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测定

(四)沉积物总磷测定方法---SMT

方法概述:SMT (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是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淡水沉积物磷形态分离方法,是一种标准的测试程序。对于在湖泊修复中水质的监测和水资源领域的管理,尤其是实验室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和数据可比性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测试方法。

磷是湖泊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源要素,同时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磷在海-陆相互作用中的迁移、循环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并因此影响到全球的碳循环。此外,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增加主要来自铁、铝磷(Fe/Al-P),其次是有机磷(OP)并且TP和无机磷(IP)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沉积物中TP分布主要受IP控制。

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磷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的其中一个限制性因子。相关研究主要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总磷含量、与各形态磷、有机质以及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等, 有助于研究水体中磷的形态、动态循环以及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以期为湖泊富营养化中磷循环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方法原理

经高温灰化,沉积物样品中的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 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在880 nm波长出测定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样品中的总磷含量与吸光度值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所需要设备主要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以及常规实验器皿等,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完成该项工作。

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3.1 所需试剂

(1)5 mol^L-1 H2SO4:70 mL浓硫酸溶于500 mL水中存储在玻璃瓶中,常温下保存;

(2)酒石酸锑钾溶液:准确称取1.3715 g酒石酸锑钾(C8H4K2012sb2)于50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后将该溶液贮存在棕色或其他试剂瓶(玻璃瓶)中,将其置于4 ℃下保存。

(3)钼酸铵溶液:准确称取40 g钼酸铵(H8MoN2O4)于10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待其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后将该溶液贮存在棕色或其他试剂瓶(玻璃瓶)中,将其置于冰箱中于4 ℃下保存。

(4)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17.6 g抗坏血酸(C6H8O6)10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待其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后将该溶液贮存在棕色或其他试剂瓶(玻璃瓶)中,

将其置于冰箱中于4℃下保存。

(5)磷酸盐贮备溶液:将优级纯磷酸二氢钾(KH2PO4)于110c干燥2 h,在干燥器中放冷。称取0.2197 g溶于水,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1+1)硫酸5 mL,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磷浓度为50ug-mL-1。

(6)磷酸盐标准溶液:吸取10.0 mL磷酸盐贮备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磷浓度为2 ug・mL-1。临用时现配。

(7) 3.5 mol-L-1HCl:用量筒取294 mL盐酸(HCl)于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待其冷却后稀释至标线;然后将其转入玻璃瓶中保存。

(8)显色剂:显色剂按以下比例配置:

5 molL1 H2so4:酒石酸锑钾溶液:钼酸铵溶液:抗坏血酸溶液=10:1:3:6;即要配100 mL 显色剂需取50 mL 5 moLL-1 H2SO4, 5 mL酒石酸锑钾溶液,15 mL钼酸铵溶液,30 mL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后显色剂最多只能保存4 h。

校准曲线的绘制:取7支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磷酸盐标准使用液0、0.25、0.5、1.5、2.5、5、7.5加水至50 mL。比色管中加入8 mL显色剂充分混匀,放置10 min。用10 mm 比色皿,于880 nm波长处,以零浓度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3.2 操作步骤

(1)称取0.2g干样于瓷坩埚中,在温度为450℃下灰化3 h (即从温度升到450℃时开始计时,灰化3小时)。

(2)冷却后将其移入离心管中一加入20mL (3.5mol-L-1) HCL,置于摇床中震荡16h (通常摇床温度为25°,转速为200 rpm)。

(3)离心待样品震荡16 h后,在转速为5000 rpm下离心15min,用磷钼蓝比色法测上清液。

(4)用移液管移取2 mL上清液于50 mL比色管中,定容到50mL,加入显色剂8 mL, 显色10 min后,在波长880nm下比色。

4、需要注意的要点

(1)在将样品移入离心管的过程中,应将干锅用提取液冲洗三遍,以防样品残留于干锅中影响实验结果。

(2)在使用离心机的过程中中应将托盘两边重量应一样,以使之保持平衡。

(3)测样过程中应用超纯水或酒精冲洗玻璃比色皿,将皿差调至0.000在进行比色,比色过程中比色皿还应擦干净,以减小测量误差;

(4)比色皿用后应用超纯冲洗干净再浸泡于水中。

5、结果计算

湖泊沉积物总磷

根据测试的指标代入以下公式:

磷含量 W% (mg

式中:最终浓度=。、25 c 一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浓度

6、方法评述

Ruban 等提出的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SMT 分离方法用于测定沉积物磷形 态,该方法准确性好,各形态磷的测定相对独立,测定值之间可以相互检验,在探索磷形态 来源的方面尤具优势。

目前,主要利用此方法测定沉积物中总磷及磷不同化学形态、含量,进一步了解水体中 磷的形态、动态循环以及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旨在为磷在湖泊生态环境中 的循环及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沉积物总磷测定方法---过硫酸钾氧化分光光度计法

方法概述:一般在自然条件下,磷通常是湖泊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控制了 湖泊的初级生产力水平。碱性过硫酸钾氧化分光光度计法是以碱性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在 一定温度下将沉积物中全部的磷,都转化为(正)磷酸盐,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以确定总 磷含量的一种方法。

沉积物作为湖泊水体中磷的重要蓄积库,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 对湖泊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沉积物中TP (Total Phosphorus, TP )含量呈现 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且沉积物TP 含量与其释放的DTP (Dissolved Total Phosphorus, DTP )含量在春、夏两季有显著相关关系。

