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环境练习(附解析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四点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2.如果图中四点表示一个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且资源环境一直没有被破坏,则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该市近几年的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看,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

4.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②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③出生率上升,少儿人口增多④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离开原籍在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完成5~6题。

5.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

6.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将减至1.16亿,比2010年的1.4亿减少约2 400万人。据此回答7~8题。

7.为了阻止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克里姆林宫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做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谋求合理人口容量

C.弥补劳动力不足D.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8.2011年11月,一调查机构通过公共调查所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B.人口政策C.地理环境D.政治变革

(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10.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11~12题。

11.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2.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环境等的影响。下图是根据针对美国本土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

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哪个区域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偏好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

A.子B.丑C.午D.亥

14.卯区成为“偏好指数”偏低的区域,最主要是受制于下列哪两个地理因素()

①冬季气候寒冷②区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③人口密度较高④位于活火山及地震带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5.下列说法符合我国古代人们思想的是()

①婚宴上,人们对新郎新娘最常说的话是“白头偕老,早生贵子”②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③“奸商、奸商,无商不奸”,可见商人没“好人”④落叶归根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1: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长至91亿;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6亿人,在此后将逐渐下降,到21世纪末降至103.5亿。

材料2:人口“贡献”七大国。

材料3: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 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6分)

(2)2050年人口“贡献”七大国中属于亚洲的有中国、______、______、______和印度。对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______,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5分)

(3)从材料2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一类型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3分)

(4)针对材料3中我国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2012年的热播大剧《叶落长安》,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主人公郝玉兰一家三代50年间融入西安这座城市的艰难过程。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空间流动较大,大女儿莲花因工作,十多年奔波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历尽周折,才把工作调到西安;二女儿荷花因上大学,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儿子东京在农村做了十几年知青,后来全家调动进了城,最终因创业,又回到了农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荷花从西安到北京是__________因素影响。(6分)

(2)和剧中人物东京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这是受________因素影响。而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分析后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3分)

(3)人口迁移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又分为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材料中体现剧中情节显示了________种人口迁移类型。(2分)

(4)现在我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较多,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3分)

答案:

1.C 2.D第1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取决于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影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图得知③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第2题,④为“高-高-低”模式,它代表的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若不考虑资源环境的影响,此时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小的。

3.C 4.B第3题,因为该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图中显示其自然增长率现在已经低于5‰,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应属于三低模式。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5.D 6.D由表中资料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甲、乙、丙三省占全国的人口比重均在7%以上,即人口总量均在13.7(亿)×7%=0.959(亿)以上,都是人口大省;丁市为直辖市,

其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上升,这与当地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关系最密切。

7.C 8.A第7题,俄罗斯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会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该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鼓励生育,弥补劳动力不足。第8题,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困难是这些人希望出国的主要原因。

9.A10.D第9题,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200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 223.45万,201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 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约增长44.68%。第10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根据题中“我国西部某省”和常住人口数量可知,该省为四川省,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故该省2000~2010年常住人口减少与省级行政区域缩小无关;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

11.D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是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12.A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考虑消费水平、生态环境等。

13.B14.A第13题,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而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地区,必然是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地区,图中美国西部的丑区是美国的“硅谷”,并且气候宜人。第14题,卯区位于落基山区,地势较高,冬季气候寒冷;人口较少,以农牧业为主。

15.D古人的人口思想观念主要有以下四种:早婚早育、多育多子、“学而优则仕”“安土重迁”,以上四种观念都符合。

16.解析:第(1)题,分三问。第一问考查读图、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第二问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记忆;第三问,人口增长过快的解决措施可以借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内容。第(2)题,考查各国所属大洲,并考查了对人口增长过快的解决措施。第(3)题,解答此题需储备一些相应的知识:①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②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规模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从赞成或不赞成两方面来组织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1)趋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等。解决措施: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2)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启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

(4)赞成。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

或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17.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灾荒)和政治因素(战乱)影响。荷花因上学从西安到北京,属于社会因素中的文化教育因素影响。历史上的知青从城市到农村和后来从农村到城市,都是国家政策因素影响造成的现象。而现在社会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则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对城市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第(3)题,荷花从中国到美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莲花从咸阳迁至西安,属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东京的进城和返回农村,包含了从农村到城市和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现象。因此材料中显示了4种人口迁移类型。第(4)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目的是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答案:(1)自然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文化教育

