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化学模拟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2019高三化学模拟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2019高三化学模拟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2019西城期末】

【2019海淀期末】

19.(12分)某校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条件对电解FeCl2溶液产物的影响。所用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文献】i.Fe2+、Fe3+在溶液中通过与Cl-结合分别形成

FeCl42-、FeCl63-,可降低正电荷。

ii.电解过程中,外界条件(如电解液pH、离子

浓度、电压、电极材料等)会影响离子的放电能力。

【实验记录】

(1)结合阴极实验现象的分析

①实验I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用化学用语表示实验II中产生阴极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I、II的阴极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阳极实验现象的分析

①甲同学认为实验I中Cl-没有放电,得出此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阳极

附近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依据此现象分析,阳极反应可能是Fe2+-e-===Fe3+、

________。

②对比实验I、II的阳极现象,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

(3)有同学提出,改变条件有可能在阳极看到“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现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对应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石景山期末】

18.(11分)Na 2S 2O 4俗称保险粉,常用做纺织工业的漂白剂、脱色剂等。某科研小组制备

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Na 2S 2O 4易溶于水,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在碱性介质中稳定。 Ⅰ.制备Na 2S 2O 4(加热等辅助仪器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B 装置用于制备Na 2S 2O 4。第一步反应:Zn+2SO 2ZnS 2O 4;第二步,加入NaOH

溶液,于28~35℃下反应生成Na 2S 2O 4,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B 装置反应前,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除去B 中的沉淀,在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 固体搅拌,有Na 2S 2O 4晶体析

出。加入NaCl 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Na 2S 2O 4的性质

(5)隔绝空气加热Na 2S 2O 4固体完全分解得到固体产物Na 2SO 3、Na 2S 2O 3和SO 2,但科研

小组没有做到完全隔绝空气,得到的固体产物中还含有Na 2SO 4。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分解产物中含有Na 2SO 4。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 2溶液、AgNO 3溶液、KMnO 4溶液)

(6)制备纳米级银粉

用NaOH 溶液溶解Na 2S 2O 4,加入一定量的AgNO 3溶液,生成纳米级的银粉。在制备银粉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生成的含硫物质只有一种, △ Na 2SO 3固体

70%的硫酸 NaOH 溶液

A B C

NaOH 溶液 Zn 粉-水悬浮液 ①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朝阳期末】

19.(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

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Ⅱ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

绿色。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取一份于右图所示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和“现象”),证实Ⅱ中溶解了NO2。

②向另一份溶液加入(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3-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3NO2 + H22HNO3 + NO

①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②C中盛放Cu(NO3)2和________。

③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丰台期末】

17.(15分)实验小组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Na2S2O3·5H2O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SO2。

Ⅰ.以SO2、Na2S、Na2CO3为原料制备Na2S2O3·5H2O,装置如下图所示:

(1)A是SO2气体发生装置,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SO2产生的速率。请在虚框内将装置A补充完整。

(2)B中生成硫代硫酸钠的实质是:S+Na2SO3===Na2S2O3

①S是由、、H2O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有大量CO2产生,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装置B中溶液的pH约为7时应停止通入SO2,否则Na2S2O3的产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Na2S2O3的性质:

(5)研究S产生的原因:

已知:Na2S2O3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6

提出假设:假设1:Cl2、HClO等含氯的氧化性微粒氧化了-2价硫元素

假设2:空气中的O2也可能氧化-2价硫元素

假设3:酸性条件下Na 2S 2O 3分解产生S

设计实验方案:

①向试管b 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依据现象,S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3,继续加入氯水,沉淀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019昌平期末】

20.(13分)

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 2与Cu(OH)2的反应。

(1)现象I 中产生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为了确认现象II 中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4mL 0.2mol/LNa 2S 2O 3溶液 a b 饱和氯水 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浑浊度较实验a 小 立即出现浑浊 4mL 0.2mol/LNa 2S 2O 3溶

并进行如下实验:

①试剂a 是。

②现象II 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认为Cu(OH)2沉淀全部转化为CuCl ,乙依据实验现象对甲的观点进行反驳,依 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认为实验存在干扰,欲探究纯净的Cu(OH)2悬浊液与SO 2的反应。

①丙过滤I 中的蓝色沉淀,洗涤,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证明已洗涤干净。再进行如下实验:

②丙预测产物是Cu 2O ,取砖红色沉淀,洗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物是Cu 2O 。

(5)纯净的Cu(OH)2悬浊液与S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海淀零模】

11.(16分)某小组同学对FeCl 3与KI 的反应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试剂a

洗净的白色沉淀 沉淀消失,无气体产生

(1)证明实验Ⅰ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证明Fe3+与I﹣发生可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20min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Ⅰ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Ⅱ溶液红色变浅。

(4)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Ⅰ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20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FeCl3与KI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I﹣+I2?I3﹣,I3﹣呈棕褐色。

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丙同学针对20min后的实验现象继续提出假设:FeCl3与KI的反应、I﹣与I2的反应达到平衡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20min之前并未达到平衡。为验证该假设,丙同学用4支试管进行实验,得到了颜色由浅到深的四个红色溶液体系,具体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东城零模】

28.(1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l)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K 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仪通过ii 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a .以上实验表明:在____条件下,K 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Cl -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 ,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此补充实验表明Cl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 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 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 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东城一模】

28.(15分)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已知:

(1)探究BaCO 3和BaSO 4之间的转化

实验Ⅰ说明BaCO3全部转化为BaSO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Ⅱ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

实验Ⅳ: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I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c>b>0)。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实验Ⅲ证明了AgCl转化为AgI,甲溶液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AgNO3溶液

b.NaCl溶液

c.KI溶液

②实验Ⅳ的步骤ⅰ中,B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合信息,解释实验Ⅳ中b<a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Ⅳ的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实验Ⅰ~Ⅳ,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西城一模】

28.(16分)文献表明: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042-)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i.草酸(H2C204)为二元弱酸。

ii.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04)3·3H20】为草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Fe(C204)3]3-Fe3++3C2042- K=6.3x10-21

iii.FeC204·2H2O为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实验1】通过Fe3+和C2042-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042-的还原性强弱。

(1)C204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

(2)取实验1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

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K3Fe(C204)3·3H20。设计实验,确认实验1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实验1中的翠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Fe(C204)3]3-+_________H2O FeC204·2H20↓+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通过比较H202与Fe2+、C2042-反应的难易,判断二者还原性的强弱。

(5)证明Fe2+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现象能否说明C2042-没有被氧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通过其他实验方案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

(7)用FeCl3溶液、K2C204溶液和其他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描述预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海淀一模】

28.(16分)某实验小组对FeCl3分别与Na2SO3、NaHSO3的反应进行探究。

【甲同学的实验】

(1)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结合化学用语说明浓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探究实验I的电极产物。

①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S2O42—。

②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其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I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实验】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

(4)(4)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的可能原因。①

Fe3++3HSO3—Fe(OH)3+3SO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溶液中Fe3+、SO32—、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

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30min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30min后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7)分别对比I和II、II和III,FeCl3能否与Na2SO3或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两条)。

【2019东城二模】

28.(15分)某小组研究SCN—分别与Cu2+和Fe3+的反应。

实验中:c(KSCN)=0.1mol/L;c[Fe2(SO4)3]=0.025mol/L;c(CuSO4)=0.05mol/L。Ⅰ.KSCN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实验如下。

资料:ⅰ.Cu2+可与SCN—反应生成CuSCN白色沉淀和(SCN)2。

ⅱ.(SCN)2称为“拟卤素”,在水溶液中呈黄色;(SCN)2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可与水、碱等发生反应。

(1)a中CuSO4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a→b中试管内溶液pH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同学们根据相同条件下氧化性:Fe3+>Cu2+,预测Fe3+与SCN—也可发生类似a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4)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发生了反应:Fe3++3SCN—Fe(SCN)3。

