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收购蒙牛案例分析

目录

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2)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2)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2)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3)

1.4 并购经过 (3)

二、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6)

2.1 蒙牛的危机 (6)

2.2 中粮的全产业链欲望 (6)

2.3 厚朴的意图 (7)

2.4政府的行政意志 (8)

三、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9)

3.1杠杆收购 (9)

3.2现金支付 (9)

四、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10)

4.1蒙牛乳业2004-2008年以及2009年中期的盈利能力分析 (10)

4.3 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比较分析 (12)

4.4 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12)

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

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东,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999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由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

锡、高盛等大型机构投资者。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

方风雷:厚朴基金创办人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过去10年国际投行聘用的中国交易撮合者中,方风雷是唯一不谙英语、且没有西方学位的人。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最初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民营企业,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公司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已达32%,全国每3袋牛奶中就有1袋是由蒙牛生产的。目前蒙牛已包揽了国内液态奶、冰淇淋、酸奶三项冠军.2009年7月,蒙牛乳业集团名列全球奶业公司第19名,代表中国奶业首次跻身20强。

牛根生:蒙牛创始人、董事长

1978年参加工作,从养牛工人、洗瓶工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0年间(1987年—1997年)将伊利做成“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1999年,在“一无市场,二无工厂,三无奶源"的困境下创办蒙牛乳业,7年间创造了年均增长158%的“蒙牛速度"(全球乳业的最高速度)。

1。4 并购经过

在本案例中,并购企业为中粮、厚朴基金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SPV),其中,中粮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厚朴是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专注中国投资发展,其管理的基金价值高达25亿美元;目标企业蒙牛乳业(2319,HK)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商之一,主要从事生产及分销优质乳制品,包括液体奶、冰淇淋及其他乳制品。

2009年7月6日,蒙牛乳业发布《蒙牛乳业新股认购、现有股份买卖及复牌》公告,中粮、厚朴分别以70%和30%的出资比例组建的SPV与蒙牛乳业达成新股认购协议,并与金牛、银牛和老牛达成现有股份转让协议,取得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具体交易内容为:

第一,根据认股协议,蒙牛乳业将发行173 800 000股新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11。13%和经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的10.01%),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认购该新发行的股份(图1)。

第二,根据《金牛银牛买卖协议》和《老牛买卖协议》,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购买金牛和银牛119 516 208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7.65%)、老牛54 293 792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3。48%)的股份。交易完成以后,中粮、厚朴将支付61.177 6亿港元,持有蒙牛乳业347 600 000股股份,约占交易完成后股本总额的20。03%。

交易完成后,中粮、厚朴通过SPV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最终实现对蒙牛乳业的并购(图2)。

图1:中粮通过SPV方式入股蒙牛乳业

图2:蒙牛乳业并购前后股权结构图图3:蒙牛乳业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

二、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2。1 蒙牛的危机

收购之前,蒙牛股权极为分散,2004年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其时持股10%左右的股东几乎没有,股东上千人,人均持股远低于1%,这些“散股”每年都有部分以变现的形式退出,此种局面持续了4年。2008年10月之后,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股份已经降至26。27%,按照国际惯例,25%是被恶意收购的警戒线。至此,蒙牛的处境相当微妙。2008年下半年,牛根生曾向商务部报批,从而得以将部分境内股转到香港,以保证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股权不低于25%。而在2008年11月,牛根生以及蒙牛因为其与摩根士丹利的股权质押事件,再度成为传媒关注的焦点。得益于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等企业家朋友倾囊相助,老牛基金会遂与摩根士丹利解除了股权质押。尽管如此,但蒙牛依然有被外资恶意收购的可能性。按照牛根生的表述:“每年的八九月份是股东卖股的高峰期,登记的卖股数倘若全部变现,势必触及25%这个底线,如果低于25%就可能被恶意收购。”

根据蒙牛乳业年报,蒙牛计划建设20家万头以上奶牛场,每家奶牛场投资需2-3亿元,截止2009年才建2-3家,按照计划来看,蒙牛乳业在奶源建设方面资金缺口不下30亿元。牛根生一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需要高投入,而蒙牛在营销方面投入缺口至少也需要数亿元。2008年蒙牛的销售额超过了200个亿,但其中广告费就要超过20个亿,此外还要支付奶款等等,35亿元并不能弥补亏空,虽然此次蒙牛宣称自己有35亿元的现金,但这对于一个从事快销产品的企业来说远远不够。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仑苏事件的冲击,造成蒙牛资金链紧张,尽管牛根生表示向中粮卖股并不是因为差钱,但蒙牛2008年度的财报却显示其负债财务状况并不乐观.

2.2 中粮的全产业链欲望

中粮集团带有国资背景,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堪称国内食品行业中的旗舰,而且还在不断完善其产业链,除了传统粮油食品,也涉足了房地产、饮料等行业。综观中粮的全产业链计划,独独缺了乳业一环.中粮曾向蒙牛、伊利、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等乳品巨头伸出过橄榄枝。可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中国乳业一直高速增长,谁都不愿“分钱给中粮”,即便寻找合作对象,也更倾向于国外乳品巨头和投行.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三元和三鹿等国企再次进入中粮视野。但宁高宁深知国企之间的整合并不容易,特别是看到三元艰难整合三鹿的窘境,宁高宁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蒙牛身上。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仑苏事件让蒙牛几乎崩盘,这终于让之前一直对中粮有所排斥的牛根生就范。中粮入主,除了帮助蒙牛缓解或解决资金压力外,中粮的国资背景还会为蒙牛带来政府支撑,此后的蒙牛不再只是一个带有外资背景的民营企业,它获得扶持的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大.