(2)政策经济有利影响: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建设;繁荣城市市场等。不利影响:给城市交通、居住、就业、社会治安等带来压力

(3)4

(4)经济发展不均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初稿格式

初投稿格式模板 特请注意: 1.为便于匿名外审,仅首页出现作者姓名、单位、基金信息。 2.请严格按照本模板格式化后投稿,字体字号方便阅读即可。 中国煤炭产业效率及其规制效应分析 李××1, 2王××1成××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由于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和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规制以提升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应该成为煤炭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政府试图对煤炭产业实施再规制的当下,科学考察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评价现有主要政策对煤炭产业效率的规制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2007-2012年的数据,构建Malmquist指数测算我国煤炭产业的效率水平,并基于SFA方法检验技术水平、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产生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①样本期内,煤炭产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稳定,但技术效率却出现了恶化趋势;②规模较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都高于规模较小企业,而特大型企业的规模效率却不一定高;③技术水平规制对煤炭产业技术效率的正向效应明显,而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规制的负向效应明显。这意味着,要想规制不伤害煤炭产业效率,就要短期内鼓励煤炭企业加大R&D投入以提升效率水平,而中长期要引导煤炭企业循序渐进加大安全投入以避免“暴饮暴食”和“消化不良”,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支持煤炭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努力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同时,应在目前资源整合政策效应已显现的基础上,继续“抓大放小”,扶持适度规模的中大型煤炭企业和关停并转小煤矿,以促进整个煤炭产业效率水平提升。 关键词煤炭产业;效率;规制效应;中国 收稿日期:2015-05-14 作者简介:李××,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王××,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成××,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通讯作者:成××,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批准号:××××××),“我国煤炭资源清洁化×××××××××”(批准号:××××××);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集人口与环境专题

人口与环境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1.与当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清、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长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回答3—4题。 3.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①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②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③上海的城市化 进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④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①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③允许生二胎 ④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两地自然增长率相同,那么 A.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相同 B.它们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率一定相同 C.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大体相近 D.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右图为“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图2), 据此回答6-8题。

6.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7.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动机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8.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主要原因是 A.环境条件B.生活水平 C.交通条件D.就业条件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简称CBD),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人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务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此回答9—10题。 9.“空心城”反映CBD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内部分区明显 10.与不夜城相比较,空心城没有发挥CBD的哪一项功能 A、商业活动 B、金融贸易 C、通讯联络 D、休闲娱乐 右图中等值线a、b、c呈有序排列,读图回答11—12题: 11.如果图中a、b、c代表美国某大城市的地租等值线图,则甲最有可能为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教育区12.图中甲点代表某城市(某种文化源地),周边为乡村,则由甲到周围乡村的近距离文化扩散类型较为可能的是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读图4,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3个功能区,那么 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C.Z是居民区D.Y是工业区14.若X、Y、Z为某平原上的3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3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A.X地最大 B.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确定 15.若X、Y、Z3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

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大都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 、煤烟、粉尘 B 、工业废水 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 、酸雨 A 、新加坡、北京、伦敦、东京 B 、新加坡、伦敦、伊斯 兰堡、北京 C 、华盛顿、东京、巴西利亚、莫斯科 D 、莫斯科、巴黎、华盛 顿、孟买 3、我国都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要紧缘故是 A 、人口素养不高 B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 、都市建设体会不足 D 、经济进展水平不高 4、从全然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都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是 A 、严格操纵大都市规模 B 、合理进展中等都市 C 、合理建设小都市 D 、主动建设新型乡镇 5 A 、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纽约、伦敦 B 、墨西哥城、纽约、 加尔各答、伦敦 C 、墨西哥城、加尔各答、纽约、伦敦 D 、伦敦、纽约、加尔 各答、墨西哥城 6、下列都市中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的是 ①巴西利亚 ②华盛顿 ③堪培拉 ④伊斯兰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的时期分不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① 都市人口比重 ① ② ③ 人口/百万