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的磷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限制因子。相关研究主要利用此方 法测定了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用以揭示水体中磷的形态、动态循环以及磷在水-沉积物界面 的迁移转化过程,以期为湖泊富营养化中磷循环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方法原理

在高压消解灭菌锅中,用过硫酸钾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 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 生成兰色的终合物,在700 nm 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

最终浓度20 土壤质量 (2.4)

2、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所需要设备主要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压蒸汽灭菌锅等,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完成该项工作。

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3.1所需试剂

(1)5%过硫酸钾溶液:将10 g过硫酸钾(K2S2O8)加热溶解于100 mL水中;

(2)10%抗坏血酸:溶解10 g抗坏血酸(C6H806)于100 mL水中;

(3)30% H2SO4溶液;

3.2操作步骤

称取0.7 g通过0.149 mm筛孔(200目筛)的风干土样置于50 mL具塞比色管中,向比色管中加入10 mL 5%过硫酸钾溶液,5 mL 30% H 2SO4溶液,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橡皮筋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小心的置于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温度达120 ℃ (相应压力为1.1 kg/cm2)后保持加热30min,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降至零后取出,冷却后用水稀释至标线。静置过夜后吸取上清液5 mL至50 mL比色管中,定容至50 mL 刻度线。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置:取数支50 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浓度为2 mg.L-1的磷酸盐标准使用液0、0.5、1.0、3.0、5.0、10.0、15.0 mL,用超纯水定容至至50 mL。向标准溶液系列的比色管中加入1 mL 10%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 s后加2 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放置15 min。用10 mm比色皿,于700 nm波长处,以零浓度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水样按照绘制标准曲线的步骤进行显色和测量,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并从校准曲线上查出含磷量。

4、需要注意的要点

(1)高压蒸汽消解灭菌锅要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注意安全,在压力降为0之前切勿打开盖子;

(2)测量时增加一定量的平行样,控制实验精度;

(3)若静置后的样品取样时仍有浑浊,可用0.45 〃滤膜对水样过滤后再取样测定。5、结果计算

湖泊沉积物总磷

根据测试的指标代入以下公式:

W(mg・kg-i)=--- (2.5)

TP m

式中:c—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TP量(品);t —分取倍数(溶液总体积/吸取溶液体积);m—风干土样质量(g)。

6、方法评述

Koroleff用过硫酸钾氧化法氧化水体中的总磷,是以碱性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将沉积物中全部的磷,都转化为(正)磷酸盐,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以确定总磷含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使样品的保存和氧化分析工作简化,后来不同的研究者又对此进行了改进研究。过硫酸盐氧化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回收率高的优点,因此,研究者多采用此方法测定TP。

目前,主要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分析沉积物中TP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与氮磷其他各形态、有机质含量关系以及影响释放因素等。以期为控制湖泊内源磷负荷与揭示磷循环过程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篇沉积物氮磷有机碳形态测定方法(一)沉积物总氮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

方法概述:凯氏定氮法(Kjeldahl determination)是丹麦人开道尔J. Kjeldahl)于1883 年用于研究蛋白质变化的,后来被用来测定各种形态的有机氮。由于设备比较简单易得,结果可靠,为一般实验室所采用。此方法后进行了许多的改进,一是用有效的加速剂缩短消化时间;二是改进了氨的蒸馏和测定方法,以提高测定效率。目前,凯氏定氮仪的使用使方法更加的简便快捷。

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沉积物中的固定态铵、总氮,发现可交换态氮和固定态铵是湖泊沉积物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与总氮含量密切相关。沉积物全氮的垂直分布在埋藏过程中受到成岩作用的改造,并且沉积物交换性氮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受到全氮含量和埋藏环境的双重控制。

因此,研究湖泊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和分布,是准确理解沉积物-水体系统中氮素地球化

学循环及其环境影响的前提。相关研究主要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以及与不同氮形态、有机碳等关系等,对阐明水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转移和积累的过程,以及在防止富营养化,控制“内负荷”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方法原理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浓硫酸消煮,借催化剂和

增温剂等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并使有机氮转化为氨进入溶液,最后用标准酸滴定蒸馏出的氨。反应式为:

2NH2(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 = (NH4)2B4O7+5H2O

(NH4)2B4O7+H2sO4+5H2O = (NH4)2SO4+4H3BO3或(NH4)2B4O7+2HCl+5H2O = 2NH4Cl+4H3BO3

凯氏定氮仪的主要工作原理是Kjeldahl蒸馏法测定含量,测定氨氮时水样不经消解直接加碱调为弱碱性蒸馏出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电位滴定仪自动滴定。

硼酸溶液吸收氨后,溶液pH值上升,用硫酸溶液滴定至初始pH值,pH计控制滴定终点,当接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下降,利用消耗硫酸的量计算水样中氨氮的含量。

2、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所需要设备主要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凯氏定氮分析仪,烘干箱,pH计等,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完成该项工作。

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3.1 所需试剂

(1) 40%NaOH:称取400 g氢氧化钠(NaOH),加入1000 mL蒸馏水中,边加边搅动,防止粘结;

(2)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0.1g甲基红和0.07g溴甲酚绿溶解于100mL乙醇中;

0.1 g甲基红和0.07 g溴甲酚绿溶解于100 mL乙醇中。

(3)混合加速剂:硫酸钾、硫酸铜、硒粉按100:10:1的比例混合,研磨,过80目筛;

