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术语合集

象棋术语合集
象棋术语合集

象棋术语合集

将军

也称“照将”。“打将”、“叫将”,简称“将”。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谓。被将军一方必须“应将”;无法应将者,称为“将死”。有些地区,在对局中出现将军时,需叫一声“将军”,以提醒对方。

应将

也称“解着”。指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保卫的着法。对局中,一方叫“将军”,另一方必须“应将”。

将死

对局中,被“将军”的一方如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困毙

也称“欠行”、“无棋”。“无着”。对局中,以己方棋子围困对方将(帅),使之无应着可动而认输。运用此着法,有时需注意将、帅间的制约关系。并充分运用以己方将(帅)控制对方将(帅)的手段。

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为“打”。“打”与“闲”是一对矛盾概念,设立这两个概念,会使我们在分析和裁定棋例案例时可以节省很多语言,既概括又方便。

动子

在循环着法中,双方相应所走动的棋子习惯上称“动子”,它是给一着棋定性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棋子对象。

相关于

走动棋子b,虽然b本身不作打,却造成己方的棋子a作打,或造成b与a联合作打,那么这时b就是与a作打的“相关于”。根据打的类型不同,分别称“将的相关子”。“杀的相关于”和“捉的相关于”。

相关子的特点是:有它才有打,无它便无打。它虽然本身不作打,但却是产生打的原因,因此它在打中起间接作用。它也是给一着棋定性时必须考虑的棋子对象。

凡走子与同等子力互换吃去者,称为“邀兑”,简称为“兑”

凡无根子送吃,而对方同兵种子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凡走子阻拦对方棋子的活动,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拦”。

凡走子盯牵对方有根子,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跟”

凡走子性质不属1将杀捉者,统称为“闲”。兑、献。拦、跟均属“闲”的范畴。

长将

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将”。

长杀

凡走子连续不停叫杀,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杀”。

长捉

凡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捉”。

长兑

凡走子连续不停邀兑者,称为“长兑”。类似解释也适用于“长献”、“长拦”、“长跟”。

长打对长打

凡双方走子循环反复,步步是打者,称为“长打对长打”。它是棋例案例的基本类型之一。

二打二还打

在循环看法由两个回合构成的案例中,双方看法步步为打者,称“二打二还打”。它属长打对长打。

中国象棋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象棋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那么,下面是由小编分享中国象棋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中国象棋简介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 二、规则介绍 以下一些名词是中国象棋的一些棋盘与棋子的说明: 1、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有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 2、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每组兵种是一样的,各分为七种: 红方:帅(1)、仕(2)、相(2)、车(2)、马(2)、炮(2)、兵(5)

黑方:将(1)、士(2)、象(2)、车(2)、马(2)、炮(2)、卒(5) 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分红棋和黑棋。 3、各棋子的走法说明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将或帅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 士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 象 移动范围:河界的一侧。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两点,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马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再按对角线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动。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车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任意个无阻碍的点。

中国象棋常用术语及行棋基本规则

中国象棋常用术语及行棋基本规则 中国象棋术语有很多,不同的术语代表不同的布局或走法,不懂行的人很难看懂。马走日,象走田,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下象棋的一些规则吧,对于这样的规则我们也许都会说出个一二来,但是有许多人对于象棋知识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象棋术语以及行棋规则。 中国象棋常用术语 (一)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将对方的帅(将)吃掉,称为将军。 (二)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应将的方法有: 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 帅(将)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 用自已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已帅(将)之间,俗称垫将。 遇到对方炮将军时,除以上应将的办法外,还可以把已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如遇马将军时,还可以用已方的棋子蹩住马腿。 (三)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将死。 (四)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五)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 (六)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七)骑河: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八)中线:棋盘中第5条竖线,通常用五(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 (九)肋道:棋盘中第4,6两条竖线,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十)兵行线(卒行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十一)宫顶线:兵行线(卒行线)下面的那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得名。 (十二)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十三)对局:双方下棋称对局,弈叫对弈。 (十四)全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 (十五)局面: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后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均势等等。 (十六)起着:开局第一着。 (十七)胜势: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十八)胜定:对局中,一方多子并占优势,另一方少子,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形成必败的局势。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胜定。 (十九)绝杀:对局中,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而对方又无法解救,称绝杀。 (二十)骑河车