在此次交易中,中粮只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只在蒙牛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且均为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中粮集团并没有让蒙牛丧失独立经营和管理的权利,保持牛根生这种狼性团队对企业的控制,对宁高宁并不是坏事——与其自己打不赢市场大战,还不如收编一个会打仗的团队,至少牛根生团队懂得市场,会打胜仗。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表示,选择入股蒙牛,是看中了蒙牛的生产运营能力与多年累积的营销经验,是中粮集团“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价值链前移带来的更大成长空间。”

通过收购蒙牛,宁高宁完成了中粮的食品产业帝国在乳业的最重要一块拼图.很显然,蒙牛的未来将与中粮的总体战略休戚相关,作为蒙牛创业者牛根生的淡出肯定成为必然.这样,中粮在中国乳业进行二次创业的前夜,通过蒙牛杀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不仅有助于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更将为声誉不佳的中国乳业未来的洗牌和整合加大想象的空间。在收购蒙牛之前,中粮旗下食品业务覆盖了包括粮油、面粉、糖、番茄制品、冷鲜肉、罐头酒类和休闲食品在内的产业链,但一直没有染指乳业,从交易的价格和中国乳业特殊历史背景看,中粮无疑成功“抄底"国内乳业。

2.3 厚朴的意图

厚朴基金的负责人方风雷跟中国政府关系密切,此前曾帮助中粮完成中粮集团的改制、重组和上市。厚朴之前的投资大都在金融界,而且每股17.60港元的价

格所对应的市盈率达到25倍,并且认购的新股有三年禁售期,这种投资手法有违常规.本次收购在某种意义上说,厚朴成为了中粮的一个杠杆,帮助它用不到第一大股东的粮草打下了第一大股东的江山,当然反过来中粮也为厚朴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可以预期的是,中粮将从股权上实现对蒙牛的完全控制,而厚朴作为财务投资者,将收获蒙牛重组后高速成长的利润。

2009年1月,厚朴接盘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配售中国银行H股中30%份额,5月美银抛售建行135亿股,以厚朴为首的投资团再度出手,仅这两笔交易,厚朴基金就已赚得了90亿。而蒙牛,理应同样不会让方风雷失望。在中粮、厚朴入股蒙牛的消息宣布后,第二天,蒙牛股价最高已达21。45港元,相比厚朴入股蒙牛17.6港元/股的价格,收益率达到21。87%。以其18亿港元的出资额计算,厚朴的最大账面收益已达3.94亿港元.

2。4政府的行政意志

在这个交易中,引起争议的是中粮的“央企”身份,中粮收购蒙牛,因而被视为又一起“国进民退”的逆市场化典型案例。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开始从大局上对奶业进行调控,从贸易和整个产业的控制开始着力.决策层意识到,中国奶业再也丢不起人了。而对奶业的控制,管住行业老大就行。2009年6月底工信部出台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修订)》,已经将决策层“实施企业兼并重组”的意志变成了具体文字。国家已明确表示要加强政府对奶业的管控能力,并已经让农业部牵头商务部和工信部等部委制定《奶业发展规划》。

中粮发展到今天,固然有历史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但也和其市场化战略不无关系。中粮虽为国企,但其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之高令很多民企难望项背.从产业整合的主导权而言,中粮收购蒙牛,事实上是将中国食品行业未来的整合权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目前,中国食品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而国际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就是通过打造具有全产业链概念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中国很多行业整合的主导权沦于外资之手,尽管外资的进入未必就意味着产业安全问题,但不可否认,如果国内企业不重视产业整合的主导权,让绝大多数的产业整合借助外资的并购之手,肯定会产生产业安全问题。未来中国各个产业整合的任务很重,需要中粮这样的企业来带动和主导。

三、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3.1杠杆收购

从收购前的蒙牛乳业年报中我们不难看出(图1、图2),蒙牛的权极为分散,没有持股10%以上的单一大股东,公众持股达79%,所以中粮集团想要控股蒙牛乳业只要拿到20%股份即可。但是以认购价17.60港元认购3.43亿股,资金总额将达到61亿,也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于是,中粮集团联合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基金以7:3的比例注册一个新的特殊目的公司(SPV),由该公司来实现对蒙牛的收购实际上,中粮通过控制特殊目的公司,以42。7亿港元的代价,控制了蒙牛20.03%的股份,成为蒙牛的第一大实际制人.

厚朴基金拿出18。3亿港元的资金,将持有蒙牛约6%的股权,在厚朴基金三年的锁定期内,既有助于中粮规避险,又能拥有一个缓冲的机会.扮演财务投资人的厚朴基金最终必然是以退出收场,在三年锁定期后,如果厚朴基金将所有股权转让给中粮集团,中粮集团将坐稳蒙牛乳业一大股东的位置。那时厚朴基金作为中粮的杠杆,将发挥真正关键性的作用。中粮集团则顺利由战略投资蜕变为产业投资。

当然杠杆收购作为一种全新的并购方式,其优势和风险同样的明显。虽然它能够在资金的筹集、每股收益的提高、激励制度的运用以及扩大经营规模方面给予企业巨大的帮助,尤其是收购资金筹集模式的变革,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方式下现金头寸不足的瓶颈,但同时伴随着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随时有可能使并购后企业面临资不抵债,甚至是破产的风险。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国营企业都适合采取杠杆收购的方式进行并购,真正能够从这种收购模式中收益的是那些经营收益稳定、资本运作良好、信誉卓著、在本行业中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企业。