(5)基于(4)继续实验:用Fe2(SO4)3溶液、KSCN溶液与石墨电极、电压表、盐桥等组装成原电池,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查阅资料并讨论后得出:溶液中离子在反应时所表现的氧化性强弱与相应还原产物的价态和状态有关。由此分析a中反应发生的原因:生成CuSCN沉淀使Cu2+的氧化性增强,并补充实验进一步证明。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取(4)中反应后溶液,逐滴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并且沉淀量逐渐增多。该实验结果与(5)中实验结果不一致,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进一步证实(7)中的解释,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其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西城二模】

28.(16分)某小组欲探究反应2Fe2++I22Fe3++2I?,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AgI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

(1)Ⅰ、Ⅱ均未检出Fe3+,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______。(2)Ⅲ中的黄色浑浊是______。

(3)经检验,Ⅱ→Ⅲ的过程中产生了Fe3+。

①对Fe3+产生的原因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b:溶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d:该条件下,I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假设d成立。Ⅱ→Ⅲ的过程中I2溶液氧化Fe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检验,Ⅳ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

①验证灰黑色浑浊含有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洗净后的灰黑色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探究Ⅲ→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实验1:向1mL0.1mol·L?1FeSO4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实验2: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

ⅰ.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Ⅳ中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海淀二模】

28.(16分)

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

【初步探究】

(l)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试剂A应为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I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溶液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

i.pH<11.7时,I一能被O2氧化为I2。

ii.pH>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一=IO3一+5I一+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

(4)小组同学用4支试管在装有O2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分析⑦和⑧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10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I-被O2氧化为I2的反应,如右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组同学分别在敞口试管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⑨和⑩。

(6)对比实验⑨和⑩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对实验⑨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1。

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45℃以上I2易升华,70℃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7)针对假设2,有两种不同观点。你若认为假设2成立,请推测试管⑨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写出一条)。你若认为假设2不成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2019朝阳二模】

28.(14分)某小组探究Br2、I2能否将Fe2+氧化,实验如下。

(1)实验ⅰ中产生Fe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体现出氧化性关系:Br2_______I2(填“>”或“<”)。

(3)针对实验ⅱ中未检测到Fe3+,小组同学分析:I2+2Fe2+2Fe3++2I-(反应a)

限度小,产生的c(Fe3+)低;若向ⅱ的黄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产生黄色

沉淀,平衡_______移动,c(Fe3+)增大。

(4)针对小组同学的分析,进行实验ⅲ:向ⅱ的黄色溶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现象及操作如下:

Ⅰ.立即产生黄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又有黑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含有Ag。

Ⅱ.静置,取上层溶液,用KSCN溶液检验,变红;用CCl4萃取,无明显现象。

(5)针对上述现象,小组同学提出不同观点并对之进行研究。

①观点1:由产生黄色沉淀不能判断反应a的平衡正向移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证实观点1合理。

②观点2:Fe3+可能由Ag+氧化产生。

实验ⅳ:向FeSO4溶液滴加AgN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操作),观点2合理。(6)观点1、2虽然合理,但加入AgNO3溶液能否使反应a的平衡移动,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设计实验:取ⅱ的黄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现象)。由此得出结论:不能充分说明(4)中产生Fe3+的原因是由反应a的平衡移动造成的。