中国象棋小知识

附件2: 中国象棋小知识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喜爱,而且流传国外。 中国象棋即军际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发源于山西沁县(古称铜鞮)。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 中国象棋大约起源于战国时代,那时盛行着一种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在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这就对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提出了异议。到了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和现代中国象棋一样了。 现在,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 更多有关象棋知识,请查阅https://www.360docs.net/doc/9612772432.html,/view/13701.htm 财经管理学院棋牌活动兴趣小组宣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2015《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1、“轻于鸿毛”中的“鸿毛”指哪种动物的毛?大雁 2、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 3、以哪种动物为原型,其“招手”形象被视为招财招福的吉祥物?猫 4、“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哪个国家的全称?英国 5、清朝乾隆年间是谁主持修订了《四库全书》?纪晓岚 6、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是由哪位人物撰写的?李时珍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朝哪位词人之手——苏轼 8、中国和朝鲜两国的界河叫做什么江——鸭绿江 9、因一张头发凌乱,表情冷峻的乞丐装照片而大火特火的流浪汉被网友戏称——犀利哥 10、红楼梦里八面玲珑,精明能干,以厉害著称的当家媳妇是谁?王熙凤 11、主演了《泰坦尼克号》《盗梦空间》的美国好莱坞男明星是谁?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12、坐落在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而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莫高窟 13、梦工厂公司出品的绿色怪物和公主费欧娜的爱情故事系列动画电影,叫什么名字?怪物史莱克 14、.佛法说的“苦海无边”的下句是什么?回头是岸 15、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中,除了黑桃,梅花,方块外还有哪种花色?红心 16、《老人与海》是美国哪位著名小说家的作品?海明威 17、我们常用种传说的鸟类来形窑内眼角朝下,外眼角狭长上翘的眼睛叫什么眼?丹凤眼 18、抗日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发生地是在哪座古代石桥?卢沟桥 19、源于象棋术语,现形客人们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经于事无补的行为?马后炮 20、未名湖和博雅塔是哪所高校的标志性景点?北京大学 21、90年代中初中英语教科书里的人物,之后出了同名漫画歌曲引发集体会议的是李雷和

中国象棋文化

中国象棋文化 象棋来源 象棋,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始于战国,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于北宋末定型为现代模式,以将一方之将帅捉死为胜。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 中国象棋又被称为“象戏”、“桔中戏”,系由先秦时代的博戏演变而来。战国末期,盛行一种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变革,象棋只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六十四个方格组成。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药发明增加了炮以外,还增加了士、象。 宋代《士林广记》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它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这些记载足可以推翻国外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将”改为“帅”,这时的象棋便和现今我们常玩的中国象棋一样了。 桔中戏 巴邛人家中有一个桔园,一年,一棵树上结了一个特大的桔子。大家觉得很奇怪,剖开一看,里面居然坐了两个小老人正在下象棋。一个老人猛然间看到外面阳光射进来,就说:“天亮了,肚子饿了,咱们吃点东西吧。”他们取出龙脯来吃,吃完之后,两个老人就喷着水变成白龙飞走了。 这个故事对后人影响很大,因为两个老人在桔子中间下象棋,后人就把象棋称为“桔中戏”,这样朱晋祯就把所写的下象棋的奥秘称为“桔中秘”了。 为什么叫象棋? 1.象棋里面有“象”这个兵种啊!所以叫象棋嘛,还不简单。 2.以“象”作为棋名,主要是最早的象棋子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故命名为“象 棋”。 3.与动物的大象有关,远古恐龙灭绝后,大象就成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终

中国象棋常用术语

中国象棋常用术语 公有: (2) 肋道: (2) 巡河: (2) 骑河: (2) 得先: (2) 让先: (2) 车: (3) 直车: (3) 横车: (3) 过河车: (3) 马: (3) 屏风马: (3) 单提马:(边马) (3) 反宫马: (3) 拐角马: (4) 盘头马: (4) 归心马:(窝心马) (4) 鸳鸯马: (4) 卧槽马: (4) 钓鱼马: (4) 挂角马: (4) 拔簧马: (4) 炮: (5) 当头炮:(中宫炮) (5) 过宫炮: (5) 敛炮: (5) 金钩炮: (5) 士角炮: (5) 顺手炮: (5) 列手炮: (5) 巡河炮: (6) 归心炮:(窝心炮) (6) 蟹眼炮: (6) 兵: (6) 高兵: (6) 低兵: (6) 底兵: (6) 高头兵: (6) 低头兵: (7) 仙人指路: (7) 九尾龟: (7) 象: (7)