3.2现金支付

此次的收购采取的支付方式是纯粹的现金支付。现金支付是最简单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并购活动中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支付方式。它主要运用于相对成熟企业、拥有较多实物资产的第一产业企业的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它的显著特点

是完成交易快速,事后不确定性最小,而且可以吸引目标公司股东为套现而出让股票.但是这种并购支付方式需要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其只适用于资金较为冲沛、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运用.中粮集团下面除蒙牛乳业外还有六家上市公司,而且其八大业务的盈利表现一直很好,所以中粮手中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条件上具备现金支付的能力。

采用现金支付有以下几点好处:

对于并购公司中粮集团而言,(1)由于其估价简单,可以减少公司的决策时间,抄底正处于低价的蒙牛,避免错过了最佳时机;(2)可确保并购公司控制权固化;(3)可使并购公司迅速直接到达并购目的;(4)采取现金交易的方式可以使并购公司获得的税收优惠最大,能够很好地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因为这种方式下公司可以重新评估其资产价值,通过提高折旧费就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对于目标公司蒙牛乳业的股东来说,所获取得支付价值是确定的,股东们也不必承受因证券支付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通常很快达成协议。

通过此次的增发新股可以蒙牛带来30。58亿港元的现金流入,正如公报申明:此次股份认购的款项有助于蒙牛扩充现有业务,或把握上游行业整顿和奶制品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合适的投资机会或其它机遇。当然这也是蒙牛的原股东实现资金套利的一个绝佳机会,不仅不必承担后期风险还能在股票市场获得超额收益。

四、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根据蒙牛乳业2004-2008年度经审计的年度报告以及2009年经审阅的中期报告,本文对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等核心财务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同行业的其他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蒙牛乳业近年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化趋势。

4.1蒙牛乳业2004-2008年以及2009年中期的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1可知,蒙牛乳业2004-2006年度为高速发展时期,自2007年起销售增长率以及销售毛利率均发生下降,2008年分别下降至11。95%和19。57%。2004-2007年其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均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但2008年度的

净利润为—92 446.4万元,销售净利率降为—3.87%,盈利能力发生急剧恶化。

表1:蒙牛乳业盈利能力分析(单位:千元)

4.2 蒙牛乳业2004-2008年以及2009年中期的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蒙牛乳业的高速增长,其营运能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4-2008年总体平稳但有所下降,存货周转率则连续下降;应付账款周转率在2006-2008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8年各项营运能力指标为较低水平2008年度的经营业务现金流量指标发生了急剧恶化,绝对额仅为2007年的28。52%,并且现金流量收入比由2007年的9。65%突降至2008年的2.46%,产生现金流量能力严重恶化。

表2:蒙牛乳业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分析(单位:千元)

4.3 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比较分析

表3中蒙牛乳业的相关数据来自其定期报告,三元股份、光明乳业、*ST伊利的数据是根据聚源数据库的统计资料筛选或者计算得出的。由表3可以看出,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无论在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营运能力(存货周转天数)还是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比)上,都拥有较大的优势,尤其在经历了2008年的行业“三聚氰胺"事件和金融危机以后,其2009年中期报告显示的销售净利率为5。97%,是行业平均水平3.01%的近两倍,存货周转天数为22.26天,而行业平均水平为39.47天,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比14.45%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18%,表现出了行业领袖企业的特质。

表3: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比较分析

4.4 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在并购发生之前的2004-2008年,如果仅从蒙牛乳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由于受到2008年国内乳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导致其各项财务指标

均出现大幅下滑,加上巨额的产品召回、赔偿支出等,其资金链极有可能断裂而发生破产.

从表2、表3来看,在蒙牛乳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中粮入主,似乎顺理成章,这可能是一个极其成功的财务并购案例.但如果我们抛开2008年度的财务指标数据,继续分析蒙牛乳业2009年度中期的财务数据(表1、表2),我们会发现蒙牛乳业的强势回归和复兴信号:与同期相比,营业收入稳中有升,2009年中期利润扭亏为盈并超过了以前的平均水平,销售净利率回归历史的最高水平;营运能力保持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显著增强。此外,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自从蒙牛乳业2004年上市以来,各项财务指标一直好于同类企业,并远远高出行业市场水平,尤其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其仍然保持着较少的亏损、最好的营运状况和最强的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可以判定蒙牛乳业是行业内最具潜力的企业。结合中粮的战略规划,从表面上看中粮是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并购了蒙牛乳业形成财务并购,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粮实施的这次并购属于战略并购。因为本次并购不仅解决了蒙牛乳业的资金紧张问题,有利于发挥其在乳品行业的领军作用,还为中粮进军乳品行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因而本次并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范围内继续强化了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

在乳品行业整体面临危机,蒙牛乳业因盈利能力欠佳、营运能力下降、资金枯竭的情况下,中粮并购蒙牛乳业从表面上看属于典型的财务并购,是为了谋取短期的并购溢价,但在对蒙牛乳业持续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进行深层次分析后我们发现,蒙牛乳业是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同时,在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还是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方面,蒙牛乳业都具有领先于同行业企业的巨大优势,具有战略合作的潜质。此外,结合中粮的战略规划背景分析,可以肯定的是,本次中粮并购蒙牛乳业实质上属于战略并购,其寻求的是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增值协同效应.

