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作为资源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一、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12H2O + 6CO2 +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二、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

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该项目以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合成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共聚物为目标,重点突破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高效专用催化剂、聚合和后处理工艺、聚合物改性和应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示范生产线,并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及相应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和压强为607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便凝结成一块块压紧的冰雪状固体物质,其温度是零下78.5℃,这便是干冰。干冰蓄冷是水冰的1.5倍以上,吸收热量后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无任何残留、无毒性、无异味,有灭菌作用。它受热后不经液化,而直接升华。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温度为零下78.5℃,因此经常用于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

四、利用二氧化碳来中和盐碱地

碱地是盐碱地的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直以来,碱地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无雨水之时,碱土土地严重板结,一道道深深的裂痕纵横延伸,愣是把这一方土地变成了“龟田”。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中和土壤中的碱性。

五、利用二氧化碳保鲜

自然降氧、气调保鲜是国际广泛采用的较现代化的方法。二氧化碳气调保鲜是注入高浓度二氧化碳降低氧含量,以抑制果蔬生物呼吸,制止病菌发生。国外已大量用二氧化碳防虫保鲜。在保鲜这方面二氧化碳应用潜力较大。

六、利用二氧化碳来驱油

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率提高显著等优点。据国际能源机构评估认为,全世界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开发的资源约为3000亿~6000亿桶

七、“碳捕捉与储存(CCS)”技术

以应对气候变化。CCS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目前,CCS技术尚未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会议开幕式上说,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而CCS技术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如果能在碳封存方面达成共识,将有助于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有关减排的国际协议。

八、利用二氧化碳做化肥

作为碳氧资源同时使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是二氧化碳规模固定和利用的最成功典范,而且,以尿素为基础合成碳酸二甲酯等化学品也是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

九、利用二氧化碳培养海藻

培养海藻,藻类不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产量高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性。海藻生物能源在高油价时代尤其具有可行性。目前,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肯塔基州大学应用能源研究中心的生物能源小组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煤炭燃料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培植海藻,并探索将海藻转化为液态油的路径

十、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

当二氧化碳的温度超过31℃、压力超过7.38MPa时,即进入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很好地溶解一般的有机化合物,再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许多化合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性。目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有机溶剂在一些领域应用已获成功,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已成功地用于喷漆生产过程,该过程采用对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来代替传统喷漆过程中的快挥发溶剂,而保留仅为原溶剂总量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慢挥发溶剂,以获得良好的喷漆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非常好的喷雾

质量,有些慢挥发溶剂也可以不再使用。此外,在二氧化碳溶液中的新型反应性液体聚合物喷漆系统也已开发成功,从而可以实现挥发性有机溶剂“零排放”的喷漆过程。

十一、金属治炼业中的应用

在冶炼金属,特别是优质钢、不锈钢、有色金属,CO2是质量稳定剂。

此外,二氧化碳在很多领域都有被用到,如陶瓷塘瓷业,CO2是固定剂。生物制药,离不开CO2。饮料啤酒业,CO2是消食开胃的添加。做酵母母粉,CO2是促效剂。消防事业,CO2是灭火剂······还有很多用途有待我们去发现

天然气及各种能源换算方式

天然气及各种能源换算方式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 42705千焦/公斤 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 47472千焦/公斤 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 46055千焦/ 公斤 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 35588千焦/立方米 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 16746千焦/立方米 5.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 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 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 3.27吨/万千瓦时 1、热力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

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 (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卡,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的热焓按630千卡。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按640千卡计算。 (4)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每千克热焓:200℃以下按650千卡计算,220℃-260℃按680千卡计算,280℃-320℃按700千卡,350℃-500℃按700千卡计算。按4.1868焦耳折算成焦耳。 2.热力单位“千卡”与标准煤“吨”的折算能源折算系数中“蒸汽”和“热水”的计算单位为“千卡”,但“基本情况表”中(能源消耗量中)“蒸汽”计算单位为“蒸吨”,在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其中的“热水”计算单位为“吨”,因此需要进一步折算,才能适合“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要求,按国家标准每吨7000千卡折1千克标准煤计算: 3.电力的热值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理论热值计算,另一种是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用途。理论热值是按每度电本身的热功当量860大卡即0.1229千克标准煤计算的。按

