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培养方法1

菌种培养方法1
菌种培养方法1

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污水处理,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污水处理,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污水处理(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 以上。

②碳源培养前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 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1.2.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由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因此,对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取,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同以防泵发生堵塞。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

1.3. 监测仪器准备

为配合生化调试,需对生化池中的COD(铬法)、溶解氧、pH值、细菌等指标进行监测。一般生化处理调试需配备以下监测仪器:COD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pH值测定仪、显微镜。

2. 调试阶段

2.1. 初期(3d)

①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

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投加到各生化池内。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 为准。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②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

③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根据需要补磷后闷曝。

④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2. 中期(4~7d)

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2.3. 后期(7~10d)

一般经过7~10d闷曝,生化污泥表现显淡黄色,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0%左右。通过镜检可发现有较多活跃的原生动物钟虫、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轮虫、线虫等,此时生化污水处理即可进入驯化及增负荷调试阶段。

增负荷调试一般以每2d增加五分之一的污水负荷进行。1周后基本可以全负荷运行。为平稳过度,增负荷全几天视具体情况可适量补充些地脚面粉作为碳源。

2.4. 调试条件控制

生化调试期间,曝气强度原则上应结合水中溶解氧类控制气水比,一般好氧区溶解氧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3mg/L,兼氧区控制在0~0.5mg/L。

其它监控指标主要有COD,生物相、pH值、污泥沉降比。取样分析频率为调试初期一般4h取1次样,中期6h取1次,后期8h取1次样。

3. 调试注意事项

生化设施的调试,有以下几点须特别注意。

①设置化料池及配备物料输送系统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是必要的。

②投加的污泥需尽可能化开,避免垃圾进入生化池,降低污泥使用效率。

③在投加大粪时需做好垃圾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进入输送泵,否则极易引起输送泵的堵塞。

④需随时掌握生化池内的COD及溶解氧变化情况,及时补充碳源和调整供气量。

⑤调试期间生化池pH值最好控制在7~8.5之间,发生异常及时寻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4. 结论与说明

在调试过程中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般来说整个生化调试过程可在1个月内完成。

此外,以上生化调试结论适用于鼓风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装置,对于其它形式的生化处理仅供参考。

在调试开始时,注入生化池的水应为当前需处理的污水而非用清水更合适,补磷应用KH2PO4为佳。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

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

菌种培养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 第一节灭菌技术 一、干热灭菌 1.1、灼烧灭菌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两个步骤:点燃火源灼烧2~3次。具体操作如下: ①点燃火源 一般使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点燃酒精灯或煤气灯。 ②灼烧2~3次 一般右手持待灭菌的器具,在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灼烧2~3次。 【达标标准】 灭菌后的器具干燥,所有的微生物被杀死。 【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火源,防止失火。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灼烧时应用火焰的外焰 ②主要用于实验室接种针、接种环、试管口和玻璃棒等的灭菌。涂布平板用的玻璃棒也可在蘸有乙醇后进行灼烧灭菌。 【相关知识】 干热灭菌的原理: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1.2、干热灭菌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五个步骤: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具体操作如下: ①装入待灭菌物品 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热干燥箱内,关好箱门。 ②升温 接通电源,拨动开关,打开电热干燥箱排气孔,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绿灯亮,让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关闭排气孔,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的160~170℃,则需转动调节器使红灯再亮,如此反复调节,知道达到所需温度。 ③恒温 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恒温2h。 ④降温 切断电源,自动降温。 ⑤开箱取物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2、培菌法:?(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

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

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 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

