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改革各国立场

安理会改革各国立场
安理会改革各国立场

Ad Hoc Committe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联合国有三项任务,除维护和平与安全外,还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其基本自由之尊重”的任务。

改革包括①增加理事国(add members)②改革表决方式(Reform the voting method(③改革制裁手段(Reform sanctions)

各国立场

一.关于增加理事国

1.五大国:五大国对安理会扩大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保持自己在安理会的地位不变并主张新增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To maintain their position on the security council and advocate new permanent not necessarily enjoy veto)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次大战结束后建立的由以美、中、苏(俄)、英、法5 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核心的联合国主导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国际格局和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实际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新秩序观,①一种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或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秩序观,在这种所谓的新秩序下强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西方价值观,使之一统天下。②另一种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公正、合理(equality, fair and reasonable)的新秩序观。

Ⅰ。发达国家:(目前安理会内席位分配对欧洲、西方国家有利,它们占有4 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和至少3 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发达国家强调能否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以作贡献,地理分配(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并非是要考虑的惟一标准.

美国:⑴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反对这两项原则。直到1997 年夏天,美国才突然一反常态,改变了以往只同意吸收德、日两国担任新常任理事国的立场,宣布它还将同意支持三个发展中国家占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亚非拉三个地区各占一席),至于哪些发展中国家可作为候选国,美国说让它们自己去争。观察家们对美国这一转变有多种不同的解释:①一种解释是美国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削减会费要求的支持;②另一种解释是美国明知要从发展中家国家中产生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决非易事,但这一态度既可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好感,又可以使安理会扩大问题继续拖延下去,因为它内心深处也并不真正愿意德、日两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⑵美国一方面希望德国和日本尽早成为常任理事国,原因:①既可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在安理会内的实力,②又可减轻它在联合国的财政负担;但另一方面,①又担心发展中国家增加在安理会中的影响力,②也担心德、日将来利用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不买它的账。这就是美国方案中提出新增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的根本原因。⑶美国策动的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遭到失败后,美国就开始改变对联合国的态度。(它不仅不再积极策动或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且从1 995 年起在未经联合国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将美国应承担的联合国维和费用份额从31 . 7 %削减到25 %,还要求把它承担的联合国经常费用份额减到20 %以下,并且故意扣缴会费,致使联合国连年处于极端困难状况,维和行动和促进发展的项目不得不一减再减。)自1998 年初美国企图再次利用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遭到失败后,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更加消极。美国《基督教科学篇言报》1998 年7 月间的一篇文章明确说:“美国的基本观点是联合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现在宁可把资源用于北约和世界贸易组织上。”果然,1998 年10 月间,美国利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擅自作出对南斯拉夫进行空中打击的决定,并于1 999 年3 月24 日开始将这一决定付诸实施,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狂轰滥炸。美国还提出了21 世纪北约使命“全球化”的战略新概念,将该地区组织的战略从“集体自卫”转变成“保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其军事行动可超出北约成员国的防区,对付来自任何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而且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须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科索沃是被当做这个新战略的试验场。毫无疑问,美国策划的北约“全球化”新战略和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今天美国对联合国的政策是实用主义的,能利用时还是要尽量利用,因为那样可为它的霸权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⑷美不支持印度“入常”,美国只会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⑴强调“担任常任理事国应首先考虑该国在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是否具有全球性的分量(Global component)”,一再声称它“不能只是给联合国支付大笔会费,而在安理会内没有发言权。”近年来,日本还威胁说,如果再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将削减所缴的会费。⑵迄今依然拒绝承认侵略罪行(Still refused to admit aggression),而且近年来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不断上升,并大肆扩张军事实力,不能不使东亚国家特别是那些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深为担忧,因而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反对或保留态度是理所当然的。

德国:虽然对二战认罪较彻底,但它毕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动者,特别是这次施罗德领导的德国又积极参与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性轰炸(NA TO bombing Y ugoslavia),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第一次出兵到国外参战,已引起西欧其他一些国家的担忧,连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对德国参与北约空袭南斯拉夫也提出了批评

英国:虽然公开支持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内心也并不很愿意,原因:因为德国一旦成为常任理事国,必然削弱它们两国在安理会和整个联合国内的影响力。

俄罗斯:尽管口头分别答应支持德、日成为常任理事国,但是它的总理、外长和驻联合国大使在联合国内却多次表示俄罗斯原则上反对扩大安理会。

意大利:带头反对和设法阻止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先是提出反对增加常任理事国,接着又提出以欧盟名义担任常任理事国,(1998 年联大期间它又策动28 个中小国家提出了一个共同提案,规定任何有关安理会扩大的措施必须获得联合国2 / 3 会员国的通过方可实施,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该提案已于1999 年1 月23 日在第53 届联大获得通过,成为一项正式决议。迄今还没有一种方案能被2 / 3 的会员国所接受。)

法国:1.态度很矛盾。因为安理会的改革最主要内容就是扩编,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量,比较有力的争夺者是德国,巴西,印度,意大利,日本,巴基斯坦,埃及等。法国一方面很想扩大欧洲在世界的影响力,自然要支持意大利与德国,但是尤其是德国加入常任队伍,法国的经济劣势便非常明显,德国政治经济都成为大国强国以后,就完全把法国压在下面了,但是法德又是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所以德国这里,法国很棘手。法国对于非洲,亚洲南美的扩充要求则要暧昧得多,除了明确支持印度外(有大额军火贸易),基本是谁都不支持,谁都不反对。其主要的关注点或者说矛盾点就是德国是否加入。虽然公开支持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内心也并不很愿意,原因;因为德国一旦成为常任理事国,必然削弱它们两国在安理会和整个联合国内的影响力。2.法愿意成为四国安理会扩大决议案的共同提案国,而英国虽表示支持,

加拿大:反对增安理会常任理事,加拿大拒绝支持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

新加坡:重申支持日本入常,但反对给予否决权.

