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

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3.5-4.5

3-4IV5-6

V7-9

报告心脏叩诊检查结果。

4.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检查时,环境安静,受检查者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或根据需要可改变体位,做深呼吸,或作适当运动,检查者注意力要集中,根据听诊内容正确选用听诊器,听诊过程应认真,仔细,规范有序。

(1)心脏瓣膜听诊区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多在左侧第5 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②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 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4 肋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杂音在此处听诊最响亮。

④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 肋间。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左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 肋间.

(2)听诊顺序:通常从心尖部开始按逆时钟方向依次进行。即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3)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心率: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范围为60-100 次/分钟。

心律: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为:①律绝对不规则。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③心室率大于脉率10。

心音: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其产生主要是二尖瓣与三尖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所致,半月瓣的开放也参与了第一心音的构成。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其产生主要是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所致,房室瓣的开放也参与了第二心音的构成。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在第二心音之后0。12—0。18S.其产生与心室充盈有关。第四心音出现在舒张末期,第二心音之后0.1s.

鉴别点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音调较低较高

强度较响较S1 低

性质较钝较S1 清脆

所占时间较长,持续约0.1s 较短,持续约为0。08s

听诊部位心尖部最清晰心底部最清晰

与心尖搏动的关系同时出现之后出现

心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①心音强度和性质的改变。

②心音分裂:

S1 分裂是因为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间差距加大所致.

S2 分裂是因为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的差距加大所致。

额外心音

①舒张期额外心音:

奔马律:它的出现提示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开瓣音:是二尖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的间接征象,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指标。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时间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在心内侧较清楚.

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在S2 后约0.09—0.12s 出现的中频、较响而短促的额外心音,在胸骨左缘最晚闻及。

肿瘤扑落音:见于心房粘液瘤患者。

②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医源性额外心音;人工瓣膜音;人工起搏音。

心脏杂音: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

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最响亮,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明显,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和系统红斑狼疮等非感染性疾病。当心包腔有一定积液量后,摩擦音可消失报告心脏听诊检查结果.

四. 注意事项

模拟训练的操作对象可为模型、健康人或病人,不需检查者配合的内容可用模型训练或先用模型训练,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触诊时检查者手掌要暖和,听诊时注意听诊器胸件不能过凉,以免肌束的收缩颤抖影响检查结果.

2.注意听诊的顺序,以防漏听。

3.叩诊检查左手中指做板指,平贴肋间隙;右手中指指端作叩指锤,叩击板指第二指节前端;叩诊时应以腕、掌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力量要合适,心脏叩诊为轻叩;每次扣击2—3 下,在同一部位可叩打2-3 次。

4.听诊检查时不可隔着衣服听诊,可嘱咐病人微张口均匀呼吸,注意力要集中,要摒除呼吸的干扰,必要时可采用摒住呼吸配合听诊.

五。课后思考题

1.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有哪些?

2.心脏叩诊的正确手法与肺部叩诊有何区别?心界正常值为多少?

3.心脏听诊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听诊?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