(4)0.05 mol-L-1的盐酸:4.1mL的盐酸(HCl)定容至1000 mL,标定;

(5)0.02 molL1的碳酸钠溶液:称经过250℃干燥4 h的1.06 g碳酸钠(Na2CO3)溶解到无二氧化碳水中,后定容到1000 mL。贮存于塑料瓶中,保存不过一周;

(6)无二氧化碳水:蒸馏水煮沸15 min,冷却待用;

(7)甲基橙指示剂:0.05 g溶于100 mL水中;

(8)硼酸-指示剂溶液:40 g硼酸(H3BO3)溶解到1L水中,每1 L中加10 mL甲基

红-溴甲酚绿指示剂,用稀的酸或者碱调节至微红,pH为4.8。

3.2 操作步骤

(1)称样:称取过100目筛风干土样1.000 g,含氮约1 mg,核实一下已经测定土样的含水率;

(2)消煮(消煮仪)把称量好的样品放入消煮管中,加入0.5-1.0 mL无离子水,再加入2 g加速剂和5 mL浓硫酸,摇匀,消煮管顶部加弯劲漏斗。打开消煮仪,设置温度。消煮完

后,冷却,待测定。消煮时做两个空白样,两个标样。

(3)测定:使用凯氏定氮仪测定总氮。

4、需要注意的要点

(1)仪器准备:首先,检查水桶里是否装满去离子水;再次,检查硼酸桶里是否装满2%的硼酸,碱桶里是否装满30%的碱;最后,接通电源和自来水。

(2)消煮时的温度要求控制在360〜410c之间,低于360℃,消化不容易完全,特别是杂环氮化合物不易分解,使结果偏低,高于410℃则容易引起氨的损失。

(3)消煮过程中盐的浓度应控制在0.35〜0.45g・mL-1

5、结果计算

湖泊沉积物总氮

根据测试的指标代入以下公式:

「V Q" ex 0.014x50x100%

25

土壤全氮(g.kg); ----------- 5 -------------------------- (2.1)

m

式中:V —滴定25 mL待测液时耗酸体积(mL);

V0—滴定空白液时耗酸体积(mL);

e—硫酸标准液浓度(moll-1);

m—沉积物样品质量(g)。

6、方法评述

凯氏消煮法最广泛应用于全氮的测定,但是后来由于分析者根据各自需求,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但其主要问题是:步骤多,操作复杂,实验结果受操作环节和人为因素影响大, 分析效率低,不适合批量分析。在本实验过程中采用自动定氮仪进行沉积物样品全氮测定, 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实验分析周期短、试剂用量少、监测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特点。被一般的实验室所应用。

目前,主要利用自动定氮仪测定了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分布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与沉积物有机质、氮磷形态、总磷关系等,为准确了解沉积物-水界面系统氮素循环以及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沉积物总氮测定方法---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方法概述: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是以碱性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中的有机态及NH4+-N氧化为NO3--N,然后测定溶液中NO3--N含量以确定全氮含量的方法。

沉积物中总氮是指所有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含量,可以参与氮循环的最大值,氮的形成、降解和释放等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在矿化作用过程中环境条件与动力因素的控制,上覆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DO)、沉积物的pH、氧化还原电位(Eh,Es)、物源输入、生物扰动以及水动力因素都可以影响氮的含量和垂向分布特征。

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的总氮对其正确的了解沉积物-水系统氮循环及对水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主要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总氮含量,研究了氮分布特征以及与氮形态、总磷、有机质等关系等。对阐明水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转移和积累的过程,以及在防止富营养化,控制内源负荷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方法原理

土壤中的无机和有机氮化合物,在高温加压下经碱性过硫酸钾氧化后,均被转化成硝酸盐,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由于此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等优点,因而引起许多人的重视。过硫酸钾(K2S2O8)在60℃水溶液中,分解,生成大量H+和02。反应方程式:1

K2 S2 O8 + H2 O f 2KHSO4 + —O2

―――+

KHSO4 f HSO4 + K

HSO— f SO2— + H+

2、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所需要设备主要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等,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完成该项工作。

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3.1 所需试剂

(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 g过硫酸钾(K2S2O8),15 g氢氧化钠(NaOH), 溶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000 mL。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2)(1+9)盐酸:1体积浓盐酸(HCl质量分数36.7%)混合9体积超纯水;

(3)硝酸钾标准贮备液:称取0.7218 g经105~110℃烘干4 h的优级纯硝酸钾(KNO3)溶于去离子水中,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每mL含100%氮。在0〜10℃暗处保存,或加入2 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4)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用去离子水稀释10倍而得。此溶液每mL含10 11g 氮;

(5)标准曲线绘制:取数支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0、0.5、1.0、2.0、3.0、5.0、7.0、8.0mL,加水至10 mL标线。加入5 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止溅出。将比色管在高压消煮锅于121°C中消煮30 min,冷却。加入1 mL(1+9)盐酸,定容至25 mL,混匀。在220 nm和275 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

3.2 操作步骤

(1)消化:称0.1 g过180目筛的沉积物样品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25 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用H2O定容至50 mL,加盖摇匀。用纱布扎紧盖子,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21℃ 下高压消化30 min,冷却。

(2)测定:按标准曲线测定相同操作步骤测定样品吸光度,并从校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硝氮含量。空白样以10 mL水代替样品,其余步骤同上。