香菇菌种生产的方法与步骤

香菇菌种生产的方法与步骤 (一)母种生产培养基的配方选择 一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6~23克,水1 000毫升。氢离子浓度1 000~10000纳摩/升(pH5~6),用于分离、培养菌种。 二是PDA改良培养基(甲):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KH2PO4)2克,硫酸镁(MgSO4)0.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灭菌后氢离子浓度3163~10000纳摩/升(pH5.0~5.5),用于培养、分离菌种。 三是PDA改良培养基(乙):马铃薯(去皮)200克,麸皮或米糠50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克,灭菌后氢离子浓度3163~3981纳摩/升(pH5.4~5.5)。 四是PDA改良培养基(丙):心材木200克,细米糠(或麸皮)100克,硫酸铵1克,麦芽糖(或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 000毫升,灭菌后氢离子浓度3163~10000纳摩/升 (pH5.0~5.5),用于分离菌种。 五是麦芽浸膏、酵母浸膏、琼脂培养基(MYD):麦芽浸膏3克,葡萄糖10克,酵母浸膏3克,琼脂20克,蛋白胨5克,水1 000毫升(用于菌种培养)。 六是麦芽浸膏、蛋白胨培养基(MPA):麦芽浸膏20~25克,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水1 000毫升(用于分离、培养、保存菌种)。 上述6个培养基配方中,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配方应用最普遍。在此着重介绍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与步骤: 1.制备培养基的操作程序 选择优质马铃薯,去皮或挖去发芽眼,削去发青皮,切成薄片,称取200克,置于钢精锅,加水1 000毫升,煮沸后小火保持30分钟,趁热用8层纱布过滤后放人有1 000毫升刻度的量杯(或量筒)中,补充水到1 000毫升,倒回钢精锅,加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再加葡萄糖,再补水至1000毫升,用玻璃棒搅均匀,趁热分装试管,或装入三角瓶备用。 2.分装试管 将配制好的PDA培养基,趁热(60℃)倒人事先准备好的量杯或玻璃漏斗,分装试管。每支试管装培养基为管长的1/4,培养液不可贴附管口内壁,如有沾附物必须揩拭干净。 3.做棉塞 取适量棉花做成较紧实的棉塞,塞入试管约2厘米左右,外留1厘米,紧贴试管内壁,松紧度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最新版】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 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污水处理,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污水处理,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培菌时期-污水处理(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调试阶段 1、初期(3d) 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投加到各生化池内。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为准。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

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 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根据需要补磷后闷曝。 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中期(4~7d) 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3、后期(7~10d)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微生物菌种保藏对于微生物菌种的研究和利用至关重要。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目前国际国内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冻干燥法、80℃冰箱冻结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各种菌种保藏方法都有详细的步骤说明。 定期移植法 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 培养基制备 1.1 器皿准备 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 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 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

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 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 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 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 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接种 2.1 斜面接种 2.1.1 点接 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 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1.3 稀波状蜿蜒划线法 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之”字形线。适用于易扩散的细菌,也适用于部分真菌。2.1.4 密波状蜿蜒划线法

污水处理好氧细菌培养规程

污水处理好氧细菌培养规程 一、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 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 、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大粪及淀粉、氮源:尿素、磷源:普钙Ca(H2PO4)2),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二、培菌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曝气时间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排水参见7。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碳源、氮源、磷源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三、活性污泥的驯化(调试)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氮源。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氮源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氮源。同步监测出水CODcr 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

某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

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污水处理,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污水处理,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污水处理(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1、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1.1.1 污泥准备 对于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高浓度,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中等,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1.1.2 碳源培养前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

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1.2.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由于调试期间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调试无污水进入,池内污水流动性较差,为提高接种速度,需要将污泥及补充碳源尽可能均匀地输入各生化池内。因此,对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输送系统,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调试效率是必需的。根据经验,物料化制池宜设于地下,池内设空气搅拌装置,池容积一般在20~30m3。池内分二区,一区为化制区,该区需设置物料化制及初级垃圾清理装置;二区为输送取,设置潜水泵或液下泵,同时在泵周围设置垃圾同以防泵发生堵塞。输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软管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投加料点位置。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设置一个消火栓或供水管,用于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时供水。 1.3. 监测仪器准备 为配合生化调试,需对生化池中的COD(铬法)、溶解氧、pH值、细菌等指标进行监测。一般生化处理调试需配备以下监测仪器:COD 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pH值测定仪、显微镜。