中粮

中粮产业链布局战略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 (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 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2)传统战略的弊端 第一,发展战略思路相对简单,不系统 中粮集团提出了2000-2005年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扩大粮油食品主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开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资本、贸易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的结合;到2005年使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300强。 从这些描述来看,中粮缺乏系统性的战略思维,没有构建有效的战略以及战略的实现路径,各职能战略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第二,业务模式单一 随着国家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原先拥有的垄断优势逐步丧失,中粮集团开始遇到战略困境。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向WTO的原则靠拢,纯粹外贸公司不仅业务量会越来越小,而且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中粮公司近几年进出口业务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小,实业贡献越来越大。传统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发生了改变。 中粮倚重的贸易,存在的理由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进出口许可与配额,一旦理由消失,就必然对中粮集团形成致命性的威胁。 中粮集团单一的贸易业务模式,使得集团利润来源也比较单一,对集团的风险性非常大。 2.中粮全产业链战略

财务管理论文(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 高级财务管理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摘要 在国资委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的今天,作为迄今为止食品行业第一大收购案——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显然成为国企集团转型的典型代表。基于这一背景,仅从杠杆收购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此次收购可行性和收益性的影响。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国企的整合并购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中粮蒙牛并购

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一)、主并企业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又是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和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旗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九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六家内地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集团有效地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且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二)、目标公司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一家民营企业,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公司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已达32%,全国每3袋牛奶中就有1袋是蒙牛生产的。目前蒙牛已经包揽了国内液态奶、冰淇淋、酸奶三项冠军。2009年7月,蒙牛乳业集团名列全球奶业第19名,代表中国奶业首次跻身20强。 (三)、并购经过 2009年7月6日,蒙牛乳业发布《蒙牛乳业新股认购、现有股份买卖及复牌》公告,中粮、厚朴分别以70%和30%的出资比例组建SPV与蒙牛乳业达成新股认购协议,并与金牛、银牛和老牛达成现有股份转让协议,取得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具体交易内容为: .第一,根据认股协议,蒙牛乳业将发行173 800 000股新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11.13%和经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的10.01%),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认购该新发行的股份。中粮通过SPV方式入股蒙牛乳业。 第二,根据《金牛银牛买卖协议》和《老牛买卖协议》,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购买金牛和银牛119 516 208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

蒙牛乳业供应链策略分析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蒙牛乳业供应链运营策略调研与分析 1

目录 1.概述 (2) 1.1调研内容 (2) 1.2调研方法 (2) 1.2.1模型分析法 (2) 1.2.2归纳法 (2) 2.蒙牛乳业发展分析 (2) 2.1蒙牛乳业发展概况 (2) 2.2蒙牛乳业发展SWOT分析 (3) 2.2.1蒙牛乳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3) 2.2.2蒙牛乳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3) 2.2.3蒙牛乳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4) 2.2.4蒙牛乳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4) 3.蒙牛乳业供应链分析 (4) 3.1蒙牛乳业供应链的纵向一体化战略模式 (4) 3.2纵向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2.1盲目热衷“万头牧场”式奶源基地建设 (5) 3.2.2自动化立体仓储投资过大 (5) 3.2.3对终端销售方的质量监管缺乏效率 (6) 3.3蒙牛乳业纵向供应链问题解决方案 (6) 3.3.1建立“互联网+乳业”的模式 (6) 3.3.2完善冷链物流模式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1

1.概述 1.1调研内容 本文总体根据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国蒙牛乳业近几年的供应链发展趋势开展深入调研。当今市场存有大量的国外品牌乳制品,国内乳业的生存压力加剧,国内乳业的供应链开始逐渐调整,将重心转移到供应链条的上游与下游,提高对于乳制品质量的要求。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蒙牛乳业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蒙牛乳业供应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1.2调研方法 1.2.1模型分析法 运用SWOT分析法,对蒙牛乳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1.2.2归纳法 通过对蒙牛乳业纵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分析以及运作过程中每种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出完善我国乳业供应链的一体化战略模式的改进政策建议。 2.蒙牛乳业发展分析 2.1蒙牛乳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在1999年8月建立,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一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它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供应商,连续8年位列世界乳业20强,拥有集奶源建设、乳品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在2015年集约化牧场奶源达百分之百。已经形成了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产品矩阵系列,拥有特仑苏、纯甄、优益C、未来星、冠益乳、酸酸乳等核心产品,共400余个品项,产品销往港澳、东南亚、 2

