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冲击波及了校园,波及了家庭,自然也波及到了儿童,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日趋尖锐。其中存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已占了不小比例。我校注重辅导、关爱留守学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在辅导中的一些体会。

一、案例:

刘某某,男,11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无谓,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顶撞老师。

二、分析:

在刘某某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多在外打工,俩兄弟独立生活。就是因为长期的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孤独、脆弱、敏感,人际关系冷漠。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和协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友善的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动心理素质持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

三、辅导过程

1、心灵沟通,感受爱。

对于刘某某这种聪明却自尊心极强的学生,他在很多事情的是非是分的清楚的,他的心理表现的孤傲、冷漠、无谓、懒散都源于对现存的人际关系中感受不到爱,使得他有点厌恶这个群体,甚至自己。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刘某某的内心缺乏爱就像内心黑暗似的,对什么事情也不在乎。所以,我们采取了和他心灵沟通,让他慢慢感受到爱,以至于他爱自己,爱这个群体。根据他家离学校较近,我们经常到他家家访,而且每次的家访都主要是问他在家的生活情况,并和他哥哥沟通他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鼓励哥哥多表扬他,并把好的消息多向他爸爸汇报,让刘某某多和爸爸电话联系。在学校,对于他的缺点,考虑他的自尊心,我都不会当众批评他,总是利用单独谈心的方式迂回的指出。课堂上往往利用其他同学的热心、阳光、关心班集体的闪光点,扩大化暗示这种的行为是非常令大家喜欢的,特别是老师。对于聪明的刘某某,不需要说得太白,往往这样的暗示他心是最清的。

2、榜样规范,定位爱。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在一个班集体里,要有一定的规矩来规范人的行为,可对于类似刘某某的一些问题学生,榜样规范是最好的规矩。刘某某看似对任何事情冷漠、无谓,给人很孤傲的感觉,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渴望爱,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仅仅他用冷漠、无谓、孤傲来武装自己,怕自己受伤而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针对情况的特殊性,虽然刘某某对班集体的事从来都是漠不关心,可我一直还是给刘某某一个班干的职务,用班干的榜样规范他,让他很好的教育好自己的思想,从而影响教育别人,定位爱。记得一个事例:学校兴起打乒乓球活动,五年级的男同学要求和我们六年级的男同学打比赛,班里就数刘某某和张某技术最强了,可俩人前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小碰撞而打起来,班主任教育的时候,俩人依然是愤愤不平,对此,班主任很严厉的批评了他俩。这次的比赛,刘某某明确说不参加,我明白他就是心胸狭窄,自尊心受挫,对班级缺乏责任感,如果强迫肯定适得其反。对此,我先采取不处理的态度,任由班长组织。在同学们的议论纷纷和鄙视中,刘某某伪装得是毫不动容,就在比赛前一天的体育课上,我邀请刘某某和我打乒乓球,在打球过程中,我对刘某某的球技持续的实行表扬,刘某某倒是有点羞涩。结束的时候跟他实行了一次谈话:“刘某某,其实你在老师心里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很有运动细胞,你也很爱运动,虽然这次比赛你因为一些个人因素不参加,老师不责怪你,也不强迫你,老师宁愿我们班输了,也不愿意令你心里不痛快,但你必须学会宽容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是因为在意你,佩服你的技术才会在语言上议论你,如果大家都不放你在心上,就会忽略你,不可能有议论一事,作为一个班干,你要懂得定位爱。输就输吧……”。第二天刘某某却像变法似地,跟班长说:“我也参加,别让那些女同学老嚼舌根。”在场上,很卖力,我们班以大比分赢得了比赛,女同学议论说刘某某还真像个男子汉的样,他却是一脸不屑,我向他投以一个赞赏的眼神,他不好意思的笑着跑回教室了,之后像没事似地。但是,我明白,他的这“不好意思”和参与都能折射出他心里有了爱,能准确定位爱。

