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引言

教育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动机作为促使学生付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奥苏贝尔提

出的,该理论以动机为核心,探究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因素,提出了外部激励和内

部动机的结合对于学习的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概述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的动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内在因素

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价值观念以及目标导向等,而外部因素则涉及到奖励和惩罚

等激励机制。奥苏贝尔认为,只有将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促使其有效地参与学习。

1. 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强调了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这可以通过

引入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实现。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信心和学

习动力。

2. 合理运用外部激励机制

3.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认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初中课

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动机。在

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强化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激发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如何去

实现它们。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解读,帮助他们理解学

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具备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指导学生建立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反思学习过程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

建立长久的学习动机。

结语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

促进学习效果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

学方案,合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合理运用外部激励机制,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强化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

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得到有效

的激发,学习效果也将得到积极的提升。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王洪玉 (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该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同化启示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领域。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一方面批判了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将实验室里的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意义学习。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则此学习必为意义学习。而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此学习必为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还在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一是学习者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材料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二为所要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奥苏贝尔(OscarJ.Bourdieu)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学习动机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学习动机理论。他的理论认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被动式学习动机和主动式学习动机。被动式学习动机是指学习动力来自外部激励,而主动式学习动机则是指学习动力来自于内在动机。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重视分析学生的社会背景和个体背景,运用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来理解并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应该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比如团队活动和社交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教师应当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估,并安排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兴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教师们应该给学生定期的反馈,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体育资源与技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习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各种游戏,课程,体能训练及运动比赛,这些活动会让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最后,在课堂上运用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教师们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班级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更多的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总之,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 教育心理学里面涉及了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分布于教育心理学的各大板块,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繁杂,记忆负担较重,但是这些人物的理论又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运用组织策略,对各大人物进行总结归纳。接下来,我们着重对奥苏贝尔的理论进行梳理。 首先,在学习动机理论中,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他把学习动机分为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例如求知欲,好奇心;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比如为了成绩或者排名、地位等进行的学习就是典型的代表;附属内驱力也是一种外部动机,比如为了获得父母或者老师的赞许。 其次,在一般学习理论中,作为认知主义的代表人,他主要倡导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这个理论里涉及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的是新旧知识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简单说,就是理解性的学习。比如有个小孩背古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但是背到“西子”的时候总是背不下去,就问老师“西子”是什么?老师说就是西施,一个美女。当他头脑知道“西子”所代表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就是有意义学习,而之前的死记硬背就是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有意义学习有三个条件即原有认知结构,新旧知识间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分为了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表征学习也就是学习一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比如说上厕所时男女的符号,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或者红灯停绿灯行,这些都属于表征学习。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比如哺乳动物的概念里包含了所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即胎生和母乳;命题学习指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即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抽象概括水平要高于学习任务本身,起到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比如我们教科书中每单元学习之前的一段综述性的材料就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在以下三个方面起作用 ①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②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所以也不能直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巩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保持。 ③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动机过强,可能产生抑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的知识提取不了,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个例子;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也会减弱对已有知识的提取。 他认为,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组成的 由于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力量,所以心理学家常把动机和内驱力视为同义词。奥苏贝尔认为通常所说的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引例释疑,突破难点 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所谓 的潜在意义。即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材料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者学习能力 范围之内的。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弄清楚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可与新学习的材料发生联系并提供知识学习的 生长点。《旅游心理学》中很多的概念、定义、原理初次接触感觉非常抽象、概括甚至难 以理解,说到底,这些概念、定义、原理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 总结和提升。因此,我们在教学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前,必须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 分了解我们的学习对象,尤其是充分了解我们学习对象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基础与新知识学 习材料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定义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便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引发,着力寻找理论和实践的联结点,从而突破难点、疑点和盲点,为系统掌握 知识铺平道路。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 比如说,关于“气质”概念的教学。书本上得出了“气质就是人的心理犯罪行为的动 力特征”这一定义,事实上这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概念:心理犯罪行为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 力特征。心理犯罪行为与“脾气”一词的意思基本一致,较难认知,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 力特征的认知就比较困难了,沦为这部分的难点。对于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书本上 就用描述性语言并作了直观了解,这里我们就必须补足大量的学生熟识的生活实例去表明,从而使学生真正认知:所谓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就是指心理犯罪行为出现时变化的快慢、力度的'高低、整体表现的显隐以及平衡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人典型的平衡的 心理特点。 引例释疑,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生长点,既符合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更符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要求。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举例是手段,是为了唤起学生 已有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基础。