能源的转换与利用

第二章能源的转换与利用 第一节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方式,因此一切物质都有能量。 2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系统的内能=系统吸收的热量+对系统做功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任何处于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都有一个状态参数U(内能)。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变化到另一个平衡态时,内能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和系统对外做功之和。 4 能量贬值原理 自然界进行的能量转换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不需要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反之为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都有一定的方向。 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还有质的高低。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说明了能量在量上要守恒,并没有说明能量在“质”方面的高低。 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气体总是从高压向低压膨胀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热量传递有方向性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为了将热量从冷态输送到热态,您需要一个装置,例如热泵或冰箱,持续做功。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普朗克说法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转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能量贬值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深刻地指明了能量转换过程的方向、条件及限度。 6 能量转换的效率 根据能量贬值原理,不是每一种能量都可以连续地、完全地转换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能量。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按其转换能力可分为三大类: (1)无限转换能(全部转换能),如电能、机械能、水能、风能、燃料储存的化学能等;(2)有限转换能(部分转换能),如热能、流动体系的总能; (3)非转换能(废能)。 在能量利用中热效率和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由于存在着耗散作用、不可逆过程以及可用能损失,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热力循环、热力设备和能量利用装置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7 火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是多少? Overall efficiency: 88% ×46% ×98% = 40% 第二节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1 概述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的最主要方式。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但不能把所有的可燃物都称作燃料(如米和沙糖之类的食品)。 所谓燃料,就是能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热能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是能在经济上值得利用其发热量的物质的总称。 燃料通常按形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天然的固体燃料有煤炭和木材;人工的固体燃料有焦炭、型煤、木炭等。其中煤炭应用最为普遍,是我国最基本的能源。 天然的液体燃料有石油(原油);人工的液体燃料有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天然的气体燃料有天然气,人工的气体燃料则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水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

烃类蒸汽转化制氢技术问答

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特征是什么? 答: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而本身的组成和重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的称正催化剂;减慢的称负催化剂。通常所说的催化剂是指正催化剂。 催化作用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途径。在反应终了,相对于始态,催化剂虽然不发生变化,但却参与了反应,例如形成了活化吸附态,中间产物等,因而使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 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但却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在可逆反应中能以同样的倍率提高正、逆反应的速度。催化剂只能加速在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所以,催化作用的实质是一种动力学功能。 催化作用的选择性。催化剂可使相同的反应物朝不同的方向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加速一种反应。例如CO和H2分别使用铜和镍两种催化剂,在相应的条件下分别生成CH3OH和CH4+H2O。 一种新的催化过程,新的催化剂的出现,往往从根本上改变了某种化学加工过程的状况,有力推动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创造出大量财富,在现代的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石油加工和新兴的石油化工工业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如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化学加工过程的效率,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以及在生命科学方面,催化作用具有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2、什么是活化能? 答:催化过程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一般来说,是由于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为什么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呢?关键是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原子之间产生了化学吸附,形成了吸附化学键,组成表面络合物,它与原反应物分子相比,由于吸附键的强烈影响,某个键或某几个键被减弱,而使反应活化能降低很多。催化反应中的活化能实质是现实上述化学吸附的能量。从一般意义来说,反应物分子有了较高的能量,才能处于活化状态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能量一般远较分子的平均能量为高,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愈大,反应愈慢,活化能愈小,反应愈快。对于特定的反应物和催化剂而言,反应物分子必须跨过相应的能垒才能实现化学吸附,进而发生化学反应。简言之,在化学反应中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须提供的最小能量就是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千卡/克分子或千焦/摩尔表示。 3、什么是催化剂活性?活性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衡量一个催化剂的催化效能采用催化活性来表示。催化活性是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程度,是判断催化剂效能高低的标准。 对于固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多采用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CO2的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CO2的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摘要: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问题。催化转化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提供能源燃料,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催化转化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催化材料。 关键词:二氧化碳;催化剂;转化; CO2是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大气 中CO2的含量提高得更快, 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通过化学转化的途径, 既能消除CO2的影响, 同时将CO2转化成有用的基本化工原料, 这将非常有益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一、CO2催化加氢制二甲醚 二甲醚是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也是优良的新燃料,以廉价的CO2为原料制备二甲醚是一种有效利用CO2的方法,该反应过程对利用小分子碳资源、开发新能源、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为各国学者广泛关注,已成为绿色化学的热门课题之一。 1. 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工艺 目前,CO2制备二甲醚主要有两种工业生产工艺,即两步法和一步法,具体来说,两步法是先合成甲醇,再由甲醇脱水得到二甲醚,将合成甲醇及合成二甲醚两个过程依次进行;一步法是由CO2加氢直接得到二甲醚。热力学上,CO2合成甲醇反应与CO2合成二甲醚反应均为分子量减少的放热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对于反应过程中的甲醇浓度,CO2合成二甲醚反应比CO2合成甲醇反应低,较低的甲醇浓度促进CO2转化过程正向进行,即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比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小;从设备投资上看,采用一步法将甲醇合成和甲醇脱水两个反应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一步法比两步法更具经济优势,一步法工艺是催化CO2合成二甲醚的发展趋势。Sosna等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CO2合成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工艺流程,热力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合成甲醇反应中的CO2单程转化率为34.02%,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反应中CO2单程转化率为72.72%,CO2采用一步法转化为二甲醚将获得更大的单程转化率。 2.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 CO2加氢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是采用化学催化法对CO2进行配位活化实现的,CO2加氢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的关键点和难点是制备高效的CO2活化催化剂。目前,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采用由甲醇合成活性中心和甲醇脱水活性中心组成双功能催化剂。在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所使用的双功能复合催化剂中,甲醇合成活性组分主要为Cu基催化剂,甲醇脱水活性组分主要为HZSM-5、γ-Al2O3等固体酸。 目前的研究中,甲醇合成催化剂以Cu-Zn基催化剂为主,采用不同的助剂对Cu-Zn基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CO2的转化率及二甲醚的选择性,采用HZSM-5分子筛进行脱水以获得二甲醚,使用该类双功能催化剂CO2转化率为15%~44%,二甲醚的选择性为40%~60%,最高达到90%。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较合成甲醇过程有更大的热力学推动力,既能获得较高的CO2转化率,水伴随着二甲醚生成又可抑制逆水煤气反应发生,从而减少