3、心理暗示法,伟人高尚情操熏陶。

对于这类心高气傲的学生,直接指出他的不良行为,这样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先找他谈话,表扬他的数学思维很好,很多难题都能解决,作文写得也很不错,他感觉羞涩,可我明白他打心里高兴。我向他推荐了《宋庆龄的故事》,问他:“你能很快读懂这本书吗?并读后写出宋庆龄的品格,让你向同学推荐这本书。”他看了看封面,很肯定的说:“小菜一碟。”一周后,他拿着读书笔记来了,我发现他的读书笔记上写到宋庆龄爱国、爱学习、关心同情他人、尊重他人……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又重点针对宋庆龄同情他人、尊重他人

实行了交流。他的脸色流露出他内心感受,他明白我的暗示。以后的几天,我发现他变了,对一些同学向他求解数学题的时候,不再是冷漠、傲气的拒绝,对老师也不再顶撞。真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慢慢的疏导和教育,让孤傲的他和班级有了汇集点。

4、制造与同学相处的机会,让傲雁归群。

要使得一个人对集体有热情,不傲慢、不冷漠,不但仅是让他明白老师是爱他的就充足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这个集体他有份,其他同学也爱他,能和同学好好相处。对此,班集体的所有活动,我都安排他是组织、策划人之一,让他多和同学沟通、交流、相处,在持续的争辩、矛盾、化解中慢慢感染彼此,他总是在推脱和不屑中慢慢从强迫接受演变成乐意接受。相处中培养他懂得包容别人,他人理解他,让他在磨砺中感悟“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四、初步成效:

经过心理疏导和协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友善的与家长、老师、同学交往,心理逐步健康起来。

五、体会: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甘甜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留守在我们周围的学生需要你我的关爱,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像拥抱亲骨肉一样拥抱“留守儿童”,用无私的关爱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深入浅出的道理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语重心长的教诲树立起他们人生航标,成为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管、难有人帮。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个案基本情况: 王强(化名),男孩,11岁。该生上学期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年级前茅,而且品质优良。但在四年级下学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性格也一反常态。不仅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且做作业也很懒惰,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不交。下课后还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女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二、家庭走访探究: 过家访得知:王强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因关系不和虽未离婚,但已分开好几年了,他们都还是在王强他三岁时回来过。现在是由76 岁的奶奶照顾。与其交谈,奶奶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自从今年春节,他的爸爸一个人回来后,不知咋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也很少做作业了,每次叫他做作业,不是说老师没有布置,就是说在学校已经做了。

三、个案原因分析: 根据王强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小沉强缺少关爱,缺乏自信。主观上,小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因为小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且关系紧张。尤其是小强偷听到爸爸与奶奶的谈话,知道爸爸这次之所以是一个人回来,是因为妈妈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才使他精神一蹶不振,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沾染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这一切又直接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小强不但不以它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所致。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沉强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或城市里的亲属或孩子自己独自生活的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个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个案背景: 小明(化名)是一个12岁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由外公外婆照顾。他因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注意,表现出自卑、孤独、压抑等心理问题。他在学校中表现得比较沉默寡言,交流能力较差,经常因为小事而愤怒。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常常被人孤立和排斥。 教育目标: 1.提高小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帮助他建立积极阳光的人际关系。 3.教授他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 教育措施: 1.个别心理辅导:为了了解小明的内心世界和问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通过聆听、倾诉、关心和理解,帮助他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体系。心理辅导可以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进行,确保他能够适应和接受。 2.心理训练课程: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训练课程,以提高小明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抗压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冲突解决和积极心态训练等。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讨论等互动方式,帮助小明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巧。