4、需要注意的要点

当测定在接近监测限时,必须控制空白试验的吸光度A不超过0.03。超过此值,则要检查所用水、试剂、器皿和高压消煮锅的压力。

5、结果计算

湖泊沉积物总氮

根据测试的指标代入以下公式:

沉积物总氮(g-kg-1)= —(2.2)

m

式中:c为校正后的吸光度A由标准曲线得到的总氮质量;A为校正吸光度,A=A220 -2A275;m为沉积物干重;n为分取倍数。

6、方法评述

本实验通过高温加压下经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沉积物中的无机和有机氮化合物后,其氮均被转化成硝酸盐,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而进行测定得到总氮含量。目前沉积物总氮含量测定方法有凯氏法、次溴酸盐法和过硫酸钾氧化法凯氏法操作步骤繁琐,用时长,不适合批

量分析。而次溴酸盐法干扰因素较多。

与其他方法相比,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兼有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消除干扰能力强,检测下限低等优点,快速、适合批量分析。

目前,主要应用此方法测定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变化,同时分析了总氮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与氮形态、总磷、有机质等关系等,以其为揭示沉积物-水系统中氮素循环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古夫河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古夫河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 关性 曾露;葛继稳;王自业;冉桂花;吴述园;唐佳 【摘要】对古夫河干流17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进行调查,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古夫河上覆水中总氮含量年均值总体上从GF01~GF12样点递减,在GF13~GF18样点增加,部分样点略有波动;上覆水中总磷含量在GF01~GF09样点变化不显著,在GF10~GF18样点分布差异较大;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从GF01~GF05样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下游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古夫河上游古夫一神农架河段上覆水中总氮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无相关性,而在下游古夫库湾河段(GF14~GF18),上覆水中总氮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古夫河上覆水中总磷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无相关性. 【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 【年(卷),期】2014(021)004 【总页数】6页(P38-43) 【关键词】古夫河;上覆水;表层沉积物;总氮;总磷;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 【作者】曾露;葛继稳;王自业;冉桂花;吴述园;唐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

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 态环境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 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 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古夫河发源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新华乡处,在响滩汇入香溪河,是位于香溪河上游的三大支流之一。古夫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干流全长64.5km,流经兴山境内 41km。自三峡水库建成以来,三峡库区的水环境由典型的河流水体转变为类似湖泊水体,水流减缓,对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尤其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水体富营养化速度不断加快,已多次暴发水华[2]。目前,香溪河上游的古夫河流域水环境整体上较好,但是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小水电站建设、磷矿生产等产生的污水外源输入造成水环境营养元素氮、磷含量偏高[3]。有关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在水体污染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作为污染汇不断接纳水体中沉积下来的颗粒物质,又作为污染源向水体中释放营养物质[4—5]。河流表层沉积物作为河流上覆水的重要物质源和营养物质氮、 磷的重要蓄积库对河流上覆水物质循环迁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6—7]。沉积物 在适当条件下释放营养物质进入水环境中,成为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8]。 目前,对三峡库区香溪河干流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形态、时空分布特征[9—10]和吸附特征[11]有较多的研究,但对源头河流的研究相对较少。古夫河作为香 溪河一级支流,其水质变化将对该河流乃至香溪河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总磷总氮的测定方法

总磷总氮的测定方法 总磷和总氮的测定方法是环境分析和水质监测中的重要内容,这两个 指标对于评估水体质量和判断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常用的 总磷和总氮的测定方法包括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 1.光度法: 光度法是一种利用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进行测定的方法。对 于总磷的测定,可以使用酚酞法。首先,将样品中的总磷与酚酞试剂反应 生成的红色络合物进行测定,根据红色络合物的吸收光强度来确定样品中 总磷的浓度。对于总氮的测定,可以使用硫酸邻苯二胺法。样品中的总氮 与硫酸邻苯二胺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根据蓝色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 定样品中总氮的浓度。 2.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在光度法的基础上,利用光谱仪器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对于总磷的测定,可以使用酚酞法,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酚酞-总磷络 合物在特定波长的吸光度。对于总氮的测定,可以使用吡啶甲酸盐法。样 品中的总氮与吡啶甲酸盐试剂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络合物在特定波长的吸光度来确定总氮的浓度。 3.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总磷和总氮的浓度的方法。对于总 磷的测定,可以使用酸高锰酸钾氧化法。首先,将样品中的总磷氧化为五 价磷,然后加入酸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使得溶液的颜 色由紫色变为浅紫色。根据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总磷的浓度。对于总氮的测

定,可以使用氨氮测定法。将样品中的总氮转化为铵态氮,然后利用氨气与卤素之间的反应进行测定,根据反应的吸热量来测定总氮的浓度。 总结起来,总磷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而总氮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在具体的实验中,应当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结合样品的性质和测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操作,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总磷总氮的测定方法

总磷、总氮的测定方法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碱性过硫酸钾在120~124℃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的方法。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的测定。本法可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 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某些有机物在本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时对测定有影响。 2.定义 2.1可滤性总氮: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滤性固体(小于0.45μm颗粒物)的含氮量。 2.2总氮: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3、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或(1)求出校正吸光度A: A = A220 —A275 (1) 按A 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03—N计)含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4.1)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4.1.1离子交换法: 将1000ml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1.2蒸馏法: 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0.1ml硫酸(ρ=1.84g/m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4.1)