Ⅱ。发展中国家①则认为不应过分强调经济和军事实力。②发展中国家主张安理会的扩大必须遵循两项原则:一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只接纳一、二个经济发达的大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而把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指出决不能把安理会变成“富国俱乐部(Rich-country club) ,'二是接纳新成员要按地域均衡分配。

中国: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联合国本身的发展,支持联合国改革和安理会扩大,但强调必须在充分协商和得到广泛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并应遵循地域均衡分配原则,反对仓促行事。

非洲:(希望增加6(5)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6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非洲国家拥有两(一)个拥有否决权的非洲常任理事国席位,非常任理事国也应在原有的3个非洲席位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非洲联盟国家提出这个安理会改革方案体现了非洲的独立性。要求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是非洲国家是长期的、一贯的立场。他们感觉到非盟有53个成员国,非洲是一个很大的洲,但在联合国没有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策国当中,非洲没有发言权,这对非洲国家是不公平的。他们认为这种状况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应该加以改变。另外非盟国家的安改方案也体现了非洲国家希望在整个的联合国事务当中起更重大的作用。相当一个时期来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非洲在联合国作用不明显、不突出,影响了非洲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非洲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非洲国家决心改善这种情况,希望非洲国家在国际社会能够起更多的作用,使非洲的声音能够被全世界都能听到。印度:则强调人口资源和未来经济潜力的重要性。

沙特阿拉伯:作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群体,伊斯兰世界国家(Islamic countries)有权获得联合国安理会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

朝鲜:强烈反对给予日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巴基斯坦:支持日本成常任理事国,反对印度类似努力。

二.联合国扩大的规模和时间

关于安理会扩大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24 国方案”。这个方案是由前任联合国大会主席、马来西亚资深外交官拉扎利提出的,故称“拉扎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将安理会成员国由目前的15 个增加到24 个,其中常任理事国增加5 个,非常任理事国增加4 个。新常任理事国从经济发达国家挑选2 个,即德国和日本,其余3 个分别由亚非拉三个地区推选产生,但三个由发展中国家产生的新常任理事国不一定享有否决权。新增加的4 个非常任理事国由亚非拉和中东欧地区各推选一个。许多国家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特别是对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分等级的做法有不同意见。

2.一25 国方案”。这一方案主要由中东欧国家提出,即将安理会成员国增加到25 个,其中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各增加5 个,在5 个新常任理事国中2 个由发达国家担任,另外3 个分别由亚非拉三大洲各出一个。他们强调,在5 个非常任理事国中必须有一个席位给中东欧地区。

3.一26 国方案”。这个方案是由埃及代表不结盟运动提出的,主张非洲至少要占有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由非洲国家轮流担任,同时要求新增加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必须与现有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享有同等权利,即拥有否决权。这一方案得到广大非洲国家以及非洲统一组织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赞同和支持。

4 . 20 一21 国方案”。这个方案是由美国等国家提出并得到英国等欧盟许多国家和北欧国家的同意。其主要内容是将安理会成员国增加到20 个或21 个。所增国家均为常任理事国,但不一定享有否决权,否决权问题留待以后再讨论解决。在新增加的

5 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两个必须来自经济发达国家,即日本和德国,其余3 个可由亚非拉三个地区自行推选。若非洲地区还要求增加一个,也可同意,但总数不得超过21 个。按这个方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担任非常任理事国的机会并未增加,因此也颇有异议。

不结盟运动又提出了一个方案,即如会员国不能就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达成一致,可暂时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先完成增加非常任理事国。这一方案得到意大利、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的支持,但遭到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德国和日本以及支持它们的美国等国的反对。

今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立了一个国际小组,其成员主要是各国前政府首脑,提议一场全面改革。各国首脑的讨论结果由安南在3月21日提交联合国大会。这个改革方案建议缩小联合国的人权委员会;在关于安理会的改革方面,安南的国际小组提出了两个方案,两个方案都认为应当把安理会成员从现在的15个扩大为24个。第一个方案就是将常任理事国席位增加到6个,但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此外另增3个轮换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第二个方案就是不增加常任理事国成员,但增加一个介于常任理,事国和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之间的“中间层”,“中间层”的每届席位将保留4年,而且能够当即重选,和目前的两年一轮换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不同。这两个方案的目的都是在保留现有的安理会组成的同时,直接或相对削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它证明目前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决定一切的状况必须改变,其他各国应该有更大的参与权。