3.家庭教育工作坊:与小明的外公外婆和其他关心他的亲属开展家庭 教育工作坊。通过提供父母教育知识和亲子沟通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更 好地理解并与留守儿童建立亲密关系。家庭教育工作坊可以提供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帮助家庭成员获取实用的育儿经验和技巧。 4.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助小组:组织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参加互助小组 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小明可以与其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儿童建立互助和支 持的关系。小组活动可以包括分享故事、解决问题、合作游戏等形式,以 提高小明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效果评估: 1.通过定期与小明的个别心理辅导和家长会谈,了解他的心理健康状 况的变化。 2.观察小明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与情绪反应变化,以评估他是否在 课程和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成长。 教育效果与改进: 1.小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所提高,可以更主动地进行社交和与同学 交流。 2.在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的互助小组中,小明获得了情感支持,并建 立了愉快的人际关系。 3.小明在冲突解决和情绪调节方面取得了进步,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 压力和困难。 改进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教育反思 蔡甸区陈家学校:祝军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理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比较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如果在教育实践中,不及时的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这样一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我校是蔡甸区西部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9个班级,共有学生26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多数。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这个班学生有三种:一是家离校较近,就住圩镇的,父母在家做生意的占10%;二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占40%;三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寄宿在亲戚家的的留守儿童占50%。其中单亲家庭占18%。担任这个班的教学真是感到无比的辛苦。不仅是因为学生常规差、成绩差,而且还有一些“问题小孩”。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大多数是留守孩,并且这么小,就离开了父母。在心理上,他们缺乏安全感,内心没有依靠,感到比较孤独、胆怯,尤其是学习压力更令人感到焦虑,还有在人际交往和遇到学习、生活困难时,他们心理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个案例和教育反思。 案例

“我当官了”班里小A,家境较好。但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他也没少被家长打骂,但都无济于事。其英语、数学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语文成绩中等。由于爱贪玩,写字速度慢,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因此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破罐子破摔。老师拿他没办法。一次,笔者在日记本上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日记(其实他很少按时交日记)“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还没到家的我,边跑着边喊着。“当了什么官呀,看把你喜的?”“课代表吗?还是……”妈妈迫不及待的问道。“你猜!”我故意卖官子。“语文课代表?”“不是。”“劳动委员?”“不是。”“值周班长?”“也不是。”…..妈妈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说,“我猜不着。”我自豪地说:“我当上‘室长’啦!’“那有什么了不起呀,我还以为是多大的官呢”我不服气地说:“室长难道不算‘官’吗?”妈妈连声说“是!是!”,我得意地笑了。 教育反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小A当上了室长,竟然让他如此的激动不已。由此,我想在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弱势群体中,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地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小A,这篇日记写得好,很有真情实感,并在全班读了他的日记,他更是格外的兴奋。课后,我和他约定,“只要你日记好好写,平时作业按时交,有三次语文成绩达到优秀,我就让你当语文课代表。”他高兴地说:“我一定会努力。”后来,他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尤其是语文学科。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留守少儿心理健康案例剖析及教育初 探 留守少儿心理健康案例剖析及教育初探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初中,跟着我国乡村节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停扩大,在我们身旁出现了一群特别的集体——留守少儿,这群少儿父亲母亲在外打工,缺乏大人的关爱,感情缺乏因此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乡村留守少儿是一群“感情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少儿在幼年期间假如没父亲母亲的教育、抚育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遇到影响,除了遗传要素外,感情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品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歪曲和变形,对少儿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伏的,大家一般不易觉察,其实造成了好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少儿和父亲母亲在家的少儿,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别明显。留守儿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觉、人生理想、协作求援、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阻碍的比率呈显然上涨趋向。这使乡村留守少儿教育问题日趋突出。我在乡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种少儿,亲自感觉到教育这种少儿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联合两个详细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少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领会。

案例1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刘彬,男,十六岁,2008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当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认识到他不单是个留守少儿,仍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余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常常迟到或逃课。坏习惯也许多,交友不谨慎,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出错后不敢肩负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嘴。他也不可以接受老师的责备和同学关系紧张。 二、案例家庭背景检查 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交流,同时我也想认识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展开工作。在经过与其监护人的讲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别的出身。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以后他母亲也改嫁异乡,孤傲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听话,自然获取父亲母亲的喜爱,但他总感觉挨打挨骂的不过自己,感觉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此心理失衡。他感觉自己可怜没人喜爱,因此自卑,甚至自轻自贱。他率性,爱发性情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裸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调,不是拳打就是脚踢,并且紧抓不放,一出错就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留守儿童是经济变革中必然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的农牧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 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