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测定

(四)沉积物总磷测定方法---SMT 方法概述:SMT (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是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淡水沉积物磷形态分离方法,是一种标准的测试程序。对于在湖泊修复中水质的监测和水资源领域的管理,尤其是实验室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和数据可比性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测试方法。 磷是湖泊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源要素,同时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磷在海-陆相互作用中的迁移、循环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并因此影响到全球的碳循环。此外,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增加主要来自铁、铝磷(Fe/Al-P),其次是有机磷(OP)并且TP和无机磷(IP)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沉积物中TP分布主要受IP控制。 因此,研究沉积物中磷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的其中一个限制性因子。相关研究主要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总磷含量、与各形态磷、有机质以及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等, 有助于研究水体中磷的形态、动态循环以及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以期为湖泊富营养化中磷循环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方法原理 经高温灰化,沉积物样品中的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 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在880 nm波长出测定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样品中的总磷含量与吸光度值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所需要设备主要均为实验室常用设备,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以及常规实验器皿等,一般实验室均有条件完成该项工作。 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3.1 所需试剂 (1)5 mol^L-1 H2SO4:70 mL浓硫酸溶于500 mL水中存储在玻璃瓶中,常温下保存; (2)酒石酸锑钾溶液:准确称取1.3715 g酒石酸锑钾(C8H4K2012sb2)于50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后将该溶液贮存在棕色或其他试剂瓶(玻璃瓶)中,将其置于4 ℃下保存。 (3)钼酸铵溶液:准确称取40 g钼酸铵(H8MoN2O4)于10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待其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后将该溶液贮存在棕色或其他试剂瓶(玻璃瓶)中,将其置于冰箱中于4 ℃下保存。 (4)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17.6 g抗坏血酸(C6H8O6)10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待其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后将该溶液贮存在棕色或其他试剂瓶(玻璃瓶)中,

8过硫酸钾同时消化测定海水中的总磷和总氮

8过硫酸钾同时消化测定海水中的总磷和总氮 过硫酸钾氧化剂的配制: 将9.0g氢氧化钠溶于700mL的水中,加入40.0g过硫酸钾并搅拌溶解,用水定容至1000mL,贮于聚乙瓶中。此溶液室温避光保存可稳定。 你要二次消解,而且拿出来时,先要摇下瓶,让浮在瓶里的氮气重新溶入到水样里,这样就不容易出现总氮小无机氮了。 7 总氮 过硫酸钾氧化法 方法原理 海水样品在碱性介质中和110~120℃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氧化,有机氮化合物被转化为硝酸氮。同时,水中的亚硝酸氮、铵态氮也定量地被氧化为硝酸氮。硝酸氮经还原为亚硝酸盐后与磺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于543nm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 过硫酸钾氧化剂的配制: 称5.0g过硫酸钾(K2S2O8)溶于50mL1.0mol/L的氧氧化钠中,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此溶液室温避光保存可稳定7,4℃~6℃避光保存可30天,最好现用现配。 工作曲线的制备 配制一定系列的硝酸盐的标准溶液25mL,将硝酸盐标准系列分别全量转移到消煮瓶中, 用10mL35g/L氯化钠溶液分二次洗涤配制标准系列的容量瓶,洗涤液一并转入对应的消煮瓶中。各加入4mL过硫酸钾氧化剂,混匀,旋紧瓶盖。把上述消煮瓶置于不锈钢丝筐中,放入高压蒸汽消煮器中加热消煮,待压力升至1.1Pa(温度为120℃)时,控制压力在1.1~1.4Pa (温度120~124℃),保持3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压力为“0”时,方可打开锅盖,取出消煮瓶。放置冷却至室温,加入1.5mol/L盐酸溶液0.5mL,振摇使沉淀物溶解。将水样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氯化钠溶液洗涤消煮瓶3次,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加入2.0mL四硼酸钠溶液(38.1g/L),用氯化钠溶液稀释去标线,混匀。 量取25mL经消煮定容后的样品,用硝酸盐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水样的测定 量取25mL水样于消煮瓶中,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再加入4mL过硫酸钾氧化剂,旋紧瓶盖。以下按照工作曲线进行消煮、调节酸度和定容。 量取25mL经消煮定容后的样品,用硝酸盐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8过硫酸钾同时消化测定海水中的总磷和总氮 过硫酸钾氧化剂的配制: 将9.0g氢氧化钠溶于700mL的水中,加入40.0g过硫酸钾并搅拌溶解,用水定容至1000mL,贮于聚乙瓶中。此溶液室温避光保存可稳定一周,最好现用现配。 工作曲线制备