【2019房山二模】

28.(16分)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

高三一模理综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2017年高三一模理综化学 实验探究专题 2017西城一模 28.(15分) 某化学小组研究盐酸被氧化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1)研究盐酸被Mn O2氧化。 ① 已知MnO 2呈弱碱性。I 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 nO 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 II 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 II I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 (H+ )或c(Cl - )较低,设计实验IV 进行探究: 将实验II I、IV 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将i 、ii 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_。 ④ 用右图装置(a 、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V: ⅰ.K 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 ⅱ.向右管中滴加浓H 2SO 4至c (H +)≥7 mol·L - 1,指针 偏转幅度变化不大 ⅲ.再向左管中滴加浓H 2SO 4至c (H+ )≥7 m ol·L-1,指 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 将ⅰ和ⅱ、ⅲ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研究盐酸能否被氧化性酸氧化。 ① 烧瓶中放入浓H2SO 4,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烧瓶上方立即产生白雾,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浓硫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氧化盐酸。 ② 向试管中加入3 mL 浓盐酸,再加入1 m L浓H NO 3,试管内液体逐渐变为橙色,加热,产生棕黄色气体,经检验含有NO 2。 通过实验I 、II 、III 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l 2,II I的操作是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得出:盐酸能否被氧化与氧化剂的种类、________有关。 2017 海淀一模 28.(15分) 为探究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1)进行实验i和ii: 序号操作现象 i 向2mLpH= 2的0.05 mol·L?1K2Cr2O 7橙色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pH约为 9)3滴 溶液变绿色(含 Cr3+) ii 向2 mL pH= 8的0.1 mol·L?1K2CrO4黄色 溶液中 滴加饱和Na2SO3溶液3滴 溶液没有明显 变化 23 的原因:。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中现象:。 (2)继续进行实验iii: 序号操作现象 iii 向2mL饱和Na2SO3溶液中滴加pH=2 的0.05mol·L?1K2Cr2O7橙色溶液3滴 溶液变黄色 向2mL蒸馏水中滴加pH = 2的0.05mol·L?1K2Cr2O7橙色溶液3滴,溶液变成浅橙色。 ①补充实验的目的是。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ii中现象:。 ③根据实验i~iii,可推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 a. 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 ④向实验iii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产生的现象证实了上述推测。该现象 是。 (3)为探究溶液酸性增强对Na2SO3溶液还原性或铬(VI)盐溶液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继续实验(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 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 K闭合时,电压为x。 b. 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至pH = 2后,电压增大了y。 c.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无气体逸出,电压 几乎不变。 ①上述实验说明: 。 ②有同学认为:随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 也会使电压增大。利用右图装置选择合适试剂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O2的存在不影响上述结论。该实验方案是 ,测得电压增大了z(z < y)。

2019届高三化学4月一模试题

2019届高三化学4月一模试题 xx-xx海淀高三理综一模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1216I127 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物》表现了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化的传承。下列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BD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古画水洗除尘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A B、 B、 D、D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银器表面锈蚀物成分大多数为氧化银、氯化银、硫化银等,除此外还常会有银合金里所含铜质的腐蚀产物。对于锈层含较多绿锈的,可以考虑使用甲酸溶液,甲酸能有效的分解含铜矿化物,而对银不起作用;对于银器表面变色较深,锈层较厚重的,要考虑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处理,涉及到了化学变化,故A 符合题意;

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 本题把化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应用项结合,难度不大,关键理解化学变化应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 2、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碱性:NaH>LiH B、热稳定性:Na23>NaH3 、酸性:Hl4>H2S4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HI 【答案】 B 【解析】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考前模拟卷(1)化学(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考前模拟卷(1)化学(解析版) 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 B .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C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D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 3+ +3OH - =Al(OH)3↓ B.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MgO+2H + =Mg 2+ +H 2O C.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Fe 3+ +3Cu=2Fe+3Cu 2+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4SO - +Ba 2+ =BaSO 4↓ 3、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23Al O 、23Fe O ,还含少量2FeS )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34Fe O 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CaO 可以减少2SO 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3CaSO B.向滤液中通入过量2CO 、过滤、洗涤、灼烧沉淀可制得23Al O C.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223FeS :Fe O 1:5n n = D.“烧渣分离”不能用磁铁将烧渣中的34Fe O 分离出来 4、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不正确... 的是( ) A .铍(Be )原子失电子能力比Ca 弱 B .K 与水反应比Mg 与水反应剧烈 C .HCl 的稳定性强于HBr D .硼酸(H 3BO 3)的电离程度强于H 2SO 4 5、下表是25o C 时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集