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与对策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绝大多数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已经占据教育的先机,这些在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身边萦绕着爱,他们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成长;但是对于一些家庭环境特殊的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就可能存在着缺失,所以他们所受的教育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关注这些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是我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注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心理行为有了问题,会表现在各方面,从而引起与他密切接触人的注意。作为一线的老师,一定要重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采纳,不能置之不理,就这样,XX 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孩子。大班才从乡下转来,父母又因外出打工把他寄养在大伯家,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大伯大妈带。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画面一: 孩子们排队去洗手时,全班小朋友都去了,他还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我走到他跟前温和地对他说:“你快去排队洗手吧! ”他这才慢慢起身,来到自来水龙头旁边,看着小朋友你争我抢地洗手,悄悄地躲在了一边,不敢靠前,等所有的小朋友都洗完手,他才慢慢地、很小心地走到自来水龙头边, 洗手时,他的手在水中泡一下就回到位子上。 画面二: 跳绳训练的时候,孩子们拿着绳子一到楼下,便开心的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的练跳绳,XX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XX,你怎么不跳绳啊?要认真练习的呀。”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没过一会儿,眼睛里就含着泪水了。我蹲下身去,看着他,问到:“你是不是还不会?”。XX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我摸摸他的头,说:“不会老师也不会怪你的,很多小朋友现在也不会,练练就会了。”他拿手臂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拿着绳站在那。 画面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因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从心理学讲,小孩在幼年时期如果没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的性格、个性会受到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觉,其实造成了很多无形的损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击性、抑郁性和协调性上差异显著。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农村中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到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我将结合两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我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案例1 一、案例学校表现介绍 刘彬,男,十六岁,20XX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时,我担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仅是个留守儿童,还是个问题学生,他身上的问题颇多。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其他同学玩扑克牌或睡觉,会经常迟到或旷课。坏习惯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会上问题青年有交往;不讲卫生,衣服很脏头发乱蓬蓬;爱吃零食,还有点小偷小摸。犯错后不敢承担就选择离家出走,或与亲人顶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关系紧张。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该生在一次违纪后,我电话通知他的监护人来校沟通,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该生在家的表现,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通过与其监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该生特殊的身世。刘彬的父亲在他年仅四岁时就病故,后来他母亲也改嫁他乡,孤苦无依的他就寄养在大伯、大妈家。大伯家已有俩闺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爱,但他总觉得挨打挨骂的只是自己,觉得大伯大妈不爱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觉得自己可怜没人疼爱,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他任性,爱发脾气爱吃零食。他从家中偷钱花,最多的时候偷过两千元钱,买了一部手机。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单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而且紧抓不放,一犯错就老账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2) 从教育实践中和学习后,心理咨询教师认为应从以下进行沟通梳理疏导他们的心理教育: 一是加强情感交流,用爱的甘露滋润他们。在目前“留守儿童”学生的亲子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应让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孩子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学生正处于渴望亲情、友情的“情感饥渴”期,这种情感的满足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人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班主任要高度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交往中,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用真情弥补由于父母外出产生的失落感。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紧密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爱滋润他们。可在学校班级里,安置一台电话,安排一定的时间提供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们给孩子打电话问候,了解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身心,把遥远的距离拉近,经常把爱的信息传递,让孩子不再感到寂寞孤独。这样也加强了教师与父母的联系与交流,父母与子女的交流。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受关注感。在班级中创设家一样的温馨氛围,使学生找到一种真正的家的感觉。 二是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长培训教育指导,提高祖辈的育人素质。“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开学之初,班主任就应该掌握登记好他们的情况,并研究分析,多与他们谈心。也为在外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感情交流做准备。 四是净化社会环境,给孩子纯净的娱乐空间。有的孩子偷偷地拿钱出来,或者把父母留下的生活费花在玩电子游戏机等娱乐上,没有节制。对此我们应正确指导教育,学生可在学校的规定下上网等,如果解决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求知欲,再加上有关部门加大打击不法商贩的力度,还孩子一个清净的娱乐空间。 五是在每期开学之初开展亲子游戏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情感交流。 六是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在生活中,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冲击波及了校园,波及了家庭,自然也波及到了儿童,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日趋尖锐。其中存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已占了不小比例。我校注重辅导、关爱留守学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在辅导中的一些体会。 一、案例: 刘某某,男,11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无谓,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顶撞老师。 二、分析: 在刘某某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多在外打工,俩兄弟独立生活。就是因为长期的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孤独、脆弱、敏感,人际关系冷漠。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和协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友善的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动心理素质持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 三、辅导过程 1、心灵沟通,感受爱。 对于刘某某这种聪明却自尊心极强的学生,他在很多事情的是非是分的清楚的,他的心理表现的孤傲、冷漠、无谓、懒散都源于对现存的人际关系中感受不到爱,使得他有点厌恶这个群体,甚至自己。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刘某某的内心缺乏爱就像内心黑暗似的,对什么事情也不在乎。所以,我们采取了和他心灵沟通,让他慢慢感受到爱,以至于他爱自己,爱这个群体。根据他家离学校较近,我们经常到他家家访,而且每次的家访都主要是问他在家的生活情况,并和他哥哥沟通他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鼓励哥哥多表扬他,并把好的消息多向他爸爸汇报,让刘某某多和爸爸电话联系。在学校,对于他的缺点,考虑他的自尊心,我都不会当众批评他,总是利用单独谈心的方式迂回的指出。课堂上往往利用其他同学的热心、阳光、关心班集体的闪光点,扩大化暗示这种的行为是非常令大家喜欢的,特别是老师。对于聪明的刘某某,不需要说得太白,往往这样的暗示他心是最清的。

