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游园不值》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游园不值》课文

5 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叶绍翁。

教材说明

《游园不值》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着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这首诗根据注释,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很容易理解。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感受到了这一枝伸出墙的红杏安抚了作者扫兴失望的心情,一枝红杏也让作者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全集 注释: ⑴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⑵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⑶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 3、品味后两句的意蕴. 参考答案: 1.“柴扉”表现了“园”的简陋. 2.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气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不可压抑的. 3.“春色”既已“满园”,而且“满”得关也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篱落:篱笆. 3.疏疏:稀稀疏疏. 4.径:小路. 5 .深:深远.

6. 树头:树枝头上. 7. 未:没有. 8.阴:树叶茂盛浓密. 9.急走:奔跑. 10. 黄蝶:黄色的美丽的蝴蝶. 11.寻:找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1《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课文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向荒野岭进军,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溪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的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

yan苏教版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游园不值》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画出停顿。游园不值绝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沾衣/欲湿//杏花雨, 枝/ 红杏//出墙来。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交流难理解的词,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指名试说诗意: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布置作业: 背诵《游园不值》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14 古诗二首 游园不值》赛课导学案_4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2个二会生字:屐、扉,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怜”“走”等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会添、调等方法,体会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4.抓住第二句诗,感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诵读春天的诗,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春天已经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听,春天在每一个清晨的鸟啼声中。师:“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看,春天在融化的江水中。师:“日出江花红似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在碧绿的柳树上。师:“不知细叶谁裁出”——生:二月春风似剪刀。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天在涧边的草丛里。师:独怜幽草涧边生——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生:春天。 3、今天,我们将跟随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再次去领略别样的春色。先了解一下诗人叶绍翁(课件出示: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龙泉(今浙江)人。他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师:这首诗的题目叫:游园不值。(板书)生齐读诗题。 4、解题。 师:注意这个“值”,“值”的意思是:——生:遇到。师:不值呢?生:没有遇到师:真会理解。(板书:没有遇到)师:那“游园不值”的意思就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友人)。 5、过渡:既然游园没有遇到主人,那诗人又遇到了什么而写下这首诗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这一节中表现河水变化的词语有浑浊、碧波. 3、写一句有关植树造林的谚语:(1)春到人间,绿化优先;(2)植树造林,富国利民. 2 暖流 1、《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另外七位的名字吗?请写出来.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曾巩、欧阳修、王安石. 3、《滕王阁序》是王勃写的,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为什么以“暖流”为题? 答:本义指自然现象,比喻义指心中温暖的感觉,文中指江主席的到来,使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充满了激动、喜悦、佩服……这些感受、情绪融合在一起,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所以课文以“暖流”做题. 3 只拣儿童多处行 根据作者行踪的路线填空. 冰心老人“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接着在知春亭畔看到许多儿童在游玩.最后走进玉澜堂,与孩子们共赏海棠花.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冰心老人一路上看到了儿童和花儿的生机勃勃,由此感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有:川流不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描写春景的诗句有: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 早 1.本文是按照方位转换顺序来写的.通过写三味书屋,告诉我们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冰心:《寄小读者》、《春水》、《繁星》…… 鲁迅:《阿Q正传》、《故乡》…… 3.作者写蜡梅的用意:作者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鲁迅一生的品德正像蜡梅花一样,时时早,事事早. 5 古诗两首 一、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爱惜扣:敲 诗句的意思:应该是主人爱惜园中的苍苔,怕人的木屐把青苔踏坏了;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久时间都没有人来开.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跑.诗句的意思:儿童快跑着追赶捕捉黄色的蝴蝶,这黄色的蝴蝶飞入菜花丛中,无处可寻了. 二、填空. 1、默写《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意思为“爱惜”的词是怜.诗中最后两句描绘了这样一种美丽的景色: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你看,一枝红杏灼灼如霞,早已翻越墙头,向人们报告春天的信息了. 2、《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树头花落未成阴和菜花点明此时是暮春季节;急走和追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捕蝶图. 三、理解古诗填空. 1、《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不值”是没有遇到的意思.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春游访友不遇,表明诗人极其扫兴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事物,总要突破重重阻碍,显露出勃勃生机的. 3、《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春末夏初(什么季节)田园乡村(什么地方)的景色,诗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描写儿童活动的句子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在《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作者抓住篱笆、小路、树头、黄蝶、菜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捕蝶图,表达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将诗句补充完整,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