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集 1.(2009广州一模)已知某酸性土壤浸取液中除Fe3+外,还含有一定量Mg2+和Al3+。请设计合理实验检验该浸取液中的Mg2+、Al3+。 限选 ..实验用品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玻璃片、pH试纸;浸取液、20%KSCN、0.1 mol·L-1NaOH、6 mol·L-1NaOH、0.1 mol·L-1HCl、蒸馏水。 必要时可参考: Mg(OH)2、Fe(OH)3开始沉淀时的pH分别为9.6和2.7,沉淀完全时的pH分别为11.1和3.7 根据你设计的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可不写)Array 2.(2011广州一模)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水处理问题时,将一定量NaClO溶液与FeSO4溶液相混合,得到含有大量悬浮物的混合液。请完成对反应物剩余情况的探究。 (1)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FeSO4有剩余;假设2:NaClO有剩余;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初步处理: 取少量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得到澄清溶液。此澄清溶液中肯定含有的合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后续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 0.01 mol ? L-1 KMnO4, 20% KSCN、3% H2O2,淀粉-KI溶液、紫 色石蕊溶液。

3.(2011广州二模)已知FeSO 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得到的产物不同,可能是FeO 和SO 3,也可能是Fe 2O 3、SO 3和SO 2。某研究小组探究在酒精喷灯加热条件下FeSO 4分解的气体产物。已知SO 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1)装置Ⅱ的试管中不装任何试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浸泡在5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Ⅲ和装置Ⅳ的作用是探究本实验气体产物成分。请完成实验设计,填写检验试剂、预期现象与结论。 限选试剂:3 mol·L - 1 H 2SO 4、6 mol·L - 1 NaOH 、0.5 mol·L - 1 BaCl 2、0.5 mol·L - 1 Ba(NO 3)2、 0.01 mol·L -1 酸性KMnO 4溶液、0.01 mol·L -1 溴水。 (3)装置Ⅴ的作用是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烧杯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Ⅰ Ⅱ Ⅲ Ⅳ Ⅴ FeSO

2019届高三化学三模试题

2019届高三化学三模试题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化学2019.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12 —16 P—31 S—32 k—39 n—55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使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 .用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 D.用高炉喷吹技术综合利用废塑料 2.用化学用语表示2H2+Hl――→Hgl2150~160℃ 2H3l(氯乙烯)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76 B.氯乙烯的结构简式:H2Hl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Hl的电子式:H+