牛根生 一个失败企业家的歧途

牛根生一个失败企业家的歧途 来源: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报2011年06月27日 6月11日,在中国乳业市场曾叱咤风云的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长职位,黯然隐退。当年的牛根生,从国企体制中挣脱出来,靠着市场的逻辑,靠着消费者的信任,培养出蒙牛品牌,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他本来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却干出伤害消费者的劣迹,本受益于市场竞争的恩惠,却扭头钻进了垄断企业的怀抱……牛根生如何走上失败的歧途? 当年的牛根生,从国企体制中挣脱出来,靠着市场的逻辑,靠着消费者的信任,培养出蒙牛品牌,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他本来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却干出伤害消费者的劣迹,本受益于市场竞争的恩惠,却扭头钻进了垄断企业的怀抱…… 风光牛根生:因市场得益 在牛根生12年的创业生涯中,属于他的荣誉和光环实在太多。对于一个善打感情牌,又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牛根生来说,民族品牌的噱头无疑让他在短期内赢得赏识。 风光一时的创业偶像 1999年从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创立蒙牛。创业时牛根生请亲朋好友、上游合作商以几元一股的价格投资蒙牛原始股,两个月募集了1400万元现金。而后靠大师手笔的“砸牌事件”营销一举成名。大规模推广了企业省钱的创新模式中国农民养牛运动,与投行签订对赌协议笑到最后…… 作为成功人士,当时的牛根生关于社会责任、商道、企业管理的演讲与报道特别多。高调健谈的他屡出“名言警句”,被奉为创业偶像。 “一头牛跑出火箭速度”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曾经引人注目。央视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2004年牛根生还获得了“中国策划最高奖”等荣誉。到2004年,蒙牛已成为行业老大。其后,凭借和“超女”的合作,蒙牛的品牌打响大江南北。牛根生也在2004年进入《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当时身家1.35亿元。 失败牛根生:开时代倒车 牛根生从国有企业体制中挣脱出来,靠着市场的逻辑,靠着消费者的信任,培养出蒙牛品牌,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他本来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却干出伤害消费者的劣迹,本受益于市场竞争的恩惠,却扭头钻进了垄断企业的怀抱。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更多单位,实施并购重组后形成新的经济实体,或由投资者投资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两者分别继续在市场上发挥自身的作用。近年来,企业并购的频率在不断增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企业并购的角度,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其他企业进行参考与借鉴。 一、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1、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的并购案例:2016年,中粮集团宣布完成与蒙牛乳业的并购。仅一年时间,中粮集团及其子公司收购了蒙牛乳业控股的股份,控制了蒙牛乳业的整个控股,宣布成功完成的并购案例。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的并购,使中粮集团拥有了强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这次并购案件中,中粮集团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好处。 2、腾讯与拼多多的并购案例:2019年,腾讯及其附属公司宣布收购拼多多的部分股份。在该案件中,腾讯收购了拼多多的18.5%的股份,同时,拼多多也成为了腾讯的战略投资者。在这次并购案件中,腾讯得到的优势是拥有了拼多多的数据,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而拼多多也受益于腾讯的技术、营销和金融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企业并购分析 1、互补性:企业并购案件中,同行并购是最常见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被并购方企业和并购发起方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源等非常接近,甚至是完全重合的,此时,两个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

现对方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互补性,从而形成双赢。 2、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扩大营业面积或产品线,积累大量客户、数据,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通过并购,被并购方能够从并购发起方获得更多的客户,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其规模经济,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企业并购的类型和案件种类繁多,但是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互补性或规模经济的被并购企业,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并购的优势,获得潜在的效益。另外,还需要从法律、协议、数据等多个层面角度综合考虑,确保并购安全可靠、有利可图,以求兼顾实际利益和合法权益,并维护并购过程正常进行。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乳业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蒙牛乳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随着乳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亟需进一步优化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于是,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看到了与蒙牛乳业合作的机会,通过融资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为乳业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革。 二、中粮集团的背景和动机 中粮集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大的粮油企业之一,旗 下涵盖了农产品生产、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该集团一直以来在食品加工业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是中国乳品加工业中的领导者。然而,面对乳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粮集团意识到自身的规模和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通过外部资源整合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中粮集团也看到了蒙牛乳业在中国乳业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认为与蒙牛乳业合作是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三、蒙牛乳业的背景和优势 蒙牛乳业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进入乳业市场的企业之一,其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乳业市场的领导者。蒙牛乳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直以来以“科技,质量,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然而,蒙牛乳业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份额的争夺等,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四、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过程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谈判和洽谈阶段: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商务洽谈和谈判,包括确定合作意愿、商讨合作条件等。 2. 尽职调查阶段:中粮集团对蒙牛乳业进行了详细的尽职调查,了解其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团队等情况,以评估并购的风险和潜力。 3. 融资和并购阶段:中粮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如发行股份、借款等,筹集资金用于并购蒙牛乳业。同时,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签署合约,完成并购交易。 五、蒙牛乳业与中粮集团的合作模式 蒙牛乳业与中粮集团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 1. 资源整合:中粮集团通过资源整合,为蒙牛乳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2. 品牌协同: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共享品牌资源,推动两者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 3. 渠道整合:中粮集团通过整合渠道资源,提高蒙牛乳业的销售能力,加快产品覆盖面和渗透率。 4. 创新研发:蒙牛乳业与中粮集团合作,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六、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影响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对乳业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增强了中粮集团在乳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并购蒙牛乳业,中粮集团拓宽了产品线和市场份额,提升了自身在乳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 促进了乳业市场的整合与升级: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的合