优化烃类蒸汽转化制氢工艺 降低生产氢气成本

优化烃类蒸汽转化制氢工艺降低生产氢气成本 摘要:通过分析烃类蒸汽转化制氢的反应原理和工艺条件对制氢装置能耗分布及氢气成本的影响,总结了在不同物料价格条件下,通过优化制氢装置工艺条件降低氢气成本的方法。 关键词:烃类蒸汽转化制氢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法规对燃油清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炼油厂低质原油加量的增加,炼油厂中原油二次加工的规模和深度随之扩大,对氢气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工业上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主要有蒸汽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两种。其中,蒸汽转化制氢以其技术成熟、流程简单、投资低廉、操作方便而在制氢装置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满足炼油厂深度加氢的要求,近年来新建的制氢装置的净化工艺绝大部分采用PSA 法。 由于氢气成本在炼油厂加氢总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提供廉价的氢源就成为制氢装置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炼油厂已经普遍采用了一些措施降低制氢装置的操作费用。 如使用相对廉价的炼厂干气作为制氢原料,提高空气预热温度,回收汽提后的酸性冷凝水及PS A 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而如何根据氢气的生产原理选用适当的工艺条件从而进一步降低氢气的生产成本,成为在新建或改造制氢装置时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烃类蒸反应机汽转化制氢理 烃类蒸汽转化制氢过程分为转化和变换两个阶段。 烃类的蒸汽转化过程是一个多种平行反应和串联反应同时发生的复杂反应体系。由于烃类的组成比较复杂,反应又处于5 00~ 8 50.℃的列管式变温催化床层内,不同部位的反应情况变化较大,包括高级烃的热裂解、催化裂解、脱氢、加氢、积炭、氧化、变换、甲烷化等反应。 其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反应(l )是强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超过反应(2)和(3)放出热量的总和,因此转

CO2催化转化

CO 的催化转化读书报告 2 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并且全球范围内排放量很大,如果可以将CO2变废为宝,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会解决世界的能源问题。此读书报告简单介绍几种将CO2转化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一、CO2与CH4的重整反应合成乙酸 在CH4—CO2体系引入氧改善热力学,在多相催化作用下直接合成乙酸。 CO2是碳的最终氧化态,是高度稳定的分子。CO2在热力学上十分稳定,一般不与O2再发生作用。而在非质子化学体系中,CO2和O2共存时却能发生复杂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CO2在超高真空下和经氧处理后的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同CO2在纯净金属晶体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相比,Ni(110)面上预吸附氧能够稳定CO2的物理吸附。且脱附反应生成碳酸盐物种,研究中并未发现有表面吸附的CO生成。在氧化的Ni (111)面上存在两个不同CO2的吸附中心,一个产生CO32-,一个产生CO3-。SAWYERDT等首先发现O2可以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还原为超氧离子(O2-),这种超氧离子在质子溶液中表现为一种强B碱,而在非质子介质中则是一种强亲核剂,特别容易与羰基碳原子进行亲核反应,形成酸酐或酯基。ROBERTSJL等最先研究了CO2与超氧离子(O2-)间的快速反应,提出了净化学反应式[1]: 就CO2而言,氧的存在也可以促进其物理和化学吸附,而不是解离,即使是物理吸附由于增加了CO2在催化剂表面的富集,进而增加了与甲基自由基或甲基负离子反应的机会,而化学吸附产生的酸酐离子会更有利于羧酸的生成。即在临氧条件下CH4和CO2活化状态和机理可行这一过程为天然气的优化利用和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途径。