[??l??????]-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Al2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S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 D.钠钾合金的密度小,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Na+、g2+、l-、HS- 3 B.(Fe3+)=0.1l?L-1的溶液中:k+、NH+4、S2-4、SN- .kw(H-)=0.1l?L-1的溶液中:Na+、H-3、k+、 N-3 D.0.1l?L-1的NaH3溶液中:NH+4、N-3、Na+、S2 -4 5.实验室用a与H2反应制取氢化钙(aH2)。下列实验装 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制取H2 B.装置乙净化干燥H2 .装置丙制取aH2 D.装置丁吸收尾气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理综(一)化学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0 16 A127 P 31 Cl 35. 5 K 39 Ca 40 Cr 52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B.制造普通水泥和硅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相同 C.高压钠灯所发出的黄光是通过钠燃烧产生 D.地沟油和轻质柴油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海水中蕴含着多种资源。以海水为原料制备NaOH和MgCl2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时常用石灰乳作为沉淀剂 B. “酸溶”时加入过量盐酸有利于得到纯净MgCl2 ? 6H2O C.过程①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2CO3、Ba(OH)2、盐酸 D.电解时NaOH在阴极区得到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3. 35 g A1C13中含有氯离子的数目为0.3N A B.用惰性电极电解1L 1 mo卜L—1 CuCl2溶液,转移电子的数目最多为2N A C.0. 2 mol N2充入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时消耗H!分子的数目为0.6N A D.0.1 mol FeSO4 ? 7H2O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1.1N A 10.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X与Z为同主族金属元素,灼烧含Z的化合物能产生紫色的火焰;W与Y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Y原子的 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1、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 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 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 A 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 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 中油层的作用是。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2、【2012.1 西城】33.(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 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北京高考-2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 密性已检验)。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 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 性。 (3)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是 。 (4)分析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A 、B ② 进行实验,B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 中无沉淀生成,而C 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Cu + 2 H 2SO 4?→? ?CuSO 4 + SO 2↑+ 2 H 2O (2)BaSO 4 还原 (3)2 NO + O 2 == 2 NO 2 (4)① 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应用NaHSO 3溶液 ②甲:Ba +2+ SO -24== BaSO 4↓, 乙:2 Ba +2+ 2 SO 2 + O 2 + 2 H 2O == 2 BaSO 4↓+ 4 H +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 2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1. (2012北京高考-27)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 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 .Ag(NH 3)+2 + 2 H 2O Ag + + 2 NH 3·H 2O b .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 2O (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 3,黑色物质中有Ag 2O 。 ①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 ,产生的现象是 。 ② 产生Ag 2O 的原因是 。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 还原Ag 2O 。实验及现象:向AgNO 3溶液中加入 ,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 存在下,可 能是NH 3还原Ag 2O 。用右图所示装置 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 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 3 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江苏省高邮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卷 化学2019.0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Ba-137 V-51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2018年是“2025中国制造”启动年,而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 关,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 ..的是 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B.我国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D.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 2.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碳铵的化学式: NH4HCO3 B.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94Pu C. 中子数为145、质子数为94的钚(Pu)原子:145 D. S2﹣的结构示意图: 3. 下列家庭化学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B. 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 HCl 气体中是否混有 Cl 2 C. 向 Ca(ClO)2 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来证明 S 、Cl 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将一片铝箔用火灼烧,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铝箔表面致密Al 2O 3薄膜的熔点高于Al 4.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A .实验I :所示装置可制备氨气 B .实验II :检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C12 C .实验III :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D .实验IV :吸收SO 2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之和为42,X 原子的核外电子 数等于Y 的最外层电子数,Z 是第IA 元素,W 是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还原性:X >Z B .原子半径:r (X)<r (Y)<r (Z)<r (W) C .Y 、Z 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 .W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6.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HI 溶液:Fe(OH)3+3H +═Fe 3++2H 2O B .用氨水溶解氢氧化铜沉淀:Cu 2+ +4NH 3?H 2O═[Cu (NH 3)4]2+ +4H 2O C .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银:3Ag+4H + +NO 3﹣ ═3Ag + +NO↑+2H 2O D .向NaClO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 2:SO 2+NaClO +H 2O=HClO +NaHSO 3 7. 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① FeS 2――→O2/高温SO 2――→H2O2 H 2SO 4 ② SiO 2――→HCl (aq )SiCl 4――→H2/高温 Si

江苏省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四)·化学

江苏省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四)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P 31S 32Cl 35.5K 39 Ca 40Cr 52Fe 56Cu 64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古代著作中有许多涉及化学的叙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B.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宣纸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C.《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汽油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碳酸钙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不相同 B.用电子式表示CO2的形成过程: C.HClO的结构简式:H-Cl-O D.铬(2452C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物质性质与相应结果或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某地雨水经过一段时间,其pH由4.68降为4.28,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所以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D.锌的金属活泼性比铁强,可用于保护石油管道(碳素钢管)以减缓其腐蚀 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乙丙A.图甲:实验室中进行合成氨操作 B.图乙: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2020高三化学实验探究试题训练(五)