体检内容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者坐位) (1 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 分),下至中上腹(1 分), 两侧至腋中线(1 分)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 分),子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 异常搏动,然后正鸟瞰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2 分)。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2 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2 分)。(正 常人心尖搏动在第 5 肋间, 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 );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 是否正常(4 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2 分)。(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 2.0-2.5cm )。 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 分)。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 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者食 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 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 分),在锁骨中线内或者外(2 分)。(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 5 肋 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 0.5-1cm ) (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心脏震颤触诊(5 分):考生用手掌或者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 细的震动感。 心包磨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者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触诊(4 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 检查者胸前倾位(2 分)、收缩期(2 分)、呼气末(2 分)。 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 行(3 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 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 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便、短促, 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即将抬起(3 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 2-3 下(3 分)。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 2-3cm 处开始叩诊(2 分),由外向内至浊音浮现(2 分),逐个肋间向上 (2 分),直至第 2 肋间(2 分)。 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4 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 分),逐一肋间 向上叩诊,直至第 2 肋间(2 分)。 心尖区即二尖瓣区(2 分);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 2 肋间(2 分);主动脉瓣区,即胸骨 右缘第 2 肋间(2 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 3 肋间(2 分);三尖瓣区,即胸 骨左缘第 4 、5 肋间(2 分)。 自心尖区(1 分)开始→肺动脉瓣区(1 分)→主动脉瓣区(1 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1 分)→ 三尖瓣区(1 分)。每听诊区至少听 30 秒以上(3 分),听诊时间太短应适当扣分。 听诊内容:心率(1 分)、心律(1 分)、正常心音(1 分)、心音改变(正常、异常) (2 分)、 心脏杂音(正常、异常) (4 分)、心包磨擦音(2 分)等。 得分 4 4 10 2 4 4 5 10 12 8 8 10 8 11 分值 心 脏 触 诊 心 脏 视 诊 心 脏 听 诊 心 脏 叩 诊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工作。通过观察、听诊、触摸等方式,医生能够依据特定的评分标准对心脏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和异常情况。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1.心率、节律和强度 测量心率、判断节律和强度对于评估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在衡量心率时,要求患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并使用心电图 工具进行电极贴附。检查时医生应当评估心率是否规律、是否合理、是否增强等。 2.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是心脏前端的流体推动感应,身体正常人的心尖搏动通常位于左第五肋间中线左侧。医生必须对心尖位置进行感悟,判断是否移位或扩展。 3.心音 心音是心室和心房压力改变的结果,通过听诊等方式进行检查。医生应当注意区分第一声和第二声声音的强度、清晰度和时间间隔,以及第三和第四心音的存在。 4.肺动脉瓣二尖瓣

医生必须评估肺动脉瓣和二尖瓣的听觉特征,包括共同的运作方式、是否存在杂音、受到感染的程度以及瓣膜疾病的其他症状。 5.腹部检查 医生应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判断有无扩大的大血管、腹水、肝或脾脏肿大等病情症状。此外,还要注意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壁移动的程度。 6.颈静脉搏动 检查颈静脉搏动可以帮助判断心脏的充血状况和心脏排血功能的强弱程度。医生应当感知颈部静脉的压力状况、颈动脉和颈静脉之间截距以及颈动脉和胸骨之间的距离。 7.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通常是体外循环或其他室腔病症的危险症状。医生应当对膝外侧肿胀、腘窝以上的区域进行检查,还应注意检查膝下和脚踝的水肿程度。 总之,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包括各种检查项,如心率、节律和强度、心尖搏动、心音、肺动脉瓣二尖瓣、腹部检查、颈静脉搏动和下肢水肿等。医生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和异常情况,提醒患者注意保健和治疗。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一、视诊:(光线来源于左侧) 1.胸廓畸形:正常人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由心脏肥大所致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2.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1)生理因素:体瘦、儿童、交感神经兴奋 搏动增强,范围扩大: 病理因素:甲亢、发热、贫血 (2)生理因素:体胖、迷走神经兴奋 搏动减弱,范围缩小: 病理因素:甲减、心肌受损、气胸、胸腔积液、肺气肿(3)负性心尖搏动:缩窄性心包炎(Broadbent征)、严重的右心室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交感神经兴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2)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胸骨上窝收缩期搏动:升主动脉瘤(或扩张)、主动脉弓瘤(或扩张)、主动脉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贫血 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搏动:右心室肥厚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厚、腹主动脉瘤、消瘦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及剑突下搏动(临床意义多同心脏视诊)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左心室肥厚胸骨左下缘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2.震颤(器质性病变体征):机制:狭窄或产生涡流,与血流速度、病变狭窄程度、两侧压力差和胸壁厚薄有关。多见于瓣膜狭窄。

三、叩诊:心界——相对浊音界。左侧轻扣,右侧重扣。 3~4IV5~6(左心室)(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8~10cm)V7~9(左心室) 1、心率 2、心律