能源加工转换的几种形式及其效率

能源加工转换的几种形式及其效率 能源加工与能源转换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都是将能源投入加工转换 设备,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新的能源产品。能源加工往往是把一次能源加工成二次能源,一般只是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如煤炭加工、天然气加工、石油加工、生物燃料加工等(其转换效率很高,一般都能达到90%^上)。能源转换应该说仅指能量形式的转化,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常见的能源加工转换形式如下: 洗煤是洗选加工的简称,是将原煤或毛煤通过筛分、破碎、洗选、脱水等工艺过程,清除杂质、矸石和降低灰分、硫、磷等成分而生产出各种能源产品。洗煤主要生产精煤和部分动力用煤。 炼焦是将不同牌号的炼焦洗精煤(土法炼焦用原煤)按生产工艺要求配合后,投入隔绝空气的密闭炼焦炉内,经干馏(即高温加热)熔融分解,留在碳化室内的固体部分就是焦炭。从炭化室顶部逸出的气体称荒煤气,经净化处理可回收焦油、氨、粗苯等,再经脱硫脱氧可生产出焦炉煤气。 炼油是将油井中开采出来的原油或人造原油,经炼油装置加工生产出各种石油制品(如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炼油主要有蒸馏和裂化两种方法。 制气就是将原煤、洗精煤、焦炭和重油等投入到转换设备生产出可燃 气体一煤气,制气方法包括:炼焦过程中产生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加压气 化煤气和油煤气等。

供热是将燃料投入锅炉经高温加热而生成的蒸汽和热水。按供热方式不同,有热电站供热和区域供热两种。 火力发电是将燃料投入电站锅炉,产生过热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叶片转子,再由叶片转子带动发电机转子,于是产生电流。这种“化学能一热能—机械能一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就是常规蒸汽发电过程。此外,还有燃气轮机发电和磁流体发电。 能源转换的几种形式及其效率

烃类蒸汽转化流程

烃类蒸汽转化流程 1、凯洛格流程 天然气首先被压缩至3.6MPa,通过对流段预热至350℃左右进入钴钼反应器和氧化脱硫槽,将硫脱至小于后与中压蒸汽混合(水碳比为2.7-3.5),再入对流段预热至520℃左右,通过上集气管,猪尾管从辐射段顶部进入转化炉管,在转化炉管内边反应边吸热,当离开炉管底部时温度达820℃,甲烷含量为10%左右,压力3.1MPa,经炉底分集气管和上升管,0.5ppm温度升至850℃左右,出炉顶汇集子集气总管再入二段炉。工艺空气压缩至3.3-3.5MPa并混入少量蒸汽经对流段预热至450℃后进入二段炉,与一段炉转化气混合、燃烧、进一步转化、出二段炉的温度达1000℃左右,甲烷含量小于0.4%,二段炉出来的工艺气经第一,第二废热锅炉温度降至370℃以后进入变换炉。辐射段出来的烟气温度为1000℃左右,经对流段预热工艺混合气,工艺空气,动力蒸汽,原料气锅炉给水等使温度降至240℃左右后由引风机排入大气。

流程设置中的关键设备为一段转化炉,烃类蒸汽转化反应主要在此进行,为了维持正常操作,必须使转化反应和传热相适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对转化炉管的要求和节约高温合金钢的使用。就合成氨生产而言,它要求转化后的甲烷含量越低越好,一般不大于0.5%,如果这任务全由一段炉来承担,则出口温度为1000℃左右,这无疑对炉管材料的要求太苛刻了。由于制合成氨原料气时需要氮。因而又引出了二段炉流程,一段炉反应所需的热量是通过管