生活污水培养菌的方法

生活污水培养菌的方法 1、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液位控制器,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O级生物池分为两级,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清水池后经机械过滤器过滤后排放或回用。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2、处理效果: 处理设施 进水水质 (mg/L)出水水质 (mg/L) 去除率 (%) 排放标准 (mg/L) 系统包括: 格栅 污水调节池 厌氧池 接触氧 化池 消毒池 BOD5:150-250 CODcr:200-400 SS:200-400 ≤20 ≤100 ≤70 ≥95 ≥85 ≥70 BOD5:≤20 CODcr:≤100 SS:≤70

本工程处理的污水,究其BOD/COD值在0.5以上,属可生化性较好,因此采用A/O/O生物接触氧化+消毒工艺,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3、设计、施工范围及服务 (1)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设计范围为: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备、电气与自控、通风等专业的全部内容。 (2)施工范围及服务 a、污水处理站中的所有土建构筑物由业主负责组织施工。 b、处理站的总进、出水管道由业主负责施工。 c、总电源由业主负责接至控制柜。 d、污水处理设备及设备内的配件均由我公司负责提供。 e、我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的调试,直至合格。 f、我公司免费培训操作人员,协同编制操作规程,同时做有关运行 记录。为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4、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服务区现状,新建污水处理装置在施工期、运营期尽量不影响高速公路和服务区的正常营运; (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及管网,降低投资规模和成本; (3)本项目的实施,选用国内先进的、有代表性的设备,较成熟的技术、工艺方案; (4)处理后净化水可考虑循环使用,减轻处理负荷,降低运行成本,

菌种活化方法

低温保存管(cryo tube)中之一般菌种临时存放及活化 A. 低温保存管之临时存放及解冻 1. 低温保存管(cryo tube)应存放于-20℃ ~ -80℃之低温条件下。 2. 准备 37℃之 70﹪(V/V)酒精浴槽(只能在电气水浴槽中改放酒精,不可以火加温,以免危险;若以 37℃水浴取代,应避免水中微生物污染),其中事先安放小试管架(可放置 cryotube 之大小),液面不可高达管塞。 3. 将 cryotube 从低温保存条件中取出,置于 37℃浴槽之小试管架上。 4. 不断轻微摇动 cryotube,液面不可高至管塞,直至结冰完全溶解(约需 2 分钟)。 B. 菌株活化: 在无菌操作下 1. 用无菌微量吸管,从已溶解之 cryotube 吸取 50 ?l(或 1 ~ 2 滴)之菌液,滴入固态指定培养基(培养基编号及温度示于菌株订购单)某一边缘附近,以划线法接种于培养基。 2.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指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C. 划线法 1. 手持金属接种环,用酒精灯将接种环(共约 5 公分)烧至火红,并不断来回烧烤金属固定杆之前约 10 公分,等待约 10 秒钟,将接种环前端轻触培养基边缘凝胶(无菌体部份),待接种环完全冷却后,以环沾黏菌滴,由培养基边缘向中央轻轻横划紧接的并行线,直到涵盖 1/3 培养基为止(I 区)。 2. 灼烧接种环,待数秒冷却后,旋转培养基自 I 区涂布的边缘再横划数条线到未接种的区域(II 区)。 3. 重复 2. 的动作完成 III 区与 IV 区。 4. 灼烧接种环,将接种环归位。 D. 图示 (1)金属接种环

(2)平板划线法 冷冻干燥管之开管说明 下列步骤请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1、以沾有70%酒精的棉花,擦拭外管,在火焰上加热外管之尖端。 2、滴数滴无菌水于加热处,使外管破裂,再以硬棒敲破尖端。 3、取出隔热纤维纸和内管,以灭菌过的镊子取出内管之棉塞。 4、( a ) 适用于细菌 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 ml指定之液体培养基,滴入内管内,并轻微震荡(可用该吸管协助),直到均匀悬浮。 ( b ) 适用于霉菌、酵母菌 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 ml无菌水,滴入内管内,待干燥粉末溶解后,以无菌吸管吸取并滴入约含有5ml无菌水之试管内,轻微震荡使其均匀后,静置30至60分钟。 5、取0.1-0.2 ml之菌体悬浮液于指定的平板培养基上,做划线分离培养或做成一系列之稀释,用无菌L型玻棒均匀涂抹,以检验菌种之纯度及活化情形,而剩余的菌体则全部移入指定的液体培养基内,并依指定的温度培养之。 6、某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迟滞期 ( lag period ) 较长,必须等培养二倍时间后才能长出,且再经过一、二次继代培养 (Subculture) 后才能正常生长。经过以上的努力后仍培养失败,才视为不能活化。 7、若菌种未能活化,或活化之菌落有疑问时,请于收到菌种之一个月内,以问题菌株反应单传真至本中心,即进行处理。