氮的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一、沉积物总氮测定方法:凯式定氮法 1.1方法原理 凯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用浓硫酸消煮,借催化剂和增温剂等的作用加速有机质分解,并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而进入溶液,最后用标准酸滴定蒸馏出的氨,以氨氮的量反应总氮含量。 具体反应式如下 2NH2(CH2)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NH4)2SO4 + 2NaOH = 2NH3 + 2 H2O + Na2SO4 2 NH 3 + 4H3BO3 = (NH4)2B4O7 + 5 H2O (NH4)2B4O7 + H2SO4 + 5 H2O = (NH4)2SO4 + 4H3BO3 或(NH4)2B4O7 + 2HCI+ 5 H2O = 2NH4CI+ 4H3BO3 凯式定氮仪的主要工作原理是Kjeldahl蒸馏法测定氨氮含量,测氮时水样不经消解直接加碱调为弱碱性蒸馏,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电位滴定仪滴定。 硼酸溶液吸收氨后,溶液pH值上升,用硫酸溶液滴定至初始pH值,pH计控制滴定终点,当接近终点时,降低滴定速度,利用消耗硫酸的量计算氨氮含量。1.2 需要的设备与实验条件 (1)分析天平:精度0.0001g; (2)自动凯式定氮分析仪; (3)通风橱; (4)消煮炉; (5)烘干箱; (6)pH计:精度0.01pH单位; (7)沸水浴器; (8)干燥器。 1.3所需试剂及操作步骤 1.所需试剂 (1)40%NaOH:称取400g NaOH加入1000 ml蒸馏水中,边加边搅动,防止黏结。 (2)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0.1g甲基红和0.07g溴甲酚绿溶解于100 ml乙醇中。 (3)混合加速剂:硫酸钾、硫酸铜、硒粉按100:10:1的比例混合,研磨,过80

总氮、总磷的测定

总氮、总磷的测定 实验原理: 水样中的有机氮磷被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成无机氮磷,然后用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测定NO3-N和PO4-P的含量。 试剂配制: 1、过硫酸钾的纯化:取80g K2S2O8,加500ml水,70-80℃水浴中 溶解,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却,析出晶体后,倾去上清液,再加入500ml水,70-80℃水浴中溶解,冰水混合物中冷却,抽滤。晶体放入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干燥,备用。 2 L烧杯 1.5 L二次水+240 g K2S2O8 1 L烧杯0.75 L二次水+120 g K2S2O8 2、EDTA贮备液的配制:EDTA固体105℃烘干后,准确称取 0.1862g,溶于二次水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 度为10mmol/dm3。 3、有机磷标准贮备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02136g干燥好的AMP, 溶于二次水中,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为500μmol/dm3。 4、氧化剂:50g 纯化后的K2S2O8和30g H3BO3溶于1dm3 0.375 M ( 15g )的NaOH溶液中。 5、氨性缓冲液:134g NH4Cl溶于400ml水中,加入2ml 氨水, 调pH至7.4±0.1。 实验步骤: 1、EDTA使用液:取10ml EDTA 贮备液稀释至100ml。 2、PO43-使用液:取0.5ml 贮备液稀释至100ml,浓度大约为50 μmol/dm3。0 3、有机磷标准使用液:取5ml 贮备液稀释至100ml,浓度大约 为25μmol/dm3。 4、标准系列:按下表取EDTA使用液和PO43-使用液,用二次水 3

5、取50cm水样至氧化瓶中,加入5cm氧化剂,拧紧瓶塞,高 压釜中压热氧化0.5h,冷却至室温后,取5.0cm3至50cm3比色管中,加入1cm3氨性缓冲液,稀释至50cm3,转入塑料瓶中,测定氮;氧化瓶中剩余水样转入塑料瓶中,测定磷。 POP、PON的测量 氧化剂:30克过硫酸钾(纯化),15克硼酸溶解于140ml 1.5M(60g/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500ml容量瓶中定容(milli-Q水配制,室温,棕 色瓶避光保存,当天配制)。 缓冲剂:150g氯化铵溶解于1升milli-Q水中(PH=8.5). 消化瓶:聚四氟乙烯瓶,10%稀盐酸洗涤,硝化处理 硝化方法: 取20ml milli-Q水和2.5ml氧化剂加入硝化瓶中(PH=11.2-11.5),加入滤膜拧紧盖,置入硝化锅中120℃煮30分钟(氧化后PH=1.7-2.3)。每锅作空白(氧化剂、水同上,加入空滤膜).硝化后冷却,过滤后到入30ml塑料瓶中测POP。

总磷、总氮检测步骤

5、分析步骤: (1)取25mL样品于具塞刻度管中。取时应仔细摇匀,以得到溶解部分和悬浮部分均具有代表性的试样。如样品中含磷浓度较高,试样体积可以减少。 (2)消解:向试样中加4mL过硫酸钾,将具塞刻度管的盖塞紧后,用一小块布和线将玻璃塞扎紧(或用其他方法固定),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中加热,待压力达1.1kg/cm2,相应温度为120℃时、保持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读数降至零后,取出放冷。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 注:如用硫酸保存水样。当用过硫酸钾消解时,需先将试样调至中性(3)发色:分别向各份消解液中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s 后加2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 注:①如试样中含有浊度或色度时,需要配置一个空白试样(消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然后向试样中加入3ml浊度-色度补偿液,但不加抗坏血酸溶液和钼酸盐溶液。然后从试样 的吸光度中扣除空白试样的吸光度。 ②砷大于2mg/L干扰测定,用硫代硫酸钠去除。硫化物大于2mg/ L干扰测定,通氮气去除。铬大于50mg/L干扰测定,用亚硫酸钠去除。 (4)分光光度测量:使用分光光度计时先在580nm处放入比色管套架处一张白纸片,看是否是黄的光,然后查看比色皿配套性检验,在波长为600nm处测定t%值两个比色皿相减范围在0.5%即可以开始测试室温下放置15min后,使用光程为30mm比色皿,在700n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工作曲线(5)上查得磷的含量。 注:如显色时室温低于13℃,可在20~30℃水花上显色15min即可。(5)工作曲线的绘制:取7支具塞刻度管分别加入0.0,0.50,1.00,3.00,5.00,10.0,15.0mL磷酸盐标准溶液。加水至25mL。然后按测定步骤5进行处理。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和对应的磷的含量绘制工作曲线。 (6)结果的表示:总磷含量以C(mg/L)表示,按下式计算: P=m/v, 式中:m——试样测得含磷量,µg;V——测定用试样体积,m