组合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组合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作为班主任,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别是针对我班组合家庭的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不把他们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以对其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终于使我班的汤文渊等几个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明显好转。 标签:组合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现代教育的各个阶段。他们缺少亲情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怀与爱,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出现了逃学、厌学、学习习惯差、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抵触行为、小偷小摸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竭尽全力帮助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 现将近几年我就本班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中的学生汤文渊所进行的教育加以分析总结: 一、基本情况 汤文渊,男,11岁,四年级学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跟老师唱反调,乐意和老师对着干。 在汤文渊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多在外打工。汤文渊就是因为长期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孤独、脆弱,人际关系冷漠。他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对他的教育是溺爱有加,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很少。放学后,他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三年级时,有了一个继母,继母担负起了照顾他的责任,可他对继母的教育爱理不理,甚至翻白眼,还不服气地说“关你什么事”。出门和同伴玩,或者周末到乡下,从不给继母说一声,继母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有一次我找汤文渊的爷爷聊起了孩子的事,他爷爷说,他妈妈说了他,他就不回家了。听到这儿我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在爷爷的思想意识中是继母对自己的孙子不好。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友善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才能逐步健康。 二、原因分析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 汤文渊起初寄宿于爷爷奶奶家中,致使其得不到父母的關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子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一、背景介绍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部分。在这 个庞大的农村人口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务工而被迫留守在家。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不同,他们 没有父母和亲人的陪伴,也没有接受足够的关爱和指导。因此,留守 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二、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名12岁的男孩,他生活在广西省某个偏远的山村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偶尔回家探亲。小明从小就跟随奶奶生活,她虽然 对小明很好,但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并不能给小明 提供足够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在学校里,小明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 交流。 最近几个月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小明逐渐地打开了心扉, 向大家诉说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他说自己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有时