花士象: (7) 单缺象: (7) 士: (7) 羊角士: (7) 单缺士: (8) 公有: 肋道: 4、6两条竖线。 巡河: 己方河界线。 骑河: 对方河界线。 得先: 先手胜。 让先: 后手胜。

车: 直车: 车九平八、车一平二。 横车: 车九进一、车一进一。 过河车: 车八进六、车二进六。 马: 屏风马: 马二进三、马八进七。 单提马:(边马) 马八进九、马二进一。 反宫马: 两个屏风马之间夹一个士角炮。

拐角马: 马八进六、马二进四。 盘头马: 当头炮加屏风连环马。 归心马:(窝心马) 马七退五、马三退五。 鸳鸯马: 连环马。 卧槽马: 进到对方底象前一格的马。 钓鱼马: 进到对方底象前两格的马。 挂角马: 进到对方九宫上角的马。 拔簧马: 一方的马利用憋马腿的己方棋子移开且形成叫将。

关于中国象棋的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象棋的心得体会 象棋的心得1 上课铃声响了,体育老师廖老师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由于近段时间操场在修建,体育课基本上是室内活动。 老师进来后告诉我们这节课是象棋比赛,要求我们把前后两张桌子并拢,把棋摆好,然后出去排队。我们都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还叫“啊”,棋摆好了出去排队干什么。我们都迷惑不解地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一会儿队就排好了。老师又要求我们两对男生、两对女生按顺序进去坐着比赛,下完了就出教室等候,这下我们全明白了。 我的第一个对手是彭超,出炮、跳马、打卒……不出十步,彭超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我们俩第一个走出了教室,彭超还边走边说:“我马虎了……”接着不断有赢家、输家涌出来。没过多久,第一场比赛全部结束,全班的输家、赢家全都分了出来。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这时是赢家与赢家的挑战,输家与输家的决斗。我的`第二个对手是向提思聪,踩车、吃炮、将军、吃士……哈哈哈,虽没有第一局那么轻松打败我的对手,但最终还是把他吃了个孤将军,那时候我还有一车、双马一炮、双士单相。

叮叮叮,下课铃声响了,我们意犹未尽地收起了手中的棋子。课后有时间我还要和爸爸多多练习,迎接下次体育课的象棋比赛。 象棋的心得2 期六,我看见爸爸有空在家里,于是我就叫爸爸和我下象棋,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开始了,我挂了一个中间炮,爸爸也不甘示弱,连忙上了一个马,我也上了一个马,他冲了一个兵,我赶紧把车开出来,他的马直往上冲,于是我用车挡住他的去路,他的炮又上来保护……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兵来将挡,,大战了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到了紧要关头,我一拍脑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用一只马把爸爸的车打下了十八层地狱。 爸爸气得直跺脚:“该死的!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步。”看着爸爸生气的样子,我幸灾乐祸地笑了。因为爸爸少了一只车,很快就被我杀得落花流水,最后他只剩下一只老将,爸爸只好丢子认输。 下象棋不仅能让变得“安静”了,还能开发我的思考能力,下象棋真好。 象棋的心得3 还记得去年的十一月,举办的象棋大赛,因为现场高手云集,让我心惊胆颤,紧张地连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至今依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 棋盘和棋子 象棋(为区别于国际象棋,也称中国象棋)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在这些交叉点上摆放和活动。双方都从自己的右边数起,红方的一路纵线就是黑方的9路纵线,二是8,依次类推。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红黑各有七个兵种。红子包括帅一个、车马炮仕相各两个,兵五个;黑子包括将一个、车马炮士象各两个、卒五个。 红方着法用大写数字一到九表示。黑方着法用阿拉伯数字1到9表示。完整记录是将每一着棋用四个字表示,第一个字是棋子的名称,如“车”、“卒”、“相”等;第二个字是棋子所在直线的号码,如“三”、“5”等;第三个字是棋子的运动方向,对双方相对而言,向前走为“进”,向后走为“退”,横向走为“平”。第四个字是棋子进、退的步数(纵向走棋时)或是到达直线的号码(横向、斜向走棋时)。如图,红车往前走三步吃卒叫车一进三,再平到第六条竖线吃卒叫车一平六。红马跳到中线吃象叫马三进五,再退回第六条竖线吃炮叫马五退六。如将车马换成黑棋,上述四步棋应记作车9退3、车9平4、马7退5、马5进4。