8、高级住宅区一样位于都市边缘,缘故是 A、那儿地价比较廉价 B、那儿环境条件比较好 C、都市中心不能够建住宅区 D、那儿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9、以下关于商业区的讲法错误的是 A、商业区占都市用地总面积的大部分 B、从形状上看,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都市街道两侧 C、从地域分布上看,商业区一样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10、都市合理规划最要紧的目的是 A、为保证都市居民居住更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约都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都市土地又爱护都市环境 11、下列有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都市地域结构的进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封建社会,都市的地域结构要紧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 B、进入工业社会后,都市的地域结构要紧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C、以后都市的地域结构的进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 D、“花园都市”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外围为居住区和工业区 12、工业区在都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 A、它是都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点 B、工业区持续向市中心迁移 C、在建筑质量上显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 D、趋向于沿要紧交通干线分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15题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 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13、有关我国人口进展的推测,正确的是 A、如果连续实行打算生育,劳动者数量就会严峻不足 B、按目前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会连续下降 C、我国人口死亡率会逐年下降 D、人口老龄化会逐步减缓 14、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劳动者数量不足,我国在现时期应该临时不实行打算生育 B、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越好 C、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操纵在什么水平上,是由国家政策和法令决定的 D、人口的进展对社会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15、人口如果进展过快,带来的社会后果是 A、劳动力充足 B、促进经济进展 C、人丁兴盛,促进生活水平提升 D、阻碍社会安定和生活水平提升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在高中的课本中,也有关于人口迁移的描述,在世界大战期间的迁移以及工业革命时的迁移。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就有很多人口迁移过去,我们来南京上学有部分就把户口迁移过来了。这也会引起人口结构的变化。 当人们关注着快速增长的中国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悄然老化,使我们又面临另一个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 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伴随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初步进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百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产生了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凸出的部分也在移动,从未成年到成年,最后到老年。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转变密切相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是随着人口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时间。我国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经历着更加迅速的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快的变化,即从相对年轻型人口结构,直接转变为相对老年化的人口结构。 目前,虽然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而这 需要广大人民的实施。 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主要措施是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服务。此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

(福建专用)2019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过关五人口与环境练习(含解析)

专题过关五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读“难民潮迁移路径图”,回答1~2题: 1.引起2015年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 A.收入下降 B.灾害频繁 C.战争威胁 D.就业困难 2.这次难民潮对欧洲带来的地理影响是( ) A.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B.有利于提高欧洲的环境人口容量 C.推动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 D.提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是一道特殊的风景。2017年春运期间,360网站发布了《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下图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分析。据此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 B.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C.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 D.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 4.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 ) A.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比重大 B.高等院校云集,返乡学生多 C.环境优美,吸引外来人口 D.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表,回答5~7题: 5.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劳动力仍较充足 6.甲省( ) A.人口进入零增长 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 D.抚养比上升 7.甲省最可能是( ) A.贵州 B.广东 C.甘肃 D.四川 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回答8~10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 胡焕庸先生在20 世纪50 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 年的发展,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图1 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东部人口稠密、西部较小、中部居中。东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18%,西部占到22.91%,中部占35.91%,东西差异显著。若从人口密度来考察(表1)东西差异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7人,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地区的7倍还强。若从东部的上海向西部的西藏划条直线,则由东向西横跨这条直线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6省得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为(1996年):2138、677、431、313、196和2,由东向西,人口密度从低到高的阶梯降低趋势十分明显。若从中国的三大地形阶梯来考察,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梯上,我国一、二、三阶梯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 人,75.4人,313.4人。①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阶梯。从中国的人口重心来看, 1990年, 我国人口重心为东经113°22′, ②,东距长江口770 公里,西距国镜最西端达3660 公里,南距三亚164 公里,北距漠河2470 公里,清楚地反映出人口分不均衡状况,人口的地域分布明显地偏向国的东南方。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二者对人口地域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大致为80对20,③除此之外,气体因素,如历史因素也对人口的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只是贡献度较小而已。 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目前,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约占27 % ,社会劳动者总数中,农业占60 % ,这说明中国乡村人口分散的分布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耕地的地域差异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据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垦殖指数正相关, ④说明农业耕地是目前制约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最基本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 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C.丙—社会生产力D.丁—人口迁入 2.要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人口大规模迁出D.加强科技应用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5.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 8 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 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10.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17.D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 国 D.泰国 【答案】18.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34.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中考地理-世界人口的分布-专题练习含解析

专题10世界人口的分布 1. 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是() A. ①旱、②寒、③热 B. ①寒、②旱、③热 C. ①热、②旱、③寒 D. ①寒、②热、③旱 2. 读下面某大洲轮廓图,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B. 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C.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 球 D. 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3. 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 亚洲的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B. 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C. 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D. 工业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5. 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位于欧洲的是() A. ①B . ② C. ③ D. ④ (2)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 经济发达 B. 气候寒 冷 C. 炎热干 燥 D. 地势高峻 6. 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 ①B . ② C. ③ D. ④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5