人物评论范文800字_人物评论.doc

人物评论范文800字_人物评论 离职杨文俊:挥别蒙牛王瀛杨文俊的谢幕被定格在蒙牛乳业7月31日发布的公告上:“杨文俊因个人事业发展辞去执行董事、副主席以及战略发展委员会成员。”这一切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中粮入主蒙牛曾承诺“三年不参与蒙牛具体经营”。如今期限已到,杨文俊的黯然离场宣告了蒙牛十大元老全部撤离,“牛根生时代”至此终结。回头看蒙牛,在一个处于启蒙期的行业中生存是很困难的,难上加难的是,他所领导的企业恰恰又是较早的领跑者。杨文俊经历了行业的爆发期,并且一手开拓了蒙牛的辉煌时代,他一手操盘蒙牛冠名“超级女声”,让蒙牛的名字家喻户晓。同时,他也经历了三聚氰胺丑闻的信任危机。对杨文俊来说,他所面对的不仅是行业成熟过程所经历的阵痛,更大的挑战在于,“你是否依然适合领导这样的企业?”伴随杨文俊的辞职,中粮集团对蒙牛实现了真正的全面掌控,紧随而来的是欧洲乳业巨头爱氏晨曦进驻董事会,蒙牛整合的步伐提速。杨文俊曾说最喜欢的职业是做一名乳业工作者,也就是“卖牛奶”的。但是,也许他忽略了,除了“卖牛奶”,行业领跑者所肩负的成本与道义远比“卖牛奶”要大得多。红人李泽钜:新首富的大手笔李春晖7月25日,以77.53亿港元收购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ales &West Utilities后,李泽钜开了一支香槟庆祝一这是他成为华人新首富后第一笔大买卖。加上此前他对英国电网和供水网络的两笔大收购,英媒惊呼,李泽钜几乎“买下了英国”。也难怪友邦惊诧。收购WWU后,李泽钜将控制近三成英国天然气市场,英国四分之一人口的天然气由他们供应。与此

同时,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亦是李家资产。在李泽钜加速布局,抄底欧洲的同时,外界对这位新首富所知甚少。较之性格张扬的弟弟李泽楷,李泽钜为人低调沉稳。21岁就加入长江集团,曾负责分拆长江基建上市,并担任长江基建主席。2003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今年5月,李嘉诚公开宣布分家方案,由李泽钜管理长江集团。7月,分家方案正式落实,李泽钜接掌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家上市公司的长江王国。其个人资产达2900 亿港元,超越其父李嘉诚去年1708亿港元的首富资产排名。然而,在8 月2日的长和系业绩发布会上,李泽钜却仍是配角。对于长江集团多元化经营海外扩张的策略,是否会令其与香港、内地渐行渐远,李嘉诚表示,“内地不会紧缩,我们会继续投资。”事件谁推倒了刘翔? 周夫荣8月7日,刘翔身披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样号码——1356的战袍,神情坚定,似乎要为四年前雪耻。然而,轮回的噩梦无法驱逐,刘翔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的第一栏摔倒,从而无缘半决赛。他,复制了四年前的悲剧。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所有中国人黯然神伤。同样显得神伤的,想必还有他身上的耐克标志。刘翔的右脚跟腱似乎成了阿喀琉斯之踵,因这一摔,刘翔没能还掉四年前欠下的中国人的期望,也没能上演广告商翘首以盼的成功大逆转。这一摔,摔碎的还有17个广告商的数十亿商机。不知让多少商家强颜欢笑后回家拨算盘。伦敦奥运会前,刘翔共有运动品牌、电脑、银行等17个赞助商,包括耐克、可口可乐、安利纽崔莱,VISA、伊利等。其实,伦敦奥运会开幕后,刘翔旧伤未愈的消息就不断地释放出来,很多人认为以刘翔当前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原本就不适合再参加比赛。甚至在

成功的牛奶营销案例

蒙牛已经建成了集奶源建设、乳品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大型乳及乳制品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奶源达100%以上,居行业领先,所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蒙牛集团是怎样营销>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牛奶营销案例,欢迎阅读! 公司简介: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20xx年7月,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20xx年12月2日,蒙牛乳业与雅士利联合宣布,双方于12月1日与达能集团达成股权收购协议,雅士利以亿港元收购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 蒙牛在全国20个省区市建立了31个生产基地50多个工厂,年产能超过810万吨,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荷兰>银行公布的20xx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蒙牛凭借稳健的综合表现排名第11位,相比20xx年排名连续上升3位。蒙牛着力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先后与丹麦Arla、法国Danone(达能)、美国White Wave、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君乐宝、雅士利、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国内优秀伙伴,快速与国际乳业先进水平接轨,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 蒙牛积极投入研发资金,建成了国际领先的乳制品研发中心,并承担中国农业部与丹麦食品、农业和渔业部牵头成立的“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这一国家级合作项目在中方的实施。蒙牛先后与3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为行业培养人才和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xx年底,蒙牛集团申请专利1409件,授权专利1029件。 针对中国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蒙牛集团不断开辟细分市场,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引导市场消费潮流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四大系列400多个品项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乳制品矩阵。在高端牛奶产品特仑苏之后,相继推出未来星儿童牛奶、蒙牛真果粒以及获得“国食健字号”证书的冠益乳、优益C等高端系列新品。蒙牛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和不断>的品类赢得了消费者的持续认可,多次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商品”、“最受信赖食品品牌”等殊荣。 在20xx年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获得“产品开发奖”,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乳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在20xx年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蒙牛“早餐奶”和“未来星”儿童牛奶荣膺大奖,同时,“未来星”还获得法国SIAL国际食品展“创新大奖”;蒙牛“真果粒”历经29个国家的合作媒体及SIAL金奖全球评委的终审评选,代表中国赢得SIAL国别金奖;在素有食品界“奥林匹克”之称的20xx年第15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蒙牛“冠益乳”凭借其高附加值的科技含量以及对社会消费群体的健康贡献,赢得“国际食品工业大奖”;在20xx年的第28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新养道”荣获“乳品创新奖”。