报告就安理会的扩大提出了两种方案:其一是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非洲和亚太地区将各得2个新增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将各得1个新增常任席位;其二是增加8个“半常任理事国”,任期为4年,可连任,并同时增加1个任期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新增“半常任”席位由非、欧、美和亚太4地区均分。美国认为应该尽快作出决定,不能无休止地争论和拖延下去。德国也要求尽快通过决议,主张通过大会投票,尽快确定安理会改革的“框架方案”。德国的这一主张得到美国和巴西的支持,但遭到中国、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反对。他们认为,安理会改革涉及各国重大利益(The reform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involve all countries significant benefits),不能急于求成(can't jumping the gun),必须由全体会员国进行充分和广泛的讨论,并尽可能争取协商一致。

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

论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 摘要:南海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引发各方关注。南海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该问题的出现和升温背景复杂。南海争端涵盖了岛礁主权、资源开发、海上航行等多个层面,又因美国、东盟及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积极介入而具有复杂性和体系性。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一贯的,也为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做出了不懈努力。 【关键词】:南海;危机;背景;述评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风云变幻,5月底到6月初,越南、菲律宾等国再次高调挑战我南海主权,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南海事态更为复杂,南海局势成为全球瞩目焦点,未来发展牵动各方神经。 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到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3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六国七方"。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包括南沙群岛。 一南海问题的升温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南沙争端问题,70 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海争端开始凸显。南海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国对中国南沙海域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利益驱动下,片面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漏洞,对中国领海岛礁进行蚕食、侵占,并不断谋求既得利益的长期化、合法化和扩大化 二是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自身需要,没有形成足够能力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客观上给外围国家染指南海造成了可乘之机。。对大陆而言,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一再表明南海属于中国,南沙群岛的主权归中国所有。但是,由于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国家实力比较弱小,海洋军事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无力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更谈不上在南海巡航。 三是美国把南海争端作为介入东南亚地区事务的主要抓手,企图将南海区域纳入美国全球战略轨道,这为解决南海争端增添了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在战略上重视南海,但在策略上相对超脱。随着中国崛起速度加快,美国的顾虑也

美国对伊朗及朝鲜核问题政策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首要目标之一。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深化了这种调整,正式提出反扩散战略,谋求全面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重点关注伊拉克、伊朗、朝鲜、利比亚等“无赖国家”。布什上台后更加强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面临的首要威胁。 “9?11”恐怖袭击震惊了美国,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噩梦”如此残酷而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美国深刻认识到恐怖活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将对其国家安全造成最为严重的危害。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威胁。2002年1月29日,布什在参众两院发表《国情咨文》,认定伊拉克、朝鲜和伊朗三国可能支持恐怖活动,并且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其“定性”为“邪恶轴心”。2002年9月20日,美国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在于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这样,消除“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朝鲜和伊朗发展核武器所带来的“威胁”,阻止它们对外扩散核武器技术成为“9?11”之后美国核政策的核心目标。在2003年,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以“先发制人”战略 美国对伊朗及朝鲜核问题政策 □何兴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阅读3:

迅速推翻长期以来的“眼中钉”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后,美国的矛头就指向了伊朗和朝鲜,企图以制裁和武力威胁等手段,迫使它们放弃核武计划。 美国认为伊朗是“全世界对恐怖主义最积极的支持者”。如果伊朗获取核武器,恐怖主义组织获取核武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美国及其盟国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可能性将更大,这正是美国最为担心的“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而且美伊两国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就互相敌视,布什政府对伊朗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核问题上拒绝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2002年12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后,美国开始对伊朗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武力威胁,促使其放弃核武计划。 布什政府一再声明“绝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一直敦促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严格核查。2006年7月,美国推动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的1696号决议,之后一直在通过外交努力促使各国支持实施制裁。 对于朝鲜,布什政府视之为“最顽固的极权国家”、“暴政据点”,认为它发展核武器是“极权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布什政府上台后,一改克林顿时期的缓和政策,对朝核问题采取了不妥协、不谈判的强硬立场。在“邪恶轴心说”出来之后,朝鲜视之为战争宣言,美朝关系急剧恶化。朝鲜2002年重开已经冻结8年的宁边核设施,恢复发展核计划;2003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威胁要进行核试验;2005年2月宣布拥有核武器。朝鲜核问题日益激化。 朝鲜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特殊,中国、俄罗斯和日本三大国以及韩国在朝鲜核问题上都有切身利益,美国在朝核问题也因此更多一些顾虑,采取了与伊朗核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寄希望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外交努力能取得成效,使朝

