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考点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考点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考点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考点6——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大纲条目细化要求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掌握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隋唐对外交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尝试从新史观认识),认识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

1、发达的对外交通:

陆路:长安—→经“丝绸之路”—→天竺(印度)、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拂菻(东罗马帝国)和非洲许多国家。

水路:1、登州(山东蓬莱)、扬州—→新罗(韩国)、日本

2、广州—→经“海上丝绸之路”—→波斯湾

2、唐朝的国际地位:1对外政策:开明——表现: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

2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1.政治: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2.经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3.交通:海陆交通发达;4.政策: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6.国际地位: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对外交往发达的表现

㈠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往来:1留学生: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2商旅往来: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

2、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1政治上:新罗立国,参照唐制;2经济上: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

3文化上:A、设立国学、教授儒学;B、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

4社会生活: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概括:加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中华文化在朝鲜得到进一步传播,促进了朝鲜半岛教育的发展和朝鲜社会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朝鲜社会的进步。

㈡隋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及影响

1.政治: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贞观起,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律令大体采用唐律。———影响:使日本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体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祭孔礼仪隆重,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日本出土大量“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影响:丰富了日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唐朝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影响:传播了佛教,加强了中日两国的友谊。

㈢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来:彼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

2、和天竺的往来:1纽带:佛教;2遣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

3文化交流:A、表现:中国创立的十进制计数法B、人物:高僧玄奘和义净

㈣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和波斯的往来:1隋朝是互遣使节2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3许多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

2、和大食的往来:1唐高宗时起通史2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3、和东罗马的往来:1使节往来

2经济文化交流:A、东罗马:医术、杂技传入中国B、唐朝: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4、和非洲的往来:⑴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行踪;⑵唐太宗时,东非索马里使者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⑶非洲发掘出土了唐三彩和邢窑、越窑产品的陶瓷残片

四、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及方式

1、对外交往的特点

⑴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且具有连续性。

⑵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

⑶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⑷交往是双向的,但内容不同,中国外传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艺术。

⑸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留学生、民间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⑹从唐对外贸易来看,海路贸易与陆路贸易并举;对外贸易与外交同时进行等。

2、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

五.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和启示

1、影响:

⑴促进了唐代经济进一步繁荣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亚、欧、非洲诸国土特产品输入中国;唐太宗派

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外来宗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和摩尼教等,唐朝允许它们在中国建寺传教,对中国的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⑵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及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唐与各国遣使往来,接

纳外商和留学生。民间贸易交往不断,玄奘和义净到天竺探求佛学,鉴真东渡日本,波斯王及其子客死唐朝都城,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话。

⑶扩大了唐文化在世界的影响,有利于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1新罗参用唐朝制度,行科举、设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和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中华文化色彩。

2日本大化改新是由留唐使回国策动的。其中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是以唐制为蓝本;律令大体采用唐律;

儒家经典成为各级学校教材;佛教受到中国影响;文字、建筑、生活风尚都留有唐文化风范。

3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算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中国的造纸术传人大食;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2.启示:1唐朝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3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

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

作。

【知识拓展】

1.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的表现——提示: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在众多方面:

(1)鼓励对外平等交往。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又将大批的使臣、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

(2)尊重外国人员。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礼遇。

(3)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唐朝对外交往是政府与民间并行,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等。交往范围不但包括周边国家,还包括欧洲和非洲。

2、汉唐对外交往的共同点、不同特征及原因

⑴共同点:1朝鲜、日本是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2对外都进行了经济技术交流。

3政府是对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4对外交往都以陆路为主。

⑵不同特征:(见“步步高”P.33)

【近三年高考真题】

1、(10上海卷)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

2、(10四川卷)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甘英B.玄奘C.一行D.鉴真

【解析】:B甘使出使大秦(东罗马);一行主要贡献是天文历法;鉴真东渡日本。

3.(上海卷)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0世纪D.公元12世纪4.(12重庆卷.37)(32分)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4分)

【考点】本题以留学教育为切入点,考查中西方的政治与科技文化知识,旨在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二问考查唐朝的教育和科技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内容即可。

入唐留学生来自多国;宾贡进士在唐朝入仕做官;推动了国际交往;将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