cod、氨氮、总磷、总氮采样质控措施

cod、氨氮、总磷、总氮采样质控措施 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是水体监测中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为了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质控措施。 对于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采样,应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采样点位应选取代表性好、水质变化较小的位置,避免污染源附近和水体流动较快的地方。采样时间应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水体特点确定,可以选择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段进行采样,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 采样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采样器具是否完好,如瓶口是否完整、密封性能是否良好等。 在实际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采样时应注意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将空气接触到采样瓶中。其次,采样时应尽量避免污染源的干扰,如沉积物、悬浮物等。可以选择合适的采样深度和采样方式,如采用定点采样或者浮标采样等。此外,采样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以避免光照引起的化学反应。 采样完成后,需要进行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样品保存应尽量避免暴露在高温、阳光直射和氧气中,可以使用冷藏或冷冻的方式保存。运输时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护措施,以避免样品的泄漏和污染。

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质控措施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应使用合适的标准物质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其次,进行空白实验,以排除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污染。此外,还可以进行平行实验和重复实验,以评估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对于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采样和分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控措施,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和可靠。这些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注意采样过程中的污染和干扰、样品的保存和运输,以及实验室分析的质控措施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水质监测结果,为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

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 科学研究领域中,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对于评估水体污染、评估 环境变化以及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实 验设备,样品处理,测试结果以及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海水和 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设备 测试总磷的主要设备是分光光度计,可以分为分光光度法和分光比色 法两种方法。分光光度法需要使用特制的比色体系,而分光比色法可 以使用通用的试剂,两者的灵敏度和精度都较高。同时,为了提高测 试的准确性,需要配备特制的天平以及高纯度的试剂。 二、样品处理 海水和海洋沉积物都需要经过样品处理才能进行总磷的测定。首先对 海水进行滤过处理,将水样通过微孔过滤膜滤过后,将滤过的溶液用 化学品处理,消除有机物以及饱和盐的干扰。其次,对于海洋沉积物 来说,需要采用热硫酸-高氯酸消化法进行处理。将样品和高氯酸反应 生成固体物质,再进行热硫酸处理,使其中的总磷全部转化为磷酸盐。经过处理后的样品再进行光度计测定。

三、测试结果 通过光度计测定,可以得到样品中总磷的浓度值。在正常情况下,海 水中总磷的含量是比较低的,一般在0.01~0.1mg/L的范围内。而海洋 沉积物中的总磷则比较高,一般在mg/kg级别。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 到试剂纯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样品处理的好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应用前景 海洋总磷的测定在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 环境监测和评估中,可通过总磷的测定,对于水体营养状况、污染程 度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同时,还可为海洋地质、海洋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相信在深入的研 究和应用中,总磷的测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是环境、生态、科研等领 域中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必将在推动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经济 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沉积物氮测定方法

实验所用玻璃器皿需用10%盐酸浸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 TN 总氮(TN)的测定:准确称取0.1000 g 沉积物于50 mL 比色管中,加入25 mLK 2S 2O 8 和NaOH 混合氧化剂溶液(含K 2S 2O 8 和NaOH 各0.15 mo1),在0.15~0.16 MPa 压力下保持120~124 o C 1 h ,自然冷却后分取上清液,测定氮。 1ml 原液加到25ml 比色管中定容10ml c=1mg/L 稀释25倍 一、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检测下限为0.05mg/L;测定上限为4mg/L 。 二、试剂 1)碱性过硫峻钾溶液:称取40g 过硫酸钾K 2S 2O 8,15g 氢氧化钠,过硫酸钾在不超过6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的配制中,应该将过硫酸钾试剂和氢氧化钠试剂分别溶解后再混合配制。溶于无氨水中,稀释下1000ml 。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2)(1+9)盐酸。 三、测量步骤 (1ml 原液加到25ml 比色管中定容,)1 mg/L 3)硝酸钾标准溶液: ①标准贮备液:称取0.7218g 经105一110℃烘干4h 的优级纯硝酸钾(KNO 3)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 容量瓶,定容。此溶液每毫升含100ug 硝酸盐氮。加入2m1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②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用无氨水稀释10倍而得。此溶液每毫升含 编号 指标 分析方法 1 TN 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2 NH 4+-N 纳氏试剂比色法 3 NO 3-_N 紫外分光光度法 4 NO 2--N N-(1-奈基)-乙二胺光度法

