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关名词

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建设政府与公众、企业、社会和谐融洽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框架结构与业务模式

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既有横向的按行政划分的不同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又有纵向的按行业划分的不同的具体职能部。以我国为例,从政务层次看和政务部门看,电子政务系统横向分为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四个层面。横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层面上的各级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而纵向各政府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电子政务系统,如党中央――省(市)委――地(市)委――县(市)委,国务院――

省(市)政府-地(市)政府-县政(市)府,工商总局――省(市)工商局-地(市)工商局-县(市)工商局等。纵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种业务中的各级政府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它的每一个横向的块块和纵向的条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条块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如一个市政府下面的公安系统不仅属于地方政府,还要向更高一级甚至中央的公安部门负责,同时它又和地方的工商税务、治安等其他部门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电子政务时首先要进行流程的再造。

在信息化社会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居民。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些行为主体展开。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的互动、政府与居民的互动构成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构成信息化领域的主要方面。电子政务的主要业务模式相应的有G2G、G2E、G2 B和G2C等四种模式。

1、G2G模式。指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 )之间的电子政务,即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网络业绩评价系统、城市网络管理系统等十个方面,亦即传统的政府与政府间的大部分政务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

2 、G2E电子政务。指政府(Government )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电子政务,也有学者把它称之为内部效率效能(IEE)电子政务模式。G2E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G 2G、 G2B和G2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G2E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

3、G2B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即政府通过网络进行采购与招标,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企业通过网络进行税务通报、办理证照、参加政府采购、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反馈等;政府向企业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行政规定等。对政府来说G2B电子政务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电子外经贸管理、中小企业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

4、G2C电子政务。 G2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 Government)与公众(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G2C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包括:公众信息服务、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税务、电子社会保障服务、电子民主管理、电子医疗服务、电子就业服务、电子教育、培训服务、电子交通管理等。G2C电子政务的目的是除了政府给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开辟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畅通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平台。

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 ction ),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ctions),即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到了此阶段,政府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 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点。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香港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六阶段论观点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政府阶段等。

无论怎样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其实质上都是按照网络建设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即按照从静态的、单向信息发布到动态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划分,相应地,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信息建设阶段性发展程度而递增。

从电子政务的组成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等组成部分;从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来看,电子政务包括政府电子商务、政府电子采购及招投标、网上福利支付、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电子化公文系统、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等内容;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因而,网上办公、

业务重组、面向公众成为电子政务的三要素,这三要素也是区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

务的关键因素

相关名词:

一、EAF 高校,应用,

二、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的总称。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得以增加收益,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企业来说,设备维护已不再局限于成本范畴,更成为获取利润的战略工具,EAM系列产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EAM是以企业资产及其维修管理为核心的商品化应用软件,它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工单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资产管理、作业计划管理、安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报表管理、检修管理、数据采集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管理、决策分析等可选模块。EAM以资产模型、设备台帐为基础,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以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关闭为主线,合理、优化地安排相关的人、财、物资源,将传统的被动检修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修,与实时的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预防性维护。通过跟踪记录企业全过程的维护历史活动,将维修人员的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范围的智力资本。集成的工业流程与业务流程配置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的授权管理和应用的客户化改造工作。

三、ETL是商业智能(BI)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先看一下在WIKI中的定义:ETL,是英文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即填充、更新数据仓库的数据抽取、转换、装载的过程。这是实现商业智能之前的数据采集步骤。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对库中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处理才可以进行。对于ETL而言,“是什么”是很容易理解的,也就是将分散的、不易利用的数据进行整理,变成规则清晰的、易于利用的、(可能同时还是)集中的数据。在ETL过程之外,就可以基于报表分析系统、多维分析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等,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利用。这一过程可以通过Hard Codding,即编写程序实现,也可以通过各种ETL工具实现。对于ETL,实际常见的问题有两个:1、为什么要做ETL,而不是直接利用数据?这个原因有多种多样,比如可能原始数据量太大,需要加以提炼;可能业务数据的服务器面临性能压力,不希望分析工作影响性能;可能源数据的异构性和低质量,需要加以规范;还有可能有些数据直接利用起来有困难,例如SAP系统中的数据。2、不同ETL工具与方法的差异主要是什么?由于ETL是一个可以用Hard Codding并不大困难就可以实现的过程,因此很容易会问“为什么要用ETL工具”。实际上,Hard Codding也是一种可供选择ETL方法,而各种工具与方法主要的差异在于两点,一是设计与建立ETL过程的复杂度,比如有些工作用工具可以很快建立和修改、调试,而写程序要花很大力气,有些工作则配置ETL工具很费力,还不如直接写一个SQL,不同的工具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二是运行时的效率,有些ETL工作,要经常进行,有些则是初始时进行一次,有些数据量大、时效要求高,有些则反之。这样,在不同情况下,就可能需要根据运行效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ETL工具。从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理解ETL的必要性与适用性,同时,也可以认识到,ETL是一个概念,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与需要,选择(包括不使用)合适的ETL工具或方法。

