相同的两车,停下来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样的例子来说明质量是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根据这个深入人心的例子,很多学生因理解不了何为“惯性”,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两车质量相同,但速度大小不同(如:甲车速度为30km/h,乙车速度为100km/h),当然是乙车更难停下来,因此应该是速度快的物体惯性大。 在讲这节课时,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的一点想法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特性,牛顿第一定律才能成立。 惯性: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语气强调) 解释:惯性大小说明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语气强调) 运动到静止是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大小的变化也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错误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易难程度"理解成了"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从运动变成静止的易难程度" 举例:利用学生的问题。 甲车:速度30km/h→0km/h。乙车:速度100km/h→70km/h 如果两车速度的改变量相同的话,两车的惯性大小相同,即改变这两次速度的难易程度相同。 经典力学中: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惯性只有其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包括运动

速度。 之所以速度快的汽车比较难(时间久)停下来,是因为车子的动量大,p=mv。我们假设刹车的摩擦力是一定的,那么同样质量的快车比慢车动量大,那么同样的摩擦力要使快车停止,Ft=P,P比较大,T就要大了。 例如,当公共汽车煞车时,车上的人因为惯性而向前倾,在车上的人看来彷佛有一股力量将他们向前推,即为惯性力。然而只有作用在公共汽车的煞车以及轮胎上的摩擦力使公共汽车减速,实际上并不存在将乘客往前推的力,这只是惯性在不同座标系统下的现象。

人性_关于人性的议论文1000字

人性_关于人性的议论文1000字 '每当我穿行在这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时,我都会思考何为人性?何为真实的本质的人性?事实上,人性的体现无处不在,世态炎凉中饱含着人性的真意,红尘滚滚中流露着人性的美丑。但人性常常覆盖一层神秘而沉厚的面纱来掩饰自己的某些丑陋与猥琐,常常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蒙蔽了我们的内心,因而使我们看不清它的真实与本质,但只要我们审视着世界,就会发现人性的菩提。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安定和谐的日子里,大家都过着美好宁静的生活,人们似乎都很有爱心,都很善良。大家似乎都能做到和朋友一起享受丰收,然而能一同面对苦难与危机的人又有多少呢?在平静的时光里,人们似乎都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不畏惧死亡”。那种大义凛然的气势如同一个伟岸的英雄,可当真正面对生死的抉择之时,那些能慷慨面对死亡的英雄是否存在?也许,只有在苦难下,人性本质上的善恶美丑才能挺拔而鲜明的凸现,那一切在平凡生活里所体现的人性都只是表面上的虚无,都只是遮盖人性本质的面纱,无法落实于生活,不能有益于生命。因为表面上所体现的人性,如同一个空空的壳囊,没有承载任何事物的重量,也没有任何事物主动检查它的真实性,而本质的人性是经过现实的考验才有所体现的,因此,只有透过现实才能看清人性的真实与本质。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朋友在小酒店喝酒,聊起了他们的一个熟人,他们的这个熟人升官、发财、成名、留洋,应有尽有,还有一打左右的姑娘向他奉献了可疑的贞操和可靠的爱情,其中一个朋友啪的放下酒杯,激动的说:“为打心眼里蔑视这种人”接着有力的抨击了世风的败坏和人心的堕落,雄辩的论证了精神生活的高贵和身外之物的卑俗。最后,尽管他对命运的不公大表义愤,但仍以哲学家的风度宣布他爱他的贫困和寂寞的命运。这时,另一个朋友慢慢咽下杯里的酒,懒洋洋的问道:“可是,那个家伙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那个愤世不公,抨击世俗的人是一个非常清高的人,但对于他的心灵暗暗受着嫉妒的折磨,更使他的清高有了一种悲剧的色彩。尽管这是一种清高的嫉妒,但本质上仍是嫉妒,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只是换了一层更高贵华丽的面纱来掩饰心灵本质上的庸俗,人性亦如此。本质是永恒的,无法改变的,只是人善于掩饰它,善于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但永远无法逃脱本质的束缚。正如有些人用恶毒的手段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嫉妒,而有些人用清高的风度来掩盖他的嫉妒,但林林总总的形式所反映的永远只是人性的嫉妒,由此可见,人性的表面千变万化,永恒不变的就是事实,就是本质。 《三字经》中云:“人之初,性本善”。孔子云“人性本恶,须后天去雕饰也”。这似乎是矛盾的,但矛盾中也有着相通之处,无论是性善还是性恶,都必定有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如果人性本身是善的,可为什么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恶人。如果人性本身是恶的,可为什么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还有数不清的善男善女。因此,人性一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而推动变化的就是时间和岁月。在短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一个人的本性与内心世界,只有在不断相处与了解中才能发现人性的本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原因了。时间与岁月是人性的见证者,正是因为有时间的蹉跎与岁月的流转,我们才能看清真实的,本质的人性。 人性隐藏在世界的最深处,只有透过无数层面纱,才能明白人性的菩提。'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指处所,比喻故乡。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2.桃李——学生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 3.社稷、轩辕——国家 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平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轩辕:古代装有有帷幕的车叫“轩”古代车前面用来驾牲口的那根直木叫“辕”“轩辕”合起来就是指古代的车。因为传说车是黄帝发明的,所以人们就称黄帝为“轩辕氏”。又因为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又被用来代指中华大地。 4.南冠——囚犯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 5.同窗——同学