行棋与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外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据其交叉点,都视为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帅、将每一着只允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帅与将不许在相同的直线上直接对面,如果一方已经抢先占据,另外一方必须回避。 仕、士每一着只允许按照九宫中的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步斜走两步,可进可退,俗称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其它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一斜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其它棋子挡道,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制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隔子。 兵卒在没有越过河界前,每着只允许向前直走一步;越过河界之后,每着可以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后退。 走一着棋时,如果自己的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并占领那个位置。除了将帅以外,其它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掉,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把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中国象棋术语大全

中国象棋术语大全 中国象棋术语(1) 中国象棋 中国传统棋种。在正方形的棋盘上分红、黑两方,各有16个子,为帅(将)一,仕(士)、相(象)、车、马、炮。二,兵(卒)五。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以将对方将死或对方认输为止。如不能将死或使对方认输,经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或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以上(属允许着法),又不愿变着时,可根据规则判为和局。 象戏 古代对象棋的一种称谓。 宝应象棋 古象戏。 橘中戏 象棋别称。 象弈 南宋时对象棋的一种称谓。 九宫

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 字形方格。类似古代战争发号施令的“中军帐”。是将(帅)、士(仕)活动的地区。 兵线 也称“卒林”。象棋术语。棋盘近河界第二行,开局前置兵、卒的横线。 肋道 也称“将门肋道”。象棋术语。棋盘中线帅(将)位左右道线(第四、第六线,两条都是要道线),形似人体 的两肋,故名。 七子着法 象棋术语。指将(帅)、(仕)、象(相)、车、马、炮、卒(兵)7种棋子的不同着法:(1)将与帅每一着只准走一步,可前进、后退、横走,但不准走出“米”字形的 “九宫”,在中间无别的棋子时,将与帅于同一条直线上不准直接对面,否则先占者为胜;(2)士与仕每一着只准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3)象与相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俗称象走“田”字,如遇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即不能跳过,俗 称“塞象眼”;(4)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 横走,不限步数;(5)马每一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宇,如果在一直(或一

中国象棋必学基础知识

象棋必学基础知识 象棋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 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棋子的走法 车():古代作战时,战车的威力巨大。象棋中的车,作战能力亦很强,就是根据战车在阵仗中的作用来设置的。车不分上下左右,只要在运行线路上无其他棋子阻挡,便可随意而走。车每走一“步”棋,沿直线或横线任意走多少格都可以,并可以“吃”掉挡在主直线或横线上的任何棋子,真所谓是横冲直撞,威力无比。但是车的每一步也有所规定,那就是只能沿直线或横线走,不能拐弯。尽管如此,车在棋内的诸兵种中,还是行动最灵活、活动范围最大的。不管是进攻敌方或保护己方,作用都明显优于其他棋子。一盘棋中,车的价值相当于一马加一炮,会使的话,车的价值甚至还要大,有人说“一车当九子”。由于车的作用巨大,在双方整盘棋战中都居于头号主力的位置,所以在下棋时,一般的着法是尽快把车开出来,使其尽快发挥威力,争取战术主动和战略优势。棋坛中有所