2021年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优选15篇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优选15篇 根据湖北省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本事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1、资料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xx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x年高考,所以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经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到达有机的统一。 1、时间安排: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6a8a.yingshi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精选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 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学期初,我就结合以往高三辅导经验,按市统考要求,拟定了三轮复习计划,力争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 2.研究高考收集高考试题 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 3.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4.团队协作备战高考 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

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二、学、练为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 心应手.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 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 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 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有针对性地自编试题就非常重要和有用.这类考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与市 诊断考试以及高考同步,试题形式与高考题相同,检测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在每一次诊断考试前准备多套,集中训练,效果很好. 3.考前强化训练高三的考试有点多,综合的月考、学科的单元考、专题考,似乎一个都不能少.但我认为学科检测在日常应减少一些,以增加学生阅读教材、领悟知识的时间. 三.心中有学生 1.赏识、尊重学生 与直属校比较,我们算是二流的学校;与理科生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绝 大多数是三流学生.整理知识体系、记住该记的知识点、有不错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赏识学生的微小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的失败,会让学生心理上更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兴趣.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就在我们的认真努力和探求中结束了,回首这一个学期,有收获,有遗憾,但更多的是付出,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反思几天,现就这半年来的工作做如下点滴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是新接手的,所以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了解,对于学生的基础也是通过上课及课余作业进行分析的,通过半学期的接触,发现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积较大,这里包括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长无心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导致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或对学生没有兴趣。 二、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很关键,今年我继续实施数学“辨板式”课堂。所以在上课之前,我用了很多的时间备课,认真阅读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的设计意图,设计好课堂问题,为学生的发现问题做潜意识的铺垫。 2、组织好课堂教学,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显得很陌生,但是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学生似乎已经被这样的新课堂所吸引,他们喜欢上课时间变成自己发言的时间,学生之间也由最开始的倾听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老师就是搭建这

样一个平台,让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班勇现了大批的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学生,如李皓宇、王元达、刘思源、邹德鑫等同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学生的倾听很重要,认真听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同学们的见解。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时,我经常听完他们的解答,问一句:“我没听懂,你可以再说一遍吗?”或“谁听懂了?”这样,当这位学生再表达时,刚刚没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注意力也一定会转移过来, 4、课堂中不可或缺的表扬。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是很重要的,学生们只有有了对别人的认同,才会用认真的态度去接受别人的意见。课堂中教师采用语言表扬或小物质奖励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非常大。 5、学生学会了正确、合理的使用小白板。他们由最开始的乱涂乱画到最后的能把它做为一个学习汇报、展示自己的工具,并且期盼着每一节课都能用到白板,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因为班内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所以在课下时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例如我班的张浩同学,在班内是最后一名,那么我辅导他,并不是讲多么难的题,而是我只教他怎样列竖式,先是加减法,然后是乘法,最后发现他有很多时候六道题能做对四至五道,所以现在只要我要做数学作业他基本都会问:“老师,做笔算题吗?”我觉得对于他来说,这就是进步。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班超经营西域 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精选3篇)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精选3篇)导语: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模板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高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XX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XX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我用满腔的真诚全心投入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1、开学初,我就认真学习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情景材料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385299.html, 情景材料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作者:刘石平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03期 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许多老师习惯于“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把整理课本内容,透析知识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被动接受,思维严格限制在课本内,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情景材料教学法是由教师在课前提供教材以外的新情景材料,然后提出问题,辅之以教师的思维引导与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及独立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需要。 本人在复习《中国古代史》第15章《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这一内容时,首先用教学投影仪向学生提供背景材料:①唐大宗说:“昔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偏户乎?”②唐大宗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③投影反映唐大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大使的图画作品《步辇图》。然后指出,唐太宗对自己的民族政策自我感觉良好,对汉武帝和其他朝代的民族政策采取否定态度,那么,事实如何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学生带着探究的心理,独立学习,思考问题。之后提问1.唐太宗认为治理少数民族的上策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治安中国”、“绥之以德”。2.哪些史实是唐太宗“绥之以德”的表现呢?请学生把教材的有关史实归纳出来。3.唐太宗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以及“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他 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在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唐大宗的观点有些偏面,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在国力强盛的前提下为保护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解除边疆的威胁而进行的正义性、进步性战争,正是汉武帝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西汉才进入了最强盛的时期,其成就是显而易见的。而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在经营蜀国时就非常重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隋炀帝也曾多次派人到流球和西域,并非如他所说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4.结合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在鼓励学生争论和探究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认识:①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促成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②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上,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③要采取民族团结政策,同时对少数民族分裂势力进行坚决打击也是非常必要的。④内地的繁荣昌盛必然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①少数民族杰出首领和广大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高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20XX 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XX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