安理会第 2270号决议

第2270(2016)号决议 安全理事会2016 年3 月2 日第7638 次会议通过 安全理事会, 回顾其以往相关决议,包括第825(1993)、第1540(2004)、第1695(2006)、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1887(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以及2006 年10 月6 日(S/PRST/2006/41)、2009 年4 月13 日(S/PRST/2009/7) 和2012 年4 月16 日(S/PRST/2012/13)的主席声明, 重申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于2016 年 1 月 6 日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进行的核试验以及这一试验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条约》”)和旨在加强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国际努力构成的挑战以及它对该区域内外的和平与稳定带来的危险, 再次着重指出朝鲜回应国际社会其他安全和人道主义关切的重要性, 还着重指出本决议制定的措施无意对朝鲜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义影响, 感到遗憾的是,朝鲜将金融、技术和工业资源转用于发展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谴责它宣布的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表示深为关切朝鲜人民遭受的严重困难,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进行军火销售产生的收入转用于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而朝鲜公民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 表示严重关切朝鲜继续违反安全理事会相关决议,于2014 年和2015 年一再发射弹道导弹,并于2015 年进行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指出所有这些弹道导弹活动有助于朝鲜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增加了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 表示继续关切朝鲜滥用《维也纳外交和领事关系公约》赋予的特权和豁免权,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正在进行的核相关和弹道导弹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剧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认定继续存在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并根据《宪章》第四十一条采取措施, 1. 最强烈地谴责朝鲜违反并公然无视安理会的相关决议,于2016 年1 月6 日进行的核试验,并谴责朝鲜2016 年2 月7 日的发射使用弹道导弹技术,严重违反了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 2.重申其决定,即朝鲜不应再进行使用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再进行核试验或其他任何挑衅,并应暂停所有与其弹道导弹计划有关的活动,就此重新作出其原先关于暂停导弹发射的承诺,并要求朝鲜立即全面遵守这些义务; 3.重申其决定,即朝鲜应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所有核武器和现有核计划,立即停止所有相关活动; 4.重申其决定,即朝鲜应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现有的其他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 5. 重申,根据第1718(2006)号决议第8(c)段,所有会员国应防止本国国民或从本国领土向朝鲜转让、或由朝鲜国民从朝鲜转让或从朝鲜领土转让,任何涉及提供、制造、维护或使用与核、弹道导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物项、材料、设备、物品和技术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并强调指出这一规定禁止朝鲜与其他会员国进行任何形式的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哪怕是用于发射卫星或空间运载工具的技术合作; 6. 决定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段中的措施也应适用于所有武器及其相关材料,包括小武器和轻武器及其相关材料,以及与供应、制造、维护或使用这些武器和相关材料有关的金融交易、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或援助; 7. 申明第1718(2006)号决议第8(a)、8(b)和8(c)段规定的并经第1874(2009) 号决议第9 和10 段延长的义务,

关于南海形势的简单分析

关于南海形势的简单分析 最近关于南海方面的问题可谓是吊足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前我国在南海方面面临的是前史未有严峻的局面,关于南海争分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我国和国际社会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南海问题采取自己的措施,下面我想对南海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南海的问题和意义以及面临局势的缘由和解决南海问题的一点观点。 提出南海,是中国人就知道,它是中国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具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战略位置之一,其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位置成为我国面临严峻局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七八十年代,由于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对领土纷争采取的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旨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和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当时比较落后的国力,采取的这个措施对我国暂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这个并不是一个长期的国策,而是一个为了应对当时的局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时机成熟时,中国必然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依靠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国力和灵活的外交政策,最终解决南海问题。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以及台湾一样,都是涉及中国完全统一大业的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南海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东南亚有着重要的战略问题,南海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国力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和资源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要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海洋庞大资源的支撑,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更多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南海问题必须解决,并且彻底解决。 但是现在的南海并不稳定,由于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勘探,使本来平静的南海变得波诡云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对我国南海主权提出异议并且不顾及我国的感受,霸占岛屿和开发石油,而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暗中鼓动诸国和我国进行对抗,说到底是国家利益的驱使,对于每个国家的人民来说都是有理的,但是有的是不能随便说的,国家主权是国家的属性,南海就是属于我国,这个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我国必须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完整,也是一个对世界负责的大国的要求。 南海问题面对的主要是两类国家,一类是东南亚小国,他们看中的更多的是南海丰富的资源,南海近年勘探出储量巨大的石油量,可以和波斯湾媲美,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只是看中的海洋资源。第二类是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发达国家,他们看中的意愿之外更多的是国家战略方面的,美国一直对我国怀有戒备之心,时时刻刻把我国的发展当做对美国的威胁,他们想办法参与南海更多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南海对中国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国石油进口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而海洋运输的必经之路是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有生命线的意义,如果中国和他们发生冲突,马六甲海峡被封锁,对于中国的石油进口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而也正是美国的插手导致南海问题的解决难度极大的增加,因为南海诸国如果没有美国,他们是不敢挑战中国的国力的,所以南海问题的解决,必须跨过美国这个坎。 而在于国内,和我国的经济国力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20040111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目前,南海地区根本不存在什么危机。渲染南海局势紧张,是与事实相违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朝鲜半岛核问题前景展望