污水处理细菌培养规程有接种污泥

污水处理细菌培养规程有 接种污泥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污水处理好氧细菌培养规程 (有接种污泥) 一、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大粪及淀粉、氮源:尿素、磷源:普钙Ca(H2PO4)2),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二、污泥驯化(调试)阶段 1、初期(3d) ①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适量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投加到生化池内。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 mg/L为准。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Ca(H2PO4)2(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微生物菌种操作方法汇总

常用的几种微生物接种方法 接种细菌应用接种针(环)来沾取细菌标本,进行接种。接种环与接种针为用白金丝或合金丝所制,亦可用电炉丝代替,因它能耐高热且散热快,便于接种前后通过火焰灭菌(整个接种环烧红即达到灭菌目的)。在使用接种环时一般用右手持笔式较为方便,左手可持培养基进行配合,其接种程序可分为:灭菌接种环→稍冷→沾取细菌样品→进行接种(包括:启盖或塞、接种划线、加盖或塞)→进行接种环灭菌等五个程序。不同培养基,接种方法也不同,分述如下: 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 是将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技术,其目的是将混有多种细菌的培养物,或标本中不同的细菌(病原菌与非病原菌)使其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或分离出单一菌株,便于识别鉴定。平板划线接种方法较多,其中以分段划线法与曲线划线法较为常用。 (一)分段划线法 平板分段划线(左)及培养后菌落分布图 本法多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方法是以接种环沾取少许样品先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一角作为第一段划线(划线时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呈45度角),然后将接种环置火焰上灭菌,俟冷(可接触平板试之,如不融化琼脂,即已冷却),于第二段处再作划线,且在开始划线时与第一段的划线相交接数次,以后划线不必再相接,待第二段划完时,再如上法灭菌,接种划线,依次划至最后一段,灭菌接种环。这样每一段划线内的细菌数逐渐减少,即以获得单个菌落,划线接种完毕,盖好平皿盖,倒置(平板底部向上)于37℃温箱中培养。 (二)连续划线法:此法多用于接种材料中含菌数量不太多的样品或培养物。方法是先将样品或培养物涂于平板表面的一角,然后用接种环自样品涂擦处开始,向左右两侧划开并逐渐向下移动,连续划成若干条分散的平等线。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1)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生化段需要用到哪些微生物菌种?目前市面感觉比较好用的是甘度污水处理菌种,比如甘度复合菌种、甘度反硝化细菌、甘度硝化细菌等;这些菌种都可以去除什么指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甘度复合菌种、甘度反硝化细菌、甘度硝化细菌污水处理常用菌种培养方法? 具体污水处理菌种对应的功效介绍: 1、甘度复合菌种:降解COD/B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统快速启动。 复合菌种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复合菌种是一个复合型菌种,属于兼性菌种,主要成分硝化细菌属、反硝化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同时应用于新老系统启动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甘度硝化细菌:主要降解氨氮 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细菌是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属于好氧菌种,主要应用于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组成。 3、甘度反硝化细菌:主要降解总氮 总氮的去除所用的细菌是反硝化细菌,属于厌氧菌,主要应用于厌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科等等。 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含氮有机物(有机氮)在有氧货无氧环境中被氨化为氨氮,改部分污水进入有氧的处理构筑物后,在亚硝酸细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转化为硝酸盐氮,为后续反硝化提供准备。 控制条件: 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间,溶解氧低于0.6mg/l硝化过程将受到较大抑制, 2、水温:硝化菌比较合适的水温25~35℃之间。通常低于5℃时,细菌的活性会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难发挥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最佳的PH值7.5~8.5之间 4、底物浓度: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好氧菌,底物浓度对于硝化菌不是其生产的必要因素。 5、污泥龄:需要保证好氧系统的微生物有足够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浓度,通常将污泥龄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阶段 反硝化阶段:承接硝化段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其进行反硝化反应,使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水体。 PH值:反硝化过程合适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当,将影响反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及