蒙牛经营分析论文

蒙牛乳业集团经营分析 摘要:现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发展是一个持续高温的话题。针对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措施,重视人才,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得出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蒙牛正是坚持着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成为行业佼佼者。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制度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艰辛创业十多年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73亿多元、职工近3万人、年生产能力达650万吨、销售超300亿元的规模化乳制品加工企业。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是中粮旗下的集团公司。 蒙牛的企业管理非常严格,推行半军事化管理;企业管理最突出其三大体系管理,即现场管理、目标责任制管理、全员质量管理。与严格企业管理相对应是蒙牛独特的企业文化;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为---经营人心。其核心为四大方面,即:培训教育、理论教导、亲情关注、团队协作。现就蒙牛经营的成功之道进行分析: 一.杰出的品牌运作与策划 食品品牌营销的制胜策略是实现突破常规法则,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战胜高获利消费群,不断提高目标消费群对商品的接触率,为消费者寻找新利益点,甚至建立稳定忠诚的消费群体! 二.企业文化 蒙牛的员工都拥有这样的理念支撑: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才使得在众多牛奶品牌的竞争中蒙牛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冲出重围,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在无数追求利益的竞争者中,蒙牛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还要适合大众的口味。 蒙牛奋斗篇中以尊重人才为主,他们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并努力做到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信任人。 蒙牛的员工都有这样的道德规范:要埋怨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企业在管理中追求艺术的方式和沟通以达成共识。他们坚持用辅导代替领导,用服务代替行销,用期许代替要求。每一个好的想法(观念)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接受);每个好的做法(技术)让每一个员工都去做。 正是因为这些伦理、道德、管理、理念的要求,我们才拥有这样高品质的企业和在其生产下的优质乳品。 三.蒙牛企业运营策略 成长策略 成长策略是先拿出一个差异化产品--利乐枕牛奶,强势介入市场,凭着这个差异化产品打通业务链条迅速建立业务链及自己的销售体系、生产体系。其所带来的利润足以使公司能够整合整个业务链条关键环节,成功度过企业最初危险期。 营销策略 最初使用灯箱广告牌在大本营呼和浩特打开局面;借奥运捐款”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走向全国;为内蒙古喝彩,兼中国入读的倡议化生死竞为竞合关系;

蒙牛战略环境分析

蒙牛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1、政治法律因素:根据2000年达成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协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今年有6种乳制品实行大幅度的关税减让,这对我国乳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社会因素:目前国内乳产品人均占有量在10公斤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在百公斤左右。我国人均乳类消费量为13公斤,只相当于师姐人均消费量的7%。这说明我国现在的乳产品生产、消费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也说明我国乳业市场发展空间大。 3、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消费者对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至今还是乳制品的消费空白区,随着农业生产结果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乳品消费仿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行业环境 1、新加入者分析:2002年,资金雄厚的新希望集团全速发展,一强力姿态进入中国乳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8个生先后收购11家乳品企业,成功的进入了中国“乳品王国”的第一梯队。 2、奶源分析:在乳业生产上,王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500多万头存栏奶牛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150万头,剩下300多万头都是改良牛,产奶量相对很低。 3、现有竞争者分析:目前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359家,突破亿元的只有12家。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仅选取三家:伊利、光明、三元。 4、纵观蒙牛集团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是催促他们前进的又一法宝。 三、竞争对手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剪不断的渊源,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过04、05、06三个年度的比拼,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的两极,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两个对手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巅峰对决。 1、产品创新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竞争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精选案例: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 (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 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2)传统战略的弊端 第一,发展战略思路相对简单,不系统 中粮集团提出了2000—2005年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扩大粮油食品主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开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资本、贸易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的结合;到2005年使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300强。 从这些描述来看,中粮缺乏系统性的战略思维,没有构建有效的战略以及战略的实现路径,各职能战略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第二,业务模式单一 随着国家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原先拥有的垄断优势逐步丧失,中粮集团开始遇到战略困境。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向WTO的原则靠拢,纯粹外贸公司不仅业务量会越来越小,而且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中粮公司近几年进出口业务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小,实业贡献越来越大。传统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发生了改变。 中粮倚重的贸易,存在的理由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进出口许可与配额,一旦理由消失,就必然对中粮集团形成致命性的威胁. 中粮集团单一的贸易业务模式,使得集团利润来源也比较单一,对集团的风险性非常大。 2.中粮全产业链战略 “环境决定战略”。中粮集团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这就要求中粮集团“谋定而后动”,需要在使命愿景、发展战略、业务战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遇到短期资金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此时,您会选择什么方式进行短期融资,以期为资金周转赢得时间;下面是有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欢迎参阅。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1 蒙牛,牛根生 牛根生“万言书”表明的困境 股价暴跌,导致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的股票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方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 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蒙牛股权脉络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