谓“三步不出车,棋在屋里输”,就是说出车过晚,容易陷于被动而招致满盘皆输。 马():在整盘棋里,就数马和象的走法比较特殊,俗话说:“象行田、马行日”。马是行的“日”字形,即一步斜走两格,过“河”时,河界就算是一格。如果马是处于棋盘中间的话,它有八个去处可以选择,上下左右都可以“跳”。所以说“马有八面威风”就是指的这八面。当然,马每走一步只能走一“面”,不能在一步之间同时“跳”八面。如果马碰上有棋子正“别”着马腿,这一步就“跳”不动了。什么叫“别”马腿呢?就是在马的前进方向上,有任何一个子紧靠在边“别”腿。只要马不被别住腿,马就可“吃”掉它的斜形日字上对方的任何一个棋子。因此,马一般走到边、角等位置时,就受到限制,失去了“八面威风”,威力相对就减少了。马的价值和炮差不多,但是在开局或中局阶段,因为盘面棋子较多,马常常会被“别”住腿,不能充分发挥威力。而到了残局时,双方棋子都拼得差不多了,炮就会因“炮架”而减少威力,而马却因少羁绊,威力有增。所以棋话常说:“残棋马胜炮”。 炮:走法与车相同,只是在“吃”对方棋子的时候,不如车那么直接了当,它必须有一个子隔在炮和对方的中间,炮方能“打一过去“吃”。这个隔“子”即所谓“炮架”,没有“炮架”,炮是不能“吃”子的。就因为有这点规则,炮的威力就远小于车,但其行动迅速、进退灵活、行动范围大的优点与车一样。在开局和中局阶段,炮能够和其他棋子配合,发挥出很大的威力。(象棋的开局,中局和残局是为了我们表述方便划分的三个阶段,开局是基础,开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进入一个有利条件下的中局战斗。) 卒(兵):在盘面上只能一步走一格,机动性相对其他棋子小多了。它没有过“河”之前,每一步只能向前直走一格。过了“河”以后,则每步不单可以向

中国象棋测试题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0—2011年中国象棋(选修)期中考试学院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0分) 1.中国象棋棋盘上共有_ _个交叉点。 A、81 B、90 C、100 D. 72 2.价值浮动最多的棋子是_____。 A、车 B、马 C、炮 D、兵(卒) 3.中国象棋的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每组兵种是一样的,各有[ ]种。 A 2种 B 3种 C 7种 D 9种 4.棋子中因走法叫为灵巧,且活动范围较大古有“八面威风”之称的是______。 A 车 B 马 C 炮 D 兵 5.关于炮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不正确的是______。 A 不宜轻易以炮换马 B 注意炮的迅速出动 C 缺象怕炮与有炮需留他家士 D 注意炮与其他子力的联合作战 6.实用残局结尾时,由于守方未能及时弈成和棋势被它方乘机取胜被称为______。 A 巧胜 B 例胜 C 绝杀 D 先手 7.下列情况中为和棋的是______________。 A、被“困毙” B、双方着法循环反复三次,且均为允许着法 C、双方着法循环反复三次,且均为禁止着法 D、双方着法循环反复三次,且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 8.下列棋子中不能算做是子力的是[ ] A、过河兵(卒) B、将(帅) C、车 D、士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同一棋局中三次犯规,为输棋 B、同时触摸双方棋子的处理顺序与先触摸自己的棋子,后又触摸对方的棋子相同 C、摆正棋子不须事先征得对方同意,不以摸子论处 D、明显误碰某个棋子也作摸子论处 10.马对单士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

中国象棋的起源中国象棋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

中国象棋的起源中国象棋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 中国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名着的《楚辞.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当然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着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博。据《史记.第六十九卷.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可见象棋在当时已经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叫“六博”。 另据《说苑》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曾说“足下......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当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很流行下棋了。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多半是后人附加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了。 而《续藏经》记载:“划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

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没有炮,这恰好和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相吻合。加炮之后象棋,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说初步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谢在杭《五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犹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责任编辑:海浪

中国象棋入门教程1

中国象棋目录第一单元象棋入门基础知识 1、现代象棋的情况 2、认识棋盘、棋子 3、象棋的基本技术 第二单元介绍各子的价值与运用原则 ⒈车的价值及运用原则 ⒉马的价值及运用原则 ⒊炮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⒋兵卒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⒌士象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⒍将帅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第三单元简单棋规 1、长将 2、长杀 3、长捉 4、象棋术语 第四单元中国象棋基本杀法 1、侧面虎杀法 2、钓鱼马杀法 3、重炮杀法 4、挂角马杀法 5、双车错杀法