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高雪湘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并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乐于教学。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是新接任的班级,教学方式和辅导方法都是全新的。学生基础差,课时多,对我来讲,这学期是挑战,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为完本学期教学任务,这学期我首先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三年级教材特点为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期初工作计划顺利开展。三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好动,书写差、写作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做法 1 、深钻教材,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学生学习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光有好的学习习惯不行,还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抓质量的同时,注重了育人。 针对本班学生书写习惯差的缺点,我在班里评选出书写最认真的几位学生,不仅给他们奖励,而且把他们的作业经常在班里进行展览,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并对几位书写特别差的学生严格要求。这样,大部分学生的书写都有改观,书写较上学期进步了不少。天天的早读和下午的自习课,由于班干部年龄小,经验不足,不能协助老师上好自习。因此,我首先在班里留意培养得力小干部,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使小干部能在班里独当一面。然后,有小干部负责早读和自习时间。一段时间后,小干部就已经得心应手了,班级的自习课治理的井井有条,老师不在,也能上的很好。这样,不仅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进步,而且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其他学生也能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020年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山东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1、认真研究和制定:菏泽市教研室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必修一xx-9-1—9-26;必修二xx-9-27—11-7;必修三xx-11-8—xx-1-23;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组老师集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xx-9-1—10-6;必修二xx-10-7—11-10;必修三xx-11-11—12-30;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发表,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学期即将结束。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虽然工作很忙碌,但我却觉得很充实。为了迎来新学期的希望,让明天的工作更精彩,收获更多,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与大家来共同分享我的快乐、成长与烦恼。 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保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也不可能安下心来学习。由于三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好动,书写差、协作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本班学生书写习惯差的缺点,我在班里评选出书写最认真的几位学生,不仅给他们奖励,而且把他们的作业经常在班里进行展览,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并对几位书写特别差的学生严格要求。这样,大部分学生的书写都有改观,书写较上学期进步了不少。每天的早读和下午的自习课,由于班干部年龄小,经验不足,不能协助老师上好自习。因此,我首先在班里注意培养得力小干部,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使小干部能在班里独当一面。然后,有小干部负责早读和自习时间。一段时间后,小干部就已经得心应手了,班级的自习课管理的井井有条,老师不在,也能上的很好。这样,不仅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其他学生也能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无论多忙,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我会把学生带到远程教室去上课。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直观的教具,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爱上语文,主动的学习语文,开启了学生学习之门。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语文素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重视培优补差工作,使全班学生能共同协调发展。 上学期,我班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很差,平均分也很低,前景不是很乐观。本班学生成绩差异很大。高的很高,低的只能勉强及格。特别是李祥、王浩等几位学生,成绩更是令人担忧。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拔高优生,培养优生。让优生在掌握好本册语文知识的同时,鼓励这部分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积累。对待后进生,注意激励他们树立信心,多进行课外辅导,从基础知识抓起,课堂上多给他们创设发言、表现的机会,以此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在班级里精心安排学生座位,在放学回家后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这样,形成了先进帮后进,后进学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好的风气,全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高三历史教学得与失