蒙牛乳业集团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蒙牛乳业集团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乳制品行业代表,民族产业领军者、以及全球知名乳制品上市企业。如今,在激烈竞争的严峻经济形势下,蒙牛集团需要通过融资来获取充足的资金,继续积极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产品,扩大市场,优化管理战略,然而在融资过程中蒙牛集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蒙牛乳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蒙牛乳业集团融资过程的研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总结经验,能为蒙牛乳业集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以及能够为更多企业给予一定的启示,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更多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快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蒙牛乳业,融资,风险投资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对自身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乳制品市场的扩大,使其迅速发展。乳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因此,乳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将随之提高。 而蒙牛乳业在我国乳制品行业中占据着难以撼动的地位,它是国外首家上市的乳制品公司,也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先企业。随着乳制品行业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蒙牛集团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蒙牛集团发展至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融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1.2 研究意义 融资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融资的选择尤其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及其方式有很多,但由于企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兼顾融资的各方面成本,企业偿债能力和融资种种风险等因素,企业需要选择更适合公司经营和发展的融资方式,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快速发展。 蒙牛乳业集团在“融资难”的经济环境下,从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甚至是全球乳业的领军企业。蒙牛在融资过程中,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通过整合公司内外部的资源、综合产品的优势和协调市场规模,一再克服发展的困难,并在困难中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通过研究蒙牛融资过程,我们需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究---以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究---以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渐渐合理化,投资者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的投资者也都 是通过观测某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来选择投资的对象。目前在已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中,企 业的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和是否有发展前景,就是对企业当前 获区利润水平的高低和获取利润的持久性进行分析。在我们国家的乳制品领域和行业来说 当前面临着食品安全方面带来的形形色色的挑战,如何才能在考验和挑战下还依然保持公 司的顺利运营,还要在这个紧迫的前提下要不断提升企业众多同行业的竞争力。本文选取 蒙牛集团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根据蒙牛集团在三年内的运营情况,用财务分析中的数据, 分析各个方面盈利能力程度的指标,然后结合指标分析企业在数据的反映下有哪些问题, 从而提出能够增强企业获取利润能力的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盈利能力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Enterprise Profitability--Taking Mengniu Dairy Co., Ltd.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s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andardized and investor concept mature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to select investments based o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listing of the company's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profitability is a core element of the enterprise by the level of current income and long-lasting benefits analysis,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Our dairy industry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food safety, how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o become the various business imperative. Select the text Mengniu Dairy Company Limited for the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Mengniu Dairy Company Limited, the use of financial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by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 the analysis corporate earnings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 measures to enhance profitability. Keywords: Profitability Operating income Return on net assets 目录 一、序言 (3)

中粮收购蒙牛案例分析

目录 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2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2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2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3 1.4 并购经过4 二、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6 2.1 蒙牛的危机6 2.2 中粮的全产业链欲望7 2.3 厚朴的意图9 2.4政府的行政意志9 三、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10 3.1杠杆收购10 3.2现金支付11 四、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12 4.1蒙牛乳业2004-2021年以及2021年中期的盈利能力分析12 4.3 蒙牛乳业与国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比拟分析14 4.4 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15

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开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普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 1958年11月9日生于,1983年毕业于大学。1987年参加华润(集团),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999年任华润创业董事会主席。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

管理学案例分析 中粮收购蒙牛

管理学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一.案例背景资料介绍 ㈠时间:2009年7月 ㈡主体: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牛集团 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 ------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 ㈢合并方式: 收购 ------中粮联手厚朴基金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03%股权,采取的方式是,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以及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将持有蒙牛扩大后股本的20.03%,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㈣合并效果: 1短期内的效果: 蒙牛乳业落实中粮和厚朴基金联手收购后,7月8日,该股以19.06港元跳空低开,之后稳步下行,截至收盘,蒙牛乳业跌7.14%,报收17.94港元,成交4.29亿港元,较前日成交的8.31亿港元萎缩近一半。周五该股报收于18.18港元,涨0.44%。 分析家认为,目前蒙牛正处于震荡恢复阶段。 收购后,扣除相关开支,蒙牛乳业公司可以收到30.58亿港元资金,公司有意用此款项扩充现有业务,或把握上游行业的整顿和奶制品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合适的投资机会或其他机遇。 2预计的长远效果:

◆正面影响: (1)中粮和蒙牛两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也将大大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的建设进程。 (2)从产业链来看,从原料到市场,能加快衔接到餐桌的一体化。 (3)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丰富现有产品品类,介入更多与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人生活消费增长相切合的相关领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中粮现有食品品类与乳业在品牌消费品业务上的协同,将大大提升中国食品在全球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4)有助于蒙牛借助中粮更快的向全球化市场迈进,也能更直接的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获得条件更加宽松的贷款支持。 ◆负面影响: (1)蒙牛的经营方向必然会受到中粮的影响。中粮是中国粮油行业最大的央企,央企的弊端在于政府依然在某种程度上视企业为其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将其应该负责的就业、劳动保障、社会稳定等职能转嫁到企业身上,这样政府会牺牲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实现政府的社会目标。因此面对政府多元化的任务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必然多元化,从而导致企业行为扭曲。很难保证蒙牛今后能够摆脱这个魔咒。 (2)虽然蒙牛以后的资金链可以比较松弛,可以更加有效地从银行拿到贷款,但是低融资成本又往往是部分国企、央企的“伪高效率”,从而降低了金融企业的真效率,同时也彰显着国企与民企、国企与国企间的不平等,从而又会降低蒙牛的经营效率。 (3)以后蒙牛成长在优惠政策支持、享有垄断特权的“温室”之中,即使能够取得好的经营成果,也必然会造成企业的惰性,这样的经营成果必然是低效率的,甚至会阻碍蒙牛的发展之路。 (4)中粮这次收购是和国务院2005年“非公经济36条”的指导精神是想违背的。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进行战略调整,实现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中粮的这次收购显然是开了国企改革的倒车,很可能造成国进民退的局面。耗资61亿港元投资后,中粮可能会面临投资无底洞的危险。 二.成功之处 ●(一)从蒙牛的角度分析: (1)提升了消费者和员工对于蒙牛的信心。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员工和消费者对以牛根生为主的经营管理团队,已经心存戒心。原因是牛根生以前说的话太满、太大。正面光辉高大的形象,一旦被揭开画皮,让人看到丑陋的一面,再想恢复原来的光彩已经绝无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