朝鲜半岛核问题前景展望 一、朝鲜半岛核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一直是中、美、日、俄四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朝鲜战争、长期冷战等使大国卷入了严重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对峙和冲突。因此,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对确保东北亚地区的安定和大国关系的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讲,目前出现的朝鲜半岛核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朝鲜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追求独立自主的核安全保障战略,与美国长期对朝施压并试图改变朝鲜现行体制的根本对朝战略方针之间激烈冲撞的产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美之间长期淤积且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情绪,不仅阻碍着朝美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且严重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二战结束后,朝鲜战争中的生死拼杀和长期冷战中的针锋相对已经使朝、美之间的互不信任和敌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虽然在总体上得到了大幅度的缓和,但是,长期存在于朝鲜半岛的冷战状态和紧张局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缓和与改善。相反,朝鲜的国际生存环境还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发展倾向。特别是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和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化日渐明显的背景下,朝鲜又遭受了严重的粮食和能源短缺以及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日成逝世等经济和政治困难,开始面临来自内政外交两方面的空前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朝鲜的外部生存环境,消除主要来自美国的安全威胁,并逐渐摆脱外交上的弱小地位,朝鲜作出了加速推进核计划的战略选择。在朝鲜看来,只有拥有“核威慑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外部的安全威胁,大大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对外交涉能力,保障朝鲜社会主义体制的长期生存和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朝美两国围绕朝鲜核问题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1994年10月,两国经过谈判在日内瓦签署了解决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朝鲜承诺冻结其核计划,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前为朝鲜建造两千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并在轻水反应堆建成前向朝鲜每年提供50万吨重油。然而,朝美两国虽签订了《框架协议》,但由于双方之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情绪并未因此而彻底消除,协议事实上并未得到双方全面认真的履行。“9·11”后,美国强调以“先发制人”的战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并明确将朝鲜与伊拉克和伊朗并列为“邪恶轴心”,在外交上对朝实行更加强硬的“不谈判、不妥协”的方针政策。虽然布什政府并未公开主张美国将以推翻朝鲜现政权为其政策目标,但布什总统曾明确表示,他不喜欢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美国国内舆论也多认为,从长远看,对朝鲜进行体制演变符合美国的全球和地区战略利益,应将其作为美对朝政策的基本目标。在朝鲜看来,美国对朝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强硬态度,从根本上威胁着朝鲜国家的“最高利益”。为了抗衡主要来自美国的军事威胁和安全挑战,朝鲜认为加快核计划的发展步伐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对应战略。朝鲜希望以独立开发和拥有核武器或武器级核材料来抗衡美国的威胁,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并据此迫使美国放弃“敌视”和“扼杀”朝鲜的方针,同时争取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向朝鲜提供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也就是说,朝鲜追求的独立自主的核安全战略同时包含着获得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的双重目标,最大限度地争取同时实现这两大目标对朝鲜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另外,在外交战略层面上,朝鲜采取了“以超强硬对强硬”和“边缘外交”的战略,反击布什政府对朝“不谈判、不妥协”的强硬政策。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核问题上的朝美对峙是一种涉及国家生存发展基本战略层面上的对抗,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因而很难想象朝核问题会经过几轮六方会谈就轻而易举地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270(2016)号决议

联合国S/RES/2270 (2016) 安全理事会Distr.: General 2 March 2016 16-03394 (C) *1603394* 第2270(2016)号决议 安全理事会2016年3月2日第7638次会议通过 安全理事会, 回顾其以往相关决议,包括第825(1993)、第1540(2004)、第1695(2006)、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1887(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以及2006年10月6日(S/PRST/2006/41)、2009年4月13日(S/PRST/2009/7)和2012年4月16日(S/PRST/2012/13)的主席声明, 重申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于2016年1月6日违反第1718(2006)、第1874(2009)、第2087(2013)和第2094(2013)号决议进行的核试验以及这一试验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条约》”)和旨在加强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国际努力构成的挑战以及它对该区域内外的和平与稳定带来的危险, 再次着重指出朝鲜回应国际社会其他安全和人道主义关切的重要性, 还着重指出本决议制定的措施无意对朝鲜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义影响, 感到遗憾的是,朝鲜将金融、技术和工业资源转用于发展其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谴责它宣布的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表示深为关切朝鲜人民遭受的严重困难, 表示极为关切朝鲜进行军火销售产生的收入转用于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而朝鲜公民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 表示严重关切朝鲜继续违反安全理事会相关决议,于2014年和2015年一再发射弹道导弹,并于2015年进行潜射弹道导弹试射,指出所有这些弹道导弹活动有助于朝鲜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增加了该区域内外的紧张局势,

南海局势分析

自从这学期上了党校课之后,也许是迫于党校考试要考时事政治的压力,每天都关注新闻,没想到自己原来对这些也比较感兴趣,一直坚持到现在。从各个事件来看中国在经济的发展及国力的提升并不代表着中国越来越稳定。反而问题逐渐浮出,中国外交问题;全民福利保障问题,如社保,医保等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政府的腐败问题;中国食品健康问题;中国医疗设施问题等等都浮出水面。 下面我想对东南海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南海方面,最近关于南海方面的问题可谓是吊足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前我国在南海方面面临的是前所未有严峻的局面,关于南海争分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我国和国际社会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南海问题采取自己的措施。 南海,指的是由九条断续线划出的我国传统南海海域。它位于我国东南方向,北东临菲律宾诸岛,南接印尼和文莱等国,西邻越南和马来西亚。南海按群岛位置划分,它包括由东、中、西、南沙群岛四大群岛组成的四大海域。 为什么会出现南海问题呢?首先,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对南沙群岛的岛屿的主权争端。其次,在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由此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必然各个都虎视眈眈,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和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在中国越发强大的时候,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这就是南海问题。 然而南海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东南亚有着重要的战略问题,南海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国力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和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要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海洋庞大资源的支撑,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更多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南海问题必须解决,并且彻底解决。 南海问题面对的主要是两类国家,一类是东南亚小国,他们看中的更多的是南海丰富的资源,另一类类是美国日本等在内的发达国家,他们看中的意愿之外更多的是国家战略方面的,他们想办法参与南海更多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南海诸国如果没有美国,他们是不敢挑战中国的国力的,所以南海问题的解决,必须跨过美国这个坎。 前段时间,网友们一直都在说打仗打仗,但是中国领导一直忍让,于是就破口大骂,作为当代学生我会觉得心痛,这助长了那些挑拨的分子,甚至国外有一篇报道再一次骂中国软弱无能,我想说的是忍让不一定是懦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打了仗,会是什么下场呢?首先,我国现在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发民速度的快慢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打仗需要什么?需要的金钱,需要的生命。如果开战会让我国的经济停滞不前,而且要付出弹药武器的巨大代价;冲锋陷阵的军人们,他们也有家人,如果不幸牺牲那么他们的家人会是何等的伤心,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生命都是宝贵的。而且战火地处老百性也要遭殃,失去亲人朋友,失去家园,人心惶惶!谁也不想过那种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战火连天的生活。所以如果开战那么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的状况呢?所以我们要支持政府!一定要忍,刚柔并济夺回属于我们的领土! 我国爱好和平但绝不怕战争,我们刚柔并济,用先进的武器和发达的经济实力成为外交的后盾,所以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充分运用我国的外交资源,加强海外基地建设,只有这样的话才会真正的保证国家的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安全。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 程 设 计 组别:第一大组第一小组 日期:2015年11月28日