高三历史教学得与失 巫艳丽 摘自:《河南省新乡铁高校园网》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摆在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也是我一直以来探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是我高三教学的得与失。 一、得: (一)夯实历史基础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近几年高考,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将课本读“薄”认真钻研课标及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搞清高考的思路和理念。二是将课本读通,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三是复习课要做到每节课,目标明确,课堂设问要有梯度和深度。学生探究性能力要落实到实处,学习方法要具体有效。四是选择练习要精心选择,做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总之老师要通过精心备课,课堂互动,阅读,练习思考等环节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理解和解答能力,使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框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应是在平时的理解和领悟上,不应建立在考前的突击、背书、猜题上。 (二)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教师要从学生角度看教学,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学生的眼光,触摸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选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职责,赏识学生的微小的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失败,学会让学生心里上感受到学习快乐与兴趣,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学生交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三)关注新课程改革,提升高考复习质量 1、关注新课改的课程理念,端正复习目标 由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多体现新课程理念,所以要在高三复习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例如:从人文高度认识历史,加强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各个民族以及人类历史命运,用这些观点加强对学生复习 2、关注课标的史学观点 近几年高考中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史学观点,因此在高三复习时要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对学生复习指导,让学生树立多元开放意识,理解世界历史发展多样性。例如:文明史观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文明史观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和个人对历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共10篇)

篇一: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闫杰 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三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渐进尾声,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历史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常让我反思,高三这一学期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们至今回味;现我将我的做法、得失拿出来哂哂。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 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学期初,我就结合以往高三辅导经验,按市统考要求,拟定了三轮复习计划,力争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逐步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 2.研究高考收集高考试题 12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 3.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4.团队协作备战高考 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 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二、学、练为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心应手。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 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有针对性地自编试题就非常重要和有用。这类考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与市诊断考试以及高考同步,试题形式与高考题相同,检测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在每一次诊断考试前准备多套,集中训练,效果很好。 3.考前强化训练高三的考试有点多,综合的月考、学科的单元考、专题考,似乎一个都不能少。但我认为学科检测在日常应减少一些,以增加学生阅读教材、领悟知识的时间。 三.心中有学生 1.赏识、尊重学生 与直属校比较,我们算是二流的学校;与理科生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三流学生。整理知识体系、记住该记的知识点、有不错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3-9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

第三单元第九讲 1.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而对此宋代历史学家认为,“太宗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不足为后世法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唐太宗执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确的民族政策②唐太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③宋代史学家民族观过于狭隘,认识比较肤浅④宋代史学家观点虽有点片面,但基本正确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A 2.右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5世纪景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唐代管辖此地区的机构应是 ()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黑水都督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高昌古城在今天新疆地区,唐太宗曾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答案:C 3.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的标志是 () A.唐太宗时,向唐纳贡 B.8世纪前期,唐设黑水都督府 C.大祚荣建立政权 D.大祚荣被册封为渤海郡王 解析:教科书对这一问题有明确叙述: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这标志着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答案:B 4.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图是“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这幅地图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边疆各族进一步发展,有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②边疆各族完全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 ③唐朝后期北部疆域已达长城以北地区 ④边疆各族一些政权是与唐朝中央政权并立的友好政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吐蕃所在的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元朝时期。图示中的“政权部族界”说明,唐朝时期的边疆各族政权如吐蕃等虽然与唐朝的关系比较密切、友好,但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答案:B 5.唐朝对外交往频繁,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日交往最著名的高僧是玄奘 B.日本向唐朝派出的留学生最多 C.新罗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D.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相互往来 解析:唐朝时期,中日交往中最著名的高僧是鉴真,玄奘是中印交往中最著名的高僧。向唐朝派出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以唐制为蓝本发起大化改新的是日本。 答案:D 6.1972年,郭沫若在《沁园春·雪》词的上阕中写道:“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笈,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其中空格中应填入的人名是 () A.法显B.玄奘 C.鉴真D.义净 答案:C 7.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对外交通相对发达 C.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解析:四个备选项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应是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对外交往是双向的,如果唐朝经济文化落后于世界,就吸引不了外国与唐朝交往,唐文化也不可能光照四邻。 答案:A

2020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0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xx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 20XX年8月,紧张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了。为确保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高考要求,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主要教一个文科班(高三18班)和一个艺术班(高三20班)。这个文科班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后进生较多,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下给其多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其水平能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进一步的进行深化。对于艺术班的教学,由于前半学期学生都在广州学习美术,有半学期没有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回校之后要提高效率,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 三、教学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研读考纲,突出主体、强化主干、注重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方法。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适当加强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研究考试说明,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讲究实效。 5、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B级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解决问题。例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针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今年采用二轮复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