会偷偷地哭泣,甚至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关心小 明的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 三、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 学校联系小明的父母和其他留守儿童的父母,敦促他们回家照顾孩子,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家庭教育。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家长会和亲子活动, 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给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同时 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还配备了专门负责留守 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并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孩子 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3.提供多种活动 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多种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感、恐惧感和情感失落等。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被广泛应用于留守儿童身上。本文将以“李明”为例,从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分析其心理变化及教育对策。 李明是一名留守儿童,早年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自从上小学起,李明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儿童不同,家中没有亲父亲母来疼爱他,身边的伙伴也因此与他隔阂重重。李明的家庭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的身份给了他超常的期望压力。他对待学业过于紧张,在考试发挥不佳时,屡屡出现哭闹和自责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为帮助李明摆脱心理困扰,学校选派专业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与李明进行心理咨询,听取其内心的价值观和感受。由于李明缺乏安全感和感情联结,老师注重建立与他的情感连接,以促进其信任感和自尊心的建立。老师用一些关心的语言来照顾他的情感需求,并用积极的反馈来增加他的自信和努力的动力。 其次,老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来促进李明的情感交流和自我表达。通过游戏模拟和角色扮演,李明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缓解紧张的情绪,并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交往和表达。此外,老师还帮助李明了解他内心的痛苦,指导他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来带给李明正能量和信任感。例如,老师鼓励他与同学交往,给他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并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诉求。这些努力逐渐改善了李明的心理状态,使他变得安全、自信、创造性和乐观。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既关心儿童的心理问题,又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教育者在教学中的用心和态度,多方面帮助了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减轻他们的沉重负担,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关注和探讨,同时也看到心理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教育者需要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岭南小学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班主任:杨艳娣辅导 对象王文月年级 四年一 班 性 别 女 年 龄 11 辅导 时间 2016.3.10 问题 表现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走神,不善交谈,少笑容。 原因分析 我通过家访和该生交谈,了解到产生以上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父母离异,且父亲长年失去联系,严重缺乏母爱、父爱; 2、缺乏必要的关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乖点吗,妈妈不要你了,爸爸也不在等等)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辅导对策及过程 首先我以电话联系的方式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家访,虽然孩子没有父母关爱,孩子本人便不低人一等,多让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不能过于限制孩子的娱乐生活,并且多与孩子谈心等。让她充分感受家的温暖。 辅导结果:她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辅导对策及过程 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王某,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她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该生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她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她的信任,对待她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她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并在同学们面前上大加表扬。 辅导结果:她表示要和同学友好相处。 岭南小学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记录 班主任:杨艳娣 辅导 对象王诗琪年级 四年一 班 性 别 男 年 龄 11 辅导 时间 2016.3.24 问题 表现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走神,不善交谈,少笑容。