四、SAP起源于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SAP既是公司名称,又是其产品——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名称。SAP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另有,计算机用语SAP,同时也是Stable Abstractions Principle(稳定抽象原则)的简称。https://www.360docs.net/doc/9319132245.html,/view/8784.htm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网络 一、概述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名词: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化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政务信息化、三网一库……还有很多英文名词如:e-Government、Government Online、e-governor、e-Government Affairs等。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社会参度。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1.2 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1.2.1 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 最初物理隔离的概念是双终端、双网络,即每个用户拥有两台独立的计算机,分别接入两个互相独立的网络,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物理隔离产品相继问世。 物理隔离的一个特征,就是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内网和外网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同隔离设备建立非TCP/IP协议数据连接。其数据传输机制是存储和转发。 物理隔离的好处是明显的,即使外网在最坏的情况下,内网不会有任何破坏。修复外网系统也非常容易。正常情况下,隔离设备和外网,隔离设备和内网,外网和内网是完全断开的。保证网络之间是完全断开的。隔离设备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存储介质,和一个单纯的调度和控制电路。 每一次数据交换,隔离设备经历了数据的接受,存储和转发三个过程。如果要保证数据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物理隔离了。通常来说,对于需要保护的内网与公共的外网来说存在着两种概念隔离,这就是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在技术上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物理传导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外部网不能通过网络连接而侵入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网。在物理存储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对于断电后会逸失信息的部件,如内存、处理器等暂存部件,要在网络转换时作清除处理,防止残留信息窜网;对于断电后非逸失性设备如磁带机、硬盘等存储设备,内部网与外部网信息要分开存储;严格限制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的使用。在物理辐射上隔断内部网与外部网,确保内部网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 或耦合方式泄露到外部网。 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有很大的不同。物理隔离的哲学是不安全就不连网,要绝对保证安全;逻辑隔离的哲学是在保证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安全。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防火墙不是物理隔离产品,有防火墙的根本起因是不同网络间既要保证需要的数据交换和相互访问,又要防御恶意或非法访问。而无论从包过滤技术还是从代理技术来说,其关键点都在于使数据有选择地通过,而不是彻底地把数据隔离。 物理隔离技术与防火墙是两个概念,它们功能互补,但不能互相代替。其安全策略非常清楚,即:把需要保密的核心数据,进行严格的保护,实行物理隔离;而对一般的数据,则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概念 联合国定义:指政府部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政府部门并没有改变它在保持其有用性、合法性、透明度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功能和义务,改变的是,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社会对政府执行能力的期望值。 世界银行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拥有或运行着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政府部门,利用这一系统改变政府与公民、私营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公民的自我实现,提高政府服务的传递能力,加强政府的责任性,增强政务处理的透明度或提高政府效率。 电子政务内涵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 •“电子”与“政务”的有机结合 •必须与政府改革和流程重组紧密结合 •“政务”是根本,“电子”是手段 范围 •政务是指与国家政权有关的所有公共性事务。在我国,它除了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党委、人大、政协、军委等方面的事务。因此,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政协、电子军务都可以纳入电子政务的范畴。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支撑环境层、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业务应用层、对外服务层。 •支撑环境层包括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这些是电子政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链路、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外设等各种网络及硬件设备。 •信息资源层包括四大基础数据库和各种专题数据库。 •业务应用层包括政府部门内部应用的各种专业信息系统。 •对外服务层包括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各种终端,如网站、手机、触摸屏、呼叫中心等。 几个相关概念 •数字政府(Digital Government)是一个与电子政府接近的概念,是一种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特征的政府。狭义的数字政府是指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特别是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水 利、交通、公安等部门。 •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是一个与实体政府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地理分布的多个政府机构的业务集成起来,使他们能 够密切合作,在短时期内完成应该由一个政府部门完成的任务。 •移动政府(Mobile Government,M-Government)出现在移动通信技术出现以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政府部门提 供的服务。 •泛在政府(Ubiquitous Government,U-Government)是指政府部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可用的方式、为任何人提供服务。泛在政府以客户为中心 (user-oriented),提供的是普遍(universal)服务、个性化的(unique)服务。 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提升政务处理效率:一站式服务、7×24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信息传输、机构精简 •促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满意度、降低政府服务成本