目录 摘要 (3)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3)

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探讨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国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可谓是争端不断。以何种态度,用何种方法处理南海争端,也成为我国近年来的焦点话题。 【关键词】海洋资源;南海动态;领海权益;中方态度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南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热点之一,其最初是因自然资源和领土的争夺而产生的。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令周围各国虎视眈眈。 中国南海海域的岛礁共有数十处之多,然而我国目前在南沙仅占有9个岛屿。而其它各国不仅强行占领其余各岛,并在占有的岛礁上建成永久标志性建筑且派兵驻守,吸引外资,肆虐的掠夺南海资源。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南海地区不断发现了包含原油、天然气、“可燃冰”等在内的众多丰富资源,引起周边各国的觊觎。此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南海问题日趋紧张。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利用各种非正当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1982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给了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又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些国家侵略强占中国南海群岛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诸群岛的主权,使得南海争端进入白热化。 二、南海问题近况 目前我国南海海域被无理侵占的岛礁有40余处,临近的海域也被其他各国瓜分。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纷纷宣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在北京签订价值700万美员的共同勘探南海石油协议,双方将组成联合工作委员会,共同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1这预示着“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这也是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后,南海问题的解决朝良好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2011年六月菲美举行为期11天的“海上联合战备训练演习”。9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回应此事时称: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此我们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为中国政府一直以

对朝鲜核问题的看法

对朝鲜核问题的看法 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在 国际社会引起巨大震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 责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 的行为,明确表示了坚决反对的鲜明立场。美、日、韩、俄、澳等国也纷纷谴责朝鲜的行为。联 合国安理会展开紧急磋商,并于14日通过第1718号决议,宣布对朝鲜实施包括武器和战略物资禁运、冻结金融资产、奢侈品禁运等多项内容的严 厉制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还宣布了各自进行 的对朝制裁措施。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朝 鲜政府于17日发表声明,称核试验是主权国家自 主的、合法的权利,是保卫国家安全的积极的防 御措施。声明称安理会决议是根据美国的脚本拟 定的对朝宣战布告,朝方强烈谴责和坚决拒绝接 受该决议。不仅如此,来自美日韩等国的信息显示,朝鲜正在准备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核试验。 目前,美国国务卿正在对日韩中俄等国展开访问,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落实安理会决议并为缓解当 前急剧升高的朝核危机寻找解决方案。中国政府 一直主张应尽快恢复六方会谈,通过外交渠道解

决问题。美国政府也已表示准备无条件重返六方 会谈。朝鲜政府在进行核试验的同时,也表示有 意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核危机。今后朝鲜政府能否 在重返六方会谈上作出积极回应将成为人们关注 的焦点。诚然,由于过去举行的多轮六方会谈事 实上未能达到阻止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导致 国际社会对六方会谈的前景出现信心危机。但是,即使在目前形势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仍坚信 必须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手段解决朝核危机。从 这个意义上讲,六方会谈虽然并非完美有效的方式,但仍是在目前形势下外交解决朝核危机的惟 一为各国接受的现实方式。因此,只要与会六国 能够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建对会谈 的信心,进一步改善、充实并强化六方会谈的机制,就能够在外交解决朝核危机的道路上取得新 的进展。为此,美朝应该显示灵活,为重启六方 会谈作出更多努力。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 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 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自公元前221年中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2229年以来,国旗为普通国民而降。

南海局势分析论文

姓名:吴协兴 学号: 系别: 班级:机械一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1-10-19