第一单元:【汉语家园】 1.1.《对子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一天,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行到中堡湖,已是夕阳西下。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艘渔船上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 半湾活水千江月 他正在沉思下联,狂风骤起,湖水巨动,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附近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把他和船家救到船上,并热情地让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渔民们告诉郑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还产

一种大蚌,蚌中还有绿豆大的珍珠呢。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啊,这里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宝呢,真是“一粒沉沙万斛珠”啊!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写了: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沙万斛珠。 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念。 1.3.《茶酒联趣》 民国时期,福建泉州有一位富商,在市北角建了一座茶楼,因地方较偏僻,来喝茶的人不多。 后有人给富商出个主意,让富商请人为茶楼题了一条向顾客征求下联的上联,悬挂在茶楼门口,并夸下海口,有能对出下联者,到茶楼白喝茶一年,还赠特等好茶十斤。悬挂的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副上联挂出后,果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但始终没有妙句对出,不过,茶楼生意确实红火起来。 一天,一位学者装束的人走进茶楼,问:“哪位是老板?” 此时恰巧富商在座,忙迎上前来,问:“先生有何吩咐?” 学者装束的人说:“老板挂联求对,赏赐可是当真?” 富商说:“绝无戏言。”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第五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都可以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课文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 2、怜:爱惜。 3、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4、小扣:轻轻地敲。 5、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徐公店:地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路。 4、阴:树叶茂盛浓密。 5、急走:奔跑着。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__________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通用5篇)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通用5篇)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1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重点,以少总多,景中有情,情中寓理,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首诗,要在指导学生弄懂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反复吟诵,从而领会一个道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我教这首诗主要抓住了两点:即理解词句这个难点和启发想象这个重点。 一、关于词句的理解: 这首诗有些词义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而且有些名词如“屐齿”、“苍苔”、“柴扉”等都是学生感到生疏的,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基本了解意思的同学,说说从哪看到的,加强直观教学,效果较好。对差异大的词,我放在句中去理解,如“应”作“大概”讲,“扣”作“敲”讲。首句是全诗的难点,我帮助学生弄懂两个问题,一是本诗中有一个字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请学生找到,学生很快找到了“怜”字,二是着重对“怜”字理解: (1)“怜”字从字面上怎么理解? (2)“怜”什么?谁“怜”? (3)从哪看出来?对于次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小扣”、“久”的意思,并设想当时的情形,懂得诗人识礼知趣,后两句浅显易懂,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 二、关于启发想象: 这首诗结构严谨,分两层,第一层写看到的,看中有想,第二层