1)心音强度改变 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S1 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强弱不等:心房颤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增强:主动脉压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 S2 减弱:低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 2)心音性质改变 心肌严重病变——单音律(心率快时可形成钟摆律或胎心律) 3)心音分裂 S1分裂:电活动延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机械活动延迟(肺动脉高压等) S2分裂: 与呼吸无关固定分裂——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生理性分裂——深吸气右室排血时间延长 通常分裂——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 与呼吸有关 通常分裂——主动脉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左室排血 反常分裂(逆分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狭窄、重度高血压时间缩短4.额外心音:正常S1、S2之外听到的病理性附加音。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 心脏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心脏疾 病有重要意义。下面介绍一下心脏检查的评分标准。 一、心率 正常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心率过缓 可能是窦房结功能障碍,心率过快可能是房颤、房室折返等病变的表现。 评分标准:正常60-100次/分,得4分;不齐或变异,得2分;过快或过缓,得1分;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得0分。 二、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是评估心脏状况的重要手段,在检查时需要注意心音的强弱、节律、音质、 分裂等方面的表现。心脏疾病的不同类型、程度表现不同的心音变化,比如收缩期杂音、 舒张期杂音、心脏杂音、心音分裂等。 评分标准:心音正常,得4分;轻微的心脏杂音,得3分;中度的心脏杂音,得2分;严重的心脏杂音,得1分;分裂的心音,得0分。 三、心跳强度 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冲击称为心脏搏动,可以通过触摸动脉搏动的方式来评估心跳强度。如果心跳过弱或过强,可能反映心肌功能异常。 四、心血管杂音 心血管杂音是指血流在心血管系统中遇到异常狭窄、阻塞、病理性反流等导致的噪音,是心脏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听诊心血管杂音时需要关注杂音呈现的位置、强度、音调和 时机等方面。 五、颈静脉检查 颈静脉检查是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液回流情况的重要检查项目。检查时需要观察颈静脉 脉搏波的强度、节律、速度和形态等。 评分标准:正常的颈静脉,得4分;稍有扩张或收缩,得3分;明显扩张或收缩,得2分;非常明显的扩张或收缩,得1分;无法观察到颈静脉,得0分。

综合评估以上各项指标后,每个人的心脏健康状况得到相应的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心脏健康状况越好。健康人群的总分应该在85分以上,如果得分低于80分,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行动起来,关注心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

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 ___________

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神经系统检查

请你做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检查并能说出这些反射中枢区域的临床意义。(在被检查者人体上操作) 评分标准: 1、考生操作(15分) (1)查体前:多沟通交流、关心病人,告知相关事项.(0。5分) (2)肱二头肌反射。(7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4分)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2分),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末端指节,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2分)。 (两侧检查对比,只检查一侧扣2分) ②考生口述反射中枢区域和临床意义。(3分) 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1分);临床意义:两侧腱反射不对称,时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2分)。 (3)膝腱发射。(7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4分) 取坐位检查时,(或坐于床边),使被检查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而不着地(2分),(仰卧位检查时,被检者仰卧,考生在其右侧,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右手持叩诊锤扣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2分),可引出小腿伸展。(两侧检查要对比,只检查一侧扣2分)。 ②考生口述反射中枢区域和临床意义。(3分) 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1分).临床意义:以腱发射消失或亢进不同情况反应对应反射中枢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2分)。 (4)检查结束:关心病人或告知相关注意事项.(0.5分) 2、提问(2分) 左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会导致哪些侧肢体瘫痪?为什么? 答案:右侧肢体瘫痪(1分),因脑神经交叉后支配对侧肢体(1分)。 3、考生素质评分(1分) 仪表整洁,仪态、举止大方,语言文明。在体检过程中操作规范,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医生素质.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一、引言 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状况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观察、听诊、触诊等手段,对心脏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心音等进行全面的检查。本教案旨在介绍心脏体格检查的步骤和技巧,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二、心脏体格检查的步骤 2.1 准备工作 进行心脏体格检查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 2. 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检查环境。 3. 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2.2 患者的姿势 心脏体格检查时,患者通常采取如下的姿势: 1. 患者直立:用于观察心脏震颤、心包积液等。 2. 患者仰卧:用于听诊、触诊等。 2.3 心脏的观察 心脏的观察包括以下步骤: 1. 观察胸廓外形:注意胸骨与肋骨的关系、胸骨凹陷或突出等。 2. 观察心前区皮肤:检查有无水肿、色素改变等。 3. 观察心前区脉搏:观察动脉搏动的强度、频率和规律性。 2.4 心脏的听诊 心脏的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的重要步骤。常用的听诊点有四个,分别是: 1. 主动脉瓣区:位于右第二肋间,用来听取二尖瓣关闭音和主动脉瓣区收缩音。 2. 肺动脉瓣区:位于左第二肋间,用来听取肺动脉瓣关闭音。 3. 三尖瓣区:位于剑突下2.5cm处,用来听取三尖瓣关闭音。 4. 心尖区:位于左乳头线第五肋间,用来听取收缩期听诊音和尖叫样音。