电子政务复习重点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 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办公自动化:所谓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 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3、GtoC: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4、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 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5、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6、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含义:也叫“政府电子化服务”,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7、数字鸿沟: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共享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8、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9、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0、什么是公钥基础设施:又称PKI。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填空题: 1、体现公平理念,就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行雪中送炭,优先锦上添花的基本发展策略 2、树立公平理念,防止出现数字鸿沟扩大化,避免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不公平。 3、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随着政府职能从以政治统治为主转变到以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类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型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4、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基本形成了由政务涉密网(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公众网构成的三网结构。 5、拓扑结构是表示系统中各个设施物理位置关系、物理面壁的一种图示方法。 6、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小步快走、分步实施这样一条战略原则,才能即不使系统建设成为孤岛建设。 7、辅助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是目前层级最高的公务处理系统,代表了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8、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空间范围可以将信息源划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9、电子政务的安全总体测略是国家主导、全员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 10、我国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为电子政务发展和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总体来说:“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 12、电子政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法律政策基础。 13、电子政务的首要、核心任务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是电子政务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如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如国家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如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关于电子政务的外延界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二)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三)电子政府和政府上网的区别. 3、电子政务的社会意义: 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有效地驾驭信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四是有助于节约行政成本;五是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电子政务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力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政府也可通过电子政务直接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电子政务有助于提升区域性竞争力 一个地区电子政务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区域性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信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化和成熟,电子政务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也愈加明显。通过电子政务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廉洁、高效政府的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

电子政务的概念、有关名词

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建设政府与公众、企业、社会和谐融洽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框架结构与业务模式 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既有横向的按行政划分的不同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又有纵向的按行业划分的不同的具体职能部。以我国为例,从政务层次看和政务部门看,电子政务系统横向分为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四个层面。横向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侧重同一层面上的各级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而纵向各政府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电子政务系统,如党中央――省(市)委――地(市)委――县(市)委,国务院――

电子政务

(内容较多,酌情删减,个别题只有要点,可自行补充) 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以改变政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使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政府。 电子政务监理:指具有电子政务项目资质的监理机构,受业主单位的委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理合同,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 电子政务评估: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动科学、可行和可靠的方法对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社会接受程度、政府电子化服务供给水平、电子政务领导能力和政府变革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评判和测定。 电子化公共服务:指政府机构为了使社会公众更好、更快地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充分应用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电话、信息家电、移动通信等各种途径向社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公共服务。 电子化采购: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完成政府采购的相关过程。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向政府采购中心通过网络提交采购需求,政府采购中心通过网络确认采购资金和采购方式,并在网上发布采购信息,接受供应商网上投标报价,以及在网上开标定价、网上公布采购结果和网上办理结算手续等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和程序。 移动电子政务:指政府部门利用无线信息通信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联合运用,实现政府管理及其政府服务的电子化和移动化。 政府信息公开: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形式和时限,将本机关、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和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电子税务:指税务部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等实现税务部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税收征管和税务服务。 选择题 G to G :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政策、法规电子化传递,电子公文处理,电子司法档案管理,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等。(政府与政府之间) G to B :政府电子化采购,电子税务,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外经贸管理,中小企业电子化服务,综合信息服务。政府与企业之间) G to C :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社会保障服务,电子民主管理,电子医疗服务,电子就业服务,电子教育、培训服务。(政府与公民之间) 电子政务网站导向: 一站式:电子政务下的“一站式”服务是政府职能上网,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进行政务的服务的模式。“一站式”服务功能:各种可利用的政府信息在网上发布;公众可利用网络向政务提交反馈,并可输入各种政府服务的请求;可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重组行政组织结构,改善公共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3.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电子化等方面。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4.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是指在办公室的职能中应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进行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辅助决策,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和弊端。办公自动化系统分为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三类。通常,办公信息包括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和图像等,那么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处理的就是以上这些信息。 5.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6.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指的是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7.政务流程