写想到的,想中有看,两层意思联系紧密。我启发学生想象,主要以理解诗意,导入意境为目的。前两句引导学生以久不开而想象园主人心情,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后两句启发学生想象园中的情景,把万紫千红的景象显示出来。想象越美妙、丰富,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越能受的美的熏陶,从而体验出自然界中春天的生命是旺盛的,无私的,是关不住的。学生不仅体会到诗中表达的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还进一步联想到生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冲破一切禁锢茁壮成长。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2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让学生乐学会学呢?我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初步懂诗句的基础上,紧紧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学习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让学生追究久不开的原因。 让学生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细读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从而弄清“久不开”的真正原因,体会上下句倒装的关系。再让学生口头练习把诗句中的倒装句改为直叙:“让我轻轻敲门很久也不开门,大概是园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坏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让学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联系上下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接着又进一步抓住“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为下文诗人看到红杏的快慰心情的转变打下基础。这也是教给学生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 二、抓住“春色满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教师设题: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从一个“满”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述园内美丽景色。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再问: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到园内满园春色,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快慰心情。 三、抓住三四句中“关”和“出”这一对关键词: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游园不值》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游园不值》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游园不值》》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歌前两行叙述事情: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这本是扫兴之事,后两行却话锋一转,吟出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耐人寻味的诗句。这首诗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有景,有情,有理。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想像、谈话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城里的孩子,他们相对农村孩子来讲,可以说是“见多识广”,表达欲望强。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三基”中的“基点——生发点”,“四步”中的“精读——感悟”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古诗,想像体会古诗的“景、情、理”。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并通过想像说出诗歌“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想像、谈话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诗歌的文字很少,所描绘的画面也比较单一。而这,只是诗歌的表象,谁都知道,诗歌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怎样才能透过诗歌的表象,去更好地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感悟诗中理呢?如果我们把教学定格在那较少的文字、较单一的画面中,去就文说文,就景说景,那是很难实现的。诗歌的思维是跳跃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连续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找到一种方法,变跳跃思维为连续思维、化点式单一画面成面式多个画面。 诗人们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这是就写诗而言的,这是一个“场景或感慨——想象——诗歌”的顺向的过程。我觉得,就学诗而言,我们也可以运用想象,让学生经历一个“诗歌——想象——场景或感慨”这样的逆向过程,把学生拉到作者写诗时的场景,引入到作者写诗时的感慨中,那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感悟诗中理。 本课教学,我采用粗线条设计,利用自己从十年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三基(抓基础、找基点、定基调)四步(初读——通;再读——懂;精读——感悟;品读——升华)教学模式”的变式“读——解——背——想”施教。整个教学过程以二十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论”为指导,真正去实践一次“以学定教”,由学生来定目标,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层层深入达到目标。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想像、说话、评价等形式,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动笔、动口又动脑,在活动中去感知,去理解,去感悟,去升华,去创造。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游园不值说课稿

游园不值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要游园赏春景,却不料轻敲柴门许久不开,于是猜测是院子的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踩踏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离去的时候,猛然发现一直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诗句的方法,会停顿,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合理想象,能通过初读了解大意,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除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外,我还制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运用看注释、查资料和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重点词、重点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激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设定为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设定为感悟诗句的意境美。 著名古诗词评论家张中行先生说过:“阅读古诗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其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因此,本节课,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朗读悟情为主的策略,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为本、以学定教,以想象补白、角色体验为辅的策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个性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在读中品味意境,在读中升华感悟。 本节课我拟用一课时进行教学,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 (一)说“春”导入,走进诗文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上课开始,我将饱含深情地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式诗歌的国度,我国的诗歌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过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接着我将出示春景图,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诗句,从而到如今天的学习内容——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 (二)创设情境,走入春景 诗是有声的画。古典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上课伊始,在古筝悠远的乐声中,将学生带入诗歌鉴赏的特定氛围。我将吟诵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来。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扫清阅读文本的障碍。 这一环节,我借助多媒体,以春景图为背景,配上古典音乐,以教师饱含深情地吟诵,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特有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发想象,融情于春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往往会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意境,领会诗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时,运用角色体验、想象法和导读法,用以填补课文内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篇))

《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游园不值心得体会(多 篇)) 第1篇:游园不值 游园路上的“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⑷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 1、窗外雨潺潺,这是我们入冬以来的一场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到自己积累的古诗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⑵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⑶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齐读课题,理解:不值,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一选。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寻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生长点激活,为本课的古诗教学铺垫。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相机评价字音朗读情况) 正音:屐齿 苍苔 柴扉 释义:“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 “苍苔” (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 “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3、一首诗,大家把它读正确了还不够,还应该读岀节奏来,就像《推敲》里的贾岛那样吟哦。你能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吗?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综合资料(精选15篇)