沉积物总氮氨氮硝氮和有机氮

总氮的测定 A 试剂 1) 浓硫酸,化学纯; 2) 40%氢氧化钠,称取400g ,参加600ml 蒸馏水中,注意要边加边搅动,避免粘结; 3) 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溴甲酚绿和甲基红溶解于100ml 乙醇中; 4) 混合加速剂,硫酸钾,硫酸铜、硒粉按100:10:1的比例混合 研磨;过80目筛 5) L 的盐酸,盐酸定容到1000ml ,标定 6) L 的碳酸钠溶液,称通过250度枯燥4小时的碳酸钠溶解到无二氧化碳水中,后定容到1000ml 。贮存于塑料瓶中,保留只是一周; 7) 甲基橙指示剂,溶于100ml 水中; 8) 20g/L 的硼酸-指示剂溶液,20g 溶解到一升水中,每升中加5ml 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用稀的酸或碱调剂至微红,PH 为; B 盐酸的标定 用无分度的移液管取25ml 碳酸钠标准溶液于250的锥型瓶中,加无二氧化碳的水至100ml ,加3滴甲基橙,用盐酸地丁至由橘黄刚变到橘红,那么C=25×V 。 C 步骤 1) 称样:称取过100目筛风干土样,含氮约1mg ,核实一下已经测定土样的含水率。 2) 消煮:不包括土样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测定:将土样送入枯燥的凯氏瓶或消煮管的底部,加如少量的无离子水〔〕,参加2g 加速剂和浓硫酸5ml ,摇匀,将开氏评倾斜置于300W 电炉子上,用小火加热,待瓶内反应缓和时〔10-15min 〕,增强火力,维持土液微沸,加热部位不超过瓶中液面,避免氨的损失,消煮管顶部加弯颈漏斗。消煮的温度以硫酸蒸汽在瓶或管口的1/3处冷凝回流为宜。等到消煮液和土粒全数变成灰白稍带绿色后再煮1小时。煮完后,冷却,待蒸馏。消煮时做两个空白。不加土样 3) 蒸馏:第一检查蒸馏装置的密闭性能,将各管道用蒸馏出的水洗干净。 待消煮液冷却后,用少量无离子水将消煮液全数转入蒸馏器内,并用水洗开氏瓶4-5次,水的总量不超过35ml 。假设用半自动定氮仪,可直接将消煮管放入定氮仪中蒸馏。于150ml 锥形瓶中,加如20g/L 的硼酸—指示剂混合液5ml ,放在冷凝管结尾,管口置于液面以上3-4cm 处,假设用半微量冷凝管口不用插到液面以下,避免倒吸。然后想蒸馏室内加碱液,通如蒸汽蒸馏,待蒸馏出的液体体积约为50ml 时即完毕,用少量已经调剂的水洗涤冷凝管的结尾。 4) 滴定:用L 的HCL 标准溶液滴定蒸馏出的液体,由蓝绿色至刚变成紫红色。记录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空白测定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一样不超过。 5) 计算:含量〔g/kg 〕=0()()14.0m v v c HCL -⨯⨯

沉积物总氮总磷联合测定分析方法

沉积物总氮总磷联合测定分析方法 1.仪器与试剂准备 (1)仪器:常用的仪器包括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2)试剂:常用的试剂包括硝酸盐还原剂、重铵盐、高氯酸、锌粉等。 2.沉积物样品的处理 将采集到的沉积物样品通过过筛器筛分成不同粒径的样品,并分别标 记好。然后对每个粒径的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通常可以采用105℃加热干 燥至恒重的方法。 3.沉积物总氮的测定 (1)样品预处理:取一定量的干燥样品,使用硝酸盐还原剂对其进行 前处理。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样品与硝酸盐还原剂按1:20的比例混合,在 热板上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样品溶解。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2)试剂配制:分别配制好氨基酸标准溶液和总硝态氮标准溶液。 (3)样品测定:将前处理好的样品溶液与试剂一起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按照预设的测定条件进行测定。通过对照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总 氮的含量。 4.沉积物总磷的测定 (1)样品预处理:取一定量的干燥样品,使用高氯酸进行前处理。具 体操作步骤为将样品与高氯酸按1:10的比例混合,在热板上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样品溶解。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2)试剂配制:分别配制好磷酸盐标准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

(3)样品测定:将前处理好的样品溶液与试剂一起放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按照预设的测定条件进行测定。通过对照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总磷的含量。 5.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测定所得的样品总氮、总磷含量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粒径样品中总氮、总磷的含量分布情况。进一步可以分析不同粒径样品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差异,为环境污染源的识别和源头治理提供依据。 总之,沉积物总氮、总磷联合测定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含量。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9、总氮、总磷的测定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碱性过硫酸钾在120~124℃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的方法。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的测定。本法可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 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某些有机物在本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时对测定有影响。2.定义 2.1可滤性总氮: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滤性固体(小于0.45μm颗粒物)的含氮量。2.2总氮: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3、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或(1)求出校正吸光度A: A = A220 — A275 (1) 按A 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03—N计)含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4.1)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4.1.1离子交换法: 将1000ml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1.2蒸馏法: 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0.1ml硫酸(ρ=1.84g/m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4.1)中,稀释至100ml。 1.3氢氧化钠溶液,200g/L:将(4.2)溶液稀释10倍而得。 4.4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水(4.1)中,稀释至1000ml,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最长可贮存一周。4.5盐酸溶液,1+9。 4.6硝酸钾标准溶液。 4.6.1硝酸钾标准贮备液,C N=100mg/L:硝酸钾(KNO3)在105~110℃烘箱中干燥3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水(4.1)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4.1)稀释至标线在0~10℃暗处保存,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4.6.2硝酸钾标准使用液,C N =10mg/L:将贮备液用水(4.1)稀释10倍而得。使用时配制。 4.7硫酸溶液,1+35。 5、仪器和设备 5.1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下列仪器。 5.2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 2.3医用手提式蒸气灭菌器或家用压力锅(压力为1.1~1.4kg/cm2),锅内温度相当于120~124℃。 5.4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