因此,举例应从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理解 原理、效法措施出发,要仔细斟酌、推敲,切忌为举例而举例,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对比方式,推陈出新,从而充分揭示新旧知识间的 联系与区别,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和理解新知。如我们在学习理解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后,在学习“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活 动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这个概念时,就必须充分利用好“心理学”这 个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这两 个概念的异曲同工之处。这同样符合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 二、意见反馈批评,加强新知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即学生 能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发生实质性的联系,从 而让新旧知识相互间发生同化、顺应或改造,最终使旧知识得到充实、扩展和更新,新知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引言 奥苏贝尔(Abraham Maslow)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机层次理论”,即所谓的“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内在的动机和需求有着 极大的启示作用,同时也可以为教育学领域提供指导。本文将探讨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 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和应用,希望能够对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一、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概述 奥苏贝尔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依次从低到高,构成了人类内在驱动的动机结构。 生理需求包括饥饿、口渴、睡眠和性欲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指的是对于身体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和稳定等方面的需求;社交需求是指人们对于归属感、社交关系和友 谊的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个体对于被尊重、受重视、获得认可和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需 求是指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1. 着眼于学生的不同需求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提醒我们,在进行初中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层次。 每个学生的动机和需求都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更关注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有的可能更追 求社交和尊重需求的实现。作为教育者,需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制 定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 2. 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学生们更加需要归属感和友谊的支持,也更加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 要着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感 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并且能够在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3. 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奥苏贝尔动机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每个人在人格完善和成长 中的最终追求。初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 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让他们 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逐渐实现自身的潜能。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驱力动机;启示【中图分类号】g632.3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借鉴吸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教育心理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1.理论的核心概念--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他的学习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核心概念基础上的。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 2.有意义学习的基础--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生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良好、清晰、稳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2] 3.有意义学习的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组织提出了几条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逐渐分化”,是指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知识,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奥苏贝尔认为,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不仅是与人类习得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而且也是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和贮存知识的方式相吻合。[3] 4.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具体策略:”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包摄性较广、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又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的,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4]。 5.有意义学习的动力--三大驱力动机 奥苏贝尔十分重视成就动机,他认为成就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驱力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认知驱力是成就动机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它是内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是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自我--增强驱力反映了学生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愿望,它既指向获得眼前的学业成绩和名次等,也指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 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内容,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3、认知结构同化论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根底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缺乏。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地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学习的实践经验说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 1、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根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那么,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观念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其同化理论,也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2、运用教学评价的论述优化教学评估体系 奥苏贝尔在他的理论中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肯定评价的根底上,奥苏贝尔进一步指出有效测验应兼具几种特性,即信度、效度、代表性、可行性、区分力,为优化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科学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功夫,而要更多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为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力,能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知识、不断说明未被前人识别的问题的人才,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书呆子〞。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速度的考查,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解读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 【摘要】本文阐述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的认知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四个方面,并对奥苏贝尔的理论作出一些评价,最后探讨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关键词】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启示 一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 1.学习知识为发展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家特别重视认知结构,尤以奥苏贝尔的观点为突出。他曾在其《教育心理学》(1978年)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奥苏贝尔看来,“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而且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得到补充或修正。因此,认知结构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关于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深刻探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机制问题。根据这一理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能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不仅说明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奠基作用,他的认知同化模式还揭示了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即把知识的获得过程统一在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培养上,使学生不断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完善智能发展。 2.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高效学习与保持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反之,适当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依赖于有效的学习方式。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关于这几种学习形式,它们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这取决于学习是否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意义学习得以发生有三个先决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来自讲授式教学的有意义学习不是机械的或被动的学习,只要它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它就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这也是奥苏贝尔所提倡的。 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往往把机械学习等同接受学习,把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划一;否定接受学习,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讲授知识必然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流于“填鸭式”教学,而主张用发现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造成了混乱。毕竟,在现有学校教学特定条件下,讲授方法仍然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在短时期内也是不会改变的;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去批判继承,发挥优势,改革改善。奥苏贝尔的观点,对于在教育改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