6、马后炮杀法 第五单元中国象棋36招杀技 第一单元 象棋入门基础知识 1、现代象棋的情况 1956年,国家体委把象棋列为正式体育项目,并设立了专门办事机构。六年后的1962年,中国象棋协会宣布成立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为象棋的广泛普及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认识棋盘、棋子 ①棋盘 〃直线棋盘上较长的平行排列的边称为直线,共有9条,其中7条被河界隔断。用红色棋子一方的直线从右往左依次用中文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用黑色棋于一方的直线在红方对面也从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4、5石、7、8、9表示。 〃横线棋盘上较短的平行排列的边称为横线。横线共有10条,用红色棋子一方的横线从红方底线算起,从下往上依次用中文数字一至十表示;用黑色棋于一方的横线则从黑方底线开始,依次用阿拉伯数字l-10表示。 〃交叉点直线与横线相交的地方称为“交叉点”。整个棋盘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河界棋盘中央没有画直线的地方称为“河界”。它代表弃战双方的分界线,确定了各自的地域。 〃九宫棋盘两端各画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将则只能在各自“九宫”的9个交叉点上活动。 ②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分为红、黑两种颜色,每种颜色16个棋子,分为7个兵种。 红子:帅1个,车、马、炮、相、士各2个,兵5个。 黑子:将1个,车、马、炮、象、士各2个,卒5个。 注: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别红棋和黑棋而已。 3、象棋的基本技术

象棋基础入门教程三象棋术语

象棋基础入门教程三象棋术语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对局时,须力争控制该线,使之不被对方棋 子侵入或牵制。 【肋道】也称“两肋线”,名词。棋盘中的第四、第六条直线。因在中线将位左右,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 要道线,控制肋道,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 【兵线】也称“卒林”。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固阵地、绊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 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 【复盘】也称“复局”。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 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研阅 棋谱”。 【着】术语。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回合】术语。对局中,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强子】术语。指车、马、炮等战斗力较强的各类子。兵、卒须视形势而定,一般以过河界的为强,在自界的为弱。 【窝心马】也称“塞心马”、“入宫马”。指马走入己方的九宫花心,此着走后受到对方子力的牵制,影响帅(将)和双士的活动, 易受车、兵杀士、挂角马和中炮的威胁,常有被将死的危险,故素 有“马入窝心,老将发昏”和“马入宫多遭凶”之说。 【官着】从广义上讲,双方按棋局的必然发展正常应对的着法称为“官着”,也称“正着”。

【先手】术语。有二义:1、也称“先走”。开局时的先走者。2、也称“得先”。棋局形势中的`主动者。 【后手】术语。有二义:1、开局时后者。2、也称“失先”、“落后”。棋局形势中的被动者。 【均势】也称“并先”。术语。指对局中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外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据其交叉点,都视为走了一着。双方各走 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帅、将每一着只允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帅与将不许在相同的直线上直接对面,如果一方已经抢 先占据,另外一方必须回避。 仕、士每一着只允许按照九宫中的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步斜走两步,可进可退,俗称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其它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一斜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其它棋子挡道,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制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隔子。 兵卒在没有越过河界前,每着只允许向前直走一步;越过河界之后,每着可以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后退。 走一着棋时,如果自己的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并占领那个位置。除了将帅以外,其它棋 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掉,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把吃掉的 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象棋术语

棋盘 对局用具。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相互交叉的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共九十个交叉点。中间有一条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叫做“河界”。两端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形方 格的地方,叫做九宫。双方在河界两边各占其半。现行规则为:按九道直线,执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汉字“一”至“九”来代表,执黑棋方面在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 1”到“9”来代表。 棋枰 即棋盘。唐牛僧孺《玄怪录》:“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 河界线 名词。棋盘中间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河界线”。 沿河见“河界线”。 楚河汉界 棋盘上河界的俗称。用秦末项羽、刘邦“楚汉相争”,以鸿沟为界喻象棋对避。北宋程 颢《咏象戏》:“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赁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则北宋时即以刘、项之争比喻象棋对局。 中线 名词。棋盘中第五条直线。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点。对局时,须力争控制该线,使之不被对方棋子侵入或牵制。 肋道 也称“两肋线”,名词。棋盘中的第四、第六条直线。因在中线将位左右,形似人体的 两肋,故名。均为对局双方攻守的要道线,控制肋道,应以对方上士的动向为进攻目标。 将门肋道名词。指九宫内的肋道。如被对方车、兵占位,则将的活动和安全颇受牵制和威胁。 软肋名词。对局进入中局后,出现底线肋道防御薄弱的现象。 上二路 也称“卒行线”、“兵线要道”。名词。为棋盘中靠近双方河界线的第一道横线,即近 河界之第二行。是战略重要据点。 兵线