政务流程是一组相关的、结构化活动的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这些活动集合或链条为特定的公众提供特定的服务或产品,这个流程是有目的的,并且有始有终。 8.政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政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和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服务品质,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结构重组。 9.政府内网 政务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的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它与该级别以下的政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中运行国家涉密信息、高度敏感内容、核心办公业务数据等。主要解决一定级别部门的内部办公问题,同时还负责这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政务内网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运行的是以核心和涉密业务为主体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效用和效率。 10.政府外网 政府外网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运行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所需的、与专业性服务相关的政务业务网。该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并通过政府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社会直接提供服务。 11.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指由或为政府而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或处置的信息。 12.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它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时限,将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13.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的过程。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政务:狭义是指政府所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广义是指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所从事的行政管理活动。 电子政务:从深层次看,电子政务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1)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业务;(2)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借助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3)电子政务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作模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 2、三网一库:政务内网,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 政务专网,即“办公业务资源网”,是政府涉密网络,可以实现地区级政府共享,并可以与内网有条件互联。政务外网,即以Internet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一库”: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3、政府职能: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或作用。具体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起的作用。政府职能有普遍性、强制性、系统性、不可替代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4、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又分为:(l)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2)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3)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4)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5、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采用了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用于鉴定签名人的身份以及对一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它还能验证出文件的原文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变动,确保传输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6、网络信息保障:PDRR(1)保护(Protect):采用可能采取的手段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2)检测(Detect):利用高级术提供的工具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提供黑客攻击、白领犯罪、病毒泛滥脆弱性。(3)反应(React):对危及安全的事件、行为、过程及时作出响应处理,杜绝危害的进一步蔓延扩大,力求系统尚能提供正常服务。(4)恢复(Restore):一旦系统遭到破坏,尽快恢复系统功能,尽早提供正常的服务。 7、政府再造: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全面改造政府的工作理念、体制、职能、业务流程、工作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内涵: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实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面向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代表着政府的角色转变、结构重组、流程再造。 2、简述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组成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平台、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电子政务应用平台、电子政务门户、系统维护管理体系、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3、简述政府网站的种类 (1)根据网站所有者及其同其他网站的关系划分基本网站和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提供整个行业或地区的有关政府网站的陈列表,作用好似通向这些政府网站的大门;基本网站为某一个政府机关建设和拥有的网站。(2)根据网站的功能划分政府网站可分为信息发布型、单向互动型和双向互动型;信息发布型网站:以宣传和介绍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为 政府和公共部门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信息,以提高政府机构效率、透明度和服务质量的方式。其目标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手段促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与公众、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协作。 电子政务通过建立和推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的快速流通和无障碍获取。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提交申请、查询政府服务、支付费用、参与公众决策等。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在线服务、发布政策信息、收集民意反馈等。电子政务将政府的服务和决策过程向公众公开,使政府的行为更加透明,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将政府的各种业务、服务和决策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了政府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处理。 2. 网络化:电子政务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企业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3. 自动化: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各类政府事务,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4. 开放性:电子政务倡导政府的信息和决策向公众和企业开放,提供公开透明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5. 互动性: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通过网络渠道收集民意、征求意见,增强了公众参与的机会和实效。 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同时,电子政务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合作,加强社会治理的共治效果。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改造政府管理和服务流程,提升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现代化手段。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相关的标准名词进行解释,包括数字化政府、政府信息化、互联网政务、开放数据和电子政务一体化。 1. 数字化政府 数字化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前提,指的是政府部门将原本以纸质形式处理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ICT进行存储、传输和管理。数字化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质流程、便于信息共享和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政府部门通过数字化政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提高公民满意度和政府透明度。 2. 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全过程。政府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政务业务的开展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 3. 互联网政务 互联网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方式。通过构建政府门户网站、推广在线政务服务和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网政务旨在提高政府的可访问性和服务质量,便捷和优化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提高公众参与度,实现务虚网化、电子化和智能化。 4. 开放数据