壁从高温烟气中传入的,因此对炉管要求较高,因二段炉是绝热反应,高温的或得是靠工艺气中的氢、一氧化碳和甲烷与空气中的氧燃烧,不需传热的高合金材料,只需耐火衬里就行了。对于制氢,就不能没二段炉,它的操作条件也不一样,所得气体中甲烷含量也远大于0.5%,对流段的设置,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废热,另一方面也是减少辐射段的热负荷,以就可节省高温材料。脱硫设备的设置是由于转化催化剂的要求。二段炉气废热锅炉的设置也是充分回收能量。

各种能源转换指标

170330539各种石油产品热值换算表 算中,可采用吨、万吨标准煤(tce,万tce)。 低位发热量等于41.82MJ(10000kcal)的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称1千克标准油(kgoe)或1标准立方米标准气。在统计计算中,可采用吨、万吨标准油(toe,万toe)或千标准立方米、百万标准立方米标准气。 长度换算

1千米(km )=0.621英里(mile ) 1米(m )=3.281英尺(ft )=1.094码(yd ) 1厘米(cm )=0.394英寸(in ) 1英里(mile )=1.609千米(km ) 1英寸(fm )=1.829(m ) 1英寸(in )=2.54厘米(cm ) 1海里 (n mile )=1.852千米(km ) 1码(yd )=3英尺(ft ) 面 积 换 算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 )=247.1英亩(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英亩(acre )=0.4047公顷(ha )=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1亩等于667平方米,1公顷等于15亩 体 积 换 算 1美夸脱(qt )=0.946升(1) 1千立方英尺(mcf )=28.317立方米(m3) 1英加仑(gal )=4.546升(1)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 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 质量换算 =0.984长吨(long ton) 密度换算 尺3(lb/ft3) 运动粘度换算 动力粘度换算 动力粘度1泊(P)=0.1帕·秒 1厘泊(cP)=10-3帕·秒(Pa·s)(Pa·s) 力换算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转化催化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催化剂 一、一氧化碳转化催化剂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体系迫在眉睫。由天然气或煤气化生产合成气(CO+H 2 ),合成气再催化转化合成低碳醇等清洁燃料成为国内外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由合成气选择催化合成低碳混合醇是当前C1化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过程通常伴随着甲醇、烃类和CO 2等副产物的生成,高选择性和高活性并具有优良稳定性的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低碳醇合成技术的关键。 目前研究相对比较集中的催化剂体系主要有改性的甲醇合成催化剂、Cu-Co 基以及

MoS 2 基催化剂体系等。 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活性中心的最佳匹配、构效关系及合成低碳醇的选择性规律等方面,旨在提高低碳醇合成过程的单程转化率、C 2+ OH 选择性和醇产率等。 1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 对甲醇合成催化剂Zn-Cr、Cu-Zn 通过添加碱金属助剂改性可获得低碳混合醇。其中改性的Zn-Cr 催化剂操作条件苛刻,要求在高温(350~450 ℃)、高压(12~16 MPa)下进行,具有最大异丁醇选择性。而改进的Cu-Zn 则为低温低压下碱金属促进的甲醇合成催化剂,对合成气转化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关于改性的Zn-Cr 催化剂,主要是K 或Cs 促进的Zn/Cr 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碱金属K、Cs 的添加,尤其是Cs 助剂可显著提高目标产物的生成速率。 催化剂的研究通常发生在气固相间,通过对超临界流体中Zn-Cr-K 催化剂上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发现超临界相的存在有利于提高CO 转化率,促进碳链增长,提高C 2+OH含量,且催化剂对生成醇的选择性随反应温度的变化缓慢。 碱金属的添加也可促使Cu-Zn甲醇合成催化剂上生成低碳醇,其中Cs 是最好的助剂,Rb 和K 次之,但K 价

能源换算标准

1、能源的实物量单位 表1 常见的能源实物量计量单位及采用情况

2、能量单位换算 表2 能量单位换算表

3、当量单位 不同能源的实物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由于各种能源都有一种共同的属性,即含有能量,且在意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热,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首先选定某种统一的标准燃料作为计算依据,然后通过各种能源实际含热值与标准燃料热值之比,即能源折算系数,计算出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的数量。所选标准燃料的计量单位即为当量单位。 国际上习惯采用的标准燃料有两种:标准煤(又称煤当量)和标准油(又称油当量)。 标准煤(煤当量):我国GB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的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6MJ的燃料,称为1kg标准煤。统计中可采用“吨标准煤”,用符号tce表示。 标准油(油当量):我国采用的油当量热值为41.87MJ。常用单位有油当量(符号toe)和桶油当量(符号boe)。 原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在《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了各类能源折算系数,详见表3-3。