时事与政策 摘要: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及几个周边国家的主权。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形势下,解决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冲突日益突出。和谐世界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确定。根据通行的国际法原则,本文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是缺乏合法依据的。 关键词:领土变更,南海争端,领土权益,主权主张 不仅从史料的记载来看,还是根据现行的国际法原则,南海诸岛的主权都应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是没有合法依据的,在展开对国际法原则的论述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其他国家对南海诸岛主张主权的主要依据。 一、其他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1、越南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归属越南的论据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历史证据,越南外交部提出的最早史料是《筹集天南四至路图》中的“广义地区图”及其注释。第二,地理原因,如果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归中国,岛屿周围还要划出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必然会侵犯到周边国家的合法海洋权利。第三,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第四,反驳中国的主张及史料记载的可靠性。 2、菲律宾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从国际海洋法看,将“U”形线的法律地位将“U”形线解释为“国界线”是难以成立的。这是一条以断续国界线,即未定国界线标绘的线,这条线的存在最多只能说明中国政府主张将线内的岛屿和海域划入中国的领土范围。它不是一条已经划定的实在疆界线。我们显然不能根据这条线将线内的岛屿和海域说成是中国的领土,也不能要求其他国家尊重中国的这一立场。 3、马来西亚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马来西亚以大陆架延伸作为依据对弹丸岛提出了主权要求之后,在岛上建立了海军基地,将其逐步建设成人工岛,并大力开发、经营。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日本欲以中间线原则划分东海海域,而中国确坚持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然中方对待南沙群岛态度则截然相反。而曾母暗沙对于我当事国的国家安全来说,也具有与钓鱼岛相同的地位。如果承认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那么中国的边界则直接划到我当事国的家门口上了。 二、国际法原则在南海诸岛问题中的适用 领土权益要决定海洋权益。该原则讲的是在划定海洋权益时要以领土为依据,先划定领土的范围再根据领土的范围划定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范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岛屿都适用这里的领土权益要决定海洋权益原则。只有国际法所规定的岛屿才适用。 岛屿主权争议的解决是进行海域划界的前提,但南海岛屿归属中国毋庸置疑,从国际法角度看,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定不仅不能决定岛屿领土主权的

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现状与困境的探讨

社科论坛 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现状与困境的探讨 王文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60年来,联合国在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机制与制度安排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与缺陷。时代要求联合国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其中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焦点和最大难题,关系到大国的重新定位和国际格局的调整,也关系到在21世纪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安理会的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已有10年,由于各国没有就安理会改革取得共识,前景并不明朗,其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与困境。 (一)安理会改革需要解决的国际法律问题 1、5联合国宪章6的修订:依照国际法的规定,安理会的改革必须对5联合国宪章6进行修订。根据5宪章6第108条规定,联合国大会对宪章的任何个别修正案,都应经过大会会员国2/3表决通过并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才对联合国全体成员国发生效力。第109条规定了第二种修正程序,旨在重新审查宪章的联合国会员国全体会议,可以在大会会员国2/3和安理会任何理事国的表决所确定的日期与地点举行;全体会议以2/3所建议的对宪章的任何更改,都应经过联合国会员国后发生效力。 2、主权平等原则: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产生和存在是为了促使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维护所有会员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从而建立一个和平、公正、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不能也不应该干涉其会员国的内部事务,更无权代替主权国家的决策。因此安理会的改革必须在遵循5联合国宪章6规定的七项原则下进行,以实现它的宗旨,所有国家对此采取默认态度。 3、/大国一致0原则:5联合国宪章6要求在一切重要决策事项上,需要有五大国的高度一致才能生效,而且自始至终赋予了五大国彻底保护这种否决权的权力,使否决权条款不会遭到大国所不愿接受的任何修改,从而支持着这个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0的安理会和整个联合国的大厦。在安理会改革中否决权不可少,否决权即是大国的权利,也是它们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大国实力变迁下的安理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安理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是联合国内部/中央一级的第一级机构0。安理会改革实质上是自二战以来世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既关系到大国的重新定位和国际格局的调整,也关系到在21世纪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问题。迄今为止,安理会只进行过一次改革,伴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诞生于60年前的安理会已不能全面反映当今联合国的组成和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因此,有必要对安理会进行适当改革。安理会的改革实际上涉及两方面的具体问题,即安理会的扩大和否决权的废存或限用问题。 1、安理会的扩大:改革应体现地区平衡。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会员国数量已增加近4倍。目前在联合国191个会员国中,发达国家不到20%,同时发展中国家会员国在安理会的代表性不足。因此,安理会扩大应当首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另外,确定新增安理会理事国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人口、经济、军事及其影响,而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一些国家认为,如果仅仅根据各国在经济上对联合国的贡献来确定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成员,就会使该机构成为一个富国和大国俱乐部,这只能使联合国诸多会员国失望。所以安理会成员要更具代表性和地区性。安理会扩大是联合国改革诸多议题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几个国家结盟互助,志在必得。然而,它们提出的方案并未得到联合国广大成员国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团结谋共识0阵营和美国的方案陆续出台,各种意见激烈交锋,安理会改革扩大前景扑朔迷离。 2安理会改革的另一焦点是否决权问题: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否决权一直成为修改宪章的一个重大问题。否决权制度本身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而且某些常任理事国大肆滥用否决权,严重阻碍了安理会顺利地发挥作用,否决权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否决权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现在否决权依然是联合国生存的基础和支柱,是大国矛盾的缓冲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否决权就不会有联合国。因此否决权不能取消,但是必须对否决权加以限制,以减少其消极作用。现在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阴魂不散,所以在多元化的联合国中否决权的存在更为重要。关键是如何完善制约它,使之更为完善。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看到五大国一致的原则本身就起了大国间互相制约的作用,也保护了少数,并且非常任理事国也能制约五大国。但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否决权最大的消极面是安理会对一个大国的破坏和平行动显得束手无策。对于第六章及第52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能投票。0然而一些大国并没有很好的守这一条规定。宪章没有规定如果安理会成员构成了/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0采取的措施,正因为这一缺乏,否决权就成了有些大国的/护身符0。所以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使/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0这一规定更为严密,并同样适用于对大国行为法律上的约束。 (三)安理会改革面临的困境 困境一/美国化0倾向 作为联合国总部的创建国和东道国,美国在联合国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试图在这场改革中涂抹上更多的美国色彩。美国急于成立一个人权理事会的组织,宣称是为了保证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实则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不被其他国家批评0。美国希望人权理事会向安理会负责,并且成员国的人权理念要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美国的人权观相符。美国又一次流露出了领导联合国的心思。同时由于美国超强的霸权实力,特别是其硬实力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力量差距不断拉大,加之美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来界定国家集体利益、轻视甚至无视多边主义国际制度对其对外行为和主权的限制、我行我素地推动自己狭隘国家利益的/单边主义0的倾向日益严重。就目前而言,联合国的威信因美国大搞/单边主义0而大大下降,所以当务之急是恢复和强化联合国的权威。这样做对国际社会肯定是利大于弊。这应当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意义。 困境二财政危机 5联合国宪章6第十七条规定,联合国组织的会费/应由各会员国 160现代企业教育MODERN ENTERPR I S E EDUCAT I O N