污水处理微生物硝化菌种

微生物污水处理硝化菌种 硝化菌种- GANDEW-DEN 硝化细菌统归于硝化杆菌9个属:硝化杆菌属、硝化刺菌属、硝化球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球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共14种,除上述9属外还有另外2属(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亚硝化弧菌属共20种。 硝化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即亚硝化(氨氧化)和硝化(亚硝酸氧化),分别由两类化能自养微生物完成,亚硝化细菌进行氨的氧化,硝化细菌完成亚硝酸氧化。 GD硝化细菌是由5个属共27种不同的硝化细菌组成的复合菌系,所以可 以在不同的污水水质中选择性的筛选驯化出合适的硝化污泥,适用面及其广阔。 成分分析: 1.主要菌珠为硝化杆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 2.性状为牙白色粉末状。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各种二级处理工艺中好氧处理阶段,广泛应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厂、屠宰废水、养殖场废水、焦化废水、制革废水、印染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氨氮废水处理。 功效分析: 1.高效将氨氮先氧化成亚硝酸氮再氧化成硝酸氮; 2.加速污水中的污泥沉降,增大污泥絮体颗粒,调整污泥絮体结构; 3.选择性筛选出合适的特异性强的硝化细菌,从而缩短驯化时间,增加硝化效率。 4.可与反硝化系统联动,形成共生互补作用,提高系统脱氮能力; 5.有效抑制病毒、病菌与寄生虫; 6.针对藻类过度繁殖的水体,能够大量消耗氮素营养,切断藻类氮素营养,抑制藻类繁殖,有效净化水体与良好水色; 7. 大自然中筛选出的菌种结合顶尖驯化技术,繁殖迅速,应激能力强,能因应恶劣环境自然进化;

8.在好氧及缺氧条件下均可进行硝化反应,其中缺氧硝化效果较弱。 方法用量: 1.使用量:按好氧构筑单元有效容积800ppm-1000ppm,投加比例可以依污水情况适量增减。其中河道治理和市政污水投加比例一般控制在100ppm-300ppm。 2.按照1:6比例和污水溶解,投加到好氧段池体中,曝气量控制在溶解氧达到 3.5-4左右,经过24小时,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并进行繁殖,达到活跃状态。 3.建议采用阶段式调试进水,以减小对微生物之冲击,运行初期打开正常进水量的1/3,后期逐步增加水量直至满负荷运行,时间一般为两周。如进水量设计负荷偏小,则可一次性全开。 4.监测与调适系统运行,约30天后查看系统是否稳定即可。 使用参数: 经测试表明,以下物理和化学参数对细菌成长最有效: pH值:作用范围为6~9之间,最佳使用范围在7.8~8.2之间。 温度:作用范围在10℃~35℃之间,最佳作用温度为25-30℃。高于40℃会导致细菌内酶的变性;低于10 ℃时,细胞生长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溶解氧:在污水处理中的反硝化池,溶氧量为0.5毫克/升以下。 盐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适用,最高可耐受35g/L的盐度(以氯化钠计)。 抗毒性:可以较有效地抵抗化学毒性物质,包括余氯、氰化物和重金属等。当受污染区含有杀菌剂时,应预先研究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应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同时不要与有毒物品一起存放。接触产品后,应用热肥皂水将手洗净,以避免吸入或接触眼部; 2.在推荐的储存条件下,保质期为2年; 3.受污染区含有杀菌剂或其他有毒试剂时,应预先研究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 4.特殊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水质中存有大量毒性物质、不明生物体、浓度过高等。