表3 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

应当说明的是: a)原则上煤炭类应采用企业实测单位质量的发热值。如不具备实测条件时,可采用煤矿发货单上的单位质量的发热值, 或参照原煤炭部1979年《煤炭质量规格及出厂价格》中的 发热量计算。 b)各种燃气及生物质能的发热量应采用实测值,再折算成标准煤当量,如无条件实测时可参照表4中的数值进行计算。 通常,燃气的统计单位取KJ/m3,生物质能取kJ/kg c)某些耗能工质的平均等价热值与折算系数见表5。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作为资源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空气中含有约%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 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 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一、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12H2O + 6CO2 +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二、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重

标准煤等能源换算公式

标准煤等能源换算公式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接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6.143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 1.229吨/万千瓦时 热力 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 (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

能源转换与利用课后题答案

1—1何为能源,能源如何分类?分别具体列举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 ①能源:比较集中的含能物体或能量过程 ②一次能源:自然界中现成存在,可直接取用如,煤、水、太阳能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或形式转换的能源,如焦炭、汽油、电力和蒸汽等 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做原料使用,也不能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包括:氮气、压缩空气、鼓风、压力水 1—6能源与发展国民经济有怎样的关系? 答:能源利用的每一个新发明均给生产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任何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他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仅表现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的能源,还包括生产设备本身及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间接消耗掉的能源。因此,每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费量增长之间密切相关。 1—8什么叫能量利用率,什么叫能源利用率,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 ①能源利用率:反应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指在利用能源资源各项活动中所得到得起作用的能量与实际消费量的能量之比; ②能量利用率:是指供给或消耗的能源中所具有的能量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③区别和联系:终端的能量利用率反应用能设备的先进程度,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反应整个国家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通过提高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及用能设备的效率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消耗的途径。 2—2火用和熵都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状态参数,试述二者区别。 答:①火用是可用能,熵是不可用能 ②熵变量越大,火无就越大,相应火用值越小 2—3火用有哪些特征,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火用是能量中可用的那部分热量 ①热量火用:是热量本身的固有特性,每一个系统吸收热量时,同时吸收该热量中的火用, 反之,当放出热量时同时放出该热量中的火用。 ②温度火用: 高温物质的火用:温度越高,能级越高,可用能越大; 低温物质的火用:温度越低,能级的绝对值越大,可用能越大。 ③潜热火用: 在融化(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r为正值,当T>T0时,吸热后火用将增加;当T<T0时,吸收热量后火用反而减小。 当物质凝固(液化)时,需要放出相应数量的潜热,r为负值,当T>T0时,放出热量后火用将减小;当T<T0时,放出热量后火用反而增大。

能量转换

超常规能量转换 第一课:透视能量转换的核心原理。 欢迎来到超常规能量转换系列课程,能量转换是超常 规营销密不外传的的谈判与成交绝学,也是我们第一次通 过视频教程的形式公开,以前呢在我们超常规营销所有的 谈判高手所有的成交高手所有的这些策划高手,无不掌握 了能量转换的谈判心法,他们始终在谈判的过程中主导着 核心的地位,他们始终在谈判的过程中,主导着整个谈判 的场面,他们始终能够操控着对方引导着对方的思维和情 绪走,所以说呢,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来把能量转 换传授给你,最终你也能够成为谈判和成交的高手。 那这一讲呢,我们将初步的带你透视能量转换的核心 原理,那很多的伙伴都问过我,老师到底什么是能量转换?那在解释能量转换之前呢,我先问你几个问题:在销售谈 判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以下的困惑:有的时候你跟别人 解说你的产品或项目,解说的口干舌燥,但是对方呢依旧 无动于衷,他们好像对你的产品或对你的项目好像根本不 感兴趣,有的时候你的产品或方案已经做的很完美了,但 是呢对方还一再挑剔怀疑,你却呢,无言以对! 他们提出了很多的异议,你也无法很好的去解说,你 每次去解说的时候,他们总认为你自己在夸夸其谈。 你曾经也学习过很多的销售技巧销售话术,可是你在 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有的时候甚至 你运用了这个话术之后,别人不按照你话术引导的思路进展,或者有的时候你面对比较强势的销售对象或者谈判对 象的时候,你瞬间感觉心力不足,甚至有的时候对方比你 还懂,这个时候你跟他谈上几句,你就被对方直接牵着思 路走,然后呢被对方的话术直接给绕进去了。