也称“卒林”。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固阵地、绊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占据对方的兵线,就能予对方以压力和威胁。 卒林名词。“见兵线”。 九宫 也称“九宫禁区”。名词,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士 活动的地区。如被对方车、兵占据,就易发生危险。 宫城线 也称“宫顶线”。名词,棋盘中双方河界线以下的第二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名。为盘马驰取的良好据点。 宫顶线 名词。“见宫城线”。 宫心 名词。棋盘中九宫的中心点。因米字形的九宫似一朵花,故也称“花心”。系要害地区,最忌被对方兵占据,故棋谚有“花心卒凶恶难当”之说。 花心 名词。 下二路 名词。棋盘中双方河界线以下的第三道横线。因位于底线的前一行,故名。是各子进攻将、帅的险要通道。 象线 名词。黑方棋盘中第三和第七道直线,称为“象线”;红方则称此两道直线为“相线。 习惯上又多指三、七路的河界线。因象能控制此两道线的一些据点,故名。 侧翼线 名词。棋盘中的象位线与马位线,称为侧翼线。对局,如不用中炮布局,一般都从此线进取。此线亦为各子攻守活动时的阵地。 边线 名词。棋盘中双方的第一和第九道直线。 底线 俗称“海底”。名词。棋盘中两端的第一道横线。通常是车、炮的活动场所。马、兵入

象棋术语

象棋术语 将军 也称“照将”。“打将”、“叫将”,简称“将”。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谓。被将军一方必须“应将”;无法应将者,称为“将死”。有些地区,在对局中出现将军时,需叫一声“将军”,以提醒对方。 应将 也称“解着”。指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保卫的着法。对局中,一方叫“将军”,另一方必须“应将”。 将死 对局中,被“将军”的一方如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困毙 也称“欠行”、“无棋”。“无着”。对局中,以己方棋子围困对方将(帅),使之无应着可动而认输。运用此着法,有时需注意将、帅间的制约关系。并充分运用以己方将(帅)控制对方将(帅)的手段。 打 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为“打”。“打”与“闲”是一对矛盾概念,设立这两个概念,会使我们在分析和裁定棋例案例时可以节省很多语言,既概括又方便。 动子 在循环着法中,双方相应所走动的棋子习惯上称“动子”,它是给一着棋定性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棋子对象。 相关于 走动棋子b,虽然b本身不作打,却造成己方的棋子a作打,或造成b与a联合作打,那么这时b就是与a作打的“相关于”。根据打的类型不同,分别称“将的相关子”。“杀的相关于”和“捉的相关于”。 相关子的特点是:有它才有打,无它便无打。它虽然本身不作打,但却是产生打的原因,因此它在打中起间接作用。它也是给一着棋定性时必须考虑的棋子对象。 兑 凡走子与同等子力互换吃去者,称为“邀兑”,简称为“兑”

凡无根子送吃,而对方同兵种子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拦 凡走子阻拦对方棋子的活动,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拦”。 跟 凡走子盯牵对方有根子,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跟” 闲 凡走子性质不属1将杀捉者,统称为“闲”。兑、献。拦、跟均属“闲”的范畴。 长将 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将”。 长杀 凡走子连续不停叫杀,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杀”。 长捉 凡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捉”。 长兑 凡走子连续不停邀兑者,称为“长兑”。类似解释也适用于“长献”、“长拦”、“长跟”。 长打对长打 凡双方走子循环反复,步步是打者,称为“长打对长打”。它是棋例案例的基本类型之一。 二打二还打 在循环看法由两个回合构成的案例中,双方看法步步为打者,称“二打二还打”。它属长打对长打。