开放数据是指政府主动公开和共享政府数据的做法。政府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开放数据可以促进政府数据的再利用和二次开发,提供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支持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开放数据可以提高政府数据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5. 电子政务一体化 电子政务一体化是指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并 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平台来实现政府各项服务和管理的一体化。通过电子政务一体化,政府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电子政务一体化也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孤立,提高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协同能力。 总结起来,电子政务的标准名词解释涉及到数字化政府、政府信息化、互联网 政务、开放数据和电子政务一体化等方面。这些名词解释揭示了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旨在推动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服务优化,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政务活动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电子平台来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方式,以实现政府效能的提升、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以及全民参与的民主化进程。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 1. 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旨在为公众提供政府行政信息、服务、公共管理和公民参与等内容的便捷渠道。 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各级部门的资源和信息,提供在线申请、查询、支付等政务服务的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3. 电子政务标识:是电子政务系统中用于标识政务信息和服务的统一标志,以增加公众对信息的识别和信任度。 4. 电子政务数据开放:是政府将政务数据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手段向公众开放和共享,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和公众参与。 5.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是政府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内部办公管理的系统,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电子公文交换、电子会议等功能。 6.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是针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性保护和

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7. 电子政务网络化建设:是将政府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连接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8. 电子政务一站式办公:是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全流程的在线办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查询平台。 9.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电子政务系统和服务的指标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技术支持、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10. 电子政务创新应用:是指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的创新和改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促进政府服务的可及性和透明度,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互动,推进政府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它不仅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数字化政府转型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是名词解释和答题

1、电子政务:是用信息技术实现的符合各级政府的具体业务、事务、需求的应用信息系统。 2、数字鸿沟: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造成的“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 3、浏览器:是安装在客户端得一个软件,作用是解释网页中的内容如何展现 4、超链接:是指对超文本的链接,即不限于本文件链接,可以是文本链接、也可以是图像 5、信息孤岛:是指过分强调分工的“合理性”和保密的“重要性”,导致各个部门都建有信 息资源应用系统,彼此间相互隔绝,信息资源的支配权与政府机构权力划分紧密结合,形成大量分散的异构。 6、程序文件:是指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描述程序的文件。 7、社会保障:只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 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8、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法规政策系统、公文流转系统、司法档案系统、财政管理系统、业务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采购与招标、税务服务、工商审批和证照办理、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民众参与服务、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提供就业服务、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提供交通服务、提供公民税务服务、证件服务 (4)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培训系统、办公系统、人员考核评估系统 9、透明政府理念:政府不再继续保持神秘的角色;不允许有暗箱操作 原则:(1)公共利益至上; (2)责任:向公民承担更多的责任,有义务提供客观、可靠、清晰的信息; (3)有限例外,最大限度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4)便利:为公众提供方便; (5)成本:尽量减少收费; (6)保护检举者。 10、服务器:独立主机、服务器托管和虚拟主机 (1)独立主机(成本高): 含义:自己投资购买、配置并管理自己的服务器主机。需要很大投资,后期维护费 用昂贵。 技术指标:允许同时登录的用户数量(小型网站允许登录的用户数量在几百个,大 型的成千上万个);ISP出口带宽,及连接到其他网站的带宽(Web的超链接,可能 连接到任何其他服务器,如果出口带宽不足,会使链接等待时间过长)(2)服务器托管(成本低): 将服务器主机托管给大型网站机房管理,不但不需租用接入线路,还节省下开户费、初装费 (3)虚拟主机(网站空间):用户租用Internet上某主机的硬盘空间,而不是独立地拥有一个主机。委托给他人,需要后期的维护

电子政务

作业1 三、名词解释 电子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的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种政府服务。 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 商务智能:是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业务经营作出明智决定的工具。 决策支持系统:由多种功能协调配合而成的,以支持整个决策过程为目标的集成系统。 四,简答题: 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网上信息发布、、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实现网上交互办公、各个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办公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应该具有哪几个方面?答:政务核心层,办公业务层,信息交换层,公众服务层。 简述开展协同政务迫切性。答:1)打破电子政务各自为政的现象;2)是连接信息孤岛的必然要求;3)是避免电子政务投资黑洞的必然要求;4)是政府改革体制的必然要求。 商务智能的构成部分有哪些?答:1)商务智能应用;2)访问工具;3)数据存储和数据源;4)元数据处理5)安全和管理6)数据集成工具; 五,论述题 谈谈你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思考以及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具体对策。答:1)目标明确,分布实施;2)资源整合,建设门户;3)应用主导,注重实效;4)基础扎实,保障有力。对策:1)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2)发展电子民主,繁荣公众服务;3)充分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作用;4)跨越数字鸿沟,关注弱势群体用户。 试从国内外公共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答:发展情况:先简单概述一下美国,日本,德国等以及中国的情况;意义:1)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完成以前没法完成的工作;2)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管理层,简化行政运行环节和程序;3)树立新的形象,扩大政府影响;4)防止信息垄断和黑箱操作;5)为人们提供便利服务; 作业2 商务智能:是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业务经营作出明智决定的工具。P40 决策支持系统:由多种功能协调配合而成的以支持整个决策过程为目标的集成系统。有对话、数据和模型等3个子系统构成。P44 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老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P14 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时代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它是一种政府服务体系。P15 四、简答题: 中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P68答:①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府信息网络平台;②重点业务系统取得显著成效;③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加强;⑤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付诸实施、电子政务的体系框架浴盆体系初步形成。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对行政决策的影响?P46 答: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对行政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削弱以至取消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其次,改善行政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最后,支持与强化行政决策过程。 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①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②完善和建立一批重点的政务、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料;③积极推进公共服务;④基本建立起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⑤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⑥完善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体系:⑦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制度。 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有哪些?答: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有:①走市场化、产业化之路;②发展电子民主、繁荣公众服务;③充分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作用;④跨越数字鸿沟、关注弱势群体用户。 五、论述题:

电子政务复习知识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标准、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2.政府决策:是决策者为到达某一特定目标,对假设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行为或者过程。 3.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特别是因地域、教育水平和种族不同的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上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群体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出现差异巨大的现象。 4.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以数据仓库为依托,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决策活动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防汛抢险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5.信息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我们代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及其相关管理与技术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信息时代将塑造全新的管理模式。 6.电子化公共服务: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7.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是指使储藏于信息源中的政府信息资源处于实际可得、可用状态的一系列工作活动。 8.金关工程:即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电脑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它还将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到达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的目的。〕 9.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电脑系统。专家系统以逻辑推理为手段,以知识为中心解决问题 10.政府知识管理:就是对政府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11.门户网站: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

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的定义、内容及作用 电子政务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内容及作用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否则谈电子政务都是空谈。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㈡电子政务包涵的内容 电子政务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国家政府所规划的项目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㈠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 2、电子公文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公文,如报告、请示、批复、公告、通知、通报等等。 3、电子司法档案。在政府司法机关之间共享司法信息,如公安机关的刑事犯罪记录,审判机关的审判案例,检察机关的检察案例等。通过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员综合能力。(分析、判断) 4、电子财务管理系统。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便于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5、电子办公系统.通过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 6、电子培训系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网络教育课程,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注册参加培训课程、接受培训、参加考试等。 7、业绩评价系统.按照设定的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和完成情况对政府个部门业绩进行科学地测量和评估. 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 1、电子采购与招标。通过网络公布政府采购与招标信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必要的帮助,向他们提供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和程序。 2、电子税务。企业通过政府税务网络系统,在家里或企业办公室就能完成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款划拨、查询税收公报、了解税收政策等业务。 3、电子证照办理.企业通过因特网申请办理各种证件和执照,缩短办证周期,减轻企业负担.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Internet/Internet 技术的运用,办公自支化技术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并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电子政务的概念随之孕育而生。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网络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后在网络上实现运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和行政监管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向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府是西方国家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通用概念,是现有的政府机构、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后所重新构成的全新的一体化政府管理形态,是一个和传统政府相对应的概念,其重点在政府电子化。从政府信息化的角度讲,一体化政府上一个虚拟的政府,是一个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词汇有“电子政务” 、“电子政府”等。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这两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等同视之。 电子政府从政府业务上讲是一个程序概念,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实现,即政府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其重点在政务,电子是政 务的手段。这一概念强调对原有政府管理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方法要进行重大的乃至根本的改造( Government Reengineering ),从而构建成一个基于形态。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在于:电子政府的建立以一系列电子政务的实现为前提,如果没有大量政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好电子政府的建立必须是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基础,电子政府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区别在于:电子政务通常是指一个一个具体政务工作的信息化,而电子政府则指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的信息化。在实践中,有的政府机构在某些领域或某几项政务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并不意味着电子政府的建立。但只要建立了电子政府,则政务工作必然都实现了信息化。 简而言之,电子政务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电子政务必然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 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公共权力行使相关的公共事务; 第三,电子政务要对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以适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在管理形态、管理区域、决策权限、管理模式、管理幅度与层次、运行环境、基本概念、运作方式、沟通模式、组织结构、遵循法则、管理方式、成本与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见表达 1.1)。 表 1.1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特征比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