同窗,指在同一所学校里就读的人。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 6.烽烟——战争 烽烟是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比喻战争或战乱。烽火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烽烟也叫狼烟,是用狼的粪便做燃料,它的特点是燃烧起来烟黑且浓,竖直向上,可以让很远的地方看到。 7.巾帼——妇女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8.须眉——男子 胡子是个总名称,故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9.丝竹——音乐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10.婵娟、嫦娥——月亮 婵娟和嫦娥均指月亮。 婵娟:①形态美好、漂亮:蛾眉新画觉婵娟。②指美女:家家分影照婵娟。③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嫦娥又称姮娥.女性.神话中的人物。她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 11.手足——兄弟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地位和作用 高焜(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指导老师:江燕燕 摘要:文章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及在牛顿三个定律中的地作用。澄清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模糊认识对认识牛顿三定律之间的关系和理论的完备性和逻辑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指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是给出了一个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不存在加速度的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惯性系而不是力的定义,定律成立与否来定而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只对惯性系才成立。惯性系也不能用牛顿义。 关键词: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系; 力 13世纪的约翰·布里单提出了“冲力”(impetus)的概念,他把冲力设想为初始推动者传给物体的一种推动力,并赋予了冲力一种永恒的质,认为它将一直持续下去,除非被外部阻力所减弱或者耗尽。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冲力的初始量将保持不变,并且他暗示,如果将运动的所有阻力撤出,那么物体一旦开始运动,很与可能将永远沿直线匀速运动下去,他没有任何理由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或者初始速度。[1]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定律做为动力学的基础。这三条定律统称牛顿运动定律,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力学理论叫做牛顿力学。牛顿所述的三条定律的中文译文为: 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第二定律: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 牛顿定律提出已经三百多年了,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可是纵观许多物理学的教科书,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的认识,它在三个定律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很少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定位。下面就一些”物理学”教科书中对第一定律的不尽合理的解释和定位逐一给予说明 。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并非描述物体具有惯性 几乎所有的“物理”教科书中都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具有惯性,所以把第一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大学顾建中先生编写的《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力学部分[2] 就明确指出:“第一定律中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1)如果没有其他物体的作用,则所研究的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种性质称为该物体的惯性……因为第一定律包含惯性这个重要概念,所以又叫惯性定律。(2)……。”

本质的本质

“本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术界使用较多的一个词,因为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寻找事物的本质,研究本质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究竟什么是本质,各种定义太多,人们的认识不清晰,使用中也较混乱。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让人满意的定义。 明确一个概念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属性,本质具有那些属性呢: 1、普遍性。大千世界,万象丛生。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和认识到的各种现象(事物、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本质的存在,都是本质的表现,都是本质的反映,都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这一点无需证明。但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普遍性不是意指与特殊性相对的普遍性(共相),而是指本质的普遍存在。 2、必然性。要了解本质的必然性,先要明确界定必然性的含义。必然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与偶然性相对立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可避免的趋势和确定的规律。二是与自由相对立,是指正常人的行为一定按照某种目的行事,不是随机的,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所为。本质的必然性表现在:一、本质与现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没有不反映本质的现象,也没有不表现现象的本质。二、现象多变而本质基本不变,相对现象本质是稳定的,本质即使变化也是缓慢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三、现象变化的规律是由其本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的,人们是可以认识的。如:力学描述受力物体的运动现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是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F=ma。力的本质又是由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其它亦然。 3、同一性。有两个含意:一是,同类事物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必有某种的东西是不变,是稳定的,如水的三态(固、液、气),不管那种现象、形式,H2.O是同一种不变的东西。二是,所谓同一,就是有无渊源关系,没有渊源关系就不会有同一性。现象与本质的渊源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同一性是本质最重要的属性。 4、非实体性(抽象性)。对本质是否是实体争议较大,我认为本质属于非实体,不存在本质的物质承担者,物质的承担者只能是现象。脱离主体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本质是找不到的,找到的具体东西只能是现象,否则我们只需要高倍显微镜就可发现本质,而不需要科学研究了。本质只能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产物”,是主体在实践中建构的,对客体的正确反映。这里并不是反对本质的客观存在,而是说:本质不是实体,客观存在包含实体和非实体,如:人的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