你不断的向他解释,不断的向他解释,你越解释你越 感觉自己无力从心,所以说这一切所有的表现我们都归结 为什么呢?都归结为能量太低了。 所以说你要想改变这些局面,你就必须做好能量转换!你要从别人引导你的思维情绪转变为你引导别人的思维情绪!那我们的核心是成交,那到底成交是什么呢?这里带 你进一步的认识成交,成交代表着信心的传递代表着思维 的引导代表着情绪的激发,那什么意思呢? 其实不管你的产品多么有价值,如果说你不能把你的 信心传递给对方,让对方百分之百的信任你,你再有价值 别人也不会接受,所以销售的第一步应该传递的是信心, 让别人相信你,然后在相信你之后,你要能够引导他的思 维跟着你的理念走,跟着你的逻辑走,而不是左顾右盼东 想西想,然后呢不断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而 没有跟着你的思维情绪引导,最终成交的一瞬间,你必须 激起他的情绪,因为人都是情绪的动物,人百分之百的决 策都来自于他的情绪所激发的那种冲动那一瞬间,他所下 的决策。所以说你必须要很有效的去引导对方情绪,让他 欲罢不能的去购买你的产品,或者和你合作。 所以说基于这几点呢,就阐述了所有一切成交的核心,那就是信心的传递,思维的引导和情绪的激发。 而往往我们很多普通的销售人员,普通的策划人员营 销人员,他们老是被别人影响自己的信心,他们的思维老 是被别人所引导,他们的情绪不但不能引导对方的情绪, 产生波动,反而老是被对方所引导的他自己的情绪,让他 喜怒哀乐,让他不知所措,所以说这就体现出了你成交能 力的高低,为什么我们往往很多普通的销售人员成交能力 那么低?就是因为这三点,他老是被别人反过来。 所以说我们作为能量转换的话,所以说把这三点转换 过去,也就是把自己转换的非常的有信心,让对方感觉你 的信心大过于他,通过转换过来,你去引导别人的思维而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讲义.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讲义 冯孝庭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烃类转化催化剂是用于所有催化反应中反应温度最高的反应体系中,由此,对转化催化剂的活性要求、使用技术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研制和生产提出了一系列难点和要求。 西南化工研究院从1959年至今一直坚持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工艺技术、催化剂、装备及使用技术)进行攻关。在天然气部分氧化、蒸汽转化、间歇转化、预转化、换热转化等节能流程及相应转化催化剂的工艺及工业化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工业化,达到当今世界水平。已可以按照市场所需提供技术、催化剂及相应技术支撑。至今仍在不断作新的努力。 本讲义简要介绍转化催化剂及与应用有关的技术,希望能对工厂和科技人员有所帮助。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一转化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特性 烃类与空气、氧气或水蒸汽进行生成含氢气体的反应须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在500~1000℃才能够获得满意的反应速度。早在1913年BASF公司就提出了第一个关于转化催化剂的专利。后来,ICI、Standard Oil of New Jersey和I.G.Farben公司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烃类转化制合成气是制氨的重要步骤之一,转化催化剂则是其中的关键。随着转化工艺过程的进展(例如转化压力不断提高和转化炉生产强度增加),转化催化剂从五十年代的硅酸钙载体催化剂发展成铝酸钙载体催化剂。六十年代末以来,各国的许多公司均开始研制并生产低表面耐火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来满足转化工艺发展后对转化催化剂的活性、强度、杂质及抗结碳等性能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使转化过程所用原料扩大至液态烃,并防止运转中催化剂上析碳,ICI公司从1954年以后先后开发成功ICI46系列轻油蒸汽转化催化剂,已经得到广泛采用;Topsφe公司也研制成RKNR型不加钾的轻油转化催化剂,于1968年开始用于工业。 1977年以来,日本TEC公司进一步致力开发重油、原油或渣油蒸汽转化过程(THR过程),其中采用铝酸钙为载体的T-12和T-18催化剂,已经进行中试规模考察。 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究焦炉气部分氧化催化剂,至今已经研制成功用天然气、炼厂气直到轻油为原料转化制取氢气、合成气、城市煤气和还原气的各种类型的转化催化剂,可以满足各种转化方法及各种规模的氨厂对催化剂的需要。这批催化剂已在合成氨及石油化工、电子、冶金、机械制造工业中得到应用。 国内各氨厂广泛使用的转化催化剂典型组成列于表5-1。 1.1 主要化学组成及各组份的作用 1.1.1 转化催化剂的活性组份 元素周期表中第Ⅷ族元素对烃类转化反应均有催化活性。对于甲烷和