伊朗和朝鲜核危机问题

伊朗和朝鲜核危机问题 近期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似乎出现转机,平壤展示出看似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前所未有的合作态度﹐让许多亚洲观察家们欢呼解决朝核问题的曙光已经出现﹐甚至有舆论声称伊朗的内贾德应该向金正日学习。然而﹐朝鲜真的是伊朗学习的榜样吗﹖ 朝鲜无核化渐露曙光﹖ 三月十三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一行七人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自朝鲜二00三年一月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进入朝鲜。而第六轮六方会谈在朝鲜金融问题上的一步一个脚印﹐不禁让人对朝鲜半岛无核化持有乐观态度。 纵观自去年十月朝鲜核试验以来的危机解决历程﹐可以看出﹐朝核危机的两个最关键当事国──美国和朝鲜﹐其态度都逐步由强硬转化为妥协﹐由正面对抗而转化为谈判合作﹐以至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山重水复而最终柳暗花明﹐充满了戏剧性﹐也极富启示意义。 朝鲜目前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压力。而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在伊朗核问题上又难以突破﹐布什政府急于在所剩不多的任期内摆脱外交窘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傅梦孜说﹕"朝美妥协的背后是双方在朝核问题上都有取得突破的强烈愿望。" 朝鲜的态度先后经历了对抗制裁﹑威胁进行二次核试验﹐到祗同意同美国直接谈判对话﹐然后到接受斡旋﹑同意参加六方会谈的转变。而参加六方会谈以来﹐其最初的强硬态度也逐步软化﹐并以合作的态度作了诸多妥协﹐如最初将解除制裁作为谈判前提﹐随之转变为以美国解除金融制裁为谈判前提﹐接着又同意就解除金融制裁以及弃核进行谈判﹐然后又发展到愿意以弃核换取包括解除制裁﹑各国对朝援助以及美朝关系正常化等在内的回报﹐以及近来同意重启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而纵观美国对危机的前后表现﹐也可以看出一贯主张对朝强硬的布什政府﹐在国内府院格局易势﹐国际上伊拉克战争渐成泥沼﹐而伊核朝核同时吃紧﹑东西夹击的复杂情势下﹐对朝政策也渐趋理性﹐态度也逐步软化﹐为危机解决也做出了一些策略性妥协﹐如最初是主张严厉制裁甚至发出武力恫吓﹐接着是同意安理会通过由中俄主导的适度制裁决议﹐由最初普遍怀疑六方会谈的可行性和成效﹐发展到同意参加六方会谈。在六方会谈上﹐其态度也由最初的朝鲜弃核是前提﹐转变为可以就弃核条件进行谈判﹔由最初的坚决反对并回避美朝对谈﹐发展到"二.一三共同文件"签署后接连开展美朝对谈﹔由最初的朝鲜先弃核﹑美国后解除金融制裁﹐软化为朝鲜祗要不再进行新的核活动﹐而先期开展弃核准备﹐美国就可以解除对澳门汇业银行资金的冻结。最关键的是﹐美方的最初谈判目标定位仅仅限于朝鲜不再进行二次核试验和放弃核计划﹐逐步积极提高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美朝关系正常化等深层次方面。 然而﹐尽管朝鲜六方会谈达成的共识正在得到逐步落实﹐但下一步的谈判和具体行动仍然面临难啃的硬骨头。朝鲜如何进一步拿出弃核行动﹐特别是能否如愿关闭宁边核设施﹐无疑是下一轮会谈的焦点﹐也是美朝

对南海问题我们应该产生什么态度与策略

对南海问题我们应该产生的态度与策略姓名:孙笑笑学号:3201100621 班级:电控自动化六班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