2.5 心脏的触诊 心脏的触诊包括以下步骤: 1. 触诊心尖搏动:用手掌轻触心脏的触诊点,感受心尖的搏动。 2. 触诊胸骨左缘的震颤:用手指轻轻触诊胸骨左缘,感受心脏的震颤。 3. 触诊心脏杂音:用手指轻压听诊点,触诊有无心脏杂音的存在。 三、心脏体格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3.1 检查的时间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在患者的身体最舒适和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可选择在上午或傍晚进行。 3.2 检查器械的选择 心脏体格检查所需的器械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检查。 3.3 检查的顺序 心脏体格检查一般按照观察、听诊、触诊的顺序进行,并且应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确保检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4 检查记录的内容 检查记录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的日期、检查的步骤和结果等内容,以便于后续评估和治疗。 四、心脏体格检查的临床意义 4.1 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心脏体格检查能够评估心脏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心音等,对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起到重要作用。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心脏的触诊、听诊、叩诊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大小、杂音等情况。为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分,常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心脏的搏动、心脏的界限、心脏杂音的性质和强度等。下面是对心脏体格检查评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心脏搏动评分标准: a. 0分:无心脏搏动; b. 1分:心脏搏动微弱,仅能在强烈压力下触及; c. 2分:心脏搏动较明显,能在一般手压下触及; d. 3分:心脏搏动明显,能在轻轻触压下触及。 2. 心脏界限评分标准: a. 0分:心脏界限难以确定,无法触及; b. 1分:心脏界限不清晰,但能通过深按得以确定; c. 2分:心脏界限清晰,但需较深按压才能确定; d. 3分:心脏界限清晰,轻按即可明确。 3. 心脏杂音评分标准: a. 0分:无心脏杂音; b. 1分:心脏杂音极轻微,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听到; c. 2分:心脏杂音较明显,可在一般情况下听到; d. 3分:心脏杂音明显,不需专注即可听到。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分时,可以根据具体观察结果和检查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评分。评分越高,表示

心脏体格检查异常程度越明显,可能存在着心脏疾病或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体格检查评分只是初步判断心脏状况的一种方法,对于确认疾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检查方法。此外,心脏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也可能会因医学专业、研究目的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应用评分标准时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分和解读结果。 心脏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分标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估,对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心肺腹体格检查步骤