5月最新更新 (海南省2010年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图1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1回答第1~2题。 图1 1.2000~202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 D C (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3~5题。 3.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 B. 11、12 C. 11、10 D. 12、10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进入现代型的一组国家是() A. 1、2、3 B. 4、5、8 C. 7、9、10 D. 6、11、12 5.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 非洲 答案 3.C 4.A 5.D (安徽省宿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人口重心是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重心,右图表示我国汉

图9 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经,纬度变化,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少数民族,②表示汉族 B .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移趋势明显 C .汉旅人口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 .人口重心移动与经济重心移动没有联系 7.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江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答案 6.C 7.A (广东省河源市201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考试(二))读图8,完成8-9题。 8.三幅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时间顺序1950年—2000年—2050年(预计)相符的是 A .①②③ B.①③② C .②③① D.③①② 9.其中图①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图9中哪个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特点最相符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8.C 9.C (广西柳州、贵港、钦州2010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试题)读我国各地区(港澳台数据暂缺)的老年人口比重表(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定为老龄化的开始),回答10-11题。

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 2003-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如〃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关报告: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 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从理论上来讲〃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一般来说〃按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不同〃可以把人口转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来看〃人口转变的起点一般是高位均衡阶段〃而终点则是低位均衡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口转变进入低位均衡阶段时就表明人口转变基本完成〃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从死亡率看〃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建国以后开始逐渐下降〃1949

最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资料

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口质量;解决策略;完善制度 一、当今中国人口现状分析 (一)人口基数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过快。2001年底,中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12.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计划生育,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同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乡村人口约为63%(2001年),城市化水平较低。一个国家的人口超过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990 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为8.16 亿人)。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增1400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 (二)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 我国人口质量从总体讲,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则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 全国现在约有各类残疾人口5164万人,残疾人口中,各类遗传病患者约有2200多万人,而主要问题是人口的耐力、精力不足,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劳动中的紧张度不够,散漫松弛,精力集中度不够。 2、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人口的思想素质基本上是适应自然、半自然经济旧体制的观念,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适应不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必要劳动时间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劳动生产率观念也很薄弱。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成为制约中国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人口过多导致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对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从解放前的四亿人口激增到目前的13亿人口,联合国2004年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为14.46亿;国家人口发展战 略研究报告(2007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为15亿左右。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和变革,都伴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对资源的索取也伴随着对 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努力寻求人口与环境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中国人口趋势 1、中国人口总量趋势 联合国2004年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为14.46亿;国家人口发 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为15亿左右。另据邓艳预测21世纪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前后,峰值不超过14亿;若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鉴于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一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的显著负 相关性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还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降低,因此人口总量在高峰值过后的急速下降将是必然趋势。 2、中国人口结构趋势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8

题组四 (安徽省怀远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判断1~3题。 1、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图中“*”表示我国 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比重下降了3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 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口总数下降②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 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1.B 2.B 3.C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二))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 4.A 5.D (黑龙江省哈九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图表回答6~8题。

中国人口分析

1 中国人口现状 1.1 计划生育国策的出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人口数量已高达13忆,人口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关键因素。为了减小人口问题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 产生的阻碍作用,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家只生一个孩子。 1.2 人口问题初步显现 过去的中国坚持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个体都以家庭人口兴旺为荣,加之国家也一直 鼓励生育,所以尽管当时的医疗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极高,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总人口数量还是呈现出爆炸式地增长。然而建国以来,考虑到快速提升我国的国 际地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家开始限制生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 开始发生转变,人人准求高质量的生活,家庭模式流行“四二一”组合。 1.3 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 现在我国的人口增长方式进化成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状态,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大大降低。这一举措的实施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也突飞猛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观察,中国人口逐渐表现出老龄化的现象,这将再一次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的 人口进行分析,借助抽象模型的建立,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人口政策。 2 我国人口模型分析 2.1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分析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比较适用于年限较短的人口模型分析,长序列时也可酌情使用,但 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精确值,对于较短年限的人口预测分析可采用下面的公式:普通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t+1)=-17143.853*exp(-0.05244452*t)+ (18100.853),t=1,2,3... 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3898.853*exp(-0.05244452*(k-n))+ (18100.853),k=1,2,3... 离散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0.9628X1(k)+900.1719,k=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