电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菌种培养技术方案

布连电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菌种培养技术方案 概况:生活污水=1200m3/d 1、所需材料: 一个营养投加罐PE桶(容积:200L),环冠污水处理专用菌种NGHB03 50KG 、环冠絮凝菌NGHB06 50KG ,(有效活菌数≥5.0×109cfu/g),白糖或红糖100kg. 维生素C,B1,B2,B6各2瓶,小型的供氧机一台。 2、.环冠菌种的初步驯化及投加方式 对于有毒或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用工业废水驯化。在培菌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量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 ⑴.高效菌种的驯化:利用营养投加罐,把营养物质(糖分5KG,维生素C,B 1 , B 2,B 6 各10粒)溶解在营养投加罐中(溶解液体用待处理污水或已凉晒1-2 小时的自来水,可选择每次加洗米水10L)。 ⑵.把环冠污水处理专用菌种2KG ,环冠絮凝菌NGHB06 2KG,投加至营养投加罐, 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⑶.培养驯化8小时(注:培菌液最好能曝气4小时,因为本制剂浓度高,细菌 是孢子状态,加氧和搅伴有利于驯化,加速驯化过程)再缓慢投加进生化池(投加时间约在1-2小时,一级生化投加培菌液的40%,二级生化投加培菌液的30%,三级生化投加培菌液30%)。 ⑷.重复操作步骤⑴至⑶(使用量以步骤⑵备注为原则),一天使用二次,重复使用7-10天。(12小时为一个周期)

培菌菌种投加示意图 3、驯化 驯化是在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 在污泥驯化过程中。污泥中的微生物发生两个变化,其一是能利用该废水中有机200L PE 桶 5KG 糖分 维生素C ,B1,B2,B6各10粒 生活污水200L NGHB03,NGH06 2KGg 曝气 驯化8小时 均匀投加至生 化池 注:1.红色框内为菌种驯化周期,每天投加2次(12小时一周期)。 2.培菌液最好能曝气4小时,因为本制剂浓度高,细菌是孢子状态,加氧和搅伴 有利于驯化。 3.本生物制剂是兼性好氧复合菌种,可适应不同环境。

活性污泥菌种培养复习课程

活性污泥菌种培养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

废水菌种培养方案

菌种培养方案 一、调试准备工作 1.1工程概况的掌握 调试人员应熟悉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说明书并认真阅读,了解工程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废水处理水量; 工艺进水的水质及特点; 排放标准; 工艺流程及流程简介; 主要构筑物、设备尺寸; 主要工艺、电气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等; 熟悉整个处理工艺的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主要自控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位置等。 1.2明确工作内容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单个设备的带负荷试车,调试单个设备的运行部件,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第二,整个处理工艺的联动调试,包括各处理单元运行参数的综合调节;第三,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第四,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第五,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并建立生产运行制度和日常监控机制。 1.3熟悉工程特点 调试人员首先了解工程特点,对此项工程中的人、财、物要有所了解。另外还对于工程中所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的性能事先有所了解,并与供货商及时沟通,对于设备的性能等做到心中有数。 1.4准备调试记录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艺状况做相应的记录(即工作日志)。一方面可以和理论预测值相互对比,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控制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工期延误。 通过计算结果和现场观察确定目前的工艺状况,再根据理论和经验,通过调节相应的可控制参数如流量、曝气量、pH值、膜系统操作压力、膜工艺预处理药剂等,使膜处理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调试过程中的监测项目有:COD、pH值、氨氮、SS、BOD5、微生物显微镜观察。 1.5联系接种污泥 该工程调试拟采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经过脱水的污泥为接种污泥。 二、调试程序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工程调试工作主要包括:生化系统工艺调试(接种、启动、调负荷)、试运行等方面,根据初步预计,调试工期约为230天达到试运行条件,然后进入试运行。 调试工作按如下程序进行: 1)水解酸化池启动与调负荷(15—50天); 2)SBR生化池启动与调负荷(25—70天); 3)高效生物反应器启动与调负荷(20—60天); 4)BAF池启动与调负荷(15—50天) 三、调试内容与调试方法 3.1各反应池工艺调试 在清水联动试车正常经确认后,开通废水进水管道,使废水进入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工艺总调试。与此同时正式取样、化验、分析,得出各采样点水质分析指标后,确定水处理效果;当总出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完成调试任务。工艺调试总的原则是逐级、单座调试。系统开始调试前,对废水进行水质监测具体指标有:CODCr、BOD5、NH3-N、pH值等,水质监测后方可开始整个系统调试。 1)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