2020高三化学实验探究试题训练(五) 1.Ⅰ实验室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赶忙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 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不提出了如下假设:甲:NH3与水蒸气的结台能力不如HCl强,瓶口邻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乙: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邻近空气中的NH3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看的程度。 丙: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Cl小,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由于挥发出的NH3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因此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三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实验: 如以下图所示-取—根长50cm直径约2cm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在其两端分不同时塞入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球,赶忙用橡皮塞塞紧两端。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开始产生白烟。 (1)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甲同学就发觉自己假设中的错误,确定甲假设中错误的理由是:。 (2)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的事实.讲明。因此,关于浓氨水试剂瓶口看不到白雾的缘故的假设是正确的。 Ⅱ氯化铵除了用作为肥料以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最近,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实验中所观看到的现象紧密相关。试同答以下咨询题: (3)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4)在加热条什卜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缘故: (5)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假如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 2.〔Ⅰ〕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爽朗性,甲、乙两位同学分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不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看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不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看其中的变化。〔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以下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不放入2 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动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逝,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显现少量白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考前模拟卷(3)化学(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考前模拟卷(3)化学(解析版) 1、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这样写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淘”“漉”涉及的基本操作是( ) A.过滤 B.蒸馏 C.渗析 D.升华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进入体内后可直接被吸收、利用 B. 葡萄糖、蔗糖有甜味,故糖类物质均有甜昧 C. 乙醇、乙酸均可与钠反应,用钠无法鉴别两者 D. 甲烷、三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均可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4、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0. 1 mol 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2O 为0. 3 mol B. 常温常压下,46 g 2NO 与24N O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N 原子数为A N C. 常温下,1 L pH = 13的2B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OH 的数目为0.1A N D. 46 g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2Na O 和22Na O 的混合物,转移2A N 个电子 5、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不正确... 的是( ) A .铍(Be )原子失电子能力比Ca 弱 B .K 与水反应比Mg 与水反应剧烈 C .HCl 的稳定性强于HBr D .硼酸(H 3BO 3)的电离程度强于H 2SO 4

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实验①,设计铜银双液原电池 B.实验②,将钢闸门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可防止钢闸门腐蚀 C.实验③,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 2Cr 2O 7标准溶液 D.实验④,蒸干氯化镁溶液制MgCl 2·6H 2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金属钠除去乙醇溶液中的水 B .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可用乙醇做萃取剂 C .我国西周时发明的“酒曲”酿酒工艺,是利用了催化剂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D .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8、“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 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 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将CO 2转化为甲醇: ()() ()()2232CO g 3H g CH OH g H O g ++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2和3mol H 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 2(g)和CH 3OH(g)浓度随时 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0~10min 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第10min 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 2(g)和1mol H 2O(g),则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若已知:()() ()()12232CO g 3H g CH OH g H O g kJ mol H a ??-++ =-; ()()()12222H g O g =2H O g kJ mol H b ??-+ =-; ()()122H O g =H O l kJ mol H c ??- =-; ()()133CH OH g =CH OH l kJ mol H d ??-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北京市2017高三各区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教师版

北京市2017高三各区一模化学 —实验探究题汇编教师版 1、(2017海淀)28.(15分) 为探究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已知: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 (1)进行实验i和ii: 序号操作现象 i 向2 mL pH = 2的0.05 mol·L?1 K2Cr2O7橙色溶液 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pH 约为9)3滴 溶液变绿色(含 Cr3+) ii 向2 mL pH = 8的0.1 mol·L?1 K2CrO4黄色溶液中 滴加饱和Na2SO3溶液3滴 溶液没有明显 变化 ①23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中现象:。 (2)继续进行实验iii: 序号操作现象 iii 向2 mL饱和Na2SO3溶液中滴加pH = 2的0.05 mol·L?1 K2Cr2O7橙色溶液3滴 溶液变黄色 向2 mL蒸馏水中滴加pH = 2的0.05 mol·L?1 K2Cr2O7橙色溶液3滴,溶液变成浅橙色。 ①补充实验的目的是。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ii中现象:。 ③根据实验i~iii,可推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 a. 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 ④向实验iii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产生的现象证实了上述推测。该现象 是。 (3)为探究溶液酸性增强对Na2SO3溶液还原性或铬(VI)盐溶液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继续实验(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 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 K闭合时,电压为x。 b. 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至pH = 2后,电压增大了y。 c. 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无气体逸出,电压 几乎不变。 ①上述实验说明:。 ②有同学认为:随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O2的氧化性增强 也会使电压增大。利用右图装置选择合适试剂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O2的存在不影响上述结论。该实验方案是 ,测得电压增大了z(z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