原因分析1、父母长年在外,严重缺乏母爱、父爱; 2、缺乏必要的关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辅导对策及过程 帮助制定近期目标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辅导结果: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表示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朝鲜族学校张波 案例1:赵某某是初二学年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国内的监护人,奶奶年纪已经70多岁了,孩子想要什么奶奶就尽量满足,使孩子变得饭来伸手,水来张口,在学校不喜欢学习,每天上课的时间就是他听音乐,看小说的时间,任何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他说:你们别费心了,我就是不想学习,更有甚的是,老师上课他就想尽各种办法捣乱,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他随便下地走动,老师说他,他说:我坐累了下地放松放松,老师说:你想过此时你的父母正在国外辛苦的工作,为了你,他说: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何干? 案例2:李某某是初二的学生,平时上课非常消极,甚至一堂课下来,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同学的招呼,对他来讲就是沉默,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在课间居然和小班女学生发生冲突,没多大点小事就要课后找人两伙对打,好在班主任知道的早,避免了事情的扩大化,后来知道这是个父母在国外且父母已经离异的孩子,现在随母亲生活,叛逆的性格,让他对母亲的爱采取反叛的态度,你不是就让我好好学习吗,我就不按照你说的去做,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两个典型的关于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我听后心里也是感到异常的沉重,二十几年的教学中也经历过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至于这些留守儿童为什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问题,我想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案例分析 一)父母之爱的缺失:我上面案例中的孩子才十四或十五岁,正是成长中的青春期,这样的时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见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父母有效的监护和管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或者根本不愿意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有时学生之间闹着玩,不注意就说出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个留守儿童吗,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就会勾起他们对父母的恨,为什么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而我却没有,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就会慢慢的变得无情,对父母是这样,对同学,对老师,对他身边所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自我,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他都会以为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别人和我抢,我就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对方。另外他们认为我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拳脚相加。 二)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一般资料: 陆某,男,十二周岁,六年级学生,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母亲在他十岁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把他和妹妹留给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照料。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陆某成绩不好,可以说是班内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是发呆就是睡觉。班内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且老是被比较强势的同学欺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有时妈妈生气了就会走个一两天,然后爸爸再去把妈妈接回来,可是,这次……我到现在都不愿相信我妈妈会不吭一声地丢下我和妹妹,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想:妈妈应该在家正做饭吧;每次睡觉前,我都告诉自己,明天醒来妈妈就会回来了吧;这么久了,妈妈怎么还没消气呢?我和妹妹这么想她,她难道不想我们吗?每天,这些问题就在我的脑子里转呀转个不停……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陆某看起来不是很有精神,虽然他一直低着头说话,但能感受到他心里承受着痛苦。叙述中他暂停了几次,好像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据陆某同学和家人反映:陆某以前虽然成绩不很好,但也能保持在班级的中游,他酷爱运动,乒乓球在四年级时还获过奖,学校运动会的跑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现在的他,不爱说话,喜欢发呆,不像以前那么爱玩了。平时总是闷头闷脑的,你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 四、评估与诊断 评估与诊断:创伤后的适应不良 创伤后的适应不良:人类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后,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一般创伤性事件可以划分为四类: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暴力,其他生活事件。有些生活事件,虽然没有超出人类经历的正常范围,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压倒性的和可怕的,这些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无助感。比如失业、被解雇、长期伙伴关系的结束或离婚、审判不供货期人的意外死亡等。遭受创伤后,可能会在行为、情绪、认知、生理等发面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比如抑郁、悲伤、消极的认知、疏远外界、不思学习等。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及其教育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及其教育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 及其教育反思 长堰小学:王翠芳2015年9月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应该说社会各界都应对留守儿童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教师首当其冲。令人不安的是,在处理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教育个案时,许多教师还是“凭着感觉走”,以管理惩治取代教育疏导,这必然导致这个特殊群体要么变得不堪一击,要么变得孤僻叛逆。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可以说,教师只有具备了这双关键的“慧眼”,才能透过现象表面,探究问题实质,才能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才能变得更加科学、客观、高效。 一、透视暴力行为多发的表征,抚慰孤寂稚嫩的童心 个案简述男孩汪星父母亲常年在外地,他由爷爷奶奶代管。进入高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每天我都会收到来自同学对他的投诉,几乎每周他都会制造一起针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我多多教育帮助。也曾经限制他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交往对象,但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他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我给他父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他的父母亲和孩子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周他几乎都能自律,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他又开始故意滋事了。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我给他父母亲打电话告状!真让我感到意外。后来我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自己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知汪星,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反思单从表面看,汪星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传统经验是“严加管教”、“以暴治暴”、“孤立冷落”。为什么这些手段会失效呢?透过他暴力行为多发的表面,我们来看看问题的实质,你会发现一颗脆弱的、急需安抚的心。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汪星与父母关系疏远,沟通渠道被堵塞,亲子关系消极,他内心备感孤独,极为缺乏应有的幸福感、安全感。他需要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 一、问题表现: 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

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薛紫瑾,五年级学生。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做作业拖拉散漫。课堂上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在座位上干自己的事情,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的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控制不住自己,属于多动症。但他也有可取之处,就是捡到东西能主动上交。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穿校服,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在那儿玩,注意力很不集中。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奶奶的话,奶奶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经常撒谎,而且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处去玩,天黑才回家。现在是奶奶管不了,交由姑妈管教。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母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

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姑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随笔大全、教学心得、教案大全、诗歌词赋、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经典美文、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ssays, teaching experience, lesson plans, poetry and poem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