二氧化碳转化制备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转化制备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廉价、丰富的C1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实现化学转化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CO2转化制备化工产品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期为其高效转化利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二氧化碳;化学转化;化学品 二氧化碳是工业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之一,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约占大气的体积分数为0.03%。随着碳排放量逐渐增大以及其给环保带来的巨大压力,CO2的减排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其减排的首要途径。CO2 作为一种廉价、丰富的C1 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CO2可转化制备的多种不同的化学品,如甲醇、合成气、低烯烃、醚等等。由于CO2具有很高的标准生成热,结构非常稳定,要实现其在温和条件下的化学转化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因此,有必要对CO2转化为燃料、化工中间体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从而为进一步实现CO2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基础。 1 CO2转化制甲醇 CO2直接催化加氢制甲醇是一个较经济的反应过程,早在1945年首次报道了Cu-Al催化剂上CO2和H2合成甲醇的研究。在5.15MPa和275 oC下,以Cu-Zn-Al2O3为催化剂进行CO2和H2合成反应,CO2的转化率为16%,甲醇的选择性为28%。近年来,报道了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Cu-ZnO-SiO2催化剂,在3.0 MPa、220 oC和6000 h-1的条件下,甲醇的选择性大于90%[1]。尽管目前就CO2的转化率及对应甲醇的选择性提高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就催化机理方面的认识还非常欠缺,如反应的中间产物、催化活性中心等都不明确,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2]。另外,就催化剂的稳定性和耐毒性问题也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体而言,二氧化碳转化制甲醇的方法耗能高、投资大、反应条件较为苛刻(~6 MPa,250~300 oC)。 2 CO2转化制碳酸二甲酯(DMC) 碳酸二甲酯中含有甲基、甲氧基、羰基等官能团,具有较低的毒性,是一种很好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在工业化应用中展现出潜在的价值。CO2和甲醇合成DMC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这样将会使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也很小。通过设计催化剂可以打破反应的化学平衡限制,从而有助于碳酸二甲酯的生成[3]。目前研究的较多的催化剂有锡/钛的烷氧化物、碱/碱土金属碳酸盐和ZrO2基催化剂等等。就锡/钛基催化剂而言,其催化活性较低;在超临界条件下碱/碱土金属碳酸盐也能够催化该反应,但是对应的DMC产率较低。通过引入添加剂CH3I,可以有效的提高DMC的产率。虽然人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二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作为资源 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一、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12H2O + 6CO2 +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二、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

烃类蒸汽转化制氢催化剂

?烃类蒸汽转化制氢催化剂 ?*特性 ? Z412W催化剂是以镍为活性组份,高温预烧氧化铝为载体的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适用于以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等烃类为原料制取工业氢气、氨合成气、甲醇合成气、羰 基合成气等过程。装于转化炉管的上半床层,与Z413W催化剂组合使用。该催化剂各项 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具有优良活性和活性稳定性; ?■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采用异型化结构设计,提高催化剂几何表面及表观活性,降低床层阻力; ?■具有优良的还原性能,可用原料气直接在转化炉内进行还原; ?■采用稀土为改性助剂,具有良好的抗积炭性能。 ?*用途及使用条件 ?Z412W催化剂适用于以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等烃类为原料,采用蒸汽转化工艺的工业制氢及制合成气装置。应用于转化炉上半床层。 ?■温度:450~900℃ ?■压力:常压~6.0MPa ?■水碳比:2.5~4.0 ?■碳空速:600~1800h ? ?*包装及储运 ?■用硬质纸板桶内衬塑料袋包装,每桶净重30kg(或根据用户要求包装)。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避免滚动、摔碰等激烈震荡,应有防雨设施。 ?■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严防污染或受潮。 ?*特性 ? Z413W催化剂是以镍为活性组份,高温预烧氧化铝为载体的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适用于以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等烃类为原料制取工业氢气、氨合成气、甲醇合成气、羰 基合成气等过程。装于转化炉管的下半床层,与配套上段催化剂组合使用。该催化剂性 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具有优良活性和活性稳定性; ?■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采用异型化结构设计,提高催化剂几何表面及表观活性,降低床层阻力; ?*用途及使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