《游园不值》综合资料(精选15篇) 《游园不值》综合资料篇1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 不值: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 2. 怜:爱惜。 3. 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4. 小扣:轻轻地敲。 5.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诗歌欣赏]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客情:旅客的情绪。 促织:蟋蟀。 嘉兴界 平野无山尽见天, 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 撑出南邻放鸭船。 《游园不值》综合资料篇2 《游园不值》 柴扉为何不开 法国著名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今天教学古诗《游园不值》,学生们为“柴扉为何不开”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同学认为:柴扉久不开是因为主人不在家,没人来开;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柴扉久不开是因为主人爱惜苍苔,怕作者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不愿意开;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柴扉久不开是因为敲门声太小,主人没听见,所以没来开。三方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三类学生三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改变先前的,由赞成两种不同意思的同学分别组成正、反方,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游园不值》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游园不值》教案1 教学目标: 1.感受《春日》、《游园不值》描绘的春日美景。 2.学会屐、苔、扉三个生字,理解胜日、寻芳、等闲、万紫千红、苍苔、柴扉、春色满园7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两首古诗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会背诵两首古诗,依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依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教学预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山行》、《江雪》等古诗,这些都是唐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春日》和《游园不值》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2.媒体出示古诗《春日》原文。

⑴诗歌的题目叫《春日》,顾名思义,是指春天的一个日子。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观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到达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宠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这首《春日》。 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遗忘!朱熹是南宋出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板书:解诗题,知诗人。〕 ⑵同学自己轻轻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自己读通古诗,读准字音。 全班齐读,老师就朗读中的错误进行纠错指正。 ⑶说说你读了这首古诗,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 你能通过看解释,,从词语手册上找正确答案,同桌之间协商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同学自由协商,解决问题,老师巡察。 ⑷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且说明解决的方法。 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媒体出示答案。 ⑸你能依据字词的意思,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同学自由说,指名说。 〔板书:解词连句知大意。〕 3.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共同观赏。 老师提问:你能用在《春日》这首诗里学过的诗句给这幅水墨山水画题款吗?譬如说,叫它《万紫千红总是春》图。 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题? 这首诗里,哪几个诗句表达了对春天的宠爱之情? 你能用宠爱的语气,朗读一下整首诗吗?同学自由练习,指名同学朗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生词课文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姓名_________ dīng dāng gēyáo luǒlùjìmòbèng tiào páo xiào mào mì ( ) ( ) ( ) ( ) ( ) ( ) ( ) yōng bào jiěshìpēn quán yǐkào lán gān niǔkòu wàng shèng ( ) ( ) ( ) ( ) ( ) ( ) ( ) huān chàng sìzhīchéng qiān yíng bǎi hún shēn xièshùniǔní ( ) ( ) ( )( ) ( ) niàng xuěpǔsùmòshuǐcháng shòu nǎlǐmòxiěhuābàn ( ) ( ) ( ) ( ) ( ) ( ) ( ) bǐmòzhǐyàn ( ) 3、冰心,原名(),她的作品有、等。鲁迅,原名(),我国伟大的()、()、()。他的作品你还知道:、。 4、《早》一课作者写梅花就是为了,以梅的衬托鲁迅 的精神。王冕的《墨梅》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 5、一路春风,一路欢笑,,。 锨镐叮叮当当,;溪水哗哗流淌,。 我们走到哪里,,,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小鸟,;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山下的河水, 。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 一路春风,一路欢笑,,。 6、《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把颐和园比作,把孩子们比作,说明孩子的。其中、等词语更是直接说明孩子的多。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阳光 下……”这一句用“喷花的飞泉”比喻,这样比喻的好处是。 “春光,竟会这样地,这样地!它把一冬 天、,都!” 7、“我们在花下,引 得。他们 ,。我拉住,笑问:‘ ’她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 ,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于是他们 们,。” 8、“对,就是开得旺!,,花儿和儿童一样,,就会地, 以,, 。这时候,,。 9、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 10、作者觉得儿童和花儿一样,都。所以,她借用改过后的诗句“,”来说明追逐 1

《游园不值》教案【14篇】

《游园不值》教案【最新14篇】 《游园不值》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 知诗人,解诗题。 ② 抓字眼,晓诗意。 ③ 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游园不值》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游园不值》注释诗句大意赏析

《游园不值》注释诗句大意赏析 《《游园不值》注释诗句大意赏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游园不值》注释诗句大意赏析 一、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二、创作背景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三、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四、古诗大意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五、古诗赏析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至于这种发挥是否符合诗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为诗歌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读者不妨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趣味,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或者给诗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对于这种现象,诗论家说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的理解,其实有时是比作者还要高明的。 2、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