中国象棋 技巧与口诀

中国象棋起源什么年代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象棋口诀(一)中国象棋口诀谈到棋艺性质时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中最忌什么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什么形势最危险棋谚说: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棋经论》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炮铺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关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最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塞;骑河炮,河岸拦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弃便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输手。急赶将有后着可行;慢入悻无内子宜动。-----------------------------------------------------------------------象棋歌诀中炮局势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马常守中卒,仕上将防空。相要车相附,兵宜左右攻。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士相局势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飞炮局势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觑隙并图象,冲前敌势危。绝敌寻先子,无语自吟思。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象局势象局势能行,安车出两边,车先河上卒,马在后遮拦。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破车势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当头炮诀--《桔中秘》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第1 页象要车相护,卒宜左右攻。若将炮临敌,马出渡河从。士角炮诀--《桔中秘》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飞炮诀--《桔中秘》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并当

中国象棋技法大全

中国象棋基本走法口诀 将帅田中横竖走, 被吃便成输棋手; 士在两旁斜线走, 保护将帅不远走; 相象田间对角走, 田中有子不得走; 小马日字对角走, 直前有子不得走; 老車横竖任你走, 遇谁吃谁称勇首; 大炮横竖也任走, 隔子方能吃对手; 兵卒只能往前走, 过河方能左右走。 各子路上遇对手, 吃时要防对手走; 吃人将帅喊“将军”, 输棋不气是好手。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士相局势 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 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车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 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 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宜用心机 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 胜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车前马后须相应, 进退应须要付车。 士角炮诀--《桔中秘》 炮向士角安,车行二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又马相连。 车先图士象,马将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有何难。 飞炮诀--《桔中秘》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 横并当头妙,冲前落角宜。 乘虚士可得,有隙象先图。 夹辅须车力,纵横马亦奇。 破象局诀--《桔中秘》 一炮在中宫,鸳鸯马去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一马换二象,其势必英雄。 象棋局面全式之图歌诀 将帅不离九宫内,士只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象棋.doc

古谱中的一些口诀 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入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塞;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禁子有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士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隐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后,还叫心定。子力强,局中寻胜;子力弱,即便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 中国象棋口诀及要领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口诀谈到棋艺性质时,棋谚告诉我们:"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下棋就是一场斗智:"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下棋的根本策略是什么。 棋谚说:"兵贵神速,抢先入局".下棋讲究"先"字,棋谚有" 弃子争先";"宁失一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为胜,得子失先方为输". 谈到棋子的走法时,棋谚说:"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谈到下棋的心态,棋谚说:"临杀勿急,稳中取胜".强调稳慎时又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棋谚还谈到了象棋各子的威力,车:"一车十子寒"."车正永无沉底月".马:"马有八面威风","马蹬四方","马跳连环不用车","马踩无棋".炮:"空头炮,凶恶难当".卒:"卒坐宫心,老帅发昏".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讲到象棋各子的威力欠缺时,棋谚又说:" 输棋只因出车迟"."低头车,阵势虚"."马退窝心,不死也昏"."马跳边,易被歼"."炮进冷苍,难兴风浪"."孤炮难鸣"."单车寡炮瞎胡闹"."高将多危"."老卒无功".马炮争雄互不相让时,棋谚概括两句话:"开局炮胜马,残局马胜炮". 棋谚还辨证地阐述棋子之间的相克相生:"当头炮,马来招"."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马卒难破士相全"."缺士怕马,缺相怕炮"."缺士怕双车". 棋招中最忌什么棋谚说:"象眼谨防塞","马怕蹩脚","车入险地","炮勿轻发","臭棋乱飞象","无事不支士","将忌暴露". 什么形势最危险棋谚说:"连车重炮卧槽马,城里老将挨死打"."车临头,马挂角,老将活不了"."小卒坐大堂,将帅活不长". 下棋的艺德有何讲究 棋谚对旁观者的要求:"观棋不语真君子".对当局者的要求:"举棋不悔大丈夫".棋谚还告诉人们下棋时不要太在乎输赢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棋是木头块,输了再重摆".棋谚还对人间一切事物做了一个精辟的论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棋经论》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炮铺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关炮,横车将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