心肺腹体格检查步骤 1. 简介 心肺腹体格检查是医生在诊断病人疾病时常常进行的一项检查。通过观察、触摸和听诊等方式,医生可以评估心脏、肺部和腹部的健康状况,从而帮助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疾病。 2. 准备工作 在进行心肺腹体格检查之前,医生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 - 手电筒:用于照亮患 者身体的暗处。 - 音叉:用于测试听力和震颤感。 - 血压计:用于测量血压。 - 聆听器:用于听诊心脏和肺部声音。 - 尺子:用于测量身高。 - 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 医生还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以便记录检查结果。 3. 检查步骤 3.1 观察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貌和姿势。他们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患者是否呼吸 困难或疼痛。 - 是否有发绀(皮肤或黏膜呈蓝紫色)。 - 胸廓是否对称,有无畸形。 - 腹部是否鼓胀或凹陷,有无肿块。 3.2 触摸 接下来,医生会用手触摸患者的身体,以便感受到以下信息: - 心脏区域的震颤感: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按压心脏区域,检查是否有异常的震颤感。 - 肺部的呼吸 运动:医生会用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部两侧,观察并感受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 - 腹部的肿块和压痛:医生会用手探测患者腹部是否有异常肿块,并检查是否存在压痛。 3.3 听诊 听诊是心肺腹体格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医生会使用聆听器来听取以下声音: - 心脏声音:医生会在不同位置上听取心脏的四个瓣膜区域,并注意心音的强度、频率和节律。 - 肺部呼吸音:医生会在不同位置上听取肺部的呼吸音,并注意有无 异常的干湿性啰音。 3.4 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步骤,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一些特殊检查,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心肺腹部健康状况。这些检查可能包括: - 血压测量:医生会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 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 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 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 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④心音改变 A、心音强度改变 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 炮音) S1 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 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 S1强弱不等: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S2 = A2 + P2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S2增强A2 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S2 P2 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全、 低血压 S2减弱A2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心脏、胸肺、腹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胸肺、腹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检查者精神饱满(0.2)仪表端庄(0.2)举止大方(0.2)态度诚恳和蔼(0.2)关心体贴患者(0.2) 查体前检查者准备:自我介绍(0.5),洗手(0.3)备齐检查用物(0.2) 查体前被检查者准备:解开患者衣服(0.5)充分暴露前胸部(0.5) 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0.5)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 体检内容分 值 心脏视诊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1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分),下至中上腹(1分),两侧至腋中线(1分) 4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分),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 动位置与范围(2分)。 4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是否正常(4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 2.0-2.5cm)。 10 心脏触诊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2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分),也 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4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或外(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0.5-1cm)(指点不正确不 能得分)。 4 心脏震颤触诊(5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5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 末(2分)。 10 心脏叩诊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3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 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 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3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2-3下(3分)。 12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2肋间(2分)。8 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4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8 心脏听诊心尖区即二尖瓣区(2分);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2肋间(2分);主动脉瓣区,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2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即胸骨左缘第3肋间(2分);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分)。 10 自心尖区(1分)开始→肺动脉瓣区(1分)→主动脉瓣区(1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1分)→三尖瓣区(1分)。每听诊区至少听30秒以上(3分),听诊时间太短应适当扣分。 8 听诊内容: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心音(1分)、心音改变(正常、异常)(2分)、心脏杂音(正常、异常)(4分)、心包摩擦音 (2分)等。 11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xx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 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 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 50分 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 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 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 1、2心音 20分 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 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 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 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 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 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 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 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 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脏体格检查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 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 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IV5-6 V7-9 报告心脏叩诊检查结果。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胸部检查(心) (一)视诊 ①胸廓畸形 (1)扁平胸:瘦长体型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2)桶状胸:多见于慢支。 (3)佝偻病胸:多见于佝偻病儿童,沿胸骨各肋软骨与肋骨交接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若胸骨剑突处显著陷,形似漏斗,即漏斗胸。 (4)胸廓一侧变形:多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5)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心病造成的右心室肥大,或儿童因其他病变引起的心脏肥大。 ②心尖搏动 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的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 成。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侧锁中线0.5~1.0cm处,搏动 围直径约为2.0~2.5cm(各加1.5)。 (1)心尖搏动移位: 1)肥胖、妊娠或小儿,膈肌上移,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多 位于第4肋间隙。瘦长或坐位、站位可使膈肌下降,心脏垂 位,达第6肋间。 2)解剖位置上:右心略比左心靠前,所以右心室增大向左 侧移位,左心室增大向左下侧移位。 3)纵隔和膈肌移位可引起心脏移位。 (2)心尖搏动强度、围改变 1)强度:强度增加见于甲亢、贫血、高热或左心肥厚的代 偿期。强度减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2)围:增大见于扩型心肌病。 (3)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产生搏动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③心前区搏动 心前区即心脏在前胸壁的体表投影。 (1)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心脏收缩在此处形成强有力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右心室肥厚现象,多见于先心病所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 (2)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收缩期搏动(右心肥大),或腹主动脉搏动引起(腹主动脉瘤)。 ·鉴别方法 1)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是右心室造成,若减弱则是腹 主动脉造成。(深吸气后,肺负压,抽吸肺动脉血液,引起 腔静脉回心血量增高,右心输出量增高)。 2)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搏动冲击 手指末端,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3)心底部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或高压(此区为肺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此区为主动脉瓣区)。 (二)触诊 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后逐渐变为尺侧小鱼际或中间三指并拢触诊。 ①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结合视诊更好地定位两个区域。此外触诊可以检查“抬举性搏动。 (2)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有力的搏动可以使检查手指抬起并持续到第二心音开始,并伴有心尖搏动围扩大(左心室肥厚体征)。 ②震颤: (1)手掌尺侧或指腹感到一种细小的震动感,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血流因异常流动造成涡流所致。多见于某些先天性病变或狭窄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